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西山主要造林树种林下枯落物的持水特性 被引量:89
1
作者 张峰 彭祚登 +2 位作者 安永兴 陈峻崎 任云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14,共9页
在北京西山森林健康试验示范区内,刺槐、侧柏、元宝枫、黄栌、油松、栓皮栎林下枯落物的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个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总蓄积量分别为油松26.01t·hm-2,元宝枫10.95t·hm-2,栓皮栎10.82t·hm-2,刺槐8... 在北京西山森林健康试验示范区内,刺槐、侧柏、元宝枫、黄栌、油松、栓皮栎林下枯落物的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个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总蓄积量分别为油松26.01t·hm-2,元宝枫10.95t·hm-2,栓皮栎10.82t·hm-2,刺槐8.96t·hm-2,黄栌8.90t·hm-2,侧柏4.52t·hm-2,其大小顺序为油松>元宝枫>栓皮栎>刺槐>黄栌>侧柏;2)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未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均大于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枯落物在水中浸泡8h时,其持水量基本达到最大值;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吸水速率在0~2h最快,在4~6h后逐渐减缓,6h后明显减缓,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吸水速率基本趋向一致;3)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范围为75.44%~278.65%,针叶树种的最大持水率均低于阔叶树种,但由于油松林下枯落物的蓄积量明显大于其他阔叶树种,故研究区内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的大小顺序为:油松>栓皮栎>元宝枫>刺槐>黄栌>侧柏;4)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有效拦蓄深分别为栓皮栎2.33mm,油松2.12mm,元宝枫2.00mm,刺槐1.19mm,黄栌0.89mm,侧柏0.23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山 枯落物 持水特性
下载PDF
鼎湖山3种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 被引量:46
2
作者 刘效东 乔玉娜 +2 位作者 周国逸 肖崟 张德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5,共8页
研究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处于演替前期的马尾松针叶林(PF)、处于演替中期的马尾松针阔混交林(MF)和处于演替顶极阶段的季风常绿阔叶林(MEBF)3种群落的凋落物及其不同分解层的现存量、持水量、持水速率和持水率。结果表明:凋落物... 研究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处于演替前期的马尾松针叶林(PF)、处于演替中期的马尾松针阔混交林(MF)和处于演替顶极阶段的季风常绿阔叶林(MEBF)3种群落的凋落物及其不同分解层的现存量、持水量、持水速率和持水率。结果表明:凋落物现存量表现为PF(21.96t·hm^-2)〉MF(14.59t·hm^-2)〉MEBF(10.40t·hm^-2),顶极群落MEBF凋落物现存量最小;3种群落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13.68~50.10t·hm^-2,持水深表现为PF(5.0mm)〉MF(2.8mm)〉MEBF(1.4mm);PF凋落物已分解层持水量占凋落物持水总量比重大(44.3%),而MEBF已分解层的贡献仅为16.7%;凋落物及其各分解层的持水量均随浸水时间呈对数关系增加,其截持水过程主要发生在0.5~2h内,0.5h内平均持水速率表现为PF(4.35mm·h^-2)〉MF(2.22mm·h^-2)〉MEBF(1.19mm·h^-2),均随浸水时间的增加按幂函数方程降低;凋落物最大持水率表现为PF(306.3%)〉MF(289.0%)〉MEBF(239.3%),且伴随PF—MF—MEBF的演替,半分解层及已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率即持水能力明显降低;演替早期PF凋落物具有较高的降水截留能力,尤其是其凋落物的已分解层,而后期MEBF凋落物未分解层对整体截留能力贡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森林演替 凋落物 持水量 持水特性 水文效益
下载PDF
砒砂岩区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及林下土壤持水特性 被引量:44
3
作者 杨振奇 秦富仓 +2 位作者 李晓琴 刘力川 牛晓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8-122,共5页
为了探究砒砂岩区不同造林树种水文特征,以该地区油松、侧柏、青杨、山杏、沙棘、柠条为研究对象,通过浸泡法和环刀法,对比分析了不同树种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砒砂岩区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蓄积量变动范围为1.55~7.89t/... 为了探究砒砂岩区不同造林树种水文特征,以该地区油松、侧柏、青杨、山杏、沙棘、柠条为研究对象,通过浸泡法和环刀法,对比分析了不同树种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砒砂岩区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蓄积量变动范围为1.55~7.89t/hm^2,青杨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最高为281.26%,其他树种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依次为油松(217.14%)、侧柏(201.05%)、山杏(202.79%)、沙棘(170.96%)、柠条(158.08%)撂荒地(143.88%)。油松林下土壤层容重最小为1.46g/cm3,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最大分别为43.55%和36.99%,毛管持水量最大为14.50mm;山杏林下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最大为13.12%,非毛管持水量最大为6.86mm。油松枯落物及其林下土壤层持水能力良好,更适宜作为砒砂岩地区植被建设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区 枯落物 林下土壤 持水特性
