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宋后期理学家的施政主张与地方治理——以真德秀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孔妮妮 《兰州学刊》 2023年第8期14-26,共13页
南宋后期,以真德秀为代表的理学家继承朱子学说,积极建构契合理学家社会理想的政教体系。在理论层面,真德秀提出“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的为政纲领,具体制定了地方治理的规章条目,不仅从为官品德上对各级僚... 南宋后期,以真德秀为代表的理学家继承朱子学说,积极建构契合理学家社会理想的政教体系。在理论层面,真德秀提出“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的为政纲领,具体制定了地方治理的规章条目,不仅从为官品德上对各级僚属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通过行政规章有效维护了基层秩序的稳定。在实践层面,真德秀将为政纲领贯彻到地方治理中,任职期间赈灾恤困,整军经武,兴建惠民仓、义廪,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荐举和按劾,真德秀将理学家的道德要求与地方官员的考课标准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行政措施的有效执行,推进了理学在基层社会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后期 理学家 真德秀 地方治理
下载PDF
朱子学公私观的一种政治史考察——以“霅川事变”为线索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晓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9-109,共11页
公私观是近年来儒学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但目前为止的先行研究大多偏向于观念史的梳理与考察,缺乏具体的历史感。本文以南宋理宗朝发生的"霅川事变"为线索,探讨在朱子学公私观出现之后,两种公私观(传统公私观与朱子学公私观)... 公私观是近年来儒学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但目前为止的先行研究大多偏向于观念史的梳理与考察,缺乏具体的历史感。本文以南宋理宗朝发生的"霅川事变"为线索,探讨在朱子学公私观出现之后,两种公私观(传统公私观与朱子学公私观)在政治史中所呈现的不同面貌,以及不同的政治集团是如何运用儒学的观念来达成各自之目的的动态过程。此事件本身并不复杂。济王在胁迫之下发动兵变,但很快平息,权相史弥远借此机会逼死济王,理学家集团对此大为不满。史弥远为首的官僚集团以传统公私论为依据,要求理宗追夺济王之王爵,而朱子学者真德秀则以朱子学的"天理之公、人欲之私"的公私观为基准予以反驳。在传统公私观框架下,君主是"公家=天下"之家主,就必须尽可能抑制对于"私家=内"的关注,而始终以"公=天下"为优先考虑事项。"公之领域的优先性"在此作为客观之原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君主主观意志的不确定性。而真德秀继承了朱熹的公私观,认为君主之"爱亲敬长"之私德能通过"身→家→国→天下"之同心圆的无限扩大直接影响到"天下"。在此,传统公私观的"内"与"外"的分界线完全崩溃,"内"与"外"的原则上的区分("私恩"对"公义")也完全退居次位。由于父子之血缘关系和君臣之政治关系同时都属于"天理之公",那么就无法从原则上确定以何者为优先,而都必须由君主的当下之道德判断("权")来决定,这也正是朱子学为何要反复强调君主必须是圣人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学 真德秀 霅川事变 公私观
原文传递
真德秀读书思想及其对当代经典阅读的启示
3
作者 朱原谅 《图书馆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5,共10页
真德秀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理学家,对理学的传承和复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长期的读书、写作、授徒的过程中,真德秀坚守理学,并形成了自己的读书思想。通过对《西山读书记》《文章正宗》《大学衍义》等真德秀的传世之作进行研究,发... 真德秀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理学家,对理学的传承和复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长期的读书、写作、授徒的过程中,真德秀坚守理学,并形成了自己的读书思想。通过对《西山读书记》《文章正宗》《大学衍义》等真德秀的传世之作进行研究,发现他在读书次序、读书方法和读书内容等方面,传承了“北宋四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以及朱熹的阅读思想,并创新了一种牢固的读书体系。这种读书体系对于解决目前经典阅读的诸多困境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德秀 理学 读书思想 经典阅读
下载PDF
贯通形上形下的努力——试论真德秀对朱子理学本体论的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傅小凡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4-29,共6页
真德秀的哲学本体论与朱子理学有明显区别。其“道”是自然规律,主要体现为天时与地利;其“理”是必然与应然的统一,必然是因果,应然是中正标准;其“太极”追求乾元与吾身的一体,集中体现了他贯通形上形下关系的努力。其“气”范畴具有... 真德秀的哲学本体论与朱子理学有明显区别。其“道”是自然规律,主要体现为天时与地利;其“理”是必然与应然的统一,必然是因果,应然是中正标准;其“太极”追求乾元与吾身的一体,集中体现了他贯通形上形下关系的努力。其“气”范畴具有阴阳之间感应、人赖以生存的条件、生命现象和人的精神等多重含义;其“器”范畴包括人的才质和独立人格等含义;其“物”范畴则具有客观对象和人的创造与实践成果等意义。真德秀专门讨论形上与形下二者关系时,既认识到“道”、“器”不可分,同时又强调“道”、“器”不相混。在“理”与“物”的关系中,强调二者未尝相离,以论证社会规范与自然规律的统一,避免了“理”独立于“气”的概念虚化之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德秀 朱子理学 本体论 形上与形下的贯通
