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乐府起源新考 被引量:5
1
作者 黎国韬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2,83,共5页
过往学术界一般认为乐府始置于秦,但如果从官制学、礼制学、乐舞学甚至天文学等较新的视角对这一问题另作考证,可以发现乐府极有可能起源于战国,这有若干文献和文物史料可作为依据。
关键词 乐府 起源 战国 新视角
下载PDF
《战国策》异文考辨两则——兼谈俗写中偏旁增减与汉字音义关系
2
作者 温晓萌 《中国文字研究》 2023年第2期132-138,共7页
《战国策》不同版本间存在大量异文,前人校勘不尽一致,现拈出两则略作考辨:“以廧于齐”之“(?)”有保卫义,异文“啬”是省旁所致;“四封不廉”之“廉”当是“兼”增旁而来,异文“侵”可证其义。两则异文均涉及汉字俗写中偏旁的增减,这... 《战国策》不同版本间存在大量异文,前人校勘不尽一致,现拈出两则略作考辨:“以廧于齐”之“(?)”有保卫义,异文“啬”是省旁所致;“四封不廉”之“廉”当是“兼”增旁而来,异文“侵”可证其义。两则异文均涉及汉字俗写中偏旁的增减,这一现象有时会导致同形字的产生,为文献阅读带来障碍。异文作为不同版本采用不同文字表达同一语义的产物,恰可为同形字的区分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异文 考辨 偏旁增减 同形字
下载PDF
苏秦、张仪纵横说辞探研 被引量:3
3
作者 熊宪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4-168,共5页
《战国策》所录十余篇苏秦、张仪的纵横说辞,乃后学者的拟作,具有鲜明的创作色彩和文学特征,实为精心构制的“纵横家言”。它们既是纵横说辞的典型样板,也是供后学者研习纵横术的出色范本,还可看做支撑各《策》的主干。细加探究,启示良多。
关键词 《战国策》 苏秦 张仪 纵横说辞 纵横家言
下载PDF
《战国策》在北宋时期的整理和流传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杰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0-43,共4页
北宋时期是《战国策》流传史上的关键时期,有赖曾的整理,《战国策》才得以“完篇”流传至今。本文考证认为:曾云经他整理后“三十三篇复完”,实仅指无整卷使失,字句段落乃至整章佚失仍不在少数;曾校此书的时间为嘉六年至嘉八年;... 北宋时期是《战国策》流传史上的关键时期,有赖曾的整理,《战国策》才得以“完篇”流传至今。本文考证认为:曾云经他整理后“三十三篇复完”,实仅指无整卷使失,字句段落乃至整章佚失仍不在少数;曾校此书的时间为嘉六年至嘉八年;此后,有李格非、王觉、孙朴等续校《战国策》;孙朴校本是北宋传本中的最佳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北宋 流传系统 曾巩 考证 孙朴校本
下载PDF
论王念孙《读战国策杂志》的文献考据方法
5
作者 贾瑶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8-65,共8页
清代考据学家王念孙在《读书杂志·读战国策杂志》中使用了若干种具备典范意义的文献考据方法。王氏据异文以比勘、校正《战国策》原文,运用以形索意的方法纠正字形讹误,运用以声求义的方法从字音推求字义,通过归纳总结同时代古籍... 清代考据学家王念孙在《读书杂志·读战国策杂志》中使用了若干种具备典范意义的文献考据方法。王氏据异文以比勘、校正《战国策》原文,运用以形索意的方法纠正字形讹误,运用以声求义的方法从字音推求字义,通过归纳总结同时代古籍中的语义、对文、句式等用语规律考订文句,并据历史、地理知识进行综合考察。这些行之有效的考据方法使得王念孙与《读书杂志》成为考据学上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据方法 《读书杂志》 《战国策》 王念孙
下载PDF
面向跨语言典籍文本的语体风格计算研究——以《左传》《战国策》为例
6
作者 宋旭雯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6期22-28,共7页
为了对比《左传》《战国策》的原本、现代汉语译本和英译本在语体风格上的异同,该文结合语料库和风格计算的方法,在构建大规模跨语言典籍语料库的基础上,采用CRF、BiLSTM、BiLSTM-CRF等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的模型处理语料,从词汇、语法... 为了对比《左传》《战国策》的原本、现代汉语译本和英译本在语体风格上的异同,该文结合语料库和风格计算的方法,在构建大规模跨语言典籍语料库的基础上,采用CRF、BiLSTM、BiLSTM-CRF等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的模型处理语料,从词汇、语法、语句三个层面入手,选择能代表语体风格的特征进行统计,利用相关公式计算语体风格度量指标,结合原文比较典籍的语体风格。同样是以叙事为主的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都是信息量庞大的活跃性文本,并且语言较为松散。不同之处在于《左传》语言古奥,朴素典雅,波澜起伏,含蓄内敛;《战国策》生动形象,辞藻华丽,音律和谐,气势磅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战国策》 语言风格 风格计算 跨语言 语料库
下载PDF
从夸饰与虚构的运用看《战国策》的文学价值
7
作者 裴登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5-39,共5页
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战国策》 ,因大量纵横游说之辞中对夸饰与虚构手法的运用而富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其夸饰与虚构的体现形式多种多样。《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在先秦史传文学中 ,许多方面具有独创性 。
