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江城市带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林坦 安童鹤 《物流技术》 2010年第15期13-15,共3页
结合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战略,对皖江城市带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劣势,以及存在的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皖江城市带发展现代物流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现代物流业 SWOT分析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 被引量:7
2
作者 柏杨 《唐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5-89,共5页
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融入长三角、加快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实现安徽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关键一步,必将掀起皖江新一轮大开发大开放高潮。在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中,旅游往往起着重要的先导与推... 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融入长三角、加快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实现安徽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关键一步,必将掀起皖江新一轮大开发大开放高潮。在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中,旅游往往起着重要的先导与推动作用,因此皖江城市带的旅游产业也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背景下阐述了皖江城市带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性,提出皖江城市带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旅游 战略构想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生态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敏 蒋倩颖 仇定三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年第11期54-60,共7页
基于SBM模型对2008—2016年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借助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度模型分析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皖江城市带生态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地区差异比较大;(2)合肥、芜湖、宣城生态环境效率值比较... 基于SBM模型对2008—2016年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借助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度模型分析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皖江城市带生态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地区差异比较大;(2)合肥、芜湖、宣城生态环境效率值比较高,说明决策单元有效,滁州、六安、池州效率值偏低,存在投入产出的改进;(3)样本城市中人均GDP、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对生态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而城镇化率和能源消耗会造成生态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生态效率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度 SBM模型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上市公司可持续财务能力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琴 《铜陵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57-60,共4页
用因子分析模型对处于皖江城市带的上市公司进行可持续发展财务评价,由回归法估计出因子得分得出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的综合得分,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皖江城市带的城市应大力扶持当地上市公司的发展、加... 用因子分析模型对处于皖江城市带的上市公司进行可持续发展财务评价,由回归法估计出因子得分得出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的综合得分,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皖江城市带的城市应大力扶持当地上市公司的发展、加大对财务异常公司的监管力度和积极发展价值链高端环节的产业,更注重企业内涵的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上市公司 财务能力 因子分析
下载PDF
基于FCF的皖江城市带上市公司成长性价值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陶玲 何凤平 花冯涛 《唐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37-39,58,共4页
分年度和分行业对皖江城市带41家上市公司的FCF均值水平进行了分析,由此得出这些上市公司有"富足"的自由现金流,但资产经营利率偏低;而且各行业上市公司FCF均值差异较大,表明行业发展不平衡,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上市公司 成长性价值
下载PDF
基于DEA的皖江城市带物流系统效率评价
6
作者 李鑫 程元栋 《城市学刊》 2019年第5期49-55,共7页
为提高皖江城市带物流系统效率,对经济带中8个城市2013-2017年的物流投入产出数据进行研究,借助三阶段DEA模型对物流业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综合效率进行衡量和评价。研究表明,皖江城市带纯技术效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规模效率出现... 为提高皖江城市带物流系统效率,对经济带中8个城市2013-2017年的物流投入产出数据进行研究,借助三阶段DEA模型对物流业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综合效率进行衡量和评价。研究表明,皖江城市带纯技术效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规模效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物流效率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显著,且由于投入产出不平衡导致皖江城市带地区间的物流效率差异大。基于此现状,皖江城市城市带物流业发展仍有提升空间,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提升效率,实现物流效率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系统 效率评价 DEA模型 皖江城市带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59
7
作者 沈惊宏 孟德友 陆玉麒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49,共7页
产业转移是建立在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区域经济联系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转移规模的大小。从皖江各城市本身的经济实力和规模、各城市与长三角地区的可达性和经济联系总量、泛长三角地区城市流强度等多个角度,带内与带外层面相结合测... 产业转移是建立在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区域经济联系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转移规模的大小。从皖江各城市本身的经济实力和规模、各城市与长三角地区的可达性和经济联系总量、泛长三角地区城市流强度等多个角度,带内与带外层面相结合测算了皖江城市带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的区域联系大小。为求得区域联系综合值,作者构建了综合测算模型,利用各类区域联系数据测算出皖江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综合联系值,从区域联系角度评估皖江城市带各城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可能规模梯次。评估得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梯次从大到小依次是: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宣城、滁州、巢湖、铜陵、池州。最后提出了一些为承接好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办法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联系 产业转移 皖江城市带 长三角
