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威汉代医简》与《五十二病方》液体辅料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利娟 周德生 童东昌 《西部中医药》 2022年第2期32-35,共4页
对比研究《武威汉代医简》与《五十二病方》中使用的液体辅料及其所治疗的疾病,并与后世中医药典籍进行对比,研究异同,以便于指导临床治疗及进行进一步的文献、科学研究。
关键词 武威医简 五十二病方 液体辅料 文献研究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与《伤寒杂病论》方药渊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延昌 孙其斌 +1 位作者 杨扶德 牛崇信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72-74,共3页
由于汉及汉代以前的医集存世甚少,因此对考证《伤寒杂病论》方药渊源及其同时代方药状况造成极大困难。对1972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进行了考证后认为,武威汉代医简被考古学家推测为东汉早期的医学著作,据此推论《武威汉代医简》... 由于汉及汉代以前的医集存世甚少,因此对考证《伤寒杂病论》方药渊源及其同时代方药状况造成极大困难。对1972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进行了考证后认为,武威汉代医简被考古学家推测为东汉早期的医学著作,据此推论《武威汉代医简》将对探讨和研究在相距150年的东汉末年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方药渊源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伤寒杂病论》 方药 渊源
原文传递
从《敦煌汉简》与《武威汉代医简》看两汉时期西北医学 被引量:9
3
作者 孙其斌 吕有强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9期33-37,共5页
以《敦煌汉简》医药简和《武威汉代医简》为参考底本,结合文字考释及医简解读,从伤寒、杂病、药物、针灸诸方面了解两汉时期西北地区的医药发展。
关键词 敦煌汉简 武威汉代医简 两汉 西北医学
下载PDF
出土医学文献中酒的应用试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宇轩 闫丽 +1 位作者 贾茜 张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析出土医学文献中酒的应用,为现代中医临床运用酒提供借鉴。[方法]以《五十二病方》《武威汉代医简》《周家台秦简医方》以及《天回医简》等出土文献为基础,结合传世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出土文献中酒的应用进行对比总结研究。[... [目的]探析出土医学文献中酒的应用,为现代中医临床运用酒提供借鉴。[方法]以《五十二病方》《武威汉代医简》《周家台秦简医方》以及《天回医简》等出土文献为基础,结合传世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出土文献中酒的应用进行对比总结研究。[结果]出土医学文献中对酒的应用虽没有具体说明用酒的原因,但从同时期传世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可以进行综合分析。酒在先秦秦汉时期多为黄酒,使用方法多是以酒调服,酒煎剂和浸渍法,并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酒有“改变药性,直达病所”“温经通络,祛瘀止痛”“矫除臭味,增强药效”等功效。后世文献中对于酒的运用,在各个时期展现出不同的特点,但皆是在秦汉时期酒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结论]酒在现代中医临床治疗的运用中存在巨大的潜力,但酒浸泡药物的时间、煎煮法等对药效的影响等方面均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五十二病方 武威汉代医简 天回医简 煎煮法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瘀方”治疗中晚期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验案举隅 被引量:6
5
作者 田雪梅 王海东 +3 位作者 年芳红 李伟青 金芳梅 张延昌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9期64-65,共2页
通过典型病案探讨应用武威汉代医简"瘀方"治疗中晚期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指出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难治的常见风湿免疫病,西医治疗该病以口服抗风湿药物为主,可有效延缓病情,但有起效较慢... 通过典型病案探讨应用武威汉代医简"瘀方"治疗中晚期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指出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难治的常见风湿免疫病,西医治疗该病以口服抗风湿药物为主,可有效延缓病情,但有起效较慢、延误病情的缺点,祖国医学通过辨证论治选用有效中药方剂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痰瘀痹阻 武威汉代医简 “瘀方”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之“东海白水侯所奏方”溯源考 被引量:5
6
作者 吕有强 袁仁智 扈小健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5期29-31,共3页
对《武威汉代医简》中"东海白水侯方"的文献进行研究,以探求其发源流转,发现其可能源自两汉"献方"活动,后由于疗效明确,一直流转后世;隋之前医著《素女方》中治疗"七伤"方,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 对《武威汉代医简》中"东海白水侯方"的文献进行研究,以探求其发源流转,发现其可能源自两汉"献方"活动,后由于疗效明确,一直流转后世;隋之前医著《素女方》中治疗"七伤"方,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石韦丸"方,《千金翼方》中的"周白水候散"都是由其加减化裁而来,主治范围也有变化,说明了古老方剂的临床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东海白水侯方 素女方 石韦丸 周白水候散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方药临床应用价值初探 被引量:5