下载PDF
东江中上游主要森林类型枯落物的持水特性 被引量:43
4
作者 张卫强 李召青 +6 位作者 周平 曾令海 王明怀 陈光胜 黎艳明 周毅 郭乐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0-134,共5页
为了定量评价森林枯落物的水文功能,通过浸水法和野外观测,调查了东江中上游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的蓄积量,分析了枯落物的持水能力与过程。结果表明,枯落物蓄积量介于4.76~12.13t/hm2,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阔叶林>马... 为了定量评价森林枯落物的水文功能,通过浸水法和野外观测,调查了东江中上游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枯落物的蓄积量,分析了枯落物的持水能力与过程。结果表明,枯落物蓄积量介于4.76~12.13t/hm2,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阔叶林>马尾松林>杂灌林;不同森林类型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4.89~18.17t/hm2,最大拦蓄量为3.34~14.39t/hm2,有效拦蓄量为2.60~11.66t/hm2,均表现为杉木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杂灌林>马尾松林。枯落物浸水实验表明,枯落物持水率与浸水时间存在对数曲线关系,而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反函数关系;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率和吸水速率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随浸水历时的延长,枯落物持水率呈增加趋势,在浸泡10~12h后,持水率增幅趋于平缓;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吸水速率在前2h内变化最快,之后逐渐变缓,24h时吸水基本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持水特性 东江中上游
下载PDF
浑河上游白桦冷杉等4种林分枯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 被引量:35
5
作者 韩友志 邢兆凯 +2 位作者 顾宇书 刘红民 高英旭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18,共4页
从森林涵养水源的角度出发,对浑河上游4种林分类型的林下枯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桦×冷杉混交林总蓄积量为24.06 t/hm2,最大持水量为79.44 t/hm2,有效拦蓄量为44.87 t/hm2;蒙古栎×花曲柳×紫椴混交... 从森林涵养水源的角度出发,对浑河上游4种林分类型的林下枯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桦×冷杉混交林总蓄积量为24.06 t/hm2,最大持水量为79.44 t/hm2,有效拦蓄量为44.87 t/hm2;蒙古栎×花曲柳×紫椴混交林总蓄积量为15.58 t/hm2,最大持水量为58.74 t/hm2,有效拦蓄量为35.97 t/hm2;蒙古栎纯林总蓄积量为14.59 t/hm2,最大持水量为51.51 t/hm2,有效拦蓄量为34.28 t/hm2;落叶松纯林总蓄积量为23.27 t/hm2,最大持水量66.22 t/hm2,有效拦蓄量为37.93 t/hm2。枯落物持水量在0~2 h内快速增加,吸水速率在0~1 h快速降低,其后均呈趋缓态势。回归分析表明,持水量与浸水时间符合关系式W=alnt+b,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符合关系式V=ktn,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01)。研究表明白桦×冷杉混交林枯落物持水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冷杉混交林 枯落物 持水特性 浑河上游
下载PDF
砒砂岩区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持水性能及土壤物理性质 被引量:28
6
作者 吴晓光 刘龙 +4 位作者 张宏飞 孙林 闫旭东 董晓宇 姚云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7-144,共8页
为揭示砒砂岩区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持水性能及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特征,以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准格尔旗砒砂岩区6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运用浸泡法和烘干法,对林下枯落物、土壤(0—50 cm)的持水性能及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砒砂... 为揭示砒砂岩区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持水性能及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特征,以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准格尔旗砒砂岩区6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运用浸泡法和烘干法,对林下枯落物、土壤(0—50 cm)的持水性能及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砒砂岩区6种林分类型林下枯落物厚度范围为0.73~2.77 cm,总蓄积量范围为1.47~7.93 t/hm2。枯落物层厚度、总蓄积量大小依次为油松、侧柏、沙棘、柠条锦鸡儿、山杏和撂荒地。枯落物未分解层厚度及其蓄积量均明显大于半分解层。(2)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范围为149.48%~267.32%,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与有效拦蓄量大小顺序一致,为撂荒地<柠条锦鸡儿<沙棘<山杏<侧柏<油松;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均呈现出未分解层高于半分解层。