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范丽红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58-262,共5页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促成蒋介石接受张、杨及中共抗日思想的关键。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在整个西安事变的发展过程中,张学良不仅是和平解决事变的倡导者,还是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实施者,张学...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促成蒋介石接受张、杨及中共抗日思想的关键。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在整个西安事变的发展过程中,张学良不仅是和平解决事变的倡导者,还是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实施者,张学良作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主体地位以及发挥出的决定性作用,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下载PDF
西安事变时期国际舆论新论 被引量:5
2
作者 何扬鸣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27-134,共8页
西安事变的爆发,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震撼和关注,也引发了强大的国际舆论。同时,无论是事变之前还是事变之后,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也在极力地争取国际舆论。由于不明真相及自身的国家利益,西安事变时期各国舆论反应总体上是不利于西北地区的... 西安事变的爆发,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震撼和关注,也引发了强大的国际舆论。同时,无论是事变之前还是事变之后,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也在极力地争取国际舆论。由于不明真相及自身的国家利益,西安事变时期各国舆论反应总体上是不利于西北地区的,与有关方面的事先期待有很大的反差。但是,欧美新闻舆论、苏联新闻舆论都倾向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际新闻舆论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程度影响了中国社会中的各种政治力量,尤其是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处理西安事变的立场、方法和决心。国际新闻舆论对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起到了中国任何政治力量都难以起到的独特作用。对西安事变的国际新闻舆论进行客观和深入的研究,能加深对西安事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西安事变 国际舆论
下载PDF
“他者”的观察:在华西方人士关于西安事变的舆论及书写
3
作者 张德明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4,共13页
1936年12月,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当时在华西方人士对此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并在报刊、论著中对西安事变有大量书写,为观察此次事变提供了独特的“他者”视角。他们对西安事变过程进行了评论,分析了西安事变起因、各界反应及其造成... 1936年12月,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当时在华西方人士对此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并在报刊、论著中对西安事变有大量书写,为观察此次事变提供了独特的“他者”视角。他们对西安事变过程进行了评论,分析了西安事变起因、各界反应及其造成的影响;还对西安事变与国共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肯定了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努力。因他们的身份和立场各异,也出现了事中观察、事后认知等不同的书写视角。史沫特莱、斯诺等坚定支持张学良的行动,还有一些西方人士则将事变称为“叛乱”,支持同情蒋介石,部分西方报刊则是秉承中立立场对事变进行报道。他们对西安事变的观察和书写,从不同方面向国外介绍了西安事变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外国政府对西安事变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西方人士 蒋介石 张学良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不对称的博弈:西安事变善后中的蒋介石与杨虎城
4
作者 王春林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3,共10页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因领导陕甘方面与国民政府对抗而加深了国民政府对他的恶感,根本解决杨的声音很强。中央军进入西安之初,蒋介石还要借助杨,因而对其较为温和。在东北军东调后,蒋即竭力压迫杨辞职出洋。但杨虎城并不立即遵命行...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因领导陕甘方面与国民政府对抗而加深了国民政府对他的恶感,根本解决杨的声音很强。中央军进入西安之初,蒋介石还要借助杨,因而对其较为温和。在东北军东调后,蒋即竭力压迫杨辞职出洋。但杨虎城并不立即遵命行事,而是有意无意地拖延,其根本目的是希望留在国内推动抗日。在受到压力后,则提出名义、经费、生病等问题。但这些办法只能敷衍蒋介石一时,最后仍然不得不辞职、出洋。事变善后时期,去除杨虎城在国民政府内有相当共识,这既满足了蒋介石的报复心理,也符合国民政府维护纲纪以及彻底控制陕甘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杨虎城更多的只能是遵从,延宕只能更增加蒋的恶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善后 国民政府 蒋介石 杨虎城 博弈
下载PDF
张闻天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被引量:5
5