7
作者 姜良铎 刘承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7-9,共3页
《武威汉代医简》是一部医方性质的著作,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汉早期医药水平的真实情况。医简中有许多治疗疑难病症的方药,如治疗麻风病、风湿病、久泄、久痢、久咳,这些疾病即使在今天仍然是疑难病。将医简方药与《伤寒杂病论》中... 《武威汉代医简》是一部医方性质的著作,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汉早期医药水平的真实情况。医简中有许多治疗疑难病症的方药,如治疗麻风病、风湿病、久泄、久痢、久咳,这些疾病即使在今天仍然是疑难病。将医简方药与《伤寒杂病论》中的有关方药进行了比较,发现医简方在组方技巧和服用方法上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方药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秦艽止痛”方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永平 李向阳 +3 位作者 王树林 洒玉萍 俞科贤 李福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67-868,共2页
目的观察《武威汉代医简》中"秦艽止痛"方(治痹手足壅肿方)抗炎镇痛的药理作用,为该药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动物模型观察"秦艽止痛"方... 目的观察《武威汉代医简》中"秦艽止痛"方(治痹手足壅肿方)抗炎镇痛的药理作用,为该药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动物模型观察"秦艽止痛"方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 "秦艽止痛"方各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在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01)。结论 "秦艽止痛"方有很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止痛”方 武威汉代医简 秦艽 抗炎镇痛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治伏梁裹脓在胃肠之外方”探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宋宇轩 张益辉 +2 位作者 朱悦 张心钰 张雷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22-26,共5页
对"治伏梁裹脓在胃肠之外方"的主治病症、方药组成、药物作用、煎服方法、方剂特色等进行分析,并将此方与后世文献中的相似方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此方用药灵活、药简力专,是后世医家治疗伏梁类疾病的基础方。"治伏梁裹... 对"治伏梁裹脓在胃肠之外方"的主治病症、方药组成、药物作用、煎服方法、方剂特色等进行分析,并将此方与后世文献中的相似方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此方用药灵活、药简力专,是后世医家治疗伏梁类疾病的基础方。"治伏梁裹脓在胃肠之外方"具有珍贵的医学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在临床中应用,应深入挖掘此方的潜在价值,拓宽其适用范围,从而为脘腹部脓肿等相关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用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治伏梁裹脓在胃肠之外方” 脘腹部脓肿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治百病方》不等于《武威汉代医简》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雷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18-119,共2页
1972年甘肃省武威县出土的汉代简牍,包括2种竹简和1种木牍,由隶书和章草2种字体书写,竹简分别编联,木牍未曾编联,具体内容可分医方、日书、药价3个方面。种种现象表明,这批简牍并非纯一的书籍或资料,“治百病方”只是其中1种竹... 1972年甘肃省武威县出土的汉代简牍,包括2种竹简和1种木牍,由隶书和章草2种字体书写,竹简分别编联,木牍未曾编联,具体内容可分医方、日书、药价3个方面。种种现象表明,这批简牍并非纯一的书籍或资料,“治百病方”只是其中1种竹简的名称。而有《中国医学史》教材和工具书在介绍《治百病方》和《武威汉代医简》时,将二者完全等同而论,实属以偏概全,有失妥当,应予更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治百病方 简牍
原文传递
武威汉代医简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传磊 王兴伊 《中医文献杂志》 2020年第6期79-84,共6页
梳理1972年武威汉代医简出土后的研究成果,从文字词语的释读校正研究、医学理论及临床医学研究和与其他出土及传世文献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对医简出土以来的各项研究成果进行分类介绍和总结,发现诸多学者在取得众多成果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 梳理1972年武威汉代医简出土后的研究成果,从文字词语的释读校正研究、医学理论及临床医学研究和与其他出土及传世文献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对医简出土以来的各项研究成果进行分类介绍和总结,发现诸多学者在取得众多成果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试着提出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出土医学文献 综述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中针灸文献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娟娟 严兴科 +1 位作者 安彩莲 卜筱梅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100-103,共4页
