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信使用中的隐私关注、认知、担忧与保护:基于全国六所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徐敬宏 侯伟鹏 +1 位作者 程雪梅 王雪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0-176,共17页
本研究通过调查中国六所高校大学生的微信使用情况,考察了大学生微信使用中的隐私关注、隐私认知、隐私担忧和隐私保护的相关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微信使用程度越高,其隐私关注和隐私认知水平越高。大学生对社会隐私信息... 本研究通过调查中国六所高校大学生的微信使用情况,考察了大学生微信使用中的隐私关注、隐私认知、隐私担忧和隐私保护的相关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微信使用程度越高,其隐私关注和隐私认知水平越高。大学生对社会隐私信息的认知水平高于个人隐私信息的认知水平。总体看来,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对个人信息的认知水平越高,其隐私关注和隐私担忧水平越高,采取隐私保护措施的可能性越大。此外,大学生在微信使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隐私悖论"现象,即大学生一方面表示担心自己的个人隐私泄露,但又主动披露大量的隐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使用 隐私关注 隐私认知 隐私保护 隐私悖论
原文传递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潘曙雅 刘岩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6-143,共18页
在本次实证研究中,研究者探究了大学生群体的微信使用行为与其所拥有的黏连社会资本(bonding social capital)和桥接社会资本(bridging social capital)的相关性。本次研究使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296份有效样本的回答进行数据分析,... 在本次实证研究中,研究者探究了大学生群体的微信使用行为与其所拥有的黏连社会资本(bonding social capital)和桥接社会资本(bridging social capital)的相关性。本次研究使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296份有效样本的回答进行数据分析,在控制了人口学及其他社会化媒体的使用等变量后,发现整体上微信使用强度越大,大学生所拥有的这两类社会资本越多。同时,本研究也发现不同的微信使用变量对大学生的黏连社会资本和桥接社会资本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并对微信使用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使用 黏连社会资本 桥接社会资本 大学生
原文传递
老年人微信使用与获得感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和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蒋俊杰 陈珺怡 喻婧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7-373,共7页
微信的普及和使用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挑战与改变。本研究探讨了老年人微信使用强度与获得感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招募了916名55岁以上的老年人,采用微信使用强度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获得感量表进行施测。结果... 微信的普及和使用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挑战与改变。本研究探讨了老年人微信使用强度与获得感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招募了916名55岁以上的老年人,采用微信使用强度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获得感量表进行施测。结果显示:(1)微信使用强度正向预测老年人的获得感;(2)领悟社会支持和生命意义感在微信使用强度和获得感之间起到单独的中介作用以及链式中介作用。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微信使用可以提升其领悟社会支持和生命意义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实现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微信使用 获得感 领悟社会支持 生命意义感
下载PDF
大学生微信使用量表的编制
4
作者 李碧 翟惠珍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对广州市四所高校5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微信使用包括社交联系、需求满足、依赖性三个维度,各分量表的Cronbach’sα信度系数在0.658-0.828之间;分量表之间相关较低,分量表与总分之间相关高。大学生微信使用量表可以... 对广州市四所高校5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微信使用包括社交联系、需求满足、依赖性三个维度,各分量表的Cronbach’sα信度系数在0.658-0.828之间;分量表之间相关较低,分量表与总分之间相关高。大学生微信使用量表可以用做测量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使用 社交联系 需求满足 依赖性
下载PDF
大学生微信使用强度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友谊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谢笑春 雷雳 《心理研究》 2016年第5期76-83,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微信使用强度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并考察社会支持及友谊满意度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整群取样的方式选择53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微信使用强度对积极应对的直接作用不显著;间接作用上,微信使用强度可...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微信使用强度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并考察社会支持及友谊满意度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整群取样的方式选择53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微信使用强度对积极应对的直接作用不显著;间接作用上,微信使用强度可以仅通过社会支持或依次通过社会支持和友谊满意度正向预测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微信使用强度、社会支持和友谊满意度的相关均不显著。本研究最后认为微信使用强度对积极应对有促进作用,对消极应对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使用强度 社会支持 友谊满意度 积极应对 消极应对
下载PDF
微信使用中的孤独感研究--基于多重中介比较模型的视角 被引量:6
6
作者 杨逐原 郝春梅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2年第5期37-51,共15页
社交媒体对社会关系的中介化现象已逐渐引起人们对“社交孤独”的审视。“社交孤独”假说认为,人们投入在社交上的时间此消彼长,真实的人际关系一般只存在于线下交流之中,中介化的线上交流在人际交往和情感联系上的价值要弱于面对面的... 社交媒体对社会关系的中介化现象已逐渐引起人们对“社交孤独”的审视。“社交孤独”假说认为,人们投入在社交上的时间此消彼长,真实的人际关系一般只存在于线下交流之中,中介化的线上交流在人际交往和情感联系上的价值要弱于面对面的具身互动,因而当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反而会引发或加剧孤独感。需要指出的是,“社交孤独”假说主要是建立在以Facebook等为代表的弱连接媒体之上的,线上社交仅仅被视为陌生人社交。因此,在中国互联网语境下讨论“社交孤独”这个命题,首先要区分不同社交媒体的性质。事实上,社交媒体的主要用途在于复制已经存在的线下关系,如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主要以熟人社交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使用社交媒体并非是被动获取信息,更会通过主动的自我披露来强化关系、维持联系。此外,社交线索的滤除在某些情况下反而更容易促使人们开展风险性更高的情感交往,这能够帮助人们获取在线社会支持以抵御孤独感。然而,社交媒体也会引发社会比较,并由此加剧人们的孤独感。社交媒体通过建构“分享”这一意识来激发人们的内容分享行为,但这种分享行为通常呈现为一种刻意为之的“表演”。人们通过分享那些经过美化的生活片段来塑造自身在他人眼中的理想形象,从而加剧了社交媒体中的向上社会比较,即个体将自己与处境更好的人进行比较,以此定义自身的处境和地位,这可能导致个人产生不如他人的焦虑情绪或社会孤立感。那么,社交媒体的整体使用效果如何?微信这一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其提供的情感支持能否抵消社会比较带来的孤独感?经研究得知,孤独感的核心特征在于情感性孤独,并不是拥有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便不会感到孤独,人们仅与少量的重要他人保持频繁、深入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使用强度 社会支持理论 情感支持 社会比较 孤独感
