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被引量:5
1
作者 崔敏 段新芳 吕斌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共4页
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已成为社会舆论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产品安全与否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最重要的标准。笔者从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环境,包括产品自身属性、产品生产环节及产品监管体系构成等方面,对影响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全... 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已成为社会舆论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产品安全与否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最重要的标准。笔者从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环境,包括产品自身属性、产品生产环节及产品监管体系构成等方面,对影响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全流程、多主体进行分析,为政府部门制定风险管理决策、实施风险管理行为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和监管部门进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质量安全风险 分析 管理
下载PDF
农户对非木质林产品经营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沈月琴 朱臻 +3 位作者 吴伟光 高宇列 林建华 黄坚钦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199,共8页
山核桃作为一种非木质林产品,其经营模式选择对山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举足轻重。论文以浙江省临安市和淳安县为案例,基于山核桃经营模式与可能影响因素分析,根据121户农户调查和9组参与式小组访谈信息,就农户对经营模式选择意愿进行统计... 山核桃作为一种非木质林产品,其经营模式选择对山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举足轻重。论文以浙江省临安市和淳安县为案例,基于山核桃经营模式与可能影响因素分析,根据121户农户调查和9组参与式小组访谈信息,就农户对经营模式选择意愿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并利用Logit模型定量分析影响经营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户主的年龄和教育年限分别在5%和1%水平上对"是否愿意改变现有山核桃经营模式"有显著影响;而户主的年龄和性别、地域变量在5%水平上对"是否愿意采用山核桃生态化经营模式"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建议:①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生态化经营模式;②非木质林产品的生态化经营需要政府、科技人员和农民的多方参与;③生态化经营具体模式设计应综合考虑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木质林产品 山核桃 LOGIT模型 经营模式 农户意愿
原文传递
碳限额下木质林产品供应链生产与碳减排策略 被引量:20
3
作者 孙铭君 彭红军 王帅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7-81,115,共6页
以单个营林企业和单个木质林产品制造企业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营林企业生产木材和森林碳汇、制造企业消耗木材和碳排放权,研究营林企业最优营林规模、制造企业的最优碳减排策略。文章分析了碳排放限额和碳减排成本对林产品供应... 以单个营林企业和单个木质林产品制造企业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营林企业生产木材和森林碳汇、制造企业消耗木材和碳排放权,研究营林企业最优营林规模、制造企业的最优碳减排策略。文章分析了碳排放限额和碳减排成本对林产品供应链各主体的利润及其决策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碳约束政策越严格,越有利于促进营林企业扩大营林规模;碳排放权价格较高时,木质林产品制造企业会通过技术减排的方式缓解获取碳排放权成本上升的压力。最后,提出对政府决策碳排放限额有借鉴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约束 技术减排 木质林产品 STACKELBERG模型
下载PDF
中国木质林产品的碳储存与碳排放 被引量:19
4
作者 郭明辉 关鑫 李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9-21,共3页
木制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化石燃料来提供能量,本文依据中国农业年鉴统计的2007年木质林产品数据,计算了中国木质林产品200年内的碳储存和碳排放,分析得出木质林产品的产消特点对温室效应具有重要影响,木质林产品能够储存碳,同时在非... 木制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化石燃料来提供能量,本文依据中国农业年鉴统计的2007年木质林产品数据,计算了中国木质林产品200年内的碳储存和碳排放,分析得出木质林产品的产消特点对温室效应具有重要影响,木质林产品能够储存碳,同时在非科学化的贮存和加工过程中也含有程度不等的碳排放,从而降低木材的碳汇效应,但可以通过增加木质林产品产量、开发洁净能源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使用寿命等方法来提高木质林产品的碳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碳汇 碳源
下载PDF
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爱美 谢屹 +1 位作者 温亚利 王成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47-51,共5页
在全球范围内,非木质林产品的开发利用活动活跃,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人们维持生计、获取现金收入和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非木质林产品的开发利用对我国林业和山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和实地调研资... 在全球范围内,非木质林产品的开发利用活动活跃,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人们维持生计、获取现金收入和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非木质林产品的开发利用对我国林业和山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和实地调研资料,对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对策。研究表明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种类多、数量大,利用活动主要在山区,涉及人口众多,利用方式以"采集—出售"为主。我国非木质林产品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资源利用导致生态破坏;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文章最后提出健全管理体制和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可持续利用战略规划,完善市场机制,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建议,以推动非木质林产品可持续利用格局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木质林产品 资源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中国菌根食用菌名录 被引量:16
6
作者 魏杰 高巍 黄晨阳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38-1957,共20页
菌根食用菌是一个未被合理利用的非木质林产品类群。通过文献和数据调研,本名录共收录532个中国菌根食用菌分类单元,它们隶属于28科62属,包括子囊菌门的39个分类单元以及担子菌门的493个分类单元。其中红菇科和牛肝菌科种类最丰富,红菇... 菌根食用菌是一个未被合理利用的非木质林产品类群。通过文献和数据调研,本名录共收录532个中国菌根食用菌分类单元,它们隶属于28科62属,包括子囊菌门的39个分类单元以及担子菌门的493个分类单元。其中红菇科和牛肝菌科种类最丰富,红菇属、乳菇属、枝瑚菌属、蜡伞属、乳牛肝菌属、口蘑属、块菌属、牛肝菌属、鹅膏菌属和丝膜菌属是我国菌根食用菌的代表属。本研究揭示了我国菌根食用菌的多样性,并对我国菌根食用菌持续发展给予了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 食用菌 多样性 非木质林产品
