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清代女作家吴藻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永萍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51-55,共5页
明清以来,女性文化日趋繁荣。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著录,中国古代女作家凡4 000余人,其中清代女性作家约3 500人。而在清代,仅江浙两省就有女作家3 000多人,著作约4 000种。江浙地区女性文化的繁荣,与本地区的历史沿革、文化渊源... 明清以来,女性文化日趋繁荣。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著录,中国古代女作家凡4 000余人,其中清代女性作家约3 500人。而在清代,仅江浙两省就有女作家3 000多人,著作约4 000种。江浙地区女性文化的繁荣,与本地区的历史沿革、文化渊源、人文景观、地域环境,以及明清以来城市化、商品化的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生长于浙江仁和的吴藻,以其"父夫俱业贾"的家庭氛围,成为清代女性作家中的佼佼者。她的成就缘于个人的聪慧与勤勉,也更源于时代的机缘、地域文化的浸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女性文学 吴藻 文学创作
下载PDF
文学女性形象的审美误区
2
作者 程春萍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34-36,共3页
本文通过对中外文学作品中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 ,揭示出“完美”形象的背后 ,蕴涵着某种性别表述不平等的现象 ,即忽略了女性自身的特点 ,而将女性作为一种文化符号 ,成为男性中心文化的辅证 ,间接注释传统理念 ,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创作的... 本文通过对中外文学作品中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 ,揭示出“完美”形象的背后 ,蕴涵着某种性别表述不平等的现象 ,即忽略了女性自身的特点 ,而将女性作为一种文化符号 ,成为男性中心文化的辅证 ,间接注释传统理念 ,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创作的不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女性 价值观 审美误区
下载PDF
“杀死房中天使” 创造女性话语——弗吉尼亚·伍尔夫对维多利亚时代男性霸权的反叛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思奇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0-33,共4页
作为一位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生活了将近二十年的女性,弗吉尼亚.伍尔夫深深体味到父权制的社会机制对女性的轻视和压制,为了摆脱时代遗留给她的桎梏,她态度坚决地主张要“杀死房中的天使”,真实而自由地抒写女性的情感体验,创造女性话语... 作为一位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生活了将近二十年的女性,弗吉尼亚.伍尔夫深深体味到父权制的社会机制对女性的轻视和压制,为了摆脱时代遗留给她的桎梏,她态度坚决地主张要“杀死房中的天使”,真实而自由地抒写女性的情感体验,创造女性话语,让女性“成为自己”。她的开创性理论成为后现代女性主义勃兴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中的天使 话语权 女性文学传统 身体写作
下载PDF
佛陀“相好”与六朝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审美
4
作者 徐世民 《惠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8-93,共6页
佛陀"相好"是佛经中对佛陀非凡形貌的描述,在佛经中具有重要地位。自汉译佛经开始以来即广泛流行,其具有的唯美化和女性化特征对六朝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描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六朝诗歌中的以"月"喻眉,小说《汉... 佛陀"相好"是佛经中对佛陀非凡形貌的描述,在佛经中具有重要地位。自汉译佛经开始以来即广泛流行,其具有的唯美化和女性化特征对六朝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描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六朝诗歌中的以"月"喻眉,小说《汉宫春色》中全面的"相好化"描写,以及六朝"丑妇"文学的兴起,都与"相好"有着深刻的关系。乃至一些作品中似显似隐性的用语也与"相好"有关。这种影响一方面与六朝"文学自觉""声色大开"观念同步,另一方面对古代文学中相关作品的年代断限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陀“相好” 以月喻眉 《汉宫春色》 “丑妇”文学
下载PDF
20世纪初叶中国女性文学的转型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郭延礼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6,共8页
20世纪第一个20年(1900-1919),中国女性文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时期的女性文学不仅出现了女性小说家群、女性翻译文学家群、女性政论文学家群、南社女性作家群等四大作家群体,而且在创造主体、文体结构、思想意蕴、艺术表现,乃至传... 20世纪第一个20年(1900-1919),中国女性文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时期的女性文学不仅出现了女性小说家群、女性翻译文学家群、女性政论文学家群、南社女性作家群等四大作家群体,而且在创造主体、文体结构、思想意蕴、艺术表现,乃至传播方式上,均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第一个20年女性文学的创造主体由闺秀转变为第一代知识女性,为中国女性文学走向现代迈出了第一步,为"五四"女性小说家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五四"之后现代文体结构的确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这一转型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女性作家群体 第一代知识女性 文学转型
