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leeping site use of the white-headed langur 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 The role of predation risk, territorial defense, and proximity to feeding sites 被引量:3
1
作者 Dayong LI Qihai ZHOU +2 位作者 Xiaoping TANG Henglian HUANG Chengming HUANG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0-268,共9页
We collected data on sleeping site use from two groups of white-headed langurs 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 living in Fusui Nature Reserve, China between August 2007 and July 2008. This information was used to test se... We collected data on sleeping site use from two groups of white-headed langurs 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 living in Fusui Nature Reserve, China between August 2007 and July 2008. This information was used to test several hypotheses regarding ultimate causes of sleeping site use in this primate. White-headed langurs slept either in caves (17 sites) or on a cliffledge (one site). They used all sleeping sites repeatedly, and reused some of them on consecutive nights; three nights was the longest consecutive use of any one sleep site. We suggest that langurs use sleeping sites to make approach and attack by predators difficult, and to increase their own familiarity with a location so as to improve chances for escape. Langurs' cryptic behaviors with an increased level of vigilance before entering sleeping sites may also help in decreasing the possibility of detection by predators. Group 1 spent more sleeping nights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ir territory than expected; in contrast, group 2 spent more sleeping nights in the periphery of their territory, which overlaps with that of another groups, than expected. The position of sleeping site relative to the last feeding site of the day and the first feeding site of the subsequent morning indicated a strategy closer to that of a multiple central place forager than of a central place forag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erritory defense and food acces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leeping site use of white-headed langurs [Current Zoology 57 (3): 260-268, 2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ite-headed langur 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 Sleeping site Limestone habitat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locomotor behaviour between white-headed langurs 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 and Franois' langurs T. franoisi in Fusui,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Jinrong XIONG Shihua GONG +1 位作者 Chenggang QIU Zhaoyuan LI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9,共11页
We studied the locomotor behaviour of white-headed langurs 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 and Francois' langurs T.francoisi to test two hypotheses: (1) these monkeys have evolved locomotor ability to support their a... We studied the locomotor behaviour of white-headed langurs 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 and Francois' langurs T.francoisi to test two hypotheses: (1) these monkeys have evolved locomotor ability to support their activities on limestone hills, and (2) Francois' langurs have evolved more diverse locomotor skills than white-headed langur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1996 - 1998 and in 2005 in Fusui Nature Reserve, Guangxi, and showed that the two species had similar locomotor types, but Francois' langurs had more locomotor modes (26) than white-headed langurs (12). Quadrupedal walking and leaping were two major types, and white-headed langurs were more arboreal than Francois' langurs. We suggest that, while keeping their ancestral locomotor types, the two species have evolved new types allowing them to live on limestone cliffs. Compared to white-headed langurs, Francois' langurs have more diverse locomotor modes that probably have allowed them to live in more habitat types. As an evolutionary outcome, Francois' langurs have a larger distribution rang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omotor behaviour EVOLUTION white-headed langurs Francois' langurs
下载PDF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Property of Cat Ba Archipelago, Vietnam
3
作者 Do Cong Thu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4年第5期271-283,共13页
The nominated property, Cat Ba Archipelago, includes Cat Ba Archipelago Biosphere Reserve, Cat Ba National Park, and Long Chau Island group, which belongs to Cat Hai District, Hal Phong City, Vietnam. Cat Ba Archipela... The nominated property, Cat Ba Archipelago, includes Cat Ba Archipelago Biosphere Reserve, Cat Ba National Park, and Long Chau Island group, which belongs to Cat Hai District, Hal Phong City, Vietnam. Cat Ba Archipelago represents the ongoing ecologic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sia's characteristic marine and insular ecosystems, both tropical and subtropic. The nominated property is a high biodiversity center with 3,860 species of plants and animals on islands and in the sea, of which 130 species are recorded on the Red Lists of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Threatened Species, and 76 species on the IUCN Red List of Globally Threatened Species. The iconic Cat Ba white-headed langur (Trachypithecus poliocephalus) is an endemic species indigenous to Cat Ba Archipelago where at present one population of 63 individuals only survives but nowhere else in the world. The Cat Ba white-headed langur is recognized as a critically endangered species facing an extremely high risk of extinction in the wild, thus needing urgent protection. The existence of another 20 endemic species in Cat Ba Archipelago shows that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are on-going here, as new species continue to emerge in this unique archipelagic habit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minated property Cat Ba Archipelago high biodiversity center IUCN Red List white-headed langur endemicspecies.
