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士禛与江南遗民诗人群 被引量:13
1
作者 蒋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清初诗人王士任扬州推官的五年,是他毕生政治、文学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性的第一步。在这五年中,他利用自己的家世背景、社会地位和文学才能,积极地结交在当时拥有舆论影响力的江南遗民群体。除了频繁地在扬州举行歌咏宴集外,还借公务... 清初诗人王士任扬州推官的五年,是他毕生政治、文学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性的第一步。在这五年中,他利用自己的家世背景、社会地位和文学才能,积极地结交在当时拥有舆论影响力的江南遗民群体。除了频繁地在扬州举行歌咏宴集外,还借公务之便拜访、结识苏、常二府和金陵的遗民诗人,以“布衣交”赢得遗民群体的普遍赞赏。通过出版、批评和提携后进,他逐步树立起文坛领袖的形象,为日后雄踞文坛盟主的地位积累了必要的声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诗人 文学交往
原文传递
河北正定出土唐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墓志初探 被引量:16
2
作者 冯金忠 赵生泉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86,共7页
2007年5月,河北正定县于家庄出土一合唐代墓志。从碑文看,为唐后期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墓志。该墓志两千余字,内容十分丰富,是迄今发现的这个王氏家族男系成员第一块碑刻,为研究其家族世系、仕宦经历,乃至整个成德镇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007年5月,河北正定县于家庄出土一合唐代墓志。从碑文看,为唐后期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墓志。该墓志两千余字,内容十分丰富,是迄今发现的这个王氏家族男系成员第一块碑刻,为研究其家族世系、仕宦经历,乃至整个成德镇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近些年来,继何进滔、何弘敬和王元逵墓志之后,关于唐代河北三镇的又一重要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正定 唐代 王士真 墓志
原文传递
文游·狂欢·独酌——扬州雅集的三段论 被引量:11
3
作者 贺万里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2-176,共15页
清代扬州的文人雅集,伴随着城市的兴盛衰微,在清初王士禛的红桥修禊、盛清盐商园林雅集、清末民初冶春后社的文酒诗会上表现出三个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从王士禛的纯粹文人雅好性质的集会所实现的扬州文化认同,至卢见曾全民狂欢式的千人... 清代扬州的文人雅集,伴随着城市的兴盛衰微,在清初王士禛的红桥修禊、盛清盐商园林雅集、清末民初冶春后社的文酒诗会上表现出三个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从王士禛的纯粹文人雅好性质的集会所实现的扬州文化认同,至卢见曾全民狂欢式的千人大聚会所体现的包容开放,再到冶春后社诗人的自吟自酌,不同阶段的雅集体现出清代扬州文人从曾经的气势与恢宏,转趋于对文化衰微现状的平和与无奈。而这些变化使得扬州雅集具有了一种标本价值:雅集与扬州盐商经济,雅集的举办者、参与者、赞助者、南来北往的宾客以及他们与这座"帝国的城市"息息相关的运命起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 清代扬州 雅集 虹桥修禊 王士禛 卢见曾 冶春后社
下载PDF
王世贞与项元汴:明代中后期两种不同类型的书画鉴藏家——兼论二者交游疏离之原因 被引量:9
4
作者 杜娟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76,158,共19页
