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 被引量:70
1
作者 刘传江 冯碧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21,共6页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武汉城市圈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过程中,面临...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武汉城市圈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特定的制约因素,需要建设性地降低碳的排放。文章通过介绍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内涵,指出低碳经济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在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下,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对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武汉市的生态足迹赤字和脱钩(节能减排)发展情况,指出武汉城市圈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得出建设"两型社会"会对降低碳的排放起到促进作用的结论,并在体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 节能减排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的测度与比较 被引量:76
2
作者 李雪松 孙博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96-1003,共8页
实现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区域一体化,既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也能够向西部传递发展势能,缩小西部与中东部的差距。参照了世界银行从密度、距离与分割3个维度对区域一体化的界定,构建了区域一体化评价体系;采用2000~2010年数据,并结合... 实现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区域一体化,既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也能够向西部传递发展势能,缩小西部与中东部的差距。参照了世界银行从密度、距离与分割3个维度对区域一体化的界定,构建了区域一体化评价体系;采用2000~2010年数据,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内部区域一体化进行测度与比较分析。研究显示:(1)长株潭城市圈区域一体化水平最高,武汉城市圈次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最低,但三大城市群一体化水平都呈现逐渐增长趋势;(2)三大城市群在市场一体化、行政一体化及社会一体化变化水平差异明显但总体差距逐渐缩小;(3)武汉城市圈在"两型"社会建设推动下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水平进程最快,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后发优势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经济发展联动机制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武汉城市圈 长株潭城市群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区域一体化 测度
原文传递
“三线”约束下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40
3
作者 张斌 李璐 +1 位作者 夏秋月 董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65-2280,共16页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作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的基础,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红线(简称“三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能较好地约束土地利用,进而对碳储量造成影响。以武汉城市圈为例,采用Markov-FLUS...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作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的基础,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红线(简称“三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能较好地约束土地利用,进而对碳储量造成影响。以武汉城市圈为例,采用Markov-FLUS耦合模型模拟“三线”约束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并运用InVEST模型定量研究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武汉城市圈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分别减少了1267.582、112.703、24.896、42.14 km^(2),建设用地和水域分别增加了1092.282 km^(2)和355.039 km^(2)。2035年“三线”约束情景下耕地减少面积小于自然发展情景,林地实现了增长,新增建设用地被引导至城镇开发边界红线内聚集。(2)2000—2015年武汉城市圈总碳储量呈连续递减势态,其中武汉市碳储量减少量最大。“三线”约束情景下碳储量和地均碳密度下降幅度明显变小,武汉市碳储量减少量仅为自然发展情景的44.89%。(3)耕地-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是引起碳储量剧烈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地利用强度与碳储量呈显著负相关,较低强度带的碳储量最高。因此,“三线”约束下的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能合理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减缓碳储量的损失,对区域国土空间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约束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武汉城市圈 FLUS模型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姜大川 肖伟华 +1 位作者 范晨媛 宫博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1-768,共8页
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和GDP作为承载力的表征指标,分别运用单位GDP综合用水量评判法和河流一维水质模型及湖库均匀混合模型计算武汉城... 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和GDP作为承载力的表征指标,分别运用单位GDP综合用水量评判法和河流一维水质模型及湖库均匀混合模型计算武汉城市圈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并用承载度来评价水资源及水环境的承载状态。结果表明:2012、2020和2030年武汉城市圈水资源承载力都处于合理承载状态,但是其水环境承载力处于轻度超载状态。可见,水环境承载力对武汉城市圈的用水限制更为严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污水处理技术的进步,水环境状况虽然会有所好转,但与水资源数量这一因素相比,水环境仍是制约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水环境承载力 纳污能力 承载度 武汉城市圈
原文传递
农民工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武汉市城市圈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29
5
作者 胡银根 张曼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90-95,共6页
