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解读“2022年长江流域重大干旱” 被引量:54
1
作者 张强 《干旱气象》 2022年第4期545-548,共4页
今年从6月开始持续到目前的整个长江流域的干旱事件,不仅对农业和能源等各方面影响十分严重,而且干旱发展过程和影响特征还表现出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独特性,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十分必要。鉴于此,该文试图在科学与科普同时兼顾的基础上,分别... 今年从6月开始持续到目前的整个长江流域的干旱事件,不仅对农业和能源等各方面影响十分严重,而且干旱发展过程和影响特征还表现出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独特性,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十分必要。鉴于此,该文试图在科学与科普同时兼顾的基础上,分别从新常态与反常态两个视角,从干旱的表现特征、形成机制、影响特点及从中得到的启示与思考等方面,对当前还在肆虐的2022年长江流域严重干旱事件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解读,以促进社会公众对此次干旱事件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重大干旱 新常态与反常态 叠加效应 贯穿性副高带
下载PDF
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的意义及对策 被引量:28
2
作者 蒲勇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11,共3页
长江流域幅员辽阔 ,自然条件优越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已引起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生态的修复能力 ,大面积迅速恢复植被和改善生态系统 ,正是顺应时代要求 ,从根本上解决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缓慢这一重大问题的最为有效途... 长江流域幅员辽阔 ,自然条件优越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已引起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生态的修复能力 ,大面积迅速恢复植被和改善生态系统 ,正是顺应时代要求 ,从根本上解决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缓慢这一重大问题的最为有效途径。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 ,植被类型繁多 ,大部分地区植物可全年生长 ,十分有利于植物的繁衍和生态的自我修复。多年的实践表明 ,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的主要对策是全面规划 ,采取科学的退耕还林、还草 ,实行封禁治理 ,合理解决好农村燃料、饲料和木材等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工程 长江流域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工程治理
下载PDF
长江和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时空差异及空间溢出效应比较
3
作者 田泽 张瀚亓 +1 位作者 任芳容 陈一飞 《水利经济》 2023年第5期18-23,44,97,98,共9页
通过构建反映综合整体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状况的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超效率SBM模型,对长江和黄河流域182个城市生态效率进行测算评估,结合空间杜宾模型讨论两大流域生态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2010—202... 通过构建反映综合整体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状况的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超效率SBM模型,对长江和黄河流域182个城市生态效率进行测算评估,结合空间杜宾模型讨论两大流域生态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2010—2020年,长江和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呈现波动的增长趋势,且两大流域生态效率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内差异;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程度、科教强度对两大流域生态效率均有较为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提出促进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等对策建议,以助力两大流域生态效率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生态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下载PDF
2003年长江流域梅雨过程强降水条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一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5期17233-17235,17239,共4页
利用2003年6月21~29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这一时间段内各层的大尺度大气环流特征以及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等与降水有关的物理量,并对这些物理量对此次降水过程的不同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此次梅雨异常偏强的原因。结果表明,... 利用2003年6月21~29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这一时间段内各层的大尺度大气环流特征以及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等与降水有关的物理量,并对这些物理量对此次降水过程的不同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此次梅雨异常偏强的原因。结果表明,在2003年梅雨期间,在对流层中低层,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一很强的低空西南风急流,低空急流造成的低层辐合上升气流中将有对流发展,导致水汽大量凝结产生暴雨,凝结潜热的释放又使低层气压降低,南高北低的气压梯度更大,偏南气流加速更快,导致低空急流的维持,也使得暴雨长时间维持;在500 hPa气压面图上,中高纬地区呈现出典型的双阻型环流形势,即乌拉尔山地区和鄂霍茨克附近均被强大的阻塞高压所控制,2个阻高之间是一宽广的西风槽;200 hPa,南压高压作为大气对流层高层最重要的系统在这段时期内基本保持稳定,且高压中心基本与暖中心对应;南压高压的位置使得对流层高层的整个长江流域特别是中游和下游地区有明显的辐散气流。对水汽输送和水汽的辐合辐散的状况分析表明,长江流域是该时期全球范围内水汽汇的一个高值中心,且水汽通量大值区和水汽辐合区与降水大值区基本一致;夏季印度风环流和东亚夏季风是向江淮流域输送水汽的主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 强降水 条件分析 长江流域
下载PDF
长江流域(云南段)环境与健康风险防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艾志敏 高定烽 +3 位作者 杨宗慧 董林 李亚园 铁程 《环境科学导刊》 2021年第2期43-49,共7页
总结了云南省开展环境健康工作情况,分析了长江流域(云南段)环境与健康工作在监测与调查、管理体系、制度建设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分区分级与联动管理、突出重点领域、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和优化风险评估制度等方面优化环... 总结了云南省开展环境健康工作情况,分析了长江流域(云南段)环境与健康工作在监测与调查、管理体系、制度建设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分区分级与联动管理、突出重点领域、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和优化风险评估制度等方面优化环境与健康风险防控的体系构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云南段) 环境与健康 风险防控
下载PDF
长江流域干旱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雪 闫凯丽 《大众科技》 2018年第2期4-6,共3页
文章主要总结了学者们对长江流域干旱问题的研究成果。就长江流域的干旱特征总结分析,发现它主要体现时空的变化特征,主要变化在1980年以前,春季发生雨涝的机率相对较高,夏季发生干旱的机率较高;1980年后,与之相反;而春季发生干旱频率... 文章主要总结了学者们对长江流域干旱问题的研究成果。就长江流域的干旱特征总结分析,发现它主要体现时空的变化特征,主要变化在1980年以前,春季发生雨涝的机率相对较高,夏季发生干旱的机率较高;1980年后,与之相反;而春季发生干旱频率大值区主要集中在华中地区和四川的西南部,其中华中地区以湖南、湖北为干旱高发区。另一方面主要针对2011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干旱问题进行总结。这次的干旱特征主要表现为干旱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造成这次大范围干旱的主要成因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偏南偏弱,冷空气偏少偏弱,旱区下沉运动较常年明显减弱、再加上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异常偏冷、西太平洋暖池区域异常偏暖,表现为一个典型的拉尼娜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干旱特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拉尼娜效应
下载PDF
长江流域减灾防灾中的岩土工程对策
7
作者 张中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121-122,共2页
本文在分析洪涝灾害成因的基础上建立了洪涝灾害防御对策体系 ,并提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岩土工程对策。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可持续发展 岩土工程对策
下载PDF
全球变暖背景下江淮地区降水强度分布结构变化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方思达 江志红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7-766,共10页
利用1961~2006年江淮地区80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数确定极端降水阈值的方法,比较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区域降水强度的分布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典型暖异常的年份里,江淮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占总降水日数的比重比冷... 利用1961~2006年江淮地区80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数确定极端降水阈值的方法,比较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区域降水强度的分布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典型暖异常的年份里,江淮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占总降水日数的比重比冷年增加30%以上,极端降水总量的比重增加13%左右;而微量降水日数所占比重比冷年减少近60%,微量降水总量减少了80%,说明全球变暖后江淮地区降水强度分布结构呈现弱降水减少,强降水增多的显著两极分化特征,且该特征在江淮地区基本一致。冬、夏季对比表明,冬季的变化幅度比全年和夏季更大。可见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江淮地区降水强度分布结构出现两极分化趋势可能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江淮 降水强度分布结构 微量降水 极端降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