原文传递
皖江城市带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耦合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50
8
作者 梁雯 陈广强 +1 位作者 柴亚丽 孙红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86,共9页
文章在理论分析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基于系统演化的思想,建立皖江城市带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二者的动态耦合模型,用以分析皖江城市带2000-2015年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耦合协调状态及其发... 文章在理论分析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基于系统演化的思想,建立皖江城市带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二者的动态耦合模型,用以分析皖江城市带2000-2015年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耦合协调状态及其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皖江城市带经济与区域物流耦合协调状态可以分为低度协调(2000-2007年)、中度协调(2008-2014年)和高度协调(2015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此外,2015年皖江城市带经济与区域物流的耦合协调度首次达到高度协调状态,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区域物流发展急需降本增效,以促进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持续、高度、稳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区域经济 区域物流 耦合协调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近20 a生态环境变化遥感指数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立伟 张运 黄晨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61-1070,共10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心之一,因此快速监测城市生态环境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选取1995年、2005年、2015年Landsat TM/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分别提取绿度、湿度、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心之一,因此快速监测城市生态环境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选取1995年、2005年、2015年Landsat TM/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分别提取绿度、湿度、干度、热度4个生态因子作为评估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生成遥感生态指数(RSEI),客观、迅速、定量地对皖江城市带近20 a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皖江城市带生态环境质量先降后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RSEI从1995年的0.710下降至2005年的0.683再升至2015年的0.728,总共上升了2.54%;1995~2015年生态环境恶化区域面积比例由20.03%到14.56%,减少了26.86%;生态环境改善区域面积比例由21.87%到29.39%,增加了34.39%。生态环境恶化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沿岸经济发达的扩张型城市和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区域主要集中在植被覆盖、注重环境整治、绿化效果显著地区。总的来说,城市生态质量与植被覆盖情况(NDVI)和不透水建筑面积(NDBSI)关系最为密切,城市扩张发展的同时,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增加绿化面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RSEI指数 城市生态 变化检测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风险格局演化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曹玉红 陈晨 +2 位作者 张大鹏 刘美云 董舜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4773-4781,共9页
皖江城市带作为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的重要战略区,对经济发展和区域振兴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但是随着要素集聚和经济发展,引发了农用地向建设用地快速转变、景观格局中的关键生态涵养源萎缩、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弱化等方面的快速变化... 皖江城市带作为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的重要战略区,对经济发展和区域振兴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但是随着要素集聚和经济发展,引发了农用地向建设用地快速转变、景观格局中的关键生态涵养源萎缩、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弱化等方面的快速变化,区域生态安全面临新的挑战。研究收集了皖江城市带多期、长时段的土地利用影像解译数据,获取DEM、降水、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自然生态属性数据,基于GIS平台,综合集成应用生态风险指数模型、空间自相关、半方差分析法开展生态风险格局演化研究。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1995-2015年近20年的生态风险整体不断上升,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生态风险明显增强的区域主要是合肥以及芜马铜沿江城市为主,西南大别山区与南部皖南山区没有大的变化,生态风险增加的区域主要在低海拔和低坡度的平原、丘陵地带,区域内生态风险分布的两极分化特征明显。有利于推动生态风险的理论研究,且对安徽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保护长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 土地利用 皖江城市带
下载PDF
承接产业转移中安徽物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被引量:21
11
作者 吴万敏 倪良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0年第8期32-34,共3页
为了加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国家将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于安徽皖江城市带。安徽物流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支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文章从分析安徽物流业竞争力入... 为了加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国家将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于安徽皖江城市带。安徽物流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支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文章从分析安徽物流业竞争力入手,提出了安徽物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进程中的发展战略选择及具体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产业转移 物流 战略 对策