下载PDF
白头叶猴种群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卢立仁 黄乘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15,共5页
1991年7—10月,作者在广西扶绥县(山弄)癝对白头叶猴种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活在(山弄)癝栖息地的白头叶猴为166只,分属28个猴群和3只雄性独猴。最大群有16只,最小群2只,平均每群5.3只。种群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只。在已划分年龄组的2... 1991年7—10月,作者在广西扶绥县(山弄)癝对白头叶猴种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活在(山弄)癝栖息地的白头叶猴为166只,分属28个猴群和3只雄性独猴。最大群有16只,最小群2只,平均每群5.3只。种群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只。在已划分年龄组的23个猴群中,成年猴88只,占67.6%,青年猴25只,占20.2%,幼猴20只,占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叶猴 种群密度 年龄结构 猴科
下载PDF
白头叶猴日活动时间分配及其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15
5
作者 周岐海 黄恒连 +1 位作者 唐小平 黄乘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9-455,共7页
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是动物行为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直接与动物的代谢和能量收支相关,但它们又会随环境不同不断调整。通过比较不同生态条件下动物的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
关键词 白头叶猴 活动时间分配 季节性 食物可获得性
下载PDF
白头叶猴的分布及生态习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江海声 冯敏 +3 位作者 王骏 吴名川 赖月梅 刘自民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36-237,193,共3页
白头叶猴(Presbytis leucocephalus)为我国所特有,仅分布于广西省的西南部。1986年以来,作者几次对白头叶猴的分布及栖息地、食性、活动习性、繁殖作了调查,现予以整理报道。 1.研究方法 调查中,应用1:50000地形图,将每次发现白头叶猴... 白头叶猴(Presbytis leucocephalus)为我国所特有,仅分布于广西省的西南部。1986年以来,作者几次对白头叶猴的分布及栖息地、食性、活动习性、繁殖作了调查,现予以整理报道。 1.研究方法 调查中,应用1:50000地形图,将每次发现白头叶猴的地点标志于图上,以了解其栖息地的范围与海拔高度,并记录猴群的活动时间、活动场所的植被,结合饲养所获材料整理出该猴群采食植物的种类、采食部位、采食强度及季节变化的规律等生态资料。 2.分布区 白头叶猴目前仅分布于广西省西南部的左江以南及其支流明江以北的扶绥、崇左、宁明、龙州共4县、11个乡的范围内,其中以扶绥县分布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但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叶猴 分布 栖息地 繁殖
下载PDF
笼养白头叶猴的食物选择和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乘明 孙儒泳 +1 位作者 任飞 卢立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53-257,共5页
研究了笼养条件下白头叶猴觅食的行为序、雌雄个体对食物的选择、夏季和冬季的日食量.笼养白头叶猴的觅食行为序由探究行为、抢食行为、爬墙行为和进食行为等4步组成.除探究行为的持续时间在雌雄个体间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行为持续... 研究了笼养条件下白头叶猴觅食的行为序、雌雄个体对食物的选择、夏季和冬季的日食量.笼养白头叶猴的觅食行为序由探究行为、抢食行为、爬墙行为和进食行为等4步组成.除探究行为的持续时间在雌雄个体间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行为持续时间无显著的性别差异.雌雄个体对食物的选择不同,包括对某一食物的取食先后顺序、取食时间和取食量的不同.雄猴和雌猴的日食量夏季分别为(659.3±136.3)g和(590.7±106.3)g,冬季分别为(749.4±135.1)g和(640.1±96.9)g,T检验表明,笼养雄猴和雌猴的日食量夏季与冬季无显著的季节性差异,而雄猴与雌猴的日食量无论是夏季或冬季都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叶猴 食物选择 日食量 食物量 笼养
下载PDF
白头叶猴出入洞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黄乘明 卢立仁 +3 位作者 谢强 赖月梅 韦振逸 刘自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2期71-75,共5页
对三群白头叶猴的出洞和入洞进行研究表明:(1)白头叶猴在夏季和冬季均要入洞宿夜,分析与安全有关;(2)白头叶猴出洞和入洞的时间在夏季和冬季不同,推测与日照周期有关。