下载PDF
女书与妇女文学 被引量:8
6
作者 宫哲兵 刘自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44-46,共3页
女书是普通农村妇女创造、掌握的一种文字工具。运用这种工具 ,她们可以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生活 ,表达自己的感情 ,形成了江永县道县历史上女性文学最繁荣的一个时期。
关键词 女书 女性文学 民间文学 女巾 女婚 女扇
下载PDF
有吉佐和子和她的社会问题小说 被引量:8
7
作者 蓝泰凯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9-34,共6页
有吉佐和子是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文学创作始终直面社会现实 ,就当时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诸如种族歧视问题、反战问题、老人问题、公害问题等等 ,进行大胆的揭露和评析。她的社会问题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尤其是社会问题... 有吉佐和子是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文学创作始终直面社会现实 ,就当时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诸如种族歧视问题、反战问题、老人问题、公害问题等等 ,进行大胆的揭露和评析。她的社会问题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尤其是社会问题系列小说的开篇《非色》 ,深刻地揭示出种族歧视问题的严重性和世界性 ,被认为是日本当代女性文学的典范。她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以及深厚的传统艺术的底蕴 ,充分体现了女性文学特有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吉佐和子 日本 小说评论 社会问题 《非色》 女性文学 种族歧视
下载PDF
女性文学:狂欢于“私人化”写作的坚冰上 被引量:5
8
作者 孙秀昌 《河北学刊》 2003年第2期126-130,共5页
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私人化”写作,有其合法的本土语境和全球语境。它的出现,推动了文学的多元发展,丰富了文学的话语表达,更新了文学批评观念,拓宽了意义生成的空间,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但由于“私人化”写作不... 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私人化”写作,有其合法的本土语境和全球语境。它的出现,推动了文学的多元发展,丰富了文学的话语表达,更新了文学批评观念,拓宽了意义生成的空间,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但由于“私人化”写作不断向“欲望化”、“肉身化”滑落,导致了审美价值的畸变,并陷入商业操纵和男性窥视的双重陷阱,从而走向了女性解放的反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私人化 写作 意义 局限 中国
下载PDF
谈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冀鸿彬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54-56,共3页
关于对中国女性的描写自古以来就是文学创作的一部分 ,但是只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女性才开始成为主角 ,这主要受到西方国家的妇女解放运动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 女性文学 西方女权主义思想 妇女解放运动 文学影响 中国
下载PDF
眼光向下的性别回应: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中的歌谣与妇女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均霞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124,159,共9页
对妇女问题的关注是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者的一种潜在共识,但直到今天,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中的妇女问题研究仍没有被作为一个出发点进行探讨,妇女问题研究与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的关系依旧晦暗不明。以歌谣与妇女研究为中心来分... 对妇女问题的关注是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者的一种潜在共识,但直到今天,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中的妇女问题研究仍没有被作为一个出发点进行探讨,妇女问题研究与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的关系依旧晦暗不明。以歌谣与妇女研究为中心来分析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妇女问题研究的整体取向及其与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的关系,会注意到在五四妇女解放运动思潮与民俗学眼光向下的革命中,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者从歌谣中发现了乡村妇女。一方面,他们发现了妇女的文学,认为由于未受礼教的熏陶,乡村妇女的文学在形式上质朴自然,不受咬文嚼字之累,在内容上更敢于表达感情;另一方面,他们发现了妇女的问题,认为乡村妇女歌谣中所吟唱的是受传统家族制度压迫的悲惨生活,歌谣是妇女的"家庭鸣冤录""茹痛记"。无论是对妇女文学的赞颂还是对妇女问题的揭露与批判,研究者都将矛头指向了儒家文化所建立的一套礼教制度,妇女问题成为其批判儒家伦理纲常、参与社会改造的浪漫主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解放运动 眼光向下 歌谣 妇女的文学 妇女的问题