作者 覃采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6,共5页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为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张闻天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原则,统一全党共识,引导中共中央作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要决策;既尊重共产国际的意见,又不依赖和不照搬共产国际的指示;坚持从实...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为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张闻天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原则,统一全党共识,引导中共中央作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要决策;既尊重共产国际的意见,又不依赖和不照搬共产国际的指示;坚持从实际出发指导中共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具体措施。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他又把握有利时机,以实际行动向国人表明中国共产党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诚意,并大力争取民主权力,实现从内战到抗战的转变,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壮大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闻天 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领导作用
下载PDF
外国新闻记者对西安事变真相的宣传报道 被引量:4
6
作者 袁武振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65-68,共4页
美国记者海伦.斯诺通过采访张学良,提前两个多月向世界预报了西安事变的爆发。美国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是惟一目睹西安事变全过程的外国人,并全力协助西安“三位一体”进行国际宣传。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根据他在西安实地采访获得... 美国记者海伦.斯诺通过采访张学良,提前两个多月向世界预报了西安事变的爆发。美国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是惟一目睹西安事变全过程的外国人,并全力协助西安“三位一体”进行国际宣传。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根据他在西安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公正地介绍西安事变的真实过程。他们在西安事变前后对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支持及其对这一历史事件真相的宣传报道,不同程度地推动了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并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新闻记者 国际友人 抗日救亡运动
下载PDF
大义抑或利害:西安事变中东北流亡势力的反应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春林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1-76,共6页
东北流亡势力在西安事变中一致选择了支持国民政府,这形成了他们"深明大义"的形象。然而,这一势力的不同阶层在事变中大都有一番利害权衡,其考量的侧重亦不尽相同,支持国民政府只是权衡后的一种表象。对现实态势的判断与社会... 东北流亡势力在西安事变中一致选择了支持国民政府,这形成了他们"深明大义"的形象。然而,这一势力的不同阶层在事变中大都有一番利害权衡,其考量的侧重亦不尽相同,支持国民政府只是权衡后的一种表象。对现实态势的判断与社会舆论的压力,促使该集团做出这种应对。尽管该势力上层在表态之外仍有回旋余地,但在国民政府的相对强势下却不得不屈从于其政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东北流亡势力 国家大义 现实利害
原文传递
西安事变中蒋介石形象的变化——以《盛京时报》为视角
8
作者 郝银侠 于晓文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3-59,共7页
《盛京时报》作为日本政府在华宣传的舆论工具,在报道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对当事人蒋介石予以高度关注。随着西安事变的发酵,蒋介石的形象在《盛京时报》报道中也出现相应变化。蒋介石身为国民政府的领袖人物,他被囚禁无疑向外界释放出政... 《盛京时报》作为日本政府在华宣传的舆论工具,在报道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对当事人蒋介石予以高度关注。随着西安事变的发酵,蒋介石的形象在《盛京时报》报道中也出现相应变化。蒋介石身为国民政府的领袖人物,他被囚禁无疑向外界释放出政府动荡、官员意见不合的信号。日媒通过污蔑蒋介石政府首脑的形象来降低国民政府的威信并扰乱中国时局,企图浑水摸鱼,从中获利。然而随着蒋介石被释放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顺应时代潮流下就此成立,此后全国民众上下一心,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日本之阴谋随之破产。不同阶段《盛京时报》对蒋介石的评价态度,可以窥见日本视野下的西安事变,折射出这一时期日本之对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蒋介石 《盛京时报》
下载PDF
张学良的抗日爱国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邱秀华 樊丽明 刘双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426-428,共3页
张学良的抗日爱国思想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和现实结合的角度,分析和论述了张学良抗日爱国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阐明了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抗日爱国思想的发展与变化;着重分析了张学良从执行不抵抗政策... 张学良的抗日爱国思想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和现实结合的角度,分析和论述了张学良抗日爱国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阐明了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抗日爱国思想的发展与变化;着重分析了张学良从执行不抵抗政策到逼蒋抗日和联共抗日的爱国行为与举措;强调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张学良抗日爱国思想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抗日战争 西安事变
下载PDF
机智、果敢、艰辛的104天——周恩来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卓越贡献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答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0-76,共7页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意在促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结束了10年内战,开始了国共再次合作的新时期。周恩来身系民族安危,从1936年12月17日到西安,以他机智、果敢的雄才大略,历尽艰辛,苦...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意在促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结束了10年内战,开始了国共再次合作的新时期。周恩来身系民族安危,从1936年12月17日到西安,以他机智、果敢的雄才大略,历尽艰辛,苦撑危局,在这里战斗了至少104天,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和善后事宜的妥当处置,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主要有:充当调停角色,坚定张、杨和平解决事变的信念;准确传递信息,保证中共中央形成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多场合作劝解,增大和平解决事变的因子;大展谈判艺术,促成事变和平解决;临危沉着不惊,果敢制止东北军少壮派制造事端;东奔西返历艰辛,巩固和平解决事变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 周恩来