下载PDF
基于要素指数法的皖江城市带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强 刘蕾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9,共4页
由人均建设用地与健康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构建要素指数法评价模型,并结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国土空间格局调整的现实需求,对区域内59个县(市、区)进行了土地承载力评价,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有55个县市区土地承载状态为Ⅰ级(良好状... 由人均建设用地与健康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构建要素指数法评价模型,并结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国土空间格局调整的现实需求,对区域内59个县(市、区)进行了土地承载力评价,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有55个县市区土地承载状态为Ⅰ级(良好状态),仅芜湖市镜湖区、铜陵市铜官山区、合肥市瑶海区与马鞍山市花山区土地承载潜力较小;通过与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的土地承载力比较,皖江城市带的土地资源优势明显。研究表明,基于要素指数法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科学可行,便于实现区域间评价结果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力 要素指数法 皖江城市带 区域比较
下载PDF
基于引力模型的皖江城市带旅游经济联系测度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吴大明 薛献伟 张明珠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2,共4页
区域旅游经济联系表现为旅游实体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本文以皖江城市带旅游为研究对象,采用引力模型来测度2001年和2010年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度,进而对比分析各城市对周边区域的旅游经济的辐射能力和皖江城市带旅游空间组织结构.研... 区域旅游经济联系表现为旅游实体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本文以皖江城市带旅游为研究对象,采用引力模型来测度2001年和2010年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度,进而对比分析各城市对周边区域的旅游经济的辐射能力和皖江城市带旅游空间组织结构.研究表明: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度与其旅游经济地位密切相关,旅游经济实力强的合肥市辐射能力最强;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度符合距离衰减规律,沿主要交通干线延伸并随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皖江城市带旅游具备网络发展的趋势.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皖江城市带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模型 皖江城市带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旅游经济联系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冯长春 曹敏政 甘霖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0-97,共8页
产业是城市的生命力所在,产业空间规划在当前中国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中位居要席。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生态承载力与社会经济效率双重约束,设计了一套基于生态功能和生产效率的产业空间规划路径: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数据... 产业是城市的生命力所在,产业空间规划在当前中国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中位居要席。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生态承载力与社会经济效率双重约束,设计了一套基于生态功能和生产效率的产业空间规划路径: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数据包络分析、因子分析、象限分析等多种数理分析方法,首先从土地生态功能评价和社会经济系统生产效率评价出发,构建基于生态—生产二维结构关系的综合承接潜力评价矩阵,然后结合各区县产业发展基础的定量测度,对六大重点承接产业优势度分布的空间适宜性进行判别,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引导方案,为引导城市带尺度下产业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整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空间规划 生态功能 生产效率 皖江城市带
原文传递
中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以安徽为例 被引量:16
15
作者 周五七 《技术经济》 2010年第8期33-37,共5页
在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沿海的传统产业出现了向中部加速迁移的趋势,安徽正面临着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根据相对产业梯度模型,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六省市为样本,对安徽承接沿海转... 在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沿海的传统产业出现了向中部加速迁移的趋势,安徽正面临着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根据相对产业梯度模型,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六省市为样本,对安徽承接沿海转移的目标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安徽在饮料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传统行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显示了明显的承接优势。安徽要增强对产业转移的科技支撑,促进制度创新,改善产业承接环境,以进一步提高区域产业承接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梯度系数 中部崛起 皖江城市带 沿海地区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洪 司家慧 时浩楠 《上海经济》 CSSCI 2017年第4期58-67,共10页
利用皖江城市带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皖江城市带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建立耦合评价模型,分析皖江城市带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与协调发展状况以及各市的具体情况。结果表明:1)皖江城市带旅... 利用皖江城市带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皖江城市带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建立耦合评价模型,分析皖江城市带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与协调发展状况以及各市的具体情况。结果表明:1)皖江城市带旅游经济系统的整体发展表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而生态环境系统呈递减趋势;2)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经历了低水平耦合阶段与拮抗阶段,并从严重失调逐步向勉强协调发展;3)根据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可将皖江城市带城市划分为旅游经济滞后型(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和宣城)与生态环境滞后型(合肥和池州);4)各市可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备与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产业融合深度,形成区域旅游规模,打造特色旅游项目,设计精品旅游路线等关键路径,促使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高度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关系 协调发展
