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t-earthquake economic resilience and recovery efficiency in the border area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 case study of areas affected by the Wenchuan Ms 8.0 Earthquake in Sichuan, China in 2008 被引量:9
1
作者 ZHOU Kan LIU Baoyin FAN Jie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0年第8期1363-1381,共19页
The border area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neighboring mountainous areas have a high incidence of earthquakes with a magnitude greater than M<sub>s</sub> 5.0, as well as having a dense distribution of... The border area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neighboring mountainous areas have a high incidence of earthquakes with a magnitude greater than M<sub>s</sub> 5.0, as well as having a dense distribu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such as collapses, 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s. Revealing the post-disas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covery process is very important for enhancing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ponse capacity in order to formulate control policies and recovery methods for post-disaster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economic resilience. Using long-term socioeconomic data and the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 model, this paper calculated the economic resilience index of the areas most severely affect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f 2008 and adopted the improved variable returns to scale (VRS) 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model and the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to analyz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 of annual post-disaster recove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economic resilience index of the areas most severely affect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as 0.877. The earthquake resulted in a short-term economic recession in the affected areas, but the economy returned to pre-quake levels within two years. In addition, the industrial economy was less resilient than agriculture and the service industry. (2) The comprehensive economic recovery efficiency of the disaster-stricken area in the year following the disaster was 0.603. Th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the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the scale efficiency of the plain and hilly area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plateau and mountain areas. (3) The annual fluctuation i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following the disaster was considerable, and the economic recovery efficienc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resulting in a short-term economic recession. The TFP index returned to steady state following decreases of 33.7% and 15.2%, respectively, in the two years following the disaster. (4)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nomic resilience recovery efficiency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area wenchuan Earthquake border area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原文传递
汶川地震灾害与灾后重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苏凤环 韩用顺 刘洪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40-45,共6页
2008-5-12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特大地震灾害,同时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汶川地震及其次生山地灾害,给灾区的城镇乡村、道路交通、水电工程、生态环境、水土资源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 2008-5-12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特大地震灾害,同时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汶川地震及其次生山地灾害,给灾区的城镇乡村、道路交通、水电工程、生态环境、水土资源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破坏。本文初步分析地震发震机制及其影响,同时对次生灾害、灾情进行初步的统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灾后重建工作中的科学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次生灾害 灾后重建科学问题