下载PDF
再论西安事变的历史下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建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8-72,共5页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发动西安事变的愿望、“放蒋”后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蒋介石处理西北诸问题的政策三方面的史实证明 :西安事变的历史下限应划在 1 937年 2月9日 ,而非 1 936年 1 2月 2 5日的“送蒋返宁”
关键词 西安事变 历史下限 "兵谏" 张学良 杨虎城 蒋介石
下载PDF
博弈论视角下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圣陶 罗雄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8-262,共5页
博弈论作为分析利益冲突与妥协的工具,它为正确客观地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提供了理论视角。张学良、杨虎城基于理性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国内外形势而发动了西安事变。面对由事变引起的军事危机和政治危机,张、杨和中国共产党一道... 博弈论作为分析利益冲突与妥协的工具,它为正确客观地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提供了理论视角。张学良、杨虎城基于理性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国内外形势而发动了西安事变。面对由事变引起的军事危机和政治危机,张、杨和中国共产党一道,在理性决策下,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力挫亲日派等派别的阴谋,成功化解危机,与蒋介石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爱国协议。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相互妥协下,蒋以"人格"保证履行协议;张学良在未得到中共和杨虎城的同意时,亲送蒋返回南京,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论 西安事变 张学良
下载PDF
论张学良的国家统一观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晓文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56-160,共5页
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其国家统一观经历了从青年时代"息争统一"思想的萌发,到"东北易帜"国家统一思想的初步形成,再到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国家统一思想与地方主义观念的结合。从九一八事变到热河失守,张... 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其国家统一观经历了从青年时代"息争统一"思想的萌发,到"东北易帜"国家统一思想的初步形成,再到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国家统一思想与地方主义观念的结合。从九一八事变到热河失守,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与保存地方实力观念发生碰撞。西安事变的发生,标志着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升华至全新境界。身陷囹圄后,仍心系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国家统一是张学良一生的期盼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统一 东北易帜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下载PDF
从张学良口述史论其抗日爱国思想演变——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祁玉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420-425,共6页
口述历史是记述历史的方法之一,即通过当事人或者目击者对历史事件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是将记录历史、发掘历史和认识历史相结合的一种史学研究形式。人物的口述历史之所以更加引起大家的关注,是因为它对历史将产生重要影响,并可以... 口述历史是记述历史的方法之一,即通过当事人或者目击者对历史事件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是将记录历史、发掘历史和认识历史相结合的一种史学研究形式。人物的口述历史之所以更加引起大家的关注,是因为它对历史将产生重要影响,并可以使后人跟随口述者走进历史现实。张学良的口述历史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对象。以张学良先生的自述为主体,比照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以往各种书籍与资料的谬误与不足。从主政东北直至西安事变,张学良爱国思想及其对日态度是不断变化的。通过对张学良口述历史的研究,可以更加清晰地透视张学良思想演变的原因与过程,进而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口述历史 抗日爱国思想 演变 东北易帜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下载PDF
东北军论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玉海 范丽红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341-346,共6页
东北军诞生于东北易帜后,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分化,其中大部分东北军奉命入关。在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则进一步分化,在国民政府的分化政策下,最终解体。东北军虽然是东北的地方军队,却经历和参与了民国时期所有的重大事件,并是国内唯一一... 东北军诞生于东北易帜后,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分化,其中大部分东北军奉命入关。在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则进一步分化,在国民政府的分化政策下,最终解体。东北军虽然是东北的地方军队,却经历和参与了民国时期所有的重大事件,并是国内唯一一支经历14年抗日的军队。东北军虽然是服务于民国政治的政治军事集团,但却具有政治意识淡薄和封建意识较浓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军 张学良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下载PDF
