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萧红的生命意识与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晓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540-545,共6页
萧红对于女性生活命运的表现是独树一帜的,写出了作为女性的自然性别给她们带来的种种不幸,在生命价值、意义层面上显现出对女性的关怀。萧红的笔触伸向了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和为其提供养分的现实土壤,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文化... 萧红对于女性生活命运的表现是独树一帜的,写出了作为女性的自然性别给她们带来的种种不幸,在生命价值、意义层面上显现出对女性的关怀。萧红的笔触伸向了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和为其提供养分的现实土壤,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文化思路融入到了她对妇女命运的表现中,从民族文化的深处揭示了封建主义对妇女的精神奴役,这使她的作品超越了同类题材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女性意识 生命价值 文化批剖
下载PDF
主题形态:精神归返与灵魂挽唱——《呼兰河传》新论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金城 《北方论丛》 2003年第1期78-82,共5页
 《呼兰河传》实际上存在着两重主题形态。潜隐的主题形态不仅是萧红以女性话语重操乡音找家门的隐喻方式,而且是20世纪人类回归心灵家园和精神故乡的深度寓言,是人类永恒的"回家"之歌,是对整个人类精神思想领域的深沉潜航...  《呼兰河传》实际上存在着两重主题形态。潜隐的主题形态不仅是萧红以女性话语重操乡音找家门的隐喻方式,而且是20世纪人类回归心灵家园和精神故乡的深度寓言,是人类永恒的"回家"之歌,是对整个人类精神思想领域的深沉潜航。显在的主题形态是国民灵魂改造的一曲挽歌,萧红站在了精神再造的文化制高点上,对病态社会的生态、病态民族的心态与病态灵魂的丑态进行了深刻的文化批判,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思想领域的深沉潜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传》 "人间萧红" 精神归返 灵魂挽唱
下载PDF
故园之恋——论萧红的家园意识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晓娟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8-32,共5页
“家园意识”是萧红情感链条中丰富而复杂的一环 ,萧红将生命中这种最深切的情感融入以家园为题材的小说中 ,传达出她在漂泊生涯中对童年生活的重新体会 ,对生命的感悟。萧红的儿童世界表现出具有人类学意义的生命原初体验 ;她在固守家... “家园意识”是萧红情感链条中丰富而复杂的一环 ,萧红将生命中这种最深切的情感融入以家园为题材的小说中 ,传达出她在漂泊生涯中对童年生活的重新体会 ,对生命的感悟。萧红的儿童世界表现出具有人类学意义的生命原初体验 ;她在固守家园的劳动者身上 ,以土地———家园中的个人生存形式来透视人类生存处境 ,揭示出生命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家园意识 情感 体验 小说 散文 文学创作
下载PDF
永不陨落的文学星辰——萧红文学创作综论 被引量:8
4
作者 季红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6-36,1,共11页
萧红承袭了宿命的苦难,在错动的历史中艰难跋涉。民族国家的基本立场与左翼的意识形态,使她从民间的历史视角来叙述现代性劫掠中的溃败、变革与抗争,从而进入了人类最前卫的文化思潮和艺术思潮。萧红以政治文化的身体视点揭示种种话语... 萧红承袭了宿命的苦难,在错动的历史中艰难跋涉。民族国家的基本立场与左翼的意识形态,使她从民间的历史视角来叙述现代性劫掠中的溃败、变革与抗争,从而进入了人类最前卫的文化思潮和艺术思潮。萧红以政治文化的身体视点揭示种种话语禁忌中的生命困厄。她把新与旧的文化冲突外化在生命故事的夹缝处境中,流亡成为其基本的叙事模式,混乱是其时空体形式。她以女性的经验洞察到生命的原始悲哀,生殖和死亡是她基本的母题。她在人与自然的大生命系统中,以象征的心灵模式建造出自己的表义系统,追问是语义生成的基本句式,寄托了人类回家的永恒梦想。萧红向死而生的伦理诗学,对于汉语写作的现代转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苦难 《生死场》 现代转型
