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兴隆中、上元古界旋回层序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梅冥相 李志忠 +1 位作者 白志达 徐德斌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2-108,共7页
以岩相及相序为基础,不同级别旋回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为研究核心,在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同时,对河北兴隆中、上元古界旋回层序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将厚近万米、延续时间达10亿年左右的地层,划分为4个一级超层序、17... 以岩相及相序为基础,不同级别旋回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为研究核心,在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同时,对河北兴隆中、上元古界旋回层序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将厚近万米、延续时间达10亿年左右的地层,划分为4个一级超层序、17个二级大层序、62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的划分和识别建立在米级旋回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的基础之上。旋回性沉积记录的研究,为中、上元古界“系”的划分和建立提供了基本资料,一级超层序与银河年旋回存在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层序 上元古界 河北 中元古界 地层
原文传递
新龙站近48年气温、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韩玉江 王庆莉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年第2期70-74,共5页
新龙县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面上,平均海拔3500m,研究新龙站的气候变化,对揭示青藏高原的气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对新龙站1960~2007年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新龙站近48年平均气温略有上升的趋势,... 新龙县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面上,平均海拔3500m,研究新龙站的气候变化,对揭示青藏高原的气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对新龙站1960~2007年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新龙站近48年平均气温略有上升的趋势,近10年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冬季气温有上升趋势,夏季气温变化基本平稳;年平均气温有显著的15年左右的周期变化。降水量变化略有增加的趋势,无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近年来强降水出现的频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龙 气候变化 特征
下载PDF
河北兴隆团山子组旋回层序特征及地层格架 被引量:7
3
作者 梅冥相 白志达 +1 位作者 徐德斌 孙立新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35-40,共6页
中元古界团山子组由一套碳酸盐岩构成,发育若干类型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米级旋回层序的1∶4垂直叠加形式表明了旋回性地层记录的米兰柯维奇性质。根据米级旋回层序在长周期三级层序中的有规律叠加形式,在该组中识别... 中元古界团山子组由一套碳酸盐岩构成,发育若干类型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米级旋回层序的1∶4垂直叠加形式表明了旋回性地层记录的米兰柯维奇性质。根据米级旋回层序在长周期三级层序中的有规律叠加形式,在该组中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它们构成一个二级超层序。依据三级层序的相序组构及时空变化特征,即可建立团山子组的地层格架。团山子组旋回层序特征表明,这套时限大致为1700~1650Ma的前寒武系,也存在类似于显生宙“温室效应”地史时期普遍发育的、与米兰柯维奇旋回有关的旋回性沉积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层序 地层格架 元古代 团山子组 河北 地层
下载PDF
A Megatheropod Tooth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Fusui, Guangxi, Southern China 被引量:3
4
作者 MO Jinyou HUANG Chaolin +1 位作者 XIE Shaowen Buffetaut ERIC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12,共7页
A nearly complete right maxillary or left dentary tooth(NHMG 10858)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Xinlong Formation of the Napai Basin, Fusui County, Guangxi, southern China, is described. The tooth is large in size, wi... A nearly complete right maxillary or left dentary tooth(NHMG 10858)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Xinlong Formation of the Napai Basin, Fusui County, Guangxi, southern China, is described. The tooth is large in size, with a CBL of 37 mm. Given the geological age and its crown morphology, including the size, it is most likely that the tooth belongs to a carcharodontosaurid. The recovered specimen represents one of the largest theropod teeth hitherto reported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OTH THEROPODA xinlong Formation Early Cretaceous Napai Basin GUANGXI
下载PDF
