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苏轼、赵孟頫、董其昌在文人画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连起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3,108,共21页
在谈论文人画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时,学界几乎都集中地注意到三个人——宋代的苏轼、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但是,苏、赵、董三人的文人画理论是非常不同的,他们的审美旨趣、创作实践更具有明显的区别。苏轼讲的文人画... 在谈论文人画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时,学界几乎都集中地注意到三个人——宋代的苏轼、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但是,苏、赵、董三人的文人画理论是非常不同的,他们的审美旨趣、创作实践更具有明显的区别。苏轼讲的文人画是士人画,结合他强调的士人画的特征及题材的象征意义,明显可以看出其在"高逸人品"、"不可荣辱"方面与董其昌是根本不应该相提并论的。本文旨在分析苏、赵、董三人在文人画发展中各自起到的作用,探讨他们为当时及后世文人画发展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赵孟頫 董其昌 文人画 士人画 笔墨
原文传递
论《松雪斋文集》中仕元心理的文学呈现方式 被引量:5
2
作者 陶然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74-82,共9页
《松雪斋文集》是赵孟頫入元后的心灵记录。他应征出仕,颇有用世之志,骤受恩遇,则进一步激发了其参政意识,然而宦海浮沉,感慨良多。赵孟頫对自己出仕的叙述有着“捉来官府”、“误落尘网”、“诏举逸民”、“擢自布衣”四种解释模式,追... 《松雪斋文集》是赵孟頫入元后的心灵记录。他应征出仕,颇有用世之志,骤受恩遇,则进一步激发了其参政意识,然而宦海浮沉,感慨良多。赵孟頫对自己出仕的叙述有着“捉来官府”、“误落尘网”、“诏举逸民”、“擢自布衣”四种解释模式,追忆中的自我美化和强化,是现实境遇影响的结果,也是其自我心理的需要。而他对仕元生涯的慨叹,则由钦羡逸民与自述本志、有意用世与渴望归隐两种叙述框架交织而成,其心理特征是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的交战。他的归隐田园、官事尘杂、蛾眉见嫉、贪恋君恩四种描述归隐之志的视角,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归隐之志。而这正是南宋遗民文学所呈现的共同心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频 《松雪斋文集》 出仕心理 呈现方式
下载PDF
论赵孟頫仕元的心态历程 被引量:8
3
作者 赵维江 张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4,共5页
赵孟以故宋王孙的身份出仕蒙元 ,极其复杂的内心矛盾决定了他的心态历程的曲折多变 ,其仕元心路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他怀着将所学“用之于国”的抱负和改变生存环境的愿望热诚出仕 ;初入朝廷的失望却很快让他懊悔思归 ;忽必烈的特别... 赵孟以故宋王孙的身份出仕蒙元 ,极其复杂的内心矛盾决定了他的心态历程的曲折多变 ,其仕元心路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他怀着将所学“用之于国”的抱负和改变生存环境的愿望热诚出仕 ;初入朝廷的失望却很快让他懊悔思归 ;忽必烈的特别赏识和关照又使他恢复了从政的热情 ,决心“忠直报元” ;但在忽必烈再次欲“大用”他时 ,他则激流勇退 ,之后心境渐趋于平淡和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頫 仕元 心态
下载PDF
赵孟頫文学创作平议 被引量:4
4
作者 赵维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88-95,共8页
