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三七合剂改善结肠机械屏障紊乱治疗慢性肾病大鼠的初探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露 王丽 +2 位作者 刘晓燕 季星利 樊均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9-785,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芪三七合剂是否可通过改善结肠机械屏障结构紊乱而发挥治疗慢性肾病大鼠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黄芪三七合剂低剂量组(L-HSM组)和高剂量组(H-HSM组)、尿毒清组(NDQ组),采... 目的探讨黄芪三七合剂是否可通过改善结肠机械屏障结构紊乱而发挥治疗慢性肾病大鼠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黄芪三七合剂低剂量组(L-HSM组)和高剂量组(H-HSM组)、尿毒清组(NDQ组),采用右肾切除左肾缺血再灌注法建立慢性肾病(CKD)模型,分别于2周、4周、8周取血液测肌酐、尿素氮值,于第4周按照分组给予不同的灌胃处理,其中L-HSM组和H-HSM组分别给予黄芪三七合剂生药量18 g/(kg·d)和36 g/(kg·d),NDQ组给予尿毒清颗粒1.56 g/(kg·d),Sham组和I/R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于第8周处死大鼠,取肾和结肠组织;检测肾功(血肌酐和尿素氮)、肾纤维化指标蛋白的表达(TGF-β1和α-SMA)、结肠组织炎症因子IFN-γ和IL-6的表达和结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黄芪三七合剂可有效恢复受损的肾功能,并能降低TGF-β1和α-SMA的蛋白表达,减轻肾纤维化;各组结肠炎症因子表达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结肠组织中高表达的炎症因子IFN-γ和IL-6,在低剂量和高剂量黄芪三七合剂作用下均可有效降低;结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均明显降低,表明黄芪三七合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结肠机械屏障结构。结论黄芪三七合剂可能通过改善结肠机械屏障结构紊乱、减少炎症因子表达而起到防治慢性肾病大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病 zo1蛋白 OCCLUDIN蛋白 claudin-1蛋白
下载PDF
紧密连接蛋白ZO-1研究概述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秋霞 罗茂林 +1 位作者 李茹柳 陈蔚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是维持粘膜上皮机械屏障和通透性的重要结构。紧密连接蛋白ZO-1是其重要组成蛋白之一,不但参与调节细胞物质转运和维持上皮极性,而且还与细胞增殖分化、肿瘤细胞转移、基因转录等过程的信息传递和调控有关...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是维持粘膜上皮机械屏障和通透性的重要结构。紧密连接蛋白ZO-1是其重要组成蛋白之一,不但参与调节细胞物质转运和维持上皮极性,而且还与细胞增殖分化、肿瘤细胞转移、基因转录等过程的信息传递和调控有关。本文就ZO-1蛋白分子的结构及主要功能作一综述,旨在对其在各种功能中的具体作用有所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连接 zo-1蛋白 细胞/超微结构
下载PDF
乳酸菌对肠上皮细胞侵袭性大肠杆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俊 张中伟 秦环龙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3394-3399,共6页
目的:研究肠上皮细胞(Caco-2)在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感染后,紧密连接(TJ)相关蛋白表达的改变及乳酸菌对Caco-2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Caco-2感染模型分为正常组、感染组、乳酸菌处理组和庆大霉素... 目的:研究肠上皮细胞(Caco-2)在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感染后,紧密连接(TJ)相关蛋白表达的改变及乳酸菌对Caco-2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Caco-2感染模型分为正常组、感染组、乳酸菌处理组和庆大霉素处理组.采用免疫金标记及电镜观察上皮细胞间TJ的位置和超微结构.免疫荧光观察TJ相关蛋白(Claudin-1,Occludin,JAM-1,ZO-1)及F-actin的表达分布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紧密连接结构位于相邻上皮细胞间的顶端,间隙大小约25-38nm.EIEC感染后,免疫胶体金定位不清,细胞骨架F-actin遭到破坏,相邻Caco-2细胞间TJ结构遭到破坏,TJ相关蛋白(Claudin-1蛋白,Occludin蛋白,JAM-1蛋白,ZO-1蛋白)的表达亦减少,而乳酸菌处理后F-actin的表达明显增多,可减轻EIEC引起的TJ结构受损,TJ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多.结论:EIEC感染导致Caco-2细胞细胞骨架F-actin、TJ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发生改变.乳酸菌可以明显抑制EIEC引起的单层细胞TJ结构和相关蛋白的破坏,并改善细胞骨架的分布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紧密连接 Claudin-1蛋白 OCCLUDIN蛋白 JAM-1蛋白 zo-1蛋白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ZO-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曲友直 李敏 +3 位作者 赵燕玲 赵振伟 高力 高国栋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蛋白ZO-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芪甲苷治疗A组(10mg/kg)、黄芪甲苷治疗B组(20mg/kg)。分别采用伊文思蓝及干湿法测定大鼠血-脑屏...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蛋白ZO-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芪甲苷治疗A组(10mg/kg)、黄芪甲苷治疗B组(20mg/kg)。分别采用伊文思蓝及干湿法测定大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使用免疫组化与医学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测血-脑屏障上ZO-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两黄芪甲苷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及含水量显著降低,ZO-1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两黄芪甲苷治疗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甲苷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高而发挥脑保护作用,其保护血-脑屏障的机制可能与上调ZO-1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黄芪甲苷 血-脑屏障 zo-1蛋白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朱克超 葛腾飞 +1 位作者 于在诚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7-540,共4页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ZO-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手术切缘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4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手术切缘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距肿瘤组织>5 cm)中occludin...