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元东渡刍议 被引量:2
1
作者 倪学新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探讨隐元东渡,既要看清初福建的政治形势和隐元的思想倾向,更要看日方在整个过程中的作为以及隐元的个性特点和高僧身份。可以说,隐元东渡及留日不归,是偶然因素与必然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日方的主动与敬信起主导作用,而隐元的声望... 探讨隐元东渡,既要看清初福建的政治形势和隐元的思想倾向,更要看日方在整个过程中的作为以及隐元的个性特点和高僧身份。可以说,隐元东渡及留日不归,是偶然因素与必然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日方的主动与敬信起主导作用,而隐元的声望和使命感则是基础。隐元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作为一名高僧,不是完全的消极出世。他不仅做到随缘就势,而且是借势发挥,在既定的历史环境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元 东渡 偶然性 必然性
下载PDF
规制与自拟:论隐元拟寒山诗及其独创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商宇琦 《闽江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9,共9页
寒山诗在中日两国流播甚广,其表现之一便是大量拟寒山诗的产生。隐元拟寒山诗在主题上可大致分为弘法宣教诗、修禅悟道诗、警示劝谕诗三类,呈现出以寒山诗体说黄檗宗法的特点。隐元拟寒山诗的创作,进一步扩大了寒山诗在江户时代的影响,... 寒山诗在中日两国流播甚广,其表现之一便是大量拟寒山诗的产生。隐元拟寒山诗在主题上可大致分为弘法宣教诗、修禅悟道诗、警示劝谕诗三类,呈现出以寒山诗体说黄檗宗法的特点。隐元拟寒山诗的创作,进一步扩大了寒山诗在江户时代的影响,是寒山诗日本古注本产生的推动因素之一。自拟既是隐元拟寒山诗内蕴特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深入理解诗人心灵世界的独特路径。这些诗昭示出隐元鲜明的个人色彩与主观情志,并通过个人化的抒情策略完成了某种自我形塑,突破了传统拟寒山诗宣教有余而表情不足的局限,具有一定的独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元隆琦 寒山诗 拟寒山诗 独创性
下载PDF
论叶向高与福清黄檗寺之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章燕 罗陈爽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8年第4期7-13,共7页
明朝宰相叶向高与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关系密切。他对黄檗山万福寺的赐藏、建设进行了有力支持,使得黄檗山的影响力大幅提升。叶向高作为在精神层面上对福清影响颇深的人物,多次游览福清黄檗山,并留下许多诗篇。诗歌主要内容包括寄情黄檗... 明朝宰相叶向高与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关系密切。他对黄檗山万福寺的赐藏、建设进行了有力支持,使得黄檗山的影响力大幅提升。叶向高作为在精神层面上对福清影响颇深的人物,多次游览福清黄檗山,并留下许多诗篇。诗歌主要内容包括寄情黄檗、以诗会友、弘扬佛理。文章在明确叶向高对佛教态度的基础上,通过相关诗歌研究,阐明其对福清地方宗教乃至世界黄檗宗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向高 黄檗寺 诗文 隐元
下载PDF
东渡日本的隐元家具研究
4
作者 邵晓峰 黄福华 +1 位作者 白撞雨 赵澄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共6页
本文从研究东渡日本的隐元家具的殊胜因缘谈起,结合《黄檗冠字考》《隐元冠字考》这两部日本古籍的记载、图示,对福清黄檗山万福寺、黄檗书院与三福古典家具公司项目组复制的隐元家具,按坐具、承具、庋具、架具、枕具、灯具等分类研究,... 本文从研究东渡日本的隐元家具的殊胜因缘谈起,结合《黄檗冠字考》《隐元冠字考》这两部日本古籍的记载、图示,对福清黄檗山万福寺、黄檗书院与三福古典家具公司项目组复制的隐元家具,按坐具、承具、庋具、架具、枕具、灯具等分类研究,阐释其风格、工艺与文化。它们的原型是日本黄檗宗大本山——京都黄檗山万福寺的重要器物,由此可折射中国家具对当时日本生活方式的引领,以及隐元禅师对日本佛教的影响。故而,隐元家具不仅是中日生活艺术的体现,还是两国僧侣宗教情怀的进一步呈现。从家具这一研究视角拓展,可继续延伸中日文化交流的路径与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隐元 家具 文化交融与拓展
下载PDF
Master Yinyuan's Eastward Passage and the Japanese Huangbo Sect of Chan Buddhism
5
作者 YANG Zengwen HENG Jiong(译) 《The Voice of Dharma》 2022年第1期63-92,共30页
