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LIF入路相关的生殖股神经应用解剖及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洪乐鹏 廖丙修 +2 位作者 罗嘉伦 陈飞裕 黄国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7-622,共6页
目的通过标本解剖和影像学研究,找出生殖股神经(genitofemoral nerve,GFN)在各腰椎间隙的走行位置,结合腰椎前大血管和腰神经根的位置,得出极外侧人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在各腰椎间隙的安全入路... 目的通过标本解剖和影像学研究,找出生殖股神经(genitofemoral nerve,GFN)在各腰椎间隙的走行位置,结合腰椎前大血管和腰神经根的位置,得出极外侧人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在各腰椎间隙的安全入路范围。方法解剖16例成人尸体标本,暴露GFN并观察其与腰大肌的位置关系。在36例腰椎磁共振扫描影像上观察腰大肌和腹部大血管的位置并测量相关解剖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各腰椎间隙GFN的走行位置和XLIF入路的安全范围。结果生殖股神经在腰大肌内段走行于GFN出椎间孔处与腰大肌穿出点连线上方,呈向前的抛物线或近似直线。GFN在L_(3/4)椎间隙或以上位置穿出腰大肌的样本,GFN距椎体后缘的距离为(34.0±6.02)mm,位置分布在Moro分区位于A区和Ⅰ区。GFN在L_(3/4)椎间隙以下位置穿出腰大肌的样本,GFN距椎体后缘的距离不小于(16.0±2.16)mm,位置分布在Ⅰ区、Ⅱ区和Ⅲ区。结论XLIF入路的安全区域在L_(2/3)。椎间隙为Ⅱ区、Ⅲ区,在L_(4/5)椎间隙为Ⅱ区。GFN穿出腰大肌的位置在L_(3/4)椎间隙或以上者,L_(3/4)椎间隙的安全区为Ⅱ区;在L_(3/4)椎间隙以下者,在L_(3/4)椎间隙从任何分区进入都有损伤血管或神经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if 生殖股神经 应用解剖 影像解剖
下载PDF
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颖 谭海涛 +5 位作者 江建中 谢兆林 林鑫欣 陈国平 甘锋平 黄圣斌 《现代临床医学》 2019年第6期462-465,共4页
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XLIF)是一种较新的微创椎体间融合技术,自2006年首次对该技术进行报道以来,XLIF的适应证已经逐渐扩大、使用率逐年增加。与其他手术方法相比,XLIF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包括保留前后纵韧带结构;从侧面置入宽大的... 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XLIF)是一种较新的微创椎体间融合技术,自2006年首次对该技术进行报道以来,XLIF的适应证已经逐渐扩大、使用率逐年增加。与其他手术方法相比,XLIF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包括保留前后纵韧带结构;从侧面置入宽大的椎间融合器;通过增加椎间隙高度间接神经减压;较低的大血管和内脏损伤发生率;以及较低的硬膜撕裂和围手术期感染的风险。然而,XLIF术后运动功能受损及感觉减退等并发症也有一定的发生率。对适应证明确的患者来说,XL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if 退变性疾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在极外侧腰椎间融合术中相关神经血管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丁悦 周旭 +3 位作者 张磊 纪斌 王明飞 刘铖祎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了解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的腹部大血管和腰丛神经在L1~2、L2~3、L3~4、L4~5腰椎间隙的分布,选择合适的极外侧腰椎间融合术(XLIF)手术入路。方法将60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分为4组(每组15例):右侧凸Cobb角<20°者为B组... 目的了解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的腹部大血管和腰丛神经在L1~2、L2~3、L3~4、L4~5腰椎间隙的分布,选择合适的极外侧腰椎间融合术(XLIF)手术入路。方法将60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分为4组(每组15例):右侧凸Cobb角<20°者为B组、≥20°者为C组;左侧凸Cobb角<20°者为D组、≥20°者为E组。另选择15例无腰椎侧凸的志愿者为对照(A组)。分别进行L1~2、L2~3、L3~4、L4~5腰椎间隙的MRI平扫,观察腹部大血管及神经在各腰椎间隙的分布,测量并计算其与椎体直径的比值,得出相应的安全区域。结果因腹主动脉主要在椎体左前方上行,且在L3~4椎间隙水平逐渐靠近中线,髂总静脉汇合为下腔静脉后行于椎体右侧,因此同一节段左侧手术窗大于右侧(P<0.05)。取左侧95%CI,A、B、C、D、E 5组的安全区域在L1~2节段分别为93.8%、92.3%、93.4%、92.2%、89.8%,在L2~3节段分别为85.2%、82.4%、81.9%、80.4%、79.7%,在L3~4节段分别为77.2%、75.3%、75.9%、74.9%、72.6%,在L4~5节段分别为70.2%、63.3%、61.9%、66.0%、64.3%。结论在进行XLIF手术时,L1~2、L2~3、L3~4、L4~5椎间隙水平的安全区域逐渐减小,目前常用的下腰椎椎体间融合器规格为(8~12)mm×10 mm×4.5 mm,手术窗足够大,XLIF的融合器冠状位置入是安全可行的。由于侧凸畸形患者相应脊柱发生旋转,使手术安全窗口发生轻微偏移;故主弯凸向右的患者手术切口应稍向后偏,向左侧凸侧凸患者手术切口应稍向前偏,这样手术入路相对较安全,可以避免损伤周围血管和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侧凸 极外侧腰椎间融合术 腹侧神经根 腹膜后血管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微创侧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手术配合
4
作者 张媛媛 孟京华 王显勋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6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侧路椎间融合(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自2013年2月~2014年5月,我院采用微创侧路椎间融合(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联合... 目的探讨微创侧路椎间融合(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自2013年2月~2014年5月,我院采用微创侧路椎间融合(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15例。结果15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原有症状改善明显,病人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侧路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中器械护士除密切配合手术外,还要加强无菌台的管理,器械护士要熟知手术步骤袁熟练掌握脊柱微创器械的特点、使用方法及操作通道的安装步骤,密切配合手术及麻醉医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袁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因此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术中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有效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路椎间融合 微创 腰椎椎间融合术 护理
下载PDF
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在腰椎XLIF/OLIF手术中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彭祥 王文军 +5 位作者 晏怡果 左建宏 张健 姚女兆 王程 薛静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7-562,共6页