下载PDF
萧红迟子建儿童叙述视角之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郭秀琴 《阴山学刊》 2008年第1期28-32,共5页
萧红与迟子建这两位时隔半个世纪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以女性细腻的情思和敏锐的感触状写极具东北地域特色的民风习俗与人情世故。浓郁的童年情结致使她们在叙述视角的选取上达到一定程度的相似或相通,但她们的生活时代、人生阅历、个性特... 萧红与迟子建这两位时隔半个世纪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以女性细腻的情思和敏锐的感触状写极具东北地域特色的民风习俗与人情世故。浓郁的童年情结致使她们在叙述视角的选取上达到一定程度的相似或相通,但她们的生活时代、人生阅历、个性特点等不同又决定了她们在情感基调的传达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红 迟子建 儿童视角
下载PDF
童心与诗心的女性书写——萧红、迟子建创作品格论 被引量:8
6
作者 刘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6-152,共7页
萧红和迟子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东北女作家,她们的写作以浑然天成的童心和诗心、结合她们特有的女性视阈和立场,构建起不乏诗意而且充满思想和审美意蕴的艺术世界。她们的创作具备穿越时间和空间的艺术魅力,能够在拂去历史... 萧红和迟子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东北女作家,她们的写作以浑然天成的童心和诗心、结合她们特有的女性视阈和立场,构建起不乏诗意而且充满思想和审美意蕴的艺术世界。她们的创作具备穿越时间和空间的艺术魅力,能够在拂去历史和现实重重迷雾的遮蔽后绽放异彩。童心与诗心的女性书写,是她们共同具有的独特的心性和创作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迟子建 童心 诗心 女性书写
下载PDF
Limits of Fidelity 被引量:8
7
作者 葛浩文 林丽君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112,共10页
本主旨发言探讨文学翻译,尤其关注当代中国小说翻译。讨论聚焦翻译中的忠实,具体议题为忠实的限度。通过援引译事译例,就翻译中国小说是否应当保持忠实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者首先分享自己阅读及翻译现当代中国小说的经验,并对“译文优于... 本主旨发言探讨文学翻译,尤其关注当代中国小说翻译。讨论聚焦翻译中的忠实,具体议题为忠实的限度。通过援引译事译例,就翻译中国小说是否应当保持忠实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者首先分享自己阅读及翻译现当代中国小说的经验,并对“译文优于或改进了原文”提出理性思考:这一说法到底是挖苦式赞美还是言之成理?接下来,讲者分析饱受争议的“创造性翻译”。当人们指出或指责译者在进行创造性翻译时,他究竟想表达什么?创造性翻译是违反原则的逾矩,还是为使译文更加顺畅的必要之举?此外,讲者还进一步阐释西方读者阅读一部非西方国家小说时,为何倾向于将其当作原语国家的代表。发言最后回到“忠实”与“可读性”的对立之上,呼吁译者在面对文化交流中一直存在的单向不平等时,抵制归化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萧红 莫言 经典外译 忠实 异化 归化
下载PDF
萧红早期小说中的女体书写与隐喻 被引量:6
8
作者 林幸谦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7-33,共7页
本文试图从萧红早年未婚怀孕的经验 ,考察萧红书写女性人物的特色。在萧红早期的写作生涯中 ,一些极为私密的女性经验 ,成为她建构文本的资源和推动力量 ,在独有的女性书写中完成中国现代文学中极为复杂的女性集体想象。在萧红小说中 ,... 本文试图从萧红早年未婚怀孕的经验 ,考察萧红书写女性人物的特色。在萧红早期的写作生涯中 ,一些极为私密的女性经验 ,成为她建构文本的资源和推动力量 ,在独有的女性书写中完成中国现代文学中极为复杂的女性集体想象。在萧红小说中 ,女体 /母体的病态构成了史诗风格的女性身体铭刻。这种独有的女性叙述 ,凸显了女性身体 ,以一种怪诞现实主义的叙述策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身体 病体铭刻 女性叙述 妊娠体验 怪诞现实主义
