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性味配伍探析桑菊饮组方特点 被引量:8
1
作者 戴瑶瑶 潘翠群 郭锦晨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37-38,共2页
桑菊饮是《温病条辨》辛凉解表法治疗风热在表的代表方剂。从性味配伍方面分析,桑菊饮组方可以归纳出:辛凉透表,辛宣凉清,启玄府而透邪外达;辛凉佐微苦,辛宣苦降,理气肃肺止咳,因势利导;辛凉复辛甘,甘寒并用,开泄皮毛,疏散风热。药用多... 桑菊饮是《温病条辨》辛凉解表法治疗风热在表的代表方剂。从性味配伍方面分析,桑菊饮组方可以归纳出:辛凉透表,辛宣凉清,启玄府而透邪外达;辛凉佐微苦,辛宣苦降,理气肃肺止咳,因势利导;辛凉复辛甘,甘寒并用,开泄皮毛,疏散风热。药用多为花、茎、叶等质轻味薄之地,且用量很轻,有轻以祛实之功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味配伍 桑菊饮 《温病条辨》 组方特点
下载PDF
《温病条辨》泻心汤类方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辜炳锐 范蕊 段富津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6期28-30,共3页
从病机、药物组成、药量的角度出发,研究、比较半夏泻心汤和七首泻心汤类方的异同。
关键词 温病条辨 泻心汤 伤寒论 半夏泻心汤
下载PDF
从中医古籍文献探讨湿热病的诊疗思路
3
作者 张冉冉 郭晓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1期50-53,共4页
古代文献中,湿热病的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其治疗可见于多种疾病当中。临床发现,综合运用六经辨证与三焦辨证等论治湿热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根据湿热病的临床表现,结合《伤寒论》中湿热病证和《温病条辨》中“湿温”“暑温”“伏... 古代文献中,湿热病的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其治疗可见于多种疾病当中。临床发现,综合运用六经辨证与三焦辨证等论治湿热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根据湿热病的临床表现,结合《伤寒论》中湿热病证和《温病条辨》中“湿温”“暑温”“伏暑”等内容,探讨湿热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思路。文章认为素体脾胃虚弱、外感湿热病邪是湿热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内外合邪、标本同病,治疗时应以清热利湿为主,重点在“给邪以出路”。因此在湿热病的诊疗中,根据临床表现,需明辨病邪来源、病变部位以及疾病传变,从而确定治法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病 《伤寒论》 《温病条辨》 六经辨证 三焦辨证 临床诊疗思路
下载PDF
张仲景与吴鞠通辨治湿证比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许琳 陈烨文 龚一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1-424,共4页
伤寒与温病的关系是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的热点,寒温比较是研究的方向。通过将张仲景与吴鞠通的著作作对比研究,分析的内容包括湿证名称、主治方剂的法度、类方、同名方和高频使用的中药剂量等。结果发现,吴鞠通学术渊源于张仲景,开创三焦... 伤寒与温病的关系是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的热点,寒温比较是研究的方向。通过将张仲景与吴鞠通的著作作对比研究,分析的内容包括湿证名称、主治方剂的法度、类方、同名方和高频使用的中药剂量等。结果发现,吴鞠通学术渊源于张仲景,开创三焦辨证治疗湿证,提出了新的湿证名称,主治方药和仲景重叠范围广,为临床使用经方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吴鞠通 金匮要略 温病条辨 湿
下载PDF
浅谈《温病条辨》养阴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艳阳 孙倩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618-1620,共3页
《温病条辨》养阴之法内容丰富,主要体现在:1温病治疗时时处处以顾护阴津为要;2温病初起忌汗;3阳明经热忌淡渗利尿;4阳明腑实慎单用攻下;5苦易化燥,清热慎用苦寒;6重阴不废阳,继承回阳救逆法则。以上原则大大提高了温病的防治效果,值得... 《温病条辨》养阴之法内容丰富,主要体现在:1温病治疗时时处处以顾护阴津为要;2温病初起忌汗;3阳明经热忌淡渗利尿;4阳明腑实慎单用攻下;5苦易化燥,清热慎用苦寒;6重阴不废阳,继承回阳救逆法则。以上原则大大提高了温病的防治效果,值得临床探究和效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养阴法 顾护阴津 汗法 阳明经热 阳明腑实证 回阳救逆 吴瑭