下载PDF
基于灾后旅游重建的“汶川模式”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郑柳青 邱云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7-112,共6页
汶川经过近三年的地震灾后恢复建设,其旅游业复兴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课题组总结出汶川灾后旅游振兴发展的"三高一统"模式,即高目标引导、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统筹整体推进旅游重建工作,实现以旅游为主... 汶川经过近三年的地震灾后恢复建设,其旅游业复兴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课题组总结出汶川灾后旅游振兴发展的"三高一统"模式,即高目标引导、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统筹整体推进旅游重建工作,实现以旅游为主导,整体推进交通条件和接待设施升级、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旅游产业关联效应、旅游资源整合和路线打造、民族文化保护和新文化注入、标准规范和品牌树立等重建路径,进而实现了旅游支撑系统改善、特色旅游村寨集镇、旅游带动产业升级、旅游布局科学合理、旅游文化彰显、旅游形象提升等六大突出绩效,最终全面实现灾后旅游产业振兴。"汶川模式"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模式 灾后重建 旅游振兴
下载PDF
单调及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砌体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黄艳 阚明辉 王自法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5-141,共7页
带构造柱和圈梁的约束砌体结构在四川灾区乡镇房屋重建中被广泛采用,其抗震性能是人们所关心的。基于绵竹市土门镇当地重建房屋常用建筑材料的实验数据以及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Solid 65单元的性质和特点,用有限元模型模拟了粘土砖砌... 带构造柱和圈梁的约束砌体结构在四川灾区乡镇房屋重建中被广泛采用,其抗震性能是人们所关心的。基于绵竹市土门镇当地重建房屋常用建筑材料的实验数据以及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Solid 65单元的性质和特点,用有限元模型模拟了粘土砖砌体在不同压应力状态(σ∕fm)下沿通缝截面抗剪强度试验,给出了相关单元在模拟砖砌体开裂中闭合及开口剪力传递系数的建议值;利用这些结果,分别建立了带约束(构造柱、圈梁等)和不带约束砌体墙的有限元模型,进而分析了他们在单调荷载以及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与不带约束的墙体相比,带约束墙体在单调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初裂性能、极值荷载和延性都有很大的提高,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其耗能能力得到了改善。所得结果可供相应结构抗震设计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灾后重建 ANSYS 材料试验 砌体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非常态下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评价比较研究--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政策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升 吕志奎 罗桂连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49-56,共8页
在对国家、省级政府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政策全面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基于顾客导向的政策执行评估模型,围绕受灾群众最需要但不太满意的政策(包括住房、就业、保障等)进行梳理、归纳,设计相关问卷,并通过对千余户受灾家庭问卷调... 在对国家、省级政府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政策全面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基于顾客导向的政策执行评估模型,围绕受灾群众最需要但不太满意的政策(包括住房、就业、保障等)进行梳理、归纳,设计相关问卷,并通过对千余户受灾家庭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收集数据,研究灾后重建政策的执行情况、各类群体的评价差异。研究表明,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农房修改重建政策落实得较好,城镇住房修复重建政策、就业援助政策落实得较差;受灾程度越大的群体对有关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越差。结合以上研究结果,提出改善非常态环境下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灾后重建 政策执行 政策评价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效应评价——基于四川省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视角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国平 彭思奇 杨凌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2-135,共4页
借鉴区域经济政策中期与事后评价采用的问卷调查分析方法,从四川省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视角,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对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效果的整体评价倾向于满意。但是,对产业发展、就业及创业等民生工作仍... 借鉴区域经济政策中期与事后评价采用的问卷调查分析方法,从四川省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视角,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对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效果的整体评价倾向于满意。但是,对产业发展、就业及创业等民生工作仍有更高的期望。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政策效应评价 灾区受灾群众
下载PDF
当代地域性策略在灾后重建中的探索实践——汶川水磨中学建筑设计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可石 王雨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113,共4页
回顾汶川灾后重建中水磨中学的设计策略,着重强调了新建筑的环境适应性、文脉传承性及艺术创造性;作为当代地域性设计策略在灾后重建的实践,对地域性建筑策略的整体发展应用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关键词 汶川灾后重建 中学建筑设计 当代建筑地域性
原文传递
汶川灾后重建的隔震建筑远程实时监测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洋洋 谭平 +1 位作者 陈建秋 周福霖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82,共7页
