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照射同步瘤床加量与常规分割放疗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升晔 杜向慧 +7 位作者 封巍 白雪 陈建祥 郑远达 季文豪 孔月 莫文菊 楼建林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8期1292-1295,共4页
目的比较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手术后行全乳大分割照射并瘤床区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简称HF-SIB-IMRT)与常规分割放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共纳入60例早期浸润性导管乳腺腺癌(T1~T2N0M0期... 目的比较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手术后行全乳大分割照射并瘤床区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简称HF-SIB-IMRT)与常规分割放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共纳入60例早期浸润性导管乳腺腺癌(T1~T2N0M0期)行保乳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HF-SIB-IMRT组(30例)和常规放疗组(30例)。术后放疗方案:HF-SIB-IMRT组为全乳腺照射同步行瘤床区推量照射,总疗程24 d。常规放疗组为全乳腺照射后序贯瘤床区局部加量照射,总疗程44 d。比较2组的局部控制率,美容效果,放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随访1.5年,2组均无复发及死亡病例,局部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均为100%。HF-SIB-IMRT组和常规放疗组放疗结束后1个月、6个月美容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2级急性不良反应、晚期皮肤/皮下组织的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等血液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全乳大分割照射并瘤床区同步加量放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并不增加放疗毒副反应,可缩短术后放疗总疗程时间是其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保留乳房手术 全乳照射 大分割 瘤床区同步推量照射 临床效益
原文传递
乳腺癌辅助放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范媛媛 练剑锋 《中国辐射卫生》 2023年第2期193-197,共5页
乳腺癌为全球最常见、癌症相关死因位居第五位的恶性肿瘤,是一种给患者个人及其家庭、社会经济发展均造成了沉重负担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放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在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乳腺癌辅助放... 乳腺癌为全球最常见、癌症相关死因位居第五位的恶性肿瘤,是一种给患者个人及其家庭、社会经济发展均造成了沉重负担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放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在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乳腺癌辅助放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放疗 低分割放疗 全乳腺照射 部分乳腺照射 加速部分乳腺照射 乳腺癌
原文传递
近距离加速部分乳房照射对比全乳照射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中的疗效差异:GEC-ESTRO APBI研究10年随访结果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蓝辉银 莫淼 《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55-261,共7页
GEC-ESTRO APBI是一项探索加速部分乳房照射(APBI)应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放疗中的Ⅲ期临床研究,旨在对比多导管插植近距离照射技术的APBI与体外全乳照射(WBI)的疗效和副反应差异。研究设计上,采用国际多中心、非盲、随机对照、... GEC-ESTRO APBI是一项探索加速部分乳房照射(APBI)应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放疗中的Ⅲ期临床研究,旨在对比多导管插植近距离照射技术的APBI与体外全乳照射(WBI)的疗效和副反应差异。研究设计上,采用国际多中心、非盲、随机对照、非劣效设计。主要研究终点为同侧乳腺局部复发率,次要研究终点为不良反应发生率、美容效果、10年无病生存率和10年总生存率等。研究共纳入1 32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配至外照射WBI组或多导管插植近距离照射APBI组,两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0.3年和10.18年,符合分析条件的患者数分别为551例和633例。WBI组的10年局部复发率为1.58%(95%CI:0.37%~2.80%),而APBI组为3.51%(95%CI:1.99%~5.03%),两组局部复发差异率为1.93%(95%CI:-0.018%~3.870%,P=0.074)。7.5年和/或10年随访数据表明,两组不良事件大多为1~2级,3级副反应发生率方面,APBI组优于WBI组(1%vs 4%,P=0.021)。结果表明,多导管插植近距离照射技术APBI与外照射WBI相比,疗效类似且晚期副反应较少,可作为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辅助放疗的新选择。尽管该研究的10年随访结果进一步确认了APBI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放疗中的应用价值,但在非劣效研究设计的解读和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应用等方面仍值得进一步讨论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加速部分乳房照射 全乳照射 非劣效设计
原文传递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俯卧位全乳放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高艺 候宇 +3 位作者 潘香 王丽 李岚 夏耀雄 《中国辐射卫生》 2022年第3期373-378,385,共7页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全乳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可有效提高局部控制率和降低术后复发风险,俯卧位全乳放疗较仰卧位对于部分大体积乳腺患者可带来明显的剂量学优势和美容效果。随着多种放疗技术和辅助工具的出现,俯卧位全乳放疗对靶区和...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全乳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可有效提高局部控制率和降低术后复发风险,俯卧位全乳放疗较仰卧位对于部分大体积乳腺患者可带来明显的剂量学优势和美容效果。随着多种放疗技术和辅助工具的出现,俯卧位全乳放疗对靶区和不同危及器官(如心、肺等)的照射体积和剂量也发生了不同变化。有机构已初步探寻出患者在无需俯卧位和仰卧位双重模拟CT扫描和计划评估的情况下便可选择出较优治疗体位的预测模型,并尝试运用于临床实践中。本文就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俯卧位全乳放疗发展至今的相关技术对比及在剂量研究方面的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后 俯卧位 全乳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质子和光子调强放射治疗在全乳放疗中对同侧腋窝非计划性照射的剂量学比较研究