 以书画名世的赵孟兆页在文学创作上也堪称"一代文宗"。其诗寄兴蕴藉,平和温厚,文笔清邃隽秀,纡曲沉稳,一扫宋季余习,开倡了元诗特有的诗歌风范;其词别具一格,不同流俗,一方面秉承姜张派以雅正为宗的传统,同时又直续北宋词...  以书画名世的赵孟兆页在文学创作上也堪称"一代文宗"。其诗寄兴蕴藉,平和温厚,文笔清邃隽秀,纡曲沉稳,一扫宋季余习,开倡了元诗特有的诗歌风范;其词别具一格,不同流俗,一方面秉承姜张派以雅正为宗的传统,同时又直续北宋词自然率真的传统,多数作品不事雕饰,少用典故,造语浅白清丽,情韵婉曲幽深;其散文在道学气浓重的元代文坛上是少有的文士之文,注重文章实用功能的同时也讲求文章的审美效应,总体风格平易晓畅,从容大度,为元文之佼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Tiao 元代文学 文学创作 文章
下载PDF
吴镇家族与赵孟頫家族世交考——兼论《义门吴氏谱》的问题 被引量:5
5
作者 颜晓军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41,108-109,共20页
本文根据与吴镇有关的家谱、文献、信札及绘画等多种材料,对赵孟頫与吴氏家族的交游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作者通过对其所掌握的八种吴氏家谱的考辨,就吴镇的家世展开全新讨论,尝试扩充吴镇艺术风格形成的社会背景材料。同时,作者... 本文根据与吴镇有关的家谱、文献、信札及绘画等多种材料,对赵孟頫与吴氏家族的交游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作者通过对其所掌握的八种吴氏家谱的考辨,就吴镇的家世展开全新讨论,尝试扩充吴镇艺术风格形成的社会背景材料。同时,作者研究发现,赵孟頫与宁国吴氏为姻亲,赵、吴两家为世交;而赵孟頫与嘉兴吴氏也有交游,特别是吴森及其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頫 吴潜 吴镇 义门吴氏谱 家谱
原文传递
姚式生平、书迹等相关问题考略 被引量:5
6
作者 关键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66,109,共15页
元代姚式、赵孟頫、牟应龙、钱选、萧和、张复亨、陈慤、陈康祖,后世并称"吴兴八俊",八人中钱选、赵孟頫因在书画史上的特殊地位,学界对其生平经历已多有研究,而对其余诸人少有关注。本文拟对"八俊"中姚式的生平事... 元代姚式、赵孟頫、牟应龙、钱选、萧和、张复亨、陈慤、陈康祖,后世并称"吴兴八俊",八人中钱选、赵孟頫因在书画史上的特殊地位,学界对其生平经历已多有研究,而对其余诸人少有关注。本文拟对"八俊"中姚式的生平事迹、现存书迹以及其他相关的问题略作考证,希望通过对姚式交游的考察,更全面地呈现出宋元之际的书画创作和鉴藏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式 赵孟頫 “吴兴八俊” 高克恭
原文传递
赵雍生年问题新论——以柯九思与赵孟頫交游为线索 被引量:4
7
作者 马顺平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2-100,共9页
元代书画家赵雍生年的依据,来自柯九思诗句"忆昔京华陪胜集,郎君妙年才二十"(《题所藏赵仲穆〈江山秋霁图〉》)。柯九思早年经历及其与赵孟頫的关系,既可证明这首诗内容的确凿可信,也能将"胜集"发生时段限定在至大... 元代书画家赵雍生年的依据,来自柯九思诗句"忆昔京华陪胜集,郎君妙年才二十"(《题所藏赵仲穆〈江山秋霁图〉》)。柯九思早年经历及其与赵孟頫的关系,既可证明这首诗内容的确凿可信,也能将"胜集"发生时段限定在至大三年(1310)到皇庆二年(1313)间。本文借助元代文人大都春秋两季雅集的规律,结合赵雍须为长兄赵亮病故守制一年的礼俗,最终推定赵雍生年为至元三十年(1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雍 柯九思 赵孟頫《万寿曲》 雅集
原文传递
趙孟頫《大報國圜通寺記》及相關問題研究
8
作者 王光乾 《书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8,197,F0004,共14页
元僧明了創建的嘉定圓通寺、趙孟頫撰書的《大報國圜通寺記》碑刻均已湮滅無存,且缺乏較爲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從嘉定圓通寺的興廢、趙孟頫與嘉定之淵源、《大報國圜通寺記》的存世和流傳情况三個方面入手,以期厘清和還原相關史實,重... 元僧明了創建的嘉定圓通寺、趙孟頫撰書的《大報國圜通寺記》碑刻均已湮滅無存,且缺乏較爲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從嘉定圓通寺的興廢、趙孟頫與嘉定之淵源、《大報國圜通寺記》的存世和流傳情况三個方面入手,以期厘清和還原相關史實,重審《大報國圜通寺記》的價值,并依據不同拓本再次核校整理此碑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定 圓通寺 趙孟頫 《大報國圜通寺記》