开发并实施了汶川灾后重建的隔震建筑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对汶川灾后重建的汶川第一小学教学楼(非隔震)、汶川第二小学教学楼(隔震)和映秀安置房(隔震及非隔震)三个代表性隔震工程实施了远程实时监测,在汶川5.12大地震近5周年之际,该监测... 开发并实施了汶川灾后重建的隔震建筑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对汶川灾后重建的汶川第一小学教学楼(非隔震)、汶川第二小学教学楼(隔震)和映秀安置房(隔震及非隔震)三个代表性隔震工程实施了远程实时监测,在汶川5.12大地震近5周年之际,该监测系统已正常运行满1年,成功对上述结构受到的震中位于四川地区的几次小型地震响应进行了监测并给出典型测试记录和初步分析结果。该工作有望构建我国隔震结构理论验证与隔震工程实测分析新的研究平台,同时为未来可能的隔震结构强震作用下的实时监测做好技术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灾后重建 隔震建筑 远程实时监测
下载PDF
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灾后重建规划思路 被引量:5
9
作者 邱建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56,共2页
映秀镇是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灾后恢复重建全国牵挂、举世瞩目。从映秀镇的实际出发,确立了建设抗震建筑示范区的规划目标,阐述了恢复重建的示范作用和象征意义,并从基本功能的恢复、安全体系的完善、"四新"科技的应用、纪念... 映秀镇是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灾后恢复重建全国牵挂、举世瞩目。从映秀镇的实际出发,确立了建设抗震建筑示范区的规划目标,阐述了恢复重建的示范作用和象征意义,并从基本功能的恢复、安全体系的完善、"四新"科技的应用、纪念体系的构建、特色城镇的塑造等方面提出了规划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映秀镇 恢复重建 规划思路
下载PDF
加强震后生态评价,促进灾区生态修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广仁 苏青 +2 位作者 吴晓丽 朱宇 代丽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15期19-26,共8页
结合《科技导报》首期学术沙龙"汶川震区生态影响评价及灾后生态重建与修复"讨论的成果,对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地震对灾区生态的影响,震后生态评价的地位及任务,灾区重建及生态修复的原则、内涵和方法等进行了综合评... 结合《科技导报》首期学术沙龙"汶川震区生态影响评价及灾后生态重建与修复"讨论的成果,对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地震对灾区生态的影响,震后生态评价的地位及任务,灾区重建及生态修复的原则、内涵和方法等进行了综合评述,力图为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及生态修复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生态评价 生态修复 灾后重建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组织与(运作)管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夏南凯 乔玮 《时代建筑》 2008年第4期96-97,共2页
文章指出,汶川灾后重建分为救灾避灾、临时安置与灾后重建发展三个阶段。规划工作包括临时安置规划和灾后重建规划,规划的重要问题是选址。在规划组织管理方面,应协调好不同类型的灾后重建规划,促进各规划编制机构的合作。同时重视灾民... 文章指出,汶川灾后重建分为救灾避灾、临时安置与灾后重建发展三个阶段。规划工作包括临时安置规划和灾后重建规划,规划的重要问题是选址。在规划组织管理方面,应协调好不同类型的灾后重建规划,促进各规划编制机构的合作。同时重视灾民参与,并应通过规划来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 灾后重建规划 组织管理
下载PDF
隔震技术在灾后重建中的应用案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潘毅 李家佳 +1 位作者 季晨龙 王超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34-537,共4页
以汶川地震后剑南春总部办公楼的新建工程和都江之春1#楼加固工程作为案例,介绍隔震技术在灾后重建中运用的工程实例。通过对比传统抗震方案和基础隔震方案的抗震效果,分析了采用隔震技术对结构的层间剪力和自振周期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以汶川地震后剑南春总部办公楼的新建工程和都江之春1#楼加固工程作为案例,介绍隔震技术在灾后重建中运用的工程实例。通过对比传统抗震方案和基础隔震方案的抗震效果,分析了采用隔震技术对结构的层间剪力和自振周期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可延长结构自振周期,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减轻地震作用对主体结构的损坏,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从而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灾后重建 基础隔震
原文传递
NGO介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概况调查——基于社会工作视角 被引量:5
13
作者 韦克难 冯华 张琼文 《中国非营利评论》 2010年第2期222-258,共37页
汶川地震后,大量的NGO进入灾区提供了很多公益服务。通过对149个NGO的调查问卷分析,可以发现NGO所关注的议题较为多样,他们具体的服务项目也较多,大部分的NGO对自己在灾区开展的服务都有督导和评估,组织的性质也呈现多样化,组织的资金... 汶川地震后,大量的NGO进入灾区提供了很多公益服务。通过对149个NGO的调查问卷分析,可以发现NGO所关注的议题较为多样,他们具体的服务项目也较多,大部分的NGO对自己在灾区开展的服务都有督导和评估,组织的性质也呈现多样化,组织的资金来源也是多方面的,但大部分的组织有资金上的压力。从对NGO的调查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介入灾后恢复重建NGO的这样几种基本模式:高校社会工作站型,民间型,嵌入政府型。灾后重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可以考虑发展的策略有:必须着力解决重物资设施建设,轻社会服务、轻社会建设的现象;全社会尤其是政府应充分认识NGO的服务工作在灾后重建中的巨大作用和重大意义;应该积极探索政府、企业、基金会等资助方与NGO的合作机制;探索在灾区建立民办非企业试点;理顺政府与NGO的关系,保障NGO开展社会工作的合法活动空间;NGO要加强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社会组织 社会工作 灾后重建
下载PDF
5.12地震后学校建筑规划设计新动向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岚 韩林飞 《华中建筑》 2010年第5期18-20,共3页
5.12汶川大地震暴露出中小学校建筑的严重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关注和反思,该文分析总结了灾后中小学校规划设计在学术研究、法律法规和规范、规划设计理念、重建实践等方面所发生的有益的变化。
关键词 汶川地震 中小学 学校地震安全 规划 灾后重建 变化
下载PDF
区域生态移民——基于长远目标的汶川地震重灾区重建模式浅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浩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7-23,共7页