At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the Chinese Chan Master Yinyuan(隐元)traveled to Japan to teach the Buddhist Dharma and later founded the Japanese Obaku Sect(Huangbo Zong黄檗宗)of ... At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the Chinese Chan Master Yinyuan(隐元)traveled to Japan to teach the Buddhist Dharma and later founded the Japanese Obaku Sect(Huangbo Zong黄檗宗)of Chan Buddhism.This essay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Yinyuan’s life,the people and events relat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Japanese Obaku Sect and the Chan methods he tau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nyuan the Obaku(Huangbo)Sect the Linji Sect the Obaku-ji Temple Japanese Buddhism
原文传递
肩水金关汉简考证三则
6
作者 万尧绪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4-16,22,共4页
肩水金关汉简中保存有很多十分重要的史料,通过对其中一些记载的考证,本文得出几点新的认识:"隐园"可能是陈胜的陵园;汉代县尉可以代理县丞的职务,其身份既可以是本县县尉,也可以是它县县尉,但必须是本郡属县的县尉;汉代"... 肩水金关汉简中保存有很多十分重要的史料,通过对其中一些记载的考证,本文得出几点新的认识:"隐园"可能是陈胜的陵园;汉代县尉可以代理县丞的职务,其身份既可以是本县县尉,也可以是它县县尉,但必须是本郡属县的县尉;汉代"官名加私名"印章应属于"私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水金关汉简 隐园 县尉 守丞 私印
下载PDF
隐元禅师东渡弘法成功原因及其影响
7
作者 黄艺娜 连晨曦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676-682,共7页
文章考察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弘法成功的因缘及影响,从黄檗宗的特质、幕府的支持、日本皇室的尊崇、华人华侨社会的基础等方面,探讨隐元禅师东渡弘法成功及黄檗文化在日本兴盛的原因,并探寻黄檗文化在文学、艺术、医术、建筑、饮食等方面... 文章考察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弘法成功的因缘及影响,从黄檗宗的特质、幕府的支持、日本皇室的尊崇、华人华侨社会的基础等方面,探讨隐元禅师东渡弘法成功及黄檗文化在日本兴盛的原因,并探寻黄檗文化在文学、艺术、医术、建筑、饮食等方面对近世日本社会的影响,认为黄檗文化东传是近世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文化 隐元 近世日本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正反疑问句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焱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61,共5页
本文在定量统计的基础上对《醒世姻缘传》中的各种正反疑问句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并结合近代汉语史上各种正反疑问句形式的兴衰,探求了明清之季“VP不曾”以及“VP没(有)”这两种正反疑问句内在更替的原因。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正反疑问句 “VP不曾” “VP没有” 句法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语法特点的差异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树铮 孙韵珩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62,共7页
《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是明末清初两部重要的文学著作,后者为蒲松龄所作,前者作者 未定。本文比较两书若干语法特点的差异,指出两书作者不可能相同;同时也反映出明末清初山东方言不同 区域的一些语法现象。比较的方面主要有:... 《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是明末清初两部重要的文学著作,后者为蒲松龄所作,前者作者 未定。本文比较两书若干语法特点的差异,指出两书作者不可能相同;同时也反映出明末清初山东方言不同 区域的一些语法现象。比较的方面主要有:宾语与补语的位置;助词“可”和“着”;代词“乜”;人称代词;“的”的 特殊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聊斋俚曲集》 语法特点 比较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与现代山东方言的“可不”类句式 被引量:7
10
作者 冯春田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4-37,共4页
