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3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质疑:“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
76
1
作者
王岗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4,共7页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一个历史的论断"、"一个封闭的论断"等几个方面对"技击是武术本质特征"这一大家坚持了多年的命题进行了理论的质疑。研究认为,技击作为武术的一个原点功能,随着武术的文化得以形成...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一个历史的论断"、"一个封闭的论断"等几个方面对"技击是武术本质特征"这一大家坚持了多年的命题进行了理论的质疑。研究认为,技击作为武术的一个原点功能,随着武术的文化得以形成、嬗变与发展,它必将经历着一个同步的质变过程,中国的文化使得"技击"与"文化"、"生活"一起不断地演绎推向更深刻的、更模糊的方向上去。正是基于浓厚的东方文化,武术及其拳技不再仅仅作为一种求生存、好勇斗狠的暴力手段而存在,"技击之打"只能是中国武术这棵苍劲的千年古树的一个枝蔓。最后认为:中国武术是一个由简单不断走向复杂的过程,一个从"技击"走向"文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技击
本质
质疑
原文传递
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与本质新论
被引量:
48
2
作者
洪浩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55,共3页
将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为: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专业人群为活动主体,围绕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规程的要求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或集体的运动竞技水平,争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武术运动。其运动形式主...
将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为: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专业人群为活动主体,围绕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规程的要求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或集体的运动竞技水平,争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武术运动。其运动形式主要有套路、散打和太极推手。依据列宁和毛泽东对本质的有关论述,提出武术的本质具有一般本质与特殊本质两个层次;进而提出健身本质、民族文化本质和技击本质是竞技武术在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和武术层面的一般本质,而竞技本质是其特殊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武术
武术概念
武术本质
民族传统体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冲突与规避: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关系之研究
被引量:
48
3
作者
张长思
张长念
王占坤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2-37,58,共7页
当前,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概念与关系问题已成为武术理论研究的焦点。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界定了竞技武术、传统武术、中国武术的概念,探讨了当代武术发展中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矛盾冲突与规避路径,以及二者...
当前,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概念与关系问题已成为武术理论研究的焦点。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界定了竞技武术、传统武术、中国武术的概念,探讨了当代武术发展中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矛盾冲突与规避路径,以及二者的当代价值定位。研究认为,涵盖现代武术和传统武术两大内涵于一体的中国武术概念界定法存在缺陷,而"广义"与"狭义"的分别界定法较为妥当;竞技武术套路源自"舞"的表演属性而非"舞"的练功属性,竞技武术散打、竞技太极推手、功法运动源自传统武术中的练功方法,如此认识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关系,是规避二者存在矛盾和发展冲突的有效路径;竞技武术3个运动项目虽然源自于传统武术的打、练、演3项主体内容,但却算不上是对传统武术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和发展。竞技武术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好体育化道路,发挥体育竞技的价值,传统武术则应该坚持"打练结合"的武技、武道修炼方式,发挥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竞技武术
传统武术
武术概念
武术本质
矛盾冲突
规避路径
价值定位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新思考
被引量:
40
4
作者
武冬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58,共6页
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武术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了若干发人深省的新见解、新观点。研究认为:(1)武术新定义是以拳势技击为主要内容,以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拳种为存在样式,以功法、套路、...
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武术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了若干发人深省的新见解、新观点。研究认为:(1)武术新定义是以拳势技击为主要内容,以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拳种为存在样式,以功法、套路、格斗三位一体为表现形式的一种人体技击文化。(2)针对套路“去操舞化”的时代命题,认为套路是由拳势组成的成路练习或格斗形式。套路的本质属性是以拳势为基础的连续攻防。采用与套路本质相匹配的“单对统一”竞赛模式,可有效破解套路发展的困局。(3)针对太极拳与健康的科研问题,建议回归太极拳健身机理的本质研究,由太极拳研究转向太极拳健身机理研究。(4)依据时代需求,建议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原则,拓展与创新传统武术拳种的功能,客观理性地对待传统武术的发展问题。(5)学校武术发展应该“育”字当先,从以武育体,向育人转变,由“育人”格局确定学校武术体系。(6)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海外传播策略,要从武术“走出去”向“走进当地人心中”调整,要从主体传播向主体间传承演进,从分享到共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武术概念
套路本质
太极拳科研
学校武术
海外武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方法、现状与中国意识: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新探——基于武术原初素质和精要的研究
被引量:
41
5
作者
李光全
张元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1-85,共5页
传承武术要有中国意识,就是坚持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其实质就表现在对传统武术原初素质和精要的传承。对当下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对传统武术的原初素质——基本功和"外练松柔"、"内练松静"、...
