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泻心汤对正常和多种糖尿病模型动物的降血糖作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韩超 潘竞锵 +2 位作者 刘惠纯 李皑洁 杜洁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33-35,共3页
观察泻心汤对正常、四氧嘧啶 (AL X)致糖尿病 (DM)小鼠及地塞米松致胰岛素抵抗 (IR)、糖耐量减退 (IGT)、模型大鼠的影响。结果表明 :泻心肠能拮抗 AL X诱导的小鼠高血糖 ,明显降低正常小鼠 AL X- DM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 (FBG) ,改善地... 观察泻心汤对正常、四氧嘧啶 (AL X)致糖尿病 (DM)小鼠及地塞米松致胰岛素抵抗 (IR)、糖耐量减退 (IGT)、模型大鼠的影响。结果表明 :泻心肠能拮抗 AL X诱导的小鼠高血糖 ,明显降低正常小鼠 AL X- DM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 (FBG) ,改善地塞米松致 IR大鼠模型的 IGT,降低病鼠的 FBG及口服葡萄糖 (OGTT)后 2 h血糖 (2 h B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心汤 血糖 糖尿病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泻心汤配方颗粒和传统汤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及体外抗菌作用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秦亚东 郑昊 +1 位作者 席先蓉 梁光义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547-550,共4页
目的考察泻心汤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变化,并对泻心汤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进行体外抗菌作用比较。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Diamon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mol.L-1NaH2PO4磷酸... 目的考察泻心汤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变化,并对泻心汤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进行体外抗菌作用比较。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Diamon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mol.L-1NaH2PO4磷酸调pH值为3(30∶70),流速:1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350nm处测定盐酸小檗碱。结果 (1)泻心汤配方颗粒汤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传统汤剂汤剂的平均含量;(2)泻心汤传统汤剂对黑曲霉菌的抑菌作用大于配方颗粒汤剂、配方颗粒汤剂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大于传统汤剂;合煎液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都有抑制作用。结论与传统汤剂比较,配方颗粒汤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较高,对于黑曲霉菌传统汤剂抑菌作用更强,而对于大肠杆菌配方颗粒汤剂抑菌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心汤 盐酸小檗碱 配方颗粒汤剂 传统汤剂 体外抗菌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泻心汤不同煎液中黄芩苷的含量及体外抗菌作用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秦亚东 席先蓉 +4 位作者 梁光义 曹佩雪 田维毅 柴立 罗东玲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87-2389,共3页
目的考察用合煎、分煎方法制备的泻心汤汤剂中黄芩苷含量差异及体外抗菌作用比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AgilentHypersil ODS-C18色谱柱(5μm,4.6×125 mm),以甲醇-水-磷酸(35∶65:0.2)为流动相,流速为1 m l.m in-1,检测波长为... 目的考察用合煎、分煎方法制备的泻心汤汤剂中黄芩苷含量差异及体外抗菌作用比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AgilentHypersil ODS-C18色谱柱(5μm,4.6×125 mm),以甲醇-水-磷酸(35∶65:0.2)为流动相,流速为1 m l.m in-1,检测波长为270.8 nm,分别测定泻心汤和煎液和分煎液样品中黄芩苷的含量;采用稀释法体外测试泻心汤不同煎液对常见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泻心汤和煎液中黄芩苷的平均含量显著小于分煎液中黄芩苷的平均含量;泻心汤和煎液对黑曲霉菌的抑菌作用大于分煎液、分煎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大于合煎液。结论与合煎液比较,分煎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显著偏高;体外抗菌作用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心汤 黄芩苷 和煎 分煎 HPLC 体外抗菌
下载PDF
泻白散合泻心汤加减治疗痰热壅肺证重症肺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梁小飞 张巧丽 焦阳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5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泻白散合泻心汤加减治疗痰热壅肺证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重症肺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 目的:观察泻白散合泻心汤加减治疗痰热壅肺证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重症肺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综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泻白散合泻心汤加减治疗;2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痰热壅肺证积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临床疗效,检测2组患者血清sTREM-1、suPAR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22%,对照组为7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壮热、咳嗽、气促胸痛、口渴、腹胀等痰热壅肺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血清sTREM-1、suPA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治疗组s TREM-1、suPA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治疗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泻白散合泻心汤加减治疗痰热壅肺证重症肺炎疗效确切,下调患者血清sTREM-1、suPAR水平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痰热壅肺证 泻白散 泻心汤 STREM-1 SUPAR
