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句末语气助词“也”的意义及其流变 |
孟子敏
|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2
|
“再XP也VP”构式分析 |
李文浩
|
《汉语学报》
CSSCI
|
2010 |
8
|
|
3
|
先秦汉语的判断标记“也”及其功能扩展 |
王统尚
石毓智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4
|
“都”与“也”在相关构式中的微殊与中和 |
巴丹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5
|
复续义“又、再、还、也”的句法语义特征 |
金立鑫
崔圭钵
|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6
|
试说副词“也”的低概率特征 |
周韧
|
《中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山西离石话语气词“也”的多功能性及其历时演变 |
张颖
|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8
|
秦汉简牍文献用字习惯考察三则 |
姜慧
张再兴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9
|
语气词“也”在近代汉语的蜕变——基于言语互动的视角 |
梁银峰
|
《历史语言学研究》
|
2023 |
0 |
|
10
|
从秦简牍材料看“也”“矣”之辨 |
向贤文
|
《中国文字研究》
|
2023 |
0 |
|
11
|
据考古资料考释古文四则 |
李春桃
|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2
|
“也A,也B”句式研究 |
宋增文
|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3
|
秦汉简帛中“它”“也”及从“它”、从“也”之字研究 |
刘艳娟
张再兴
|
《中国文字研究》
|
2020 |
0 |
|
14
|
二王杂帖的语气词“也” |
张俊之
|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5
|
冀南方言助词“也”“啊”的共存与对立 |
吴继章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6
|
“松柏后凋”句的破解密码 |
刘庆海
|
《学术问题研究》
|
2016 |
0 |
|
17
|
上古汉语的语气词“也”——以《论语》中的“也”为例 |
惠红军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8
|
《詩經》中"也"的使用情況考察 |
蘇婧
|
《历史语言学研究》
|
2020 |
0 |
|
19
|
清华简《筮法》篇“焉”字补说——兼谈平山中山王器铭中的一个相关字 |
杨蒙生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20
|
副词“也”的量级含义研究 |
邓川林
|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