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南泉域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74
1
作者 王珺瑜 王家乐 靳孟贵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1-831,共11页
济南泉域水质逐年变差,查明其污染来源和影响因素,对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包含补给径流区的全区岩溶水系统分析尚未见报道.综合运用水化学(Piper三线图、离子比例系数、相关分析)和多元统计(因子分... 济南泉域水质逐年变差,查明其污染来源和影响因素,对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包含补给径流区的全区岩溶水系统分析尚未见报道.综合运用水化学(Piper三线图、离子比例系数、相关分析)和多元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探讨了不同区域水质影响因素及影响强度.因子分析反映了灰岩水岩作用、工业和生活污染、白云岩水岩作用、农牧业和生活污染对水化学组分的影响,贡献率依次为33.1%、28.4%、12.0%和11.8%.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水水质受水岩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南部补给区、西郊及其以西排泄区水质优良,主要受碳酸盐岩溶解的影响;直接补给径流区部分岩溶水受农牧业和农村生活污染的影响,NO_3^-含量较高;东郊排泄区、城区及近郊开采区受工业及城镇生活污染的影响,水质较差,少数地段SO_4^(2-)、NO_3^-、TDS和总硬度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泉域 岩溶水 水化学 多元统计 聚类分析 成因 水文地质
原文传递
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河流水质空间分析 被引量:55
2
作者 周丰 郭怀成 +2 位作者 黄凯 郁亚娟 郝泽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4-551,共8页
基于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探讨了河流水质空间分析方法,旨在识别采样点的空间相似性与差异性,从而为水质监测网络优化提供支持。该方法首先利用kurtosis和Skewness检验数据分布特征和进行数据对数转化与标准化处理;然后利用聚类分析进行... 基于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探讨了河流水质空间分析方法,旨在识别采样点的空间相似性与差异性,从而为水质监测网络优化提供支持。该方法首先利用kurtosis和Skewness检验数据分布特征和进行数据对数转化与标准化处理;然后利用聚类分析进行空间相似性分析,确定空间尺度分类情况;最后利用判别分析识别显著性污染指标,以此反映上述空间尺度分类的差异性。以香港后海湾水质管制区为例,结果表明:①通过对数转化显著改善数据分布特征,使绝大部分污染指标呈正态或接近正态分布;②该区域采样点在个案链锁距离与最大链锁距离之比(Dlink/Dmax)×100<35处明显分为3类,它们分别代表轻度、中度、重度污染3种类型,且后两者属于采样点主要属于营养盐和重金属污染类型,需要控制其生活污水、畜牧污染、工业污染和地表径流污染;③后退式判别分析具有良好的指标降维能力,仅需7个显著性污染指标(pH,NH3-N,NO3-N,F.coil,Fe,Ni和Zn)可以反映整体水质的空间差异性,且具有90.65%的正确判别能力;④归纳起来,从3类采样点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监测7个显著性污染指标即可全面反映后海湾水质管制区的水质空间特征,实现水质监测网络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空间多元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香港
下载PDF
新安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51
3
作者 曹芳芳 李雪 +2 位作者 王东 赵越 王玉秋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582-2587,共6页
以新安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域,用该流域2010年5月TM遥感影像图作为底图,通过实地野外调查获取了新安江流域的土地利用图.运用ArcGIS的水文、空间分析功能,将流域划分为8个子流域,并分析各子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根据2010年1~12月的水质... 以新安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域,用该流域2010年5月TM遥感影像图作为底图,通过实地野外调查获取了新安江流域的土地利用图.运用ArcGIS的水文、空间分析功能,将流域划分为8个子流域,并分析各子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根据2010年1~12月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TN、TP、高锰酸盐指数、NH4+-N、粪大肠菌群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TN和NH4+-N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为枯时期>丰水期>平水期,而其他几种指标没有明显的时间变化.在空间上,整体上呈现出渔梁、浦口污染最为严重.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与水质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为:耕地、水体、建筑用地起源作用,林地、草地起汇作用.在年度上看,耕地对TN、NH4+-N、高锰酸盐指数影响最大,草地对TP影响最大;不同水期上,枯水期和丰水期,对各指标影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在平水期,对TN、TP、粪大肠菌群影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耕地、草地、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水质 聚类分析 时空变化 多元线性回归 新安江流域
原文传递
滏阳河主要水环境污染物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李文赞 李叙勇 +1 位作者 王慧亮 苏静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814-2819,共6页
