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8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宝石能谱CT在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27
1
作者 林晓珠 李卫侠 +6 位作者 朱延波 董海鹏 吕培杰 缪飞 李剑颖 沈云 陈克敏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分析宝石能谱CT在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宝石能谱CT检查的患者3例(男/29岁,男/51岁,女/77岁),3例患者病理诊断结果已知,通过不同的参数图像[碘(水)基图、最佳单能量图... 目的:分析宝石能谱CT在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宝石能谱CT检查的患者3例(男/29岁,男/51岁,女/77岁),3例患者病理诊断结果已知,通过不同的参数图像[碘(水)基图、最佳单能量图像、碘(水)散点图、单能量CT值分布直方图、CT值能量曲线图]进行对比分析和病例对照分析。所有病例均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作为最终衡量标准。结果:宝石能谱CT对于常规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不能检测的小胰岛细胞瘤能作出准确的术前定位;宝石能谱CT能预测性分析肝肾间隙肿瘤的性质;宝石能谱CT能预测性分析肾癌Fuhrman核分级。结论:宝石能谱CT可能提高富血供小肿瘤的检出率,并能对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和肿瘤分级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术 能谱成像 肿瘤 诊断
下载PDF
小肝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57
2
作者 钱林学 刘玉江 丁惠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9-486,共8页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肝癌的早期诊断,亦即小肝癌(SHCC)的诊断并及时治疗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各种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SHCC的检出率在逐年增高.对众多不适合或不愿手术治疗的部分患者而言,SHCC...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肝癌的早期诊断,亦即小肝癌(SHCC)的诊断并及时治疗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各种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SHCC的检出率在逐年增高.对众多不适合或不愿手术治疗的部分患者而言,SHCC检出率提高不仅意味着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并且可得到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极大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目前以射频消融(RFCA)、微波消融、经皮肝穿瘤内无水乙醇注射及超选择性插管与节段性栓塞(S-TACE)等为代表的介入疗法在SHCC治疗上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射频消融疗法的5年生存率达58.22%,与手术(55.51%)组无差别,使之成为当前和今后SHCC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因此,及时准确地对SHCC患者做出诊断,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文对国内外有关SHCC的各种影像学诊断进展作一综述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SHCC的认识,为SHC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作出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小肝癌 超声 超声造影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核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 被引量:44
3
作者 孔令燕 金征宇 +7 位作者 王怡宁 宋兰 张竹花 张立仁 张抒扬 林松柏 王沄 赵文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59枚支架行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扫描与支架植入术的平均间隔是(28.4±21.2)个月。采用5分制计分法评价...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59枚支架行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扫描与支架植入术的平均间隔是(28.4±21.2)个月。采用5分制计分法评价支架的轴位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及通过支架内腔中心的曲面重建(CPR)图像质量,同时测量支架内管腔直径。计算支架内管腔直径与支架近端的管腔直径比值以评价支架内腔可见度。其中5位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共9个支架的通畅性得到评价。结果图像平均质量达到优良水平[(1.94±0.84)分]。图像质量与心率、呼吸运动及支架位置有关。所有59枚支架内腔均为可见,平均支架内腔可见直径比率为(76.1±11.1)%。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的9个支架均诊断为通畅,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吻合。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有效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通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冠心病 支架 再狭窄
下载PDF
三维数字岩心建模方法综述 被引量:50
4
作者 刘学锋 张伟伟 孙建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066-3072,共7页
三维数字岩心在孔隙尺度上描述了岩石的微观结构,已经成为定量分析岩石孔隙结构和岩石物理数值模拟的基础.本文介绍了构建三维数字岩心的两种常用方法;X射线层析扫描成像(CT)和基于岩石二维图像的重建算法,并分析了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三维数字岩心在孔隙尺度上描述了岩石的微观结构,已经成为定量分析岩石孔隙结构和岩石物理数值模拟的基础.本文介绍了构建三维数字岩心的两种常用方法;X射线层析扫描成像(CT)和基于岩石二维图像的重建算法,并分析了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以砂岩为例,定量比较了X射线CT、顺序指示模拟(SIS)、多点地质统计学(MPS)和过程法构建的三维数字岩心.结果表明:过程法重建的三维数字岩心的孔隙连通性与真实岩心最接近,而随机法重建的三维数字岩心孔隙连通性较差.结合复杂储层的岩石物理数值模拟,对三维数字岩心建模技术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认为多尺度、多组分和纳米级三维数字岩心将在岩石物理数值模拟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岩心 x射线层析扫描 重建算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X射线摄影与CT扫描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被引量:46
5
