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各特历史小说在近代中国的经典化与意识形态形塑 被引量:1
1
作者 栾丽梅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0,共7页
晚清到民国,司各特历史小说在中国的经典化历程与意识形态的变迁密切相关,二者在特定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相得益彰。司各特历史小说在中国的传播既是近代文学通往现代文学的一座“桥梁”,也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但意识形态的差异成为... 晚清到民国,司各特历史小说在中国的经典化历程与意识形态的变迁密切相关,二者在特定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相得益彰。司各特历史小说在中国的传播既是近代文学通往现代文学的一座“桥梁”,也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但意识形态的差异成为横亘在中西文化之间的“藩篱”,对司各特所描绘的共同体文化记忆形成了遮蔽和重构。司各特历史小说的汉译若要保持活力,急需积极调整翻译策略,突破意识形态的藩篱,再现文化记忆。目前,迫切需要在建立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求同存异、文明互鉴,因此探讨司各特历史小说在中国的经典化历程对于当今时代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各特 历史小说 意识形态 文明互鉴
下载PDF
司各特小说中的“杀婴罪”与法律叙事
2
作者 杨海英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4,共9页
无论是在人类历史上还是在文学作品中,杀婴罪都是一个古老而严肃的话题。在司各特的长篇小说《密得洛西恩监狱》中,杀婴罪不仅是构成作品的情节基础,而且也是作者批判“艾菲冤案”中司法不公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文学法律批评为切入点,对... 无论是在人类历史上还是在文学作品中,杀婴罪都是一个古老而严肃的话题。在司各特的长篇小说《密得洛西恩监狱》中,杀婴罪不仅是构成作品的情节基础,而且也是作者批判“艾菲冤案”中司法不公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文学法律批评为切入点,对《密得洛西恩监狱》中的杀婴罪进行审视。首先探究西方文学书写中杀婴罪的成因和司各特作品中艾菲冤案的形成,随后从杀婴罪判决过程中不同阶层成员的法律伦理的缺失与坚守,以及世俗法律与宗教律法的冲突等方面的法律叙事入手,探究这部长篇小说中杀婴罪冤案的实质特性以及对于司法公正的警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特·司各特 杀婴罪 《密得洛西恩监狱》 文学法律批评
下载PDF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的文学价值及其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韩洪举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23-27,共5页
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司各特之《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在其本国就引起了一定反响,加之翻译家林纾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经他“加工”过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虽与原作有所出入,有失其“信”,但此作却取得了更高的文学价值,成为我国... 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司各特之《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在其本国就引起了一定反响,加之翻译家林纾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经他“加工”过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虽与原作有所出入,有失其“信”,但此作却取得了更高的文学价值,成为我国近代的翻译名著,大大丰富了“译介学”理论的内涵。另外,它在当时的文学界引起很大轰动,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嬗变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司各特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文学价值 影响
下载PDF
论司各特《密得洛西恩监狱》中的法律伦理思想
4
作者 吴笛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5,共11页
沃尔特·司各特作为具有深厚法律造诣的作家,在长篇小说《密得洛西恩监狱》中,凸现了深邃的法律伦理思想。这部作品中的法律伦理思想主要通过两条交叉的主线呈现的。一是通过“波蒂厄斯暴乱”事件体现基层民意与王权统治的冲突,对... 沃尔特·司各特作为具有深厚法律造诣的作家,在长篇小说《密得洛西恩监狱》中,凸现了深邃的法律伦理思想。这部作品中的法律伦理思想主要通过两条交叉的主线呈现的。一是通过“波蒂厄斯暴乱”事件体现基层民意与王权统治的冲突,对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之后的法律不公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深刻的反思。二是通过“艾菲冤狱”,强化在“情”与“法”的冲突中法律伦理的重要性,让主人公珍妮·迪恩斯这一理想楷模在骨肉亲情与司法正义这一剧烈的冲撞中作出自己艰难的伦理抉择。司各特正是在作品人物的多重矛盾冲突和伦理困境中凸现法律伦理思想,以及对法律正义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各特 《密得洛西恩监狱》 法律伦理 文学伦理学批评 文学法律批评