The first discovery of Xinlong epithermal gold deposit in southern margin of the Bangonghu-Nujiang metallogenic belt: A new expansion of gold prospecting in Northern Tibet
5
作者 Wei Chen Yang Song +5 位作者 Qing-ping Liu Miao Sun Jia-jia Yu Yang Li Qi Zhang Chang Liu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41-251,共11页
The Xinlong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Niyma County,Naqu area of Tibet and was discov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through the 1∶50000 mineral geological survey.The... The Xinlong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Niyma County,Naqu area of Tibet and was discov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through the 1∶50000 mineral geological survey.The ore bodies occur in the Zenong Group volcanic rocks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central Lhasa subterrane and are structurally controlled by the NNW-striking faults.Four ore bodies have been found,exhibiting cloddy,dense-sparse,disseminated,and breccia structures.The ore minerals are mainly tetrahedrite group minerals,and other ore minerals include pyrite,chalcopyrite,nevskite,bornite,anglesite,native gold,and silver-gold bearing selenide,etc.The types of alteration are dominated by silicification,as well as middle-and high-graded argillization.The alteration mineral assemblages contain quzrtz,pyrophyllite,and kaolinite.The Zaliela Formation volcanic rocks of Zenong Group are silicified by later hydrothermal fluid with vuggy quartz in some fractured zones.The middle-and high-graded argilliza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pyrophyllitization and kaolinization.The Xinlong gold deposit shows great metallogenetic potentiality and has been revealed by 1∶10000 geological mapping,IP sounding,and trial trenching in the mining area.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setting,we suppose that a potential epithermal gold belt probably exists in the middle of the Lhasa terrane.The discovery of the Xinlong gold deposit opens a new chapter for the gold prospecting in Northern Tib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thermal gold deposit xinlong gold deposit Central Lhasa subterrane Bangonghu-Nujiang metallogenic belt Mineral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TIBET
下载PDF
A New Carcharodontosauria(Theropoda)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Guangxi,Southern China
6
作者 MO Jinyou ZHOU Fusheng +2 位作者 LI Guangning HUANG Zhen CAO Cheny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051-1059,共9页
A new large-bodied theropod dinosaur, Datanglong guangxiensis gen. et sp. nov., was recovere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Xinlong Formation of the Datang Basin, Guangxi. It is unique in several features including: post... A new large-bodied theropod dinosaur, Datanglong guangxiensis gen. et sp. nov., was recovere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Xinlong Formation of the Datang Basin, Guangxi. It is unique in several features including: posteriormost dorsal vertebra with teardrop-shaped pneumatic foramen confined by enlarged pcdl, acpl and the centrum; posteriormost dorsal with well-developed, horizontal prpl; posteriormost dorsal with a parapophysis projecting more laterally than the diapophysis; brevis fossa shallow with short, ridge-like medial blade; and iliac pubic peduncle with posteroventrally expanded margin. Cladistic analysis supports the idea that this new taxon Datanglong guangxiensis is a primitive member of the Carcharodontosauria in possessing two unambiguous synapomorphies: large external pneumatic foramina and internal spaces present in the lateral surface of ilium, and a peg-and-socket ischiac articulation with the ilium. The presence of the new taxon from Guangxi further confirms that Carcharodontosauria were cosmopolitan large-bodied predators during the Early-mid Cretac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opoda Carcharodontosauria Lower Cretaceous xinlong Formation Guangxi