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ZO-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手术切缘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4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手术切缘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距肿瘤组织>5 cm)中occludin和ZO-1的表达,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中occludin、ZO-1表达与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occludin及ZO-1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手术切缘正常食管粘膜组织(P<0.01),且癌组织中occludin、ZO-1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occludin和ZO-1的表达下调或缺失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关,在食管癌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OCCLUDIN蛋白 zo-1蛋白
下载PDF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彭拥军 徐疏影 +4 位作者 李忠仁 傅淑平 储继红 姜鹏君 朱冰梅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9期1216-1220,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人中、百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BBB损伤的作用机理,为针刺治疗脑卒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Longa线栓改良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电针组在造模成功后电... 目的探讨电针人中、百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BBB损伤的作用机理,为针刺治疗脑卒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Longa线栓改良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电针组在造模成功后电针刺激人中、百会30 min。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V染色法测定脑水肿肿胀率、免疫组织化学法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CAO大鼠脑组织中ZO-1表达及以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右侧脑组织纹状体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BBB损伤程度均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而电针组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6 h缺血侧脑半球开始肿胀,并于72 h达到高峰,电针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24 h、48 h、72 h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或P <0.01);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模型组Z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显著低于电针组,在缺血再灌注24 h、48 h和72 h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0.05);电镜图示电针组较模型组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较小。结论电针人中、百会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神经损伤,下调脑水肿肿胀率,抑制ZO-1蛋白下降,保护脑组织内的超微结构,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血脑屏障 zo-1蛋白 电针
下载PDF
山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梦雅 赵学亮 +5 位作者 徐明 李洋 宋利文 高峰 胡红莲 高民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4,253,共5页
为了研究山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基因编码蛋白的组成结构及生物学特性,试验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ZO-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进行预测与分析,... 为了研究山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基因编码蛋白的组成结构及生物学特性,试验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ZO-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进行预测与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 164 bp,编码387个氨基酸; ZO-1蛋白分子质量为45. 25 ku,理论等电点为6. 52,由20种氨基酸组成,呈酸性,不稳定指数为58. 54,是一个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具有41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区;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ZO-1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在线粒体和细胞质中也有少量分布;二级结构预测显示,ZO-1蛋白以α-螺旋为主要结构,比例为68. 73%;三级结构预测显示,ZO-1蛋白是由α-螺旋、β-转角、β-折叠和无规卷曲组合成的超二级结构,经折叠、弯曲等一系列复杂过程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结构;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山羊的ZO-1基因编码蛋白序列首先与绵羊聚为一类,然后与牛聚为一类,这与动物学分类结果一致,这种同源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说明ZO-1基因有望成为维持山羊瘤胃上皮组织屏障功能和预防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疾病的重要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zo-1蛋白 生物信息学 蛋白特性 瘤胃上皮屏障 蛋白结构