东北流亡学生群体对西安事变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万杰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9-102,共4页
东北流亡学生群体是九一八事变前后被迫流亡到关内的东北籍学生的总称。这些东北籍流亡学生不甘忍受乡亡家破的耻辱,为收复东北失地而自发地团结组织起来,以各种形式开展着东北救亡运动。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他们逐渐集聚于西安,将救亡... 东北流亡学生群体是九一八事变前后被迫流亡到关内的东北籍学生的总称。这些东北籍流亡学生不甘忍受乡亡家破的耻辱,为收复东北失地而自发地团结组织起来,以各种形式开展着东北救亡运动。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他们逐渐集聚于西安,将救亡活动汇入到西北抗日救亡的大潮之中,成为推动西安事变爆发的促进性因素之一,也是支持与拥护西安事变的一支重要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亡学生 西安事变 西安学联 西安民先队
下载PDF
再论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的决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占善钦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0-70,共11页
对于中共在西安事变中的决策学界已有诸多研究,但其中存在一些尚未认识、有待研究的问题。第一,中共最初提出"审蒋罪行",这除了有对形势把握不当的原因外,更与张学良和杨虎城也赞成审蒋罪行有关。第二,周恩来和张学良会谈提出... 对于中共在西安事变中的决策学界已有诸多研究,但其中存在一些尚未认识、有待研究的问题。第一,中共最初提出"审蒋罪行",这除了有对形势把握不当的原因外,更与张学良和杨虎城也赞成审蒋罪行有关。第二,周恩来和张学良会谈提出"保蒋安全"的主张,使中共决策开始有了转变,南京国民政府也做出回应,成为三方谈判的基础。第三,围绕释放蒋介石条件展开的谈判复杂多变,周恩来灵活地执行中共决策,与蒋介石确定两党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条件,促成释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中共 周恩来 蒋介石 张学良
原文传递
蒋介石《西安事变日记》与《西安半月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天社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2-37,共6页
蒋介石《西安事变日记》虽是陈布雷撰写《西安半月记》的蓝本,但《西安事变日记》并不是蒋氏在事变期间的逐日所记,而是事后补写的。《西安事变日记》叙事简略,内容存在错乱和缺失,《西安半月记》增添了许多材料,内容丰富完整,弥补了《... 蒋介石《西安事变日记》虽是陈布雷撰写《西安半月记》的蓝本,但《西安事变日记》并不是蒋氏在事变期间的逐日所记,而是事后补写的。《西安事变日记》叙事简略,内容存在错乱和缺失,《西安半月记》增添了许多材料,内容丰富完整,弥补了《西安事变日记》的不足,虽然极力表现蒋氏"人格"和"正气",但不存在大量造假成分,其整体史料价值较高。《西安事变日记》记载了《西安半月记》有意回避的周恩来与蒋氏会面等情节,凸显出较高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西安事变 日记 半月记
下载PDF
论张学良的和平统一观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锋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5-68,共4页
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基本内涵是“息内争、御外侮”。“息内争”与“御外侮”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这两方面共同影响着张学良政治生涯的所作所为。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实... 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基本内涵是“息内争、御外侮”。“息内争”与“御外侮”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这两方面共同影响着张学良政治生涯的所作所为。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实践是与其所经历的东北易帜、中原大战、西安事变等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特定的历史时代和张学良本人与众不同的特殊经历决定了他极具特色的和平统一观。其和平统一观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和平统一 东北易帜 中原大战 西安事变
下载PDF
“西安事变”前后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工作实践及其历史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边江 《新闻春秋》 CSSCI 2022年第4期20-26,共7页
西安事变发生前,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中做了大量统战工作。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派周恩来前往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主持大计,成立了由周恩来和张学良的秘书长吴家象、杨虎城的秘书长南汉宸参加的联合办... 西安事变发生前,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中做了大量统战工作。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派周恩来前往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主持大计,成立了由周恩来和张学良的秘书长吴家象、杨虎城的秘书长南汉宸参加的联合办公厅,下设宣传委员会、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等,掌握了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权。《红色中华》报加强了西安事变报道,红色中华通讯社建立了红中社西安分社,及时宣传我党主张。充分发挥西救会“新闻发言人”作用,及时发布新闻引导舆论。中共还掌控了《解放日报》《西北文化日报》《西京民报》《工商日报》等重点报刊和广播电台,及时做好报道,并以多种形式发动群众,广泛深入地开展舆论.宣传工作。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自始至终密切关注并指导和谈,周恩来是和谈及新闻舆论工作的前线总指挥。中共打好新闻舆论工作组合拳,积极有效地开展新闻舆论工作,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作出了贡献。在党史教育中回顾总结这段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 新闻舆论工作 历史启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