下载PDF
南宋理学官学化原因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93-97,共5页
隋唐以来佛道畅行,严重冲击传统儒学。周敦颐、二程、朱熹等宋代儒者挺身而出,他们以维护儒家正统地位为己任,吸纳佛道的精华,推出新儒学体系——理学。理学倡导的“正心诚意”“存天理、灭人欲”均存在一定积极意义,基本适应了当... 隋唐以来佛道畅行,严重冲击传统儒学。周敦颐、二程、朱熹等宋代儒者挺身而出,他们以维护儒家正统地位为己任,吸纳佛道的精华,推出新儒学体系——理学。理学倡导的“正心诚意”“存天理、灭人欲”均存在一定积极意义,基本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也能为统治阶级所接受。理学家们著书授徒、为民请命,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大官僚真德秀、魏了翁等人的推动下,理学最终被最高统治者定为一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理学 官学化 真德秀 魏了翁
下载PDF
真德秀与魏了翁文学之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文利 陶文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5-81,共7页
理学家真德秀和魏了翁,文学观念同属于理学家文学观范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他们都重道轻文,重视用文学形式传达理学义理,强调文学的经世致用功能,主张温柔敦厚的文学风格论等。他们文学观的差异体现为魏了翁主张才学合一,真德秀认为文... 理学家真德秀和魏了翁,文学观念同属于理学家文学观范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他们都重道轻文,重视用文学形式传达理学义理,强调文学的经世致用功能,主张温柔敦厚的文学风格论等。他们文学观的差异体现为魏了翁主张才学合一,真德秀认为文、学、气三者关系密切;魏了翁主张自得,真德秀偏重继承。在文学创作上,真、魏既有表现内容的一致性,也有表现技巧的专擅和艺术特色的不同,可谓双峰并峙,二水竞流,各有清辉,不可轻易轩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德秀 魏了翁 文学观 创作 比较
下载PDF
真德秀与朱熹弟子交游考 被引量:2
7
作者 林日波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08年第2期75-79,共5页
在理学官学化的过程中,真德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与他私淑朱熹有关,同时也与他积极地同朱熹弟子交游有关。考察与其交游的朱熹弟子,对了解真德秀的道德操守和学术旨趣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真德秀 朱熹弟子 交游 道德操守 学术旨趣
下载PDF
宋代的劝农教农活动管窥——以真德秀《劝农文》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姣 《惠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9-74,共6页
宋代劝农政策在前代基础上形成定制,中央表现为劝农令和农书的颁行,在地方则是劝农文的颁布与传播。在南宋理学大兴的背景下,劝农文书写也受此学术风气的影响。真德秀作为朱熹之后重要的理学大家,其劝农文既包含以促进农事生产为核心的... 宋代劝农政策在前代基础上形成定制,中央表现为劝农令和农书的颁行,在地方则是劝农文的颁布与传播。在南宋理学大兴的背景下,劝农文书写也受此学术风气的影响。真德秀作为朱熹之后重要的理学大家,其劝农文既包含以促进农事生产为核心的农业技术和经验,也具有以风俗教化为目的的理学道德秩序内容,反映了承袭朱熹劝农文内容的特质。尽管劝农文的实际作用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业新技术的传播途径,在思想教化上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真德秀 劝农 教化
下载PDF
论真德秀的“祈天永命”说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先英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3-96,共4页
真德秀认为君心关乎天下,为正君心他提出了"祈天永命"说。"祈天永命"以"德性"为价值核心,指出有"德性"的君主才能施行"德政",巩固统治的根基。真德秀的"祈天永命"说在一... 真德秀认为君心关乎天下,为正君心他提出了"祈天永命"说。"祈天永命"以"德性"为价值核心,指出有"德性"的君主才能施行"德政",巩固统治的根基。真德秀的"祈天永命"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君王至上体制的一种精神限制,寄托着真德秀的政治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士大夫阶层对时政的不满与变更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德秀 祈天永命 德性
下载PDF
论宋代文体学承前启后的地位和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竞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57-61,共5页