目的 建立L_(3~5)有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在XLIF/OLIF手术中的生物力学属性。方法 建立正常人L_(3~5)有限元模型,模拟XLIF/OLIF手术过程分别装配子弹头cage和新型解剖型cage,并对模型进... 目的 建立L_(3~5)有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在XLIF/OLIF手术中的生物力学属性。方法 建立正常人L_(3~5)有限元模型,模拟XLIF/OLIF手术过程分别装配子弹头cage和新型解剖型cage,并对模型进行赋值得到最终有限元模型。对模型施加400 N的轴向压缩及8 Nm力矩的预载荷,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运动,分析两种cage的最大应力值和应力分布情况,以及两组L_4-L_5椎体活动度。结果 在6种不同工况下,子弹头cage的最大应力值分别为134.83、79.17、71.31、114.96、76.85、78.77 MPa,解剖型cage最大应力值分别为56.91、61.78、35.82、52.28、31.76、32.45 MPa,解剖型cage比子弹头cage的应力分布要小且分散;两组L_4-L_5椎体活动度均明显小于正常人活动度,且解剖型cage组活动度要小于子弹头cage组。结论 在腰椎XLIF/OLIF微创手术中应用新型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可以降低最大应力值,避免应力集中,减少椎体活动度,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型椎间融合器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xlif/OLIF 有限元
下载PDF
O-arm导航系统辅助下极外侧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李颖 谢兆林 +4 位作者 谭海涛 林鑫欣 黄圣斌 陈国平 甘锋平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406-410,共5页
目的:探讨O-arm导航系统引导下极外侧椎间融合(extreme lareral ineterbody fusion,X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行X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O-arm导航系统引导下极外侧椎间融合(extreme lareral ineterbody fusion,X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行X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通过X线片及CT扫描评价手术前后椎间高度、椎间孔面积、盘黄间隙及置钉准确情况。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记录并对比融合器及螺钉置入前后运动、体感诱发电位与自发、诱发肌电图变化。结果:本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62.7±21.5)min,平均出血量为(117±34.9)mL。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侧髋关节屈曲乏力合并大腿前方麻木,经观察2周后症状均消失。所有患者均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共置入螺钉94枚,术后通过CT图像评价螺钉位置,其中I级螺钉:89枚(94.6%),II级螺钉5枚(5.4%)。术后CT测量影像学指标:术前椎间高度(4.09±1.45)mm,椎间孔面积(90.52±15.08)mm^2,盘黄间隙(2.44±0.60)mm;术后椎间高度(8.17±2.53)mm,椎间孔面积(128.22±17.16)mm^2,盘黄间隙(4.72±0.54)mm,术前术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5.6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09±0.78)分降低至(2.11±0.71)分,ODI由术前的(51.27±11.63)%降低至(11.01±3.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器及螺钉置入前后运动、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无明显变化,无异常自发、诱发肌电图波形出现。结论:O-arm导航系统引导下X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影像学改善满意,置钉准确性高,早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rm 计算机导航 极外侧椎间融合 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腰椎退行性病变
下载PDF
新型解剖型纳米笼架在腰椎前路椎间融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文军 薛静波 +5 位作者 晏怡果 王程 胡文凯 欧阳智华 彭翔 张杨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735-1740,共6页
[目的]探讨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2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斜向腰椎前路椎间... [目的]探讨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2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斜向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51~64岁,平均54.20岁。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退变性腰椎滑脱7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3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观察椎间隙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以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23例手术时间40~19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30~120 ml,平均50 ml;全部病例随访8~2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1例发生术后屈髋和腰大肌无力,予以营养神经等保守治疗3周后症状缓解。余无内固定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椎间隙高度由术前平均(5.94±1.25)mm改善至末次随访的(9.58±1.27)mm。术后6个月时椎间植骨融合率91.70%,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21±1.17)分、(0.73±0.69)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32±1.29)分、(0.79±0.58)分,JOA评分分别为(14.12±2.11)分、(27.42±1.32)分。[结论]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初步临床应用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 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原文传递
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对腰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易红蕾 许俊杰 +2 位作者 段明阳 陈兴捷 吴增晖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754-1758,共5页
