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中国人类学的华西学派 被引量:61
1
作者 李绍明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52,共10页
本文认为,学派是一门科学中由于学说与师承的不同而形成的派别。中国人类学是近百年来由国外引进的一门学科,在国内已有相当发展并形成一些学派,如"南派"和"北派"。除此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派别,值得研究。作者论... 本文认为,学派是一门科学中由于学说与师承的不同而形成的派别。中国人类学是近百年来由国外引进的一门学科,在国内已有相当发展并形成一些学派,如"南派"和"北派"。除此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派别,值得研究。作者论述了中国人类学的华西学派,即以20世纪初到50年代在成都建立的华西协合大学为中心的学派及该学派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特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华西学派 兼收并蓄
下载PDF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希望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涂绍生 刘举科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6-18,共3页
运用调查分析等方法 ,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希望小学的体育课、师资配备、场地器材、经费投入、组织管理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发现 ,农村小学 ,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中心小学以下片小、村小体育教育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希望... 运用调查分析等方法 ,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希望小学的体育课、师资配备、场地器材、经费投入、组织管理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发现 ,农村小学 ,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中心小学以下片小、村小体育教育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希望小学校舍等硬件建设通过“希望工程”有了非常大的改观。建议各级政府教育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西部 希望学校 体育教育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西方大学史上的“学派”现象:变迁、特征与现实观照 被引量:17
3
作者 何振海 贺国庆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3-151,共9页
19世纪初,随着科研职能在西方大学的确立,以李比希学派为代表的一批学派在大学里开始产生。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大学学派开始从最初的自然科学领域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延伸。二战结束以来,在大学科研活动日益密集化、专业化的趋势下... 19世纪初,随着科研职能在西方大学的确立,以李比希学派为代表的一批学派在大学里开始产生。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大学学派开始从最初的自然科学领域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延伸。二战结束以来,在大学科研活动日益密集化、专业化的趋势下,大学学派在各学术领域的活动更趋活跃,成为推动所在大学相关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依托大学而产生的特殊的学术共同体,大学学派在核心人物与学术团队、学术活动等方面呈现出高度内聚性。我国大学在推动"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应着力引入"学派意识",培育学术核心人物的综合领导力,构筑以学术认同为基础的学术团队,以此孕育出更多具有中国气度的大学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大学 学科建设 学派 学术核心人
原文传递
日本近世洋学与明治现代化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德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20,共10页
日本于16世纪中期,开始了有史以来首次与西洋人的接触,同时也拉开了日本学习和研究西洋的洋学史的序幕。至明治维新止,近世的洋学经历了前后相继的南蛮文化、兰学、幕末洋学三个阶段。在这个传承过程中,洋学家们不仅在相当程度上掌握了... 日本于16世纪中期,开始了有史以来首次与西洋人的接触,同时也拉开了日本学习和研究西洋的洋学史的序幕。至明治维新止,近世的洋学经历了前后相继的南蛮文化、兰学、幕末洋学三个阶段。在这个传承过程中,洋学家们不仅在相当程度上掌握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理解了社会原理,还形成了一个以洋学为职业的社会集团,并在幕末洋学运动中广为实践,从而成为日本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至关重要的原始推动力。这个过程也揭开了明治日本飞速现代化的神秘面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学 南蛮文化 幕末洋学 明治现代化
原文传递
清末科举革废对书院改革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兵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88,共5页
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以培养科举人才为主要职能的书院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社会的需要,于是仿照西方近代教育体制改革书院成为社会共识。然而,书院改革的进程及其实际效果都受制于科举制度的改革。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止,不但加快了书... 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以培养科举人才为主要职能的书院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社会的需要,于是仿照西方近代教育体制改革书院成为社会共识。然而,书院改革的进程及其实际效果都受制于科举制度的改革。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止,不但加快了书院改革的进程,而且推动了始于1901年的书院改革的最终完成,从而使作为制度层面存在的书院从中国历史上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清末 教育体制改革 科举制度 近代化进程 1905年 1901年 主要职能 科举人才 社会共识 西方近代 实际效果 中国历史 制度层面