下载PDF
《温病条辨》霹雳散方证探析
6
作者 王居义 李楠 吴文清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5期902-905,921,共5页
霹雳散见于《温病条辨》,其制方特色、学术渊源、临床应用、同名方剂等未见系统性地考察。霹雳散同名方剂用于外感热病、妇科崩漏、内科癫狂、温病中燥、痢疾痧霍、中恶惊风6种病证。《温病条辨》霹雳散是针对1821年顺天真性霍乱大流行... 霹雳散见于《温病条辨》,其制方特色、学术渊源、临床应用、同名方剂等未见系统性地考察。霹雳散同名方剂用于外感热病、妇科崩漏、内科癫狂、温病中燥、痢疾痧霍、中恶惊风6种病证。《温病条辨》霹雳散是针对1821年顺天真性霍乱大流行而设,主治寒湿伤阳之证。其理论基础为吴鞠通秋燥胜复学说,主治病证有燥极似泽、吐泻厥痛的特点,其制方具有苦热刚燥、芳香逐秽的鲜明特色。该方丰富了中医治疗燥疫、寒湿疫一类疾病的辨治经验,与秋燥胜复学说一起拓展了中医燥淫致病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霹雳散 《温病条辨》 秋燥胜气论 燥疫 方证
下载PDF
基于六维辨证探讨吴鞠通“通下法”在温病急危重症的应用
7
作者 李倩倩 董斐 +4 位作者 田园硕 白辰 于河 刘铁钢 谷晓红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227-1232,共6页
六维辨证是笔者团队基于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总结提出的辨证思路,旨在临床辨证中把握整体,抓住机要,从病期、病位、病势、病因、病性、病理六个维度分辨证态,有助于全面识清病机,指导临床治疗。吴鞠通善用“通下法”治疗温病急危重症,强... 六维辨证是笔者团队基于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总结提出的辨证思路,旨在临床辨证中把握整体,抓住机要,从病期、病位、病势、病因、病性、病理六个维度分辨证态,有助于全面识清病机,指导临床治疗。吴鞠通善用“通下法”治疗温病急危重症,强调适时攻下、逐邪外出、截断病势、顾护阴津,对其相关方证的辨证和治疗仍需梳理清楚。文章结合六维辨证分析吴鞠通“通下法”在温病急危重症的临床应用。从病因病性角度,温热主以承气汤类方泄热攻下,湿热主以宣清导浊、化湿通腑;从病期角度,气营血期均可通下以给邪(邪热、瘀热)出路;从病势角度,辨邪正态势、传变态势、邪气趋势而采用纯攻下、攻补兼施等;同时结合病理、病位而兼证兼治,以期为急危重症的中医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辨证 吴鞠通 《温病条辨》 通下法 温病 急危重症
下载PDF
《温病条辨》咳 痰 喘证治辨析
8
作者 王颖 王玉光 张晓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4期60-62,共3页
咳、痰、喘是呼吸科常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系统疾病,病因广泛。特殊疾病的喘咳治疗较困难,如感冒后咳嗽、肺间质纤维化等。文章对《温病条辨》相关条文进行了梳理,发现其主要从风温、肺热、痰饮水湿、肺燥、津伤、肝肾阴亏、败血冲肺七... 咳、痰、喘是呼吸科常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系统疾病,病因广泛。特殊疾病的喘咳治疗较困难,如感冒后咳嗽、肺间质纤维化等。文章对《温病条辨》相关条文进行了梳理,发现其主要从风温、肺热、痰饮水湿、肺燥、津伤、肝肾阴亏、败血冲肺七个方面对外感温热病相关喘咳进行论述;历代对于湿证之喘咳论述较少,由于温病多夹杂痰湿,因此吴氏论述详细,补充了喘咳的证治范围。吴氏治疗喘咳并非单纯针对喘咳症状,而是针对其证候,或配伍理气止咳平喘药物如杏仁、旋覆花、桔梗、郁金、滑石等,证候解除则喘咳自止。临床内伤之人多有外感迁延不愈,外感之人多有内伤基础,因此《温病条辨》虽然为外感温热病之著作,但对于外感、内伤之喘咳均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闷 咳嗽 《温病条辨》
下载PDF
五脏六腑皆令人秘,非独阳明太阴也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伟林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16期72-75,共4页
便秘是消化道常见的疾病之一,通过《伤寒杂病论》和《温病条辨》中的相关经典条文和方剂,同时结合近现代相关医家治疗便秘的临证思路和经验,阐述五脏六腑皆令人秘。便秘的发生与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关系紧密,但与阳明太阴的关系最为密切... 便秘是消化道常见的疾病之一,通过《伤寒杂病论》和《温病条辨》中的相关经典条文和方剂,同时结合近现代相关医家治疗便秘的临证思路和经验,阐述五脏六腑皆令人秘。便秘的发生与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关系紧密,但与阳明太阴的关系最为密切。文章多角度地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剖析便秘的病因病机,分别从足阳明胃与太阴脾、手阳明大肠与太阴肺、足厥阴肝与少阳胆、手厥阴心包与少阳三焦、足少阴肾与太阳膀胱、手少阴心与太阳小肠分析导致便秘的机制;另外,临床上亦应重视其他脏腑经络对便秘的影响,同时也应注意阳明太阴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树立整体观念结合辨证论治,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五脏六腑 阳明太阴 《黄帝内经》 《温病条辨》