本文通过对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重要的书画鉴藏家——太仓王世贞与嘉兴项元汴在鉴藏观念、鉴藏趣向、鉴藏方式、鉴藏诉求等方面差异性的比较分析,以及两人之间耐人寻味的关系疏离原因的探讨,试图细致深入地展现当时缙绅学者型与士绅商贾... 本文通过对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重要的书画鉴藏家——太仓王世贞与嘉兴项元汴在鉴藏观念、鉴藏趣向、鉴藏方式、鉴藏诉求等方面差异性的比较分析,以及两人之间耐人寻味的关系疏离原因的探讨,试图细致深入地展现当时缙绅学者型与士绅商贾型两种不同类型的书画鉴藏家在鉴藏活动上的特点和成就,揭示两人关系疏离背后所反映的明代中后期社会环境因素与风尚,以及所表现出的文化精英阶层书画鉴藏家与具有良好教育的富商巨贾书画鉴藏家在地方文化资源与文化权力上的竞争与对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后期 王世贞 项元汴 书画鉴藏家 鉴藏观念 疏离
原文传递
王世贞晚年“自悔”论 被引量:7
5
作者 魏宏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6,共5页
王世贞晚年仕途不得志,转慕佛道,受昙阳子悔过观及佛教忏悔思想等影响而"自悔"。其"自悔"主要针对所事"笔研"及父难后出仕等内容,表现在文学思想上是"悟"对"不悟"之悔。因"自悔... 王世贞晚年仕途不得志,转慕佛道,受昙阳子悔过观及佛教忏悔思想等影响而"自悔"。其"自悔"主要针对所事"笔研"及父难后出仕等内容,表现在文学思想上是"悟"对"不悟"之悔。因"自悔"而对文学价值与意义产生怀疑和动摇。钱谦益极力鼓吹王世贞晚年"自悔",并夸大其骑墙难下、无力回天之尴尬,为此,遭到钱钟书先生等人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自悔 钱谦益 钱钟书
下载PDF
古雅——王世贞书法思想的核心 被引量:8
6
作者 陈俊堂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王世贞首次集中以"古雅"论书,其审美价值观念倾向于古拙、含蓄,着意于意趣表达。由于他对"古雅"的推崇,也使这种美感属性从普通层面逐渐提升为书法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 明代 王世贞 书法思想 古雅
下载PDF
王士禛五载扬州的文学活动与成绩 被引量:4
7
作者 裴世俊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9-52,共4页
王士禛是清初神韵派的领袖,被奉为“一代正宗”,扬 州五载是其辉煌艺术人生的起点。他“在广陵,昼了公事,夜接词人”,结交遗民隐逸,举 行大型酬唱活动,创作了大量的含蓄深婉、富有言外之意的神韵诗,为诗学开辟了新境界, 受... 王士禛是清初神韵派的领袖,被奉为“一代正宗”,扬 州五载是其辉煌艺术人生的起点。他“在广陵,昼了公事,夜接词人”,结交遗民隐逸,举 行大型酬唱活动,创作了大量的含蓄深婉、富有言外之意的神韵诗,为诗学开辟了新境界, 受到钱谦益、吴伟业等诗坛大老的赏识援引。扬州的文学活动与成绩在其一生中具有决定性 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Zheng 扬州 文学活动
下载PDF
丑诋与厚诬:高拱“报复”问题辨析——以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高拱传》为中心 被引量:7
8
作者 岳天雷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3期110-117,共8页
明代嘉、隆时期政治家和改革家高拱的"报复"问题,可谓由来已久。追根溯源,这一问题盖出自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之《高拱传》。该传作为高拱逝世后最早的一篇传记,多半篇幅叙述他倾轧同僚,报复朝官,排斥异己,贪赃纳贿等,... 明代嘉、隆时期政治家和改革家高拱的"报复"问题,可谓由来已久。追根溯源,这一问题盖出自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之《高拱传》。该传作为高拱逝世后最早的一篇传记,多半篇幅叙述他倾轧同僚,报复朝官,排斥异己,贪赃纳贿等,从而使高拱背负"报复"恶名,并对其后史家修撰的多篇《高拱传》及其现今史学界也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澄清这一问题,对如实评价高拱的政治品格和道德操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高拱传》 “报复” 辨析
下载PDF
16世纪两类士大夫的代表:文人王世贞与相臣张居正 被引量:6
9
作者 孙卫国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5年第1期187-205,共19页
