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iR-155调控SOCS1-JAK2/STAT3通路研究蜈蚣败毒饮治疗银屑病模型鼠的机制 被引量:16
1
作者 安月鹏 杨素清 周妍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5-412,共8页
目的研究蜈蚣败毒饮对miR-155及其调控下的SOCS1-JAK2/STAT3通路的干预作用,同时结合对于银屑病模型鼠皮损指数的评价,分析通路机制与皮损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蝶呤西药对照组、蜈蚣败毒... 目的研究蜈蚣败毒饮对miR-155及其调控下的SOCS1-JAK2/STAT3通路的干预作用,同时结合对于银屑病模型鼠皮损指数的评价,分析通路机制与皮损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蝶呤西药对照组、蜈蚣败毒饮低、中、高剂量组,经咪喹莫特造模及药液灌胃后观察银屑病模型鼠的皮损指数,并取材模型皮损,采用RT-PCR对miR-155和SOCS1-JAK2/STAT3通路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Western blot对SOCS1-JAK2/STAT3通路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双变量回归分析法对通路指标与皮损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各药物组均能降低银屑病模型鼠的皮损指数(P<0.05),以蜈蚣败毒饮高剂量组和甲氨蝶呤组的作用最为显著(P<0.01);蜈蚣败毒饮高剂量组和甲氨蝶呤组可下调miR-155 mRNA(P<0.05),上调SOCS1 mRNA(P<0.05),抑制JAK2/STAT3通路的表达(P<0.05);蜈蚣败毒饮高剂量组和甲氨蝶呤组可相应调控SOCS1-JAK2/STAT3通路的蛋白含量,与皮损mRNA表达结果相一致(P<0.05);SOCS1指标与皮损指数变化量(△MPASI)间呈正相关;miR-155、JAK2、STAT3与△MPASI间呈负相关。结论蜈蚣败毒饮可有效改善银屑病模型鼠的皮损状态,其机制可能与干预miR-155从而调控其下游SOCS1-JAK2/STAT3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大鼠 动物模型 蜈蚣败毒饮 微小核糖核酸-155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1 机制
下载PDF
蜈蚣败毒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再评价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素清 孙艺榕 +1 位作者 闫景东 李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5-8,共4页
目的 :探讨蜈蚣败毒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再评价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500例,用随机化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患者按照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进行辨证分型。治疗组予蜈蚣败毒饮口服,对照组予消银颗粒口服,疗程8... 目的 :探讨蜈蚣败毒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再评价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500例,用随机化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患者按照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进行辨证分型。治疗组予蜈蚣败毒饮口服,对照组予消银颗粒口服,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际入组491例银屑病患者,治疗组血热证与血瘀证显效率分别为81.7%和88.1%,疗效均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燥证患者的显效率分别为70.4%和76.1%,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蜈蚣败毒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效率较高,但不同证型的疗效有差异,其中以血热证和血瘀证最为显著,总体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蜈蚣败毒饮 疗效 再评价 安全性
下载PDF
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模型小鼠皮肤损伤蛋白质组学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安月鹏 郑楠 杨素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与分析蜈蚣败毒饮干预转基因银屑病模型小鼠皮肤损伤的差异蛋白。方法转基因银屑病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蜈蚣败毒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进行药物灌胃、皮肤损伤取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FASP酶解...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与分析蜈蚣败毒饮干预转基因银屑病模型小鼠皮肤损伤的差异蛋白。方法转基因银屑病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蜈蚣败毒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进行药物灌胃、皮肤损伤取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FASP酶解、TMT标记、质谱分析、GO功能注释、KEGG通路注释、富集分析、蛋白质聚类分析等对各组样本蛋白质组学进行分析。通过综合蛋白质定性、定量结果及蛋白质聚类分析,提取蜈蚣败毒饮干预后特异性交叉蛋白。结果共筛选出蛋白质总数6092个,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上调蛋白456个,下调蛋白172个,最终综合分析出特异性交叉蛋白4个。结论重组人蝶呤甲醇胺脱水酶1(登录号P61458)、线粒体核糖体蛋白L34(登录号Q99N91)、锌指蛋白488(登录号Q5HZG9)和N-乙酰基化α-酸性二肽酶(登录号G3UWC2)4个蛋白可能通过调控相关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影响微血管功能,在蜈蚣败毒饮干预银屑病模型小鼠皮肤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败毒饮 银屑病 转基因 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
下载PDF