作者 黄飞飞 林烈宝 陈秀丹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1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用X射线和CT检查的临床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0例疑似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应用X射线和CT进行检查诊断,并以中后期病原学检查为准,分析X射线和CT在早期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及...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用X射线和CT检查的临床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0例疑似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应用X射线和CT进行检查诊断,并以中后期病原学检查为准,分析X射线和CT在早期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及患儿胸部影像学特征。结果:X射线和CT与病原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5%和96.5%,灵敏度分别为99.0%和98.4%,特异度分别为76.9和71.4%,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72,x^2=0.140,x^2=0.789;P>0.05);X射线检查影像学特征中,不同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胸部影像表现有明显差异,其中以肺门影明显增大、斑片影肺纹增多和肺纹多联合肺门增大特征占比最高;CT图像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主要以肺部实质阴影、呈斑片状或大片实变以及胸腔积液为特征。结论:X射线和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均能取得较高的准确率,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高,操作简单,影像学特征明显,能够有效提升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 x射线 x射线计算机扫描(CT) 灵敏性 特异性
下载PDF
宝石能谱CT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5
6
作者 邓凯 张成琪 +3 位作者 李伟 王广丽 王君君 杨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5期16-17,共2页
宝石能谱CT作为一款高端CT,具有高清成像、低剂量成像、能谱成像和动态500排成像四大特点,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定性和定量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宝石能谱CT代表了目前CT发展的趋势,使CT... 宝石能谱CT作为一款高端CT,具有高清成像、低剂量成像、能谱成像和动态500排成像四大特点,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定性和定量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宝石能谱CT代表了目前CT发展的趋势,使CT能谱成像真正走入了临床诊断的第一线,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和科研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术 能谱成像 高清成像 低剂量
下载PDF
X线平片、螺旋CT、MRI检查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作用(附89例分析) 被引量:45
7
作者 米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年第6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X线平片、螺旋CT、MRI检查技术的在脊椎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9例脊椎骨折的X线平片、螺旋CT、MRI影像学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89例椎体骨折病例的均有脊柱曲度改变,X线平片、螺旋CT及MRI均能... 目的分析比较X线平片、螺旋CT、MRI检查技术的在脊椎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9例脊椎骨折的X线平片、螺旋CT、MRI影像学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89例椎体骨折病例的均有脊柱曲度改变,X线平片、螺旋CT及MRI均能全部显示;对椎体骨折线、椎弓骨折的显示,CT轴位图像结合MPR及3D重建、X线平片和MRI的显示率分别为71%、32%、63%,CT优于X线平片和MRI;MRI显示脊髓损伤、韧带损伤、椎体骨髓挫伤(83%)比螺旋CT(68%)具有优势。结论 X线平片是急性脊柱骨折的基础检查方法;螺旋CT的横轴位、多平面重建及3D联合运用能明确损伤部位、程度,立体直观,有利于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MRI对于脊髓损伤的改变和骨挫伤的显示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骨折 x线摄影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80kV64排多层螺旋CT低辐射肺动脉成像 被引量:44
8
作者 葛全序 毕可森 +2 位作者 丛培霞 王培玺 赵锦桥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5-539,共5页
目的研究80kV管电压64排多层螺旋CT低辐射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64名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采用80kV管电压CT结合右头臂静脉作为团注追踪(bolustracking)监测点进行肺动脉成像,对照组29例采用120kV管电压,延迟时间采用... 目的研究80kV管电压64排多层螺旋CT低辐射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64名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采用80kV管电压CT结合右头臂静脉作为团注追踪(bolustracking)监测点进行肺动脉成像,对照组29例采用120kV管电压,延迟时间采用团注测试峰值时间+0.7s,进行肺动脉成像。测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和有效剂量(E),测量肺动脉强化后CT值和背景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5分法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目测评分。对DLP、E、SNR、CNR进行t检验;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图像目测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DLP和E分别为(146.5±7.6)mGv·cm和(2.5±0.1)mSv,对照组DLP和E分别为(313.4±13.5)mGy·cm和(5.3±0.2)mSv,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图像质量量化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NR分别为32.6±3.6和31.3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观察组和对照组CNR分别为28.5±3.4和27.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目测评分结果:观察组为5分8例,4分26例,3分1例;对照组为5分5例,4分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结论80kV64排多层螺旋CT结合右头臂静脉作为bolus tracking监测点可以减少辐射剂量,同时不降低图像质量,是肺动脉造影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肺动脉造影
原文传递
各种影像检查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9