(3)林下枯落物层在浸泡0.5 h吸水速率最快,浸泡1 h持水量增加迅速,浸泡8 h吸水速率和持水量增量趋近于0。(4)林下土壤容重低于撂荒地;总孔隙度范围为44.36%~32.57%,最大持水量范围为8.89~17.43 mm,均呈现油松林下最大,山杏林下最小。(5)林下枯落物蓄积量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呈正相关关系。油松林、侧柏林地具有显著的保持水土能力。研究成果为开展砒砂岩区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区 林分类型 枯落物 持水性能 土壤物理性质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游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的持水特性 被引量:27
7
作者 韩路 王海珍 +1 位作者 吕瑞恒 于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6-101,共6页
对塔里木河上游4种森林类型(灰胡杨杜梨混交林、灰胡杨林、胡杨林、柽柳灌木林)林下枯落物蓄积量调查分析和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半分解层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与有效拦蓄深均... 对塔里木河上游4种森林类型(灰胡杨杜梨混交林、灰胡杨林、胡杨林、柽柳灌木林)林下枯落物蓄积量调查分析和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半分解层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与有效拦蓄深均大于未分解层。(2)枯落物总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与有效拦蓄深大小顺序为灰胡杨林>柽柳林>胡杨林>混交林,灰胡杨林各指标分别为5.45t/hm2,7.83t/hm2,10.63t/hm2,8.73t/hm2,0.87mm,其持水蓄水能力最强。(3)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枯落物持水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长,在水中浸泡16h时,其持水量基本达到最大值;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吸水速率在0.5h最快,随时间延长吸水速率逐渐减缓,10h后明显减缓,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吸水速率基本趋向一致。在枯落物持水作用较强的前2h内,吸水速率最快的为柽柳林,其次为灰胡杨林。(4)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持水率同浸泡时间呈显著对数关系(Y=aln t+b),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显著幂函数关系(V=ktn)。综上所述,塔里木荒漠区灰胡杨林表现出较好的水土保持与涵养水源能力,建议在今后森林经营中选择灰胡杨为造林树种,并采取适当的森林健康调节措施,以充分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森林类型 枯落物 蓄积量 持水特性
下载PDF
7种不同树种凋落叶持水性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郑文辉 林开敏 +3 位作者 徐昪 赵长存 蔡锰柯 郭玉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8-91,共4页
采用室内浸提法对木荷、火力楠、闽粤栲、马尾松、楠木、杉木、格氏栲7种不同树种凋落叶的吸水特性和失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种树种凋落叶的最大持水率表现为火力楠(368.65%)〉闽粤栲(238.45%)〉楠木(207.68%)〉杉木... 采用室内浸提法对木荷、火力楠、闽粤栲、马尾松、楠木、杉木、格氏栲7种不同树种凋落叶的吸水特性和失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种树种凋落叶的最大持水率表现为火力楠(368.65%)〉闽粤栲(238.45%)〉楠木(207.68%)〉杉木(199.60%)〉木荷(189.06%)〉格氏栲(177.44%)〉马尾松(153.95%);最大失水率的大小为火力楠(170.34%)〉杉木(156.11%)〉闽粤栲(134.33%)〉楠木(131.10%)〉木荷(127.26%)〉马尾松(116.99%)〉格氏栲(115.91%)。在整个吸水过程中,7种树种凋落叶的持水率在浸入水中0~2h有一个急速上升的过程,2h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凋落叶持水率增加变缓,并逐渐趋于平稳;在0~16h内,各树种失水率以一个比较平稳的速度增加,16h之后其增加的速度变缓并逐渐趋于平稳。不同树种凋落叶吸水速率和失水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均不同。经过回归分析拟合可知,不同树种凋落叶的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失水率与失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均为Q=aln t+b;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失水速率与失水时间的关系均为V=ktn。综合比较7种树种凋落叶的持水性能,火力楠、闽粤栲凋落叶的持水能力良好,能够很好地涵养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 持水特性 失水特性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白桦天然次生林枯落物与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忠玲 姚颖 +2 位作者 刘建明 温爱亭 吕跃东 《森林工程》 2020年第4期29-37,44,共10页