原文传递
南北文化融合与赵孟頫的书画艺术主张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博涵 鲍楠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39,157,共18页
赵孟頫书画艺术主张的提出,关联着宋末元初的历史文化语境。在仕元的第一个十年中,赵孟頫在北方深深感受到南北文化的差异,并试图站在南方的立场上反思书画创作的现状。大德五年,赵孟頫在杭州为官期间,提出了绘画艺术的"古意"... 赵孟頫书画艺术主张的提出,关联着宋末元初的历史文化语境。在仕元的第一个十年中,赵孟頫在北方深深感受到南北文化的差异,并试图站在南方的立场上反思书画创作的现状。大德五年,赵孟頫在杭州为官期间,提出了绘画艺术的"古意"说。"古意"首先涉及到是以气韵、人品观画的品评标准,其次才是技术层面上的笔法、笔意、风格等问题。后者显示出他在文人画家中的专业性。至大三年,赵孟頫北上为官途中,以《定武兰亭帖》为基础,集中阐释了以晋为法的书学主张。其"用笔千古不易"说,涉及到"古法"何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他对"用笔"与"右军"书的理解层面上。取法晋书意味对魏晋风韵的认同,随着士人审美趣味的变化,赵书遂受到不同程度的指责,但这并不能遮蔽他在书画观念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末元初 赵孟頫 文化融合“占意” “用笔千古不易”
原文传递
戴表元与赵孟頫交往考辨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天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笔者在整理《戴表元集》的过程中,发现戴表元与赵孟頫的交往是元代文化的一种奇特现象。他们两人社会地位悬殊,成就的领域也各不相同,但自从初次交往起,其友谊却持续终生。通过对文献的解读,本文认为他们一生中见面次数不是通常所说的五... 笔者在整理《戴表元集》的过程中,发现戴表元与赵孟頫的交往是元代文化的一种奇特现象。他们两人社会地位悬殊,成就的领域也各不相同,但自从初次交往起,其友谊却持续终生。通过对文献的解读,本文认为他们一生中见面次数不是通常所说的五次,而是至少在八次以上;他们的交往不存在地位高低之分,而是完全平等的情感交流;相互钦慕是他们交往的逻辑起点,而相同的生活态度、艺术见解以及多才多艺则是维系他们友谊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表元 赵孟頫 见面次数 交往事实 思想基础
下载PDF
赵孟頫书札中的医事
11
作者 冯涵 陈启兰 张纪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37-641,共5页
[目的]挖掘宋元时期艺术家赵孟頫尺牍书札中的医事活动。[方法]以历史文献学考据法和文本分析法,参考现有文献资料,根据年代顺序对书札进行排序,总结归纳其中有关中医中药的内容,分析推测赵孟頫患不同病时相应的病因、药方和疗效,以及... [目的]挖掘宋元时期艺术家赵孟頫尺牍书札中的医事活动。[方法]以历史文献学考据法和文本分析法,参考现有文献资料,根据年代顺序对书札进行排序,总结归纳其中有关中医中药的内容,分析推测赵孟頫患不同病时相应的病因、药方和疗效,以及当时的社会医疗习惯;通过书札中记载的赵孟頫与亲友间的人际交往和人情往来,探究宋元时期士大夫阶层和统治者对医学的态度。[结果]赵孟頫生前多次患病,其本人具有优秀的医学素养,不但能够依据疾病症状自行诊断开方,也会给亲友以用药建议,而且他与亲友之间交流经验药方,互相赠送养生药食,许多是药食同源之物,其药方大都源自官修医书,从侧面印证了宋元人民会通过食疗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展现了儒生士大夫阶层习医亲医的社会风尚和统治者重医的政治态度。[结论]赵孟頫的尺牍书札,作为实物史料,为中医中药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頫 中医药文化 儒医 书信 士大夫 食疗养生
下载PDF
谈访美看画遇到的“双包案”问题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连起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23,161,共10页