下载PDF
论小说《马伯乐》的萧红式温情
9
作者 孙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8-81,共4页
小说《马伯乐》是萧红构思于重庆、完成于香港地区的一部具有讽刺风格的未竟之作,作品中呈现的批判性、幽默讽刺感和温情感备受学界关注。这种既温情又讽刺的写作手法——萧红式温情,与作家童年体验、个人情感经历、抒情风格有一定联系... 小说《马伯乐》是萧红构思于重庆、完成于香港地区的一部具有讽刺风格的未竟之作,作品中呈现的批判性、幽默讽刺感和温情感备受学界关注。这种既温情又讽刺的写作手法——萧红式温情,与作家童年体验、个人情感经历、抒情风格有一定联系。可以说,小说《马伯乐》是萧红温情风格的延续,也是她心路历程的结晶和自我人生的探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马伯乐》 萧红式温情 精神资源 价值意义
下载PDF
苦难的女性悲歌——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浩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7-31,共5页
萧红是一位女性意识很强的作家,她从女性平淡的日常生活着眼,描写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过程,写出了北方农村苦难女性的血泪生活,唱出了女性挣扎在生存与毁灭之间的悲歌,揭示了男性对女性的冷漠和迫害。萧红虽然揭示了两性之间的对立,... 萧红是一位女性意识很强的作家,她从女性平淡的日常生活着眼,描写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过程,写出了北方农村苦难女性的血泪生活,唱出了女性挣扎在生存与毁灭之间的悲歌,揭示了男性对女性的冷漠和迫害。萧红虽然揭示了两性之间的对立,但是她的真正意图并不是要男女互相仇视,而是为了唤起社会对于女性人格尊严的重视,为了建立一个由和谐的两性关系所构成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小说创作 女性意识
下载PDF
对母性的质疑——试析萧红《生死场》中生育场面的描写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丝雨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25-27,共3页
萧红在《生死场》中以真实而深刻的笔触还原了女性生育的原貌。她从女性生育的痛苦 和被歧视的事实,对男权社会高扬的母性进行了全面的解构。萧红前瞻性的女性意识。为后人进一步 探究女性生育的实质起了铺垫作用。
关键词 母性 萧红 《生死场》 生育 女性意识 男权社会 悲剧 生理 心理
下载PDF
萧红《商市街》中的性别视角与革命叙事
12
作者 刘东 《妇女研究论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7,共13页
本文讨论性别在萧红的作品《商市街》中扮演何种角色。通过梳理海内外相关研究可见,以性别意识为中心的讨论方式的形成包含了特定的问题意识与历史语境,这种方式在展现性别讨论强度的同时,作家生活经历中的多重强度也变得只能由性别来... 本文讨论性别在萧红的作品《商市街》中扮演何种角色。通过梳理海内外相关研究可见,以性别意识为中心的讨论方式的形成包含了特定的问题意识与历史语境,这种方式在展现性别讨论强度的同时,作家生活经历中的多重强度也变得只能由性别来表述。本文尝试将性别视角重新纳入萧红在国际左翼运动的文学活动中予以考察,《商市街》是探讨这一问题的有益个案。在《商市街》中,萧红以女性主体意识对伪满洲国时期的文化斗争故事进行重述,以回归日常生活的姿态重申国际主义理想,既体现出对关内国族主义氛围的反拨,也塑造了东北作家在上海与革命之间新的关系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商市街》 女性主义 跨域流动 东北作家群
原文传递
“翠姨之死”与历史境遇中的萧红写作——重考《小城三月》的叙述问题
13
作者 刘琳琳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4-101,108,共9页