以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青山林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浸泡法,研究抚育间伐(F-T:平地,采伐蓄积强度35.6%;S-T:坡地,采伐蓄积强度17.2%,下文简称强度抚育、弱度抚育)3 a后林分枯落物厚度、... 以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青山林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浸泡法,研究抚育间伐(F-T:平地,采伐蓄积强度35.6%;S-T:坡地,采伐蓄积强度17.2%,下文简称强度抚育、弱度抚育)3 a后林分枯落物厚度、生物量、持水量和土壤持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①白桦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厚度为1.7~3.8 cm,生物量为5.14~9.34 t/hm^2,最大持水量相当于可吸收1.7~2.6 mm的降水,有效拦蓄量相当于可吸收1.0~1.8 mm的降水。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R^2>0.9372),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R^2>0.9996)。土壤容重均值(0~30 cm)变化范围为0.83~1.23 g/cm^3,土壤有效持水量范围为214.67~377.17 t/hm^2,土壤总孔隙度随土层加深而降低。②对位于平地的林分进行强度抚育后,枯落物生物量显著提高(p<0.05),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和土壤有效持水量均高于平地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林分总蓄水量提高。③对位于坡地的林分进行弱度抚育后,枯落物有效拦蓄量显著低于坡地对照(p<0.05),土壤有效持水量无显著变化(p>0.05),林分总蓄水量下降。④以提高林分水源涵养功能为目标,位于平地的林分应进一步研究合适的抚育强度,位于坡地的林分不宜进行弱度抚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天然次生林 枯落物 土壤 持水特性
下载PDF
不同林分密度原始红松林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特性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忠玲 吕跃东 姚颖 《森林工程》 2020年第5期8-15,共8页
为探讨林分密度对原始红松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本文采用室内浸水和环刀浸泡法,研究丰林保护区内不同密度原始红松林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量差异。结果表明:①枯落物厚度为2.37~5.10 cm,枯落物储量为10.10~13.96 t/hm^2,枯落物层有效拦... 为探讨林分密度对原始红松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本文采用室内浸水和环刀浸泡法,研究丰林保护区内不同密度原始红松林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量差异。结果表明:①枯落物厚度为2.37~5.10 cm,枯落物储量为10.10~13.96 t/hm^2,枯落物层有效拦蓄量为3.81~9.66 t/hm^2。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R 2>0.9306),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R 2>0.9995)。未分解层厚度、储量、自然含水量、吸水速率低于半分解层,有效拦蓄量高于半分解层。②土壤容重(0~30 cm)为0.78~0.90 g/cm 3,土壤有效持水量为229.70~441.57 t/hm^2,土壤总孔隙度随土层加深而降低。③180株/hm^2和360株/hm^2的林分枯落物层有效拦蓄量、土壤层有效持水量均显著高于80株/hm^2的林分(p<0.05)。180株/hm^2的林分地表层最大持水量显著高于360株/hm^2的林分(p<0.05),有效持水量显著高于80株/hm^2的林分(p<0.05)。综上,研究区内密度为180株/hm^2的原始红松林水源涵养功能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林保护区 红松(Pinus koraiensis) 枯落物 土壤 持水特性
下载PDF
亚热带4种常绿阔叶林林分枯落物储量及持水功能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赵雨虹 范少辉 夏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98,共6页
为分析我国亚热带地区毛竹林向常绿阔叶林扩张过程中形成的4种典型林分枯落物水文功能,以江西省大岗山森林生态定位站常绿阔叶林、2竹8阔混交林、8竹2阔混交林和毛竹纯林4种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的储量、最大持... 为分析我国亚热带地区毛竹林向常绿阔叶林扩张过程中形成的4种典型林分枯落物水文功能,以江西省大岗山森林生态定位站常绿阔叶林、2竹8阔混交林、8竹2阔混交林和毛竹纯林4种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的储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吸水速率、有效拦蓄量等水文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4种林分枯落物储量为毛竹纯林〉8竹2阔混交林〉2竹8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不同分解程度比较可知,半分解层储量高于未分解层;有效拦蓄率以2竹8阔混交林最高(0.78),毛竹林次之(0.77),最低的为常绿阔叶林(0.42)。2不同林分不同分解程度的枯落物持水能力表现基本一致,常绿阔叶林由于储量小,在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中均最小,仅为0.33 mm和0.44 mm。3 4种林分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S=aln(t)+b,在0~4 h内,枯落物持水量迅速增长,此后,增长速度变缓;其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V=atn,在0~2 h内,枯落物吸水速率迅速下降,2 h后吸水速率平稳。综合分析枯落物储量、持水能力和有效拦蓄能力发现,4种林分枯落物水文作用很难明确排序;竹林在储量和持水能力方面均显著优于常绿阔叶林,在水源涵养能力方面,随着常绿落叶林逐步被毛竹林所取代,枯落物水文功能也随之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常绿阔叶林 枯落物 持水特性 大岗山
原文传递
不同密度胡桃楸次生林枯落物和土壤持水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忠玲 刘建明 +1 位作者 胡伟 祁永会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59,66,共9页