5
作者 黄佳淇 李超 +3 位作者 陈媚 陈佳艺 曹璐 张毅斌 《肿瘤》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29-739,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质子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proton therapy,IMPT)和光子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在全乳放疗(whole breast irradiation,WBI)中对同侧腋窝区域非计划性照射的剂量学差...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质子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proton therapy,IMPT)和光子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在全乳放疗(whole breast irradiation,WBI)中对同侧腋窝区域非计划性照射的剂量学差异。方法:纳入2022年8月—9月于本中心接受WBI的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分别制定1个IMPT计划和1个IMRT计划,处方剂量为4005 cGy(RBE)/15次。比较IMPT和IMRT计划的腋窝Ⅰ、Ⅱ、Ⅲ区,胸肌间淋巴结(rotter’s lymph nodes,RN)和腋窝-胸外侧血管连接区(axillary-lateral thoracic vessel juncture,ALTJ)的剂量学参数差异。结果:所有计划均满足CTV V_(95%Dose)≥95%的标准。IMPT的适形性指数(0.97 vs 0.95,P=0.0003)和均匀度指数(0.05 vs 0.07,P=0.0301)均显著优于IMRT。IMPT的心脏平均剂量[27.48 vs 114.74 cGy(RBE),P<0.0001]和同侧肺平均剂量[356.66 vs 498.89 cGy(RBE),P<0.0001]也显著低于IMRT。IMPT计划的腋窝Ⅰ、Ⅱ、Ⅲ区和RN的平均剂量、V_(50%Dose),V_(80%Dose),V_(90%Dose),V_(95%Dose)均显著小于IMRT(所有P<0.01),尤其在腋静脉以下低位腋窝区域差异最明显[平均剂量分别为79.75 vs 995.31 cGy(RBE),P<0.0001]。IMPT计划的ALTJ区域平均剂量和系列剂量-体积参数(V_(5),V_(10),V_(15),V_(20),V_(25),V_(30),V_(35))也明显低于IMRT计划(所有P<0.01)。结论:IMPT实施WBI的同侧腋窝非计划性照射剂量和ALTJ区域剂量-体积均显著低于IMRT。使用IMPT技术时,对于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应当基于个体复发风险勾画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高危患者的CTV需包括腋窝区域以保证疗效,而低危患者CTV则可规避腋窝以控制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质子调强放疗 光子调强放疗 全乳放疗 腋窝非计划性照射剂量 腋窝-胸外侧血管连接区
原文传递
锥形束CT观察早期乳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过程中血清肿的体积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良 吴广银 +1 位作者 雒建超 王权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9-682,共4页
目的:评价锥形束CT观察早期乳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过程中血清肿体积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2例早期乳癌保乳术后出现血清肿的全乳放疗患者,采用锥形束CT和普通CT分别在每例患者全乳放疗初次和末次进行扫描成像,然后由2名医师分别在两... 目的:评价锥形束CT观察早期乳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过程中血清肿体积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2例早期乳癌保乳术后出现血清肿的全乳放疗患者,采用锥形束CT和普通CT分别在每例患者全乳放疗初次和末次进行扫描成像,然后由2名医师分别在两类CT图像上勾画出血清肿大小,并比较两类CT图像上血清肿的体积变化值、血清肿可见度评分(SCS)和适形指数(CI)。结果:锥形束CT和普通CT图像上的血清肿体积变化值分别为(17.5±7.8)和(17.7±7.7)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配对=1.939,P=0.062)。锥形束CT的SCS和普通CT的SCS一致性较差(Kappa=0.293,P=0.005),但两者呈正相关(rS=0.848,P<0.001)。锥形束CT的血清肿CI值和普通CT的血清肿CI值呈正相关(rP=0.882,P<0.001)。锥形束CT图像上血清肿的CI值和SCS呈正相关(rS=0.843,P<0.001),当SCS≥3分时,其CI值>0.60。结论:锥形束CT可以用来观察早期乳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过程中血清肿的体积变化,尤其是当SCS≥3分时,应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早期乳癌 全乳放疗 血清肿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Ⅱ期临床研究——中期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罗菊锐 陈星星 +6 位作者 杨昭志 张丽 马金利 梅欣 邵志敏 郭小毛 俞晓立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69-775,共7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放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多项随机临床试验中已经得到证实,但全乳大分割瘤床同期加量的放疗模式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人群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同期瘤床加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放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多项随机临床试验中已经得到证实,但全乳大分割瘤床同期加量的放疗模式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人群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同期瘤床加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入组保乳术后切缘阴性、病理诊断为浸润性癌、分期pT_(1-2)N_0M_0、术中瘤床钛夹标记的患者接受全乳大分割同期瘤床加量放疗(ClinicalTrail.gov:NCT02617043)。