传承武术要有中国意识,就是坚持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其实质就表现在对传统武术原初素质和精要的传承。对当下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对传统武术的原初素质——基本功和"外练松柔"、"内练松静"、"自强厚德"的武术精要进行了研究。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应在内容上,把以套路为主转变为以基本功及有关拳种的基本功法与基本技术为主;在方法上,把以教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课转变为精讲多练的训练课;考核上,把单一技评考核转变为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教学
中国意识
原初素质
精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武术本质层次论
被引量:
40
6
作者
张震
杨丽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7,共4页
通过对国内学者主要观点的评析,分别从历史学、哲学和语义学的研究角度出发,基于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提出:武术没有唯一的本质,本质是分层级的,各层级之间是互相矛盾、互相关联的辩证统一...
通过对国内学者主要观点的评析,分别从历史学、哲学和语义学的研究角度出发,基于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提出:武术没有唯一的本质,本质是分层级的,各层级之间是互相矛盾、互相关联的辩证统一体。其中"技击"始终贯穿着武术的发展历程,是武术最重要的特征或属性,是实现人类需要的特殊实践形式,相对于其高级本质来说是现象、是手段,而不是最终之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本质
德
技击
人类的需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武术本质的层次性
被引量:
38
7
作者
洪浩
杜纪锋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97,共3页
在提出“技击不是武术惟一的本质,武术的本质具有层次性”两个研究假设的基础上,首先将技击的内涵界定为:“表现或使用攻防格斗方法”,在确定武术概念外沿的前提下,论证了假设。研究认为:武术的本质具有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两个层次,健...
在提出“技击不是武术惟一的本质,武术的本质具有层次性”两个研究假设的基础上,首先将技击的内涵界定为:“表现或使用攻防格斗方法”,在确定武术概念外沿的前提下,论证了假设。研究认为:武术的本质具有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两个层次,健身本质和民族文化本质是其一般本质,而技击本质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殊本质;在不同条件下,武术不同层面上的本质体现程度不同,对武术本质的认识,应从整体上进行分析。进而还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武术本质认识上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技击
本质
层次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武术文化之“瑕瑜”的深度剖析
被引量:
24
8
作者
杨建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0-45,共6页
为践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发展战略,建立优秀武术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武术文化,运用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重点对武术文化这个"瑕瑜互见"的文化体进行了深度剖析。首先回顾了自党的十六大把文化提高到国...
为践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发展战略,建立优秀武术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武术文化,运用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重点对武术文化这个"瑕瑜互见"的文化体进行了深度剖析。首先回顾了自党的十六大把文化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之后武术文化研究的十年进展,主要提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然后针对问题,从3方面简要总结了武术的和谐文化内涵,最后重点列举了严重影响武术文化发展的4方面残存糟粕,并指出了武术文化研究的重点和未来发展趋向。该研究对于"构建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体系,规划武术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文化
文化精华
文化糟粕
文化瑕瑜
和谐文化
原文传递
中国武术本体走向的迷失与价值变迁
被引量:
18
9
作者
雷军蓉
巩子天胤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31,共5页
为了研究武术的本体,探究武术价值功能的演变历程和规律,总结武术发展存在问题与核心转向。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历史逻辑和哲学思辨角度论述武术本体走向与价值变迁。研究认为:武术本体是一个"技、艺、...
为了研究武术的本体,探究武术价值功能的演变历程和规律,总结武术发展存在问题与核心转向。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历史逻辑和哲学思辨角度论述武术本体走向与价值变迁。研究认为:武术本体是一个"技、艺、道"组成的整体,有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技击属性、军事属性出现了淡化的同时突出了体育属性和艺术属性,并向多元化方向继续发展;武术本体价值的迷失是造成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需要从挖掘武术修身价值、适应社会大环境和回归文化之本等方面实现武术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了解和推广武术有理论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本体
武术价值
武术概念
武术属性
历史
原文传递
论武术与军事的历史渊源
被引量:
17
10
作者
李印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8,共4页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独没有出现历史的断裂的国家。这种历史存续,产生了武术这种以言传身教为传习方式的格斗技艺。远古时期,武术早于军事武艺产生;在冷兵器时期,武术与军事武艺相互交融与促进;随着火器在军事中的普遍使用,...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独没有出现历史的断裂的国家。这种历史存续,产生了武术这种以言传身教为传习方式的格斗技艺。远古时期,武术早于军事武艺产生;在冷兵器时期,武术与军事武艺相互交融与促进;随着火器在军事中的普遍使用,军事武艺退出了战争舞台,武术也遭遇了第一次危机。本文以武术与集团军事间渊源关系、发展、变迁和分野的历史脉络为考证对象,进一步揭示武术的本质,为当前武术发展提供充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军事武艺
冷兵器
本质
功能
原文传递
从生命哲学探讨武术的本质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
16
11
作者
吴福友
付文生
席饼嗣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60,共4页
在生命哲学的视域中考察武术现象。发现:武术以搏击动作、套路和相关理论为外在表现形式,是人的内在非理性生命冲动的表达。武术包含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技击目的、健身意图、伦理传统、武术理论等属理性因素;内在的生命冲动系非理性...