原文传递
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与林业经济增长——基于1981~2009年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顾晓燕 聂影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4-37,共4页
与世界主要木质林产品出口大国(地区)相比,中国劳动密集型木质林产品出口比重过大。基于1981~2009年间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中国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木质林产品的出口与林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认... 与世界主要木质林产品出口大国(地区)相比,中国劳动密集型木质林产品出口比重过大。基于1981~2009年间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中国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木质林产品的出口与林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我国林业总产值与各类木质林产品的出口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资源密集型木质林产品出口与林业产值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木质林产品的出口与林业产值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出口贸易结构 林业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下载PDF
中国—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郑洁 时小琳 戴永务 《中国林业经济》 2014年第4期11-15,共5页
基于UNcomtrade数据库整理的数据,分析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状况,并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与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呈增长趋势,贸易竞争性与... 基于UNcomtrade数据库整理的数据,分析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状况,并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与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呈增长趋势,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木质家具、单板、人造板、木制品等劳动密集型木质林产品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原木、其他原材、锯材等资源密集型木质林产品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软木及回收纸等木质林产品竞争性与互补性均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木质林产品 贸易 竞争性 互补性
下载PDF
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结构优化升级策略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佳佳 贝淑华 《中国林业经济》 2020年第1期81-83,86,共4页
在产品、市场和贸易主体的维度上,对我国木质林产品的贸易结构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发现在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面临贸易壁垒增多、产品竞争优势不足和贸易国别风险高等多种问题。据此,提出了要加快推进我国木... 在产品、市场和贸易主体的维度上,对我国木质林产品的贸易结构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发现在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面临贸易壁垒增多、产品竞争优势不足和贸易国别风险高等多种问题。据此,提出了要加快推进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规范市场竞争、建立品牌优势;通过"一带一路"加强和巩固与各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分散贸易风险,开创新的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贸易结构 优化升级 策略
下载PDF
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顾晓燕 聂影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0-353,358,共5页
选取15个主要木质林产品大国(地区)2003~2007年的数据,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出口依存度、出口贡献率、净出口7个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木质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选取15个主要木质林产品大国(地区)2003~2007年的数据,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出口依存度、出口贡献率、净出口7个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木质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中国排在加拿大、印尼、马来西亚、俄罗斯、德国之后;中国木质林产品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增加,在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提出提升竞争力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国际竞争力 实证分析
下载PDF
中日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基于1995~2018年进出口贸易数据 被引量:12
11
作者 伍海泉 韩爽 田刚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51,共9页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中日木质林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中日木质林产品贸易在中国木质林产品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位置。研究中日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特征有利于推动中日木质林...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中日木质林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中日木质林产品贸易在中国木质林产品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位置。研究中日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特征有利于推动中日木质林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应用G-L指数、G-L修正指数、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Thom&Mcdowell产业内贸易指数,以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与日本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多方位的测度与分析。结果显示:(1)1995~2018年中日木质林产品贸易由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共同发挥作用,产业内贸易呈现垂直型结构。(2)产业内贸易指数有所增长,但整体表现不稳定,1995~2018年中日木质林产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产品仍然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3)设立中日韩自贸区的构想与加速自贸区谈判进程有助于提升中日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结合当前贸易格局的演变和测度结果,提出深化推进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进程,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把握制度红利所带来的新机遇。同时推动木质林产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综合生产力,进而提升中国木质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贸易 木质林产品 产业内贸易
