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建筑师、文人、学者、教师?——解读王澍及其建筑思想 |
王斌
|
《华中建筑》
|
2009 |
8
|
|
2
|
自然视角下的建筑传统文化回归——解读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
麻响箭
|
《建筑与文化》
|
2014 |
5
|
|
3
|
建构——诗意的空间营造 |
彭兴
|
《建筑与文化》
|
2014 |
4
|
|
4
|
结合后现代主义理念解读王澍建筑作品的“瓦片情结” |
邢至怡
|
《建材技术与应用》
|
2012 |
4
|
|
5
|
现代建筑的文化传承——安藤忠雄和王澍的作品分析 |
曹中
缪剑峰
侯玄
|
《华中建筑》
|
2014 |
3
|
|
6
|
实验建筑在中国的艺术表现——以王澍作品为例 |
李新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15 |
1
|
|
7
|
南宋初期延安失陷史事发微 |
王军营
|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8
|
王澍作品中的透明性解读--以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二期为例 |
管典
|
《城市建筑》
|
2019 |
0 |
|
9
|
简论王澍的“原本”书学思想 |
杨开飞
王全
|
《榆林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0
|
走出中国建筑的误区——王澍与普利兹克建筑奖 |
顾孟潮
|
《重庆建筑》
|
2012 |
0 |
|
11
|
读解戴望舒诗歌的色彩密码——青 |
王卫湘
|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5
|
|
12
|
从“栈石星饭的岁月”到“骤山骤水的行程”:戴望舒西语译诗对其创作的影响 |
唐雨齐
国序芃
|
《语言与文化研究》
|
2025 |
0 |
|
13
|
忧郁的诗魂——戴望舒诗歌的美学特征 |
谭德晶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14
|
在过去的绵延中深入未来——汉语译诗与译者写诗的记忆诗学比较研究 |
亚思明
胡龙飞
|
《南都学坛》
|
2025 |
0 |
|
15
|
论戴望舒诗歌中的女性意象 |
陶忠娣
|
《宿州学院学报》
|
2004 |
2
|
|
16
|
《雨巷》经典化现象研究 |
王蕾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4 |
4
|
|
17
|
戴望舒与道家文化 |
刘保昌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8
|
戴望舒的诗论与《恶之花》的翻译 |
王龙
|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
2024 |
0 |
|
19
|
“诗情”论与“纯诗”论之比较——戴望舒与法国象征主义诗论研究 |
朱源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20
|
超现实主义与戴望舒《灾难的岁月》 |
姚万生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