[目的]评估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XLIF)对腰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7年1月本科采用极外侧入路微创融合手术(XLIF)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38例(42个节段)。观察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手术间隙Cobb角、腰椎整体前凸Cob... [目的]评估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XLIF)对腰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7年1月本科采用极外侧入路微创融合手术(XLIF)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38例(42个节段)。观察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手术间隙Cobb角、腰椎整体前凸Cobb角度、手术间隙高度(L1~S1)的变化。[结果]患者手术节段Cobb角由术前平均(11.54±7.67)°增加至末次随访时平均(12.58±8.06)°,腰椎整体前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37.42±15.25)°增加至末次随访时平均(39.46±11.86)°,但两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手术间隙前缘高度由术前(11.26±3.95)mm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平均(14.42±7.37)mm(P<0.05),手术间隙后缘高度由术前平均(6.37±2.46)mm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平均(8.29±2.89)mm(P<0.05)。带角度笼架组18个节段术前手术节段Cobb角为(13.96±7.22)°,末次随访平均为(18.67±4.51)°,有明显改善(P<0.05),但不带角度笼架组24个节段手术前Cobb角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两组腰椎(L1~S1)前凸Cobb角术前及末次随访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能明显增加椎间隙高度,实现椎管的间接减压,使用带角度笼架能明显增加手术节段前凸Cobb角,但是对腰椎整体的前凸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 腰椎前凸 矢状面对线
原文传递
脊柱T_(5~11)节段极外侧微创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增晖 詹翼 胡小晓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4-636,共3页
目的为T5~11脊柱极外侧椎间融合术(XLIF)的微创手术入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尸体标本12具,解剖观察并测量T5~11椎体侧方血管神经的走行、分布及毗邻结构,节段血管的位置及其与上下相邻椎间盘的距离。结果 T5~1... 目的为T5~11脊柱极外侧椎间融合术(XLIF)的微创手术入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尸体标本12具,解剖观察并测量T5~11椎体侧方血管神经的走行、分布及毗邻结构,节段血管的位置及其与上下相邻椎间盘的距离。结果 T5~11节段血管走行较为恒定,节段静脉在上、节段动脉在下,走行于对应椎体的中央偏下水平。两侧交感神经干在T6~9发出内脏大神经,T10~12发出内脏小神经。奇静脉在该段脊柱的右前方,向上走行过程中逐渐向脊柱左侧偏,胸主动脉走行于该段脊柱的左前方,向下走行过程逐渐向右侧偏,右侧交感干与奇静脉的间距远大于左侧交感干与胸主动脉的间距。椎间盘水平无血管和神经紧邻。结论在T5~11脊柱行极外侧椎间融合术是可行和安全的,行椎体螺钉内固定应注意侧前方血管神经和节段血管的保护,切除椎体时必须先结扎节段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血管神经 极外侧椎间融合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腰椎前纵韧带在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手术中的重要意义
10
作者 王簕 曾裕威 +4 位作者 刘松 张清顺 梁达轩 胡玮 吴增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讨以腰椎前纵韧带外侧缘为参考,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手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中融合器放置位置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研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实施的66例XLIF手术患者,随... 目的探讨以腰椎前纵韧带外侧缘为参考,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手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中融合器放置位置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研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实施的66例XLIF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融合器放置常规定位组(术中C臂定位)33例和改良定位组(术中C臂结合前纵韧带定位)33例,比较两组的基本临床特点,术后融合器所在的位置,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对114个腰椎节段进行了XLIF手术治疗,两组病例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依据本研究建立的融合器位置评价法比较发现,改良定位组能明显降低融合器放置偏前或偏后的情况(P<0.00)。围手术期并发症统计,两组均有髂腰肌乏力或大腿前外侧麻木的记录,但均未出现重要神经、血管及内脏损伤;常规定位组出现1例因融合器位置偏后需要二次手术减压。结论以前纵韧带外侧缘与纤维环的交界确定为融合器放置的前界可以提高融合器放置的精准性,有效防止融合器放置偏前或偏后,这在XLIF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手术 前纵韧带 融合器的位置
下载PDF
极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
11
作者 王诗成 潘磊 +1 位作者 薛厚军 陈伟雄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年第12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X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应用单节段X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病例资料,观察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 目的:探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X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应用单节段X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病例资料,观察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改善情况,摄腰椎片并评估内植物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手术时间为35~65min,平均45.5±16.7min;术中出血量30~100m L,平均63.7±35.2m L;术后住院日3~7天,平均4.5±2.1天;所有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且在随访过程中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结论:XLIF作为一种微创脊柱融合技术,可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其中远期的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极外侧脊柱融合术 近期疗效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