放疗处方剂量为全乳计划靶体积(planned target volume,PTV) 40 Gy/15次/3周,同期瘤床加量至48 Gy/15次/3周。放疗后评估急性不良反应、美容效果以及预后。结果:2015年1月—2016年8月,共计358例患者前瞻性连续性入组本研究。患者中位年龄45岁(25~71岁),71.2%(255例)为绝经前的年轻女性,其中T_1和T_2患者分别为276例(77.1%)和82例(22.9%)。放疗期间及放疗后3个月内,53.6%和8.1%的患者出现Ⅰ~Ⅱ度的放射性皮炎,主要表现为放疗区红斑(38.8%)以及放疗后干性脱皮(41.3%)。13例(3.6%)患者出现湿性脱皮,主要位于乳头、乳晕区,无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4例Ⅰ度放射性肺炎,1例Ⅲ度放射性肺炎。美容效果自评"极好"和"好"率分别为37.0%和44.8%。中位随访28.3个月(6.0~40.7个月),3例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4例远处转移(2例合并复发),2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98.6%。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全乳大分割同期瘤床加量放疗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其晚期不良反应以及对疾病局部控制的有效性仍需长期随访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大分割放疗 瘤床加量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加速部分乳腺照射对比全乳腺照射瘤床推量照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岳丹 杨永净 +4 位作者 赵玲 卜明伟 李忠 刘士新 吴洪芬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64-669,共6页
目的 对比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加速部分乳腺照射(ABPI)和全乳腺照射瘤床同步推量照射(WBI-SIB)两种放射治疗模式的临床疗效,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为术后辅助放疗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355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 目的 对比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加速部分乳腺照射(ABPI)和全乳腺照射瘤床同步推量照射(WBI-SIB)两种放射治疗模式的临床疗效,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为术后辅助放疗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355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其中177例患者接受ABPI,178例患者接受WBI-SIB。计算生存率,放疗不良反应采用NCI-CTC 3.0评估,美容评价依据Harris美容级别标准,并进行成本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42个月(5.8~92.7个月)。ABPI组和WBI-SIB组的3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分别为98.2%和97.6%,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分别为94.3%和93.7%,无疾病进展生存率(DFS)分别为93.1%和91.6%,总生存率分别为95.5%和9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WBI-SIB组相比,ABPI组的2级以上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由5.6%降至3.4%(χ2=6.044,P〈0.05),2级以上晚期不良反应由5.6%降至2.3%(χ2=6.149,P〈0.05),美容效果优良率由88.8%提高到93.8%(χ2=5.22,P〈0.05),且平均治疗时间由36.2 d缩短了26.5 d(χ2=40.76,P〈0.05)。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ABPI和WBI-SIB的临床疗效相似,前者的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更低,美容效果更佳,经济成本更低,可作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治疗模式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保乳术 加速部分乳腺照射 全乳腺照射 瘤床同步推量照射 疗效
原文传递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技术前沿与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宋延波 李洪忠 何灿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6期124-127,共4页
介绍了当前乳腺癌保乳术后(breast-conserving surgery,BCT)放射治疗技术的前沿和进展,分析了调强放射治疗、大分割全乳照射、部分乳腺加速分割照射、术中放射治疗等各种先进放疗技术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提出不同放疗技术应严格选择... 介绍了当前乳腺癌保乳术后(breast-conserving surgery,BCT)放射治疗技术的前沿和进展,分析了调强放射治疗、大分割全乳照射、部分乳腺加速分割照射、术中放射治疗等各种先进放疗技术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提出不同放疗技术应严格选择合适的病例,为临床应用这些先进的乳腺癌放射治疗技术提供依据和参考。指出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如何缩短放射治疗持续时间、降低放射治疗毒性反应以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大分割全乳照射 部分乳腺加速分割照射 术中放疗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联合瘤床补量放疗对局部复发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镜 姜武忠 周卫兵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6-564,共9页