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小鼠皮损中Th17细胞主导通路相关因子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安月鹏 闫景东 杨素清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56-1559,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转基因小鼠模型皮损中Th17细胞主导通路IL-23-STAT3/RORγt-IL-17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银屑病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甲氨蝶呤对照组、蜈蚣败毒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进行药液配置、小鼠灌胃... 目的观察中药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转基因小鼠模型皮损中Th17细胞主导通路IL-23-STAT3/RORγt-IL-17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银屑病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甲氨蝶呤对照组、蜈蚣败毒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进行药液配置、小鼠灌胃、皮损取材,通过皮损组织中RNA提取、引物合成、逆转录及PCR定量分析等对小鼠皮损中IL-17A、IL-23、STAT3、RORγt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蜈蚣败毒饮高剂量组和甲氨蝶呤组能够显著降低银屑病小鼠模型皮损中IL-17A、IL-23、STAT3、RORγt的表达(P<0.01),蜈蚣败毒饮中剂量组能够降低皮损中IL-23、STAT3、RORγt的表达(P<0.05),且蜈蚣败毒饮的干预作用随浓度呈现出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结论中药蜈蚣败毒饮可以通过干预小鼠皮损中Th17细胞主导通路的上游刺激因子IL-23、转录因子STAT3和RORγt、下游分泌因子IL-17A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败毒饮 银屑病 TH17细胞 基因表达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蜈蚣败毒饮对复发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指数及白细胞介素-17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任宇坤 张晴 +2 位作者 张琼 杨素清 安月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36-142,共7页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饮对初发型、复发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的影响,分析其对不同类型患者血分证候的作用优势,并探索该方对复发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类型...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饮对初发型、复发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的影响,分析其对不同类型患者血分证候的作用优势,并探索该方对复发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类型(初发型、复发型)及血分证候特点(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选取350例患者进入相应组别(实际完成3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蜈蚣败毒饮,对照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采用PASI动态观察患者皮损改善情况,分析临床疗效,并计算治疗前后PASI变化量(?PASI);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7水平,计算IL-17变化量(?IL-17);比较蜈蚣败毒饮干预下的初发型、复发型患者?PASI、?IL-17,推测蜈蚣败毒饮的作用优势类型及证候特点。结果蜈蚣败毒饮可降低初发型、复发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ASI(P<0.05,P<0.01);对复发型患者起效时间更短,治疗1周即表现出较好疗效(P<0.05),对初发型患者的起效时间在治疗2周(P<0.05);蜈蚣败毒饮对于初发型患者血热证、血瘀证疗效显著(P<0.01),血燥证次之;对于复发型患者无显著证候差异,干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复发型患者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初发型,除初发型血燥证患者外,蜈蚣败毒饮下调作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蜈蚣败毒饮对复发型患者?PASI和血清?IL-17的调控作用均优于初发型(P<0.05),其对复发型各血分证候调控作用相似,对于初发型血热证、血瘀证的调控作用占优。结论IL-17可能在银屑病复发中扮演关键角色。蜈蚣败毒饮通过对IL-17的调控,可更加显著地针对银屑病复发的治疗,结合其对不同证候患者的干预特点,体现出中医学从热毒、血瘀、伏邪理论辨治银屑病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败毒饮 银屑病 复发 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蜈蚣败毒饮调控寻常型银屑病血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素清 林丽 +1 位作者 王姗姗 安月鹏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9年第11期795-799,共5页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饮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脂代谢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将63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蜈蚣败毒饮口服,对照组予郁金银屑片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银屑病面积与严重...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饮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脂代谢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将63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蜈蚣败毒饮口服,对照组予郁金银屑片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及血脂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对两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水平与PASI评分行相关性评价。结果两组PASI评分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治疗组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TC、TG水平降低(P<0.05),且△TC、△TG水平与△PASI评分均呈现出线性正相关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C、TG、HDL-C及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TC、△TG水平与△PASI评分无线性相关性(P>0.05)。结论蜈蚣败毒饮在临床上可有效调控银屑病患者血脂代谢水平,中医学病机可能与其解毒化瘀相关,本研究可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毒"、"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败毒饮 寻常型银屑病 血瘀证 血脂