滏阳河是海河流域的重要河流,断流现象和污染极其严重.本文在相关水文资料和实地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首先将平原区河流被分割成4个相互独立的河段,然后根据水样的总氮、总磷、COD、氨氮和硝态氮等污染指标的测定结果,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 滏阳河是海河流域的重要河流,断流现象和污染极其严重.本文在相关水文资料和实地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首先将平原区河流被分割成4个相互独立的河段,然后根据水样的总氮、总磷、COD、氨氮和硝态氮等污染指标的测定结果,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污染指标的空间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最后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河段的污染源进行了源解析.结果表明:滏阳河水体污染极为严重,主要污染指标超过5类标准,氨氮的污染最为严重;水体可分为3类,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分别在有常规水补给的邯郸段、非常规水补给河段的上游和非常规水补给河段的下游;主要污染物的空间差异较大,氨氮的差异最为明显;河流水环境污染物主要有3种来源,分别是耗氧型有机污染物、氮类污染物和磷类污染物,不同河段各种污染物来源的贡献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滏阳河 海河 水质 空间差异性 源解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用^(17)O核磁共振研究液态水的团簇结构 被引量:34
5
作者 李福志 张晓健 吕木坚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共4页
阐述了利用核磁共振谱线宽表征液态水团簇结构平均相对大小的原理 ,通过试验确定了以 17O核磁共振谱线宽作为衡量液态水团簇结构平均相对大小的指标 ,并以温度升高过程中液态水 17O NMR谱线宽的变化对该指标进行了初步的验证 .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液态水 水团簇 谱线宽
下载PDF
基于源区监测的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空间分异性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李立青 朱仁肖 +1 位作者 郭树刚 尹澄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896-2904,共9页
通过对汉阳城区14个地表源区4次降雨径流过程水样的采集与分析,研究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空间分异性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地表径流污染的源区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城市地表径流颗粒态COD、TN和TP分别占58%±17%、65%±13%和92%... 通过对汉阳城区14个地表源区4次降雨径流过程水样的采集与分析,研究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空间分异性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地表径流污染的源区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城市地表径流颗粒态COD、TN和TP分别占58%±17%、65%±13%和92%±6%,溶解态TN中NH 4+-N、NO 3--N和DON相当.不透水地表功能、交通流量、土地利用、人口密度以及卫生管理水平是影响城市地表径流水质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对径流污染程度的影响是旧城居民区>一般城区居民区/饮食区>交通商业区>新建区>城市绿地,人口密度高和管理差的旧城区径流污染最重;道路地表径流污染程度与交通流量呈正相关,交通流量越高地表径流污染越重,1级交通干道>2级干道>支路.加强地表卫生的管理,并对地表径流污染产生的关键源区进行控制是减轻城市地表径流对水环境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异 城市地表径流 水质 源区监测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聚合物中的水 被引量:24
7
作者 姚康德 刘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9,共5页
从液体水的结构角度综述了聚合物特别是凝胶中水的状态及聚合物与水的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由于采用的实验技术不同以及对聚合物水相互作用的不同理解,对凝胶中的水状态的看法各异。另外,还探讨了水对多糖相转变及凝胶剌激响应... 从液体水的结构角度综述了聚合物特别是凝胶中水的状态及聚合物与水的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由于采用的实验技术不同以及对聚合物水相互作用的不同理解,对凝胶中的水状态的看法各异。另外,还探讨了水对多糖相转变及凝胶剌激响应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 高聚物分析 水状态
下载PDF
静电场对番茄保鲜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方胜 李里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13,共5页
本文在前期电磁保鲜机理探讨的基础上,通过仔细的试验,分析了电场处理下番茄在保鲜过程中的呼吸强度,硬度及失重情况的变化规律。发现一定条件下静电场能有效地抑制番茄的呼吸、保持硬度。分析中认为静电场极有可能改变了水分子的结构,... 本文在前期电磁保鲜机理探讨的基础上,通过仔细的试验,分析了电场处理下番茄在保鲜过程中的呼吸强度,硬度及失重情况的变化规律。发现一定条件下静电场能有效地抑制番茄的呼吸、保持硬度。分析中认为静电场极有可能改变了水分子的结构,从而影响了利用水分子活化过程进行催化反应的酶分子在底物反应中的催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场 水结构 番茄 保鲜 影响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鄱阳湖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污染源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艳红 葛刚 +2 位作者 胡春华 刘雪莹 周晓岚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0-365,共6页
从2011~2015年对鄱阳湖丰、枯水期湖区、出湖口及流入鄱阳湖的5大支流进行采样,测定各项水质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水质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法定性识别了流域水质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整体水质呈下降趋势,... 从2011~2015年对鄱阳湖丰、枯水期湖区、出湖口及流入鄱阳湖的5大支流进行采样,测定各项水质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水质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法定性识别了流域水质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整体水质呈下降趋势,总氮、总磷含量逐渐上升,鄱阳湖枯水期各项水质指标高于丰水期,枯水期污染更加严重;出湖口、赣江南支以及饶河入湖口污染相对严重,修水入湖口水质较好;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造成鄱阳湖流域水质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市政污水、化学工业废水、天然污染源、采砂作业和湖上养殖,丰水期农业生产引起的农业非点源排放以及暴雨径流引起的非点源排放也占有一定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水质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时空变化 污染源识别