宋代文体学介于汉魏六朝和明代两个文体集大成的历史时段中间,在中国古代文体学发展史上占据着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这可以从文体学史、文体分类、文体批评、文体纂述体例等很多方面反映出来。总集编纂与文体分类密切相关,宋代四大文章... 宋代文体学介于汉魏六朝和明代两个文体集大成的历史时段中间,在中国古代文体学发展史上占据着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这可以从文体学史、文体分类、文体批评、文体纂述体例等很多方面反映出来。总集编纂与文体分类密切相关,宋代四大文章总集中,有三部继承《文选》体例,《文章正宗》虽也以《文选》为参照系,但另开门径,创立了真氏四分法。这种文体分类方法不但在理论上普遍为人们所认可,在实践中也影响深远,历宋元明清不乏效仿者。宋代文体学的最大贡献是其文体纂述体例上的承上启下,这主要表现在类书中"文部"的纂述体例上。而宋代发达的文体批评则成为古代辨体理论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体学 文体学史 文体批评 文体分类 《文选》 真德秀 王应麟 严羽
下载PDF
论真德秀的诗歌理论批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明庆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5,共5页
真德秀是朱熹之后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不仅被视为理学正宗,其诗歌理论批评也继承并发展了朱熹的理学诗学观点,是理学家文学思想的典型,也成为官方正统文学思想的代表,表现出鲜明的理学色彩。
关键词 真德秀 诗学 理学 《文章正宗》
下载PDF
朱熹与真德秀《左传》文章评点
12
作者 庄丹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82-89,共8页
综观《左传》评点学史,毕生私淑朱子学的真德秀所编《文章正宗》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左传》文章评点著作;而真德秀评点《左传》实与朱熹的《春秋》学思想、理学思想、文体学思想、读书法等渊源有自。不同于吕祖谦从史学角度肯定《左... 综观《左传》评点学史,毕生私淑朱子学的真德秀所编《文章正宗》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左传》文章评点著作;而真德秀评点《左传》实与朱熹的《春秋》学思想、理学思想、文体学思想、读书法等渊源有自。不同于吕祖谦从史学角度肯定《左传》作为文章写作的典范,朱熹及真德秀等闽学派则基于《左传》所传的《春秋》之事,从经学等角度对《左传》文章进行了重新阐释与接受,从而促成了后世古文选本以《左传》文章为首并进行评点,对《左传》文章评点学的蔚为大观有不可忽视的贡献。正如朱熹在诗经学、楚辞学研究史上的重要意义,其对“义经、体史而用文”的左传学发展之贡献也应给以应有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真德秀 《左传》 评点
下载PDF
修身之道与治国之道的统一——古代行政管理经验的总结之作:《大学衍义》与《大学衍义补》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广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34-40,共7页
儒家学说以为,如何造就完美人格,对于社会的领袖人物与精英人物至关重要。《大学》一书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 儒家学说以为,如何造就完美人格,对于社会的领袖人物与精英人物至关重要。《大学》一书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但这至多只是提供了一种道德原则和实用知识的理论"间架"(朱熹语),如何"填补"和充实这一理论"间架",则是留给后世儒者的任务。南宋真德秀的《大学衍义》和明代邱浚的《大学衍义补》完成了这个任务。这两部书集古代政府行政管理经验之大成,被当时及后世称为"帝王之学",是帝王以及各级官员的必读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德秀 邱浚 《大学衍义》 《大学衍义补》 修身之道 治国之道
下载PDF
真德秀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4
作者 戴金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53-57,共5页
真德秀是宋代理学史和文学史上一位比较重要的人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内外学者对他的研究逐渐深入,在真德秀的理学思想、经世思想、文学思想以及他的生平和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等方面,已经取得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但过去的研究也存... 真德秀是宋代理学史和文学史上一位比较重要的人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内外学者对他的研究逐渐深入,在真德秀的理学思想、经世思想、文学思想以及他的生平和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等方面,已经取得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但过去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有一些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真德秀的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应该注重从整体上的研究。真德秀所留下的思想资源还值得进一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德秀 思想 研究述评
下载PDF
真德秀的“道统”观
15
作者 刘兵 《理论界》 2022年第7期81-86,共6页