作者 汪秀玲 吴笑松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结合典型病例及图像,综述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重点探讨PET及PET与CT的融合图像对乳腺癌及前哨淋巴结的检查应用。
关键词 钼靶x线摄影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成像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下载PDF
输卵管积液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孙芙蓉 王培军 +1 位作者 江虹 李恩美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目的分析输卵管积液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对输卵管积液的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分析36例经病理证实为输卵管积液患者的CT及MRI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信号强度,并与病理形态学进行对照。结果其中31例... 目的分析输卵管积液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对输卵管积液的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分析36例经病理证实为输卵管积液患者的CT及MRI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信号强度,并与病理形态学进行对照。结果其中31例输卵管积液为单侧,5例为双侧,CT及MRI表现为子宫底外侧的囊性肿块,外观呈C形或S形向背侧弯曲,内侧囊壁可见不全间隔影,增强后囊壁及间隔强化。结论 C形及S形外观及内侧囊壁不全间隔是输卵管积液CT及MRI特征性表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积水 输卵管脓肿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病理学对照 被引量:43
11
作者 郝志勇 冯勇 成官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年第3期24-26,33,共4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与组织病理类型及病理分级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2例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癌的CT资料,与病理学对照。结果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在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周围型肺癌的发生有显...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与组织病理类型及病理分级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2例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癌的CT资料,与病理学对照。结果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在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周围型肺癌的发生有显著差异。随着肿瘤病理分级即恶性程度增高发生率增加。结论从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可初步判断其组织病理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周围型肺癌 病理学
下载PDF
CT平扫岛征和混合征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35
12
作者 贾维 石长青 +1 位作者 刘亚龙 李文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36-1040,共5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sICH)头颅CT平扫的岛征和混合征及其联合征象对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作用。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sICH患者84例。患者从发病到首次CT检查时间均≤6 h,首次CT复...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sICH)头颅CT平扫的岛征和混合征及其联合征象对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作用。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sICH患者84例。患者从发病到首次CT检查时间均≤6 h,首次CT复查时间均≤24 h,根据2次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早期血肿扩大组(35例)和血肿无扩大组(49例)。回顾性分析CT平扫的岛征和混合征及联合征象对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及其对早期血肿增大的诊断效能。结果CT平扫显示,早期血肿扩大组有岛征者占60.0%(21/35),有混合征者占71.4%(25/35);与血肿未扩大组的14.3%(7/49)、24.5%(12/4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岛征(OR=12.720,95%CI:3.501~46.218,P<0.01)和混合征(OR=10.793,95%CI:3.172~36.727,P<0.01)均为血肿早期扩大的独立预测因素。岛征诊断血肿早期扩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分别为60.0%、85.7%、75.0%、75.0%、45.7%,混合征分别为71.4%、75.5%、67.6%、78.7%、46.9%,岛征联合混合征分别为91.4%、63.3%、64.0%、91.2%、54.7%。结论岛征、混合征均为sICH患者血肿早期扩大的独立预测因素。岛征联合混合征对血肿早期扩大的诊断效能较单一征象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 血肿扩大 岛征 混合征
原文传递
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13
作者 黄遥 吴宁 +2 位作者 林冬梅 李琳 王建卫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0-363,共4页
目的采用动态CT增强扫描方法,探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动态强化特点,以期提高SPN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1例SPN患者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造影剂总量100ml,注射速度4ml/s,延迟15s开始扫描,至120s结束。对动态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 目的采用动态CT增强扫描方法,探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动态强化特点,以期提高SPN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1例SPN患者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造影剂总量100ml,注射速度4ml/s,延迟15s开始扫描,至120s结束。对动态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密度测量,建立时间2密度曲线(TAC)。以双盲法分析CT扫描横断面图像及动态CT扫描结果。结果恶性SPN38例;良性SPN1(慢性炎症、增殖型结核、硬化性血管瘤)6例;良性SPN2(结核球、囊肿、隔离症、霉菌球)7例。恶性SPN强化程度明显大于良性SPN2,前者强化峰值(87.6)明显高于后者(57.80;P<0.01),强化值(峰值-平扫值;59.6)亦明显高于后者(11.1;P<0.01)。