在生命哲学的视域中考察武术现象。发现:武术以搏击动作、套路和相关理论为外在表现形式,是人的内在非理性生命冲动的表达。武术包含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技击目的、健身意图、伦理传统、武术理论等属理性因素;内在的生命冲动系非理性因素,是武术的灵魂和深层核心。据此提出中国武术的未来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生命哲学
生命冲动
本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中华武术美的基本要素
被引量:
13
12
作者
张振生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2年第4期32-33,35,共3页
武术美的本质是人类的本质力量在武术运动实践这个特定领域中 ,规律性与目的性的感性显现。武术美的基本要素有十三个方面 ,它们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存在 ,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 。
关键词
中华武术
武术美学
武术套路
要素结构
名称美
礼仪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武术本质的文化审视
被引量:
13
13
作者
张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2-144,共3页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本质理论为指导,从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理论的角度,对武术的本质进行全面剖析、对武术本质进行哲学思考,探索武术学的自律理论,开创武术发展理论研究的崭新视角,为武术发展与传播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认...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本质理论为指导,从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理论的角度,对武术的本质进行全面剖析、对武术本质进行哲学思考,探索武术学的自律理论,开创武术发展理论研究的崭新视角,为武术发展与传播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认为:1)武术是"文化载体"的外在表现形式,实质上是带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攻防技击意识的人体运动。2)武术文化是"习武人"对武术中攻防技击意识的人体动作进行的"人化",是"习武人"的一种存在方式。3)武术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求"自律理论",武术文化的研究应以寻找武术自身的"原点"为出发点,使武术成为"物理实在"意义上的工具,使得民族文化的弘扬有了"物"的依托,不再是一种口号般的宣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发展
文化本质
武术本体
原文传递
学校武术教育技击本质的回归
被引量:
12
14
作者
梁勤超
高鹏飞
李源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4-49,共6页
针对学校武术教育偏离武术技击本质、未能满足青少年对武术需求的现实问题,提出在学校武术中加强格斗竞技教育,回归武术技击本质的命题。认为学校武术对技击本质的教育理念回归需重视几个"意识":①强化武术本质意识,围绕武术...
针对学校武术教育偏离武术技击本质、未能满足青少年对武术需求的现实问题,提出在学校武术中加强格斗竞技教育,回归武术技击本质的命题。认为学校武术对技击本质的教育理念回归需重视几个"意识":①强化武术本质意识,围绕武术技击开展教学;②树立安全阀意识,为青少年暴力攻击性行为提供合理出口;③建立体验与认知意识,让青少年对格斗对抗具有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④增强刚性气质意识,将格斗竞技教育转化为培养青少年刚性气质的工具。提出:在学校武术格斗竞技教育的实践中,应把握武术格斗竞技项目的本质特征,基于教育对象的年龄与性别差异,在规则条件下进行格斗对抗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武术
技击本质
青少年
格斗竞技
武术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华武术之“劲”的学理阐幽及训练要义探赜
被引量:
7
15
作者
彭国强
夏一帆
杨建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0-77,共8页
以中华武术之“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语言学与武学两个视角对“劲”的概念进行学理辨析,然后展开“劲”理论层面的意义探讨以及实践层面的训练要义探赜。研究认为:中华武术之“劲”是以技击为主...
以中华武术之“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语言学与武学两个视角对“劲”的概念进行学理辨析,然后展开“劲”理论层面的意义探讨以及实践层面的训练要义探赜。研究认为:中华武术之“劲”是以技击为主要目的,以形体练习、气息吐纳以及意识引导为主要练习程序,经系统化训练后所获得的符合武术相关技术特点的整体力。就其理论层面而言,在揭示拳种技击基础、深化格斗对抗理念、促进肢体协调表达、丰富套路演练韵味等四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其实践层面而言,则主要通过形体练习奠定“劲”之松通顺达的身体基础,通过气息吐纳保障“劲”之己身贯穿与彼身渗透,通过意识引导实现“劲”之破体构象的实践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武术
武术文化
技击
劲
学理诠释
训练要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武术套路传统思维与本质特点
被引量:
6
16
作者
梅杭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50,共4页
为了揭示武术套路内涵的传统文化价值,从武术套路传统思维和本质特点入手,研究分析了武术套路传统思维的方式、内容与本质特点,提出武术套路传统思维主要有形象性思维和关联性思维两种方式。形象性思维赋予武术套路表演艺术化、技术系...