为探讨林分密度对胡桃楸次生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以阿什河源头的帽儿山地区不同密度(840、680、480株/hm^(2))的胡桃楸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枯落物层的厚度和蓄积量,并采用室内浸泡法对枯落物持水量进行测定,采用环刀法对土壤持水量... 为探讨林分密度对胡桃楸次生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以阿什河源头的帽儿山地区不同密度(840、680、480株/hm^(2))的胡桃楸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枯落物层的厚度和蓄积量,并采用室内浸泡法对枯落物持水量进行测定,采用环刀法对土壤持水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胡桃楸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厚度、蓄积量、有效拦蓄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枯落物厚度为3.2~3.9 cm,蓄积量为6.33~8.57 t/hm^(2),有效拦蓄量为4.39~10.44 t/hm^(2)。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R~2>0.9881),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R~2>0.9999)。在0~30 cm土壤深度,不同密度的林分土壤容重均值、非毛管孔隙度和有效持水量有显著差异(P<0.05),土壤容重变化范围为0.88~1.06 g/cm^(3),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效持水量范围为117.78~230.52 t/hm^(2)。840株/hm^(2)和680株/hm^(2)的林分地表层有效持水量分别显著高于480株/hm^(2)的林分71%和89%(P<0.05)。综合不同密度的胡桃楸次生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特性,密度为840株/hm^(2)和680株/hm^(2)的林分蓄水能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 持水特性 枯落物 土壤 胡桃楸
下载PDF
大辽河流域水源涵养林枯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周娟 陈丽华 +2 位作者 郭文体 李长暄 李海燕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6-141,共6页
为探求大辽河流域水源涵养林枯落物的持水特性,以大辽河流域红松、落叶松、蒙古栎、杨桦、山杨、杂木林、胡桃楸灌木林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和浸水法,建立了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和浸泡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 为探求大辽河流域水源涵养林枯落物的持水特性,以大辽河流域红松、落叶松、蒙古栎、杨桦、山杨、杂木林、胡桃楸灌木林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和浸水法,建立了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和浸泡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枯落物总厚度和现存量为蒙古栎最大,分别为4.83cm和30.70t/hm2;灌木林最小,分别为0.65cm和3.32t/hm2。(2)最大持水量为3.97~36.02t/hm2,最大拦蓄量为3.34~34.06t/hm2,有效拦蓄量为0.85~20.39t/hm2,均表现为蒙古栎林最大,而灌木林和草地最小。(3)浸水实验结果表明,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之间存在对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量和吸水速率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辽河流域 枯落物 持水特性
下载PDF
桂西南喀斯特山地主要植被类型凋落物累积量及其持水特性 被引量:16
14
作者 彭玉华 欧芷阳 +3 位作者 曹艳云 黄小荣 何琴飞 庞世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85,共5页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浸水法,对桂西南喀斯特山地5种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灌丛林、灌木林、乔灌过渡林、蚬木林和仪花林)林下凋落物的蓄积量进行了研究,并对各植被类型的持水特性和拦蓄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凋...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浸水法,对桂西南喀斯特山地5种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灌丛林、灌木林、乔灌过渡林、蚬木林和仪花林)林下凋落物的蓄积量进行了研究,并对各植被类型的持水特性和拦蓄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凋落物蓄积量变幅在2.73~4.59 t.hm-2之间,从大到小排列为:蚬木林>乔灌过渡林>仪花林>灌丛林>灌木林,差异显著(P<0.05)。自然含水率和最大持水率的变幅分别为15.47%~36.36%和128.23%~168.36%,差异极为显著(P<0.01)。蚬木林的自然含水量最大,仪花林则最小;灌丛林的最大持水率最大,仪花林最小。各植被类型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之间差异不显著(F=1.540,P=0.211>0.05),蚬木林最大,仪花林最小。最大拦蓄率和有效拦蓄率变化范围分别在95.13%~147.49%和75.41%~122.77%之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灌木林最大,蚬木林最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变幅分别在377.55~520.62 t.hm-2和313.54~430.74 t.hm-2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乔灌过渡林最大,蚬木林其次,仪花林最小。凋落物的蓄积量、持水特性和拦蓄能力因植被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南喀斯特山地 植被类型 凋落物 持水特性 拦蓄能力
