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I-C零切迹融合器与传统钛板在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马龙 邹海涛 +1 位作者 盛伟超 孙国绍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5期895-901,共7页
目的针对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术中应用ROI-C零切迹融合器与传统Cage+钛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以2018年1月~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收治的65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双节段A... 目的针对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术中应用ROI-C零切迹融合器与传统Cage+钛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以2018年1月~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收治的65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双节段ACDF手术,根据术中内植物分为两组:ROI-C组31例,术中植入ROI-C零切迹融合器;Cage+钛板组34例,术中均植入Cage+前路钛板固定。术后随访2年以上,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与Cage+钛板组相比,ROI-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且ROI-C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ROI-C组术后出现吞咽困难2例(6.45%),均为轻度;Cage+钛板组出现8例(23.53%),其中轻度6例、中度2例,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和NDI指数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Odoms标准:ROI-C组优19例、良12例,Cage+钛板组优20例、良14例,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C_(2-7) Cobb角和节段前凸角均获得了显著的矫正(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截止末次随访,两组均获得植骨融合,融合率均为100%;ROI-C组未见嵌片松脱和融合器明显位移等现象,Cage+钛板组未见钛板松脱、断裂等现象。结论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ACDF应用ROI-C融合器和Cage+钛板均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应用ROI-C融合器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ROI-C融合器 零切迹 吞咽困难
下载PDF
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雷洪俊 陈忠羡 +1 位作者 付兆宗 向珊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8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融合器钢...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试验组进行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治疗效果及吞咽困难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椎前软组织厚度。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3、6、12个月椎前软组织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吞咽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系统,采取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长,降低术后椎前软组织厚度与吞咽困难发生率,提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 颈椎前路 椎间融合 固定系统 单节段 颈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两种不同颈前路固定系统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早期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国栋 种衍学 +4 位作者 李勇 李明 孙晋保 姜广宗 朱中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operation,ACDF)术中使用ROI-C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与钛板联合cage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12诊治的83例...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operation,ACDF)术中使用ROI-C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与钛板联合cage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12诊治的83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9例采用ROI-C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行ACDF术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钛板联合cage行ACDF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吞咽困难数以及术后3 d疼痛VAS评分、JOA评分、颈椎Cobb角。结果 8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3个月,平均15.2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少,术后出现吞咽困难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疼痛VAS评分、JOA评分、颈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OI-C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行ACDF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取得优良的早期疗效,ROI-C内固定系统为ACDF手术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内固定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基于零偏置电流的磁悬浮电主轴动不平衡力抑制 被引量:8
4
作者 荣海 周凯 毛飞龙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83-688,共6页
磁悬浮系统在偏置电流控制策略下会产生高功耗,造成温升、热变形以及传感器的温漂等,影响转子的悬浮精度。此外,由于动不平衡力、传感器测量失真以及电机偏心磁拉力等因素影响,会引起转速的同频和倍频振动。该文在传统的零偏置电流控制... 磁悬浮系统在偏置电流控制策略下会产生高功耗,造成温升、热变形以及传感器的温漂等,影响转子的悬浮精度。此外,由于动不平衡力、传感器测量失真以及电机偏心磁拉力等因素影响,会引起转速的同频和倍频振动。该文在传统的零偏置电流控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频率陷波器的动不平衡力抑制策略。首先,利用零偏置电流控制策略来降低磁轴承功耗,针对零偏置电流策略带来的系统非线性,将电流到位移的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电磁力到位移的线性系统,再采用线性控制策略设计位移控制器。其次,在零偏置电流策略的基础上,引入多频率陷波器来抑制转子的同频与倍频振动。通过实验对比了不开启同频陷波器控制、仅开启同频陷波器控制以及开启多频率陷波器控制3种情况,验证了所提出的多频率陷波器策略能够有效抑制转子的同频与倍频振动。该方法不仅有效地抑制了转子的周期性振动,还大大降低了磁轴承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电主轴 零偏置电流 多频率陷波器 动不平衡力抑制
原文传递
可变角度零切迹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0个月随访 被引量:7
5
作者 姚晓玲 彭建城 +2 位作者 许岳荣 杨志东 张顺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77-1382,共6页
