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辽河流域古代文明的生态背景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宜垠 崔海亭 胡金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1-298,T006,共9页
基于孢粉、炭屑显微结构、古土壤遥感资料 ,并结合西辽河流域文化景观的时空格局 ,探讨了人地关系相互作用机制。历史时期西辽河流域的环境变化有两个适宜期和两个欠适宜期 ,与此相适应 ,文化景观则表现为农业文化的 3次兴盛 :上古农业... 基于孢粉、炭屑显微结构、古土壤遥感资料 ,并结合西辽河流域文化景观的时空格局 ,探讨了人地关系相互作用机制。历史时期西辽河流域的环境变化有两个适宜期和两个欠适宜期 ,与此相适应 ,文化景观则表现为农业文化的 3次兴盛 :上古农业文化兴盛期 ;中古农业文化兴盛期 ;近代农业文化兴盛期。在这 3个农业兴盛期中 ,人类生态足迹逐渐扩大 ,对资源的利用程度逐渐加强 ,对该区域的景观面貌的影响逐渐增大。西辽河流域景观演变不表现为简单的南北摆动 ,而是表现为区域尺度上景观的“弹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流域 古代文明 生态背景 人地关系 环境变化 人类生态足迹
下载PDF
西辽河流域玉米水分平衡时空分布格局 被引量:8
2
作者 杨艳昭 杨玲 +2 位作者 张伟科 刘东 封志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7-152,共6页
以栅格为基本单元,建立农田水分平衡模型,定量计算了西辽河流域玉米水分平衡量,揭示了西辽河流域玉米生长发育不同时段水分平衡特征与规律性,以期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定量依据与支持。研究表明:(1)西辽河流域玉米全生育期的需水量... 以栅格为基本单元,建立农田水分平衡模型,定量计算了西辽河流域玉米水分平衡量,揭示了西辽河流域玉米生长发育不同时段水分平衡特征与规律性,以期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定量依据与支持。研究表明:(1)西辽河流域玉米全生育期的需水量为607mm,5月苗期最小,7、8月抽雄、灌浆期达到峰值;(2)西辽河流域玉米全生育期实际蒸散量约355mm,5月苗期最小,7月份达118mm,为全生育期的最高值;(3)西辽河流域玉米农田水分平衡量仅在5月的苗期出现少量的水分盈余,其它月份均表现为水分亏缺的特征,8月份亏水量最大;玉米亏水量地域差别较明显,呈现出由流域东部平原、西南部山地向中部科尔沁沙地逐渐递增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平衡 需水量 潜在蒸散量 玉米 西辽河流域
原文传递
西辽河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及问题成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丁元芳 李月宁 +1 位作者 吴昊晨 付兴龙 《东北水利水电》 2020年第5期32-34,39,I0001,共5页
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该区域人口多、耕地多、产粮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其水资源利用多通过开采地下水。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农业灌溉大规模的扩张,部分地区地... 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该区域人口多、耕地多、产粮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其水资源利用多通过开采地下水。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农业灌溉大规模的扩张,部分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过度,引发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文中分析了内蒙古西辽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及成因,并提出在资源性缺水地区坚持“量水而行、以水定需”发展思路下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流域 地下水 开发利用 对策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西辽河流域CCI土壤湿度降尺度研究
4
作者 曹煜 方秀琴 +3 位作者 杨露露 蒋心远 廖美玉 任立良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69-1681,共13页
土壤湿度是气候系统中的关键因子,对农业管理、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遥感土壤湿度产品虽能提供大尺度范围的土壤湿度分布,但受限于较低的空间分辨率,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对遥感土壤湿度产品的降尺度... 土壤湿度是气候系统中的关键因子,对农业管理、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遥感土壤湿度产品虽能提供大尺度范围的土壤湿度分布,但受限于较低的空间分辨率,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对遥感土壤湿度产品的降尺度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本文以0.25°分辨率的欧空局ESA CCI日土壤湿度为主要数据源,结合1 km分辨率的MODIS下垫面数据、地形数据、气象数据等环境因子,构建随机森林降尺度模型,对我国西辽河流域2013—2020年CCI日土壤湿度产品进行降尺度,得到1 km分辨率的土壤湿度时空分布数据。研究发现:(1)环境因子重要性分析表明,相对湿度和白天地表温度是影响土壤湿度变化最重要的2个因素,地形与位置因子的影响次之;(2)利用研究区内22个站点的实测数据序列对随机森林降尺度模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多种环境因子(地表、地形和气象)的降尺度结果比仅考虑地表参数的降尺度结果的精度要高,每个站点的RMSE都在0.0488 m^(3)/m^(3)以下,平均相关系数为0.4973,BIAS绝对值在0.0030~0.0333 m^(3)/m^(3),降尺度后的土壤湿度与原始CCI遥感土壤湿度的R^(2)是0.52~0.84;(3)降尺度后的土壤湿度比站点实测土壤湿度时间序列的数值波动小,但二者有着相近的时间变化趋势。本研究构建的降尺度方法在提高遥感土壤数据空间分辨率的同时保留了原数据集的空间分布特征,能够满足实际应用对高分辨率土壤水分数据的需求,并为土壤湿度降尺度研究的环境因子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壤湿度 ESA CCI 降尺度 随机森林 机器学习 西辽河流域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西辽河流域平原区植被与降水及地下水埋深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志云 尹雄锐 +1 位作者 季叶飞 钟建华 《东北水利水电》 2013年第11期39-41,55,共4页