原文传递
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小鼠滤泡辅助性T细胞相关因子STAT3及PD-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安月鹏 杨素清 刘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5-61,共7页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小鼠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和蜈蚣败毒饮低、中、...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小鼠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和蜈蚣败毒饮低、中、高剂量组,每组5只。采用咪喹莫特诱导建立银屑病小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各给药组分别予相应药液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2次,连续8 d。对治疗前后小鼠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进行评分,TUNEL染色检测小鼠皮损组织角质形成细胞凋亡,RT-PCR检测皮损组织STAT3、PD-1 mRNA表达,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皮损组织STAT3、PD-1蛋白表达,分析皮损组织各指标与PASI变化量(ΔPASI)之间的相关性,评价皮损与该通路的关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PASI评分明显升高,皮损组织可见大量凋亡的角质形成细胞,皮损组织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D-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蜈蚣败毒饮各剂量组小鼠PASI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ΔPASI显著升高(P<0.01),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有所减轻,蜈蚣败毒饮高剂量组小鼠皮损组织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PD-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免疫组化结果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ΔPASI与模型小鼠皮损组织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PD-1 mRNA和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蜈蚣败毒饮可能通过抑制Tfh细胞转录因子STAT3表达,降低Tfh细胞活化,并提高其细胞表面分子PD-1表达,通过STAT3-Tfh-PD-1途径发挥治疗银屑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败毒饮 银屑病 滤泡辅助性T细胞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小鼠
下载PDF
通过调控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亚群研究蜈蚣败毒饮治疗银屑病模型鼠的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海龙 安月鹏 +3 位作者 崔晓倩 王姗姗 杨素清 王俊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90-897,共8页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鼠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表达量及对Tfh亚群Tfh1/Tfh2/Tfh17的影响,同时结合银屑病鼠皮损指数的变化量,分析Tfh及其亚群与皮损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银屑病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蝶呤对照...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鼠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表达量及对Tfh亚群Tfh1/Tfh2/Tfh17的影响,同时结合银屑病鼠皮损指数的变化量,分析Tfh及其亚群与皮损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银屑病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蝶呤对照组、蜈蚣败毒饮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经咪喹莫特造模及小鼠灌胃后,观察银屑病模型鼠的皮损指数,而后进行含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制备,对各组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法以CD4^(+)CXCR3^(+)CCR6^(-)作为细胞表面标记检测Tfh1细胞的表达量,以CD4^(+)CXCR3^(-)CCR6^(-)作为细胞表面标记检测Tfh2细胞的表达量,以CD4^(+)CXCR3^(-)CCR6^(+)作为细胞表面标记检测Tfh17细胞的表达量,得出了各组样本中Tfh细胞及各亚群Tfh1、Tfh2、Tfh17的数目和表达率,双变量回归分析法对Tfh及其亚群与皮损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各药物组均能降低银屑病模型鼠的皮损指数(P<0.05),以蜈蚣败毒饮中、高剂量组和甲氨蝶呤组的作用最为显著(P<0.01);蜈蚣败毒饮中、高剂量组和甲氨蝶呤组可下调Tfh细胞表达(P<0.05),下调Tfh17细胞表达(P<0.05);Tfh及Tfh17细胞表达量与皮损指数变化量(△MPASI)间呈负相关,Tfh1及Tfh2细胞表达量与皮损指数变化量(△MPASI)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蜈蚣败毒饮可能通过下调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鼠模型外周血中Tfh17细胞的表达,来改善银屑病模型鼠的皮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蜈蚣败毒饮 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 亚群