为了揭示武术套路内涵的传统文化价值,从武术套路传统思维和本质特点入手,研究分析了武术套路传统思维的方式、内容与本质特点,提出武术套路传统思维主要有形象性思维和关联性思维两种方式。形象性思维赋予武术套路表演艺术化、技术系统化、动作形象化的特点;关联性思维使武术套路技法多变、动作规格完整与严谨。武术套路传统思维的本质特点是注重具体现象、实用性和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套路
传统思维
形象性思维
关联性思维
本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发展“竞技武术”的理论依据
被引量:
5
17
作者
唐韶军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1-72,共2页
武术的本质是永恒的,其功能和形式是可变的,是随着武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武术的功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竞技武术具有一种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新功能。它的产生是对武术众多功能的丰富和发展,这将有利于武术体系的完善和武...
武术的本质是永恒的,其功能和形式是可变的,是随着武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武术的功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竞技武术具有一种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新功能。它的产生是对武术众多功能的丰富和发展,这将有利于武术体系的完善和武术的国际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武术
丰富和发展
国际化发展
社会需要
时代发展
武术体系
阶段性
多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武术运动中的美学艺术
被引量:
5
18
作者
李微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26-127,共2页
武术是中国古代留下来的一项宝贵的民族遗产,它源于体育,又高于体育,其美的特点又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不论是从中华武术美学的本质,还是美学特征,其美学艺术特点极为鲜明。武术的各种表现手段无不以其优美的形态,别具一格的韵律和浓烈...
武术是中国古代留下来的一项宝贵的民族遗产,它源于体育,又高于体育,其美的特点又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不论是从中华武术美学的本质,还是美学特征,其美学艺术特点极为鲜明。武术的各种表现手段无不以其优美的形态,别具一格的韵律和浓烈的东方神韵展示其艺术美,使人们不仅能品味醇厚的武术艺术,而且能在刀光剑影中获得美的享受。为了使武术美学艺术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应不断探讨和研究武术美学艺术,让武术之美服务更广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美学本质
美学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强国视阈下传统武术文化价值研究
被引量:
6
19
作者
彭国强
于均刚
郑丽莎
《武术研究》
2020年第4期35-37,47,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在文化强国视域下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传统武术文化精髓主要有三方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和谐”的文化价值观;“以武入道”的个体实践方式。传统武术文化的当代价值主要有:(1)“自强不...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在文化强国视域下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传统武术文化精髓主要有三方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和谐”的文化价值观;“以武入道”的个体实践方式。传统武术文化的当代价值主要有:(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作为现代人们精神的航向标不仅是物欲横流世界的一股清流,也是对现代人们民族精神缺失的纠偏:(2)“和谐思想”是现代社会中人类行为的准则;(3)“以武入道”作为武术文化的实践方式不仅给当代武术文化研究者们敲响警钟,更为传统武术的发展开拓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强国
传统武术
文化精髓
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师徒传承育人方式对武术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
4
20
作者
王艺锦
刘子桢
+1 位作者
曾凡平
宋清华
《武术研究》
2021年第4期88-90,93,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归纳分析等方法,并以民间武术师徒传承育人方式的走访资料为基础,对我国武术文化沿袭的师徒制传承方式的历史进行梳理,重点对传统武术师徒传承的特点进行整理与分析,旨在探讨和发掘传统武术的师徒传承育人...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归纳分析等方法,并以民间武术师徒传承育人方式的走访资料为基础,对我国武术文化沿袭的师徒制传承方式的历史进行梳理,重点对传统武术师徒传承的特点进行整理与分析,旨在探讨和发掘传统武术的师徒传承育人方式对当代学校教育武术课堂教学可提供的教学借鉴与启示。研究认为:(1)以传习某种手艺技术为纽带形成的武术师徒传承教育方式,是所有传统艺术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普遍传承现象,历经千年凝练其形成了鲜明或称独到的武术传承特点。(2)当前学校体育武术课教学为传统武术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平台,但这种群演式教学方式已严重淡化了武术师徒传承所独具的神秘感,大大降低了武术演习的魅力和求学吸引力。(3)传统武术师徒传承制所重视的重礼仪、尊师道、德先备的育人方式和特点,这些应成为中华武术传承的精脉所在,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武术课堂教学中武术的精脉不能丢,也丢不得,一旦丢也就丢掉了武术的所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徒传承
传统武术
学校教育
武术课堂
武术精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质疑:“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
76
1
作者
王岗
机构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出处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4,共7页
文摘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一个历史的论断"、"一个封闭的论断"等几个方面对"技击是武术本质特征"这一大家坚持了多年的命题进行了理论的质疑。研究认为,技击作为武术的一个原点功能,随着武术的文化得以形成、嬗变与发展,它必将经历着一个同步的质变过程,中国的文化使得"技击"与"文化"、"生活"一起不断地演绎推向更深刻的、更模糊的方向上去。正是基于浓厚的东方文化,武术及其拳技不再仅仅作为一种求生存、好勇斗狠的暴力手段而存在,"技击之打"只能是中国武术这棵苍劲的千年古树的一个枝蔓。最后认为:中国武术是一个由简单不断走向复杂的过程,一个从"技击"走向"文化"的过程。
关键词
武术
技击
本质
质疑
Keywords
wushu
art
of
attack
essence
questioning
分类号
G852.03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原文传递
题名
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与本质新论
被引量:
48
2
作者
洪浩