下载PDF
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结构风险测算——基于1995年-2009年数据 被引量:12
12
作者 顾晓燕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22-1528,共7页
本文基于1995年-2009年数据,选取出口商品结构指数、劳伦斯指数、出口产品反应度、出口产品分散度、产业内贸易指数、出口市场匹配性指数、出口市场反应度、出口市场分散度,构建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用功效系数法和... 本文基于1995年-2009年数据,选取出口商品结构指数、劳伦斯指数、出口产品反应度、出口产品分散度、产业内贸易指数、出口市场匹配性指数、出口市场反应度、出口市场分散度,构建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用功效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测算综合功效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出口结构风险加大趋势明显,2009年出口贸易结构处于高度风险状态,进而从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市场结构、出口模式结构三方面提出了出口结构优化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出口结构 功效系数法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木质林产品供应链中碳汇交易价格合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帅 彭红军 孙铭君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60,105,共11页
以营林企业和木质林产品制造企业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构建木质林产品供应链交易模型,对供应链碳汇价格合作机制下的生产与减排决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供应链上存在有效的碳汇转移价格区间,在该区间内进行价格合作有利于提高各... 以营林企业和木质林产品制造企业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构建木质林产品供应链交易模型,对供应链碳汇价格合作机制下的生产与减排决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供应链上存在有效的碳汇转移价格区间,在该区间内进行价格合作有利于提高各企业的利润;供应链碳汇价格合作机制不仅能够缓解制造企业技术减排的压力,而且有利于营林企业提高碳汇林的营林规模,但是会减弱制造企业减排履约的强制性及减排政策的有效性,不利于制造企业提高成品市场销售量。因此,为保证木材和林业碳汇的稳定供给,供应链企业双方应通过协商制定合适的碳汇转移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约束 木质林产品 碳汇定价 碳交易
下载PDF
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东盟的本地市场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谭丹 詹小灵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17,共8页
文章采用2001~2016年中国向东盟国家出口木质林产品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东盟的本地市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中国对东盟木质林产品出口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传统要素禀赋是中国对东盟木质林产品出口的主要原因;... 文章采用2001~2016年中国向东盟国家出口木质林产品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东盟的本地市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中国对东盟木质林产品出口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传统要素禀赋是中国对东盟木质林产品出口的主要原因;细分产品类别上看,原木、锯材、纸品和木质家具存在需求规模的本地市场效应,而单板存在需求规模的逆向本地市场效应,其他木材、单板、木制品和木质家具则存在需求结构的逆向本地市场效应。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出口 本地市场效应 内需 东盟
下载PDF
中国-欧盟木质林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郑洁 时小琳 戴永务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6-261,共6页
基于UNcomtrade数据库整理的数据,分析中国与欧盟木质林产品贸易状况,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识别中国与欧盟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欧盟木质林产品贸易在2000~2008年间处于增长阶段;但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 基于UNcomtrade数据库整理的数据,分析中国与欧盟木质林产品贸易状况,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识别中国与欧盟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欧盟木质林产品贸易在2000~2008年间处于增长阶段;但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中国出口所占比例持续下降,贸易顺差呈缩小趋势,市场集中度与产品集中度均较高;国内生产总值、森林资源禀赋差异、劳动力资源禀赋差异、欧盟东扩及海岸线等因素对中国与欧盟木质林产品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相对距离、汇率、金融危机等因素却起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欧盟 引力模型 木质林产品 贸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吴天博 孙平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38,共6页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木质林产品方面存在较大的互补性和广泛的合作空间,据此基于2001—2019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47个主要出口对象国家的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其出口贸易效率...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木质林产品方面存在较大的互补性和广泛的合作空间,据此基于2001—2019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47个主要出口对象国家的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其出口贸易效率、贸易潜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47个国家木质林产品的出口贸易效率整体水平一般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性,但未来出口贸易潜力与提升空间巨大;未来贸易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双边经济规模的发展和贸易便利化程度的改善,以及加快中国木质林产品转型升级。从提升与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推动国内林产工业的转型、加大政府对木质林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等3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木质林产品 贸易效率 贸易潜力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下载PDF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木质林产品贸易优势及潜力演变 被引量:10
17
作者 田刚 杨光 +1 位作者 吴天博 刘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120,共9页