背景:目前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是手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其中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逐渐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目的:评价可变角度零切迹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治疗脊髓型颈椎... 背景:目前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是手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其中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逐渐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目的:评价可变角度零切迹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1例,其中42例采用可变角度零切迹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治疗(试验组),39例采用传统钛板-cage系统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治疗(对照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Cobb-C角、颈椎Cobb-S角、椎间融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方案已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NO.JY2020199)。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与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术后3 d、30个月时的Cobb-S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术后3 d的Cobb-C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术后3 d、30个月的Cobb-C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③试验组椎间完全融合率为98%,对照组椎间完全融合率为100%;④试验组融合器下沉率高于对照组(24%,3%,P<0.05),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8%,P<0.05),相邻椎间盘退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18%,P<0.05);⑤结果表明,可变角度零切迹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有效改善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但融合器下沉发生率较高,颈椎整体曲度的改变需更长期的观察与随访,该术式中期疗效总体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 可变角度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 脊髓型颈椎病 中期疗效 影像学评估 并发症 颈椎曲度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微型钢板在颈椎管狭窄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辛大森 程才 +5 位作者 孙洪江 高书明 刘广飞 李勇 陈汉文 赵跃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 研究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微型钢板内固定在颈椎管狭窄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3—2021-02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64例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前路采用零切... 目的 研究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微型钢板内固定在颈椎管狭窄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3—2021-02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64例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前路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固定,颈椎后路行单开门椎管减压微型钢板内固定。比较术前与术后1年颈椎JOA评分、疼痛VAS评分、NDI指数、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结果 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所有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未出现颈前不适感、吞咽困难、颈后轴性疼痛等症状。术后3个月MRI显示颈椎管扩大良好,脊髓前后压迫均完全解除。术后1年颈椎CT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隙融合良好,椎板单开门状态维持良好,无再关门现象发生。术后1年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术后1年神经功能JOA评分、疼痛VAS评分、NDI指数、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后路微型钢板的应用有利于颈椎管狭窄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更广泛开展,手术安全性提高,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进而使更多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症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 微型钢板
原文传递
基于零点有效缺口应力的薄板焊接接头疲劳评估
7
作者 舒伟 高静坤 +3 位作者 李海峰 邓彩艳 刘强 龚宝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28,共8页
文中采用零点有效缺口应力进行了薄板焊接接头的疲劳评估研究.该方法综合考虑整体结构应力以及缺口根部到零点位置的非线性峰值应力的影响,以临界距离法和零点结构应力法为基础,将零点应力位置作为缺口对结构疲劳影响的临界距离对焊接... 文中采用零点有效缺口应力进行了薄板焊接接头的疲劳评估研究.该方法综合考虑整体结构应力以及缺口根部到零点位置的非线性峰值应力的影响,以临界距离法和零点结构应力法为基础,将零点应力位置作为缺口对结构疲劳影响的临界距离对焊接结构进行疲劳强度评估.通过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焊接接头试样(T形单面焊接头和不同厚度组合搭接接头)的疲劳试验结果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对焊根失效的试样进行疲劳评估时,焊根位置不同截面应力线性化之后得到零点有效缺口应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焊脚截面应力线性化得到的S-N曲线分散带宽度最小;再者,同时考虑焊趾和焊根失效的零点有效缺口应力S-N曲线,与分别考虑焊趾或焊根失效的零点有效缺口应力S-N曲线分散带相差不大,证明该方法可同时用于焊接接头焊趾和焊根疲劳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点有效缺口应力 焊接接头 疲劳评估
下载PDF
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观察
8
作者 刘涛 王志国 祁道超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013-2015,共3页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grated Plate and Spacer Device,Zero-P)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的CDH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grated Plate and Spacer Device,Zero-P)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的CDH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Zero-P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神经功能、疗效和吞咽困难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3 m和术后6 m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6 m的Odom评级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Zero-P治疗CDH,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手术顺利开展,减少术后吞咽困难,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 零切迹融合器固定 颈椎间盘突出 临床效果