下载PDF
武隆区块常压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被引量:23
10
作者 雷林 张龙胜 +1 位作者 熊炜 夏巍巍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2,共7页
渝东南武隆区块页岩气储层水平应力差较大,高角度裂缝及层理缝发育,难以形成复杂体积裂缝,低角度裂缝较难开启,裂缝转向难度大,同时储层为常压储层,要实现经济开发难度较大。为此,在分析武隆区块常压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技术难点的基础上... 渝东南武隆区块页岩气储层水平应力差较大,高角度裂缝及层理缝发育,难以形成复杂体积裂缝,低角度裂缝较难开启,裂缝转向难度大,同时储层为常压储层,要实现经济开发难度较大。为此,在分析武隆区块常压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技术难点的基础上,以提高裂缝的复杂程度、增大储层改造体积为目标,以滑溜水为压裂液,通过优化射孔簇间距、射孔簇长度和簇间暂堵,提高高应力差异系数下裂缝的复杂程度;采用连续加砂工艺和优化压裂规模,提高裂缝导流能力和保证裂缝在页岩气储层中延伸,形成了适用于武隆区块常压页岩气水平井的分段压裂技术,并在隆页2HF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压裂后产气量达9. 4×10~4m^3/d。分析隆页2HF井压裂资料发现,应用该技术可以提高裂缝复杂程度,形成网络裂缝,提高常压页岩气单井产量,从而实现常压页岩气的经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页岩气 水平井 分段压裂 滑溜水 射孔簇 武隆地区 隆页2HF井
下载PDF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水资源分区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志良 邱林 +1 位作者 梁川 付强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7-10,共4页
以模糊聚类分析原理为基础 ,按区域水资源的几个重要指标 :年降水总量、年河川径流总量、年地下水总量、年水资源总量和产水模数 ,对全国 2 9个省、市和自治区进行模糊聚类 ,根据F分布确定最佳阈值λ ,考虑实际情况将区域分成了 7类 ,... 以模糊聚类分析原理为基础 ,按区域水资源的几个重要指标 :年降水总量、年河川径流总量、年地下水总量、年水资源总量和产水模数 ,对全国 2 9个省、市和自治区进行模糊聚类 ,根据F分布确定最佳阈值λ ,考虑实际情况将区域分成了 7类 ,对政府的经济决策及水资源的科学研究都很有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模糊聚类 F分布
下载PDF
Projection pursuit cluste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被引量:20
12
作者 WANGShun-jiu YANGZhi-feng DINGJ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94-995,共2页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is tha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and they cannot be assessed according to one factor, all the effec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water quality must ...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is tha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and they cannot be assessed according to one factor, all the effec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water quality must be used. In order to overcome this issues the projection pursuit principle is introduced into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and projection pursuit cluster(PPC) model i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The PPC model makes the transition from high dimension to one-dimension. In other words, based on the PPC model, multifactor problem can be converted to one factor problem. The application of PPC model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1) to estimate projection index function Q(); (2) to find the right projection direction ; (3) to calculate projection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the i th sample z-i, and (4) to draw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z-i. On the other hand, the empirical formula of cutoff radius R is developed, which is benefit for the model to be used in practice. Finally, a case study of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PC model is reasonable, and it is more objective and less subjective in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It is a new method for multivariate problem comprehensive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jection pursuit cluster MODEL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下载PDF