“道统”论作为朱子学理论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曾在黄榦、陈淳、蔡沈等朱门弟子中得到广泛流传。真德秀作为南宋晚期私淑朱子的重要理学家,一方面从“道”与“心法”等理论层面丰富了朱子、黄榦、蔡沈等人的“道统”论述,也从主... “道统”论作为朱子学理论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曾在黄榦、陈淳、蔡沈等朱门弟子中得到广泛流传。真德秀作为南宋晚期私淑朱子的重要理学家,一方面从“道”与“心法”等理论层面丰富了朱子、黄榦、蔡沈等人的“道统”论述,也从主敬工夫的角度肯定了二程、朱子的“道统”传承地位;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对“中道”“执中”“建中”等内容的强调,将国家“治道”也纳入到“道统”叙述之中,并在“道统谱系”的构建中形成异乎朱子的论述。所以,真德秀的“道统”观具有根源朱子、兼顾治道、多元并包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德秀 道统 朱子
原文传递
《金刚经十七家释义》之编纂者杨圭考——从朱棣《金刚经集注》之仙游翁说起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翠琬 《闽江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7-24,共8页
朱棣《金刚经集注》开篇经题下首个注为"仙游翁集英曰"。这一"仙游翁"就是《金刚经十七家释义》的编纂者南宋浦城人杨圭;"集英"二字,并非人名,而是"集群英之言"。通过爬梳相关史料,杨圭的名号... 朱棣《金刚经集注》开篇经题下首个注为"仙游翁集英曰"。这一"仙游翁"就是《金刚经十七家释义》的编纂者南宋浦城人杨圭;"集英"二字,并非人名,而是"集群英之言"。通过爬梳相关史料,杨圭的名号、生卒年、科考、宦迹等生平事迹基本得以理清。杨圭以儒家为根基,同时又崇奉释、道两家,这种思想格局体现了宋代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时代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他编纂的《金刚经十七家释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圭 《金刚经十七家释义》 《金刚经集注》 仙游翁 真德秀 周史卿
下载PDF
真德秀“诚正天下”之政治伦理思想探微
17
作者 张茜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46-51,共6页
真德秀对朱子理学形而下的贯彻实践加快了朱子之学的官方化和世俗化。《中庸》之“诚”有本体和工夫两方面的含义。真德秀从“诚心”的工夫论出发,认为“诚”能正身,进而成己成物。对于官员来说,成己之极是“为仁”,由正而忠,关键要做... 真德秀对朱子理学形而下的贯彻实践加快了朱子之学的官方化和世俗化。《中庸》之“诚”有本体和工夫两方面的含义。真德秀从“诚心”的工夫论出发,认为“诚”能正身,进而成己成物。对于官员来说,成己之极是“为仁”,由正而忠,关键要做到“廉、仁、公、勤”;成物之极体现在治好一方和“格君心之非”。对于君王来说,成己之极是“为仁”,由正而治,关键在于“正君心”;成物之极体现在“正天下”。真德秀的为官之道为后代的官员树立了典范,其所构建的治国思想也被后代君主所推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德秀 为官 正君心 政治伦理思想
下载PDF
《全宋文》真德秀文辩误四则
18
作者 钱玉忠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24-28,共5页
《全宋文》中真德秀名下所收录的4篇文章当有误。其中,《除吏侍兼给事中谢表》应是刘克庄拟作,《谢兼侍讲表》非出自真德秀,《放生池记》应为王大宝所作,《故事六》所注时间当为端平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而不是端平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关键词 《全宋文》 辩误 真德秀 刘克庄 王大宝
下载PDF
真德秀心论的理论指向
19
作者 宋道贵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5-9,共5页
对于真德秀,很多学者认为其思想摇摆于朱子理学与象山心学之间,甚至视其为朱陆合流的源头。而从理学与心学在心论上的根本分歧来看,真德秀始终严守了朱子知觉之心的基本立场,没有出现将心形上化与本体化,从而使心与性在本质上相同一的... 对于真德秀,很多学者认为其思想摇摆于朱子理学与象山心学之间,甚至视其为朱陆合流的源头。而从理学与心学在心论上的根本分歧来看,真德秀始终严守了朱子知觉之心的基本立场,没有出现将心形上化与本体化,从而使心与性在本质上相同一的思想倾向。就此来说,其思想系统只能属于朱子学,并不具有心学的思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德秀 心性 朱子学 心学
下载PDF
宋代不孝行为及地方官员的应对——以真德秀为中心
20
作者 马晓燕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74-79,共6页
弃养、侮辱、控告、虐待甚至谋杀祖父母、父母,是宋代社会较为常见的不孝行为。南宋名儒真德秀在处理、应对不孝行为时,除诉诸法律手段外,更多地运用劝谕、奖励孝行的方式。借助劝谕榜文,向民众传布孝养思想,是真德秀推行教化、砥砺风... 弃养、侮辱、控告、虐待甚至谋杀祖父母、父母,是宋代社会较为常见的不孝行为。南宋名儒真德秀在处理、应对不孝行为时,除诉诸法律手段外,更多地运用劝谕、奖励孝行的方式。借助劝谕榜文,向民众传布孝养思想,是真德秀推行教化、砥砺风俗的重要手段。通过榜文的发布,使“孝”这一道德准则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内化为一种观念、习惯。真德秀对割肉疗亲行为的奖励,更多的是基于对民间不孝现象的不满,希望通过扬“善”抑制不孝行为的发生,但并无法感化不孝子孙,反而使民众的孝养行为趋于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不孝 真德秀 割肉疗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