关键词 白头叶猴 行为 行为生态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清单及秋季迁徙数量统计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鸣 克德尔汗·巴亚恒 +8 位作者 李飞 胡宝文 吴加清 马尔科姆·道格拉斯 高翔 热合曼·阿曼江 陈莹 梅宇 丁鹏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2-918,F0004,共8页
新疆物种多样性项目组在近10年中多次考察丁艾比湖区(44°50'N,82°50'E,海拔189 m).特别是2007~2009年逐月环湖考察,包括阿拉山口、奎屯河、精河、博尔塔拉河、科克巴斯陶、桑德库木、甘家湖、古尔图等,东西长118 km,南北... 新疆物种多样性项目组在近10年中多次考察丁艾比湖区(44°50'N,82°50'E,海拔189 m).特别是2007~2009年逐月环湖考察,包括阿拉山口、奎屯河、精河、博尔塔拉河、科克巴斯陶、桑德库木、甘家湖、古尔图等,东西长118 km,南北宽56 km,覆盖6608 km2.采用样线法和点计数法对艾比湖区不同区域鸟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到233种鸟类,是全疆种数的55%,分别隶属于17目53科128属.秋季一次统计到103 875只鸟类.首次发现了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白头硬尾鸭Oxyura leucocephala、遗鸥Larus relictus和细嘴鸥Larus genei等的聚集地.另有夜鹭、小白额雁、斑背潜鸭、长尾鸭、剑鹆、小滨鹬、细嘴鸥、黄腹鹨等8种为新疆新纪录种.区系以占北种(183种,78.5%)和广布种(49种,21.0%)为主,极少东洋种.艾比湖为中哑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资源 迁徙统计 遗鸥 白头硬尾鸭 重要湿地 艾比湖
下载PDF
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黑叶猴种群数量与分布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振兴 王爱龙 +5 位作者 黄恒连 蒙育宁 梁霁鹏 农登攀 蒋迎红 李友邦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7-492,共6页
2012年10-12月采用访问法、小区蹲点数量统计方法对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驮逐片及周边相邻的昌平片的黑叶猴种群数量与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驮逐片黑叶猴分布面积为9714 hm^2,种群数量为10群55只;昌平片黑叶猴分布... 2012年10-12月采用访问法、小区蹲点数量统计方法对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驮逐片及周边相邻的昌平片的黑叶猴种群数量与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驮逐片黑叶猴分布面积为9714 hm^2,种群数量为10群55只;昌平片黑叶猴分布面积为1073 hm^2,种群数量为7群33只;两处合计为17群88只。驮逐片和昌平片黑叶猴种群数量分别占广西黑叶猴种群数量的14%和10%。驮逐片通过加强能力建设、宣传力度和保护力度,昌平片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小区,加大对黑叶猴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种群数量 分布 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局部应用对PPH术出血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雪涛 冯伟静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346-1348,共3页
目的:评价白眉蛇毒血凝酶(BT)对微创痔疮手术(PPH)术出血疗效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行PPH痔疮患者共11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塞入凡士林纱布止血,观察组在凡士林纱布上均匀喷洒白眉蛇毒血凝粉。比较两组平均... 目的:评价白眉蛇毒血凝酶(BT)对微创痔疮手术(PPH)术出血疗效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行PPH痔疮患者共11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塞入凡士林纱布止血,观察组在凡士林纱布上均匀喷洒白眉蛇毒血凝粉。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和伤口愈合时间,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ELISA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肽A和B含量。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和伤口愈合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肽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肽B含量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T可明显降低PPH术后出血,不影响凝血纤溶平衡,不易形成血栓,可能通过增加纤维蛋白肽A含量发挥作用,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切除术 手术后出血 @白眉蛇毒血凝酶 @纤维蛋白肽