下载PDF
ZERO-P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9
作者 马双 张鑫博 +6 位作者 彭翠云 王耀生 冯克 闫仲峰 方剑 杜凯然 杜俊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目的观察Zero-P系统应用于颈前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10—2022-12于黄河三门峡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28例采用颈椎前路Zero-P... 目的观察Zero-P系统应用于颈前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10—2022-12于黄河三门峡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28例采用颈椎前路Zero-P系统内固定,对照组30例采用钛板+融合器内固定。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JOA评分、疼痛VAS评分、Odom评分情况、Cobb角、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责任节段曲度。结果5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4个月,平均18.5个月。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JOA评分、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Odom评分情况:优19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4%(27/28);对照组术后Odom评分:优13例,良11例,可6例,优良率80.0%(24/30)。观察组术后1例出现吞咽困难,对照组术后3例出现吞咽困难;观察组术后出现吞咽困难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Cobb角以及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颈椎生理曲度以及责任节段曲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均无吞咽困难症状,观察组无内固定松动、移位,对照组1例出现融合器向后移位,但是根据颈椎CT+三维重建显示暂无需二次手术。结论采用颈椎前路Zero-P系统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颈椎钛板融合器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吞咽困难
原文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两种固定融合方法比较
10
作者 高军伟 申庆丰 夏英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1-807,共7页
[目的]比较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zero notch self stabilizing cervical fusion cage,ROI-C)与钛板-融合器(platecage,PC)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 [目的]比较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zero notch self stabilizing cervical fusion cage,ROI-C)与钛板-融合器(platecage,PC)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2年7月就诊于本院的CSM患者112例,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6例采用ROI-C的ACDF,另外56例采用PC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ROI-C组手术时间[(105.8±24.6)min vs(128.2±30.5)min,P<0.001]、术中出血量[(26.0±4.3)ml vs(31.0±5.8)ml,P<0.001]、术后下地行走时间[(1.3±0.4)d vs(1.6±0.5)d,P<0.001]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率(7.1%vs 26.8%,P=0.006)均显著优于PC组。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JOA、NDI评分及锥体束征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ROI-C组NDI评分[(18.6±4.2)vs(20.8±4.5),P=0.009]显著优于PC组,其他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前凸角、最小椎管矢状径均显著增加(P<0.05),而颈椎ROM显著减小(P<0.05)。对应时间点,两组上述影像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融合器下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vs3.6%,P=0.164)。[结论]两种固定融合方法的ACDF的临床结果近似,相比之下,ROI-C手术创伤小,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早期临床结果优于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固定 钛板-笼架融合固定
原文传递
Zero-P颈椎前路融合系统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硕 刘正 +3 位作者 吴四军 贾俊秀 唐冲 汪文龙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Zero-P颈椎前路融合系统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因颈椎退行性疾病行双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的患者,应用传统椎间融合器+钉板固定系统者为A组,应用Zero-P融合器者为B组。对... 目的探讨Zero-P颈椎前路融合系统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因颈椎退行性疾病行双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的患者,应用传统椎间融合器+钉板固定系统者为A组,应用Zero-P融合器者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疗效、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5),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24个月)的JOA评分、NDI指数和VA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颈椎整体前凸角、颈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显著矫正(P<0.05);与术后3个月相比,上述指标在末次随访时的矫正程度有所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ero-P手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可取得与传统钉板系统固定同样的手术效果,且手术时间短、吞咽困难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零切迹融合器 颈椎前路手术 椎间融合 吞咽困难
下载PDF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凡栋 郑佳状 +4 位作者 陈宇 宋昭君 刘元彬 唐龙 王淼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 比较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1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 比较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1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颈前路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ACDF手术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椎间隙高度、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颈椎曲度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两组间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5.17%),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10.3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ACDF手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方式能取得更好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 日本骨科协会评分