目的 :Meta分析保乳术后全乳放疗联合瘤床补量放疗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患者局部复发的短期和长期控制效果,以及对同侧浸润性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控制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 目的 :Meta分析保乳术后全乳放疗联合瘤床补量放疗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患者局部复发的短期和长期控制效果,以及对同侧浸润性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控制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CJF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Embase数据库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筛选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质量评价量表(Newcastle-Ottawa Quality Assessment Scale)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非随机对照研究(13项为队列研究,1项为非同期对照试验),包括8 679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保乳术后全乳放疗与保乳术后全乳放疗联合瘤床补量放疗的5年局部复发率(比值比为0.92,95%可信区间为0.46~1.82,P=0.81)、7年局部复发率(比值比为0.70,95%可信区间为0.45~1.09,P=0.11)、≥10年局部复发率(比值比为0.95,95%可信区间为0.79~1.15,P=0.62)和同侧浸润性乳腺癌局部复发率(比值比为0.89,95%可信区间为0.62~1.29,P=0.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全乳放疗相比,全乳放疗联合瘤床补量放疗不能降低乳腺DCIS患者保乳术后的5年、7年及≥10年的局部复发率,也不能降低同侧浸润性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导管原位癌 放射治疗 全乳放疗 瘤床补量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Investigation of Hot-Spots in TomoDirect 3DCRT Breast Treatment
11
作者 Quan Chen Matthew Mallory +1 位作者 Edwin Crandley Shiv Khandelw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 Clinical Engineering and Radiation Oncology》 2018年第3期376-390,共15页
Background: Conventional tomotherapy platforms only allow for the delivery of helical IMRT. However the use of IMRT and helical delivery in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is non-standard. Newer tomotherapy units are equipped... Background: Conventional tomotherapy platforms only allow for the delivery of helical IMRT. However the use of IMRT and helical delivery in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is non-standard. Newer tomotherapy units are equipped with a static-beam mode with 3DCRT capabilities. During the clinical use, we frequently observe hot-spots in the plan that renders the plan clinically unacceptabl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the hot-spots in tomotherapy static-beam breast treatment and possible solutions. Materials/Methods: Theories about the formation of the hot-spot were developed. Eight lumpectomy patients contoured according to RTOG-1005 specifications were also used to illustrate the magnitude of hot-spots under various planning strategies. Two tangential beams were used for the whole breast irradiation plan with prescription dose of 40 Gy in 15 fractions. Results: The hot-spot was identified as the behavior of the optimization engine when part of the target region was blocked. With the current design of tomotherapy’s 3DCRT planning where user adjustment was greatly limited, none of the planning strategies were able to reduce the hot-spots to acceptable levels in the eight patients studied. The best strategy still produced an average of 48.5 Gy (121% of prescription dose) hot-spot dose and 30.4 cc hot-spot volume (volume receiving > 110% prescription dose).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hot-spot was not a result of energy or other physical limitation of the radiation device. By manually adjusting the plan sinogram, the maximum hot-spot dose drops from 121% to 111% and the hot-spot volume drops from 30 cc to 6 cc on average. Conclusions: While TomoDirect 3DCRT showed great promise in breast treatment, treatment planning software improvements may be need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acceptability by reducing hot-spots in normal t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MOTHERAPY TomoDirect ACCELERATED whole breast irradiation 3DCRT RTOG-1005
下载PDF
放射治疗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尤金强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957-960,共4页