1941年,萧红发表了中篇小说《小城三月》,主人公翠姨的死亡往往被视作被启蒙者无路可走的悲剧。实际上,历时性地考察萧红的创作视域,并进一步分析小说叙述视角上的处理,可发现翠姨的自毁心理和自白行为更多地潜藏着作者肯定启蒙话语的... 1941年,萧红发表了中篇小说《小城三月》,主人公翠姨的死亡往往被视作被启蒙者无路可走的悲剧。实际上,历时性地考察萧红的创作视域,并进一步分析小说叙述视角上的处理,可发现翠姨的自毁心理和自白行为更多地潜藏着作者肯定启蒙话语的意向。与此同时,小说借由人物的回顾性叙述,通过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的眼光交叠,塑造了“我”这一女性启蒙者的形象,展示出“我”陷于“无地彷徨”的困境。文本内外的互文关系揭示了历史境遇中萧红写作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三月》 萧红 翠姨 叙述学
下载PDF
萧红儿童视角创作心理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耀辉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31-33,共3页
萧红在创作时喜欢运用儿童视角,她对这种视角的偏爱和成功运用,是与她的个性、童年情结和艺术创造性分不开的。纯真、善良的个性品质,深刻、鲜活的童年记忆,真切、细腻的童年体验,构成她儿童视角文学创作的深层动因,也是她的作品独具魅... 萧红在创作时喜欢运用儿童视角,她对这种视角的偏爱和成功运用,是与她的个性、童年情结和艺术创造性分不开的。纯真、善良的个性品质,深刻、鲜活的童年记忆,真切、细腻的童年体验,构成她儿童视角文学创作的深层动因,也是她的作品独具魅力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儿童视角 创作心理
下载PDF
萧红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特征及其成因探析——以《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例
15
作者 王东凯 杜红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萧红以细腻而富有情感的笔触描写了在旧中国传统封建礼教观念对女性命运的束缚与摧残,她在《生死场》《呼兰河传》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悲剧特征的女性形象。文章以命运多舛的女性人物为切入点,对萧红作品中女性群体的悲剧命运进行剖析,... 萧红以细腻而富有情感的笔触描写了在旧中国传统封建礼教观念对女性命运的束缚与摧残,她在《生死场》《呼兰河传》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悲剧特征的女性形象。文章以命运多舛的女性人物为切入点,对萧红作品中女性群体的悲剧命运进行剖析,旨在揭露封建思想和男权社会给女性带来的伤害,同时探究萧红书写女性苦难的原因和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生死场》 《呼兰河传》 女性悲剧
下载PDF
“病驴”自况:重审萧红的“疾病”修辞法
16
作者 曹晓华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0-100,共11页
萧红通过与疾病相关的修辞句式,在持续的常态中捕捉人事瞬间的“反常”,通过“审丑”与笔下的“被弃物”形成精神共鸣。萧红对“疾病”的观察和书写,回避了西医目视式的病理分析,着重铺陈“病症”,是反观诸己的病体“自况”。她以东北... 萧红通过与疾病相关的修辞句式,在持续的常态中捕捉人事瞬间的“反常”,通过“审丑”与笔下的“被弃物”形成精神共鸣。萧红对“疾病”的观察和书写,回避了西医目视式的病理分析,着重铺陈“病症”,是反观诸己的病体“自况”。她以东北民俗语汇构建起传统诊疗的文本“仪式”,在“巫/医”和“人/鬼”的反转中,直指人性的“荒凉”。疾病修辞法不仅是萧红的创作技巧,也是萧红剖析自我、诠释异域文化、反思殖民地经验的思维方式,关联着萧红“小说学”在左翼创作阵营中的特殊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疾病 修辞 民俗
下载PDF
萧红文学经典的张力与隐秘探寻
17
作者 王子罕 《写作》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萧红的文学经典有着不断被开发与阐释的空间。《生死场》的叙事时空是陀螺式的,由模糊的时间标记和碎片化的空间场景合成,再由内外合力改变其运动和发展轨迹;《商市街》利用“虚”的元素和技法做了“类小说化”处理,从而拓展并提升了意... 萧红的文学经典有着不断被开发与阐释的空间。《生死场》的叙事时空是陀螺式的,由模糊的时间标记和碎片化的空间场景合成,再由内外合力改变其运动和发展轨迹;《商市街》利用“虚”的元素和技法做了“类小说化”处理,从而拓展并提升了意念之“真”;《呼兰河传》的主要人物无论是性别还是年龄,皆可从童性的自足性与不足性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经典重读 时空观 类小说化 童性
