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返回历史视野,重塑社会学的想象力 中国近世变迁及经史研究的新传统 被引量:85
1
作者 渠敬东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5,共25页
从康有为到王国维和陈寅恪,中国现代思想变局的两次浪潮,确立了经史研究的新传统。康有为对《春秋》三世说的重解,旨在通过现代变革重塑大同理想,通过确立新的宗教教化化育民情,从而实现从据乱世到升平世的过渡。王国维藉社会科学之综... 从康有为到王国维和陈寅恪,中国现代思想变局的两次浪潮,确立了经史研究的新传统。康有为对《春秋》三世说的重解,旨在通过现代变革重塑大同理想,通过确立新的宗教教化化育民情,从而实现从据乱世到升平世的过渡。王国维藉社会科学之综合演绎方法,以《殷周制度论》等著作"以史治经",确立了周代立制之源及成王周公所以治天下之意,从制度、民情乃至思想精神入手,重塑中国文明之本源、制度精神之普世价值。陈寅恪所治"不古不今之学",则从中古史出发,运用历史研究的"总汇贯通之法",考证中古之思想和风俗流变,构建出一部胡汉杂糅、各教混融、民族迁徙与文化融合的历史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史学 康有为 王国维 陈寅恪
下载PDF
原始与会通:“意境”概念的古与今——兼论王国维对“意境”的曲解 被引量:72
2
作者 蒋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25,共14页
20世纪以来“意境”研究的基本取向,愈益倾向于将意境视为中国古代文论乃至美学的核心范畴,在涵盖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一般特征的意义上来阐释它。这种趋向肇始于王国维对“意境”概念的曲解。实则古人使用的“意境”只是立意取境之义,... 20世纪以来“意境”研究的基本取向,愈益倾向于将意境视为中国古代文论乃至美学的核心范畴,在涵盖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一般特征的意义上来阐释它。这种趋向肇始于王国维对“意境”概念的曲解。实则古人使用的“意境”只是立意取境之义,是个不含有价值色彩的中性概念。从纪昀到近代梁启超乃至民国初年的诗话都是这么用的。王国维在西方艺术理论的启发下,取当时流行的“意境”概念来发挥他的文学观,对民国以来的诗歌理论产生深远影响,在当代学者的不断阐释、开拓下,意境遂成为一个与传统用法割裂的现代诗学范畴。不从概念史的角度理清这一过程,就会导致“意境”作为涵摄中国古代美学精神的现代范畴和作为历史名词的诗学概念的差互错出,带来理论阐释中不必要的方法论悖谬和理解的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境界 概念史 王国维
原文传递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蕴义与影响的再审视 被引量:30
3
作者 乔治忠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140,共10页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一直得到学界的赞扬,然而深入审视,实乃以新的文字资料参证古籍文献资料,不必看作"二重证据",其中以商代君主世系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更是严重的逻辑错误。"二重证据法&qu...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一直得到学界的赞扬,然而深入审视,实乃以新的文字资料参证古籍文献资料,不必看作"二重证据",其中以商代君主世系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更是严重的逻辑错误。"二重证据法"是针对"古史辨"派提出的反对理念,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起到阻断史学革命、将传统史学过早衔接于新史学的作用。此后史学界在上古史的研究中,将"二重证据法"的负面作用扩大、滥用,造成不良影响,应当及早摒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二重证据 古史辨 考古学
原文传递
从作者美学到共同体美学——作为艺术理论发展的电影共同体美学 被引量:19
4
作者 饶曙光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5-13,共9页