基于对武汉城市圈内农民工宅基地退出补偿意愿的实地调查,在获得其补偿意愿与偏好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探讨农民工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不同农民工个体之间的补偿意愿存在较大差异;就农民... 基于对武汉城市圈内农民工宅基地退出补偿意愿的实地调查,在获得其补偿意愿与偏好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探讨农民工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不同农民工个体之间的补偿意愿存在较大差异;就农民工整体而言,农民工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农业收入比重、宅基地产权认知和地区因素对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意愿影响较显著。提出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层次农民工的差别化需求,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确保农民工宅基地权益的实现;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农民工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制定城乡统筹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方案,保障农民工退出宅基地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宅基地退出 补偿意愿 城乡统筹 武汉城市圈 土地制度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与战略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俊成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9-83,共5页
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提出的振兴湖北经济 ,推动湖北经济率先在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武汉城市圈是在中国出现“中部凹陷”经济现象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对振兴中国中部经济具有“领头羊”的作用 ,为中部崛起注入了强有力的经济活力 ,是... 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提出的振兴湖北经济 ,推动湖北经济率先在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武汉城市圈是在中国出现“中部凹陷”经济现象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对振兴中国中部经济具有“领头羊”的作用 ,为中部崛起注入了强有力的经济活力 ,是带动中部崛起的增长极和龙头。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条件 ,提出了建设武汉城市圈 ,发展其经济的战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城市圈 发展战略 市场体系 产业带 可持续发展 湖北
下载PDF
基于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耕地利用布局优化——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22
7
作者 柯新利 邓祥征 刘成武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42-1450,共9页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根据城市圈内各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的区域差异,探讨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在耕地利用布局优化中的应用。模型根据各县域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确定异步演化速率,根据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结合粮食自给...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根据城市圈内各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的区域差异,探讨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在耕地利用布局优化中的应用。模型根据各县域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确定异步演化速率,根据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结合粮食自给率和建设用地满足程度确定分区转换规则,根据全区域的粮食安全得到全局终止条件,以此实现武汉城市圈2020年耕地利用优化布局。优化结果显示,在武汉城市圈耕地总量满足全区域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黄陂区、应城市、新洲区、汉阳区、潜江市、黄冈市市辖区、鄂州市市辖区、孝感市市辖区、武昌区、仙桃市、黄梅县、武穴市、阳新县、咸宁市市辖区和赤壁市等建设用地优先度较高的区域建设用地需求均得到了满足;团风县和通城县虽然建设用地优先度较低,但是建设用地需求量较小,建设用地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其他县(市、区)由于建设用地需求量和建设用地优先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建设用地需求量没有得到完全满足。结果表明,基于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的耕地区际优化模型在全区域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考虑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的区域差异,能够协调建设用地和耕地之间的矛盾,实现在区域间合理配置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区际优化 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 武汉城市圈
原文传递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武汉城市圈拓展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海羽 庞小平 +1 位作者 李艳红 赵羲 《测绘地理信息》 2015年第1期80-83,共4页
选取2001年到2011年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采用二分比较法,确定历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提取阈值,提取建成区,平均误差仅为2.98%。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城市化进程和空间拓展特点,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拓展速度... 选取2001年到2011年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采用二分比较法,确定历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提取阈值,提取建成区,平均误差仅为2.98%。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城市化进程和空间拓展特点,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拓展速度不断加快,武汉市的城镇扩展强度最大。此外,通过相关性分析了经济发展和人口城市化率对拓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城市化 城镇拓展 武汉城市圈
原文传递
武汉城市圈的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白杨 初东 +2 位作者 田良 冯宇 张哲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3-241,共9页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发展对该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文中选取植被、气象、地形、土壤和人为5个因子,分别以植被覆盖度、降水量、蒸发量、坡度、坡长、土壤层厚度和覆盖类型作为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的评价指标,综合采...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发展对该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文中选取植被、气象、地形、土壤和人为5个因子,分别以植被覆盖度、降水量、蒸发量、坡度、坡长、土壤层厚度和覆盖类型作为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的评价指标,综合采用专家判断矩阵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其指标体系。利用遥感、GIS等空间分析技术对武汉城市圈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水源涵养功能的各单因子重要性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00-2009年间,武汉城市圈水源涵养功能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空间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武汉城市圈东北部、东南部低山丘陵地带的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较高;短时间尺度上,人为活动所导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和覆盖类型的改变是影响水源涵养功能的主要因素。其中,2005-2009年间,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湖泊湿地减少是武汉城市圈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功能 重要性评价 影响因子 武汉城市圈
