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晓东 王小菁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112-119,共8页
综述了p5 3基因的特性、认识阶段。
关键词 研究进展 肿瘤抑制基因 野生型P53基因 肿瘤抗原 表达载体 细胞生长 调节作用
下载PDF
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病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熊志娇 李德昌 +3 位作者 范红顺 刘莹 翁伟镇 郑玉宝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2018年3-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治的酒精性肝病(酒精肝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病(乙肝+酒精肝组)患者...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2018年3-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治的酒精性肝病(酒精肝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病(乙肝+酒精肝组)患者共90例,每组30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水平。应用基因芯片法检测所有实验组病例的ALDH2基因型,将其分为ALDH2^*1^*1(野生型),ALDH2^*1^*2(突变型)和ALDH2*2*2(突变型),并比较4组间的基因频率及G/A等位基因频率。结果乙肝+酒精肝组的ALT、AST、GGT、ALP、MCV水平明显高于乙肝组、酒精肝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酒精肝组的ALDH2野生型基因频率为86.7%,明显高于乙肝组3.3%、乙肝+酒精肝组6.6%和健康对照组43.3%(P<0.05);酒精肝组的ALDH2突变型基因频率为13.3%,明显低于乙肝组96.7%,乙肝+酒精肝组93.4%和健康对照组5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间G/A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2.08,P<0.05)。结论 ALDH2基因多态性同时存在酒精因素的影响,在慢性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病中分别表达不同的基因。突变型基因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易感宿主基因,而野生型基因与酒精性肝病相关,但饮酒会直接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DH2基因多态性 酒精 乙型肝炎病毒 突变型基因 野生型基因
原文传递
肌注腺伴随病毒基因治疗血友病B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邹蓓艳 陈立 +4 位作者 伍志坚 吴小兵 卢大儒 邱信芳 薛京伦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1-306,共6页
研究了肌注腺伴随病毒 (adeno -associatedvirus,AAV)介导凝血Ⅸ因子基因治疗血友病B的安全性。首先采用PCR、反转录PCR(RT -PCR)分别检测rHSV/AAV包装系统产生的重组腺伴随病毒AAV -mFⅨ ,和病毒感染细胞后所得上清再次感染的BHK细胞中... 研究了肌注腺伴随病毒 (adeno -associatedvirus,AAV)介导凝血Ⅸ因子基因治疗血友病B的安全性。首先采用PCR、反转录PCR(RT -PCR)分别检测rHSV/AAV包装系统产生的重组腺伴随病毒AAV -mFⅨ ,和病毒感染细胞后所得上清再次感染的BHK细胞中的HSV(herpessimplexvirus,HSV)和野生型AAV。同时观察HSV引起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 :纯化后的AA -mFⅨ中HSV≤ 1个病毒基因组 (viralgenome ,v g ) /10 8个病毒基因组AAV -mFⅨ ,且不具备感染活性 ;没有野生型AAV。其次 ,采用PCR、RT -PCR、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了AAV -mFⅨ在体内的分布和表达时间 ;通过抗AAV的抗体检测和病理切片等方法观察了AAV -mFⅨ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和病理变化。结果表明 :AAV -mFⅨ仅分布在注射点肌肉组织内 ,表达可持续 2 0 0天以上 ;抗体水平低 ,各主要脏器均未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AAV介导的凝血因子Ⅸ系统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SV/AAV包装系统 单纯疱疹病毒 HSV 野生型腺伴随病毒 基因治疗 安全性 肌注 血友病
下载PDF
基于广西普通野生稻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Rf3和Rf4复等位基因的恢复效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韩飞怡 桑洪玉 +2 位作者 韩法营 李容柏 刘芳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95-1702,共8页
本研究以5份广西普通野生稻材料DP15、DP29、DP30、DP50和DP63为供体亲本,以栽培稻品种9311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及多代回交获得携带Rf3或Rf4基因座位的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8个。进一步将分别携带Rf3和Rf4基因座位的单片段代换系两两杂交... 本研究以5份广西普通野生稻材料DP15、DP29、DP30、DP50和DP63为供体亲本,以栽培稻品种9311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及多代回交获得携带Rf3或Rf4基因座位的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8个。进一步将分别携带Rf3和Rf4基因座位的单片段代换系两两杂交、自交,筛选出同时具有这2个基因座位的双片段聚合系2个。通过野败型细胞质不育系(WA-CMS)盟抗A对单片段代换系和双片段聚合系进行恢复力测定。研究结果显示:(1)8个单片段代换系对盟抗A的恢复能力有显著不同:来自DP15的Rf3基因与来自DP15、DP30、DP50和DP63的Rf4基因具有强恢复力,它们的F1植株花粉育性达到86.18%~91.13%;来自DP29的Rf4基因具有较强的恢复力,其F1植株花粉育性为81.21%;来自DP29的Rf3基因具有弱恢复力,其F1植株花粉育性为7.00%;而来自DP30的Rf3基因没有恢复能力,其F1植株花粉育性仅为0.33%。(2)Rf3或Rf4基因的聚合效应在不同供体间表现不同:来自DP29的较强恢复基因(Rf429)与弱恢复基因(Rf329)间聚合呈现显著的累加效应;而来自DP15的2个强恢复基因(Rf315和Rf415)聚合后没有进一步提高恢复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广西普通野生稻挖掘育性恢复基因是有效的,获得了多个对野败型细胞质不育系(CMS-WA)盟抗A具有强恢复力的Rf3或Rf4位点复等位基因,可供育种研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野败型 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 聚合系 恢复基因