关键词 《战国策》 夸饰 虚构 文学色彩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战国策》的佚文及其佚失原因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杰文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2期43-45,共3页
由于历代战乱、王朝更叠等原因,《战国策》在西汉末至南宋间散失严重。自南宋起有文人从事《战国策》辑佚,至今人诸祖耿、郑良树共辑得107则7570字,《战国策》散失最严重的历史时段为唐末和北宋。这当与唐末战乱和北宋书籍书写材料、书... 由于历代战乱、王朝更叠等原因,《战国策》在西汉末至南宋间散失严重。自南宋起有文人从事《战国策》辑佚,至今人诸祖耿、郑良树共辑得107则7570字,《战国策》散失最严重的历史时段为唐末和北宋。这当与唐末战乱和北宋书籍书写材料、书籍装订制度的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佚文 佚失原因 书写材料 书籍装订制度
下载PDF
修辞视角下的《战国策》语言艺术
9
作者 兰和群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88-90,共3页
《战国策》作为先秦纵横家散文的典型代表,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特别是在修辞艺术方面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作者结合当时情况以及策士们独特的身份地位、不同的言语对象等语言环境,始终围绕"劝谏、游说"这一主题,充分发挥短... 《战国策》作为先秦纵横家散文的典型代表,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特别是在修辞艺术方面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作者结合当时情况以及策士们独特的身份地位、不同的言语对象等语言环境,始终围绕"劝谏、游说"这一主题,充分发挥短句、整句的独特优势,并综合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问、对比等修辞格式,恰当地安排人物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语言艺术 修辞
下载PDF
《战国策注释》训诂失误举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明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7-71,共5页
《战国策注释》是近年来出版的一部全面注释《战国策》的专著,本文着重分析了该书中有关词语解释的一些问题。从不明通假、不明语法、不明古注、不明词语的特殊意义四个方面说明:传统的训诂研究在今天仍有其自身价值,是我们全面正确理... 《战国策注释》是近年来出版的一部全面注释《战国策》的专著,本文着重分析了该书中有关词语解释的一些问题。从不明通假、不明语法、不明古注、不明词语的特殊意义四个方面说明:传统的训诂研究在今天仍有其自身价值,是我们全面正确理解古文献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注释 训诂 词义
下载PDF
战国形声字之异体与战国古音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鸿 《闽江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01-105,共5页
战国文字的谐声现象是研究战国语音的重要凭借。从异体字不同的声符入手来研究战国古音,也是比较值得肯定的 办法。战国形声字的异体字有三个种类:换用不同的声符、换用不同的形符、换用不同的声符和形符。在声母方面的特点是:以本 组... 战国文字的谐声现象是研究战国语音的重要凭借。从异体字不同的声符入手来研究战国古音,也是比较值得肯定的 办法。战国形声字的异体字有三个种类:换用不同的声符、换用不同的形符、换用不同的声符和形符。在声母方面的特点是:以本 组声母自谐为主,舌上音本组之间的关系密切,尤其是余母、定母更为突出。唇音帮、滂、并关系密切。喉音见、溪、群及影、匣关系 密切。在韵母方面的特点是:以本母自谐为主,这种现象比声母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形声字 异体字 古音
下载PDF
《战国策》“过而遂正于天下”新解
12
作者 吴辛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6-70,共5页
《战国策》及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文选中“过而遂正于天下”一句所含“过”、“遂”、“正”、“于”诸字的词义和用法须再讨论辨析。“正于天下”与“正天下”异构同义,“过而遂正于天下”意即“进而就成为天下霸主”。
关键词 《战国策》 《古代汉语》
下载PDF
古汉语札记——贵州版《战国策》全译本错误指正
13
作者 萧世民 萧红艳 《宜春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8-80,共3页
贵州人民出版社 1 994年出版的《战国策》文白对照全译足本中尚有一些错误 ,有些字词错译 ,有些词语或句子漏译。现予以指出 。
关键词 战国策 全译本 札记
下载PDF
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句法功能及谦敬功能计量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尹喜艳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8-80,共3页
