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生死祭与终极关怀:以瑶池对话系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沛鑫 滴石 《语言学研究》 2024年第1期62-74,共13页
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死亡与终极关怀的话题,愈加占据人们的意识空间。本文拟解决问题是:当今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传统的生死观和家祭传统做些什么?本文首先分别回顾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以及民俗学祭祀文献,然后聚焦家祭并构建家祭概念... 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死亡与终极关怀的话题,愈加占据人们的意识空间。本文拟解决问题是:当今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传统的生死观和家祭传统做些什么?本文首先分别回顾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以及民俗学祭祀文献,然后聚焦家祭并构建家祭概念模型。本文沿用顾曰国人生历程大数据模型,从技术的角度把“生”定义为产生生活态数据,把“死”定义为记忆态数据,因此,生与死为两种数据状态的转化。瑶池对话系统(Yaochi Dialogue)由对话文本生成、语音生成与处理、场景生成和系统集成四个子系统组成,引进LangChain-ChatGLM架构。该系统为家祭提供数字化、网络化和个性化机器助人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观 人生历程大数据 家祭 瑶池
原文传递
《穆天子传》中的瑶池今地考 被引量:2
2
作者 戴良佐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8-152,共5页
本文列举了古今各家对《穆天子传》中瑶池今地的种种看法并认为:可用唐朝设置瑶池都督府于莫贺城证实,瑶池今地应为今天山天池。
关键词 《穆天子传》 瑶池 考证 唐朝 天山天池 天山南麓 甘肃
原文传递
《瑶池新咏集》与三位唐代女道士诗人:中国古代女性诗歌发展的新阶段 被引量:5
3
作者 贾晋华 《华文文学》 CSSCI 2014年第4期25-37,共13页
文章考察现存最早的中国女诗人诗歌选集《瑶池新咏集》,此集的残卷重现于俄藏敦煌文献。文中首先考索此集的编纂、内容及所收诗人,然后集中研究见于残卷的三位女道士诗人李季兰、元淳及崔仲容,考述其生平并分析其诗作,指出这些女诗人标... 文章考察现存最早的中国女诗人诗歌选集《瑶池新咏集》,此集的残卷重现于俄藏敦煌文献。文中首先考索此集的编纂、内容及所收诗人,然后集中研究见于残卷的三位女道士诗人李季兰、元淳及崔仲容,考述其生平并分析其诗作,指出这些女诗人标志着中国古代女性诗歌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池新咏集》 中国女性诗歌 敦煌文献 唐代女道士 李季兰 元淳 崔仲容
下载PDF
广州医武结合历史回顾与广州螳螂拳养生原理 被引量:4
4
作者 霍子儒 霍明彬 +1 位作者 霍明钢 李主江 《中华武术(研究)》 2018年第4期32-35,31,共5页
广州西关是岭南医学与武术结合发扬的重要根据地。本文先是通过调查及文献研究回顾了该地区医武结合的历史,再从中选取广州螳螂拳流派的技法特色进行归类,从该拳刚柔相济、顺势连环、注意肢体拉伸及关节认识、讲求活腰顺肩及培育气魄共... 广州西关是岭南医学与武术结合发扬的重要根据地。本文先是通过调查及文献研究回顾了该地区医武结合的历史,再从中选取广州螳螂拳流派的技法特色进行归类,从该拳刚柔相济、顺势连环、注意肢体拉伸及关节认识、讲求活腰顺肩及培育气魄共六个特点着手,通过运动医学跨学科研究,说明武术与中医养生有着密不可分、互相促进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螳螂拳 医武结合 养生功法 运动医学 保健 广州西关 霍耀池 非遗
原文传递
鲍光英《梅花螳螂拳要论》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霍子儒 霍明钢 +3 位作者 严瑞昌 霍明彬 胡鸿钧 严孝良 《中华武术(研究)》 2019年第6期14-17,共4页
《梅花螳螂拳要论》乃武术名家鲍光英所传,是一部成书于清末民初的武术理论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梅花螳螂拳要论》继承了俞大猷《剑经》的学术思想并有所创新,其内容可分为七大部分,即论摔手、论桥、论拍位、论门、论转环、论缠... 《梅花螳螂拳要论》乃武术名家鲍光英所传,是一部成书于清末民初的武术理论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梅花螳螂拳要论》继承了俞大猷《剑经》的学术思想并有所创新,其内容可分为七大部分,即论摔手、论桥、论拍位、论门、论转环、论缠抖、论绞丝。本文尝试概括其书梗概,以求该书能得到更广泛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螳螂拳 鲍光英 拍位 纪效新书 剑经 俞大猷 刘淡锋 霍耀池
原文传递
应用唐宗海《医学见能》三方痹证治验 被引量:1
6
作者 霍子儒 刘明伟 李主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第2期79-82,共4页
《医学见能》是清代医家唐宗海的名作,广州近代著名中医霍耀池擅长使用该书方剂治疗痹证,包括疼痛、麻木、关节肿大等症状。本文在《医学见能》五物逐瘀汤、利湿燥筋汤、加味固胎丸三方基础上对三则痹证治案进行分析及回顾,期待能为痹... 《医学见能》是清代医家唐宗海的名作,广州近代著名中医霍耀池擅长使用该书方剂治疗痹证,包括疼痛、麻木、关节肿大等症状。本文在《医学见能》五物逐瘀汤、利湿燥筋汤、加味固胎丸三方基础上对三则痹证治案进行分析及回顾,期待能为痹证治疗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医学见能 唐宗海 秦伯未 何竹林 霍耀池
下载PDF
吴耀持治疗颈椎病常用药对举隅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立童 陈晞 吴耀持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11期13-14,共2页
吴耀持教授善用药对治疗颈椎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谨守"辨症求因、审因施对"原则,选用药对或协同增效,或互制其短而展其长,使风、寒、湿等致病因素消散于无形,颈椎及肢体关节通利而告愈。
关键词 颈椎病 中医药疗法 对药 临床经验 吴耀持
下载PDF
《梅花螳螂拳拍位图谱》初探兼论《剑经》拍位 被引量:1
8
作者 霍子儒 吴启贤 +4 位作者 霍明钢 严瑞昌 胡鸿钧 张宇杰 霍明彬 《中华武术》 2020年第8期10073-10076,10099,共5页
《梅花螳螂拳拍位图谱》乃武术名家鲍光英所传,成书于清末民初,其对《梅花螳螂拳要论》的拍位理论所了进一步阐发,把俞大猷《剑经》中仅用于棍术的拍位延伸到拳术技击,并给出拍位图13张,对螳螂拳乃至整个武术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梅花螳螂拳拍位图谱》乃武术名家鲍光英所传,成书于清末民初,其对《梅花螳螂拳要论》的拍位理论所了进一步阐发,把俞大猷《剑经》中仅用于棍术的拍位延伸到拳术技击,并给出拍位图13张,对螳螂拳乃至整个武术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概括拳谱梗概,并用调查法、观察法对拍位的流变做出分析和归类,并举例说明螳螂拳拍位与摔手、门、转环、绞丝等拳理的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螳螂拳 鲍光英 拍位 剑经 俞大猷 霍耀池 八刚十二柔拳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