纳米材料对水团簇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刘安勋 廖宗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5780-15781,共2页
[目的]为纳米材料在生物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图谱研究纳米材料处理水分子团簇的变化。[结果]在190-325 nm波段,纳米材料处理水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光吸收增强,表明水分子的结构和能态发生了变化;水的^17O... [目的]为纳米材料在生物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图谱研究纳米材料处理水分子团簇的变化。[结果]在190-325 nm波段,纳米材料处理水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光吸收增强,表明水分子的结构和能态发生了变化;水的^17O-NMR半峰宽变窄,化学位移减小,向低场移动。[结论]水经纳米材料处理后分子团变小,活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吸收光谱 ^17O核磁共振 水团簇 纳米器件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anthropogenic influences on water quality of rivers in Taihu watershed 被引量:19
14
作者 WANG Xiao-long LU Yong-long +2 位作者 HAN Jing-yi HE Gui-zhen WANG Zie-y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75-481,共7页
Surface water bodies are progressively subjected to stress as a result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This study assessed and examined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spatial variation in the water quality of 19 river... Surface water bodies are progressively subjected to stress as a result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This study assessed and examined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spatial variation in the water quality of 19 rivers in the Taihu watershed. Concentrations of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were determined at the mouth of each river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0-2004.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to identif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studied riv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iver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household wastewater have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nutrients (TN and TP). Moreover, rivers in the vicinity of a metropolis presented low dissolved oxygen (DO) levels. However, organic-chemical pollution (petroleum and volatile phenolics) was identified with high localization. Two rivers influenced by sewage from industry and ships were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rivers with high values of petroleum. The Taige channel, a river located in Changzhou City that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wastewater from industry, was characterized with an extraordinarily high value of volatile phenolics. Rivers passing through countries, especially through hilly countrie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high DO contents and low nutrient and organic-chemical pollution, suggesting that agriculture puts less pressure on water quality in adjacent rivers. Therefore, more effort should be made in controlling point pollution to restore water quality in rivers adjacent to c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qualit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Taihu watershed
下载PDF
基于农田灌溉系统水能关系的农业节水管理分区研究——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18
15
作者 吴蒙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6-122,128,共8页