原文传递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学业绩效的影响因素与改善路径 被引量:5
6
作者 梅红 宋倩楠 王静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4,共8页
由于自然条件局限、家庭教育缺失等因素,西部留守儿童中超过正常学龄的学生占28.89%,构成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本研究调查发现,与其他学生相比,超龄留守学生在学业绩效、学业满意、父母沟通频率、父母师生关心、学校融入等方面得分... 由于自然条件局限、家庭教育缺失等因素,西部留守儿童中超过正常学龄的学生占28.89%,构成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本研究调查发现,与其他学生相比,超龄留守学生在学业绩效、学业满意、父母沟通频率、父母师生关心、学校融入等方面得分更低。对于所有学生而言,性别、学业满意、周生活费水平、学校融入等因素都会正向影响学业绩效;父亲受教育程度、与母亲沟通频率、同伴关心等因素对正常学龄留守学生的学业绩效有正向影响,却不适用于超龄留守学生;与父亲沟通频率、教师关心等因素却对超龄留守学生具有显著影响。依据以上发现,改善超龄学生家庭关爱模式、调整师生互动方式将对促进学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农村 留守学生 学业绩效 超龄学生 学校融入 家庭教育 家庭关爱
下载PDF
关于近代中国“新学”的民族定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先明 《河北学刊》 2001年第3期68-73,共6页
将近代中国的“新学”等同于西学 ,是学术界习以为常的认识。本文认为 ,西学即“新学”的说法 ,并不符合近代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实际。因此 ,本文着重从“新学即西学说”的形成过程、新学的指属范围、新旧之争的历史内容等方面 ,进行深... 将近代中国的“新学”等同于西学 ,是学术界习以为常的认识。本文认为 ,西学即“新学”的说法 ,并不符合近代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实际。因此 ,本文着重从“新学即西学说”的形成过程、新学的指属范围、新旧之争的历史内容等方面 ,进行深入剖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学 旧学 西学 民族定位 维新时期 “春秋公羊说” “孔子约制” 张之洞
下载PDF
西方国家学校效能研究的反思及其未来发展 被引量:3
8
作者 俞继凤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共4页
学校效能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有近40年的历史,目前有很多国家参与研究,成为教育领域关注和评论的热点。反思其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未来发展可以使我们较全面地了解该项研究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西方国家 学校效能 研究
下载PDF
关于美国移民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9
作者 姜天明 《青海师专学报》 2005年第1期35-42,共8页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移民为什么要移居美国?其数量有多少?移民与美国工业化、高新技术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外来移民是怎样推动美国国内人口向着均衡化趋势流动的?美国又是如何对移民进行限制的?这些问题既令...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移民为什么要移居美国?其数量有多少?移民与美国工业化、高新技术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外来移民是怎样推动美国国内人口向着均衡化趋势流动的?美国又是如何对移民进行限制的?这些问题既令人关注,又在美国史研究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为移民在美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整个发展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进运动 工业革命 高新技术 学校教育
下载PDF
人文主义对西方教育的影响及其启示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丽琴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1-144,共4页
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它对西方教育产生了持久和深远的影响,使西方教育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人文主义的烙印。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方教育的影响可以为我国如何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 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它对西方教育产生了持久和深远的影响,使西方教育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人文主义的烙印。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方教育的影响可以为我国如何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提供很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 西方教育 学校
下载PDF
论李安宅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一丹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35-41,共7页
李安宅是中国文化人类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之一,是华西学派的领军学者。在引进西方文化人类学的过程中,他曾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对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有确切的理解与把握,提倡文化功能论和文化相对论;他采用实地研究、比较研究、... 李安宅是中国文化人类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之一,是华西学派的领军学者。在引进西方文化人类学的过程中,他曾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对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有确切的理解与把握,提倡文化功能论和文化相对论;他采用实地研究、比较研究、应用人类学等方法,为我国文化人类学的早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尚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宅 华西学派 文化功能论 文化相对论 藏区实地研究