下载PDF
萧红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单元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6期51-56,共6页
萧红是 2 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与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作家相比 ,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主要表现为三点 :第一 ,没有局限于知识女性的狭窄视野 ,避免陷入女性文学的精英主义误区 ,自觉为中国最广大下层女性代言 ,... 萧红是 2 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与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作家相比 ,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主要表现为三点 :第一 ,没有局限于知识女性的狭窄视野 ,避免陷入女性文学的精英主义误区 ,自觉为中国最广大下层女性代言 ,执著关注中国下层妇女的生存状态和人生悲剧 ;第二 ,始终如一地坚持以女性视角和女性生命体验来描绘普通女性生存真相并对她们寄寓着深切悲悯 ,体现出独立、清醒、深刻的现代女性意识 ;第三 ,拓展、丰富、深化了 2 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表现内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 下层妇女 女性视角 女性意识
下载PDF
言说萧红与萧红言说——论女性主体建构的可能性
19
作者 买琳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4-73,共10页
萧红是20世纪最具悲情色彩的天才女作家,其在文坛的影响持续而深远,而有关萧红的研究也始终是中国现代文学领域的热点之一。围绕萧红的各类研究在丰富了“萧红形象”的同时,也使得外在世界建构的萧红形象始终存在着复杂的内在矛盾,其形... 萧红是20世纪最具悲情色彩的天才女作家,其在文坛的影响持续而深远,而有关萧红的研究也始终是中国现代文学领域的热点之一。围绕萧红的各类研究在丰富了“萧红形象”的同时,也使得外在世界建构的萧红形象始终存在着复杂的内在矛盾,其形象也愈加扑朔迷离。通过萧红的亲人、伴侣、陪伴者、朋友,以及后来者等不同角度的言说,建构出一个他人凝视的他者“萧红”;而萧红本人在各个文学文本中,又试图书写出一个拥有主体性的自我萧红。“言说萧红”与“萧红言说”是萧红研究的两个侧面,二者构成了一种潜对话,有必要深入挖掘二者之间的种种缝隙与矛盾,进而去探究当女性无法言说自我的时候,他人对女性角色与性格的定义是否有失偏颇,女性自我形象的主体性又能否成立,从而思考与萧红同时代其他女性作家们所面临的共同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主体建构 共同困境
下载PDF
非成人视角的叙事策略——萧红“忆家”题材系列与严歌苓《穗子物语》合论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0-125,共6页
儿童的、非成人的叙事视角,是为不少中国现当代作家所青睐的叙事策略。萧红"忆家"题材系列(《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家族以外的人》、《后花园》等)与严歌苓《穗子物语》系列小说,虽然创作的时间间隔已逾半个世纪,但... 儿童的、非成人的叙事视角,是为不少中国现当代作家所青睐的叙事策略。萧红"忆家"题材系列(《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家族以外的人》、《后花园》等)与严歌苓《穗子物语》系列小说,虽然创作的时间间隔已逾半个世纪,但是在叙事技巧的选取方面,却有殊途同归的惊人相似——通过儿童的、非成人的叙事视角的娴熟运用,以不同于"宏大历史叙事"的叙述方式,在难得的女性视野的展开中,实现作家独特的历史记忆与个人体验的双重书写。而且两位作家在叙事探索方面所呈现的微细的差异,也别具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严歌苓 非成人视角 叙事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