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沅水流域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傲雪 曲晨晖 +4 位作者 牟村 刘帅 廖小雯 贺勇 吴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80,共11页
【目的】湖南省沅水流域古树名木众多,研究其资源特征可为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分析与GIS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沅水流域古树名木资源组成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古树名木分布与地形、水文、传统村落... 【目的】湖南省沅水流域古树名木众多,研究其资源特征可为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分析与GIS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沅水流域古树名木资源组成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古树名木分布与地形、水文、传统村落3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沅水流域共有古树名木92544株,隶属于67科173属428种,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枫香树的数量最多。其中一级古树占比3.12%,二级古树占比11.14%,三级古树占比85.54%。从生长势来看,93.28%的古树名木生长状况良好。从生长位置来看,52.84%的古树名木生长在乡村街道,45.79%的古树名木生长在远郊野外,城区、风景名胜古迹区及历史文化街区中古树名木数量较少,占比为1.37%。一、二级古树中衰弱和濒危株的比例相对三级古树较高。风景名胜古迹区中的古树名木生长状况最好,衰弱及濒危株占比最少,为2.70%。历史文化街区中衰弱及濒危株占比最多,为17.95%。乡村街道衰弱及濒危株占比仅次于历史文化街区,为7.85%。从空间分布格局上看,古树名木呈明显集聚型分布,分布主趋势方向为“西北-东南”向,在保靖县西北部、保靖县与吉首市交界地带、辰溪县东南部、新晃县与芷江县交界地带以及通道县西部形成了5个高密度分布区。从古树名木空间分布与不同因素的关系来看,海拔为300~599 m、坡度为5°~14°时古树名木分布数量和种类最多,南、东南坡向及中部坡位分布数量最多,西北、东南坡向及下部坡位分布的种类最多。古树名木数量分布与到河流的最近距离关系呈现极性负相关,且和传统村落的分布密集区有明显的重叠关系。【结论】沅水流域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其分布与地形、水文及传统村落等因素有关,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对古树名木进行更科学的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保护等级 沅水流域 空间分布 GIS
下载PDF
沅水流域水电站外部变形监测自动化方案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桑兴旭 肖维 杨松林 《价值工程》 2024年第1期15-17,共3页
沅水流域水电站工程安全监测工作存在监测项目多样、测点数量多且分布离散等特点,大多仍采取人工监测为主的方式,不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难以满足数据可靠性的要求。文章针对沅水干流6座采取人工测量方式的水电站,选取三板溪水电站和... 沅水流域水电站工程安全监测工作存在监测项目多样、测点数量多且分布离散等特点,大多仍采取人工监测为主的方式,不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难以满足数据可靠性的要求。文章针对沅水干流6座采取人工测量方式的水电站,选取三板溪水电站和挂治水电站提出两种典型外部变形监测自动化方案,旨在为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在水利水电和其他行业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沅水流域 大坝安全监测 外部变形 自动化系统
下载PDF
基于线性文化遗产视域下的湖南沅水流域古镇保护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罗庆华 周红 虞丽斌 《华中建筑》 2012年第9期151-154,共4页
本研究在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追寻历史踪迹,感悟沅水流域古镇的神韵,思考和保护沅水流域古镇的方法。在湖南沅水流域古镇的调查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指出该流域古镇保护存在:主导经济模式不明确、新旧城建设矛盾激化和缺乏线性文化... 本研究在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追寻历史踪迹,感悟沅水流域古镇的神韵,思考和保护沅水流域古镇的方法。在湖南沅水流域古镇的调查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指出该流域古镇保护存在:主导经济模式不明确、新旧城建设矛盾激化和缺乏线性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的科学观等问题。因此,根据沅水流域地貌环境相似、流域经济相通、多民族文化共融以及文化资源分布集中的特点,该文提出建立沅水流域遗产管理机构、遗产评估体系、遗产分层保护框架、遗产管理条例等保护措施,以期形成科学有效的沅水流域古镇保护体系,同时为其他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探索性的示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沅水流域 古镇 保护体系
下载PDF
近55年来降水及人类活动对沅水流域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臧荣强 胡国华 +3 位作者 顾庆福 邵全喜 盛丰 周慧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7-101,共5页