文章分析、讨论以明清山东话为方言背景的《醒世姻缘传》及现代山东方言里的“可不”类句式问题。包括:1.“可不”类句式的类型和意义;2.“可不”类句式的形成或历史来源;3.现代山东方言的相关句式及其特殊变化。
关键词 句式 山东方言 历史来源 意义 明清 《醒世姻缘传》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中的反问副词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建军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53-56,共4页
明末清初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中反问副词有"岂"、"没的"、"难道"、"可"、"岂可"、"却"、"莫非"等。它们意义相同,但用法不尽相同。与《金瓶梅词话》比较,《... 明末清初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中反问副词有"岂"、"没的"、"难道"、"可"、"岂可"、"却"、"莫非"等。它们意义相同,但用法不尽相同。与《金瓶梅词话》比较,《醒世姻缘传》中的反问副词有简化的趋势,但使用总次数明显增加;这些反问副词的使用频率也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问副词 《醒世姻缘传》 《金瓶梅词话》
下载PDF
从《醒世姻缘传》看近代汉语助词“将”的语法功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岳立静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6期590-598,共9页
文章详细分析了《醒世姻缘传》中助词"将"的句法分布、功能以及所有带"将"的动词的语义特征,指出带"将"动词都是一个能够在空间延续的动作,助词"将"的主要语法功能即是用来表示这一动作行为、... 文章详细分析了《醒世姻缘传》中助词"将"的句法分布、功能以及所有带"将"的动词的语义特征,指出带"将"动词都是一个能够在空间延续的动作,助词"将"的主要语法功能即是用来表示这一动作行为、性质的延续状态,并进一步从认知角度对助词"将"这一功能意义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条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助词 语法功能 语法化 “将”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的方音特点试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衍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8,共6页
文章分析了《醒世姻缘传》的方音特点 ,并同《聊斋俚曲集》的方音特点相比较 ,从而试图从语音的角度探索《醒》的作者问题。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小说 方音特点 研究材料 研究方法 入声韵 押韵 韵部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中的[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试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衍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7-123,129,共8页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成书于明末清初、以山东方言写就的白话小说,在这部书中已出现了[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的若干用例。该格式用于未然语境,"了"粘附在动结式、动趋式VC之后,表示"动作结果或动作趋向实现的可能性"...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成书于明末清初、以山东方言写就的白话小说,在这部书中已出现了[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的若干用例。该格式用于未然语境,"了"粘附在动结式、动趋式VC之后,表示"动作结果或动作趋向实现的可能性"。从历时的角度来看,这一格式是由表示实现的"VC了"式述补结构在特定的未然语境里派生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能性述补结构 [VC了]式 汉语方言语法 汉语历史语法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神道设教的民间性策略 被引量:4
15
作者 付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9-152,共4页
与前后期文人世情小说不同,《醒世姻缘传》神道设教采取了一种民间性策略。作者取用神道立足于民间受众,神道设教中多关涉民间意义上的宗族伦理与儒家社会伦理,把民间祈福畏祸的文化心理作为扬善惩恶的教化落点,从而有效呼应了作品以儒... 与前后期文人世情小说不同,《醒世姻缘传》神道设教采取了一种民间性策略。作者取用神道立足于民间受众,神道设教中多关涉民间意义上的宗族伦理与儒家社会伦理,把民间祈福畏祸的文化心理作为扬善惩恶的教化落点,从而有效呼应了作品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教化主旨。在世风浇漓、道德沦丧的晚明社会,这种文学救世的策略,无疑十分切实而有效。这也是《醒世姻缘传》神道设教的成功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神道设教 明清小说