下载PDF
蜈蚣败毒饮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9
作者 赵一骋 林立 +3 位作者 王珊珊 安月鹏 刘畅 杨素清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饮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V)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22例P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阿维A治疗,观察组采用蜈蚣败毒饮联合阿维A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皮损面积严重指数(PASI评分)、瘙痒视...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饮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V)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22例P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阿维A治疗,观察组采用蜈蚣败毒饮联合阿维A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皮损面积严重指数(PASI评分)、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A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白介素-9(IL-9)、白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CD4^(+)、CD8^(+)、CD4^(+)/CD8^(+)、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ASI、VAS、SAS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IL-9、IFN-γ、IL-4低于治疗前;观察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9、IFN-γ、IL-4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CD4^(+)/CD8^(+)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IB、DD、PAI-1、vWF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蜈蚣败毒饮联合阿维A提高治疗PV的疗效,减轻皮损、瘙痒、焦虑,可能的机制是改善血液流变学,纠正Th1/Th2失衡状态,抑制凝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蜈蚣败毒饮 阿维A
原文传递
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小鼠滤泡辅助性T细胞上下游因子的干预作用
10
作者 王姗姗 林立 +1 位作者 杨素清 安月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8-495,共8页
目的 观察蜈蚣败毒饮对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上、下游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核转录基因(Bcl-6)、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CD40L)表达的干预,探讨其对银屑病的治疗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6组... 目的 观察蜈蚣败毒饮对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上、下游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核转录基因(Bcl-6)、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CD40L)表达的干预,探讨其对银屑病的治疗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6组,每组5只,并依次命名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蜈蚣败毒饮低、中、高剂量组。咪喹莫特诱导建立银屑病小鼠模型。建模完成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各给药组小鼠药物灌胃处理。评估治疗前后各组小鼠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PASI),观察皮损微观病理改变情况、qRT-PCR法检测IL-6、Bcl-6、ICOS、CD40L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IL-6、Bcl-6、ICOS、CD40L蛋白含量,最后对皮损检测指标与皮损改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用以评价皮损与该通路的关联。结果 药物处理后蜈蚣败毒饮各剂量组的小鼠MAPSI分值均出现下降(P<0.01),△MPASI均表现为升高(P<0.01),且蜈蚣败毒饮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表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HE染色结果显示蜈蚣败毒饮不同浓度组都表现出对银屑病样皮损的正向干预作用,且高剂量组更加明显;蜈蚣败毒饮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小鼠皮损中IL-6、Bcl-6、ICOS、CD40L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蜈蚣败毒饮不同浓度组小鼠IL-6、Bcl-6、ICOS、CD40L的蛋白含量表达量均下调(P<0.01、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鼠△MPASI与IL-6、Bcl-6、ICOS、CD40L的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均表现出负相关性(P<0.01)。结论 蜈蚣败毒饮可能通过对IL-6和Bcl-6的负向干预而抑制Tfh细胞的上游通路,下调ICOS和CD40L的表达而抑制Tfh细胞的下游通路,进而影响Tfh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发挥,表现出对银屑病样皮损的改善,发挥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败毒饮 滤泡辅助性T细胞 IL-6 BCL-6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CD40L 银屑病
下载PDF