下载PDF
白头叶猴食物组成的地域性差异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克处 袁培松 +3 位作者 黄恒连 唐小平 周岐海 黄中豪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81,共7页
本文以广西崇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弄官山片的白头叶猴(崇左种群)为研究对象,并结合扶绥九重山片和咘遵片猴群(扶绥种群)食性研究结果,比较分析白头叶猴食物组成的区域性差异,探讨白头叶猴对喀斯特石山森林破碎化的食性适应策略。结果表明... 本文以广西崇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弄官山片的白头叶猴(崇左种群)为研究对象,并结合扶绥九重山片和咘遵片猴群(扶绥种群)食性研究结果,比较分析白头叶猴食物组成的区域性差异,探讨白头叶猴对喀斯特石山森林破碎化的食性适应策略。结果表明:白头叶猴2个地理种群共采食181种植物,隶属于63科129属,其中,乔木和灌木121种,藤本46种,草本13种,寄生植物1种。2个地理种群的食物种类重叠率为15.8%,崇左种群的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扶绥种群(4.1vs 2.7),说明白头叶猴猴群可能通过拓宽食谱(即增加食物种类)来获得足够的食物,以应对栖息地破碎化和人为干扰带来的变化。崇左和扶绥2个地理种群均表现出高度的叶食性,比较发现2个地理种群的觅食部位没有明显的地域差距,可能与严重破碎化栖息地内高质量食物(如果实)极度缺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叶猴 食物组成 地域差异 破碎化生境
下载PDF
白头叶猴一个野生多雄多雌群的优势等级、亲密程度和梳理模式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颖溢 朱里忠 +4 位作者 秦大公 殷丽洁 王德智 冉文忠 潘文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70-778,共9页
白头叶猴社会行为谱包括性行为、友好行为和争斗行为 3类 ,对G群中取代和臣服行为的分析发现 ,有 3只公猴的地位最高 ,它们之间又呈线性等级关系 ,其他个体间的关系则比较复杂不呈线性。个体间亲密系数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母猴间的关系... 白头叶猴社会行为谱包括性行为、友好行为和争斗行为 3类 ,对G群中取代和臣服行为的分析发现 ,有 3只公猴的地位最高 ,它们之间又呈线性等级关系 ,其他个体间的关系则比较复杂不呈线性。个体间亲密系数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母猴间的关系最为亲密 ,地位最高的 2只成年公猴之间存在着联盟关系。母猴是主要的梳理者 ,梳理其他个体的次数占 70 7%,而未成年公猴主要接受梳理 ,它们梳理其他个体的次数只占 2 8%,而被梳理的次数却占 33 1%。 2只成年公猴之间以及与母猴之间的具有倾向性的梳理关系是和等级关系相一致的。白头叶猴两性的社会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公猴积极参与到群间争斗中 ,保卫群中个体的安全以及领域 ,这些行为更符合配偶保卫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叶猴 臣服行为 亲密系数 梳理模式 野生多雄多雌群 社会行为 优势等级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式的白头叶猴栖息地评价——以广西崇左白头叶猴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曼菲 胡湛波 +1 位作者 周岐海 吴坚宝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31,共12页
针对物种分布格局与其环境变量关系的研究,对于生态廊道规划与环境恢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为研究对象,针对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1个白头叶猴分布点和11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 针对物种分布格局与其环境变量关系的研究,对于生态廊道规划与环境恢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为研究对象,针对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1个白头叶猴分布点和11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ing)对栖息地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模型生成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阈值,划定研究区域为低适生区、适生区和高适生区3种类型,其中低适生区面积为5 061.43 km2,适生区和高适生区面积分别为42.80 km2和20.63 km2。主要环境变量分析表明:年均降水量、土地利用分类、坡度和年平均气温的综合贡献值分别为54.6%、17.4%、11.8%和9.5%,4项环境变量累积贡献值达到93.3%,是影响白头叶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更有效保护白头叶猴及其栖息地,建议在保护区规划生态廊道,扩大恢复区内白头叶猴适宜栖息地面积,以促进白头叶猴种群间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叶猴 适宜度评价 生态廊道 MaxEnt模型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对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资源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7