原文传递
水稻单片段代换系对两种不育细胞质恢复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蔡健 代资举 +5 位作者 朱海涛 曾瑞珍 张泽民 王敉敉 马同富 张桂权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5-152,共8页
由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分子育种实验室选育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S42对野败型(WA型)和夜公型(Y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均具有较强的恢复性。以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和Y型不育系Y华农A为母本,单片段代换系S42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由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分子育种实验室选育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S42对野败型(WA型)和夜公型(Y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均具有较强的恢复性。以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和Y型不育系Y华农A为母本,单片段代换系S42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连续回交的方法构建了两个BC3F2群体。利用与第1、10染色体上恢复基因Rf3和Rf4两侧紧密连锁的SSR标记,从这两个BC3F2群体中筛选携带有基因型Rf3Rf3/rf4rf4和rf3rf3/Rf4Rf4的单株,对这些单株进行花粉和小穗育性观察,并利用205个多态性SSR标记对这些单株进行遗传背景分析,结果表明:1)在同一细胞核背景下(S42),WA型不育细胞质的可恢复性好于Y型不育细胞质,单片段代换系S42中的恢复基因Rf4的恢复力大于Rf3;2)单片段代换系S42中的恢复基因对于珍汕97A和Y华农A表现出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在单片段代换系S42中,除了主效恢复基因Rf3和Rf4外,微效基因或者修饰基因也表现出对珍汕97A和Y华农A的育性恢复作用,而且效应较大;3)在构建的两个BC3F2群体中,基因型Rf3Rf3/rf4rf4和rf3rf3/Rf4Rf4单株的遗传背景片段数平均为1.1,对应于恢复基因Rf3和Rf4座位的代换片段平均长度分别为14.5cM和17.4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片段代换系 野败型 Y型 恢复基因
下载PDF
miR-29a靶基因ITGβ_1-3'UTR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构建及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崔琳 刘卫红 +2 位作者 高原 王幼平 申意彩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02-107,共6页
目的:利用microRNA靶位点预测网站预测了miR-29靶基因及结合位点,构建含野生型及其突变型整合素β_1(integrinβ_1,ITGβ_1)-3'端非翻译区(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LR)表达系统(p MIR-ITGβ_1-3'UTR),通过转染细胞、双荧光素... 目的:利用microRNA靶位点预测网站预测了miR-29靶基因及结合位点,构建含野生型及其突变型整合素β_1(integrinβ_1,ITGβ_1)-3'端非翻译区(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LR)表达系统(p MIR-ITGβ_1-3'UTR),通过转染细胞、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初步确定miR-29的靶位点,以此研究miR-29对ITGβ_1基因靶向调控的作用。方法:提取人全血RNA,逆转录mRNA成c DNA,以之为模板,逆转录PCR(RT-PCR)扩增ITGβ_1-3'UTR片段,经酶切后连接至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 MIR-Report上,构建出p MIR-ITGβ_1-3'UTR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及突变载体并进行鉴定。将p MIR-Report Luciferase载体,所构建的p MIR-ITGβ_1-3'UTR及突变载体分别同miR-29 mimics共转染至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实验分析miR-29与ITGβ_1的作用机制。结果:通过酶切及基因测序的方法证实所构建质粒序列正确,克隆获得的DNA片段大小及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一致;成功构建p MIR-ITGβ_1-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29可以结合在ITGβ_1-3'UTR相应的碱基位点,并显著下调荧光素酶的表达。结论: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成功,转染miR-29 mimics后能显著下调萤火虫荧光素酶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型及其突变型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突变型整合素β1-3'端非翻译区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转录后调控 药物筛选
原文传递
正常及突变MyBPC与肌凝蛋白结合功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志立 贾国良 杜日映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7期881-883,共3页
目的 比较正常及突变 My BPC与肌凝蛋白的结合功能 .方法 重叠 PCR法制备正常及突变 My BPC的表达载体 ,大肠杆菌 BL- 2 1中表达并提纯蛋白 . 10 0 μL 含 2 .2 μmol· L- 1肌凝蛋白溶液中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 My BPC蛋白 ,经离心... 目的 比较正常及突变 My BPC与肌凝蛋白的结合功能 .方法 重叠 PCR法制备正常及突变 My BPC的表达载体 ,大肠杆菌 BL- 2 1中表达并提纯蛋白 . 10 0 μL 含 2 .2 μmol· L- 1肌凝蛋白溶液中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 My BPC蛋白 ,经离心、 SDS- PAGE,密度法测定两者的结合率 .结果 3774D1 8,32 2 3S1 4 0 结合率分别为 (6 8.2 0± 1.72 ) % ,(2 4.41±2 .10 ) % ,较正常 My BPC (82 .70± 2 .44 ) %显著降低 (n=5 ,P<0 .0 1) .结论 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突变基因的“肽类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肌凝蛋白结合C 野生型 突变型
下载PDF