原文传递
降脂理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尹抗抗 王柏果 +4 位作者 徐琦 程婉红 邓天好 谭达全 唐标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089-1093,共5页
目的观察降脂理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探讨降脂理肝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30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目的观察降脂理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探讨降脂理肝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30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模型,造模组大鼠再随机分为高脂饮食模型组、降脂理肝汤低剂量及高剂量组(4.6、9.2g/kg),分别予以相应干预6周后取小肠和门静脉血液,检测肠黏膜结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蛋白水平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脂饮食大鼠小肠绒毛稀疏且排列不整齐、小肠绒毛高度明显降低(P<0.01),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高脂饮食模型组比较,高剂量降脂理肝汤组小肠绒毛排列较整齐,断裂较少,绒毛高度显著升高(P<0.01),Occludin和ZO-1蛋白水平显著上升(P<0.05),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低剂量降脂理肝汤组仅显著降低了血浆内毒素水平(P<0.01)。结论降脂理肝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可能与其改善小肠绒毛结构,恢复Occludin和ZO-1蛋白水平从而减轻肠黏膜屏障损伤,降低血浆中的内毒素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脂理肝汤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肠黏膜屏障 OCCLUDIN蛋白 zo-1蛋白 内毒素
下载PDF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蒋志伟 曹莉华 汪涛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344-346,共3页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leaksyndrome,CLS)是Clarkson等于1960年首次提出,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大量血管内液体及小分子蛋白等迅速渗漏到组织等第三间隙,出现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血压及...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leaksyndrome,CLS)是Clarkson等于1960年首次提出,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大量血管内液体及小分子蛋白等迅速渗漏到组织等第三间隙,出现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血压及中心静脉压降低、血液浓缩等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zo-1蛋白 血管损伤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粪菌移植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TLR4信号通路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林艺娟 丁健 +3 位作者 黄循铷 郑玮玮 陈金通 王承党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56-263,270,共9页
目的探讨粪菌移植(FMT)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小鼠饮用2.0%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构建小鼠UC模型;50只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留取10只取粪便(这10只不参与后续的实验),其余40只称重、编号,随机分... 目的探讨粪菌移植(FMT)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小鼠饮用2.0%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构建小鼠UC模型;50只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留取10只取粪便(这10只不参与后续的实验),其余40只称重、编号,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DSS模型对照组(Model组)、美沙拉嗪组(Model+5-ASA组)和粪菌液组(Model+FMT组),每组10只,Con组和Model组均给予0.9%NaCl溶液灌肠,给药组分别给予美沙拉嗪、粪便滤液灌肠;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各组结肠组织病理情况,用透射电镜检测各组小鼠的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结构的变化情况,ELISA检测各组血清内毒素、炎症因子TNF-α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及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ZO-1蛋白表达。结果与Model组相比,粪菌移植明显改善小鼠的DAI指数和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肠上皮细胞间隙增宽程度减轻,腺上皮细胞间连接较紧密,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完整,排列整齐,内毒素、TNF-α的含量明显下降,TLR4及NF-κB在结肠组织的表达明显下降,ZO-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促进结肠黏膜屏障的修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543,P<0.0001;t=3.7641,P=0.0010;t=4.5899,P=0.0020;t=13.2886,P<0.0001;t=4.9750,P=0.0010;t=6.9388,P<0.0001;t=8.3744,P<0.0001)。结论FMT可减少内毒素及炎症因子的产生,改善结肠炎症,TLR4-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FMT修复结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菌移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屏障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zo-1蛋白
原文传递