通过考察发现,在《楚辞》屈原和宋玉的作品中,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由"余(予)"、"吾"、"朕"、"我"组成,其中,"余(予)"句法功能最完备,"吾"宾语功能存在不足,&qu... 通过考察发现,在《楚辞》屈原和宋玉的作品中,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由"余(予)"、"吾"、"朕"、"我"组成,其中,"余(予)"句法功能最完备,"吾"宾语功能存在不足,"朕"不作定语,"我"不作宾语,且这些第一人称代词都不具有谦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楚方言 第一人称代词 句法功能 谦敬功能
下载PDF
《战国策》说辞文体类说 被引量:1
15
作者 柯镇昌 《柳州师专学报》 2010年第4期39-43,共5页
功能分类是文体分类的重要方式之一。《战国策》所记策士们的说辞多属说体,依据其不同的言说功能,可以将其分为谋说、伪说、谏说、论说、间说、辨说、荐说、辞说及讽说等不同种类。与《左传》、《国语》相比,《战国策》所载说体的文体... 功能分类是文体分类的重要方式之一。《战国策》所记策士们的说辞多属说体,依据其不同的言说功能,可以将其分为谋说、伪说、谏说、论说、间说、辨说、荐说、辞说及讽说等不同种类。与《左传》、《国语》相比,《战国策》所载说体的文体功能及种类有了较大变化,而战国时期政治社会的大变革、士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及《战国策》各篇章来源之不同,是其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说辞 文体 功能 分类
下载PDF
论“战国策派”民族文学运动及其德国文化背景
16
作者 李扬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6-79,96,共5页
以陈铨为代表的"战国策派"在20世纪40年代倡导的民族文学运动,借镜德国狂飙运动,主动吸取德国文化思想资源中的精神元素,期望以尚力和浪漫的民族文学实现抗战建国、民族复兴,并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据伟大的... 以陈铨为代表的"战国策派"在20世纪40年代倡导的民族文学运动,借镜德国狂飙运动,主动吸取德国文化思想资源中的精神元素,期望以尚力和浪漫的民族文学实现抗战建国、民族复兴,并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据伟大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派 陈铨 民族文学运动 狂飙运动
下载PDF
“战国策”派与儒家思想的三重对话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旭 《武陵学刊》 2012年第6期6-11,共6页
"战国策"派在其主办的《战国策》半月刊和《战国》副刊中与儒家思想展开了三重对话。第一重对话是应和式的充实性对话,即"战国策"派赞同或至少不否定儒家思想,并对儒家思想进行结合实际的申说;第二重对话是反叛式... "战国策"派在其主办的《战国策》半月刊和《战国》副刊中与儒家思想展开了三重对话。第一重对话是应和式的充实性对话,即"战国策"派赞同或至少不否定儒家思想,并对儒家思想进行结合实际的申说;第二重对话是反叛式的时代性对话,即"战国策"派从其特定的时代特征出发,完全地否定儒家思想;第三重对话是借鉴式的开放性对话,即"战国策"派跳出中国、放眼西方,以尼采的意志哲学鉴照儒家思想。这三重对话着眼于改造民族精神以应对抗战的迫切需求,最终表现出"战国策"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派 儒家思想 爱国主义 巴赫金 对话
下载PDF
王念孙《战国策杂志》校勘学价值述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柳湘瑜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第6期84-91,共8页
王念孙是清代小学的集大成者,《战国策杂志》是其研读《战国策》的学术札记。此书不仅对《战国策》编订流传中产生的脱文、衍文、讹文、误文以及错简等进行了勘正,也通过全面运用文字音韵学、历史地理学、文法文献学等知识为校勘学人指... 王念孙是清代小学的集大成者,《战国策杂志》是其研读《战国策》的学术札记。此书不仅对《战国策》编订流传中产生的脱文、衍文、讹文、误文以及错简等进行了勘正,也通过全面运用文字音韵学、历史地理学、文法文献学等知识为校勘学人指明了路数门径,一方面对《战国策》研究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也为清代校勘学树立了标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杂志》 王念孙 校勘
下载PDF
试论《商君书》中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思想
19
作者 冯晓宏 《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31-35,共5页
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大转变的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一些政治思想家力主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 ,宏观管理的理论模式———国家控制论应运而生。讠乇名商鞅所著的《商君书》则是这种理论模式的代表作之一。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商君书》 商鞅 控制论
下载PDF
关于“吕不韦说子楚”的再创作
20
作者 可永雪 《语文学刊》 2020年第4期83-86,共4页
"吕不韦说子楚"这一史实于《战国策》《史记》中均有载录,然记录的方式、侧重点却有不同:前者是叙述性的,文字平实而简括,具有纪实性;后者则是文学的再创作,是富有表现力的形象呈现,刻画得出神入化,凸显出吕不韦的智与能。
关键词 战国策 史记 吕不韦说子楚 华阳夫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