[目的]开展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沅水流域径流影响的定量研究及其成因分析,为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累计距平法以及滑动t检验法对沅水流域近55 a的降水量、径流量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分别... [目的]开展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沅水流域径流影响的定量研究及其成因分析,为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累计距平法以及滑动t检验法对沅水流域近55 a的降水量、径流量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分别计算降水及人类活动对沅水流域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除安江站受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其贡献量为60%外,在变异期Ⅰ(1989—2003年),降水对流域径流的影响量大于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在变异期Ⅱ(2004—2014年),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大幅增加并逐步成为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论]近55 a来,人类活动因素对沅水流域径流量的影响不断增加,沅水流域下游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贡献率的增幅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变化 气候变化 降水量 人类活动 沅水流域
下载PDF
湘西沅水流域古城镇分布特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被引量:4
5
作者 周红 李百浩 +1 位作者 伍国正 胡隽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97,共5页
沅水流域古城镇历史文化悠久,城镇布局与选址体现了古老的五溪文化精髓,具有典型的山水文化小城镇分布特征,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在传承流域本土住居文化、保护流域自然生态、协调新老城区建设、尊重多民族特性等基本条件下进行。同时,沅水... 沅水流域古城镇历史文化悠久,城镇布局与选址体现了古老的五溪文化精髓,具有典型的山水文化小城镇分布特征,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在传承流域本土住居文化、保护流域自然生态、协调新老城区建设、尊重多民族特性等基本条件下进行。同时,沅水流域地区的小城镇形态与沅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从流域区域规划的宏观层面,分析当前沅水流域小城镇建设的问题所在,对湘西沅水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准确定位与合理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沅水流域 古城镇 空间分布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清代沅水流域的人口增长 被引量:3
6
作者 罗运胜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4-26,共3页
清朝加大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和开发,沅水流域作为连接湖广和云贵地区的最重要通道,其经济开发进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促进,突出表现就是人口的显著增长。在清代二百多年间,大量外来人口迁居沅水流域,使流域内的人口规模从乾隆中... 清朝加大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和开发,沅水流域作为连接湖广和云贵地区的最重要通道,其经济开发进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促进,突出表现就是人口的显著增长。在清代二百多年间,大量外来人口迁居沅水流域,使流域内的人口规模从乾隆中叶的四百多万增至清末的六百多万,为该流域的经济开发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劳动力。但流域内各地的人口增长并不平衡,永顺府的增速最快,常德府、辰州府、沅州府的增速大致平稳,而三厅的增速较慢,靖州和黔东各府州的增速最慢,反映出各地经济开发进程的时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沅水流域 人口增长
下载PDF
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机制及路径研究——以沅水流域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成实 《科技和产业》 2018年第12期45-49,共5页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沅水流域生态环境多元共治为分析对象的研究表明,沅水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开始互动融合,但在生态治理目标、生态治理结构和生态治理运行上仍存在困境。要形成多...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沅水流域生态环境多元共治为分析对象的研究表明,沅水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开始互动融合,但在生态治理目标、生态治理结构和生态治理运行上仍存在困境。要形成多元共治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引导机制、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和理顺公众参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 沅水流域 多元共治 制度创新
下载PDF
湖南沅水流域商业文化解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方磊 《怀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5,共5页