原文传递
泻心汤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其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秦亚东 梁光义 席先蓉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0年第2期54-57,共4页
目的考察用合煎、分煎方法制备的泻心汤中游离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的变化,并比较其体外抗菌作用。方法1.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泻心汤合煎液、分煎液样品中游离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进行测定... 目的考察用合煎、分煎方法制备的泻心汤中游离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的变化,并比较其体外抗菌作用。方法1.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泻心汤合煎液、分煎液样品中游离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进行测定。2.采用稀释法体外测试泻心汤不同煎液对常见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1.合煎液中有效成分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分煎液中的平均含量2.合煎液和分煎液对黑曲霉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有差异,但二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分煎液比较,合煎液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较高;合煎液对黑曲霉菌抑菌作用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心汤 大黄酸 大黄素 大黄酚 大黄素甲醚 合煎 分煎 体外抗菌
下载PDF
《温病条辨》泻心汤类方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辜炳锐 范蕊 段富津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6期28-30,共3页
从病机、药物组成、药量的角度出发,研究、比较半夏泻心汤和七首泻心汤类方的异同。
关键词 温病条辨 泻心汤 伤寒论 半夏泻心汤
下载PDF
泻心汤类方治疗上热下寒型皮肤病文献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袁姣姣 徐国梅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2期53-55,共3页
泻心汤类方是仲景经方代表之一,临床常用于脾胃肠道相关疾病中,但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皮肤病有形于外,必诸于内,皮肤病的发生也是内伤杂病的反应,故泻心汤类方也可广泛运用于皮肤病的治疗。本文整理泻心汤类方在上热下寒型皮肤病治... 泻心汤类方是仲景经方代表之一,临床常用于脾胃肠道相关疾病中,但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皮肤病有形于外,必诸于内,皮肤病的发生也是内伤杂病的反应,故泻心汤类方也可广泛运用于皮肤病的治疗。本文整理泻心汤类方在上热下寒型皮肤病治疗中的运用,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经方 泻心汤 上热下寒 综述
原文传递
《伤寒杂病论》痞证治疗整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迎莹 王蓉 华国安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痞证的治疗,为临床治疗痞证提供参考。方法:以赵开美本《伤寒论》和邓珍本《金匮要略》为底本,汇总痞证相关条文,从张仲景早期和同期本草学文献角度分析其组方用药。结果:痞之病机在于气结,由中阳不... 目的:通过分析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痞证的治疗,为临床治疗痞证提供参考。方法:以赵开美本《伤寒论》和邓珍本《金匮要略》为底本,汇总痞证相关条文,从张仲景早期和同期本草学文献角度分析其组方用药。结果:痞之病机在于气结,由中阳不足,水饮热邪干之导致。《伤寒论》列泻心汤清热逐水治痞,黄芩、黄连为主要药物;《金匮要略》温中化饮消痞,白术、枳实、半夏、桂枝、姜、茯苓为主要药物。结论:张仲景治疗痞证在选药组方时证症相参,值得现代中医医师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痞证 痰饮 泻心汤
下载PDF
清热化瘀法为主治疗难治性胃脘痛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张琳 郑晓光 刘今秀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3年第1期29-30,共2页
以泻心汤(黄连、黄芩、大黄)加丹参、莪术、三七粉为基础方,清热化瘀为治疗大法,配合抗生素对173例难治性胃脘痛复合性溃疡、老年性溃疡、溃疡病合并萎缩性胃炎、周期性反复发作溃疡等患者进行了治疗,总治愈率91.3%(158/173)。30例病... 以泻心汤(黄连、黄芩、大黄)加丹参、莪术、三七粉为基础方,清热化瘀为治疗大法,配合抗生素对173例难治性胃脘痛复合性溃疡、老年性溃疡、溃疡病合并萎缩性胃炎、周期性反复发作溃疡等患者进行了治疗,总治愈率91.3%(158/173)。30例病人采用溃疡面直接喷药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临床症状缓解快、疗程短、治愈率高的疗效。127例病人做了幽门螺旋菌检查,检出率61.4%(78/127),治疗后阴转率87.7%(70/78)。抗菌治疗有效,说明幽门螺旋菌是溃疡病发病因素之一,是影响溃疡愈合的主要因素。随访3年复发率为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心汤 胃脘痛 活血祛瘀 胃溃疡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50
10
作者 徐萌 王吉娥 +3 位作者 陈继兰 黄秀深 邱桂兰 周喜芬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502-1505,共4页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110只。造模组建立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3 g/(kg·d)]、吗叮...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110只。造模组建立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3 g/(kg·d)]、吗叮啉组[0.005 g/(kg·d)]及半夏泻心汤高[1.7 g/(kg·d)]、中[0.85 g/kg)、低[0.425 g/(kg·d)]剂量组各10只。连续灌胃1周,测定各组大鼠胃残留率、肠推进率,胃窦组织胃动素(MOT)、血管活性肽(VIP)、生成抑素(SS)和P物质(SP)含量,空腹血糖(FGB)、血清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残留率及肠推进率,胃窦组织VIP、SS、MOT、SP水平,FGB、IRI及FIN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半夏泻心汤高、中剂量组胃残留率和胃窦组织VIP水平明显下降;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胃窦组织SS水平和给药前后FGB水平、IRI明显下降,胃窦组织MOT、SP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肠推进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能缓解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症状,促进胃肠吸收功能,降低血糖,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胃轻瘫 半夏泻心汤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动力的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46