【目的】对不同类型的农业灌溉区域进行节水的节能潜力分析并开展相关管理对策探讨。【方法】根据上海农业灌溉系统水资源消耗与能源消耗特征,构建了农业节水管理分区指标体系,采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上海镇域尺度上的农业灌溉区域进行聚... 【目的】对不同类型的农业灌溉区域进行节水的节能潜力分析并开展相关管理对策探讨。【方法】根据上海农业灌溉系统水资源消耗与能源消耗特征,构建了农业节水管理分区指标体系,采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上海镇域尺度上的农业灌溉区域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将上海农业灌溉区域分为4类,并讨论了具有针对性的节水与节能管理对策。【结果】(1)增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提升农业用水效率的同时,需兼顾农业灌溉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以提升区域农业灌溉系统的综合效益;(2)在上海当前节水管理水平和区域水资源利用条件下,小规模分散型农业灌溉模式向规模化灌溉方式转变,对提升区域农业用水效率与用能效率的效果并不明显;(3)针对分散型小规模农业灌区实施用水与用能的价格激励机制是实现农业用水效率与用能效率共同提升的一项有益尝试;(4)针对灌溉用水与用能等生产成本占总生产成本比重较小的规模化大型农场,为提高生产经营者的灌溉节水节能意识与动力,应加强农业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并利用水价的市场调节作用,激励其用水效率与用能效率的共同提升。【结论】基于农田灌溉系统用水与用能关系综合分析的农业节水分区研究,可以为上海及其他平原河网地区农业灌溉系统节水与节能综合效益提升提供科学的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节水 水资源 农田灌溉 聚类分析 上海
下载PDF
太湖北部梅梁湾水域水质因子聚类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元波 高锡芸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55-260,共6页
计算了沿梁溪河河口到太湖湖心断面上10个监测点17个水质因子93组数据的Pearson相关系数和Kendall秩相关系数,进而运用最小距离法进行了因子聚类。正态分布检验和聚类结果表明,采用Kendall秩相关进行因子聚类为宜。结果将诸因子聚为... 计算了沿梁溪河河口到太湖湖心断面上10个监测点17个水质因子93组数据的Pearson相关系数和Kendall秩相关系数,进而运用最小距离法进行了因子聚类。正态分布检验和聚类结果表明,采用Kendall秩相关进行因子聚类为宜。结果将诸因子聚为五大类:TDN、TN、CON、NO2-N、NH4-N、OH和CODMn归为一类;TDP、TP、PO43-和pH值归为一类;SS和SD归为一类。反映了该水域环境五个方面特性:氮素污染、磷素污染、水体光学性质、水体藻类变化以及氮类污染物时空降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质 聚类分析 水质因子 湖水
下载PDF
辽宁省大伙房水库及入库河流水质空间特征与河库水质关系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琼 李法云 +3 位作者 范志平 胡莹莹 刘杰 鞠文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5-784,共10页
入库河流与水库存在空间上的连续性,河流污染物输入是水库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对大伙房水库及其入库支流61个采样点的水质状况进行调查,并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大伙房水库及入库支流的水质空间特性和主要污染物进行分析.聚类分析... 入库河流与水库存在空间上的连续性,河流污染物输入是水库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对大伙房水库及其入库支流61个采样点的水质状况进行调查,并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大伙房水库及入库支流的水质空间特性和主要污染物进行分析.聚类分析显示,按照水质相似性将大伙房水库及入库支流水质可分为上游区、下游区和库区3个典型空间区域.分别对3个区域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入库支流上游区和下游区水质主要影响因素为氨氮、总氮和化学需氧量,库区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为温度、p H值、浊度、溶解氧、电导率、氨氮和总氮.对上游、下游和库区水质均有显著影响的因子为氨氮和总氮,上游区、下游区和库区氨氮浓度均值分别为0.06、0.10和0.19 mg/L,总氮浓度均值分别为0.13、0.16和0.26 mg/L.入库河流下游区对水库水质影响较大,受社河和浑河污染物输入的影响,大伙房水库水质在空间上呈现社河入库区水质优于浑河入库区水质.并且库区氨氮和总氮浓度均与距岸边距离呈负相关,溶解氧和p H值均与距入库口距离呈负相关,表明入库河流污染物输入和环库区面源污染均对大伙房水库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大伙房水库 入库支流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Evaluation, prediction,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Danjiangkou Reservoir, China 被引量:15
18
作者 Xiao-kang Xin Ke-feng Li +1 位作者 Brian Finlayson Wei Yin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0-39,共10页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from the Chinese public and government since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Middle Route of the South to 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SN...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from the Chinese public and government since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Middle Route of the South to 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SNWDP), which commenced transferring water in 2014. Integrated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prediction,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was carried out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impro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Based on 120 water samples, wherein 17 water quality indices were measured at 20 monitoring sites, a single factor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water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indices influencing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are total phosphorus (TP), permanganate index (CODM,), dissolved oxygen (DO), and