下载PDF
西部地区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12
作者 韦仁忠 韩昊冉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0-85,共6页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的数据(CFPS2018),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式分析了西部地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类型、教养监管场所、亲子互动频率与其学校适应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三者分别从不同维度影响着西部地区留守儿...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的数据(CFPS2018),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式分析了西部地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类型、教养监管场所、亲子互动频率与其学校适应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三者分别从不同维度影响着西部地区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1)母亲外出务工与母亲未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在学业适应上差异显著,母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学习态度略优于母亲未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2)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在学业、行为、情绪适应三个方面均略优于走读的留守儿童;(3)亲子互动的频率对留守儿童的行为适应有着显著的正效应,但要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留守儿童 学校适应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西部学校校园欺凌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燕玲 蒙宗宏 潘玉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11-117,共7页
为描述西部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基本特征和群际差异,采用张文新修订的挪威心理学家Olweus的儿童欺凌问卷测验工具,借鉴校园欺凌调查工具,从欺凌对象、欺凌方式、应对方式3个方面对陕西省两所农村寄宿制学校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 为描述西部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基本特征和群际差异,采用张文新修订的挪威心理学家Olweus的儿童欺凌问卷测验工具,借鉴校园欺凌调查工具,从欺凌对象、欺凌方式、应对方式3个方面对陕西省两所农村寄宿制学校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欺凌对象具有同辈关系差、社会排斥高、人际求助意识弱的基本特征;校园欺凌应对方式具有旁观型多,干预型少的特征。欺凌行为应对方式的学段差异:小学阶段学生相比初中应对方式干预型多,小学多肢体欺凌,初中关系欺凌增多;欺凌方式的性别差异:男生更倾向于肢体攻击型欺凌行为;女生更倾向于关系欺凌。可测到显著的分类变量差异:欺凌方式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年级差异;欺凌对象存在就读方式差异;应对方式存在就读方式、年级差异。应结合学生群际特征差异,积极应对校园欺凌现象,针对寄宿生的群体特征,采取反制校园欺凌的有效措施,体现课程教育的德育功能,营造消弭欺凌行为的校园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学校 寄宿制 校园欺凌 欺凌对象 欺凌方式 应对方式
下载PDF
19世纪俄国斯拉夫派和西方派对现代化道路的论争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晓燕 张丹丹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38-41,共4页
19世纪中叶在俄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两大派别—斯拉夫派和西方派围绕俄罗斯是走西欧的道路 ,还是保持斯拉夫民族和俄国社会的传统及其独特性等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今天正确理解俄国的现代化... 19世纪中叶在俄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两大派别—斯拉夫派和西方派围绕俄罗斯是走西欧的道路 ,还是保持斯拉夫民族和俄国社会的传统及其独特性等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今天正确理解俄国的现代化道路也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 俄国 斯拉夫派 西方派 现代化
下载PDF
西方大学学派领袖人物学术角色论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振海 杨桂梅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68,共7页
自19世纪初西方大学确立科学研究职能以来,西方大学中涌现出众多著名的大学学派,这些学派在推动各自学科领域的学术繁荣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考察西方大学学派的发展历程与成功因素,可以发现学派领袖人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学派... 自19世纪初西方大学确立科学研究职能以来,西方大学中涌现出众多著名的大学学派,这些学派在推动各自学科领域的学术繁荣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考察西方大学学派的发展历程与成功因素,可以发现学派领袖人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学派的孵化孕育,到学派的组织运行,再到学派的代际传承,都离不开学派领袖人物的引领和推动。综合而言,学派领袖人物在大学学派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多重角色,他们是学派研究范式的引领者、学派研究团队的凝聚者、学派学术活动的组织者、学派新生力量的培育者以及学派价值文化的打造者。分析和借鉴西方大学学派领袖人物的学术角色,有助于我国大学更好地开展学术团队建设,以培养出符合我国大学学科建设需求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学派 西方大学 学派领袖 学术角色
下载PDF
康有为教育思想新论
16
作者 刘春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9-121,共3页