机构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出处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55,共3页
文摘
将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为: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专业人群为活动主体,围绕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规程的要求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或集体的运动竞技水平,争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武术运动。其运动形式主要有套路、散打和太极推手。依据列宁和毛泽东对本质的有关论述,提出武术的本质具有一般本质与特殊本质两个层次;进而提出健身本质、民族文化本质和技击本质是竞技武术在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和武术层面的一般本质,而竞技本质是其特殊本质。
关键词
竞技武术
武术概念
武术本质
民族传统体育
Keywords
competitive
wushu
wushu
concept
wushu
essenc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冲突与规避: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关系之研究
被引量:
48
3
作者
张长思
张长念
王占坤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出处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2-37,58,共7页
基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ZHC020)
文摘
当前,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概念与关系问题已成为武术理论研究的焦点。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界定了竞技武术、传统武术、中国武术的概念,探讨了当代武术发展中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矛盾冲突与规避路径,以及二者的当代价值定位。研究认为,涵盖现代武术和传统武术两大内涵于一体的中国武术概念界定法存在缺陷,而"广义"与"狭义"的分别界定法较为妥当;竞技武术套路源自"舞"的表演属性而非"舞"的练功属性,竞技武术散打、竞技太极推手、功法运动源自传统武术中的练功方法,如此认识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关系,是规避二者存在矛盾和发展冲突的有效路径;竞技武术3个运动项目虽然源自于传统武术的打、练、演3项主体内容,但却算不上是对传统武术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和发展。竞技武术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好体育化道路,发挥体育竞技的价值,传统武术则应该坚持"打练结合"的武技、武道修炼方式,发挥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
关键词
中国武术
竞技武术
传统武术
武术概念
武术本质
矛盾冲突
规避路径
价值定位
Keywords
Chinese
wushu
competitive
wushu
traditional
wushu
wushu
concept
wushu
essence
conflict
avoidance
way
value
orientation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原文传递
题名
新时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新思考
被引量:
40
4
作者
武冬
机构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
出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58,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9YJA890026)。
文摘
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武术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了若干发人深省的新见解、新观点。研究认为:(1)武术新定义是以拳势技击为主要内容,以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拳种为存在样式,以功法、套路、格斗三位一体为表现形式的一种人体技击文化。(2)针对套路“去操舞化”的时代命题,认为套路是由拳势组成的成路练习或格斗形式。套路的本质属性是以拳势为基础的连续攻防。采用与套路本质相匹配的“单对统一”竞赛模式,可有效破解套路发展的困局。(3)针对太极拳与健康的科研问题,建议回归太极拳健身机理的本质研究,由太极拳研究转向太极拳健身机理研究。(4)依据时代需求,建议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原则,拓展与创新传统武术拳种的功能,客观理性地对待传统武术的发展问题。(5)学校武术发展应该“育”字当先,从以武育体,向育人转变,由“育人”格局确定学校武术体系。(6)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海外传播策略,要从武术“走出去”向“走进当地人心中”调整,要从主体传播向主体间传承演进,从分享到共享发展。
关键词
传统武术
武术概念
套路本质
太极拳科研
学校武术
海外武术
Keywords
traditional
wushu
concept
of
wushu
essence
of
routine
scientific
research
on
wushu
school
wushu
overseas
wushu
分类号
G80-05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方法、现状与中国意识: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新探——基于武术原初素质和精要的研究
被引量:
41
5
作者
李光全
张元河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出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1-85,共5页
基金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院管课题(WSH2011D020)
文摘
传承武术要有中国意识,就是坚持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其实质就表现在对传统武术原初素质和精要的传承。对当下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对传统武术的原初素质——基本功和"外练松柔"、"内练松静"、"自强厚德"的武术精要进行了研究。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应在内容上,把以套路为主转变为以基本功及有关拳种的基本功法与基本技术为主;在方法上,把以教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课转变为精讲多练的训练课;考核上,把单一技评考核转变为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
关键词
武术教学
中国意识
原初素质
精要
Keywords
wushu
education
Chinese
consciousness
original
quality
essence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术本质层次论
被引量:
40
6
作者
张震
杨丽
机构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北京体育大学
出处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7,共4页
基金
郑州大学研究生科学基金
项目编号:10R02601
文摘
通过对国内学者主要观点的评析,分别从历史学、哲学和语义学的研究角度出发,基于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提出:武术没有唯一的本质,本质是分层级的,各层级之间是互相矛盾、互相关联的辩证统一体。其中"技击"始终贯穿着武术的发展历程,是武术最重要的特征或属性,是实现人类需要的特殊实践形式,相对于其高级本质来说是现象、是手段,而不是最终之本质。