作者曾于1999-2000年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进行学术访问,期间得阅美国公私收藏。本文为作者2012年11月在上海博物馆所作的一次讲座内容,文中,作者将其在美所见到的"双包案"绘画作品进行鉴定点评,其中包括有钱选... 作者曾于1999-2000年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进行学术访问,期间得阅美国公私收藏。本文为作者2012年11月在上海博物馆所作的一次讲座内容,文中,作者将其在美所见到的"双包案"绘画作品进行鉴定点评,其中包括有钱选、赵孟頫、张雨、唐棣、燕文贵等人的作品。作者有关古书画鉴定的见解和经验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包案 钱选 赵孟頫 张雨 唐棣 燕文贵
原文传递
元赵孟頫书《投龙简记》碑考释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军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72,共4页
《投龙简记》碑记录了元仁宗派人祭祀济水和王屋山的过程。这次祭祀是仁宗登基之后对济水神和王屋山神佑护的感恩之举,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该碑为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书写,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关键词 《投龙简记》碑 元仁宗 祭祀 赵孟頫
原文传递
《万柳堂图》及其题诗新论 被引量:4
14
作者 谷卿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8-110,共13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万柳堂图》表现的是赵孟頫、卢挚等人在廉氏花园雅集的情境。以往此图常被认为是记录史事和呈现古代中国北方私人园林的图像资料。不过,从绘画风格和印鉴来看,《万柳堂图》并非赵孟頫真迹,而是后人根...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万柳堂图》表现的是赵孟頫、卢挚等人在廉氏花园雅集的情境。以往此图常被认为是记录史事和呈现古代中国北方私人园林的图像资料。不过,从绘画风格和印鉴来看,《万柳堂图》并非赵孟頫真迹,而是后人根据元代以来诸种笔记所载万柳堂雅集故事编绘而成。万柳堂今已不存,对比文献记载和历史地图综合考量,其旧址当在今阜成门外西南方位,而《帝京景物略》中有关记述不足采信。至于其时万柳堂雅集的主持者廉野云,当为廉希宪五子廉恒。《万柳堂图》画上有赵孟頫题诗,字非真笔,内容则系赵氏诗作,康熙间始收入赵孟頫全集,诗中既有对雅集的记录和对主人的赞誉,也暗含赵孟頫复杂的退隐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頫 廉园 万柳堂图 题画诗
原文传递
论赵孟頫的艺术人格对现实人格的超越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莉萍 陆兴娜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77-79,共3页
通过对赵孟(?)主要人生轨迹的审视,可以发现他现实人格意绪结构中入仕的审慎与圆滑;心态的矛 盾与痛苦。同时,可以发现其对生命痛苦的积极体验,现实层面向艺术形态转化、在假定性展示中艺术人格精神 的超越性,以及对美学原则追求的执着... 通过对赵孟(?)主要人生轨迹的审视,可以发现他现实人格意绪结构中入仕的审慎与圆滑;心态的矛 盾与痛苦。同时,可以发现其对生命痛苦的积极体验,现实层面向艺术形态转化、在假定性展示中艺术人格精神 的超越性,以及对美学原则追求的执着与坚定,畅情于艺术境界的平实与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眺 艺术人格 现实人格 超越 体验痛苦 生命意识 自由人性
下载PDF
托名赵孟頫的两篇伪文被《全元文》误收
16
作者 叶宪允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4年第6期92-100,共9页
《全元文》乃搜集、整理元代文献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收录了所谓赵孟頫的两篇文章《送子讷年丈晋秩宁国路序》《乌戍夏氏谱序》。文章通过研究曹敏中生平及为官政绩,判定《送子讷年丈晋秩宁国路序》并非出自赵孟頫,并在其内容、格式、行... 《全元文》乃搜集、整理元代文献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收录了所谓赵孟頫的两篇文章《送子讷年丈晋秩宁国路序》《乌戍夏氏谱序》。文章通过研究曹敏中生平及为官政绩,判定《送子讷年丈晋秩宁国路序》并非出自赵孟頫,并在其内容、格式、行文风格等方面进行比对,发现该文实际脱胎于明代中期皇甫汸所撰写的《赠水部郎吴子知姚安序》。此外,通过分析张雨事迹及赵孟頫生平,从时间、地点、人物等方面考察,发现《乌戍夏氏谱序》亦为托名赵孟頫的伪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頫 《送子讷年丈晋秩宁国路序》 《乌戍夏氏谱序》 《全元文》 误收 伪作