下载PDF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土地利用空间协调评估 被引量:15
17
作者 冯长春 张剑锋 杨子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4-151,共8页
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政策背景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合理配置产业空间布局是承接产业成功转移的基础,转移企业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供给指标和地方产业转移政策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促进产业... 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政策背景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合理配置产业空间布局是承接产业成功转移的基础,转移企业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供给指标和地方产业转移政策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促进产业转移需要中部地区合理利用和保障土地资源,不同类型产业对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需求也存在显著差异。如何协调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寻求多类别、多层次的产业用地空间引导与配置方案,协调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对政府和转移企业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本文围绕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的紧密联系,基于动态系统协调理论,建立了包含动态修正的空间协调评估模型,从产业转移、土地利用与企业耦合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产业转移的具体空间引导方案,并以皖江城市带及滁州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某汽车制造企业为例模拟了承接企业转移的综合协调评估过程。结果表明:滁州市承接产业转移与土地利用空间协调度在皖江城市带处于中度协调等级,承接产业类型具有显著空间分异特征;最适宜承接汽车制造企业x转移的地区为滁州市辖区郊区,第二、三位分别为全椒县与天长市,各地区承接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提供了综合协调的空间平台和政策平台。文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我国产业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 区域土地利用 协调度模型 皖江城市带 滁州
下载PDF
区域经济增长的能源尾效分析——以皖江城市带为例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士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7期58-61,共4页
文章基于经济增长尾效假说,构建包括资本、劳动和能源的经济增长模型,并利用2000-2011年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尾效是0.005,意味着由于能源约束,皖江城市带每年的经济增... 文章基于经济增长尾效假说,构建包括资本、劳动和能源的经济增长模型,并利用2000-2011年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尾效是0.005,意味着由于能源约束,皖江城市带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约0.5%。同时,文章研究发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皖江城市带的能源约束程度相当,但不同能源种类对经济增长的制约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能源的结构性矛盾将成为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的软肋,因此增加高效清洁能源消耗比例,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是其未来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约束 皖江城市带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和Weaver-Thomas模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与选择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哲 杨桔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84-89,94,共7页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围绕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个主题,打造"新常态"下安徽经济发展制高点。通过遴选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与Weaver-Thomas评价模型相结合,探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与选择研究的新方法,...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围绕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个主题,打造"新常态"下安徽经济发展制高点。通过遴选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与Weaver-Thomas评价模型相结合,探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与选择研究的新方法,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对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实证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选择研究。分析表明模型结果与皖江城市带产业发展现状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评价研究 熵权法 WEAVER-THOMAS模型 皖江城市带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汪志 焦华富 郇恒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8,共6页
采用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与ESDA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选取1997-2009年数据,从时空视角分析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的演变特征。从时间角度看,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差异持续扩大、发展速度不均衡化趋势;... 采用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与ESDA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选取1997-2009年数据,从时空视角分析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的演变特征。从时间角度看,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差异持续扩大、发展速度不均衡化趋势;从空间角度看,全局Moran′s I指数显示,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总体空间集聚效应较弱,局部Moran散点图则进一步揭示了各地级市对周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存在较强的极化效应,仅合肥、芜湖、马鞍山地区产生空间扩散效应,但扩散的强度和范围较小。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统筹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议,从而更好地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县域经济 时空演变 ESD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