five-day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s),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P, BODs, ammonia nitrogen (NH3--N), CODM,, DO, and anionic surfactant (Surfa) do not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 levels in the tributaries. Seasonal Mann--Kendall tests indicated that the CODMn concentration shows a highly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TP concentration shows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 water quality indices in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was predicted using a two-dimensional water quality numerical model, and showed that the sphere of influence from the tributaries can spread across half of the Han Reservoir if the pollutants are not controlled. Cluster analysis (CA)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hending River is heavily polluted, that the Jianghe, Sihe, and Jianhe rivers are moderately polluted, and that they should be the focus of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quality Single factor evaluation method Mann--Kendall test Numerical modeling cluster analysis Dangjiangkou Reservoir
下载PDF
苗期紫花苜蓿品种抗旱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秀娟 韩瑞宏 +1 位作者 卢欣石 董静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54-59,共6页
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及中国的2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种群)为试验材料,对紫花苜蓿在苗期进行短期干旱胁迫,依据试验测定的15个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法,对22个紫花苜... 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及中国的2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种群)为试验材料,对紫花苜蓿在苗期进行短期干旱胁迫,依据试验测定的15个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法,对22个紫花苜蓿品种试验材料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15项相关的抗旱性指标简化为5个独立且功能明确的主成分,并以5个主成分的得分系数运用聚类分析法把22份材料聚为三大类,从而将22份材料分为强抗旱性品种、中抗旱性品种、弱抗旱性品种,为下一步抗旱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净光合速率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的土壤水效应及对春油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曾秀存 陈其鲜 +2 位作者 许耀照 宋雄儒 范宏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了解春油菜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对土壤水效应、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甘蓝型春油菜青杂5号为试材,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白膜平铺穴播(BPX)、黑膜平铺穴播(HPX)、白膜微垄沟播(BWG)、黑膜微垄沟播(HWG)、黑膜膜侧沟播... [目的]了解春油菜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对土壤水效应、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甘蓝型春油菜青杂5号为试材,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白膜平铺穴播(BPX)、黑膜平铺穴播(HPX)、白膜微垄沟播(BWG)、黑膜微垄沟播(HWG)、黑膜膜侧沟播(HCG)和裸地条播(CK)6种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水效应和油菜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1)地膜覆盖后,油菜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均较裸地条播(CK)有增加,尤其现蕾期和初花期的增幅较大,较CK分别增加2.51%和3.37%。地膜覆盖能提高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黑膜覆盖在全生育期的保墒效果优于白膜覆盖。(2)地膜覆盖种植使春油菜出苗期和生殖期提前,成熟期推迟,全生育期延长6~8d;种植方式对油菜的经济性状和产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与裸地条播(CK)相比,白膜平铺穴播(BPX)的油菜分枝部位提高,有效分枝数、全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增加,公顷产量增加21.27%;黑膜平铺穴播(HPX)后油菜的产量较CK明显增加16.25%,但黑膜微垄沟播(HWG)、黑膜膜侧沟播(HCG)和白膜微垄沟播(BWG)的油菜产量较CK下降,分别减产15.53%、3.82%和2.87%。(3)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膜覆盖的春油菜通过增加全株有效角果数和降低角果粒数来提高产量。聚类分析表明以欧氏距离31.10来划分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的春油菜可采用白膜平铺穴播(BPX)和黑膜平铺穴播(HPX)。[结论]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冷凉区春油菜栽培可采用白膜平铺穴播(BPX),增产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油菜 地膜覆盖 种植方式 水效应 生长 相关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