下载PDF
赵孟頫“古意”论的形成及其实质考辨
17
作者 刘宇家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1,共6页
赵孟頫作为元代画坛执牛耳者,其“古意”论的提出不仅促成了元代文人画特质的形成,同时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人绘画史的发展与走向。通过对宋元之变的社会情境以及赵孟頫复古心理动机的考察,发现“古意”论的形成既有对南宋画风的矫... 赵孟頫作为元代画坛执牛耳者,其“古意”论的提出不仅促成了元代文人画特质的形成,同时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人绘画史的发展与走向。通过对宋元之变的社会情境以及赵孟頫复古心理动机的考察,发现“古意”论的形成既有对南宋画风的矫正、元初世衰道微的批判,亦有对仕元矛盾内心的减缓。从风格、意蕴、法度三个层面看,“古意”论追寻高古风格,崇尚简率画意,探求中和雅正的法度。对赵孟頫《幼舆丘壑图》《红衣罗汉图》《鹊华秋色图》的绘画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明确看出赵孟頫取法六朝、复兴唐画、师法北宋的不同“古意”追求,而这种追求正是促使他开创一代新风并成为元代画坛领军人物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绘画 赵孟頫 “古意”论 实质考辨
下载PDF
简论李邕书法对元代赵体书风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文平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2期94-96,共3页
唐代李邕书法对以赵孟頫页为首的元代书坛影响甚大,促进了赵体书风的成熟并风靡天下,成为一代书法 主流。元代人通过学习李邕书法,终至出唐入晋,复古为新。
关键词 李邕 赵孟頫 书法艺术 继承创新
下载PDF
画中之羊与苏武之象:从陈洪绶的两件《苏李泣别图》说起 被引量:3
19
作者 施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7-99,共13页
本文将陈洪绶分别作于约1635和1646的两件《苏李泣别图》作为着眼点,首先分析了两件看似同样主题和内容的画作在细节和风格上的差别。经由1646年的《苏李泣别图》中羊群的形象出发,探究了陈洪绶的画法与宋元画史脉络的关联。随后,论文... 本文将陈洪绶分别作于约1635和1646的两件《苏李泣别图》作为着眼点,首先分析了两件看似同样主题和内容的画作在细节和风格上的差别。经由1646年的《苏李泣别图》中羊群的形象出发,探究了陈洪绶的画法与宋元画史脉络的关联。随后,论文从明清时代接受史的角度,揭示了画中之羊在宋元以下对苏武故事的象征性。论文的最后部分,则进一步从时代背景和风格源头着眼,阐释了两件《苏李泣别图》中微妙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洪绶 苏李泣别图 苏武 画中之羊 赵孟頫
下载PDF
编织家国理想的丝线:《纺车图》新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小峰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5-90,110,111,共18页
本文是对传为北宋王居正《纺车图》的个案研究。作者通过对图像的仔细考察,结合纺织科技史的研究成果,指出画中描绘的是一架有意体现出粗糙和原始色彩的麻苎纺车。画中哺乳的年轻母亲与老妪之间围绕纺车的协同劳作,蕴藏着家族昌盛、&qu... 本文是对传为北宋王居正《纺车图》的个案研究。作者通过对图像的仔细考察,结合纺织科技史的研究成果,指出画中描绘的是一架有意体现出粗糙和原始色彩的麻苎纺车。画中哺乳的年轻母亲与老妪之间围绕纺车的协同劳作,蕴藏着家族昌盛、"世掌丝纶"的特殊寓意。此外,作者还在文中探讨了《纺车图》与"豳风七月图"、"纺绩图"这两类可能在元代新出现的图像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车图 王居正 赵孟頫 丝纶图 豳风七月 纺绩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