下载PDF
重析新龙“十三”年节之来源
7
作者 拥金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3-18,共6页
新龙的“十三”年节如同藏历新年和春节,是当地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2007年3月1日,新龙“十三”年节入围四川省“非遗”名录;“十三”年节承载着丰富的藏族传统文化。关于“十三”年节之来源在当地的文献和传说都有记载,也曾有人对其... 新龙的“十三”年节如同藏历新年和春节,是当地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2007年3月1日,新龙“十三”年节入围四川省“非遗”名录;“十三”年节承载着丰富的藏族传统文化。关于“十三”年节之来源在当地的文献和传说都有记载,也曾有人对其有研究,但都处于介绍性的状态;本人通过长期实地调查并收集分析文献,从对其来源传说的分析到习俗文化的研究,来解析新龙“十三”年节之来源。新龙“十三”年节与苯教文化密切相关,来源于当地早期集体神山崇拜仪式;“十三”年节伴随着众多的藏族原始文化的影子,对了解和保护藏族传统文化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龙 “十三”年节 来源 苯教
下载PDF
Breeding of High Quality Indica CMS Line Xinlong A
8
作者 LIU An YU Min +4 位作者 HUANG Xiong DENG Meng LAN Sheng-ru ZHONG Zhong LIU Zhi-yong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20年第3期7-12,共6页
Xinlong A was a high quality indica CMS line developed with early rice intermediate material 05Zao20(Zhouyou 903/Zhong9B F6)as female parent and IR58025B/Q96 F4 as male parent,Jin23A was then used as female parent for... Xinlong A was a high quality indica CMS line developed with early rice intermediate material 05Zao20(Zhouyou 903/Zhong9B F6)as female parent and IR58025B/Q96 F4 as male parent,Jin23A was then used as female parent for test crossing with BC,and backcrossed and bred with complete fertility and abortion lines.The male sterile line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agronomic characters,strong combining ability,good resistance,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which reaches gradeⅡstandard of national high quality rice.It showed broad prospects and was technically identified in Jiangxi Province in 2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nlong A Hybrid rice CMS line High quality BREEDING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林区马麝资源食物容纳量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康发功 孙伟刚 《甘肃科学学报》 2006年第2期25-27,共3页
对甘肃省兴隆山林区野生马麝种群资源及食物容纳量进行了历时8年(1996年~2004年)的考察研究,结果证明这一地带的马麝资源食物容纳量为89.6头/km^2.其中半干旱灌木林最高,为193.2头/km^2;落叶阔叶林居中,为34.4头/km^2;... 对甘肃省兴隆山林区野生马麝种群资源及食物容纳量进行了历时8年(1996年~2004年)的考察研究,结果证明这一地带的马麝资源食物容纳量为89.6头/km^2.其中半干旱灌木林最高,为193.2头/km^2;落叶阔叶林居中,为34.4头/km^2;针叶林较低,为8.0头/km^2.而其地食物容纳量约1.2万头,目前分布在林内的种群数量仅有1/6.为此保护发展马麝资源的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山 马麝资源 食物 容纳量 研究
下载PDF
基于CF-Logistic模型的雅砻江新龙段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付树林 梁丽萍 刘延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4-410,共7页
为了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易发性评价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划分,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雅砻江中上游新龙段为研究区,初选坡度、坡向、起伏度、坡形、工程岩组、降雨、与水系距离、与道路距离和与断层距... 为了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易发性评价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划分,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雅砻江中上游新龙段为研究区,初选坡度、坡向、起伏度、坡形、工程岩组、降雨、与水系距离、与道路距离和与断层距离为评价因子。以23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依据,运用确定系数法计算各评价因子分级的确定性系数(CF),将CF值带入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剔除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的评价因子,建立了CF-Logistic模型。