王世贞与张居正是16世纪最为重要的两位士大夫代表。作为文人领袖的王世贞,入仕之初就积极参与文人社团的活动,中年以后成为文人群体的领袖,由于他时常褒贬时政,因而成了被打击压制的对象,仕途坎坷,成为当时"反智论"者的牺牲... 王世贞与张居正是16世纪最为重要的两位士大夫代表。作为文人领袖的王世贞,入仕之初就积极参与文人社团的活动,中年以后成为文人群体的领袖,由于他时常褒贬时政,因而成了被打击压制的对象,仕途坎坷,成为当时"反智论"者的牺牲品。他的人生经历虽对其治史产生影响,但他评论史实终究还是遵循了客观公正的原则,故能在明史研究上作出杰出的成就,成为明代最为重要的史学家。张居正初入仕途就为"储相"的庶吉士,后一直任职于翰林院,最终成为强权首辅,而他所走的正是大学士阶层几乎相同的道路。尽管他生前荣耀,死后却相当凄惨,注定也是个悲剧人物。他们二人正是嘉、万时期文人与权臣的代表,而他们命运的坎坷也正是当时文人与权臣命运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张居正 文人 相臣 反智论
原文传递
《林四娘》故事源流补考 被引量:7
10
作者 白亚仁(Allan H. Barr)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44-50,共7页
林四娘的故事在康熙年间盛传一时,新发现的陈奕禧作品《林四娘小传》与蒲松龄、王士禛、李澄中等山东作家的记载相比,差距较大,与林云铭记述的故事更接近。若想了解这个有关青州衡王府宫人故事的文化背景,应该关注与她的名字密切联系的... 林四娘的故事在康熙年间盛传一时,新发现的陈奕禧作品《林四娘小传》与蒲松龄、王士禛、李澄中等山东作家的记载相比,差距较大,与林云铭记述的故事更接近。若想了解这个有关青州衡王府宫人故事的文化背景,应该关注与她的名字密切联系的陈宝钥。陈宝钥是福建晋江人,曾参加了南明抗清斗争,又是一位多产的诗人。林四娘应该是陈宝钥部署的代言人,陈宝钥用自己和林四娘的唱和来抒发他的亡国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四娘小传》 陈奕禧 陈宝钥 蒲松龄 王士稹 林云铭 李澄中 安致远
下载PDF
张居正与汪道昆交游考——兼论其对汪道昆文学地位之影响
11
作者 张晓坤 《理论界》 2024年第9期86-93,共8页
张居正和汪道昆皆为明代嘉、万年间的风云人物,他们之间有着30多年的交游经历,在文学及政治领域均有合作,并对各自事业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汪道昆文学地位的形成,可以说直接得益于张居正对其政治上的提携,以及对其创作活动的公... 张居正和汪道昆皆为明代嘉、万年间的风云人物,他们之间有着30多年的交游经历,在文学及政治领域均有合作,并对各自事业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汪道昆文学地位的形成,可以说直接得益于张居正对其政治上的提携,以及对其创作活动的公开支持。而这背后,又有二人崇尚古文的共同理念为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居正 汪道昆 交游 戚继光 王世贞
原文传递
亦谈王世贞与李时珍《本草纲目》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红勤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期130-132,共3页
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医药史上卷帙最长内容最丰富的药学巨著,2011年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而《本草纲目》的完善和出版与文坛领袖王世贞密不可分。王世贞十年写一序,乃因晚年身体欠安心情抑郁又忙碌的他认真阅读... 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医药史上卷帙最长内容最丰富的药学巨著,2011年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而《本草纲目》的完善和出版与文坛领袖王世贞密不可分。王世贞十年写一序,乃因晚年身体欠安心情抑郁又忙碌的他认真阅读了190余万字的《本草纲目》,对《本草纲目》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并发现了其中之不足,李时珍接受了王世贞的意见严谨修订,又花十年时间使《本草纲目》更加完善,最终成为不朽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李时珍 《本草纲目》原序
下载PDF