11
作者 童荣生 肖开春 +1 位作者 李晋奇 徐菲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动力的物质基础。方法:正常大鼠、阿托品致胃肠动力障碍大鼠、慢性水浸束缚致胃肠动力障碍大鼠分别ig给予蒸馏水、多潘立酮(0.01 g·kg-1)、半夏泻心汤(2 g·kg-1)、辛开药液(1.5 g·kg-1)、苦...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动力的物质基础。方法:正常大鼠、阿托品致胃肠动力障碍大鼠、慢性水浸束缚致胃肠动力障碍大鼠分别ig给予蒸馏水、多潘立酮(0.01 g·kg-1)、半夏泻心汤(2 g·kg-1)、辛开药液(1.5 g·kg-1)、苦降药液(1.5 g·kg-1)、甘补药液(1.5 g·kg-1),连续4 d,通过测定大鼠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筛选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动力的有效药物组分;灌胃蒸馏水、多潘立酮(0.01 g·kg-1)、半夏泻心汤醇沉药液(2 g·kg-1)、半夏泻心汤醇沉水溶药液(2 g·kg-1)、苦降醇沉药液(1.5 g·kg-1)、苦降醇沉水溶药液(1.5 g·kg-1),同法筛选其有效部位。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两种模型大鼠,胃残留率明显上升,小肠推进率明显下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给予不同药液后,两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半夏泻心汤能降低阿托品模型大鼠胃残留率,半夏泻心汤醇沉药液、苦降药液和苦降醇沉药液能降低正常大鼠和两种模型大鼠的胃残留率,以上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有调节胃肠动力的作用,其有效药物组分主要为苦降药组,其有效部位为苦降药的醇沉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胃肠动力 物质基础 苦降药组 醇沉部位
原文传递
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萎缩性胃炎32例 被引量:35
12
作者 彭海平 保继琼 +1 位作者 赵敏 廖志锋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且检测Hp为阳性及中医辨证为寒热错杂证型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PPI三联根除疗法,给予雷贝拉唑+阿...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且检测Hp为阳性及中医辨证为寒热错杂证型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PPI三联根除疗法,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半夏泻心汤。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症状、Hp根除率、胃镜下和病理表现的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配合三联疗法对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改善胃炎症状、减少复发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小,是治疗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较为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幽门螺杆菌 加味半夏泻心汤 廖志锋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Hp相关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彭国强 商建飞 +2 位作者 杜杰 李伟 张汉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消化性溃疡寒热错杂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血清骨桥蛋白(OPN)和β-链蛋白(β-cateni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消化内科收治Hp相关消化性溃疡110例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消化性溃疡寒热错杂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血清骨桥蛋白(OPN)和β-链蛋白(β-cateni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消化内科收治Hp相关消化性溃疡110例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给予非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子泵抑制剂(PPI)三联疗法,包括奥美托唑肠溶片20 mg,2次/d;克扣霉素片500 mg,2次/d;阿莫西林胶囊0.5 g,2次/d,以上均采取口服治疗2周;2周后再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片40 mg,1次/d,继续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半夏泻心汤加减,1剂/d,常规水煎煮2次内服,两组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寒热错杂证主要症状和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评分;分析两组治疗后Hp消除率和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OPN和β-catenin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寒热错杂证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为8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Hp根除率为90.91%,对照组根除率为74.4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损伤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OPN和β-cateni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非药物治疗和三联疗法基础上,采取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Hp相关消化性溃疡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和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提高临床疗效和Hp的根除率,其上述作用可能与抑制血清OPN和β-catenin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幽门螺杆菌 寒热错杂证 骨桥蛋白 Β-链蛋白
原文传递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循证证据研究与临证发微 被引量:24
14
作者 许爱丽 苏晓兰 +1 位作者 刘涛 魏玮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8期1053-1055,1076,共4页