原文传递
关于女性学课程的思考及女性文学教学实践 被引量:5
11
作者 钱虹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7-41,共5页
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女性学”的研究随着女性主义思潮全球化的传播已日益成为一门“显学”,开设这方面课程的高校已越来越多。“女性文学”作为同济大学女性特色系列课程之一,具有特殊的性别文化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力图彰显20世纪女性... 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女性学”的研究随着女性主义思潮全球化的传播已日益成为一门“显学”,开设这方面课程的高校已越来越多。“女性文学”作为同济大学女性特色系列课程之一,具有特殊的性别文化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力图彰显20世纪女性文学的独特风貌及其女作家的创作优势与风格特征,并立足于教材编撰与课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学”课程 女性文学 思考与教学
下载PDF
论王安忆作品对人性的探索 被引量:4
12
作者 安映洒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3-38,共6页
人性应是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王安忆的作品经历了从人物自我情感的展示上升到人性价值的审视这一过程。她通过性爱这一生命现象和女性生存价值的思索揭示人性的真谛。
关键词 王安忆 人性 女性文学 生存价值 小说
下载PDF
试论张欣小说中的地域文化色彩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改燕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32-136,共5页
张欣小说以描写南国都市生活和都市女性为主 ,其关注当下生存的创作主题 ,着力刻画都市平民的形象塑造 ,以及富于个性的艺术表现手法 ,都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 ,折射出岭南文化的地域特色和时代内涵 ,这使其作品在都市文学和女性文学中独... 张欣小说以描写南国都市生活和都市女性为主 ,其关注当下生存的创作主题 ,着力刻画都市平民的形象塑造 ,以及富于个性的艺术表现手法 ,都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 ,折射出岭南文化的地域特色和时代内涵 ,这使其作品在都市文学和女性文学中独树一帜 ,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欣 小说 地域文化色彩 岭南文化 都市文学 女性文学 文学评论
下载PDF
20世纪20年代北京报纸的妇女副刊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翠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4-119,共6页
20世纪20年代,《益世报·女子周刊》、《京报·妇女周刊》、《世界日报·蔷薇》等北京报纸妇女副刊的兴起,为新崛起的知识女性提供了在综合性主流媒体中传播启蒙思想、发挥创作才能的话语空间。在中国女性渐次成长为与男性... 20世纪20年代,《益世报·女子周刊》、《京报·妇女周刊》、《世界日报·蔷薇》等北京报纸妇女副刊的兴起,为新崛起的知识女性提供了在综合性主流媒体中传播启蒙思想、发挥创作才能的话语空间。在中国女性渐次成长为与男性同等的文化和言说主体的历史进程中,它们发挥了重要的载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刊 报纸 周刊 主流媒体 女子 日报 载体作用 北京 世界 中国女性
下载PDF
论丁玲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纪念丁玲诞辰一百周年 被引量:4
15
作者 陆文采 王建中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6,共6页
丁玲是个极有个性的作家。鲜明的女性意识,贯穿她的全部创作。从“‘莎菲型’女性与中国女性文学”、“《‘三八节’有感》与丁玲的女性文学”、“丁玲与新时期女性文学”等三个方面来看,20世纪新女性形象无不受到丁玲创作的影响,这... 丁玲是个极有个性的作家。鲜明的女性意识,贯穿她的全部创作。从“‘莎菲型’女性与中国女性文学”、“《‘三八节’有感》与丁玲的女性文学”、“丁玲与新时期女性文学”等三个方面来看,20世纪新女性形象无不受到丁玲创作的影响,这一重大影响关系足以确定丁玲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中奠基人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莎菲型'女性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新时期女性文学
下载PDF
“个人的”如何是“政治的”——我的性别研究反思 被引量:6
16
作者 贺桂梅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36,共9页