王士禛与傅扆诗文交游述论
13
作者 尹勇力 巩曰国 《泰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4-79,共6页
王士禛是活跃于清初文坛的重要人物,一生交游广泛。在王士禛众多朋辈中,傅扆与他的关系较为密切。二人为同邑同年好友,有近三十年的交谊。在他们的长期交往中,诗文是重要媒介。入仕前王士禛与傅扆早有诗文交流,后因同上公车的经历而益... 王士禛是活跃于清初文坛的重要人物,一生交游广泛。在王士禛众多朋辈中,傅扆与他的关系较为密切。二人为同邑同年好友,有近三十年的交谊。在他们的长期交往中,诗文是重要媒介。入仕前王士禛与傅扆早有诗文交流,后因同上公车的经历而益加密切。王士禛入仕后,与傅扆的诗文交游也未曾断绝。他不仅与傅扆相互赋诗酬赠,还曾为傅扆校订诗集、题写序跋、撰写墓志。深厚的同乡情谊、相近的处事原则、共同的兴趣爱好,是二人成为挚友的重要原因。梳理其交游情况,可以推进王士禛生平、交游及文学活动的研究,从而增进对清初山左诗坛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傅扆 交游
原文传递
论禹之鼎为王士禛绘制多幅肖像的原因 被引量:6
14
作者 汪亓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2-146,163,共15页
清康熙年间,画家禹之鼎为诗坛祭酒王士禛绘制肖像达12幅之多,创作时间延续27年,这在画家的艺术生涯中仅此一例。作者通过对这些图像的梳理,并结合文献、文物,揭示出禹氏为王士禛绘制大量肖像的原因,其一是王氏好尚"写真",并... 清康熙年间,画家禹之鼎为诗坛祭酒王士禛绘制肖像达12幅之多,创作时间延续27年,这在画家的艺术生涯中仅此一例。作者通过对这些图像的梳理,并结合文献、文物,揭示出禹氏为王士禛绘制大量肖像的原因,其一是王氏好尚"写真",并以肖像作为揄扬盛名的手段;其二是禹氏画艺超群,得到诸多文人的首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之鼎 王士禛 肖像
原文传递
王士禛神韵说的词学渊源
15
作者 刘深 楼天盛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44-51,共8页
王士禛神韵说自有其词学渊源。就填词实践而言,通过前期与后期词学实践的对比,发现王士禛的词学创作正是在早期神韵宗尚和趣味的不断肯定下实现的,且其词学实践与早期的神韵诗论“典、远、谐、则”的要求呈现出一致性。考其词论构建,其... 王士禛神韵说自有其词学渊源。就填词实践而言,通过前期与后期词学实践的对比,发现王士禛的词学创作正是在早期神韵宗尚和趣味的不断肯定下实现的,且其词学实践与早期的神韵诗论“典、远、谐、则”的要求呈现出一致性。考其词论构建,其词学理论著作《花草蒙拾》上承早期的神韵宗尚,又不断建构完善,呈现出早期神韵宗尚从“言”“象”向“意”的转变。从转型需求来看,王士禛神韵说的词学渊源,是在基于词体独特地位及诗词交互的认识下,受家学传统、社会风气、文学群体等因素影响,企图于实践中探寻出文学创作与政治环境之间的平衡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词学 神韵说 《花草蒙拾》
下载PDF
试析钱谦益对胡应麟的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庆立 崔建利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23,共6页
明朝后期的胡应麟在文学理论及治学方面颇有建树。钱谦益站在贬斥文学复古思潮的立场上对他的评价有失客观和公允。因为 :1.胡应麟和王世贞的交往实以王世贞对胡氏才学的赏识为前提 ;2 .《诗薮》虽有附会《艺苑卮言》之处 ,但多卓识独... 明朝后期的胡应麟在文学理论及治学方面颇有建树。钱谦益站在贬斥文学复古思潮的立场上对他的评价有失客观和公允。因为 :1.胡应麟和王世贞的交往实以王世贞对胡氏才学的赏识为前提 ;2 .《诗薮》虽有附会《艺苑卮言》之处 ,但多卓识独见 ,不失为一部自成体系的诗话力作 ;3.应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胡应麟对明诗的有关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胡应麟 王世贞 《诗薮》
下载PDF
明代诗学观的演进:“格调正变”说的形成及其超越
17
作者 张亚欣 许建平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52,共10页