恶性SPN强化程度与良性SPN1相似,强化峰值、强化值在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SPNTAC在形成陡峭的上升支后有一较长的平台期;良性SPN1的TAC与恶性相似,但上升支平缓,部分良性SPN1TAC可见降支形成;而良性SPN-TAC低平。以20HU为阈值,强化值≤20HU定为良性病变,>20HU定为恶性病变,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4.0%,准确性为88.4%。结论SPN强化的特性参数为峰值及强化值,其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以强化值20HU为阈值,当强化值≤20HU时,一般可诊断为良性病变;TAC形态有助于SPN的定性诊断,恶性SPN曲线无明显降支,部分炎性病变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CT增强扫描 肺结节 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CT平扫混合征和黑洞征及其联合征象对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杨文松 李琦 +3 位作者 王星辰 李瑞 邹宁 谢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61-565,579,共6页
目的探讨CT平扫混合征和(或)黑洞征预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发性脑出血患者244例,发病至首次CT时间均≤6 h,根据是否存在早期血肿扩大分为血肿扩大... 目的探讨CT平扫混合征和(或)黑洞征预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发性脑出血患者244例,发病至首次CT时间均≤6 h,根据是否存在早期血肿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82例)和未扩大组(16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包括既往史、临床特点、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影像学特征[黑洞征、混合征及黑洞征和(或)混合征]等;对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征象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约登指数,并对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像学征象的预测值进行分析。结果 (1)早期血肿扩大者中,黑洞征27例(32.9%)、混合征33例(40.2%)、混合征和(或)黑洞征50例(61.0%)。(2)将血肿体积按1 ml、发病至入院首次CT时间按1 h、入院GCS按1分递增进行赋值,并将黑洞征、混合征分别纳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混合征(OR=14.04,95%CI:5.16~38.18)、黑洞征(OR=5.69,95%CI:2.12~15.30)均为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经过进一步调整显示,混合征和(或)黑洞征也为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08,95%CI:5.99~33.08,P<0.01)。(3)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混合征和(或)黑洞征预测早期血肿扩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61.0%、90.1%、76.0%、82.0%和0.511,其约登指数比黑洞征(约登指数:0.280)和混合征(约登指数:0.346)更接近1。结论与单一征象相比较,混合征联合黑洞征对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能力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测 早期血肿扩大 混合征 黑洞征 计算机体层扫描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2
15
作者 袁巍 徐秋贞 +2 位作者 王孝磊 赵振 姜亦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4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0例发病时间在12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同时行CT平扫、CTP检查及CTA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20例患者... 目的探讨256层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0例发病时间在12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同时行CT平扫、CTP检查及CTA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20例患者经CT平扫检查显示58例可见早期低密度病灶,其余62例均未见明显异常;经CTP检查显示59例患者可见缺血半暗带,且比较梗死区与对侧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缺血半暗带区与对侧CBF、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缺血半暗带区与对侧CBV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区与梗死区CBF、CBV、M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TA检查显示本组120例患者中112例可见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现象。结论联合应用CTP与CTA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与病理特点 被引量:30
16
作者 徐晓莉 宋伟 +4 位作者 隋昕 宋兰 王晓 冯瑞娥 李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SC)的CT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PSC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8例患者表现为单发肺肿块,2例患者表现为多发肺肿块,共22个肿块。5个肿块位于肺门区,17个位于肺周,其中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SC)的CT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PSC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8例患者表现为单发肺肿块,2例患者表现为多发肺肿块,共22个肿块。5个肿块位于肺门区,17个位于肺周,其中11个肿块大于5 cm。9个肿块边界光滑,11个肿块边缘可见短粗毛刺和/或深分叶,2个肿块边界不清。2个肿块有胸膜凹陷征,14个肿块呈宽基底胸膜增厚。10个肿块平扫密度均匀,7个肿块内可见低密度区,5个肿块可见空洞。15例行增强CT检查,15个肿块呈不规则环形和/或斑片状强化,2个肿块呈均匀轻度强化。6例患者单侧或双侧肺门和/或纵隔肿大淋巴结。病理诊断多形细胞癌16例,梭形细胞癌4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查13例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阳性,15例波形蛋白阳性,8例细胞角质蛋白阳性,1例上皮细胞膜抗原阳性,8例甲状腺转录因子-1阳性。结论原发性PSC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但确诊需要靠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肉瘤样癌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病理
下载PDF
多能谱X射线成像技术及其在CT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7