电影共同体美学作为作者美学、文本美学、接受美学合乎逻辑与现实的发展,是在借鉴、吸收与改造西方文艺理论、西方电影理论基础上,全面展开的中国式创造、中国式表达。电影共同体美学建构的核心旨归,即克服传统作者美学、文本美学与接... 电影共同体美学作为作者美学、文本美学、接受美学合乎逻辑与现实的发展,是在借鉴、吸收与改造西方文艺理论、西方电影理论基础上,全面展开的中国式创造、中国式表达。电影共同体美学建构的核心旨归,即克服传统作者美学、文本美学与接受美学偏于一端的不足,尝试建构新的融合式美学,有效串联起作者与观众、生产与消费、内部与外部、东方与西方、历史与当下。共同体美学所追求的主客体的统一和结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维和西方文艺思维的有效结合与转化。为了建立起文化自信、美学自信,尝试梳理和解决当下中国电影的复杂问题,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自塑"起中国的国际形象,我们需要建构起能够渗透和贯穿电影各个层面的中国电影话语体系和本土理论、批评体系。同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我们有建构的依凭。而电影共同体美学正是在这种多重合力相互影响下共同推动的结果,其自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其具备多重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美学 作者美学 文本美学 接受美学 王国维 《人间词话》
下载PDF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之今读 被引量:18
5
作者 解玉峰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戏剧研究的开山之作 ,本文论析王国维在戏剧起源、宋金杂剧、元杂剧、南戏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后来人对王国维的超越或者从他曾经达到的学术水准向下跌落 ;又从民族戏剧的研究立场和方法着眼 ,分析《宋元...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戏剧研究的开山之作 ,本文论析王国维在戏剧起源、宋金杂剧、元杂剧、南戏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后来人对王国维的超越或者从他曾经达到的学术水准向下跌落 ;又从民族戏剧的研究立场和方法着眼 ,分析《宋元戏曲史》“外来之观念”、“史学家之家法”、“文学家之眼光”等三种思维路径对后来人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 论析 元杂剧 文论 民族戏剧 南戏 史学家 文学家 家法
原文传递
中国诗学“意境”阐释的若干问题——与蒋寅先生再讨论 被引量:13
6
作者 韩经太 陶文鹏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87,共13页
"意境"阐释是中国诗学古今贯通的课题。"意境"阐释中的历史意识,始终与美学意识交织在一起,需要针对具体问题作出理性的辨析。基于魏晋以来诗歌艺术实践的唐宋"意境"诸说,除明确提出"意境"概... "意境"阐释是中国诗学古今贯通的课题。"意境"阐释中的历史意识,始终与美学意识交织在一起,需要针对具体问题作出理性的辨析。基于魏晋以来诗歌艺术实践的唐宋"意境"诸说,除明确提出"意境"概念之外,更有关于"意"与"境"之结构模式的深入阐释。苏轼"境与意会"说是中国古典"意境"阐释的基本意向。明清以来的"意境"阐说具有现象描述和价值判断的双重内涵。王国维在认可严羽"兴趣"说、王士祯"神韵"说的前提下进而"探其本"。探讨中国诗学的"意象"和"意境"说,需要本着具体语境具体分析的精神来精细解读相关文本,需要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批评概念间的"丛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境界 阐释意向 文本精读 王国维 丛生关系
原文传递
王国维与西方教育学理论的导入 被引量:8
7
作者 肖朗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6期41-49,共9页
王国维是近代中国导入西方学术思想及研究方法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着重探讨王国维对西方近代教育学理论的导入及其主要特征 ,进而试图从一个侧面展示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西方教育学理论的导入对中国近代教育学的创立所具有的意义... 王国维是近代中国导入西方学术思想及研究方法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着重探讨王国维对西方近代教育学理论的导入及其主要特征 ,进而试图从一个侧面展示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西方教育学理论的导入对中国近代教育学的创立所具有的意义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赫尔巴特教育家 西方美育思想 教育理论
下载PDF
“意境”与道家思想——中国现代美学研究范例论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宗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5-111,共7页