15
作者 段晓敏 刘佳 +2 位作者 林建忠 李佳琦 周岐海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0-389,共10页
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为掌握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资源现状,我们在保护区驮逐片区布设60个红外相机调查位点,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开展了连续监测,共收集4 848... 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为掌握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资源现状,我们在保护区驮逐片区布设60个红外相机调查位点,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开展了连续监测,共收集4 848份独立有效相片,经鉴定为16种兽类和29种鸟类,包括2种国家Ⅰ级和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鼬獾(Melogale moschata)、北树鼩(Tupaia belangeri)、野猪(Sus scrofa)和食蟹獴(Herpestes urva)的相对多度指数分别位于兽类前五位;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蓝背八色鸫(Pitta soror)、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以及黑冠鳽(Gorsachius melanolophus)的相对多度指数分别位于鸟类前四位。活动节律分析结果表明小泡巨鼠和鼬獾为夜行性动物,野猪、食蟹獴、白鹇和蓝背八色鸫为昼行性动物。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初步了解了崇左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及林下鸟类物种组成、相对数量及空间分布,为后期的科研工作及保护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生物多样性 活动节律 崇左白头叶猴保护区
下载PDF
“二位一体”视域下的当代芭蕾舞剧经典——《白毛女》 被引量:5
16
作者 鸿昀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6-45,共10页
笔者试图从音乐与舞蹈艺术融合的视域入手,对当代芭蕾舞剧经典作品《白毛女》做“二位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对舞剧创作的一般历史情况做出研究整理性的归纳;对乐谱文本与舞蹈文本进行艺术本体层面的分析与研究;对《白毛女》的创作特征与... 笔者试图从音乐与舞蹈艺术融合的视域入手,对当代芭蕾舞剧经典作品《白毛女》做“二位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对舞剧创作的一般历史情况做出研究整理性的归纳;对乐谱文本与舞蹈文本进行艺术本体层面的分析与研究;对《白毛女》的创作特征与创作观念进行总结。认为,由于历史与政治等方面的多种因素,舞剧《白毛女》成为一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政治上有时代印记的“当代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毛女》 二位一体 芭蕾舞剧 舞蹈 音乐 创作特征 艺术成就
下载PDF
白头叶猴婴猴月龄和性别对母婴关系的影响
17
作者 李家兴 周颖铭 +2 位作者 黄乘明 范鹏来 周岐海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母婴关系是婴猴第一次重要的社会体验,对婴猴的生长发育、正常社会行为以及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母婴关系研究一直是灵长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深入了解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母婴关系的... 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母婴关系是婴猴第一次重要的社会体验,对婴猴的生长发育、正常社会行为以及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母婴关系研究一直是灵长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深入了解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母婴关系的发展和影响因素,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我们以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岜盆片区的一群野生白头叶猴为研究对象,记录其母婴行为的发生持续时长和发生频次,结合婴猴月龄和性别,探究婴猴月龄和性别对白头叶猴母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婴猴月龄显著影响白头叶猴的母婴关系。