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疗进展
8
作者 曹博涵 刘喜才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12期1784-1786,1809,共4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主要由KIT或PDGFRA基因驱动突变引起。约10%~15%GIST找不到这类激活突变被归为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WT-GIST),与KIT/PDGFRA突变型GIST相比,WT-GIST的分子遗传学、生物学形态和临床特征均有所不同。本文就近年来WT-GIS... 胃肠道间质瘤(GIST)主要由KIT或PDGFRA基因驱动突变引起。约10%~15%GIST找不到这类激活突变被归为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WT-GIST),与KIT/PDGFRA突变型GIST相比,WT-GIST的分子遗传学、生物学形态和临床特征均有所不同。本文就近年来WT-GIST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医生做出精准诊疗决策提供更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野生型 基因突变 治疗策略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野生型和E731K突变型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振兴 崔亚洲 +3 位作者 刘超 栾静 周小艳 韩金祥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617-621,共5页
目的构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基因野生型和E731K突变型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利用基因定点突变试剂盒,定点突变FGFR2基因,获得其E731K突变的突变型基因,通过设计含有XbaⅠ、Xh... 目的构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基因野生型和E731K突变型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利用基因定点突变试剂盒,定点突变FGFR2基因,获得其E731K突变的突变型基因,通过设计含有XbaⅠ、XhoⅠ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的引物分别扩增FGFR2基因野生型和E731K突变型的cDNA,克隆至质粒pcDNA3.1-EGFP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FGFR2-EGFP和pcDNA3.1-FGFR2E731K-EGFP,利用X-tremeGENE HP DNA将质粒转染至HEK293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FGFR2表达水平。结果经定点突变已获得野生型的突变型FGFR2基因,碱基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cDNA第2191位碱基G突变为A。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FGFR2-EGFP和pcDNA3.1-FGFR2E731K-EGFP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cDNA3.1-FGFR2-EGFP和pcDNA3.1-FGFR2E731K-EGFP转染组中FGFR2 mNR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质粒pcDNA3.1-EGFP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FGFR2基因野生型和E731K突变型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K293细胞中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FGFR2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野生型 突变型 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野生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甘霖 高志冬 +3 位作者 王超 申占龙 姜可伟 叶颖江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02-616,共15页
目的:探讨野生型胃肠间质瘤(wild-type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WTGIST)的临床诊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以期为WT-GIST的诊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连续收集2005年9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就诊的,经术... 目的:探讨野生型胃肠间质瘤(wild-type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WTGIST)的临床诊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以期为WT-GIST的诊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连续收集2005年9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就诊的,经术前穿刺或手术切除标本基因检测明确诊断的50例WT-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WT-GIST患者中,男性有25例,女性有25例,中位确诊年龄为57岁(范围:29~87岁);28例患者就诊时具有相关临床表现,5例患者初诊时即伴有远处转移;46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8例发生术前或术中的肿瘤破裂;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划分,发生于胃的患者有25例,发生于小肠的患者有11例,发生于结直肠的患者有14例;肿瘤平均最大直径为(5.98±3.90)cm(直径范围:0.5~15.0 cm),核分裂象平均数为(5.44±5.21)/50个高倍视野(high-power field,HPF)(核分裂象计数范围:0/50 HPF~19/50 HPF),中位Ki-67指数为8%+(Ki-67指数范围:0%+~7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中,CD117阳性率为80%,DOG-1(discovered on GIST 1)阳性率为81.25%;50例患者中有23例接受了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其中有6例检测到可能有意义的基因突变;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8.5个月(随访时间范围:2~191个月),1、3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7.6%、67.9%和67.9%,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9%、78.4%和78.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有无临床表现、有无远处转移、肿瘤最大直径、核分裂象、肿瘤破裂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分级对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核分裂象和肿瘤破裂是远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WT-GIST在流行病学、临床诊治和临床病理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特殊性。远处转移、核分裂象和肿瘤破裂是WT-GIST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野生型 临床病理特征 基因检测 预后分析