原文传递
古物主义的政治:司各特《古董家》对共同体的“琐碎”建构
5
作者 张秀丽 《英语文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06-119,共14页
沃尔特·司各特在《古董家》中塑造了古董家奥尔德巴克这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形象,但是小说的古物收藏的内容和细致入微的风格都颇受非议。前者被认为枯燥乏味,后者被认为分散零碎,与当时英国的政治历史需求相距甚远。然而,司各特的古... 沃尔特·司各特在《古董家》中塑造了古董家奥尔德巴克这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形象,但是小说的古物收藏的内容和细致入微的风格都颇受非议。前者被认为枯燥乏味,后者被认为分散零碎,与当时英国的政治历史需求相距甚远。然而,司各特的古物叙事并不一定是一种逃避,古物收藏以具体的实践将空洞抽象的民族/国家概念实体化,充实了对共同体的想象,可以说是以“琐碎”的方式建构了共同体。同时,它所展现的碎片化、地方化倾向,对于当时英国的宏大历史叙事也是一种反拨。除了具体的古物之外,小说中呈现的作为过去“遗迹”的“活死人”和口口相传的民谣,都在以琐碎化的方式想象个体化和有温度的共同体。司各特的古物收藏以“琐碎”的方式想象了共同体,建构了国家或民族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特·司各特 《古董家》 共同体 古物收藏
原文传递
殖民者还是被殖民者:司各特《罗布·罗伊》中的苏格兰民族身份悖论
6
作者 张欢 《英语文学研究》 2023年第1期93-105,共13页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罗布·罗伊》同时反映了18世纪苏格兰所面临的两个历史语境——1707年的英苏联合和苏格兰的海外殖民,因而在“英格兰对苏格兰的统治”和“苏格兰对西印度群岛的统治”之间建立了一种同构关系,赋予了苏格兰以殖...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罗布·罗伊》同时反映了18世纪苏格兰所面临的两个历史语境——1707年的英苏联合和苏格兰的海外殖民,因而在“英格兰对苏格兰的统治”和“苏格兰对西印度群岛的统治”之间建立了一种同构关系,赋予了苏格兰以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双重身份。由于苏格兰获得海外殖民者身份是以成为英格兰殖民地为代价的,因而《罗布·罗伊》中同时交织着支持与反对英格兰殖民主义的话语,造成了文本的含混性。不过,小说对英格兰“国内殖民主义”的反对,也进一步启发司各特反思苏格兰海外殖民活动的“正当性”,最终使得司各特在其后期的苏—印小说中,开启了对苏格兰帝国主义的反思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特·司各特 帝国主义 英苏联合 文化民族主义 苏格兰
原文传递
《威弗利》的仪式书写与苏格兰文化记忆重塑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秀丽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6-145,共10页
本文以沃尔特·司各特的第一部苏格兰历史小说《威弗利》为例,从文化记忆的视角探讨司各特如何在仪式中展演苏格兰文化记忆,并以文字形式外化这些文化记忆,进而对其进行阐释和重塑,从而发出民族主义诉求。值得注意的是,司各特对仪式... 本文以沃尔特·司各特的第一部苏格兰历史小说《威弗利》为例,从文化记忆的视角探讨司各特如何在仪式中展演苏格兰文化记忆,并以文字形式外化这些文化记忆,进而对其进行阐释和重塑,从而发出民族主义诉求。值得注意的是,司各特对仪式的"调整"与对文字的"翻译",反映出其力图在反叛与妥协的平衡之中重塑苏格兰文化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文化记忆 司各特《威弗利》
原文传递
浪漫主义文学的国际研究前沿与重点问题:伊恩·邓肯教授访谈录(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彦旭 伊恩.邓肯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共9页
伊恩·邓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文系教授、苏格兰文学研究协会副主席、爱丁堡皇家学会成员、A&HCI知名杂志《表述》编委。陈彦旭博士利用2017—2018年期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文系访学期间的便利,对伊恩·邓肯教授进... 伊恩·邓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文系教授、苏格兰文学研究协会副主席、爱丁堡皇家学会成员、A&HCI知名杂志《表述》编委。陈彦旭博士利用2017—2018年期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文系访学期间的便利,对伊恩·邓肯教授进行了专访,谈话主要涉及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际研究前沿与热点话题。访谈中,邓肯教授对近年来北美浪漫主义协会年会的热点话题进行了评述,如政治与生态视域下的浪漫主义文学研究,等等。邓肯教授还谈及了自己即将问世的一部新作《人类形态:进化时期的小说》,讨论了如何在人类学的意义上,将文学作品作为一种人类进化现象的解读方式。此外,邓肯教授还谈到了司各特的小说既具有民族身份建构功能,同时又作为一种颇有影响力的世界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最后,邓肯教授认为苏格兰文学参与了全球文化、文学的生产,对英国浪漫主义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浪漫主义 司各特 民族认同 苏格兰浪漫主义 伊恩·邓肯