下载PDF
零切迹自稳型颈椎间融合器在多节段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圣安 郑丰裕 董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期46-49,共4页
目的评价零切迹自稳型颈椎间融合器(ROI-C)在多节段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1年9月采用ROI-C行ACDF治疗的36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影像... 目的评价零切迹自稳型颈椎间融合器(ROI-C)在多节段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1年9月采用ROI-C行ACDF治疗的36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影像学指标及典型病例。结果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均优于术前,且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以JOA评分改善率评价疗效,优15例,良18例,可3例,优良率91.67%。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发现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数值稍有下降,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107个,融合率95.54%;1例术后3个月随访Cage沉降,术后6个月随访Cage位置同前,椎间融合;术后随访2年,1例出现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征象,无临床症状。结论应用ROI-C进行多节段ACDF能有效地恢复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为颈椎提供即刻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满意的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零切迹自稳型颈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零切迹融合器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杜爱民 段永壮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2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钉...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钉板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零切迹融合器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患者的手术效果;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的颈椎功能;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32/35)与对照组(80.00%,28/3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6、12个月,观察组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5/35)低于对照组(37.14%,13/35),P<0.05。结论零切迹融合器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患者颈椎功能评分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节段 零切迹融合器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钉板融合器内固定术 疗效 并发症
原文传递
Zero-P与传统钛板固定融合对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对比
15
作者 刘懿锋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23期11-15,共5页
目的:研究对比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传统钛板固定融合对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17年1月一2020年1月收治的14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作观察组80例及对照组64例。所有受试者... 目的:研究对比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传统钛板固定融合对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17年1月一2020年1月收治的14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作观察组80例及对照组64例。所有受试者均实施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其中观察组实施Zero-P固定融合,对照组则开展传统钛板固定融合。分析2组相关手术指标,日本骨科学会(JOA)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情况,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此外,对比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相邻椎体骨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单节段、双节段手术时长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末次随访JOA评分均高于术前,而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均P<0.05),2组术前、末次随访的JOA及VAS评分对比均不明显(均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双节段上、下相邻椎间隙高度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双节段(均P<0.05);观察组双节段相邻椎间盘退变总发生率为3.45%,低于对照组双节段的23.08%(P<0.05);观察组单节段患者末次随访时相邻椎体骨化总发生率为3.92%(2/51),低于对照组的26.32%(10/38),且观察组双节段患者末次随访时相邻椎体骨化总发生率为3.45%(1/29),低于对照组的30.77%(8/26)(χ^(2)值=9.361、7.477,P值=0.002、0.006)。结论:Zero-P与传统钛板固定融合手术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相当,但前者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发生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钛板固定融合 相邻节段退变
原文传递
零切迹颈椎融合器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16
作者 陈志军 伍志健 +2 位作者 丁小科 黎树佳 邓征智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23期16-19,33,共5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融合器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对照组应用钛板-椎间融合器(PCC),观察组应用...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融合器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对照组应用钛板-椎间融合器(PCC),观察组应用零切迹颈椎融合器,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的颈椎Cobb角情况、疼痛情况、脊髓神经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VAS评分比对照组低,颈椎Cobb角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理1个月、3个月、半年后的JOA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绪角色、肢体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1.89%,比对照组的64.8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82%,比对照组的27.0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长、手术时长均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应用零切迹颈椎融合器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其疼痛情况,改善颈椎Cobb角;同时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中出血量,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长和住院时长,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颈椎融合器 颈椎间盘突出症 应用效果 生活质量 颈椎Cobb角 VAS