原文传递
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武汉城市圈产业体系构建——推动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冯碧梅 刘传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72,共6页
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分析武汉城市圈产业体系构建,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是城市圈融入更大区域乃至全球价值链,不断朝着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的途径。在文中,通过湖北近20年来的能源消耗情况计算出碳... 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分析武汉城市圈产业体系构建,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是城市圈融入更大区域乃至全球价值链,不断朝着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的途径。在文中,通过湖北近20年来的能源消耗情况计算出碳排放量,据此发现城市圈碳轨迹,并提出构建产业体系的策略。武汉城市圈近中期应该把提高能效和碳生产率作为核心,不断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努力减少CO2的排放的增长率,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因此,城市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低碳经济,工业结构升级调整任务迫切。同时,进行有利于碳减排交易的机制体制创新;进行有利于EET(能源环保)产业发展的机制创新;进行有利于推动EMC(能源合同管理)模式的机制体制创新;进行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机制体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武汉城市圈 产业体系 低碳经济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武汉城市圈物流需求预测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赤林 胡小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09年第5期773-776,共4页
利用Matlab 7.0的BP神经网络模拟武汉城市圈的物流需求量与各经济、非经济因素的关系,以此来预测武汉城市圈未来的物流需求量。以武汉市近几年的数据为例,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物流 BP神经网络 MATLAB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作用的实证 被引量:14
12
作者 喻春娇 肖德 胡小洁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98,共6页
采用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并结合影响制造业效率的其他经济变量,运用计量模型检验了武汉城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生产率具有明显的正向提升效应... 采用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并结合影响制造业效率的其他经济变量,运用计量模型检验了武汉城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生产率具有明显的正向提升效应,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生产率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及外商直接投资作用不明显。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效率提升作用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效率 武汉城市圈
原文传递
武汉城市圈耕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核算 被引量:15
13
作者 汤进华 陈志 +2 位作者 朱俊成 宋成舜 韩冰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4期237-244,共8页
为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有必要了解和评估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服务功能。基于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基础理论,从耕地资源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出发,选取耕地资源的气体调节功能价值、大气净化功能价值、水源涵养价值、土地... 为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有必要了解和评估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服务功能。基于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基础理论,从耕地资源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出发,选取耕地资源的气体调节功能价值、大气净化功能价值、水源涵养价值、土地保持价值、土壤营养保持价值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价值这6种服务功能价值作为测算因子,利用市场价值法对2007—2009年和2010—2012年武汉城市圈耕地资源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年均值进行测算,最终定量计算出武汉城市圈耕地资源2007—2009年和2010—2012年的年价值总量分别为730038.69万元和714774.99万元,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地区耕地资源生态价值降低了2.09%。从各组成来看,耕地资源的气体调节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性位居各组成前列。从空间分布来看,2010—2012年年均耕地生态价值最高的是黄冈市(172530.7万元),最低的是鄂州市(21786.86万元)。从空间变化来看,耕地生态价值只有潜江市有所增加,而其他城市耕地生态价值均为下降。研究结论对制定区域耕地保护政策,特别对耕地补偿政策和促进耕地资源的区域合理配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耕地资源 生态服务价值
下载PDF
基于DEA的武汉城市圈物流效率差异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周业旺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年第10期20-22,10,共4页
武汉城市圈中各个城市的工业基础不同,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和各地区的物流效率也存在着较大差异,物流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网络服务特征,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发展。通过构建基于DEA武汉城市圈物流效率评价模型,从物流... 武汉城市圈中各个城市的工业基础不同,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和各地区的物流效率也存在着较大差异,物流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网络服务特征,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发展。通过构建基于DEA武汉城市圈物流效率评价模型,从物流系统内部和物流系统外部对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物流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度量了各城市物流效率的实际水平,并根据存在的物流效率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DEA 物流效率 差异性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城市竞争力测度与评价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吕姗 林爱文 田密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共3页