下载PDF
小议咽痛的脏腑辨证论治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川岚 明瑶 +3 位作者 赵莎 陶杰 吴金雨 沈宏春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26期9-11,共3页
西医一般将咽痛归于许多疾病的临床症状,认为其发生主要与多系统病变相关,其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可局部予以抗炎雾化,尚无针对咽痛的特殊治疗方案,而中医治疗这类疾病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目前虽无专门论述咽痛的篇章,但是... 西医一般将咽痛归于许多疾病的临床症状,认为其发生主要与多系统病变相关,其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可局部予以抗炎雾化,尚无针对咽痛的特殊治疗方案,而中医治疗这类疾病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目前虽无专门论述咽痛的篇章,但是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及《温病条辨》这些中医的经典著作中散见关于咽痛的辨证论治。而目前新起的中医学者大多采用脏腑辨证的进行临床诊疗,因此本文主要结合中医经典理论首次提出关于咽痛的脏腑辨证,以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辨证 咽痛 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温病条辨》
下载PDF
安宫牛黄丸源流考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晓涵 付守强 +1 位作者 朱晓云 刘喜明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6期1086-1088,1095,共4页
安宫牛黄丸是中医治疗热闭急症的“凉开三宝”之一,是中医经典的丸药代表。现代文献资料研究发现,安宫牛黄丸的临床运用范围宽泛。但关于安宫牛黄丸的源流及历史沿革尚待梳理与明确。本文通过查阅及分析相关文献,论证安宫牛黄丸的祖方... 安宫牛黄丸是中医治疗热闭急症的“凉开三宝”之一,是中医经典的丸药代表。现代文献资料研究发现,安宫牛黄丸的临床运用范围宽泛。但关于安宫牛黄丸的源流及历史沿革尚待梳理与明确。本文通过查阅及分析相关文献,论证安宫牛黄丸的祖方始于明代万全《痘疹世医心法》中所载的牛黄清心丸,并非《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牛黄清心丸,清代叶天士在万氏之法上有所增补,最终吴鞠通继承叶氏思想,成方定于《温病条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宫牛黄丸 热闭急症 牛黄清心丸 《温病条辨》 源流
下载PDF
浅议五味在《温病条辨》寒凉类方剂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成芬蔚 黄润泽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5期50-51,共2页
吴鞠通,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因多次经历瘟疫,也有亲人死于瘟疫,因而专心于温病的治疗研究,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制了许多具有代表性温病方剂,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其代表专著《温病条辨》附方208首,温病治法脱离了伤寒治... 吴鞠通,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因多次经历瘟疫,也有亲人死于瘟疫,因而专心于温病的治疗研究,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制了许多具有代表性温病方剂,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其代表专著《温病条辨》附方208首,温病治法脱离了伤寒治法,确立了清热养阴大法,使理论更加清楚,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清热养阴多以寒凉类方剂为主,现以药物的五味在寒凉类方剂中的运用为切入点来分析其用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气 五味 温病条辨 寒凉类方剂
下载PDF