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平台,对研究区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并将单一的CF模型作对比,运用ROC曲线检验模型精度。结果表明:极高易发区最主要分布在贯通南北的G227线两侧,该处同时也是雅砻江主干两岸,面积为245.53 km 2,占比2.69%;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中部断层周围,面积573.48 km 2,占比6.28%;中、低、极低易发区面积分别为1518.54,4245.11,2553.05 km 2。模型精度结果显示:CF-Logistic模型(0.889)优于单一的CF模型(0.878),可以更加精确地划分研究区易发性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发性 确定系数法 逻辑回归法 雅砻江 新龙县
下载PDF
四川新龙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对甘孜-理塘洋演化过程的制约
11
作者 严松涛 吴青松 +3 位作者 代雪健 李虎 辛重阳 朱利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1-415,共15页
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对四川新龙地区不同类型侵入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古隆巴花岗闪长岩和日果闪长岩同属准铝质系列,具有低硅碱、高铁镁特征,中等的稀土元素总量及明显... 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对四川新龙地区不同类型侵入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古隆巴花岗闪长岩和日果闪长岩同属准铝质系列,具有低硅碱、高铁镁特征,中等的稀土元素总量及明显的Nb、Ta负异常,属于I型花岗岩,为俯冲期岩浆活动产物,获得日果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217.1±0.8 Ma,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日里隆巴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属于过铝质系列,具有高硅碱、低铁镁及弱的Nb、Ta负异常,均属于S型花岗岩,但后者经历了更高程度的分异,分别为碰撞期和后碰撞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获得日里隆巴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203.6±0.5 Ma,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末。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大规模向西俯冲,少量的弧岩浆岩就位于被动大陆边缘雅江残余盆地;晚三叠世末期,由于洋板块的消亡发生弧-陆碰撞,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强过铝质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龙地区 雅江残余盆地 花岗岩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地质调查工程 四川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大中型兽类多样性及时空分布格局
12
作者 李生强 李叶 +4 位作者 向阳 周丽 王红 白玛德西 登沙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8-62,共15页
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及种群现状评估对于物种的科学保护至关重要。青藏高原东部属我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具有重要科研价值与保护地位。为了有效评估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现状与分布格局,以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新龙... 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及种群现状评估对于物种的科学保护至关重要。青藏高原东部属我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具有重要科研价值与保护地位。为了有效评估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现状与分布格局,以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新龙县为主要研究区域,系统收集了2013年以来该区域已发表的红外相机相关文献和数据资料,并于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开展了红外相机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新龙县至少分布有5目14科36种野生兽类,包括7种猫科动物以及7种国家Ⅰ级和1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有2种、易危(VU)7种、近危(NT)6种。历年监测研究中,食肉目和鲸偶蹄目物种均较为丰富,7种猫科动物在间隔近3个年度仍被记录。豹(Panthera pardus)的相对多度指数(RAI)和网格占有率(GO)位于前10位。7种猫科动物的RAI以及GO的大小关系为:豹>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猞猁(Lynx lynx)>雪豹(Panthera uncia)>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荒漠猫(Felis bieti)=兔狲(Felis manul)。研究发现不同季节下不同生境和不同海拔段均有多种猫科动物与多种主要猎物分布,除了荒漠猫和兔狲外的5种猫科动物与主要猎物和干扰因子在不同季节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关系。结果反映出青藏高原东部新龙县猫科动物整体种群现状良好,食物资源较丰富,整个生态系统呈现出健康的状态,但后续需进一步加强猫科动物主要分布区干扰因子的科学管控。同时还指出了新龙县以猫科动物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后续的保护工作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新龙县 红外相机技术 大中型兽类 猫科动物 多样性 分布格局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研究新龙县食肉目兽类及其猎物的时间生态位特征与重叠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超 侯蓉 +3 位作者 吴蔚 张志和 古晓东 齐敦武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2,共8页