随着婴猴月龄的不断增长,母猴对婴猴的保护也随之逐渐减少,表明婴猴的发育是从依赖母猴到逐步独立融入社群的过程。婴猴性别对母婴行为的持续时间无显著影响,但在发生频次上母猴对雌性婴猴的照顾明显多于雄性婴猴。婴猴性别对母婴间的理毛行为、含乳行为均无显著影响,但对怀抱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白头叶猴母猴对不同性别的婴猴采取不同的照顾方式,这可能与雄性婴猴和雌性婴猴未来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叶猴 母婴关系 年龄变化 性别差异
下载PDF
白头叶猴环境生态的研究──白头叶猴的野生食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强 卢立仁 黄乘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1期76-81,共6页
对野生条件下若干群白头叶猴进行食性考察.以不干扰白头叶猴正常觅食习性为前提,以观察记录白头叶猴采食动作和食遗物食迹为根据,研究白头叶猴的主要食物来源、采食植物种类和部位、采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白头叶猴喜食植物至少有... 对野生条件下若干群白头叶猴进行食性考察.以不干扰白头叶猴正常觅食习性为前提,以观察记录白头叶猴采食动作和食遗物食迹为根据,研究白头叶猴的主要食物来源、采食植物种类和部位、采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白头叶猴喜食植物至少有30种,分属27个植物属和18个植物科.采食部位分别有叶、花和果.白头叶猴采食习惯于攀扶采摘、攀扶持嚼、折枝握扯、折枝持嚼和拔枝咬嚼5种进食型式.白头叶猴的饮水来源、食源和蔽荫栖息与石山森林环境保护具有极重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叶猴 野生食性 采食行为
下载PDF
白头叶猴环境生态的研究──白头叶猴栖息地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强 卢立仁 梁国飞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3期86-91,共6页
对白头叶猴栖息地的植物进行种类统计和区系地理分析,证明该地区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同时比较白头叶猴喜食植物的地理成分,显示了白头叶猴喜食植物与栖息地植物在区系地理成分上的一致性,表明白头叶猴历史演化至中国南... 对白头叶猴栖息地的植物进行种类统计和区系地理分析,证明该地区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同时比较白头叶猴喜食植物的地理成分,显示了白头叶猴喜食植物与栖息地植物在区系地理成分上的一致性,表明白头叶猴历史演化至中国南部特有分布与植被演化分布具有相关的历史地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叶猴 栖息环境 植物区系
下载PDF
食物可获得性对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食物季节性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陆施毅 鲁长虎 李友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9-766,共8页
研究喀斯特石山栖息地食物可获得性对食物多样性和种类季节相似性的影响是动物对环境适应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instantaneous scanning sampling)对广西扶绥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的食物多样性和... 研究喀斯特石山栖息地食物可获得性对食物多样性和种类季节相似性的影响是动物对环境适应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instantaneous scanning sampling)对广西扶绥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的食物多样性和季节性种类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固定样线法监测各月份白头叶猴家域内食物可获得性。结果表明,白头叶猴年平均食物多样性指数(FDI)为4.02,各月份间FDI没有显著变化(P=0.89),FDI与栖息地中主要食物的嫩叶的可利用性指数(FAI)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全年取食的食物种类中,有8种食物在11个月份都被取食,其他种类则只在特定的月份被取食。各月份间食物种类的相似性在0.36(3—4月)和0.74(9—10月)之间变化,月份间FAI的相似度与月份间食物种类的相似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白头叶猴对栖息地中食物种类的利用方式是:每个月用几种相同食物种类,并且主要食物可获得性高时,则集中采食,先满足基本的能量需求,再取食其他种类作为补充,使食物种类多样化,以满足不同的营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叶猴 食物多样性 食物相似性 食物可获得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