三七总皂苷对β-淀粉样蛋白42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ZO-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丽鹍 玛娜璐璐 +4 位作者 朱海燕 马涛 孙逸坤 赵一舟 高永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8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β-淀粉样蛋白(Aβ)42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ZO-1表达的影响,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对因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三七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采用MTT比色法...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β-淀粉样蛋白(Aβ)42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ZO-1表达的影响,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对因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三七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ZO-1蛋白表达。结果 Aβ42刺激后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力降低(P<0.01),ZO-1蛋白表达被抑制(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七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增加,其中三七总皂苷中、高剂量组增加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O-1蛋白表达增加。结论三七总皂苷通过抑制Aβ42所致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力降低,恢复血脑屏障的部分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42 zo-1蛋白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缓解吉非替尼所致腹泻的机制假说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璐萍 卢建峰 +3 位作者 余倩如 梁任隆 金荣疆 肖桦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01-2703,共3页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治疗肺癌上确有疗效,其中以吉非替尼的使用最为广泛,但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不良反应。西医对于这一类不良反应的控制尚无明确的方法,有研究证实,参苓白术散能有效缓解吉非替尼(Gefitinib)治疗肺癌...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治疗肺癌上确有疗效,其中以吉非替尼的使用最为广泛,但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不良反应。西医对于这一类不良反应的控制尚无明确的方法,有研究证实,参苓白术散能有效缓解吉非替尼(Gefitinib)治疗肺癌过程中所致腹泻等不良反应。文章将从参苓白术散的功效以及肠上皮功能的角度,来探讨参苓白术散缓解吉非替尼所致腹泻的作用机制,借此为临床以及后期动物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吉非替尼 腹泻 参苓白术散 zo-1蛋白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ZO-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晔恺 周吉航 +3 位作者 曾芳 黄燕燕 周世权 刘晓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46-150,共5页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表达和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存在密切联系。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ZO-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表达和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存在密切联系。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ZO-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101例NSCL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ZO-1mRNA和蛋白表达,以61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ZO-1mRNA在癌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显示:ZO-1蛋白在癌组织、癌旁组织、肺良性病变组织的相对表达量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或P<0.05)。免疫组化显示:ZO-1平均光密度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分别为69.55±17.13、246.39±83.15、330.93±72.44,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与不伴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ZO-1mRNA表达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07,P<0.01),肺癌患者术后2年内生存组和2年内死亡组间ZO-1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1,P<0.01)。结论 ZO-1mRNA和蛋白在NSCLC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并与淋巴结转移的术后生存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1蛋白 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新葛根芩连汤对糖尿病大鼠海马ZO-1及JIAM-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袁有才 魏光明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78-79,91,共3页
目的观察新葛根芩连汤对糖尿病大鼠海马区ZO-1及JI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造模,1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存活大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新葛根芩连汤大、中、小剂量组,给... 目的观察新葛根芩连汤对糖尿病大鼠海马区ZO-1及JI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造模,1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存活大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新葛根芩连汤大、中、小剂量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8周后检测海马区ZO-1及JIAM-1蛋白。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ZO-1明显减低(P<0.01)、JIAM-1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新葛根芩连汤中剂量组效果最明显(P<0.01)。结论新葛根芩连汤促可进紧密连接蛋白ZO-1及JIAM蛋白的表达,从而保护血脑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新葛根芩连汤 zo-1蛋白 JIAM蛋白