关键词
武术
本质
德
技击
人类的需要
Keywords
wushu
essence
moral
fighting
needs
of
human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武术本质的层次性
被引量:
38
7
作者
洪浩
杜纪锋
机构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出处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97,共3页
文摘
在提出“技击不是武术惟一的本质,武术的本质具有层次性”两个研究假设的基础上,首先将技击的内涵界定为:“表现或使用攻防格斗方法”,在确定武术概念外沿的前提下,论证了假设。研究认为:武术的本质具有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两个层次,健身本质和民族文化本质是其一般本质,而技击本质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殊本质;在不同条件下,武术不同层面上的本质体现程度不同,对武术本质的认识,应从整体上进行分析。进而还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武术本质认识上的误区。
关键词
武术
技击
本质
层次性
Keywords
wushu
attack
and
defense
essence
hierarchy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术文化之“瑕瑜”的深度剖析
被引量:
24
8
作者
杨建营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体育科研所
苏州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0-45,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号:14BTY072)
文摘
为践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发展战略,建立优秀武术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武术文化,运用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重点对武术文化这个"瑕瑜互见"的文化体进行了深度剖析。首先回顾了自党的十六大把文化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之后武术文化研究的十年进展,主要提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然后针对问题,从3方面简要总结了武术的和谐文化内涵,最后重点列举了严重影响武术文化发展的4方面残存糟粕,并指出了武术文化研究的重点和未来发展趋向。该研究对于"构建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体系,规划武术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武术文化
文化精华
文化糟粕
文化瑕瑜
和谐文化
Keywords
wushu
culture
culture
essence
culture
dross
luster
and
defect
of
culture
harmonious
culture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武术本体走向的迷失与价值变迁
被引量:
18
9
作者
雷军蓉
巩子天胤
机构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东江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出处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31,共5页
基金
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度校管课题(编号:2012YB046)
文摘
为了研究武术的本体,探究武术价值功能的演变历程和规律,总结武术发展存在问题与核心转向。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历史逻辑和哲学思辨角度论述武术本体走向与价值变迁。研究认为:武术本体是一个"技、艺、道"组成的整体,有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技击属性、军事属性出现了淡化的同时突出了体育属性和艺术属性,并向多元化方向继续发展;武术本体价值的迷失是造成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需要从挖掘武术修身价值、适应社会大环境和回归文化之本等方面实现武术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了解和推广武术有理论指导价值。
关键词
武术本体
武术价值
武术概念
武术属性
历史
Keywords
wushu
essence
wushu
value
wushu
concept
wushu
property
history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武术与军事的历史渊源
被引量:
17
10
作者
李印东
机构
北京体育大学
出处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8,共4页
文摘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独没有出现历史的断裂的国家。这种历史存续,产生了武术这种以言传身教为传习方式的格斗技艺。远古时期,武术早于军事武艺产生;在冷兵器时期,武术与军事武艺相互交融与促进;随着火器在军事中的普遍使用,军事武艺退出了战争舞台,武术也遭遇了第一次危机。本文以武术与集团军事间渊源关系、发展、变迁和分野的历史脉络为考证对象,进一步揭示武术的本质,为当前武术发展提供充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武术
军事武艺
冷兵器
本质
功能
Keywords
wushu
Military
arts
Cold
weapon
essence
Function
分类号
G852.D1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原文传递
题名
从生命哲学探讨武术的本质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
16
11
作者
吴福友
付文生
席饼嗣
机构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人文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出处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60,共4页
文摘
在生命哲学的视域中考察武术现象。发现:武术以搏击动作、套路和相关理论为外在表现形式,是人的内在非理性生命冲动的表达。武术包含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技击目的、健身意图、伦理传统、武术理论等属理性因素;内在的生命冲动系非理性因素,是武术的灵魂和深层核心。据此提出中国武术的未来发展策略。
关键词
武术
生命哲学
生命冲动
本质
Keywords
wushu
life
philosophy
life
impulse
essence
分类号
G80-05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G852 [文化科学—体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中华武术美的基本要素
被引量:
13
12
作者
张振生
机构
广州体育学院专科二部
出处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2年第4期32-33,35,共3页
文摘
武术美的本质是人类的本质力量在武术运动实践这个特定领域中 ,规律性与目的性的感性显现。武术美的基本要素有十三个方面 ,它们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存在 ,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 。
关键词
中华武术
武术美学
武术套路
要素结构
名称美
礼仪美
Keywords
the
Chinese
wushu
wushu
aesthetics
essence
element
wushu