原文传递
正常MyBPC基因的表达及其蛋白的活性鉴定
11
作者 李志立 贾国良 杜日映 《心脏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 :提纯正常 My BPC蛋白 ,鉴定结构和活性。方法 :大肠杆菌 BL- 2 1中表达并提纯蛋白 ,点状印迹法检测蛋白抗原性。结果 :C8WT具有正常水溶性蛋白结构 ,抗原抗体反应灵敏度高。结论 :成功地提取了正常 My BPC蛋白。
关键词 基因 肌凝蛋白结合C 野生型 点状印迹法 活性鉴定
下载PDF
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肠癌细胞株的抑瘤效应 被引量:11
12
作者 滕理送 郑树 +2 位作者 曹江 蔡心涵 吴金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6-147,共2页
为了探讨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肠癌细胞株的抑瘤效应。用电穿孔方法将正向携带有野生型P53基因cDNA全长的反转录病毒重组质粒(Dol p53)导入有P53基因突变的人肠癌SW1116细胞,通过标记基因NeoR筛选带外源P53基因的G418抗药性克隆,以观察抗... 为了探讨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肠癌细胞株的抑瘤效应。用电穿孔方法将正向携带有野生型P53基因cDNA全长的反转录病毒重组质粒(Dol p53)导入有P53基因突变的人肠癌SW1116细胞,通过标记基因NeoR筛选带外源P53基因的G418抗药性克隆,以观察抗药性克隆数量,同时对G418抗性细胞的生长速度及细胞增殖周期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导入WT-P53基因能使肠癌SW1116细胞的G418抗药性克隆形成减少,细胞生长速度较对照细胞明显减慢,细胞增殖周期G1期增加、S期下降。结果证明人野生型P53基因对肠癌细胞有明确的抑瘤效应,说明基于恢复P53肿瘤抑制基因功能的基因治疗在治疗结直肠癌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野生型 P53基因 结肠癌 细胞系 基因疗法
原文传递
野生型p^(53)基因导入对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蒋雷 夏永静 黎健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1-304,共4页
为探索腺病毒载体重组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平滑肌细胞的效率及其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再狭窄的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构建了野生型p53基因的生长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转染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应用生化染色法、免... 为探索腺病毒载体重组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平滑肌细胞的效率及其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再狭窄的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构建了野生型p53基因的生长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转染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应用生化染色法、免疫组化法及聚合酶链技术等检测了外源基因的转染效率及表达效果。应用细胞计数及同位素参入技术测定了p53基因对平滑肌细胞的抑制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了平滑肌细胞。结果显示:腺病毒载体可快速有效地将外源基因转导进入平滑肌细胞,在转染细胞内可检测到外源性p53cDNA,并可高效表达p53蛋白。p53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细胞后,可显著抑制细胞生长,细胞计数减少,DNA合成减少,并可导致细胞死亡。流式细胞仪检测有部分细胞体积缩小,DNA减少。结果提示,野生型p53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平滑肌细胞可有效抑制细胞生长,有可能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再狭窄的基因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载体 P53基因 血管平滑肌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抗癌基因p53导入番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晓东 曹宛虹 +2 位作者 刘玲 陈杭 程智慧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6-358,共3页
通过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 ,利用特异表达的phaseolin基因的启动子与人类野生型抗癌基因p5 3构建嵌合基因 ,对‘美味樱桃’番茄进行遗传转化 ,获得转化番茄再生植株。通过组织化学法、PCR扩增及Southern杂交检测 ... 通过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 ,利用特异表达的phaseolin基因的启动子与人类野生型抗癌基因p5 3构建嵌合基因 ,对‘美味樱桃’番茄进行遗传转化 ,获得转化番茄再生植株。通过组织化学法、PCR扩增及Southern杂交检测 ,证明人类野生型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人类野生型抗癌基因p53 叶盘共培养法 遗传转化 根癌农杆菌 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p53基因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9
15
作者 滕宗艳 张一娜 +4 位作者 尹新华 凌虹 谷鸿喜 张莉 宋雁南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402-403,F003,共3页