经典方剂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的痞证,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代表方剂。通过检索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研究文献,发现其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和胃镜疗效具有明显作用,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总体研究质量较低,基础研究证据非常有限。鉴于... 经典方剂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的痞证,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代表方剂。通过检索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研究文献,发现其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和胃镜疗效具有明显作用,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总体研究质量较低,基础研究证据非常有限。鉴于此,未来研究应设计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重视结局评价和随访研究,研发半夏泻心汤治疗CAG医疗机构制剂或中药新药,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阐释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临床实践方面,笔者认为"寒热错杂、气虚血瘀"为CAG的关键病机,治疗以辛开苦降、益气活血法为主,在方证对应的基础上可能会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据 临床实践
下载PDF
甘草泻心汤方证浅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程燕 陈赐慧 +2 位作者 邢凤玲 楼金杰 谢长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甘草泻心汤的方证,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依据,以期拓宽甘草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历代文献的收集,整理《伤寒杂病论》原文与历代医家对甘草泻心汤应用与批注,分析、总结甘草泻心汤的所主之证、君药、煎服方法的特殊性,... [目的]探讨甘草泻心汤的方证,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依据,以期拓宽甘草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历代文献的收集,整理《伤寒杂病论》原文与历代医家对甘草泻心汤应用与批注,分析、总结甘草泻心汤的所主之证、君药、煎服方法的特殊性,以及现代临床应用规律。[结果]历代各医家对甘草泻心汤证均有各自独到的见解,甘草泻心汤所主之证为"痞、硬、满、下利、腹鸣、干呕、心烦不得安"等,均为胃虚夹邪之证。甘草泻心汤为治疗寒热错杂之痞症方证之一,方证为中焦虚弱,故重用甘草为君药以建中州。本方煎服法为去滓重煎,属于和解剂的特殊煎法。本方现代可用于白塞氏综合征、复发性口腔溃疡等辨证属甘草泻心汤证者。[结论]甘草泻心汤不仅仅局限于《伤寒杂病论》的条文所主之证,甘草泻心汤及其加减方已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辨方证论治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启示后学者运用甘草泻心汤时当辨证论治,辨方论治,以扩大方剂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泻心汤 方证 临床应用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经方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及拆方对小鼠胃排空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秀杰 王学清 +1 位作者 李岩 周卓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5期1072-1073,共2页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及组成药味的4个不同组合对小鼠胃动力的作用,筛选作用最优组方。方法:以葡聚糖蓝(BD)2000为标记物,观察小鼠的胃内色素残留量。结果:阳性对照组、半夏泻心汤组、辛开药组、苦降药组、甘补药组、辛开甘补药组胃残留...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及组成药味的4个不同组合对小鼠胃动力的作用,筛选作用最优组方。方法:以葡聚糖蓝(BD)2000为标记物,观察小鼠的胃内色素残留量。结果:阳性对照组、半夏泻心汤组、辛开药组、苦降药组、甘补药组、辛开甘补药组胃残留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半夏泻心汤组、辛开药组、苦降药组、甘补药组胃残留量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用药组之间比较,辛开甘补药组与苦降药组胃残留量明显低于其他拆方组(P<0.01,P<0.05)。结论:5组不同组方均具有促胃动力作用,其促胃动力作用程度与西沙必利相近,5组不同组方促胃动力作用强度不同,其中辛开甘补药组与苦降药组组方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拆方配伍 2%葡聚糖蓝2000 胃内色素残留量
下载PDF
仝小林教授运用黄连不同配伍经验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佳 冯磊 仝小林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2期16-20,共5页
总结了仝小林教授运用黄连不同配伍,治疗脾瘅、失眠、呕吐、腹泻、心悸、痈疮的经验。仝小林教授以黄连系列方剂为基础,灵活化裁配伍治疗脾瘅、失眠、腹泻、呕吐、心系疾病、皮肤病等疾病,并根据病证、病势,给予不同的剂量和配比。
关键词 黄连 配伍 大黄黄连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辛开苦降 仝小林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对氟尿嘧啶致腹泻小鼠模型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玉凤 张碧严 +1 位作者 赖芸 陈子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80-184,共5页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对氟尿嘧啶致腹泻小鼠模型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揭示其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氟尿嘧啶(40 mg·kg-1)连续6 d,建立小鼠腹泻模型。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蒙脱石散1.17 g&#...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对氟尿嘧啶致腹泻小鼠模型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揭示其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氟尿嘧啶(40 mg·kg-1)连续6 d,建立小鼠腹泻模型。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蒙脱石散1.17 g·kg-1),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2.5,1.25,0.625 g·kg-1),造模前给药2 d,连续给药11 d。观察小鼠每日活动状况、进食量、体重、腹泻变化情况,检测胸腺、脾脏质量,取回肠组织做病理切片,采用ELISA法测定小肠中免疫球蛋白A(Ig A)、血管活性肠肽(VIP)、白细胞介素15(IL-15)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化疗后腹泻加重,体重、胸腺及脾脏指数减小,肠道Ig A,VIP的含量降低,而IL-15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半夏泻心汤各剂量组能显著抑制氟尿嘧啶造成的小鼠体重降低、胸腺、脾脏指数减小,降低腹泻发生率,同时增加肠道Ig A,VIP的含量,减少IL-15的含量(P<0.05或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能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可能与其调节肠黏膜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化疗相关性腹泻 肠道免疫 免疫球蛋白A 血管活性肠肽 白细胞介素15