沅水流域是沟通西南经济圈和长江中下游经济圈的重要纽带,明清时期沅水流域沿岸发展了众多的商贸城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沅水流域的商业重镇洪江古商城为重点考察对象,从商贸城镇的布局、商业业态的分布、会馆行会的设置、吃亏是... 沅水流域是沟通西南经济圈和长江中下游经济圈的重要纽带,明清时期沅水流域沿岸发展了众多的商贸城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沅水流域的商业重镇洪江古商城为重点考察对象,从商贸城镇的布局、商业业态的分布、会馆行会的设置、吃亏是福的商道等方面从物质、制度和精神等层面对沅水流域水运商业文化进行了解析,认为沅水流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贸易体系和明晰的商业脉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运商业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文化 商业业态 会馆行会 沅水流域
下载PDF
明清时期沅水流域的土地开垦 被引量:1
9
作者 罗运胜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6-51,共6页
明清时期沅水流域的土地开垦呈现逐渐加快趋势。明代以前,沅水流域的土地垦殖是粗放的。此后,沅水流域的土地开发逐渐向先进地区农业水平接近。明代的土地开垦尚集中于流域内的平原、河谷、盆地、低山和丘陵,成绩相对有限。到了清代,在... 明清时期沅水流域的土地开垦呈现逐渐加快趋势。明代以前,沅水流域的土地垦殖是粗放的。此后,沅水流域的土地开发逐渐向先进地区农业水平接近。明代的土地开垦尚集中于流域内的平原、河谷、盆地、低山和丘陵,成绩相对有限。到了清代,在垦复明代田地的基础上,展开了更大规模的持续垦地运动,导致沅水流域土地利用率逐渐达到传统农业的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沅水流域 土地开垦
下载PDF
沅水流域梯级水库(电站)中小洪水联合调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有麟 郑静 +2 位作者 张威 刘福东 吉鹏 《中国防汛抗旱》 2021年第7期45-50,共6页
根据沅水流域三板溪—白市梯级水库(电站)调度中小洪水的工程需求,分析了梯级水库(电站)面临的防洪现状以及中小洪水联合调度的边界条件,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导向,研究并提出多种调度措施并开展技术经济比选研究确定推荐措施,在此基础... 根据沅水流域三板溪—白市梯级水库(电站)调度中小洪水的工程需求,分析了梯级水库(电站)面临的防洪现状以及中小洪水联合调度的边界条件,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导向,研究并提出多种调度措施并开展技术经济比选研究确定推荐措施,在此基础上,拟定了梯级水库(电站)的中小洪水联合调度方案。实测洪水的调度模拟成果表明,研究提出的方案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可满足梯级水库(电站)中小洪水调度所有边界条件,为其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库群 联合调度 三板溪—白市梯级水库 沅水流域
下载PDF
沅水流域大江口镇空间形态及其建筑特征研究
11
作者 舒怀 《中外建筑》 2019年第8期105-108,共4页
本文通过对怀化市溆浦县大江口古镇空间发展演变的阐述,分析研究了古镇过去和现在的空间形态,古镇南北轴线组织的空间序列,研究了古镇典型的线性空间结构和古镇地域建筑特色,以揭示大江口古镇的地域文化特色。
关键词 沅水流域 空间形态 地域建筑 大江口镇
下载PDF
沈从文《湘行散记》中沅水流域的船运事故文化书写
12
作者 程娅娜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0-14,共5页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沅水流域由于自古以来封闭险僻、如蚁缘壁的自然地理条件,船运成为当地最主要的交通方式,船运事故也随滩多水险而不绝如缕。《湘行散记》向我们展示除了作者归家沿途人文地理风景的优美外,更多的深思还在于隐藏于其中...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沅水流域由于自古以来封闭险僻、如蚁缘壁的自然地理条件,船运成为当地最主要的交通方式,船运事故也随滩多水险而不绝如缕。《湘行散记》向我们展示除了作者归家沿途人文地理风景的优美外,更多的深思还在于隐藏于其中的船运灾难的呈现和应对经验以及其带来的文化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行散记 沅水流域 船运事故 应对经验 价值意义
下载PDF
流域古城镇地名文化景观基因组图谱及群系特征——以湖南沅水流域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思文 胡希军 +3 位作者 汤佳 郑霞 金晓玲 韦宝婧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20-3042,共23页
聚落地名是历史时期村镇等地名的延续与嬗变,积淀了丰厚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信息,是挖掘聚落景观文化内涵和地方性特征的重要切入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研究日渐深入,而较少系统性地从景观基因图谱视角探索聚落地名文化景观基因组图谱及... 聚落地名是历史时期村镇等地名的延续与嬗变,积淀了丰厚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信息,是挖掘聚落景观文化内涵和地方性特征的重要切入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研究日渐深入,而较少系统性地从景观基因图谱视角探索聚落地名文化景观基因组图谱及群系特征。对此,本文首先根据景观基因图谱相关理论提出聚落地名文化景观基因组的概念,并选取聚落地名中的古城镇地名为研究对象,阐述古城镇地名文化景观基因组的分类和构成。其次,从语源特征、环境特征、载体特征、层级特征四个方面,构建流域古城镇地名文化景观基因挖掘指标体系。以湖南沅水流域233个古城镇地名为例,识别古城镇地名文化景观基因组的类型特征有军权型、经济型和民生型3种,结合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发现其具有县域集聚式、条带状和组团式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前述类型的空间关系特征,进而总结并提炼了各类型分别具有县域收缩式、多向扩张式和向心收缩式的演变规律。最后,选取湖南沅水流域古城镇地名文化景观群系分类指标,采用谱聚类方法,划分为沅水汉族水文景观群、驿路汉族人文景观群、武水苗族人文景观群、酉水土家族自然景观群和渠水侗族自然景观群五大景观群系,并分析古城镇地名文化景观群系特征。本研究是加强地名文化遗产发掘和历史文化传承体系保护工作的创新实践,旨在丰富和推动传统聚落和聚落地名文化景观基因组图谱建构的理论体系,为进一步探索地名文化景观分区等基因图谱和地学信息图谱拓展到更多领域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地名文化景观 古城镇地名 文化景观基因组图谱 群系特征 谱聚类 湖南沅水流域