下载PDF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脓毒症小鼠肠道通透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5
作者 钟强 张颖 周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迷走神经对脓毒症小鼠肠道通透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脓毒症组[脂多糖(LPS)组]、迷走神经切断组(VGX组)、电刺激迷走神经组(STM组)、α-银环蛇毒素(α-BGT)组,每组10只。LPS组、... 目的探讨电刺激迷走神经对脓毒症小鼠肠道通透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脓毒症组[脂多糖(LPS)组]、迷走神经切断组(VGX组)、电刺激迷走神经组(STM组)、α-银环蛇毒素(α-BGT)组,每组10只。LPS组、VGX组、STM组、α-BGT组均腹腔注射10 mg/kg LPS制备脓毒症模型,CON组则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CON组、LPS组仅暴露双侧颈迷走神经,VGX组、STM组、α-BGT组均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STM组电刺激左颈迷走神经,α-BGT组皮下注射α-BGT后再电刺激左颈迷走神经。处死各组小鼠后取回肠组织,光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评估肠道组织通透性,并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2)、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LPS组小鼠回肠组织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严重,微绒毛坏死、脱落,大量炎性细胞浸润,VGX组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程度较LPS组加重,STM组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程度较LPS组、VGX组减轻,α-BGT组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最严重。与CON组比较,LPS组、VGX组小鼠肠上皮组织通透性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组、VGX组比较,STM组小鼠肠上皮组织通透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TM组比较,α-BGT组小鼠肠上皮组织通透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VGX组小鼠肠上皮组织中ZO-1、claudin-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CON组,STM组小鼠肠上皮组织中ZO-1、claudin-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LPS组、VGX组,α-BGT组小鼠肠上皮组织中ZO-1、claudin-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STM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LPS组、VGX组小鼠肠上皮组织中MLCK、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CON组,STM组小鼠肠上皮组织中MLCK、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LPS组、VGX组,α-BGT组小鼠肠上皮组织中MLCK、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STM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迷走神经 脂多糖 zo-1蛋白 claudin-2蛋白 Α-银环蛇毒素 胆碱能抗炎通路
下载PDF
去氢骆驼蓬碱对炎症性肠病模型小鼠的防护作用
16
作者 谭燕杰 石郎天 姚勇刚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8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去氢骆驼蓬碱对炎症性肠病(IBD)模型小鼠肠道屏障的防护作用。方法将64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等体积水)、药物对照组(0.05 mg/mL去氢骆驼蓬碱)、模型组(等体积水)及药物观察组(0.05 mg/mL去氢骆驼蓬碱),各16只... 目的探讨去氢骆驼蓬碱对炎症性肠病(IBD)模型小鼠肠道屏障的防护作用。方法将64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等体积水)、药物对照组(0.05 mg/mL去氢骆驼蓬碱)、模型组(等体积水)及药物观察组(0.05 mg/mL去氢骆驼蓬碱),各16只。在小鼠饮水中添加2%硫酸葡聚糖钠连续喂养7 d以复制IBD小鼠模型;期间2个对照组小鼠均饮水。建模成功后,各组小鼠连续4 d予相应药物或水。观察小鼠生存率、体质量及结肠长度变化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肠道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观察组小鼠生存率明显升高,体质量变化率明显减小,结肠长度明显增加(P<0.05);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上皮损伤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且病理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肠道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去氢骆驼蓬碱对IBD模型小鼠肠道屏障具有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提高ZO-1和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骆驼蓬碱 炎症性肠病 肠道屏障 小鼠 zo-1蛋白 OCCLUDIN蛋白
下载PDF
Caco-2建立肠黏膜屏障模型及其在通透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玲芬 张雪娇 +3 位作者 林楠 郭静 王洋 孙梅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利用Caco-2细胞建立体外肠黏膜屏障模型,系统评价并初步探讨其在炎症损伤后黏膜通透性改变中的应用。方法体外培养Caco-2细胞,接种于Transwell板上,每日观察细胞形态;自培养第5天起,隔日测细胞膜的跨上皮电阻(transepithelial... 目的利用Caco-2细胞建立体外肠黏膜屏障模型,系统评价并初步探讨其在炎症损伤后黏膜通透性改变中的应用。方法体外培养Caco-2细胞,接种于Transwell板上,每日观察细胞形态;自培养第5天起,隔日测细胞膜的跨上皮电阻(transepithelialelectricalresistance,TEER);对于TEER值达标准的孔测定荧光黄透过率,进行透射电镜的完整性验证。应用培养21d的Caco-2细胞屏障,加入不同浓度(0、50、100、200nmoWL)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孵育24h,光镜、电镜观察形态学改变,检测TEER和荧光黄透过率,应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观察ZO-1蛋白的分布及表达。结果Caco-2细胞单层TEER从第5~15天逐渐增加,在第15天已经达到600Ω·cm2,平台期保持至第21天;在此期间,细胞形成紧密单层,电镜下细胞呈高分化,细胞间形成紧密连接,绒毛整齐,极性形成;荧光黄透过量极低,体外肠上皮细胞屏障形成。加入PAF后,以100nmoVL对黏膜屏障通透性影响最大:电镜下见紧密连接结构破坏、断裂,细胞表面微绒毛脱落、稀疏;免疫荧光可见紧密连接的标志蛋白ZO-1荧光信号减弱,ZO-1环断裂,胞浆内可见阳性染色,提示其向膜下转移。此时,TEER值下降,荧光黄透过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形态学改变规律一致;ZO—1蛋白表达亦降至最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形态学及细胞通透性验证,培养2~3周的Caco-2细胞可形成肠屏障模型,用于体外肠黏膜屏障的研究;PAF影响紧密连接相关蛋白的表达,破坏紧密连接结构,从而影响肠黏膜屏障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结肠癌细胞系 通透性 跨上皮电阻 血小板活化因子 zo-1蛋白