原文传递
“斯图亚特神话”的建构与解体--论《威弗利》中的苏格兰情感共同体书写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秀丽 《外国语文研究》 2020年第2期52-59,共8页
作为司各特的第一部苏格兰历史小说,《威弗利》书写了围绕"斯图亚特神话"建构的情感共同体的形成与解体,反映出作者对情感在共同体建构过程中的凝聚和分裂作用的关注。同时,借助于对这一演变轨迹的书写和展演,小说提供给大众... 作为司各特的第一部苏格兰历史小说,《威弗利》书写了围绕"斯图亚特神话"建构的情感共同体的形成与解体,反映出作者对情感在共同体建构过程中的凝聚和分裂作用的关注。同时,借助于对这一演变轨迹的书写和展演,小说提供给大众一种反思集体情感双重作用的契机,为累积的民族集体情感寻找释放的途径和渠道,以走向基于共享的新共同体的未来。论文指出,对苏格兰已逝过去的浪漫情感是建立苏格兰群体关联的基础,并在群体行动中扩展到更为宽广的社会领域,形成具有共同情感能量的苏格兰情感共同体。但在情感的互动和交流中,这种情感共同体又时刻处在分崩离析的过程中。司各特批判以狂热的集体情感为基础的苏格兰共同体的非理性,肯定了理性框架下的浪漫情感,反映出其试图在联盟框架下诠释苏格兰文化传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特·司各特 《威弗利》 情感共同体 “斯图亚特神话”
下载PDF
创伤、遗忘与宽恕——论《威弗利》的记忆书写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秀丽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8-176,共9页
苏格兰作家沃尔特·司各特在其第一部苏格兰历史小说《威弗利》中以1745年詹姆士二世党人事件为历史背景,书写了苏格兰的民族文化创伤,唤起了19世纪英格兰与苏格兰人的共同记忆。司各特选择遗忘暴力冲突,记住苏格兰高贵的民族精神遗... 苏格兰作家沃尔特·司各特在其第一部苏格兰历史小说《威弗利》中以1745年詹姆士二世党人事件为历史背景,书写了苏格兰的民族文化创伤,唤起了19世纪英格兰与苏格兰人的共同记忆。司各特选择遗忘暴力冲突,记住苏格兰高贵的民族精神遗产,重塑了苏格兰文化记忆,使之走向崇高。同时,司各特还以善意的宽恕使受伤的记忆得以平息,过去与现在达成和解,但他同时也批判了轻率宽恕对民族记忆的威胁。司各特在《威弗利》中的记忆书写为我们理解如何对待受伤的民族记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特·司各特 《威弗利》 创伤 记忆 遗忘 宽恕
原文传递
《威弗利》的地点记忆与政治想象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秀丽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8年第1期126-140,共15页
沃尔特·司各特的第一部苏格兰历史小说《威弗利》借助于英格兰年轻贵族威弗利的高地旅行,书写了关于1745年苏格兰高地事件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图莱一维俄兰作为"六十年前苏格兰庄园"的代表,在此次事件中经历了摧毁和重生,反映出... 沃尔特·司各特的第一部苏格兰历史小说《威弗利》借助于英格兰年轻贵族威弗利的高地旅行,书写了关于1745年苏格兰高地事件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图莱一维俄兰作为"六十年前苏格兰庄园"的代表,在此次事件中经历了摧毁和重生,反映出司各特对后联盟时代苏格兰和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复杂的政治想象。图莱一维俄兰由家族记忆之地到苏格兰民族创伤之地,再到象征英格兰一苏格兰联盟的命运连接之地,折射出司各特在大不列颠的政治框架下想象苏格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特·司各特 《威弗利》 地点记忆 政治想象
下载PDF
古物收藏与沃尔特·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创作
12
作者 张秀丽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89-96,共8页
在以《古董家》为代表的历史小说中,沃尔特·司各特展示了18世纪古物主义与历史小说创作之间的关系,以“探究型历史小说”这一书写样式探索了现代知识体系的另类建构方式。长期以来,人们对古物收藏者陷于琐碎无用事务和缺乏男性气... 在以《古董家》为代表的历史小说中,沃尔特·司各特展示了18世纪古物主义与历史小说创作之间的关系,以“探究型历史小说”这一书写样式探索了现代知识体系的另类建构方式。长期以来,人们对古物收藏者陷于琐碎无用事务和缺乏男性气概持嘲讽态度。对此,司各特在《古董家》中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予以回应,同时指出古物收藏者收集、整理和陈列历史“垃圾”和知识碎片,不仅是对宏大历史叙事的补充,而且是对地方和民族另类叙事的突显。司各特摒弃了古物叙事难以卒读的弊病,以哥特叙事融入地方和民族叙事,辅以诙谐、讽刺的写作笔调,开创了历史小说创作新模式,建构了知识生产和流通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物收藏 沃尔特·司各特 《古董家》 探究型历史小说