《温病条辨》中医取象比类思维模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鑫 唐慧 +1 位作者 陆叶 王小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4期62-64,共3页
“取象比类”是中医象思维运作的核心动力,其借由文学上的比喻修辞手法进行表征,奠基了中医思维的文本传承途径。清代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是中医四大经典中出现较晚的一部,其承前继后地包含着大量的取象比类思维,即在中医理、法、... “取象比类”是中医象思维运作的核心动力,其借由文学上的比喻修辞手法进行表征,奠基了中医思维的文本传承途径。清代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是中医四大经典中出现较晚的一部,其承前继后地包含着大量的取象比类思维,即在中医理、法、方、药均有运用。因此,从《温病条辨》整理出取象比类思维,按照生理病机、症状体征、治则治法、中药方剂等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则能解读出吴鞠通所拥有的取象比类思维模式,从而帮助后学者更好地理解、传承、运用中医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象思维 思维方法 取象比类 温病条辨
下载PDF
银翘散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概况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静 杨一民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31-34,共4页
银翘散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原方用于'但热不恶寒'之风热表证,目前银翘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本文以银翘散在儿科中的应用为重点,对近年来银翘散在儿科疾病中的运用进行整理,以期能对银翘散在儿科疾病的... 银翘散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原方用于'但热不恶寒'之风热表证,目前银翘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本文以银翘散在儿科中的应用为重点,对近年来银翘散在儿科疾病中的运用进行整理,以期能对银翘散在儿科疾病的应用充分了解,为日后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银翘散 儿科 综述
原文传递
《温病条辨》翘荷汤方证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筱枫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0-32,共3页
对《温病条辨》所载翘荷汤进行方证探讨,澄清其源流发展,总结翘荷汤的证候及组方特点,进而讨论其临床运用及其方证鉴别,以期深入领会翘荷汤的方证论治特色。
关键词 温病条辨 翘荷汤 方证分析
原文传递
论吴瑭对叶天士泻心法的理论传承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晓希 万晓刚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2期38-40,共3页
以叶天士为源,吴瑭为流,系统归纳和总结吴瑭《温病条辨》中8首半夏泻心汤类方对叶天士泻心法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分析吴瑭变通运用半夏泻心汤的手法及规律,发现吴瑭继承了叶氏苦寒泄肝、辛热通胃的新颖理论,扩展了"辛开苦降"法... 以叶天士为源,吴瑭为流,系统归纳和总结吴瑭《温病条辨》中8首半夏泻心汤类方对叶天士泻心法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分析吴瑭变通运用半夏泻心汤的手法及规律,发现吴瑭继承了叶氏苦寒泄肝、辛热通胃的新颖理论,扩展了"辛开苦降"法的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瑭 《温病条辨》 半夏泻心汤
下载PDF
牛阳“三仁汤”辨治面部痤疮(肺风粉刺)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雪军 牛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10期9-11,共3页