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不同血分证型患者皮损指数、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液学检验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锐 孙起超 +3 位作者 安月鹏 张晴 闫景东 周妍妍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84-90,共7页
目的:探讨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型患者皮损指数、血液学检验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再分为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组,... 目的:探讨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型患者皮损指数、血液学检验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再分为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组,除脱落病例外,最终治疗组141例,对照组146例。治疗组给予蜈蚣败毒饮水煎剂,每日1剂,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每次2片,每日3次,各组患者均连续给药4周。观察两组不同证型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中医证候评分、8项血液学检测指标[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治疗组各证型患者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同证型患者(P<0.01)。治疗前各组患者的PASI评分、各项血液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治疗组的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CRP、PCT、WBC、ESR、APOB、FIB水平显著下降(P<0.01)、PA、APO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CRP、PCT、WBC、ESR、APOB、FIB水平低于同证型对照组(P<0.05),PA、APOA水平高于同证型的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内的血瘀证组、血热证型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CRP、PCT、WBC、ESR、APOB、FIB水平低于血燥证组(P<0.01),PA、APOA水平高于同证型的对照组(P<0.05)。结论:蜈蚣败毒饮可显著改善银屑病血热证、血瘀症型患者皮损状态、中医症候表现以及血液学检测指标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血脂、血液黏度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败毒饮 银屑病 皮损指数 血液学检验
下载PDF
蜈蚣败毒饮对血瘀证银屑病患者凝血因素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晴 杨素清 安月鹏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6期671-676,共6页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饮对于血瘀证银屑病患者的皮损疗效,并通过对凝血和抗凝系统关键因子的检测,分析各凝血因素与银屑病皮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血瘀证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口服蜈蚣败毒饮,对照组口服血府逐瘀胶...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饮对于血瘀证银屑病患者的皮损疗效,并通过对凝血和抗凝系统关键因子的检测,分析各凝血因素与银屑病皮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血瘀证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口服蜈蚣败毒饮,对照组口服血府逐瘀胶囊,对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3个时间点的观察,采用PASI法对患者的皮损指数进行量化并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中凝血系统关键因子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抗凝系统关键因子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进行检测,基于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分析各指标的时间效应、分组效应、交互效应,并分析各凝血因素与皮损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蜈蚣败毒饮可以显著降低银屑病患者的PASI分值(P<0.05或P<0.01),降低FIB、DD、PAI-1、vWF的水平(P<0.05或P<0.01),并能够升高AT-ⅢA的水平(P<0.05或P<0.01)),在多时间点动态观察中显示出连续调控的趋势,同时,各指标的血清表达与皮损指数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1)。结论蜈蚣败毒饮能够有效治疗血瘀证银屑病,其干预机制可能通过抑制机体的凝血系统并激活抗凝系统来实现,通过这种双向调控作用,改善了血瘀证患者的瘀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败毒饮 血瘀证 银屑病 凝血 抗凝
下载PDF
基于滤泡辅助性T细胞通路研究蜈蚣败毒饮治疗银屑病的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毅 杨素清 +1 位作者 张琼 安月鹏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787-793,共7页
目的:在基因转录水平上研究中药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小鼠皮损组织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通路中关键刺激、转录、分泌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0只SPF级4~6周龄健康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蝶呤... 目的:在基因转录水平上研究中药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小鼠皮损组织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通路中关键刺激、转录、分泌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0只SPF级4~6周龄健康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3 mg·L^(-1))、蜈蚣败毒饮低剂量组(0.08 g·mL^(-1))、蜈蚣败毒饮中剂量组(0.16 g·mL^(-1))、蜈蚣败毒饮高剂量组(0.32 g·mL^(-1)),每组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小鼠建立银屑病皮损模型。