以西辽河流域平原区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5影像,采用最大似然法提取土地利用类型,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计算得到植被覆盖度,结合地下水埋深、降水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1989年至2010年,耕地、草地与居民用地的面积均不断增大;... 以西辽河流域平原区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5影像,采用最大似然法提取土地利用类型,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计算得到植被覆盖度,结合地下水埋深、降水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1989年至2010年,耕地、草地与居民用地的面积均不断增大;林地、未利用地的面积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植被覆盖度在1989至1999年间下降,自1999年呈现上升趋势,但2010年的植被覆盖度仍小于1989年。1999—2010年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受降水量的影响相对较大。在上世纪90年代研究区西北部植被覆盖度受地下水埋深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土地利用类型 地下水埋深 西辽河流域
下载PDF
西辽河“量水而行”方案下通辽市用水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谢艾楠 关雪 苗添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2-116,123,共6页
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近年来随着玉米等作物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张,灌溉用水量大幅度增加,西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超载,已经引发了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河道断流、草场沙化和湖泊湿地萎缩等生态问题,已严重威胁下... 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近年来随着玉米等作物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张,灌溉用水量大幅度增加,西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超载,已经引发了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河道断流、草场沙化和湖泊湿地萎缩等生态问题,已严重威胁下游通辽市的用水安全。以西辽河流域通辽市为研究对象,在统计通辽市用水现状及近40年地下水超采区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导致通辽市地下水严重超载,超采区不断扩大的影响因素;揭示水资源承载能力严重超载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西辽河“量水而行”指导思想,提出通辽市未来水资源利用规划及相应的监管建议,为方案的制订及实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流域 通辽市 地下水超采 量水而行
下载PDF
历史地理文献在区域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价值——以17~20世纪中叶西辽河流域历史地理文献为例
7
作者 袁刚 李荣辉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97-101,共5页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文献考证与野外考察相结合。加强对历史地理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是厘清所研究人地关系演变、地理环境变迁和社会发展脉络的重要手段。全新世以来,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西辽河流域是一片生态环境优越、草肥...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文献考证与野外考察相结合。加强对历史地理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是厘清所研究人地关系演变、地理环境变迁和社会发展脉络的重要手段。全新世以来,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西辽河流域是一片生态环境优越、草肥水美的地域。然而,近三个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面临着草场退化、植被锐减、水土流失等诸多问题。如果能够充分整理和研究涉及17-20世纪中叶西辽河流域的历史地理文献,有助于我们总结这一区域的环境变迁,为将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20世纪中叶 西辽河流域 农牧业地理 社会发展与环境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