原文传递
湖南沅水流域传统聚落空间分布与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琳 胡希军 +2 位作者 韦宝婧 龙郡 罗紫薇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2-119,共8页
以湖南沅水流域传统聚落中的392个传统村落与11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遗产源,通过空间相关分析等具体研究方法,分析遗产源的空间分布与水系、交通、距中心城市距离、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地理... 以湖南沅水流域传统聚落中的392个传统村落与11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遗产源,通过空间相关分析等具体研究方法,分析遗产源的空间分布与水系、交通、距中心城市距离、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计算各因子对遗产源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MCR模型对沅水流域进行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旨在为湖南沅水流域传统聚落整体性保护与遗产廊道构建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结果表明,沅水流域内的遗产源呈“小聚集,大分散”的分布特征;大部分的遗产源分布在河流附近,交通较为便捷,距中心城市距离适中的低海拔丘陵与盆地的缓坡地带,遗产廊道适宜性较高。根据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廊道规划建设措施,从而促进区域内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沅水流域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MCR模型 遗产廊道适宜性
下载PDF
古航道视角下聚落地名文化景观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湖南沅水流域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思文 胡希军 +4 位作者 金晓玲 杜心宇 汤佳 张俊颖 洪咏仪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35,共22页
古航道作为军事、漕政和商贸的主要通道,孕育了沿线的聚落,其地名是解读流域文化的形成、发展和繁荣等动态发展规律的重要切入点,对重新审视和发掘流域文化和地名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地名层分析、Arc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和... 古航道作为军事、漕政和商贸的主要通道,孕育了沿线的聚落,其地名是解读流域文化的形成、发展和繁荣等动态发展规律的重要切入点,对重新审视和发掘流域文化和地名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地名层分析、Arc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以湖南沅水流域233个聚落地名语源的产生、嬗变和存续划分地名层,探讨其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沅水233个聚落地名以自然景观型为主,沿航道呈“串珠式条带状”分布,具有“名称化的水文”特征;以人文景观型为辅,沿航道、古道呈“西密东疏团块状”分布格局。②以聚落地名产生时序为轴,其演进揭示沅水流域开发过程,总体上呈现自北向南、自东向西的变化路径。③沅水聚落地名景观类型变更方式主要有4种,地名呈现层积性、功能性,航道、驿道沿线地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④沅水聚落地名文化景观分布和演变是自然环境、航道辐射和社会发展3大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在距码头0~13000 m、高程100~400 m、气温18~19℃、降水量1400~1600 mm、人口集聚、经济较为发达、通航河道密布的地区稳定性较高。航道辐射因素对聚落地名产生、变更和存续影响深远。基于沅水航道的自然属性和人文轨迹,系统开展多层次时空序列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期深化和提升地名普查成果,为今后跨区域聚落地名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等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航道 聚落地名文化景观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地名层 湖南沅水流域
原文传递
湘西瓦乡人民间狩猎习俗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兴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53,共5页
湘西瓦乡人民间狩猎习俗作为一种活态存在着的民间群体性活动,在物质生产、精神生活和组织制度方面彰显着自己特有的结构与功能。目前,民间的狩猎活动已发生变迁并逐步消逝,但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凝结着千百年来的民间智慧,对当下和谐... 湘西瓦乡人民间狩猎习俗作为一种活态存在着的民间群体性活动,在物质生产、精神生活和组织制度方面彰显着自己特有的结构与功能。目前,民间的狩猎活动已发生变迁并逐步消逝,但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凝结着千百年来的民间智慧,对当下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狩猎习俗 瓦乡人 和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