下载PDF
《湖上夫人》:如画旅行中的多重凝视 被引量:1
13
作者 龙瑞翠 王林海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9,共10页
沃尔特·司各特被誉为英国历史小说之父,但其选材角度、写作手法及民族史观与审美观等均形成于他早年的诗歌创作,并成熟于他最得意的叙事长诗《湖上夫人》。在《湖上夫人》中,司各特通过呈现陌生来客在苏格兰高地如画旅行引发的多... 沃尔特·司各特被誉为英国历史小说之父,但其选材角度、写作手法及民族史观与审美观等均形成于他早年的诗歌创作,并成熟于他最得意的叙事长诗《湖上夫人》。在《湖上夫人》中,司各特通过呈现陌生来客在苏格兰高地如画旅行引发的多重凝视图景,复现了一幅16世纪苏格兰地理景观图。这一景观图通过浪漫化和美化苏格兰高地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述说了诗人对苏格兰传统满怀眷恋,同时又以浓郁的人文关怀与帝国情怀陈述了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边缘与中心、地方与中央的挣扎关系,表达了诗人渴望构建一个以英格兰为中心、尊重各民族差异的、统一的大不列颠民族的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特·司各特 《湖上夫人》 如画旅行 凝视
下载PDF
宗教宽容理论对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小说的影响——以瓦尔特·司各特的《艾凡赫》为例
14
作者 尹祥凤 罗凌云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31-33,42,共4页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从文学角度而言,宗教宽容理论对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小说的读者和作者产生了较大影响。以《艾凡赫》为例,受到宗教宽容理论影响的司各特在这部小说中刻画了教会群体对教徒的宽容、部分基督徒对犹太教徒的宗教宽...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从文学角度而言,宗教宽容理论对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小说的读者和作者产生了较大影响。以《艾凡赫》为例,受到宗教宽容理论影响的司各特在这部小说中刻画了教会群体对教徒的宽容、部分基督徒对犹太教徒的宗教宽容和犹太教徒对基督徒的宽容,佐证了这个时期的小说反映了宗教宽容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宽容 瓦尔特·司各特 《艾凡赫》
下载PDF
美学、感情与政治——司各特小说的平衡与回避笔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耕欣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5-111,共7页
司各特的代表作《威弗利》反映作者在苏格兰民族文化与英国现代社会间平衡立场的良苦用心。前者通过其浪漫主义因素表达,后者由其相对理性的结局体现。在二者之间,司各特并未做出明确的高下判断,而是在美学层面上疏导、释放因主人公追... 司各特的代表作《威弗利》反映作者在苏格兰民族文化与英国现代社会间平衡立场的良苦用心。前者通过其浪漫主义因素表达,后者由其相对理性的结局体现。在二者之间,司各特并未做出明确的高下判断,而是在美学层面上疏导、释放因主人公追随叛首而积聚的颠覆能量,并以"家庭纠纷"来解释双方冲突,用爱情与亲情来化解双方矛盾。司各特的情节安排实际上是对政治对立的一种回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各特 《威弗利》 小说 美学
原文传递
《古董家》的葬礼仪式与新旧共同体
16
作者 张秀丽 《外国语文研究》 2022年第3期38-47,共10页
沃尔特·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古董家》通过书写不同阶层的葬礼仪式展示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对法国入侵的危机想象,以及对苏格兰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处理过去与现在关系的思考。以贵族及其维护者为代表的旧式人物活在过去的荣誉观念中... 沃尔特·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古董家》通过书写不同阶层的葬礼仪式展示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对法国入侵的危机想象,以及对苏格兰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处理过去与现在关系的思考。以贵族及其维护者为代表的旧式人物活在过去的荣誉观念中,难以与现在和解,或凄然死去,或暴卒,反映出旧共同体的割裂与解体;而以普通劳动者和中产阶级为代表的新式人物在面对死亡时则以情感宣泄的方式与过去告别,并在情感的交流中实现新共同体的建立。在司各特看来,以贵族为代表的上层阶级应在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处理好与过去之间的关系,承担新的社会管理/治理责任,以建构一个阶级有序的有机共同体。这既是司各特对现代社会结构的想象,也是对法国大革命的一种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特·司各特 《古董家》 葬礼仪式 共同体
下载PDF
司各特研究在中国
17
作者 易欣华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年第4期53-56,共4页