下载PDF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微信使用行为:无聊情绪影响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3
7
作者 蔡丽 海蒂 +1 位作者 张妍 杨柠溪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12-120,共9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微信使用行为影响的内部机制。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问卷简版、多维状态无聊量表和微信使用行为问卷对408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人格特质中神经质与无聊情绪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大学生微信使用强度呈显著...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微信使用行为影响的内部机制。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问卷简版、多维状态无聊量表和微信使用行为问卷对408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人格特质中神经质与无聊情绪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大学生微信使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宜人性与无聊情绪显著负相关,与个体直接交流行为显著正相关;外向性与无聊情绪显著负相关,与个体直接交流行为、公众传播行为显著正相关;②神经质个性通过无聊情绪中的高唤醒对大学生微信使用强度产生显著影响;③性别调节了无聊情绪中的高唤醒维度对大学生微信使用强度的影响,与男性相比,随着高唤醒程度的提升,女性大学生微信使用强度增大。结论:人格中神经质个性通过无聊情绪中的高唤醒维度对微信使用强度产生影响,且这一影响受到了性别变量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微信使用行为 无聊情绪 大学生
下载PDF
微信使用强度与网络购物成瘾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维姿 吕晴 +1 位作者 佘瑞琴 韩磊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8-582,共5页
目的:探讨微信使用强度与网络购物成瘾的关系,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和反刍思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微信使用强度量表、网络购物成瘾量表、上行社会比较量表和反刍思维量表对72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微信使用强... 目的:探讨微信使用强度与网络购物成瘾的关系,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和反刍思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微信使用强度量表、网络购物成瘾量表、上行社会比较量表和反刍思维量表对72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微信使用强度能显著正向预测网络购物成瘾;(2)上行社会比较在微信使用强度与网络购物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反刍思维调节了上行社会比较与网络购物成瘾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当反刍思维水平相对较低时,上行社会比较对网络购物成瘾的预测作用更强。结论:微信使用强度通过上行社会比较影响网络购物成瘾,并且这一关系受到反刍思维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使用强度 网络购物成瘾 上行社会比较 反刍思维
原文传递
未成年人微信、微博运用状况 被引量:1
9
作者 谷楠 《北京青年研究》 2016年第2期29-36,共8页
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普及,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机会大大提高,成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他们喜欢追逐新潮,是互联网新平台、新应用的积极使用者。微信、微博作为近几年最火的应用,受到未成年人的大力追捧。本文以《2014中国未... 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普及,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机会大大提高,成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他们喜欢追逐新潮,是互联网新平台、新应用的积极使用者。微信、微博作为近几年最火的应用,受到未成年人的大力追捧。本文以《2014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中关于未成年人微信、微博使用的数据为基础,描述和分析了当前中国未成年人群体运用微信、微博的基本情况。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未成年人微博的使用率比微信使用率低,其取代微博成为未成年人上网的新宠的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微信使用行为 微博使用行为 现状
下载PDF
在华留学生微信使用行为的跨文化适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旭初 余凤洁 吴彬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62-67,共6页
采用问卷法对314名在华留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微信使用行为与跨文化适应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微信使用行为与网络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网络社会支持与跨文化适应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网络社会支持在微信使用行为与跨文化适应... 采用问卷法对314名在华留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微信使用行为与跨文化适应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微信使用行为与网络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网络社会支持与跨文化适应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网络社会支持在微信使用行为与跨文化适应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性别、来源区域、居留时间的不同,微信使用行为略有差异。应发挥微信等社交媒介的优势,帮在华留学生争取更多积极有利的网络社会支持,为其跨文化适应提供有效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华留学生 微信使用行为 网络社会支持 跨文化适应
下载PDF
酒店员工移动社交网络(微信)使用习惯研究——基于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比较
11
作者 王锴云 应天煜 +2 位作者 谭小元 卡茜燕 叶顺 《价值工程》 2019年第24期104-107,共4页
移动社交网络(微信)在工作场合的使用日益广泛,不同人群对微信使用的习惯和态度存在差异.挖掘这些差异性对于了解员工对移动社交网络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杭州五家星级酒店的员工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性别、婚姻状况、年龄等6项... 移动社交网络(微信)在工作场合的使用日益广泛,不同人群对微信使用的习惯和态度存在差异.挖掘这些差异性对于了解员工对移动社交网络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杭州五家星级酒店的员工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性别、婚姻状况、年龄等6项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分组,采用问卷调研法及SPSS统计分析法中的T检验,ANOVA检验及相关分析,探究不同组别员工微信使用习惯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差别确会带来微信使用习惯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微信使用习惯 人口统计学特征 酒店员工 比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