对于汶川地震重灾区中某些人居条件极差的区域,提出其灾后重建工作应考虑采用生态移民的重建模式,并与其他重建模式相结合,引导灾区群众向成渝城镇密集地区有序转移,实现灾区居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地震重灾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川渝地... 对于汶川地震重灾区中某些人居条件极差的区域,提出其灾后重建工作应考虑采用生态移民的重建模式,并与其他重建模式相结合,引导灾区群众向成渝城镇密集地区有序转移,实现灾区居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地震重灾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川渝地区健康城镇化发展等多维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重灾区 灾后重建 长远目标 生态移民
下载PDF
农宅应急图集问题与优化——基于“5·12”汶川大地震灾后农宅重建实情的讨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褚冬竹 池磊 黎柔含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第5期106-112,共7页
本文源自对四川灾后重建地区农宅居住实态的调查以及对灾后重建农宅图集的研究。调研绵竹、什邡等汶川地震受灾村镇灾后重建的农宅使用情况,分析灾后重建农宅图集的实际运用状况,对灾后重建图集的编制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并结合灾后重建... 本文源自对四川灾后重建地区农宅居住实态的调查以及对灾后重建农宅图集的研究。调研绵竹、什邡等汶川地震受灾村镇灾后重建的农宅使用情况,分析灾后重建农宅图集的实际运用状况,对灾后重建图集的编制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并结合灾后重建图集的实施问题提出管理建议。以期为今后的农村灾后重建乃至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农宅图集 灾后重建 使用后评价
下载PDF
重铸脊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的记忆 被引量:3
17
作者 尹强 张莉 +4 位作者 朱郁郁 郭枫 朱思诚 束晨阳 周乐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3-58,共6页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是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汶川地震城镇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空间结构规划、城镇重建类型、综合...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是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汶川地震城镇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空间结构规划、城镇重建类型、综合交通重建、市政工程重建、风景名胜区重建、重建投资估算等内容,记录、回顾与总结了各部分的编制过程与技术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灾后重建 城镇体系规划 记忆
下载PDF
汶川地区城镇发展历史地理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浩 马克尼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8-86,共9页
采取史料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中破坏最为严重的汶川、茂县、平武、北川、青川5县,追溯远古时期区域空间环境的生成,分析古代城镇发展的历史沿革,并对近现代城镇发展的嬗变进行反思,以期对当前的汶川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借... 采取史料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中破坏最为严重的汶川、茂县、平武、北川、青川5县,追溯远古时期区域空间环境的生成,分析古代城镇发展的历史沿革,并对近现代城镇发展的嬗变进行反思,以期对当前的汶川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借鉴。汶川地区城镇发展历史悠久,军事、交通及政治地位重要,其灾后重建不宜盲目采取异地重建的模式;近现代以工矿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形成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是加剧地震灾害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转变发展模式,从根本上协调城乡空间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将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目标;当地"大分散、小聚居,乡村化"的传统聚居模式对灾后重建规划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地震 汶川地区 灾后重建 城镇发展 历史地理
下载PDF
“官话”与“民声”:汶川灾后重建标语表述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靓 付海鸿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年第5期64-70,共7页
中国是标语使用大国,其标语文化和标语研究都较为发达,但灾难标语是前人未曾关注过的新类型。以汶川灾后重建200多条标语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总结灾难标语的表述特点,另一方面分析表述背后的社会变迁。通过将标语视为官方文件的固态呈现... 中国是标语使用大国,其标语文化和标语研究都较为发达,但灾难标语是前人未曾关注过的新类型。以汶川灾后重建200多条标语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总结灾难标语的表述特点,另一方面分析表述背后的社会变迁。通过将标语视为官方文件的固态呈现,可以观察到官方进入灾区向公众着力展示的工作重点,透视出灾区由灾难社会向正常社会转型中的变化,并揭示当地人身处于重建过程之中的实际需要与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语 汶川地震 灾后重建 灾难人类学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经验总结及启示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利华 戴钢书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第5期16-19,共4页
在近两年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涌现出了很多经验和模式。这些经验和模式带来了四川灾后重建工作的伟大奇迹,应加以总结和推广。结合四川实地重建工作,仅从抗震救灾的经验来归纳,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是... 在近两年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涌现出了很多经验和模式。这些经验和模式带来了四川灾后重建工作的伟大奇迹,应加以总结和推广。结合四川实地重建工作,仅从抗震救灾的经验来归纳,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是用科学发展观统筹灾后重建;三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积极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灾后重建 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