原文传递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紧密连接的保护作用及ZO-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韩冬 孙淼 +3 位作者 何平平 温璐璐 张鸿 冯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紧密连接的保护作用及相关蛋白ZO-1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处理(IP)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2 h后,I/R组...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紧密连接的保护作用及相关蛋白ZO-1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处理(IP)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2 h后,I/R组予再灌注,IP组给予缺血后处理之后予再灌注。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行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应用电镜观察紧密连接蛋白结构改变,Western blot观察ZO-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IP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I/R组,与Sham组相比,I/R组血脑屏障紧密连接开放,ZO-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与I/R组比较,IP组紧密连接开放程度减轻及ZO-1表达增加。结论缺血后处理减小脑梗死体积;缺血后处理能够减轻紧密连接破坏,其保护机制可能与ZO-1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血脑屏障 紧密连接 zo-1蛋白
下载PDF
诱导型多能干细胞通过修复ZO-1蛋白改善脓毒症小鼠肠黏膜通透性和细菌移位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嘉 詹蔚 +5 位作者 江仁 刘志豪 杨春华 廖瑾莉 詹红 熊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8-685,共8页
【目的】探讨诱导型多能干细胞(i PS-MSC)对脓毒症小鼠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善作用和对肠道菌群移位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常规培养及传代i PS-MSC。在脓毒症建立2 h和6 h经小鼠尾静脉注... 【目的】探讨诱导型多能干细胞(i PS-MSC)对脓毒症小鼠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善作用和对肠道菌群移位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常规培养及传代i PS-MSC。在脓毒症建立2 h和6 h经小鼠尾静脉注射进行治疗干预(1×106/只)。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备新质粒p ET28b(+)-EGFP,转染大肠杆菌,并在脓毒症后连续2 d予小鼠进行灌胃处理。在脓毒症发生72 h后,取各组小鼠腹水及肠系膜淋巴结匀浆于Kan抗性的LB培养基培养鉴定,计算和比较菌群负荷。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小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肠黏膜ZO-1蛋白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带有GFP绿色荧光蛋白的ips-MSC在损伤肠黏膜的移行和归巢情况。【结果】成功构建表达绿色荧光的重组大肠杆菌p ET-28b(+)-EGFP作为实验用示踪菌。灌胃处理后,ips-MSC治疗的小鼠腹水和肠系膜淋巴结的示踪菌的菌负荷较脓毒症组明显降低,其中ips-MSC 2 h治疗组较6 h治疗组降低的更明显。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脓毒症小鼠肠系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破坏,细胞间缝隙增宽,而经i PS-MSC治疗的小鼠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破坏明显改善,在2 h治疗组表现更为明显,伴随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静脉注射i PS-MSC能够向脓毒症小鼠损伤的肠黏膜移行,通过提高连接蛋白ZO-1的表达,修复紧密连接,改善脓毒症小鼠肠黏膜的通透性,减少脓毒症时肠道菌群的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型多能干细胞 脓毒症 肠黏膜通透性 紧密连接 zo-1蛋白
下载PDF
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在豚鼠耳蜗外侧壁血管纹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杨 张学渊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在豚鼠耳蜗外侧壁血管纹中的表达.方法:成年健康杂色豚鼠,耳廓反射灵敏,分别取耳蜗、脑、肺三组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研究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在耳蜗外侧壁血管纹中的表达,以脑...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在豚鼠耳蜗外侧壁血管纹中的表达.方法:成年健康杂色豚鼠,耳廓反射灵敏,分别取耳蜗、脑、肺三组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研究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在耳蜗外侧壁血管纹中的表达,以脑组、肺组为阳性对照.结果:光镜下可见豚鼠耳蜗外侧壁血管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等边缘细胞中均强阳性颗粒表达,脑组、肺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壁也均有明显阳性表达;Western Blot下occludin,ZO-1在耳蜗组中高表达,并且明显高于脑组与肺组.结论:occludin,ZO-1在豚鼠耳蜗外侧壁血管纹紧密连接中的高浓度表达,与维持血迷路屏障结构、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CLUDIN蛋白 zo-1蛋白 连接蛋白 耳蜗 血迷路屏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