routine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G802 [文化科学—体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术本质的文化审视
被引量:
13
13
作者
张峰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出处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2-144,共3页
基金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院管课题(WSH2008C007)
文摘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本质理论为指导,从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理论的角度,对武术的本质进行全面剖析、对武术本质进行哲学思考,探索武术学的自律理论,开创武术发展理论研究的崭新视角,为武术发展与传播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认为:1)武术是"文化载体"的外在表现形式,实质上是带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攻防技击意识的人体运动。2)武术文化是"习武人"对武术中攻防技击意识的人体动作进行的"人化",是"习武人"的一种存在方式。3)武术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求"自律理论",武术文化的研究应以寻找武术自身的"原点"为出发点,使武术成为"物理实在"意义上的工具,使得民族文化的弘扬有了"物"的依托,不再是一种口号般的宣扬。
关键词
武术发展
文化本质
武术本体
Keywords
development
of
wushu
cultural
essence
noumenon
of
wushu
分类号
G852.1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原文传递
题名
学校武术教育技击本质的回归
被引量:
12
14
作者
梁勤超
高鹏飞
李源
机构
成都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剑桥大学社会学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
山东大学体育学院
出处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4-49,共6页
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公派剑桥大学博士后项目(201708515016)。
文摘
针对学校武术教育偏离武术技击本质、未能满足青少年对武术需求的现实问题,提出在学校武术中加强格斗竞技教育,回归武术技击本质的命题。认为学校武术对技击本质的教育理念回归需重视几个"意识":①强化武术本质意识,围绕武术技击开展教学;②树立安全阀意识,为青少年暴力攻击性行为提供合理出口;③建立体验与认知意识,让青少年对格斗对抗具有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④增强刚性气质意识,将格斗竞技教育转化为培养青少年刚性气质的工具。提出:在学校武术格斗竞技教育的实践中,应把握武术格斗竞技项目的本质特征,基于教育对象的年龄与性别差异,在规则条件下进行格斗对抗实践。
关键词
学校武术
技击本质
青少年
格斗竞技
武术教育
Keywords
school
wushu
combative
essence
teenager
fighting
sport
wushu
education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武术之“劲”的学理阐幽及训练要义探赜
被引量:
7
15
作者
彭国强
夏一帆
杨建营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
出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0-77,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TY114)。
文摘
以中华武术之“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语言学与武学两个视角对“劲”的概念进行学理辨析,然后展开“劲”理论层面的意义探讨以及实践层面的训练要义探赜。研究认为:中华武术之“劲”是以技击为主要目的,以形体练习、气息吐纳以及意识引导为主要练习程序,经系统化训练后所获得的符合武术相关技术特点的整体力。就其理论层面而言,在揭示拳种技击基础、深化格斗对抗理念、促进肢体协调表达、丰富套路演练韵味等四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其实践层面而言,则主要通过形体练习奠定“劲”之松通顺达的身体基础,通过气息吐纳保障“劲”之己身贯穿与彼身渗透,通过意识引导实现“劲”之破体构象的实践飞跃。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武术
武术文化
技击
劲
学理诠释
训练要义
Keyword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hinese
wushu
martial
arts
culture
combat
jin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training
essence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术套路传统思维与本质特点
被引量:
6
16
作者
梅杭强
机构
天津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
出处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50,共4页
文摘
为了揭示武术套路内涵的传统文化价值,从武术套路传统思维和本质特点入手,研究分析了武术套路传统思维的方式、内容与本质特点,提出武术套路传统思维主要有形象性思维和关联性思维两种方式。形象性思维赋予武术套路表演艺术化、技术系统化、动作形象化的特点;关联性思维使武术套路技法多变、动作规格完整与严谨。武术套路传统思维的本质特点是注重具体现象、实用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
武术套路
传统思维
形象性思维
关联性思维
本质
Keywords
wushu
series
traditional
thinking
imagery
thinking
connected
thinking
essence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展“竞技武术”的理论依据
被引量:
5
17
作者
唐韶军
机构
烟台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出处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1-72,共2页
文摘
武术的本质是永恒的,其功能和形式是可变的,是随着武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武术的功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竞技武术具有一种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新功能。它的产生是对武术众多功能的丰富和发展,这将有利于武术体系的完善和武术的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
竞技武术
丰富和发展
国际化发展
社会需要
时代发展
武术体系
阶段性
多功能
Keywords
competitive
wushu
wushu
essence
function
form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D616 [文化科学—体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武术运动中的美学艺术
被引量:
5
18
作者
李微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
出处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26-127,共2页
文摘