建模完成后进行药物干预,甲氨蝶呤组小鼠于第1—4天采用3 mg·L^(-1)甲氨蝶呤混悬液进行灌胃,第5~8天采用9 g·L^(-1)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灌胃;蜈蚣败毒饮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蜈蚣败毒饮溶液;空白组、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9 g·L^(-1)氯化钠注射液,灌胃体积均为5 mL·kg-1,每日2次,持续8 d。采用鼠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ice 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PASI)评分法评估小鼠的皮损指数,并计算灌胃前后MPASI分值的变化量(△MPASI);RT-PCR法检测IL-6、IL-21、Bcl-6、STAT3、CXCR5、ICOS、PD-1、CD40L的mRNA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考察△MPASI与皮损组织Tfh通路各因子转录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小鼠皮损指数及IL-6 mRNA、IL-21 mRNA、Bcl-6 mRNA、STAT3 mRNA、CXCR5 mRNA、ICOS mRNA、CD40L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D-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皮损指数显著降低(P<0.05),△MPASI显著升高(P<0.05);甲氨蝶呤组及蜈蚣败毒饮中、高剂量组小鼠皮损组织Tfh细胞通路关键因子IL-6 mRNA、IL-21 mRNA、Bcl-6 mRNA、STAT3 mRNA、CXCR5 mRNA、ICOS mRNA、CD40L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D-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earson分析显示,银屑病小鼠皮损组织Tfh细胞通路中IL-6 mRNA、IL-21 mRNA、Bcl-6 mRNA、STAT3 mRNA、CXCR5 mRNA、ICOS mRNA、CD40L mRNA表达量与△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蜈蚣败毒饮 滤泡辅助性T细胞通路 小鼠
下载PDF
蜈蚣败毒饮联合中药封包疗法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凯元 杨素清 +1 位作者 吴海源 贾丽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46,101,共6页
目的探讨蜈蚣败毒饮联合中药封包对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9例寻常性银屑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予以蜈蚣败毒饮联合全蝎膏封包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全蝎膏封包治疗,治疗4... 目的探讨蜈蚣败毒饮联合中药封包对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9例寻常性银屑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予以蜈蚣败毒饮联合全蝎膏封包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全蝎膏封包治疗,治疗4周观察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性因子IL-6、IL-22、TNF-α、IFN-γ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IL-6、IL-22、TNF-α、IFN-γ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蜈蚣败毒饮联合全蝎膏封包治疗可明显改善寻常性银屑病(血瘀证)患者皮损情况及相关症状,并降低炎症反应,内外结合,疗效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败毒饮 中药封包疗法 寻常性银屑病 血瘀证 血清炎性因子
下载PDF
基于TGF-β/IRF4/IL-9通路研究蜈蚣败毒饮治疗银屑病皮损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丽 安月鹏 +1 位作者 杨素清 郑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09-114,共6页
目的研究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大鼠皮损组织辅助性T细胞(Th)9主导通路中关键刺激因子、转录因子、分泌因子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甲氨蝶呤诱导银屑病大... 目的研究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大鼠皮损组织辅助性T细胞(Th)9主导通路中关键刺激因子、转录因子、分泌因子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甲氨蝶呤诱导银屑病大鼠模型,给药组分别灌胃相应药液,连续8 d。采用改良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PASI)评分法对大鼠皮损指数进行评价,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皮损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白细胞介素-9(IL-9)mRNA、蛋白表达及分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评价除空白组外的大鼠MPASI评分与关键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PASI评分显著升高,皮损组织TGF-β、IRF4、IL-9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TGF-β、IRF4、IL-9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且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及细胞质;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MPAS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皮损组织TGF-β、IRF4、IL-9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TGF-β、IRF4、IL-9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PASI评分与皮损组织TGF-β、IRF4、IL-9 mRNA及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蜈蚣败毒饮可能通过调控Th9主导通路TGF-β/IRF4/IL-9发挥治疗银屑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蜈蚣败毒饮 辅助性T细胞9 大鼠