为调查和研究食肉目Carnivora兽类与其潜在捕食对象的时间生态位特征及重叠,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四川省新龙县西南部布设红外相机,累计收集到独立有效照片4 148张,共记录17种哺乳动物(狼Canis lupus、赤狐Vulpes vulpes、豹猫Prionai... 为调查和研究食肉目Carnivora兽类与其潜在捕食对象的时间生态位特征及重叠,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四川省新龙县西南部布设红外相机,累计收集到独立有效照片4 148张,共记录17种哺乳动物(狼Canis lupus、赤狐Vulpes vulpes、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金钱豹Panthera pardus、黑熊Ursus thibetanu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黄鼬Mustela sibirica、猪獾Arctonyx collaris和香鼬Mustela altaica 9种食肉类动物,以及灰尾兔Lepus oiostolu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猕猴Macaca mulatta、马来水鹿Cervus equinus、野猪Sus scrofa、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和鼠科Muridae未鉴定到种的动物。通过计算相对多度指数、时间生态位宽度及重叠指数,分析各物种间的时间分化及关系。结果表明:1) 18种兽类在生长季的相对多度为156.26,非生长季为151.48;2)除黑熊在非生长季的生态位宽度小于0.5以外,其他动物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生态位宽度都大于0.5;3)生长季,灰尾兔与马来水鹿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0.939),其次是黄鼬与香鼬(0.918),再者是香鼬与猕猴(0.873);非生长季,毛冠鹿与马来水鹿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0.933),其次是马来水鹿与狼(0.862),再者是毛冠鹿与狼(0.853)。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新龙县大中型食肉目兽类及潜在捕食者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分化与重叠,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区域内各物种的种间关系与共存机制,为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本底资料,也为该区域动物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龙县 红外相机 食肉目 时间生态位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河北兴隆王坪石正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小伟 莫宣学 +2 位作者 黄丹峰 徐晓彤 孟月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2-693,共12页
王坪石岩体具有超酸性(SiO2=73%~76%)、SiO2过饱和(大量石英)、偏铝质到弱过铝质(Al2O3=12.48%~14.23%)和碱性(Na2O+K2O=7.83%~9.41%)的特征。总稀土较低(ΣREE=(54.41~140.21)×10-6),稀土配分型式为左陡右缓的轻稀土元素富集... 王坪石岩体具有超酸性(SiO2=73%~76%)、SiO2过饱和(大量石英)、偏铝质到弱过铝质(Al2O3=12.48%~14.23%)和碱性(Na2O+K2O=7.83%~9.41%)的特征。总稀土较低(ΣREE=(54.41~140.21)×10-6),稀土配分型式为左陡右缓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型。微量元素富集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Rb、Th、U等强不相容元素,相对亏损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Ta、Ti、La、Ce等高场强元素和P元素。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的(87Sr/86Sr)i较低(0.70498~0.70503),εNd(t)为负值(-10.9‰~-12.1‰),以上特征结合岩浆混合的证据表明,该岩体的物质来源主要为下地壳古老变质岩(变质杂砂岩),但受到地幔端员的混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兴隆 正长花岗岩 SR-ND-PB同位素 壳幔混合
下载PDF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泄水闸地基处理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红亮 石运深 +2 位作者 焦雨佳 李苗 胡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6-29,共4页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泄水闸深厚粉细砂土层地基厚约25 m。为解决地基沉降量大与饱和砂土震动液化问题,经对强夯法、振冲法和水泥土搅拌桩法等处理方案比选后,决定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对地基进行处理。现有搅拌桩工程实例大多是处理摩阻力较小...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泄水闸深厚粉细砂土层地基厚约25 m。为解决地基沉降量大与饱和砂土震动液化问题,经对强夯法、振冲法和水泥土搅拌桩法等处理方案比选后,决定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对地基进行处理。现有搅拌桩工程实例大多是处理摩阻力较小的黏性软土,对于处理摩阻力大和存在流动地下水的粉细砂层尚属少见。为此,对水泥土搅拌桩进行了室内和现场试验研究,证实了搅拌桩适宜于处理兴隆泄水闸粉细砂地基。搅拌桩采取格栅式布置,置换率约20%。施工完成后的搅拌桩质量检测全部合格,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沉降量控制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桩 泄水闸 粉细砂 液化 格栅 兴隆水利枢纽
下载PDF
中国南方首次发现的基干禽龙类化石新属种 被引量:1
16