原文传递
颈前路零切迹融合器与传统钉板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屹林 杨浩 +3 位作者 王玉强 赵耀 张书豪 王利民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2-24,共3页
目的比较零切迹融合器(ROI-C)与钉板融合器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效果,探讨ROI-C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06—2018-06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的109例单节段CSM患者... 目的比较零切迹融合器(ROI-C)与钉板融合器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效果,探讨ROI-C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06—2018-06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的109例单节段CSM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4例采用ROI-C行融合术,B组55例采用传统钉板融合器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手术节段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短于或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颈椎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手术节段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手术节段均获骨性融合。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时,A组吞咽困难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吞咽困难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组均未出现内植物移位、断裂、神经症状加重、邻近节段严重退变等并发症。结论ROI-C与传统钢钉板融合器内固定术应用于ACDF在治疗单节段CSM时均疗效可靠,但ROI-C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软组织损伤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ACDF ROI-C零切迹融合器 钉板融合器内固定
下载PDF
颈椎前路自稳型融合器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中期随访
18
作者 杨光煦 史法见 +2 位作者 汪海滨 刘小雷 于潇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3年第4期391-396,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自稳型融合器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中期随访分析。方法选取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零...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自稳型融合器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中期随访分析。方法选取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零切迹自稳型椎间融合器,对照组采用传统钉板系统内固定融合器。全部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3、6个月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以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植骨融合率、颈部和上肢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等;观察C2~7的Cobb角和SVA、T1S及节段角度等颈椎影像学指标;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的NDI评分、JOA评分、颈部VAS评分、上肢VAS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均优于术前(P<0.05);但在术前和术后3、6个月随访时,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植骨融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C2~7的Cobb角、SVA和T1S及节段角度均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其他并发症的对比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自稳型融合器在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疗效优良,手术时间短,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零切迹自稳型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零切迹自锁型融合器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术后早期并发症防治
19
作者 郑圣安 郑丰裕 +5 位作者 郭永生 韩建华 田新征 齐永建 朱庆翱 王宗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9期34-37,共4页
目的探究应用零切迹自锁型融合器(ROI-C^(TM)和MC+■)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术后早期并发症防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应用零切迹自锁型融合器(ROI-C^(TM)和MC+■)行ACDF治疗的112例患者(单节段22例,双节... 目的探究应用零切迹自锁型融合器(ROI-C^(TM)和MC+■)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术后早期并发症防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应用零切迹自锁型融合器(ROI-C^(TM)和MC+■)行ACDF治疗的112例患者(单节段22例,双节段36例,三节段46例,四节段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特点、处理措施及预后。结果1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ACDF;患者发生吞咽困难3例,喉上神经损伤1例,脑脊液漏2例,神经根损伤1例,上呼吸道梗阻1例,术后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8/112)。结论认真细致地评估及严格的术前准备、熟悉颈前路解剖及规范操作、围术期精细化管理,是减少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基础,应用零切迹自锁型融合器(ROI-C^(TM)和MC+■)行ACDF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当出现术后并发症时,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干预、合理处置多可避免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零切迹自锁型融合器(ROI-C^(TM)和MC+■) 术后早期并发症
下载PDF
深部地质信息的超低频电磁探测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泽勋 侯贵廷 +1 位作者 秦其明 李培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8-632,共5页
对被动式超低频电磁探测技术的场源问题、噪声的滤除,以及超低频电磁波与地下物质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和实验。零磁场实验表明传感器在地面接收的超低频电磁波来自地下地层等地质体的辐射。由于场源和探测环境的复杂性,对传感器接收... 对被动式超低频电磁探测技术的场源问题、噪声的滤除,以及超低频电磁波与地下物质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和实验。零磁场实验表明传感器在地面接收的超低频电磁波来自地下地层等地质体的辐射。由于场源和探测环境的复杂性,对传感器接收的原始超低频电磁波数据进行软、硬件滤波处理,消除工频干扰和随机噪声,得到了干扰影响小的探测曲线。塔里木塔参1井的探测试验表明,被动式超低频电磁探测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的探测深部地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电磁场 超低频 深部地质 零磁场 工频干扰 陷波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