正变观是古代诗史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诗学史上曾有“风雅正变”“文质代变”“诗体正变”诸说。出现于明清时期的“格调正变”说是对此前诸说的继承与深化,是正变论由以朝政为中心向以体格声调为中心的内转过程的集合性成果。它不... 正变观是古代诗史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诗学史上曾有“风雅正变”“文质代变”“诗体正变”诸说。出现于明清时期的“格调正变”说是对此前诸说的继承与深化,是正变论由以朝政为中心向以体格声调为中心的内转过程的集合性成果。它不同于此前正变说者有四:以格调为正,以文体为变;以格高为正,以格低为变;以体格声调为正,以兴象风神为变;正与变“阴阳剥复”。王世贞是格调正变观的发展者、完成者,他提出因革弊而正,以积弊而变,趋向质愈稳、文愈佳的演进观,并将“物极其则”引入其中,认为“物极其则,变亦可,不变亦可”,从而解构了正变观,走向了超越正变观的本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诗学 格调正变说 诗学观演进 王世贞
原文传递
论王世贞的乐府诗及其“乐府变”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6
18
作者 贾飞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8-63,共6页
王世贞在模拟乐府之余力求新创,融入自身情感,注重在写新事时度以古调,追求曲调和法度服从于真性情,并将叙事扩大到官场权力关系之中,从而创作出"乐府变"组诗。王世贞通过新创,以回归到乐府诗来源的生活土壤,创作出独具特色的... 王世贞在模拟乐府之余力求新创,融入自身情感,注重在写新事时度以古调,追求曲调和法度服从于真性情,并将叙事扩大到官场权力关系之中,从而创作出"乐府变"组诗。王世贞通过新创,以回归到乐府诗来源的生活土壤,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明乐府",它显然不同于汉魏乐府和唐代杜甫、白居易、张王乐府,因而在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拟古乐府 乐府变 明乐府
下载PDF
格调对神韵的兼容——从《清诗别裁集》选王士禛诗看沈德潜的“格调说”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8-502,共5页
清代,中国古代诗学四大流别呈现出相互接纳、融会的特点。沈德潜的"格调说"充分吸收了王士禛"神韵说"的部分特质,在审美追求上,既崇尚阔大朗健的气象,又表现出对"神韵"古淡、清远的美学风格的喜好。这是... 清代,中国古代诗学四大流别呈现出相互接纳、融会的特点。沈德潜的"格调说"充分吸收了王士禛"神韵说"的部分特质,在审美追求上,既崇尚阔大朗健的气象,又表现出对"神韵"古淡、清远的美学风格的喜好。这是因为古淡清远这一美学风范与文人阶层的理想和品格大体一致。另外,从艺术的表达方式上看,"格调"和"神韵"都追求不切,也就是不落实处。这种艺术表达方式,正可以沟通古淡清远和阔大朗健这两种看似不同的美学风貌。当然,沈德潜的"格调说"在融会"神韵说"的基础上,也坚持了自身的独立品格。在题材的选择上,沈德潜的"格调说"坚持对社会的关注。所以,在《清诗别裁集》中,沈德潜虽然以诗作入选数量的方式,肯定了"神韵说"倡导者王士禛诗坛盟主的地位,但他却不顾王士禛对五绝的偏好,大量地选取了王士禛创作的七绝,因为七绝这一体式与现实人生的关联更紧密。这样,沈德潜就以巧妙的方式把"神韵"王士禛改造成了"格调"王士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王士祺 《清诗别裁集》 格调 神韵
下载PDF
隐形的“声调谱”:王士禛七古声韵探微
20
作者 黄金灿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2-91,共10页
王渔洋作为清代古诗声调学的核心人物,却既无“声调论”专书,又未精心编制“声调谱”。考察渔洋在古体诗创作实践中对声调的组织安排,发掘其古体诗文本特别是七古文本背后隐藏的“声调谱”,有助于确证其在古诗声调学中的地位。三平调是... 王渔洋作为清代古诗声调学的核心人物,却既无“声调论”专书,又未精心编制“声调谱”。考察渔洋在古体诗创作实践中对声调的组织安排,发掘其古体诗文本特别是七古文本背后隐藏的“声调谱”,有助于确证其在古诗声调学中的地位。三平调是渔洋七古最典型的句调格式,此外渔洋七古还综合运用多种句调格式,体现了极强的多样性。韵作为古诗声调的重要表达形式与古诗声调系统的关键要素,在渔洋七古中也得到巧妙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古诗声调论 声调谱 七古 三平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