笔者通过回顾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当下的近20年时间中有关女性文学与性别研究的学术历程,描述了以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思想史研究、文化研究等不同方式进入性别问题讨论的具体路径。在反思个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强调性别研究的关键... 笔者通过回顾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当下的近20年时间中有关女性文学与性别研究的学术历程,描述了以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思想史研究、文化研究等不同方式进入性别问题讨论的具体路径。在反思个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强调性别研究的关键在于揭示"个人的"如何呈现为"政治的"的这一批判过程,进而结合现代中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历史实践,重点讨论了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关系和性/社会性别制度这两个关键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 政治 女性文学 性别研究 马克思主义 女性主义 社会性别制度
原文传递
女性与流动性:美国女性文学的现代性书写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英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100,共8页
流动性是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但现代性研究常常以男性流动性体验作为中心,而忽略了女性与流动性、现代性的关系。文章以美国现代化进程中流动性加速时期的美国女性文学为研究对象,以女性的流动性体验作为考察现代性的窗口,认为,美国女性... 流动性是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但现代性研究常常以男性流动性体验作为中心,而忽略了女性与流动性、现代性的关系。文章以美国现代化进程中流动性加速时期的美国女性文学为研究对象,以女性的流动性体验作为考察现代性的窗口,认为,美国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流动性叙事反映了现代性的性别差异,消解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现代性范式,为美国现代性书写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现代性的多元与复杂,参与了现代性的话语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 现代性 女性文学
原文传递
大陆近二十年台湾女性文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娜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2-35,共4页
新时期以来 ,大陆的台湾女性文学研究逐渐成为中国女性文学学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近二十年来这一研究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性的梳理 ,主要从两个方面 (分成两个时期 )即研究格局的初建 (1980— 1989)与研究层面的深入 (1990至... 新时期以来 ,大陆的台湾女性文学研究逐渐成为中国女性文学学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近二十年来这一研究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性的梳理 ,主要从两个方面 (分成两个时期 )即研究格局的初建 (1980— 1989)与研究层面的深入 (1990至今 ) ,对大陆有关方面的工作加以评价分析和概括总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女性文学 研究
下载PDF
从美国第一代妇女文学看女性在婚姻中的困境 被引量:5
19
作者 缪春旗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3-67,共5页
长期以来 ,妇女一直在情感、意志、个性、才能上遭受到压迫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正可作为研究女性现实处境的理想场所。美国第一代妇女文学的许多作品正是以此为突破口 ,一改十九世纪初把婚姻作为小说幸福结局的传统模式 ,探讨了女性在... 长期以来 ,妇女一直在情感、意志、个性、才能上遭受到压迫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正可作为研究女性现实处境的理想场所。美国第一代妇女文学的许多作品正是以此为突破口 ,一改十九世纪初把婚姻作为小说幸福结局的传统模式 ,探讨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妇女文学 婚姻困难 小说结局 自我意识
下载PDF
矮化与误区:商业传媒背景下的文化共谋——大众文化视野看90年代以来的中国女性文学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灵灵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16,共8页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崛起并繁荣,使中国女性创作在浮出历史地表之后,汇入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本文试图通过对大众传媒、受众、女性创作者三个要素的分析,展示在大众文化视域内,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大众传媒、男性阅读、女作家...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崛起并繁荣,使中国女性创作在浮出历史地表之后,汇入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本文试图通过对大众传媒、受众、女性创作者三个要素的分析,展示在大众文化视域内,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大众传媒、男性阅读、女作家商业化追求三者共谋下,女性文学在部分读者心目中的"矮化"现象。本论文也试图指出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策略的失败与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女性文学 男性阅读 矮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