下载PDF
非饱和膨胀土/岩持水与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戴张俊 陈善雄 +1 位作者 罗红明 陆定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34-141,共8页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原状强、中膨胀土/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压力板试验与双环注水试验,结合试验结果与土-水特征曲线(SWCC),对比研究不同性质膨胀土和膨胀岩的持水性能及影响因素,计算并分析水体积变化系数的变化规律,在该基础上重点探讨...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原状强、中膨胀土/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压力板试验与双环注水试验,结合试验结果与土-水特征曲线(SWCC),对比研究不同性质膨胀土和膨胀岩的持水性能及影响因素,计算并分析水体积变化系数的变化规律,在该基础上重点探讨渗透系数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基质吸力的非线性关系,总结出膨胀土/岩的渗透特性及其规律。结果表明,膨胀土/岩的持水特性受岩土的物理性质、矿物成分与结构特征的影响,膨胀潜势强、细颗粒含量大、孔隙结构小的试样有着较低的脱水速率;渗透系数和水体积变化系数均随含水率的减小而减小,变化特征受到膨胀潜势与干密度的共同影响,并与基质吸力呈幂函数关系。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建设提供计算参数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膨胀岩 土-水特征曲线 持水特性 渗透性
下载PDF
祁连山5种典型灌木林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持水特性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学龙 金铭 +6 位作者 刘贤德 赵维俊 马剑 王荣新 何晓玲 陈丽英 赵永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5-740,共6页
灌木林是祁连山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枯落物持水特性研究多集中在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对灌丛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文选择了祁连山区5种灌木林(箭叶锦鸡儿、吉拉柳、金露梅、鲜黄小檗、甘青锦鸡儿),研究其枯落物层持... 灌木林是祁连山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枯落物持水特性研究多集中在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对灌丛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文选择了祁连山区5种灌木林(箭叶锦鸡儿、吉拉柳、金露梅、鲜黄小檗、甘青锦鸡儿),研究其枯落物层持水特性,以期为该区域水源涵养型植被建设、植被生态水文效应评价、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结果表明:(1)不同灌木林林下枯落物半分解层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与有效拦蓄深均大于未分解层。(2)吉拉柳枯落物层(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与有效拦蓄深最大,分别为155.46 t·hm-2、144.99 t·hm-2、91.68 t·hm-2、9.17 mm,其次为鲜黄小檗、箭叶锦鸡儿、金露梅、甘青锦鸡儿。(3)不同灌木林林下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枯落物持水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长,在水中浸泡16 h时,其持水量基本达到最大值;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吸水速率在1.0 h最快,随时间延长吸水速率逐渐减缓,6 h后明显减缓,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吸水速率基本趋向一致。在枯落物持水作用较强的前2.5 h内,吸水速率最快的为吉拉柳,其次为鲜黄小檗。(4)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持水量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分别呈显著对数关系和显著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林 枯落物 蓄积量 持水特性 祁连山
下载PDF
小兴安岭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比较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淑兰 张海军 +5 位作者 张武 郭勇 李兴洲 张强 鲁彦 姚嵩坡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4期85-90,共6页
[目的]对小兴安岭主要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蓄积量进行调查分析和持水特性研究,为该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选择6种典型森林类型设置样地测定枯落物现储量,并采用浸水法对枯落物持水特性进行测定,计算其最... [目的]对小兴安岭主要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蓄积量进行调查分析和持水特性研究,为该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选择6种典型森林类型设置样地测定枯落物现储量,并采用浸水法对枯落物持水特性进行测定,计算其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结果]主要森林类型枯落物蓄积量介于13.53-29.48t/hm^2,大多是半分解层蓄积量高于未分解层。不同森林类型最大持水率与最大持水量表现不一致,其中最大持水率为243.19%-524.0%,最大持水量为56.81-106.90t/hm^2。不同森林类型的最大拦蓄量与有效拦蓄量的表现也略有差异,最大拦蓄量为33.43-64.42t/hm^2,有效拦蓄量为24.91-48.38t/hm^2。枯落物层的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呈显著对数关系,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显著幂函数关系。[结论]受树种特性、枯落物储量、分解速率及林龄的影响,该区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天然林 人工林 枯落物蓄积量 持水特性