下载PDF
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模型鼠外周血中Treg细胞表达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晴 杨素清 安月鹏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529-1536,共8页
目的以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中药制剂蜈蚣败毒饮对其皮损指数及外周血中Treg细胞表达和其分泌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干预作用,并对其... 目的以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中药制剂蜈蚣败毒饮对其皮损指数及外周血中Treg细胞表达和其分泌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干预作用,并对其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蝶呤西药对照组、蜈蚣败毒饮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经咪喹莫特进行银屑病造模,再行不同组别的药物灌胃,8天后采用改良的鼠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评分法(mice 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PASI)对银屑病鼠的皮损指数进行评价,并计算出灌胃前后MPASI的变化量(△MPASI),通过标记血细胞簇分化抗原4(cluster differentiation 4,CD4^(+))、血细胞簇分化抗原25(cluster differentiation 25,CD25^(+))、叉头框蛋白3(forkhead box p 3,Foxp3^(+))的T淋巴细胞(thymus,T),采用流式细胞法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表达量情况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外周血中IL-10和TGF-β进行检测,同时分别分析Treg细胞表达量、IL-10含量水平、TGF-β含量水平与模型灌胃前后△MPAS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灌胃后各药物组银屑病鼠的MPASI分值均有所下降(P<0.05),尤以西药组和高剂量组的下降程度最为显著(P<0.05),且△MPASI的变化趋势与灌胃后MPASI相一致。(2)银屑病鼠外周血中Treg的细胞数均较正常鼠显著降低(P<0.05),西药组和高剂量组外周血中Treg的细胞数相对较高(P<0.05)。(3)西药组和高剂量组对于分泌因子IL-10、TGF-β的上调作用最为显著(P<0.05)。(4)经药物干预后,模型鼠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表达量、IL-10水平、TGF-β水平与△MPASI间均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表达量与银屑病鼠的皮损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蜈蚣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败毒饮 银屑病 调节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 簇分化抗原 叉头框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模型鼠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其主导通路影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宇坤 张琼 +3 位作者 张晴 林丽 杨素清 安月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8期867-872,共6页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模型鼠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的影响,并检测Tfh通路中关键刺激、转录、分泌因子的变化情况,结合银屑病模型鼠的皮损指数评估,分析皮损与Tfh细胞及其主导通路之间的...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模型鼠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的影响,并检测Tfh通路中关键刺激、转录、分泌因子的变化情况,结合银屑病模型鼠的皮损指数评估,分析皮损与Tfh细胞及其主导通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经咪喹莫特诱导建模,于药液灌胃前后采用鼠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ice 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PASI)评分法评价皮损指数,并计算其变化量(△MPASI);灌胃后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外周血中标记CD4+CXCR5+的Tfh细胞数,采用ELISA法检测Tfh细胞主导通路中刺激因子(IL-6、IL-21)、转录因子(Bcl-6、STAT3)、分泌因子(CXCR5、ICOS、PD-1、CD40L)的血清含量;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整体评价各药物组小鼠△MPASI与Tfh通路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皮损疗效方面,各药物组均能够改善银屑病模型鼠的皮损指数(P<0.05或P<0.01),以西药组和高剂量组的作用最为显著(P<0.01),中药各剂量组呈现出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在细胞表达方面,银屑病模型鼠外周血中Tfh的细胞数显著高于空白组小鼠(P<0.01),西药组和高剂量组小鼠Tfh细胞数显著减低(P<0.01),中药各剂量组对Tfh细胞均有显著的调控作用(P<0.01);在血清因子含量方面,Tfh主导通路在银屑病模型鼠中表现出异常表达的趋势(P<0.05或P<0.01),西药组和高剂量组能够显著下调IL-6、IL-21、Bcl-6、STAT3、CXCR5、ICOS、CD40L(P<0.01),上调PD-1(P<0.01);在相关性分析方面,△MPASI与Tfh细胞数及其通路中的关键因子均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与PD-1呈正相关,与其余关键因子呈负相关。结论蜈蚣败毒饮可能通过调控Tfh细胞的表达及其主导通路中上下游因子的链锁式反应,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蜈蚣败毒饮 滤泡辅助性T细胞 趋化因子受体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程序性死亡受体
下载PDF
蜈蚣败毒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疗效评价及对血脂、生长因子的影响
18