依据2001-2018年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运用复合方式分析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木质林产品整体贸易变化、贸易结构变化特征,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标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互补性分析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木... 依据2001-2018年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运用复合方式分析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木质林产品整体贸易变化、贸易结构变化特征,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标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互补性分析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木质林产品贸易优势变化特征,运用拓展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木质林产品贸易潜力演变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木质林产品贸易优势均处于上升趋势。其中,中国的人造板、木家具、木制品,俄罗斯的原木、锯材、木浆,在对方市场具有比较优势;中国与俄罗斯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互补性较强,且持续提升;俄罗斯出口与中国进口的木质林产品贸易互补性,常年高于中国出口与俄罗斯进口的木质林产品贸易互补性,原木、锯材、木浆互补性明显;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木质林产品贸易潜力较大,仍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贸易优势 贸易潜力
下载PDF
中蒙俄经济走廊视域下的木质林产品贸易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田刚 吴天博 张曦元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87,共5页
文中从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2个方面概述了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中国与蒙古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从进口和出口2个方面对2006—2015年中俄和中蒙主要木质林产品贸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与俄罗斯及蒙古之间木... 文中从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2个方面概述了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中国与蒙古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从进口和出口2个方面对2006—2015年中俄和中蒙主要木质林产品贸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与俄罗斯及蒙古之间木质林产品贸易规模和产业内贸易水平正在逐年增长,但产业内贸易水平仍总体偏低,贸易方式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俄和中蒙在木质林产品贸易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应以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发展为契机,加强林业经贸合作,实现区域互利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产业内贸易 中蒙俄经济走廊 中国 俄罗斯 蒙古
原文传递
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的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田刚 张晓雯 李欣悦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9-74,共6页
文中首先从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2个方面分析中国与俄罗斯两国间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然后运用产业内贸易GL指数和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94—2013年20年间中俄两国不同种类木质林产品和整体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进行实... 文中首先从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2个方面分析中国与俄罗斯两国间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然后运用产业内贸易GL指数和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94—2013年20年间中俄两国不同种类木质林产品和整体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两国间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类型进行划分和测算。结果表明,尽管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偏低,贸易方式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呈现出较强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产业内贸易 GL产业内贸易指数 GL修正指数 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 中国 俄罗斯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绿色生产率效应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洪瑞 郭海红 殷健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96,共15页
文章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各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绿色生产率效应,探讨了中国与东盟各国进行木质林产品贸易对东盟各国绿色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策略调整,以及消除沿线国家对于绿色经济增长的担忧和... 文章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各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绿色生产率效应,探讨了中国与东盟各国进行木质林产品贸易对东盟各国绿色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策略调整,以及消除沿线国家对于绿色经济增长的担忧和质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此,文章基于2003-2019年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采用计量模型,在测度东盟各国绿色经济增长水平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双方木质林产品贸易对东盟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1)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显著正向提升了东盟各国绿色生产率,影响系数达到了0.134,各国平均技术进步指数达到了1.369,说明技术进步是推动绿色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力;(2)"一带一路"相关贸易政策对东盟各国绿色生产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影响系数为0.143,显示与我国进行木质林产品贸易并未削弱东盟地区发展的绿色红利;(3)木质林产品贸易对技术进步指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161,表明东盟各国林业企业技术与设备得到有效的进步与升级。但受制于人力资本差异与水平限制,当地的林业企业在管理水平、资源配置与规模生产等方面提升效果不佳。基于此,提出四点政策启示:一是进一步优化现有贸易体制,营造良好贸易环境,加快推进贸易政策自由化与便利化;二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出口退税等措施积极引导中国林业企业"走出去";三是加大林业教育投入与支出,不断强化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林业行业高端人才储备;四是林业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得产品差异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东盟 木质林产品贸易 绿色生产率 影响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