下载PDF
阿什河上游小流域主要林分枯落物层的持水特性 被引量:14
18
作者 韩春华 赵雨森 +2 位作者 辛颖 魏琳 张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217,共6页
在阿什河上游的帽儿山实验林场境内,选取代表性的6种林分类型,测定了各林分枯落物层的蓄积量,采用室内浸泡法对持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种林分枯落物层厚度为2.8 5.5 cm;枯落物总蓄积量为9.27 39.81t.hm-2;最大持水量为25.65 136.8... 在阿什河上游的帽儿山实验林场境内,选取代表性的6种林分类型,测定了各林分枯落物层的蓄积量,采用室内浸泡法对持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种林分枯落物层厚度为2.8 5.5 cm;枯落物总蓄积量为9.27 39.81t.hm-2;最大持水量为25.65 136.83 t.hm-2;最大拦蓄水量为21.02 87.53 t.hm-2;总有效拦蓄水深为1.726.71 mm。6种林分枯落物层的持水能力排序为:兴安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红松林>蒙古栎林>樟子松林>水曲柳林。对6种林分枯落物的持水量、吸水率随浸泡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回归拟合,表明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存在对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存在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什河 小流域 枯落物 持水特性
下载PDF
森林枯落物持水特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耿琦 王海燕 +1 位作者 张美娜 郑永林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5期220-226,共7页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枯落物又是森林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涵养水源、拦蓄降水、减少径流、维持土壤湿度、防止土壤水分散失和土壤溅蚀等重要的水文生态功能。研究影响枯落物持水特性的因素,揭示各因素与枯落...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枯落物又是森林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涵养水源、拦蓄降水、减少径流、维持土壤湿度、防止土壤水分散失和土壤溅蚀等重要的水文生态功能。研究影响枯落物持水特性的因素,揭示各因素与枯落物持水特性之间的关系,对研究森林的水土保持能力,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综述了影响枯落物持水特性的重要因素(如森林类型、林分特征和成土因素等),探讨了各因素与枯落物持水特性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程度,以期为人工林立地环境的筛选、造林树种的配置、以及天然林与人工林的营林措施选择方面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持水特性 林分密度 森林类型 成土因素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累积量及其持水特性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玉莲 马兴艳 +4 位作者 吴庆贵 张川 刘涛 刘群 赵春霖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74,共6页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控制浸提相结合的方法,对龙门山断裂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4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储量、持水量、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总储量大小顺序为:常绿针叶林(8.26t/...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控制浸提相结合的方法,对龙门山断裂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4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储量、持水量、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总储量大小顺序为:常绿针叶林(8.26t/hm2)>落叶阔叶林(6.80t/hm2)>针阔混交林(5.52t/hm2)>常绿阔叶林(4.61t/hm2),且未分解层累积量所占比例均小于半分解层。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分解程度凋落物的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均呈对数关系,其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研究区4种森林类型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能力均强于分解层,而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持水能力较强,其次是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最低。研究表明,在该区森林植被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半分解层凋落物对水土保持的作用,且宜优选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模式进行森林植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森林类型 凋落物 累积量 持水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