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元理论与《易经》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跃峰 赖新生 李琛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13,共4页
《易经》为群经之首,通元疗法援《易经》之说,总结提炼传统针灸理论,以丰富其学术内涵,阐明部分机理。从《易经》理念对通元生理的启示、通元理论一元二气圆道周流与《易经》太极阴阳观的联系、卦气与经络的联系等3个方面总结《易经》... 《易经》为群经之首,通元疗法援《易经》之说,总结提炼传统针灸理论,以丰富其学术内涵,阐明部分机理。从《易经》理念对通元生理的启示、通元理论一元二气圆道周流与《易经》太极阴阳观的联系、卦气与经络的联系等3个方面总结《易经》与通元理论的关系,以进一步明确通元太级圆道观、通元阴阳观、卦气与通元等的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元疗法 易经 圆道观 阴阳观 卦气
原文传递
董仲舒教化哲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朱人求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56,共6页
教化哲学是董仲舒思想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秉承《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思想路径,董仲舒教化理论可分为天道教化、人性教化和王道教化三个不同的思想向度。天是董仲舒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宇宙的... 教化哲学是董仲舒思想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秉承《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思想路径,董仲舒教化理论可分为天道教化、人性教化和王道教化三个不同的思想向度。天是董仲舒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宇宙的主宰和最高权威,是社会道德教化、政治教化的终极价值根源。在人性教化方面,董仲舒主要提出了"教化成性"说,它充分论证了道德教化和政治教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王道教化是董仲舒教化思想的现实归宿,它集中体现了董仲舒的时代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化 天道 教化成性 王道教化
下载PDF
北宋曹洞宗禅僧安庆行化考
3
作者 黄文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0-36,共7页
北宋中兴曹洞宗的三位关键人物法远(991—1067)、义青(1032—1083)、道楷(1043—1118)皆与安庆结缘甚深。法远于桐城浮山付法义青,化解了曹洞正脉行将失坠的危机;义青先于浮山潜修悟道,后长期弘法太湖白云山、桐城投子山,拉开了曹洞宗... 北宋中兴曹洞宗的三位关键人物法远(991—1067)、义青(1032—1083)、道楷(1043—1118)皆与安庆结缘甚深。法远于桐城浮山付法义青,化解了曹洞正脉行将失坠的危机;义青先于浮山潜修悟道,后长期弘法太湖白云山、桐城投子山,拉开了曹洞宗中兴的序幕。道楷开悟于白云山,后于汴京丕振洞下宗风,曹洞宗中兴局面至此大成。要之,安庆是北宋曹洞宗中兴当之无愧的肇始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曹洞宗 安庆 法远 义青 道楷
下载PDF
“效”与“觉”:魏源对朱熹“生知”的“接着讲”
4
作者 柴敏辉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4,共4页
朱熹与魏源都重视“生知”的命题。朱子的“生知”是在处理“致知”与“尽心”之间的矛盾时提出的,认为具有“生知”资质的人“尽心”后方能成为“圣人”。魏源则从知识分类的角度进行论述,将知识分为“尊德性”与“道问学”,“尊德性... 朱熹与魏源都重视“生知”的命题。朱子的“生知”是在处理“致知”与“尽心”之间的矛盾时提出的,认为具有“生知”资质的人“尽心”后方能成为“圣人”。魏源则从知识分类的角度进行论述,将知识分为“尊德性”与“道问学”,“尊德性”的知识需要自“觉”,“道问学”的知识需要“效”他,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圣人有自“觉”的资质,此即魏源的“生知”。魏源对“生知”的诠释是对朱子的“接着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知” 朱熹 魏源 “尊德性” “道问学”
下载PDF
《文心雕龙·原道》篇之义蕴探微
5
作者 侯光耀 兰祥苹 《语文学刊》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历来对《原道》篇中“道”的内涵的解读呈现出一种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但仅仅将之归于一家之说的见解都是有失片面的。结合《文心雕龙》全书去细究刘勰的思想,其所说之“道”应更近于魏晋玄学兴起以来所形成的融合儒道于一家的新“易... 历来对《原道》篇中“道”的内涵的解读呈现出一种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但仅仅将之归于一家之说的见解都是有失片面的。结合《文心雕龙》全书去细究刘勰的思想,其所说之“道”应更近于魏晋玄学兴起以来所形成的融合儒道于一家的新“易”学。从文与道的关系看,刘勰主张文源于道、文道并重,这有别于重道轻文的“文以载道”说;从背景和目的看,刘勰主张原道,既是为了矫正当时绮靡的形式主义文风,也有着满足特定时期皇权政治需要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原道 内涵