目的 探讨野生型p5 3基因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把野生型p5 3基因重组腺病毒转入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中 ,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 (FCM) ,透射电镜等实验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重组腺病毒能有... 目的 探讨野生型p5 3基因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把野生型p5 3基因重组腺病毒转入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中 ,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 (FCM) ,透射电镜等实验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重组腺病毒能有效地将p5 3基因转入心肌细胞中 ;转入的p5 3基因可以导致心肌细胞体积变小、胞浆浓缩、核固缩、染色质边集 ,引起细胞G1期阻滞。结论 野生型p5 3基因可以导致心肌细胞凋亡 ,并能影响细胞周期。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心肌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型P53基因 腺病毒载体 心肌疾病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野生型P53、P16基因协同对肺腺癌细胞系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闫承慧 王柏秋 +2 位作者 吴焱 傅松滨 李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为了探讨野生型P5 3基因及P16基因在恶性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用腺病毒为载体将野生型P5 3基因转入高、低转移的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AGZY83 -a和经野生型P16基因质粒转染的高、低转移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Anip973P16 )、AGZY83-a(AG... 为了探讨野生型P5 3基因及P16基因在恶性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用腺病毒为载体将野生型P5 3基因转入高、低转移的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AGZY83 -a和经野生型P16基因质粒转染的高、低转移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Anip973P16 )、AGZY83-a(AGZY83-aP16 )。对各组转染细胞进行生长曲线、MTT生长抑制率、原位末端标记、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检测分析。结果发现 (1)野生型P5 3蛋白的过表达对上述肺腺癌细胞系均呈现出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 (2 )野生型P5 3蛋白的过表达对高转移肺癌细胞系Anip973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低转移细胞系AGZY83 -a。 (3)野生型p5 3蛋白的过表达对经野生型P16基因转染的高、低转移的肺癌细胞Anip973、AGZY83-a抑制作用明显高于未经P16基因转染的细胞。野生型P5 3基因可以作为肺腺癌基因治疗的候选基因。肿瘤抑制基因P5 3、P16的联合转染可能是对肺腺癌进行基因治疗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型P53基因 P16基因 腺病毒 高转移肺癌细胞系 ANIP973 低转移肺癌细胞系AGZY83-a
下载PDF
反义hTERT/PTEN联合基因治疗恶性胶质瘤的体内外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尤永平 傅震 +3 位作者 赵鹏 王存祖 刘宁 鲁艾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5-609,共5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反义hTERT和野生型PTEN联合基因转染对恶性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细菌内高效同源重组系统构建的含有hTERT反义序列及野生型PTEN的腺病毒在体内外单独或联合转染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251,检测肿瘤细胞生长情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反义hTERT和野生型PTEN联合基因转染对恶性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细菌内高效同源重组系统构建的含有hTERT反义序列及野生型PTEN的腺病毒在体内外单独或联合转染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251,检测肿瘤细胞生长情况、端粒酶活性、蛋白表达、细胞周期变化等。结果在体外试验中单独或联合转染都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以联合转染效果最明显,转染后第6天联合转染组的细胞生存率为37.6%,端粒酶活性水平和hTER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分别为28·8TPG、0.2106,PTEN蛋白表达水平上升为0.9630;在体内试验中肿瘤生长也明显减慢。结论腺病毒介导的反义hTERT和野生型PTEN联合转染能明显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hTERT基因 野生型PTEN基因 联合基因治疗 恶性胶质瘤
原文传递
野生型p53基因导入诱导神经细胞凋亡 被引量:6
18
作者 国汉邦 黎健 +1 位作者 董军 王抒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观察野生型 p5 3基因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现象 ,探讨外源性 p5 3基因对神经细胞 p2 1、c-fos和 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了野生型 p5 3基因的重组线病毒载体 ,体外转染胚胎大鼠神经细胞 ,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 目的 观察野生型 p5 3基因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现象 ,探讨外源性 p5 3基因对神经细胞 p2 1、c-fos和 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了野生型 p5 3基因的重组线病毒载体 ,体外转染胚胎大鼠神经细胞 ,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切口末端标记技术原位检测细胞凋亡 ,以免疫组化法测定 P2 1 、c-Fos和 c-Ju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外源性基因导入神经细胞后 ,P2 1、c-Fos和 c-Jun蛋白水平显著增高 ,d UTP切口末端标记阳性细胞百分率约为 4 0 %。