参考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和针灸经典著作《针灸甲乙经》中的相关内容,从腧穴、疗法、针灸禁忌、学术价值四方面对已发表的武威汉代医简中的针灸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及分析。文献表明,武威汉代医简中既有与现在同名不同定位的“足三... 参考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和针灸经典著作《针灸甲乙经》中的相关内容,从腧穴、疗法、针灸禁忌、学术价值四方面对已发表的武威汉代医简中的针灸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及分析。文献表明,武威汉代医简中既有与现在同名不同定位的“足三里”,又有《黄帝内经》中未明确记载的“水泉”穴等,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选穴精准,配伍得当,针刺深度及顺序明确,针灸禁忌详细,首次将每一个穴位留针时间具体化,不仅突出了古丝绸之路的地方特色,更体现了汉代河西地区针灸发展现状,丰富了汉代前后的针灸医学典籍,为武威汉代医简针灸医学的挖掘和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针灸 腧穴 疗法 针灸禁忌 学术价值
原文传递
张延昌主任医师运用“治鲁氏青行解解腹方”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智明 田雪梅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13-16,共4页
通过列举张延昌主任医师运用"治鲁氏青行解解腹方"治疗的结节性红斑、白塞病、痤疮及湿疹4个典型病案,总结、分析其运用"治鲁氏青行解解腹方"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 皮肤病 “治鲁氏青行解解腹方” 武威汉代医简 临床经验 张延昌
原文传递
张延昌主任医师运用“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医案3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春晖 刘春燕 《光明中医》 2020年第5期742-745,共4页
本文通过列举甘肃省名中医张延昌主任医师运用《武威汉代医简》中所载"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医案三例,说明了《武威汉代医简》中所载"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在今日的临床中,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通过... 本文通过列举甘肃省名中医张延昌主任医师运用《武威汉代医简》中所载"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医案三例,说明了《武威汉代医简》中所载"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在今日的临床中,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灵活的运用,可以扩大治疗范围,对强直性脊柱炎等一些病种仍可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我们去研究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延昌 武威汉代医简 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 强直性脊柱炎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白密”考
15
作者 刘志梅 单锋 张雷 《安徽医专学报》 2021年第6期105-107,共3页
就学界对于《武威汉代医简》“白密”的争议,系统考查了武威汉代医简、本草及相关文学、医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白密”产于西北,因气温原因常处于结晶状态,应是梨花蜜及其它白色膏状的优质野生蜂蜜,其在本草中延续至唐代。随着家... 就学界对于《武威汉代医简》“白密”的争议,系统考查了武威汉代医简、本草及相关文学、医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白密”产于西北,因气温原因常处于结晶状态,应是梨花蜜及其它白色膏状的优质野生蜂蜜,其在本草中延续至唐代。随着家养蜜蜂技术的推广,其和“石蜜”一同被俗见家养“蜂蜜”所取代,隐于历史长河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白蜜 石蜜 结晶 梨花蜜
下载PDF
《治六十病和齐汤法》“治上气方”探析
16
作者 宋宇轩 闫丽 +1 位作者 马雪纯 张雷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478-481,共4页
对《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简81“治上气方”的主治病症、方药组成、剂量用法等进行深入分析,依据《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以及《诸病源候论》中的理论将此方与《武威汉代医简》中的“治久咳逆上气汤方”以及《伤... 对《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简81“治上气方”的主治病症、方药组成、剂量用法等进行深入分析,依据《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以及《诸病源候论》中的理论将此方与《武威汉代医简》中的“治久咳逆上气汤方”以及《伤寒杂病论》中的小建中汤进行对比研究。此方为后世治疗相关疾病奠定了基础,为现代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等相关疾病提供了用药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天回医简 武威汉代医简 小建中汤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