下载PDF
胡瑗历史地位再评价——师道演进视野下的考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扬波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共8页
胡瑗作为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其历史地位长期受到误评。他最受关注的分斋教学与实学教育,其实只是将少数学生分类寝居自习讨论,因而成效有限。更值得关注的是他由湖学影响至太学的学规,由于政教并举的特色而成为中国首份重要学规。结合... 胡瑗作为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其历史地位长期受到误评。他最受关注的分斋教学与实学教育,其实只是将少数学生分类寝居自习讨论,因而成效有限。更值得关注的是他由湖学影响至太学的学规,由于政教并举的特色而成为中国首份重要学规。结合胡瑗学术史的贡献,置身于师道演进史的视野,可以确认其为帝制时代首位师道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瑗 分斋 学规 师道
下载PDF
天人合一、心物交感——论《原道》篇体现的古典生态智慧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媛 王志奎 《唐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9-41,共3页
中国古文论中蕴含的生态智慧,是建设当代生态文艺学的重要理论资源。文章通过对《文心雕龙·原道》篇的个案研究,透视中国古代独到的生态智慧:人类与宇宙自然相互交融,和合为一;自然之道和人文之道浑然一体;心物交感使人与自然通过... 中国古文论中蕴含的生态智慧,是建设当代生态文艺学的重要理论资源。文章通过对《文心雕龙·原道》篇的个案研究,透视中国古代独到的生态智慧:人类与宇宙自然相互交融,和合为一;自然之道和人文之道浑然一体;心物交感使人与自然通过深度交流处于中和协调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道》 天人合一 心物交感
下载PDF
略论慧远对道安的突破和超越 被引量:2
8
作者 普慧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54,共7页
慧远是东晋中后期继道安之后的一代佛学大师。他深居庐山,却能审时度势,勇于创新,除了佛学理论体系外,在佛教的诸多方面如恪守戒律、讲经说法、终极信仰、扩大像教等对其师道安有重要的突破和超越,一举成为整个佛教丛林当之无愧的领袖。
关键词 慧远 道安 东晋中后期
下载PDF
湘学原道意识的成因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汉民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6期48-51,共4页
作为儒学地域化产物的湘学 ,其最鲜明的思想特色、学术成就是具有探索大本大源的原道意识。一方面 ,荆楚文化对天地之道的不懈求索 ,湖湘流寓学者对宇宙与人生之道的思考 ,构成了湘学的思想渊源 ;另一方面 ,湘学形成于道学鼎盛的两宋时... 作为儒学地域化产物的湘学 ,其最鲜明的思想特色、学术成就是具有探索大本大源的原道意识。一方面 ,荆楚文化对天地之道的不懈求索 ,湖湘流寓学者对宇宙与人生之道的思考 ,构成了湘学的思想渊源 ;另一方面 ,湘学形成于道学鼎盛的两宋时期 ,它自觉承担了重建儒家之道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学 原道 楚文化 道学
下载PDF
改良的底线——“体用”、“道器”与郑观应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伍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60-63,共4页
与洋务派官员相比,晚清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将"中体西用说"推进到"道器说",率先将变革的内涵由经济技术层面扩展到政治体制变革,是对当时洋务派官员思想局限的一个理论突破,但另一方面,郑观应仍然固守着对儒教和... 与洋务派官员相比,晚清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将"中体西用说"推进到"道器说",率先将变革的内涵由经济技术层面扩展到政治体制变革,是对当时洋务派官员思想局限的一个理论突破,但另一方面,郑观应仍然固守着对儒教和道教的理论核心"道"的执着追求和信仰。对道的迷信和对以基督教为核心之一的西方文明的本能排斥成为以郑观应为代表之一的晚清改良主义思想家的思想特征和最后精神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观应 魏源 儒家 基督教
下载PDF
论《原道》之“道”
11
作者 何志钧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2-14,29,共4页