作者 姬书安 张培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那派盆地早白垩世新隆组中产有包含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疑似鹦鹉嘴龙类的恐龙动物群,但鸟脚类的属种鉴定尚不能进一步确认。最近发现于那派盆地新的鸟脚类肠骨、坐骨化石材料,显示出基干禽龙类的典型形态,其...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那派盆地早白垩世新隆组中产有包含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疑似鹦鹉嘴龙类的恐龙动物群,但鸟脚类的属种鉴定尚不能进一步确认。最近发现于那派盆地新的鸟脚类肠骨、坐骨化石材料,显示出基干禽龙类的典型形态,其特征又不同于该类群其他已知属种,应代表禽龙类一新属新种,被命名为广西那派龙Napaisaurus guangxiensis gen.et sp.nov.。这是我国南方地区首个禽龙类新属种,不仅丰富了扶绥那派盆地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的内容,也为探讨那派恐龙动物群与东南亚泰国以及中国北方等地同期恐龙动物群的关系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扶绥 早白垩世 新隆组 禽龙类 那派龙(新属)
下载PDF
桂西南那派盆地轮藻类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农国忠 潘罗忠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0-321,共2页
桂西南那派盆地下白垩统新隆组下段泥质粉砂岩中首次发现轮藻类化石:Flabellochara harrisi、Peckisphaera verticillata,对确定新隆组的地质时代及地层对比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轮藻 新隆组 早白垩世 那派盆地 广西
下载PDF
四川省新龙县鼠疫耶尔森菌差异区段分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祁腾 梁莹 +4 位作者 杨军 罗隆泽 李帆 汪立茂 李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42-444,共3页
目的对四川省新龙县分离的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开展差异区段(DFR)分型研究,为鼠疫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新龙县和其他5个鼠疫县分离的鼠疫菌16株,按鼠疫菌DFR分型方法,使用23个DFR和pMT1的扩增引物,对被试菌株DNA进行PCR扩增,采用... 目的对四川省新龙县分离的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开展差异区段(DFR)分型研究,为鼠疫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新龙县和其他5个鼠疫县分离的鼠疫菌16株,按鼠疫菌DFR分型方法,使用23个DFR和pMT1的扩增引物,对被试菌株DNA进行PCR扩增,采用BioNumerics 6.6软件进行分型,确定新龙县鼠疫菌DFR基因型。结果石渠县鼠疫菌菌株聚为第1类,为Genomovar14型;新龙县鼠疫菌DFR基因型与德格、巴塘、理塘、雅江县相同,聚为第2类,均为Genomovar05型。结论新龙县分离到的鼠疫菌基因型为Genomovar05型,新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属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耶尔森菌 差异区段 新龙县
原文传递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缘鑫龙金矿的发现及意义
19
作者 陈伟 宋扬 +8 位作者 刘青枰 张建珍 孙渺 宋壮壮 刘腾飞 王强 俞嘉嘉 李阳 刘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5-1257,共13页
西藏鑫龙金矿位于西藏那曲市尼玛县,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在中国地质调查局1∶5万矿产地质调查项目支持下发现的一处具有勘探潜力的金矿床。文章通过野外详细的1∶1万矿区地质填图、激电测深测量、山地工程以及室内详细的岩... 西藏鑫龙金矿位于西藏那曲市尼玛县,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在中国地质调查局1∶5万矿产地质调查项目支持下发现的一处具有勘探潜力的金矿床。文章通过野外详细的1∶1万矿区地质填图、激电测深测量、山地工程以及室内详细的岩相学及矿相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鑫龙金矿产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缘中拉萨地体中部则弄群火山岩中,主要受北北西向断裂控制,其矿化和蚀变特征与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特征类似。目前矿区共圈定4条矿体,其矿石类型主要为团块状、稠密-稀疏浸染状和角砾状矿石,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黝铜矿族矿物,其中包括锌锑黝铜矿、锌砷黝铜矿和铁砷黝铜矿,其他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辉硒铋矿、斑铜矿、铅矾、自然金、硒银矿等。鑫龙矿床发育的蚀变主要为硅化和中-高级泥化,硅化表现为则弄群扎列拿组火山岩被后期火山热液交代发生硅化而形成的硅质蚀变岩石,在断裂通过的构造破碎带中硅化强烈,发育有孔洞状石英;中-高级泥化主要表现为叶蜡石化和高岭土化。激电测深测量和山地工程揭示出鑫龙金矿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以及巨大的成矿潜力,综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为拉萨地体中部,沿着申扎-措勤-革吉-狮泉河一带可能存在一条和陆缘弧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带,鑫龙金矿的发现将为藏北的岩金矿找矿工作开启新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 鑫龙金矿 中拉萨地体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下载PDF
新龙过坝交通隧道塌方处理施工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文全 樊鹏 黄月琴 《四川水力发电》 2020年第5期122-125,140,共5页
新龙交通隧道塌方段长40 m,影响段长106 m。通过采用25 m超长大管棚结合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技术,为避免爆破扰动采用破碎锤开挖,历时6个月成功完成了塌方处理。阐述了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及方法,所取得的经验可为今后类似工程问题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龙过坝交通隧道 塌方 管棚 台阶法预留核心土 开挖支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