原文传递
半夏泻心汤结合保留灌肠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及对肠道内菌群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胡传文 江红娟 +1 位作者 郑小春 石佳娜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探究半夏泻心汤结合保留灌肠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以及对肠道内菌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缓解期UC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每组40例。西医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中医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内服结合中... 目的:探究半夏泻心汤结合保留灌肠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以及对肠道内菌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缓解期UC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每组40例。西医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中医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内服结合中药保留灌肠。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评价患者证候,采用Geboes指数量表评价肠黏膜病变情况,采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表(IBD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收集大便标本,检测菌群水平,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Geboes评分降低,IBDQ评分升高(P<0.05);中医组中医证候评分、Geboes评分低于同期西医组,IBDQ评分高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2组大肠杆菌含量降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升高(P<0.05)。中医组治疗后大肠杆菌含量低于西医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高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2.50%,西医组总有效率为72.50%,中医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对缓解期UC患者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内服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肠道内菌群平衡,促进黏膜恢复,改善症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缓解期 半夏泻心汤 中药保留灌肠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半夏泻心汤人含药血清对HP感染GES-1细胞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黄彦平 詹达法 +1 位作者 黄海 陈少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91-96,共6页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人含药血清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人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转导蛋白(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揭示该方治疗消化性溃疡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GES-1细胞分为空白...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人含药血清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人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转导蛋白(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揭示该方治疗消化性溃疡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GES-1细胞分为空白组,HP感染模型组,健康人血清组,雷贝拉唑血清组,用药前血清组,10%半夏泻心汤血清组,20%半夏泻心汤血清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接种HP造成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采用雷贝拉唑、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及用药前、健康人血清进行干预,24 h后收集细胞及其上清液,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mad2/3,Smad7,TGF-β1及磷酸化Smad2/3(p-Smad2/3),磷酸化Smad7(p-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HP可明显抑制GES-1细胞的增殖,降低GES-1细胞内Smad2/3,TGF-β1及p-Smad2/3蛋白表达,增加Smad7及p-Smad7蛋白表达(P〈0.05,P〈0.01);与HP感染模型组比较,雷贝拉唑血清组及10%,20%半夏泻心汤血清组可明显降低HP对GES-1细胞增殖的抑制,增加GES-1细胞内Smad2/3,TGF-β1,p-Smad2/3蛋白表达,并明显降低Smad7,p-Smad7蛋白表达(P〈0.05,P〈0.01);与用药前血清组比较,加入雷贝拉唑、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后均可降低HP对GES-1细胞增殖的抑制,其中雷贝拉唑血清组及20%半夏泻心汤血清组可增加GES-1细胞内Smad2/3,TGF-β1,p-Smad2/3蛋白表达,降低Smad7,p-Smad7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能够减轻HP诱导GES-1细胞的损伤,促进GES-1细胞增殖,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幽门螺杆菌 人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转导蛋白(Smad)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