要理解《原道》中"道"的含义,应该在细读文本的同时结合刘勰所接受的文化影响、身世遭际与人生追求、六朝文化的融合性特征与文化失范的态势等作综合性的求解。把"道"说成是自然之道或儒家之道、佛家之道等固然有... 要理解《原道》中"道"的含义,应该在细读文本的同时结合刘勰所接受的文化影响、身世遭际与人生追求、六朝文化的融合性特征与文化失范的态势等作综合性的求解。把"道"说成是自然之道或儒家之道、佛家之道等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尚未触及刘勰论道用心的根本。刘勰意在给他所处的时代建立一套文化规范,重建一种文化秩序,意在证明"自然之道"、天命神道、儒家政治教化之道原本是一回事。天道、神道、人道,都不过是总摄万有的道的具体化或多种形式的变体,它们都是宇宙秩序的体现。在《原道》中,"道"被视为一种无所不在的普适性规范、范式、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道》 刘勰 文化失范 文化秩序
下载PDF
刘勰《原道》之“道”探微
12
作者 李铁荣 《闽江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8-81,124,共5页
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自然之道也"这一关键性问题的真正内涵,梳理出刘勰写作思路与推理方式的明线是:天地之文(道之文)→人类之文(《周易》之文)→六经之文(圣之文);暗线是:广义之"道"(老子之"道")→... 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自然之道也"这一关键性问题的真正内涵,梳理出刘勰写作思路与推理方式的明线是:天地之文(道之文)→人类之文(《周易》之文)→六经之文(圣之文);暗线是:广义之"道"(老子之"道")→《周易》之"道"→狭义之"道"(儒家之"道")。明暗两线通过原文的中心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而扭结在一起,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从论"文"的角度出发,刘勰是从老子之"道"开始,中经《周易》之"道",而与儒家之"道"彼此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呈现为儒道互补、阴阳相济的辩证之"道"的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原道 自然
下载PDF
公安二袁“注庄”思想的基础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海涛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07-112,共6页
袁宏道和袁中道对《庄子》的阐释,受到明末三教合一思潮的影响,尤其是晚明心学和李贽思想的影响。袁宏道和袁中道的解庄作品,佛学色彩浓厚,这与他们自幼受到师长的佛学熏陶是分不开的。袁宏道与袁中道"不拘一格"阐释《庄子》... 袁宏道和袁中道对《庄子》的阐释,受到明末三教合一思潮的影响,尤其是晚明心学和李贽思想的影响。袁宏道和袁中道的解庄作品,佛学色彩浓厚,这与他们自幼受到师长的佛学熏陶是分不开的。袁宏道与袁中道"不拘一格"阐释《庄子》的做法,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思想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宏道 袁中道 《广庄》 《导庄》 《庄子》
下载PDF
《文心雕龙·原道》三种英译文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林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10-113,共4页
《文心雕龙》以其"体大虑周"而成为中国古典文论作品中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文心雕龙》现有三个英译全译本,译者分别为施友忠、黄兆杰、杨国斌。文章以《原道》为例,对三个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在《原道》标题与术语"... 《文心雕龙》以其"体大虑周"而成为中国古典文论作品中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文心雕龙》现有三个英译全译本,译者分别为施友忠、黄兆杰、杨国斌。文章以《原道》为例,对三个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在《原道》标题与术语"文"的翻译中,可以看出三个译本在术语翻译和体系建构上的特征,施译与杨译学术性强,而黄译虽对术语的翻译较为笼统,但也有全局考虑。同时,通过对三种译本在文体传达上做出比较,可以看出三个译本的明显特征:施译简洁、准确;黄译形象、重文学性;杨译详细、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翻译 《文心雕龙》 施友忠 黄兆杰 杨国斌 《原道》
下载PDF
刘勰“原道”论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东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70-76,共7页