下载PDF
隐元禅师和南明抗清人士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林观潮 《韶关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6-74,共9页
隐元隆琦是日本黄檗宗的开山祖。然而 ,他首先是一位明末遗民 ,一位悲伤的亡国诗僧。这可以从他和南明抗清人士的关系中得到证明。
关键词 黄檗宗 明末遗民 南明 抗清势力 隐元禅师
下载PDF
谈汉语句式结构的层面渗透——以《醒世姻缘传》中的两种基本句式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戚晓杰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2,95,共7页
汉语句式结构框架在其产生之后并非静止不动,除其自身的丰富发展之外,它还向不同的语法结构层面渗透,汉语词、词组、句子在结构关系上所具有的一致性由此产生。本文以能充分显示其中间过渡状态的明末清初年间的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 汉语句式结构框架在其产生之后并非静止不动,除其自身的丰富发展之外,它还向不同的语法结构层面渗透,汉语词、词组、句子在结构关系上所具有的一致性由此产生。本文以能充分显示其中间过渡状态的明末清初年间的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中的两种基本句式来加以说明。此种观点与邢福义先生提出的"句管控""小句中枢"的语法观不谋而合,它从发生学上阐释了"句管控""小句中枢"何以存在的缘由。对与此有关问题上所存有的模糊认识,本文也试图加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式发展 层面渗透 醒世姻缘传
原文传递
隐元隆琦禅师“骑狮像”东传日本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施錡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77,141,共12页
福建黄檗宗禅师隐元隆琦东渡日本传法时,随身携带的黄檗宗肖像画和黄檗宗画家所绘制的“隐元骑狮像”,对长崎乃至日本的画坛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隐元骑狮像”来自“文殊骑狮像”,体现了隐元禅师在传法时所展示的宗教形象,也是黄檗... 福建黄檗宗禅师隐元隆琦东渡日本传法时,随身携带的黄檗宗肖像画和黄檗宗画家所绘制的“隐元骑狮像”,对长崎乃至日本的画坛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隐元骑狮像”来自“文殊骑狮像”,体现了隐元禅师在传法时所展示的宗教形象,也是黄檗宗顶相中的独特形象。其次,“隐元骑狮像”为多幅连续创作的肖像画,同时也是道释画和顶相画的结合,具有多主题综合的特点。第三,日本画家继承“波臣派”画风后,继续创作“隐元骑狮像”等,但趣味和画风逐渐偏向本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元隆琦 隐元骑狮像 杨道真 黄檗宗 波臣派
原文传递
明末临济宗黄檗派的传播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观潮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6-132,共7页
在明末佛教昌盛的环境中,隐元隆琦复兴福建福清黄檗山万福禅寺,开出临济宗黄檗派。南明时期,应长崎唐人邀请,隐元等黄檗派僧人先后东渡,弘法日本,终于开出京都黄檗山万福禅寺,形成黄檗宗。黄檗派所代表的大陆佛教,为生机不振而亟待重生... 在明末佛教昌盛的环境中,隐元隆琦复兴福建福清黄檗山万福禅寺,开出临济宗黄檗派。南明时期,应长崎唐人邀请,隐元等黄檗派僧人先后东渡,弘法日本,终于开出京都黄檗山万福禅寺,形成黄檗宗。黄檗派所代表的大陆佛教,为生机不振而亟待重生的日本佛教所接纳,得以开立新宗,延续至今。临济宗黄檗派的传播及其衍生的黄檗宗,在中日佛教乃至文化交流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元隆琦 福清黄檗山 临济宗黄檗派 日本黄檗宗
下载PDF
借景-中国《园冶》(1634)理论与17世纪日本造园艺术实践 被引量:4
20
作者 崴比·奎台特 陈晓彤(译) 杨蓬英(校) 《中国园林》 2008年第6期1-6,共6页
借景作为一种设计策略最早出现在日本某些17世纪的庭院营建中。就在这些庭院营造前,关于造园的《园冶》一书在中国面世了。从历史上看造园实践和理论同时出现并不是偶然的事件。在中国和日本都对以同样的方式来认识自然界,并通过人的创... 借景作为一种设计策略最早出现在日本某些17世纪的庭院营建中。就在这些庭院营造前,关于造园的《园冶》一书在中国面世了。从历史上看造园实践和理论同时出现并不是偶然的事件。在中国和日本都对以同样的方式来认识自然界,并通过人的创造力来完善它有十足的兴趣。中国和日本两国的知识精英彼此有密切的联系和交流,彼此对自然式景观都怀有极大的兴趣,并且知道如何通过借景来激发我们的愉悦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借景 《园冶》 计成 圆通寺 修学院 慈光院 后水尾天皇 隐元(隆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