康有为是中国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教育上他有独到的见解和思想。一 ,把教育作为“救亡图存”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 ;二 ,特别重视普及大众教育 ;三 ,提出了教育是国家富强的基础的思想 ;四 ,主张开放式办学。他的教育... 康有为是中国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教育上他有独到的见解和思想。一 ,把教育作为“救亡图存”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 ;二 ,特别重视普及大众教育 ;三 ,提出了教育是国家富强的基础的思想 ;四 ,主张开放式办学。他的教育思想的产生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西学 教育思想 变法
下载PDF
斯摩棱斯克档案与西方苏联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殷亲亲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3期83-89,共7页
作为西方苏联学中的“极权主义流派”所主要依据的档案文献,斯摩棱斯克档案详细记录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共产党在斯摩棱斯克省等的机构设置、政治活动以及对当地民众生活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摩棱斯克档案受到多方重视,... 作为西方苏联学中的“极权主义流派”所主要依据的档案文献,斯摩棱斯克档案详细记录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共产党在斯摩棱斯克省等的机构设置、政治活动以及对当地民众生活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摩棱斯克档案受到多方重视,先后辗转于德国纳粹、苏联共产党、美国陆军部与美国情报局之手,造成了部分内容的遗失。最终,由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芬索德牵头,首次对斯摩棱斯克档案进行系统研究与利用。芬索德利用残存的斯摩棱斯克档案,重点关注苏联民众的日常生活,以此丰富了其对“苏联权力”和苏联政治体制的研究。斯摩棱斯克档案不仅对芬索德等学者反思和创新“极权主义流派”的相关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支持,而且不断启发着此后西方苏联学领域“修正主义流派”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摩棱斯克档案 梅因·芬索德 西方苏联学 “极权主义流派” “修正主义流派”
下载PDF
提高质量是当前中国西部职业中学教育发展的关键 被引量:2
18
作者 康伟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23-25,共3页
提高质量是当前中国西部职业中学教育发展的关键 ,一是提高质量是西部职业中学教育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历史选择 ;二是质量是影响当前职业中学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是提高质量是西部大开发对职业中学教育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 中国 职业中学 教育发展 教育质量 西部地区
下载PDF
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学派源流:1978—2018年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立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32,共15页
回顾1978-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历程,梳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涉及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派,分析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供给学派等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也诞生了植根于本... 回顾1978-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历程,梳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涉及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派,分析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供给学派等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也诞生了植根于本国的本土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和新供给经济学,并成为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法宝,为解决中国经济深层次结构性失衡提出了自己的政策主张,指导中国的改革"爬坡过坎",助力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更高层次发展。中国经济学派应树立起理论自信与理论权威,立足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继续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西方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新结构经济学 新供给经济学 经济学派 经济理论
下载PDF
西方中小学学校规模的实证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鑫 章婧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1-125,共5页
近年来,学校规模日益成为各国政策文本中广受关注的一个名词。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更多学者开始转向学校规模的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围绕学校规模如何影响学生、教师和学校组织等问题展开。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目前关于学校规模的... 近年来,学校规模日益成为各国政策文本中广受关注的一个名词。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更多学者开始转向学校规模的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围绕学校规模如何影响学生、教师和学校组织等问题展开。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目前关于学校规模的实证研究主要有三种研究方法,即费用相关的方法、社会生态学的方法、学校聚焦的方法。经过梳理分析发现,他们的研究结果更倾向于支持发展较小规模的学校。因为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西方小规模学校更利于完善学生学习行为、教师行为以及学校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规模 实证研究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