目前保乳治疗已经成为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而放射治疗在保乳治疗中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体现由于传统的全乳放射治疗存在着诸多的劣势,所以近些年来,部分乳腺放疗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相对于传统全乳腺照射,部分乳腺放疗可使患者的保乳治... 目前保乳治疗已经成为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而放射治疗在保乳治疗中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体现由于传统的全乳放射治疗存在着诸多的劣势,所以近些年来,部分乳腺放疗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相对于传统全乳腺照射,部分乳腺放疗可使患者的保乳治疗更快捷,且降低了远期并发症的风险但是部分乳腺放疗研究的长期结果尚缺乏,而且病例选择及放疗实施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部分乳腺放疗是有前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全乳放疗 部分乳腺放疗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位楠楠 李多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8-211,共4页
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腺放疗在降低局部肿瘤复发同时也可改善患者生存情况。虽然全乳腺标准放疗可以实现良好的肿瘤控制及美容效果,且具有不良反应轻的特点,但5~7周的治疗时间对患者相对较长,甚至可能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因此临床上越来... 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腺放疗在降低局部肿瘤复发同时也可改善患者生存情况。虽然全乳腺标准放疗可以实现良好的肿瘤控制及美容效果,且具有不良反应轻的特点,但5~7周的治疗时间对患者相对较长,甚至可能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因此临床上越来越倾向大分割放疗和加速部分乳腺照射的短疗程放疗。短疗程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均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模式,具有与常规放疗相似的生存和局部肿瘤控制效果,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相较于常规分割放疗,短疗程放疗具有缩短治疗总时间,减少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后 全乳腺照射 大分割放疗 部分乳腺照射
下载PDF
术中放疗和全乳照射在早期乳腺癌中肿瘤疗效的比较:一项meta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红军 何林 +2 位作者 于得全 胡静 邵秋菊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92-197,共6页
目的术中放疗(IORT)和全乳照射(WBI)都是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时最有效的放疗干预选择,然而,哪项技术能给患者带来更好的肿瘤疗效目前仍存争议。本文meta分析旨在探讨IORT组和WBI组的局部无复发生存期(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 目的术中放疗(IORT)和全乳照射(WBI)都是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时最有效的放疗干预选择,然而,哪项技术能给患者带来更好的肿瘤疗效目前仍存争议。本文meta分析旨在探讨IORT组和WBI组的局部无复发生存期(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和总生存期(OS)的组间差异。方法截至2021年8月1日,我们分别对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知网、维普五个数据库进行计算机化检索,以纳入符合要求的中、英文发表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一式两份。结果一共13篇(13380个患者)纳入了本文meta分析。汇总的结果表明,IORT组的LRFS明显低于WBI组的LRFS(OR=2.36;95%CI,1.66~3.35),而组间的DMFS(OR=0.99;95%CI,0.76~1.29)和OS(OR=0.95;95%CI,0.79~1.14)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而言,IORT组的LRFS劣于WBI组的LRFS,而组间的DMFS和OS并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放疗 全乳照射 早期乳腺癌 META分析
下载PDF
大分割全乳放射治疗在保乳术后应用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闫茂慧 申良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57-65,共9页
目的评估大分割全乳放射治疗(WBI)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制订纳入和排除标准。制订检索词,检索外文数据库Pub Med、Embase、SCI及the Coehrane Library,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 目的评估大分割全乳放射治疗(WBI)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制订纳入和排除标准。制订检索词,检索外文数据库Pub Med、Embase、SCI及the Coehrane Library,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手工检索及互联网查找。采用χ2检验分析各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Rev Man 5.1.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相对危险度(RR)为合并效应量的统计指标,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共纳入4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包括5 884例患者,其中大分割WBI组2 948例,常规分割WBI组2 936例。大分割与常规分割组的5年局部复发率[RR=0.83(95%CI:0.64,1.08),P=0.160]、10年局部复发率[RR=0.86(95%CI:0.65,1.13),P=0.270]、5年总生存率[RR=1.02(95%CI:1.00,1.03),P=0.0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放射治疗方法的5年晚期放疗损伤:任何乳房外形改变[RR=1.01(95%CI:0.85,1.19),P=0.950]、心肌缺血性改变[RR=0.67(95%CI:0.43,1.05),P=0.080]、放射性肺纤维化[RR=1.28(95%CI:0.73,2.26),P=0.390]、肋骨骨折[RR=1.03(95%CI:0.62,1.73),P=0.900]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放射治疗方法的5年整体美容效果优良率[RR=0.98(95%CI:0.92,1.05),P=0.640]、10年整体美容效果优良率[RR=0.98(95%CI:0.87,1.10),P=0.7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大分割全乳放射治疗,可获得与常规分割相当的局部复发率、总生存率、未增加远期放射治疗损伤及降低整体美容效果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大分割全乳放射治疗 常规分割全乳放射治疗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