作者 林丽 杨素清 +1 位作者 任宇坤 安月鹏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45-2947,共3页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口服蜈蚣败毒饮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疗癣卡西甫丸合血府...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口服蜈蚣败毒饮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疗癣卡西甫丸合血府逐瘀丸治疗,疗程28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评分(PASI)、中医症候评分、社会相关生活质量指数评分(DLQ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安全性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较,两组PAS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DLQI评分、TC、TG、VEGF、PDGF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较,治疗组治疗后PAS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DLQI评分、TC、TG、VEGF、PDGF显著降低(P<0.05);两组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蜈蚣败毒饮可有效改善患者皮损状况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蜈蚣败毒饮 血瘀证 血脂 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蜈蚣败毒饮对成人不同年龄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病证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袁锐 王姗姗 +1 位作者 杨素清 安月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21-125,共5页
目的基于中医学血分辨治理论,观察蜈蚣败毒饮治疗成人不同年龄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对不同年龄段中年龄参数与皮损PASI变化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将40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去脱落病例,共... 目的基于中医学血分辨治理论,观察蜈蚣败毒饮治疗成人不同年龄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对不同年龄段中年龄参数与皮损PASI变化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将40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去脱落病例,共完成实际病例数395例,根据患者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青年、中年、老年,根据患者证型的不同将其分为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如此将每例患者入组相应的治疗组别、年龄组别、证候组别。其中治疗组口服中药制剂蜈蚣败毒饮,对照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采用PASI评分法分年龄、分证型对各组患者的皮损疗效进行分析,同时分年龄、分证型对蜈蚣败毒饮所干预患者的年龄参数和PASI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青年组以血热证患者居多,老年组以血瘀证患者居多,蜈蚣败毒饮对各年龄组中不同血分证候患者的皮损PASI分值均具有下调作用(P<0.05或P<0.01),以血热证和血瘀证作用最为显著;经蜈蚣败毒饮干预后,青年组和中年组的血热证患者皮损PASI变化量与年龄之间呈现负相关(P<0.01),中年组和老年组的血瘀证患者皮损PASI变化量与年龄之间呈现正相关(P<0.01)。结论蜈蚣败毒饮具有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作用,不同的年龄组可能具有不同的优势证候,随着年龄的改变,各证候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演变规律,而蜈蚣败毒饮发挥作用的机制也可因年龄及证候的不同而呈现出多靶点样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败毒饮 年龄 寻常性银屑病 病证 相关性
下载PDF
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模型鼠细胞标志物影响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姗姗 林立 +1 位作者 杨素清 安月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39-44,共6页
目的对蜈蚣败毒饮干预后的血清学中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的细胞标志物进行检测,同时对其与银屑病模型鼠皮损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目的对蜈蚣败毒饮干预后的血清学中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的细胞标志物进行检测,同时对其与银屑病模型鼠皮损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蜈蚣败毒饮低剂量组、蜈蚣败毒饮中剂量组、蜈蚣败毒饮高剂量组、甲氨蝶呤西药对照组,经灌胃治疗后,采用改良的PASI评分法对银屑病模型鼠的皮损指数进行评价,采用流式细胞法对各免疫细胞的相关标志物CD3、CD4、CD8、CD11c、CD56、CD163、CD31进行检测,同时分析蜈蚣败毒饮各剂量组灌胃前后皮损指数变化量(△MPASI)与各细胞标志物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分析蜈蚣败毒饮的细胞作用靶点。结果灌胃后各药物组大鼠的MPASI分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或P<0.01),以甲氨蝶呤西药对照组和蜈蚣败毒饮高剂量组的效果最为显著(P<0.01),蜈蚣败毒饮中、高剂量组能够显著下调T淋巴细胞的标志物CD3和内皮细胞的标志物CD31(P<0.01),并显著上调T淋巴细胞的标志物CD4/CD8的比例(P<0.01),同时,蜈蚣败毒饮各剂量组干预后的皮损指数变化量(△MPASI)与T淋巴细胞标记物的变化量(△CD3和△CD4/CD8)及内皮细胞标记物的变化量(△CD31)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蜈蚣败毒饮可以有效改善银屑病模型鼠的皮损状态,其机制可能与干预T淋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免疫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败毒饮 银屑病 细胞标志物 T淋巴细胞 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