作者 郝佳 张丽 +2 位作者 陈志强 邢宇翔 康克军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1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随着探测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能谱分辨能力的光子计数探测器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并在X射线成像领域开始得到应用。使用该种探测器,可以将具有较宽能谱分布的X射线分为不同的能区分别进行计数,获得详细的能谱信息及不同能量射线的衰减... 随着探测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能谱分辨能力的光子计数探测器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并在X射线成像领域开始得到应用。使用该种探测器,可以将具有较宽能谱分布的X射线分为不同的能区分别进行计数,获得详细的能谱信息及不同能量射线的衰减信息,由此引出了"多能谱成像"的概念。本文介绍了近些年来光子计数探测器技术的发展及其在X射线成像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了多能谱技术应用于CT成像所带来的一些优势,如降低辐射剂量、提高信噪比、提高物质识别精度、提高造影剂成像效果等。目前,许多研究机构都致力于研究更快速的电子学设备,以适应高计数率下快速成像的需求,随着多能谱成像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为X射线成像及CT领域带来许多新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计数探测器 x射线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多能谱技术
下载PDF
早期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诊断的成本效益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金磊 胡柯嘉 +3 位作者 吴永伟 芮永军 陆尧 孔友谊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femoral head necrosis,FHN)的MR、CT、SPECT和X线平片4种影像学检查的成本效益比,寻找较好的成本效益的检查方法。方法:分析和总结82例129髋随访和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早期(ARCO I^II期)成... 目的:探讨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femoral head necrosis,FHN)的MR、CT、SPECT和X线平片4种影像学检查的成本效益比,寻找较好的成本效益的检查方法。方法:分析和总结82例129髋随访和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早期(ARCO I^II期)成人FHN病人的髋关节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同期行MRI、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X线平片检查。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 A),对4种影像学检查诊断效率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其正确检出费用(cost of accurate diagnosis,CAD)。结果:4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早期诊断成人FHN的检出费用最低的是X线平片,对于X线平片确诊组和诊断可疑组,MRI检出费用并无太大变化,而CT费用最低;对于X线平片诊断阴性组,MRI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综合比较高于CT和SPECT,且诊断费用也最低。结论:X线适合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筛选,而MRI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综合比较高于CT和SPECT,而且应当作为X线诊断阴性的可疑股骨头坏死患者进一步诊断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放射性核素显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成本效益分析
下载PDF
肺结节CT靶扫描及重建技术对肺腺癌支气管改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0
19
作者 高益萍 黎良山 +1 位作者 沈志炜 李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如何应用CT靶扫描及重建技术显示肺结节支气管改变,以提高对亚临床期肺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腺癌及癌前病变共97个病灶的CT扫描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2.5mm扫描加局部0.625mm靶扫描及冠状... 目的:探讨如何应用CT靶扫描及重建技术显示肺结节支气管改变,以提高对亚临床期肺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腺癌及癌前病变共97个病灶的CT扫描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2.5mm扫描加局部0.625mm靶扫描及冠状位与矢状位靶重建。结果:病理证实的97个病灶中,靶扫描85个病灶(87.6%)有支气管改变,其中不典型腺瘤样增生2个,原位癌13个,微浸润腺癌31个,浸润型腺癌39个;而平扫仅63个(64.9%)能显示支气管改变。肺结节支气管扩张、狭窄、壁增厚、截断、远端变尖、扭曲、受压等改变。结论:0.625层厚、小FOV的CT靶扫描及重建技术对显示肺腺癌支气管改变优于常规CT扫描,尤其是能更早地发现支气管壁增厚情况,有利于早期肺腺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及分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靶扫描 支气管 肺腺癌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9
20
作者 张殿波 宋金国 +3 位作者 徐兵 宋万江 王旭东 戴志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年第5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16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脑血管病变的16排CTA检查资料,应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脑血管影像表现进行评价。2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 目的探讨16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脑血管病变的16排CTA检查资料,应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脑血管影像表现进行评价。2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与CTA检查的结果进行对照。69例手术所见与CTA结果对照。结果 86例患者中诊断为动脉瘤68例,动静脉畸形(AVM)18例。86例16排CTA的VR、MIP和MPR重建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100%,大脑中动脉5级分支显示96%(83/86)。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颈及载瘤动脉关系。也清晰显示了18例AVM的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伤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由于它安全、方便、快速,重建图像质量高,辐射量明显减少,定性、定位明确,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为手术计划提供详实的影像资料,可作为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病变筛选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