武术是中国古代留下来的一项宝贵的民族遗产,它源于体育,又高于体育,其美的特点又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不论是从中华武术美学的本质,还是美学特征,其美学艺术特点极为鲜明。武术的各种表现手段无不以其优美的形态,别具一格的韵律和浓烈的东方神韵展示其艺术美,使人们不仅能品味醇厚的武术艺术,而且能在刀光剑影中获得美的享受。为了使武术美学艺术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应不断探讨和研究武术美学艺术,让武术之美服务更广的人群。
关键词
武术
美学本质
美学艺术
Keywords
wushu
aesthetic
essence
aesthetic
feature
aesthetic
art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TS972 [文化科学—体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强国视阈下传统武术文化价值研究
被引量:
6
19
作者
彭国强
于均刚
郑丽莎
机构
山东体育学院研究生教育学院
出处
《武术研究》
2020年第4期35-37,47,共4页
基金
山东体育学院研究生教育学院研究生立项资助课题,编号:Z201906。
文摘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在文化强国视域下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传统武术文化精髓主要有三方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和谐”的文化价值观;“以武入道”的个体实践方式。传统武术文化的当代价值主要有:(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作为现代人们精神的航向标不仅是物欲横流世界的一股清流,也是对现代人们民族精神缺失的纠偏:(2)“和谐思想”是现代社会中人类行为的准则;(3)“以武入道”作为武术文化的实践方式不仅给当代武术文化研究者们敲响警钟,更为传统武术的发展开拓了新路径。
关键词
文化强国
传统武术
文化精髓
价值
Keywords
Cultural
Power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al
essence
Value
分类号
G85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师徒传承育人方式对武术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
4
20
作者
王艺锦
刘子桢
曾凡平
宋清华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太极拳)学院
出处
《武术研究》
2021年第4期88-90,93,共4页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8BTY010。
文摘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归纳分析等方法,并以民间武术师徒传承育人方式的走访资料为基础,对我国武术文化沿袭的师徒制传承方式的历史进行梳理,重点对传统武术师徒传承的特点进行整理与分析,旨在探讨和发掘传统武术的师徒传承育人方式对当代学校教育武术课堂教学可提供的教学借鉴与启示。研究认为:(1)以传习某种手艺技术为纽带形成的武术师徒传承教育方式,是所有传统艺术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普遍传承现象,历经千年凝练其形成了鲜明或称独到的武术传承特点。(2)当前学校体育武术课教学为传统武术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平台,但这种群演式教学方式已严重淡化了武术师徒传承所独具的神秘感,大大降低了武术演习的魅力和求学吸引力。(3)传统武术师徒传承制所重视的重礼仪、尊师道、德先备的育人方式和特点,这些应成为中华武术传承的精脉所在,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武术课堂教学中武术的精脉不能丢,也丢不得,一旦丢也就丢掉了武术的所有。
关键词
师徒传承
传统武术
学校教育
武术课堂
武术精脉
Keywords
master
and
apprentice
inheritance
traditional
wushu
school
education
wushu
classroom
wushu
essence
分类号
G85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质疑:“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
王岗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76
原文传递
2
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与本质新论
洪浩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5
4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冲突与规避: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关系之研究
张长思
张长念
王占坤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48
原文传递
4
新时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新思考
武冬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4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方法、现状与中国意识: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新探——基于武术原初素质和精要的研究
李光全
张元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4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武术本质层次论
张震
杨丽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
4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武术本质的层次性
洪浩
杜纪锋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
3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武术文化之“瑕瑜”的深度剖析
杨建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24
原文传递
9
中国武术本体走向的迷失与价值变迁
雷军蓉
巩子天胤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8
原文传递
10
论武术与军事的历史渊源
李印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7
原文传递
11
从生命哲学探讨武术的本质与发展策略
吴福友
付文生
席饼嗣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试析中华武术美的基本要素
张振生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2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武术本质的文化审视
张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3
原文传递
14
学校武术教育技击本质的回归
梁勤超
高鹏飞
李源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中华武术之“劲”的学理阐幽及训练要义探赜
彭国强
夏一帆
杨建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武术套路传统思维与本质特点
梅杭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发展“竞技武术”的理论依据
唐韶军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浅谈武术运动中的美学艺术
李微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文化强国视阈下传统武术文化价值研究
彭国强
于均刚
郑丽莎
《武术研究》
202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师徒传承育人方式对武术教学的启示
王艺锦
刘子桢
曾凡平
宋清华
《武术研究》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