随着城市乃至城市圈逐步成为区域竞争的主体,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对于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和潜力的挖掘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城市竞争力测度的5个方面18个指标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城市经济发展规模与实力、经济发展结构与潜力两... 随着城市乃至城市圈逐步成为区域竞争的主体,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对于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和潜力的挖掘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城市竞争力测度的5个方面18个指标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城市经济发展规模与实力、经济发展结构与潜力两个主成分,结合聚类分析,将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分为强势、较强、较弱、弱势4种类型,并作出相应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呈现总体城市竞争力偏弱、武汉市"一城独大"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立海 赵道静 刘金波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0-63,共4页
随着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也将成为必然。基于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有关的产业统计数据,从基本内涵、有利条件、障碍因素和具体对策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一体化主要包括主体关系一... 随着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也将成为必然。基于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有关的产业统计数据,从基本内涵、有利条件、障碍因素和具体对策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一体化主要包括主体关系一体化、规划布局一体化、产业政策一体化和产业管理一体化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可从转变发展观念、发挥政府作用、建立推进机构、加强项目建设和做好市场管理等方面,推动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体育产业 一体化发展
下载PDF
基于PCA-DEA的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实证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理 许倍慎 +1 位作者 杜文俊 吴郁玲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109-112,共4页
在建立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PCA-DEA复合模型,借助SPSS、LINDO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筛选出土地投入和产出的主成分因子,运用C2R/DEA模型对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 在建立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PCA-DEA复合模型,借助SPSS、LINDO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筛选出土地投入和产出的主成分因子,运用C2R/DEA模型对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偏低,内部差异明显,从中心城市到周边土地利用效率逐渐降低,土地产出不足是制约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DEA 土地利用效率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区域可达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纪仁可 刘唯哲 朱运海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8年第4期41-46,共6页
基于交通可达性研究模型和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基础,利用空间分析工具,对武汉城市圈2017年县域交通可达性、3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交通可达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总体空间格局上看,现阶段武汉的交通可达性的格局是由市中心向城市外围扩散... 基于交通可达性研究模型和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基础,利用空间分析工具,对武汉城市圈2017年县域交通可达性、3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交通可达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总体空间格局上看,现阶段武汉的交通可达性的格局是由市中心向城市外围扩散的趋势;而城市旅游景区的交通可达性则呈现出中心比较发达,外围则比较落后的格局;总体上呈现离衰减规律。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促进武汉市旅游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旅游景区 空间格局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新型工业化中产业集群绿色创新的对策选择——以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杜静 陆小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6-79,共4页
从绿色创新的视角考察,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中主要存在粗放增长模式引发资源高消耗、区域内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生态关联滞后等问题。基于新型工业化战略要求,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绿色创新应强化产业集群生态布局、加强产业集群绿色技... 从绿色创新的视角考察,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中主要存在粗放增长模式引发资源高消耗、区域内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生态关联滞后等问题。基于新型工业化战略要求,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绿色创新应强化产业集群生态布局、加强产业集群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集群绿色制度创新、构建绿色创新的虚拟集群模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两型社会 武汉城市圈 产业集群 绿色创新
下载PDF
关于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新华 《系统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3-96,共4页
武汉城市圈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地区的必由之路;是湖北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大契机。其"两型社会"建设具有根本性、时代性、系... 武汉城市圈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地区的必由之路;是湖北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大契机。其"两型社会"建设具有根本性、时代性、系统性、社会性、公共性的特点。其"两型社会"建设试验的主要特色有流域治理性、城乡统筹性、社会多元性。其"两型社会"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新,即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社会创新。其"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思路在于:集约化发展;把武汉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核心极做大做强;城市群经济是其建设的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 意义 特点 特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