司各特作为历史小说的开创者对欧洲小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他的历史小说虽然并不算是我国学界的热点、焦点,但一直受到持续的关注。然而其研究成果至今没有较为全面的总结,不利于研究的深入。本文将国内对司各特及其作品的... 司各特作为历史小说的开创者对欧洲小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他的历史小说虽然并不算是我国学界的热点、焦点,但一直受到持续的关注。然而其研究成果至今没有较为全面的总结,不利于研究的深入。本文将国内对司各特及其作品的研究情况做了一次系统地总结与清理,分析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希望能为今后的司各特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各特 研究 综述
原文传递
瓦尔特·司各特对英国社会变革的想象性书写--以小说《威弗利》为个案分析
18
作者 赵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01-113,137,共13页
《威弗利;或,六十年前的事》(1814)是苏格兰作家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的第一部历史小说。小说中现代叙述者讲述了无知、爱幻想的英格兰青年军官威弗利于1745—1746年詹姆斯党起义(或叛乱)期间在苏格兰的冒险和奇遇,并通过他的活动... 《威弗利;或,六十年前的事》(1814)是苏格兰作家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的第一部历史小说。小说中现代叙述者讲述了无知、爱幻想的英格兰青年军官威弗利于1745—1746年詹姆斯党起义(或叛乱)期间在苏格兰的冒险和奇遇,并通过他的活动和视角来展现内战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本文用比较的方法,结合18世纪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关系这一历史背景和苏格兰高地习俗的变迁及其在英国文学中的象征意义,探讨了小说作者如何用罗曼司的形式书写现代英国在快速社会变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的结论是,虽然《威弗利》以18世纪苏格兰历史为背景,其实司各特关注的是从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期,发生在英国的革命和暴力冲突的根源以及现代英国的命运。司各特小说中所揭示和探讨的社会问题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仍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特·司各特 《威弗利》 社会变革 苏格兰高地文化
下载PDF
论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及其对欧美文学的深度影响
19
作者 徐琳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6期79-82,共4页
沃尔特·司各特是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和诗人,他善于把小说中人物的个人命运和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在广阔宏伟的历史背景下表现人物的行动和性格。他的历史小说对法国、意大利、波兰、美国等欧美各国历史小说的发展具有深度影响。... 沃尔特·司各特是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和诗人,他善于把小说中人物的个人命运和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在广阔宏伟的历史背景下表现人物的行动和性格。他的历史小说对法国、意大利、波兰、美国等欧美各国历史小说的发展具有深度影响。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方法,分别就司各特的历史小说以及对欧美文学的深远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评述,以期对未来与司各特相关的研究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特·司各特 历史小说 欧美文学 深度影响
下载PDF
女人治国之惑——司各特与女主执政合法性之辩
20
作者 陈彦旭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55,共9页
司各特1820年创作的《女王越狱记》与当时著名的"卡洛琳王后离婚案"有关。他以"贞洁"为维度,通过批评小说中的苏格兰玛丽女王来影射被指控犯有通奸罪的卡洛琳王后,进而对女子介入公共政治生活的行为发出责难与质疑... 司各特1820年创作的《女王越狱记》与当时著名的"卡洛琳王后离婚案"有关。他以"贞洁"为维度,通过批评小说中的苏格兰玛丽女王来影射被指控犯有通奸罪的卡洛琳王后,进而对女子介入公共政治生活的行为发出责难与质疑。司各特对"女人可以治国吗"这一问题的阐发有着深刻的现实依据、历史价值与理论意义,指出了女性统治者面临自然身份与政治身份抉择时的两难境地,其逻辑进路有政治神学中"君之两体"理论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雌雄两体"理论的清晰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各特 《女王越狱记》女人治国 君之两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