牛阳教授认为肺经风热是痤疮主要病机。肺经风热、肺气不清、血热郁滞集结于面,发为痤疮,归属"肺风粉刺"范畴,与年龄、饮食、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生活习惯改变,饮食不规律,喜食辛辣厚腻或寒凉之品,导致湿热内蕴,循经上蒸,蕴... 牛阳教授认为肺经风热是痤疮主要病机。肺经风热、肺气不清、血热郁滞集结于面,发为痤疮,归属"肺风粉刺"范畴,与年龄、饮食、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生活习惯改变,饮食不规律,喜食辛辣厚腻或寒凉之品,导致湿热内蕴,循经上蒸,蕴阻于颜面血络,形成痤疮。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治法:痤疮初起,重在宣畅气机,兼以化湿;病程较久,可有瘀滞,既要清利湿热,又要佐以活血化瘀消斑。女性特殊的生理情况,在清利湿热的同时要注重调理月经,疏肝解郁。以《温病条辨》三仁汤为基础方,宣畅气机,清利湿热,辨证论治,依证加减。用药兼顾上、中、下三焦,宣气、祛湿、泄热,湿热毒邪无处可藏,三焦通畅,强调更应辨清表里寒热虚实,灵活运用,药到病除,诸症自解。附验案2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痤疮 肺风粉刺 湿热内蕴 三仁汤 温病条辨 宣畅气机 清利湿热 调理月经 疏肝解郁 牛阳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桑菊饮治疗支气管炎3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申君哲 朴仁范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0期105-106,共2页
[目的]观察桑菊饮治疗支气管炎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36例门诊患者桑菊饮(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连翘、荆芥、苏子、紫苑、枇杷叶各10g,芦根15g,薄荷后下6g,甘草6g。咳嗽甚加旋复花10g;咽痛、咽痒甚加射干10g;咽干阴伤加... [目的]观察桑菊饮治疗支气管炎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36例门诊患者桑菊饮(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连翘、荆芥、苏子、紫苑、枇杷叶各10g,芦根15g,薄荷后下6g,甘草6g。咳嗽甚加旋复花10g;咽痛、咽痒甚加射干10g;咽干阴伤加沙参、麦冬各10g),1剂/d,水煎300m 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5d为1疗程;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生冷、烟酒,调情志、舒寒温、增加锻炼。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15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6%。[结论]桑菊饮治疗支气管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炎 咳嗽 桑菊饮 温病条辨 中医药治疗 前瞻性设计
下载PDF
三焦辨证在大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翁梦霞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20-22,共3页
受万友生先生《寒温统一论》的影响,根据大肠癌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以三焦理论为指导,结合八纲辨证进行证型分类,以吴鞠通《温病条辨》的方药为遣方用药的主体,探讨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思路与方法,在更好掌握疾病发展脉络的前提下达... 受万友生先生《寒温统一论》的影响,根据大肠癌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以三焦理论为指导,结合八纲辨证进行证型分类,以吴鞠通《温病条辨》的方药为遣方用药的主体,探讨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思路与方法,在更好掌握疾病发展脉络的前提下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辨证 大肠癌 温病条辨 伤寒统一论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吴鞠通法象用药临证举隅
20
作者 杨素芳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7-19,共3页
中医理论是于现象之中阐明气化之妙,形质之上发明无形之奥,因此中药用药理论,其本质是法象用药,诸如质地之轻重、形状之殊异、纹理之疏密、气之清浊、味之厚薄、五运六气之禀赋、阴阳五行之制化等等,总括无余,然后心裁意度,对证切机,收... 中医理论是于现象之中阐明气化之妙,形质之上发明无形之奥,因此中药用药理论,其本质是法象用药,诸如质地之轻重、形状之殊异、纹理之疏密、气之清浊、味之厚薄、五运六气之禀赋、阴阳五行之制化等等,总括无余,然后心裁意度,对证切机,收效宏捷。文章试对吴鞠通运用法象中药临证运用的经验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探讨《温病条辨》中法象中药的运用规律,旨在对温病临床治疗发挥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法象中药 吴鞠通 临证运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