结论 野生型 p5 3基因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和促进 p2 1、c-fos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神经细胞 凋亡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心脉通对家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野生型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管昌益 张文高 +1 位作者 周苏宁 邵念方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5-446,454,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心脉通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作用机理。方法:用Fishman空气干燥法,建立家兔颈动脉内皮损伤模型,以组织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心脉通对家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术后3天出现表达,7天...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心脉通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作用机理。方法:用Fishman空气干燥法,建立家兔颈动脉内皮损伤模型,以组织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心脉通对家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术后3天出现表达,7天表达增强,14天表达高峰,21天表达减弱,28天仍然持续表达。其中A组(心脉通组)表达信号最强,B组(华法令组)弱于A组,C组(手术对照组)显著弱于A、B组。结论:心脉通能促进家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野生型p53基因高表达,这可能是心脉通防治再狭窄的重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形术 再狭窄 心脉通胶囊 中药制剂 P53基因 组织原位杂交法
下载PDF
Reversal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and Inhibition of Phosphorylation of AKT in Human Ovarian Cancer Cell Line by Wild-type PTEN Gene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卉娟 翁丹卉 +2 位作者 邢辉 卢运萍 马丁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7年第6期713-716,共4页
The reversing effect of wild-type PTEN gene on resistance of C 13K cells to cisplatin and its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phosphorylation of protein kinase B (AKT) were studied. The expression of PTEN mRNA and protein ... The reversing effect of wild-type PTEN gene on resistance of C 13K cells to cisplatin and its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phosphorylation of protein kinase B (AKT) were studied. The expression of PTEN mRNA and protein in OV2008 cells and C13K cells were semi-quantitatively detected by using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Recombinant eu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 containing human wild-type PTEN gene was transfected into C13K cells by lipofectamine2000. The expression of PTEN mRNA was monitored by RT-PCR and the expression of PTEN, Akt, p-Akt protein were ana- lyzed by Western blotting in PTEN-transfected and non-transfected C13K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chemosensitivity of cells to DDP were measured by MTT, and cell apoptosis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after treatment with cisplatin. The expression of PTEN mRNA and protein in OV2008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13K cells. After transfection with PTEN gene for 48 h, the expression of PTEN mRNA and protein in C 13K cells were 2.04 ± 0.10, 0.94± 0.04 respectively and the expression of p-Akt protein ( 0.94± 0.07) was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s (1.68 ±0.14, 1.66± 0.10) (P〈 0.05). The IC50 of DDP to C 13 K cells transfected with PTEN (7.2± 0.3 la mol/L)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of empty-vector transfected cells and non-transfected cells (12.7±0.4 lamol/1, 13.0±0.3 lamol/L) (P〈0.05). The apopototis ratio of wild-type PTEN-transfected, empty vector transfected and non-transfected C13K cells were (41.65___0.87)%, (18.61 ±0.70)% and (15.28±0.80)%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PTEN ge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varian cancer multidrug resistance. Transfection of PTEN could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PTEN and restore drug sensitivity to cisplatin in human ovarian cancer cell line C 13K with multidrug-resistance by decreasing the expression of p-Ak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drug resistance PHOSPHORYLATION AKT ovarian cancer cells wild-type PTEN gen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