对于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之"道"的解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借助中国传统美学运思方式的视角,刘勰"原道"论美学内涵的探析或可打开新的通途。刘勰"原道"之"道"涵括了"儒"... 对于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之"道"的解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借助中国传统美学运思方式的视角,刘勰"原道"论美学内涵的探析或可打开新的通途。刘勰"原道"之"道"涵括了"儒""释""道"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内涵又超越于此。"原道"之"道"是孕生于中国传统美学体系的独特理论范畴,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浑融一体、经验直观的悟察和体验世界的方式。刘勰"原道"美学观,对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原道 中国文论
下载PDF
《文心雕龙·原道》注释辨正三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殷守艳 《语文学刊》 2020年第3期1-6,共6页
《原道》为《文心雕龙》首篇,其地位之重要显而易见,故相关研究成果亦多,然其中仍有不少问题尚待辨正。兹取其“文胜其质”“雅颂所被”“符采复隐”三则详为辨析,以正误祛疑。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原道 文胜其质 雅颂所被 符采复隐
下载PDF
论刘勰“研术”说的本体论与方法论意义
17
作者 张利群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106,113,共9页
刘勰《文心雕龙·总术》提出"研术"说,通过"原道"的文学本体方法论、"圆照"的文学鉴赏方法论、"见异"的文学批评方法论构成其方法论体系,在道、法、术的宏观方法与微观方法结合中体现出其... 刘勰《文心雕龙·总术》提出"研术"说,通过"原道"的文学本体方法论、"圆照"的文学鉴赏方法论、"见异"的文学批评方法论构成其方法论体系,在道、法、术的宏观方法与微观方法结合中体现出其历史和辩证的方法论,从思维方式、创作方法、艺术技巧和鉴赏批评方法的多维综合视角建构了"文心"与"雕龙"的方法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术 原道 圆照 见异 方法论
下载PDF
“开物成务,以前民用”——以章太炎《原道》为中心
18
作者 吴晓华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16-122,共7页
"开物成务,以前民用"是章太炎在解读经典时所提出来的理念。在他的理解下,经典的意义进入到他自己的意义世界之中,经典本身也具有完全的现在性和现实的旨向性。在推究道家之意的《原道》一文中,章太炎通过诠释"弃前识&qu... "开物成务,以前民用"是章太炎在解读经典时所提出来的理念。在他的理解下,经典的意义进入到他自己的意义世界之中,经典本身也具有完全的现在性和现实的旨向性。在推究道家之意的《原道》一文中,章太炎通过诠释"弃前识"和"不尚贤",以此驳斥康有为等今文经学派"无缘而妄意度"的行事方式以及反对革命、倡导变法立宪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原道》 “弃前识” “不尚贤” 康有为 今文经学派
下载PDF
试说“光采玄圣炳耀仁孝”
19
作者 魏伯河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97-101,共5页
《原道》“赞”中的“光采玄圣,炳耀仁孝”,是由原文正文里面“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和“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等句意凝练而成,涵盖的是人文从创始到成熟的全过程。这里的“玄圣”所指为庖牺,“仁孝”则指孔子。刘... 《原道》“赞”中的“光采玄圣,炳耀仁孝”,是由原文正文里面“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和“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等句意凝练而成,涵盖的是人文从创始到成熟的全过程。这里的“玄圣”所指为庖牺,“仁孝”则指孔子。刘勰受赞语四字一句并且必须对偶押韵等形式的限制,不得已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仁孝”代指孔子。通过赞语与正文的互相印证,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矫正阅读中产生的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原道》 光采玄圣 炳耀仁孝 借代
下载PDF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新解
20
作者 李涛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46-49,共4页
刘勰《文心雕龙》的篇首《原道》 ,历来争论颇多。本文认为 ,以单一的儒家之道或纯粹的道家之道来解释《原道》 ,都是不足据的。就“道沿圣以垂文 ,圣因文以明道”一句来看 :第一个“道” ,当为道家的自然之道 ,是天道 ;第二个“道” ,... 刘勰《文心雕龙》的篇首《原道》 ,历来争论颇多。本文认为 ,以单一的儒家之道或纯粹的道家之道来解释《原道》 ,都是不足据的。就“道沿圣以垂文 ,圣因文以明道”一句来看 :第一个“道” ,当为道家的自然之道 ,是天道 ;第二个“道” ,实则圣化以后的道 ,是圣人所体悟的并在文章里表现的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原道》 "道" 儒家 道家 刘勰 天道 人道 文学思想 "圣" "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