"意境"成为涵摄中国古代美学核心精神的现代范畴,得益于王国维、宗白华、叶朗等几代美学家的不懈努力。西学启发与现代学术自觉是他们研究意境的共同学术语境,而道家美学思想也不约而同地成为他们"塑造"意境的重要... "意境"成为涵摄中国古代美学核心精神的现代范畴,得益于王国维、宗白华、叶朗等几代美学家的不懈努力。西学启发与现代学术自觉是他们研究意境的共同学术语境,而道家美学思想也不约而同地成为他们"塑造"意境的重要资源。王国维因康德、叔本华的非功利、无欲审美观联想到庄子的物我合一;宗白华以柏格森和歌德的生命哲学为先导,发掘了道家的生命精神,又以"象征"理念贯穿了他对哲学与艺术的共同体认,将庄子的艺道合一思想和老子"虚无"理论融入意境理论体系;叶朗则因了明确的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国美学史建构目的,极大程度地开掘了道家尤其是老子思想的美学内涵,并赋予意境以新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道家思想 王国维 宗白华 叶朗
下载PDF
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 被引量:9
9
作者 乐黛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3,共13页
中国比较文学具有自身特殊的性质,一开始就是以跨文化为其特点的,阐发研究在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无论是20世纪初期西方小说的翻译和研究,还是汇通古今中西的文化巨匠王国维和鲁迅,都充分说明中国比较文学的产生不是舶来之物,而是中... 中国比较文学具有自身特殊的性质,一开始就是以跨文化为其特点的,阐发研究在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无论是20世纪初期西方小说的翻译和研究,还是汇通古今中西的文化巨匠王国维和鲁迅,都充分说明中国比较文学的产生不是舶来之物,而是中国文学发展本身的要求。当前,面临世界的大变局,中西方学者密切关注文化的自觉和多元共处共生的全球化发展等问题,提倡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百年来中国文学在古今中外文化的激烈碰撞中不断演进,以跨文化文学研究为主轴的比较文学精神必将为中国文学研究带来崭新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王国维 鲁迅 文化自觉 多元文化
下载PDF
自然与理想:叔本华还是席勒?——王国维“境界”说思想探源 被引量:8
10
作者 肖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3-101,共9页
李长之等民国学者,曾称王国维为"文学革命的先驱"。但是,在20世纪后半叶以来,更普遍的看法是将他视为"以叔本华的悲观唯心主义美学为本"的悲观主义美学论者,甚至将他视为"腐朽没落的封建文人"。王国维形... 李长之等民国学者,曾称王国维为"文学革命的先驱"。但是,在20世纪后半叶以来,更普遍的看法是将他视为"以叔本华的悲观唯心主义美学为本"的悲观主义美学论者,甚至将他视为"腐朽没落的封建文人"。王国维形象的剧变,自然与20世纪下半叶中国政治局势的变化相关,但是,这也与学术界长期严重误解王国维文艺理论的核心思想"境界"说分不开。相对于传统中国诗学理论的基本精神,王国维"境界"说的核心内涵是"自然与理想结合"命题。这个诗学命题("自然与理想结合")。是席勒的人本主义诗学的宗旨,它表达的是现代资产阶级芙学的最高理想。王国维追随席勒,主张"诗歌者,描写人生者也"。以自然与理想统一为诗歌的理想境界,将人本主义的理想精神作为诗歌创作的核心动力,这是对传统诗学观念的一个真正革命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叔本华 席勒 “境界”说 自然 理想
原文传递
夔、嚳、夋、舜的演变关系再检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开焱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王国维先生将甲骨文中某一类符号认定为"夔"即"嚳"字,并认为"夋"(即俊)字是"夔"字讹误的结果。同时,他又接受春秋以后众多注家观点,将"嚳"与古代某些文献中的告、俈、诰字认定为同... 王国维先生将甲骨文中某一类符号认定为"夔"即"嚳"字,并认为"夋"(即俊)字是"夔"字讹误的结果。同时,他又接受春秋以后众多注家观点,将"嚳"与古代某些文献中的告、俈、诰字认定为同一个字,这一认定具有较高权威性。文章从字构形与字义角度,论析甲骨文中被王国维认定为"夔"(即"嚳")的字符从构形角度看,其本字应该认定为"夋"(即俊,帝俊),"夔"字义项与"夋"多有类同,应该是"夋"字构形在后世繁复化的产物。同时,在甲骨文中,"告"字的字义与"嚳"无关,由"告"字衍生的告、俈、诰等字本义都和"嚳"没有关系。后世文献中作为商人高祖的"嚳"在商代并不存在,商人甲骨文的高祖是"夋"(即俊),后演化为夔,嚳是周初出现的称谓,是周人为了在意识形态的神话层面颠覆商人神话中商周地位等级而从"夔"字衍生的一个神帝。而舜则是周人去神话化、神话历史化过程中,由商人神话至上祖神帝俊转化为历史传说人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夔、夋、嚳、舜 甲骨文 商周神话
下载PDF
论王国维的伟大学术成就对当代世界的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锡山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8期13-22,共10页
本文高度评价王国维于20世纪初首倡“世界学术”的宏伟前景,又从学术根柢、学术视野和学术成就等角度论证王国维本人已达“世界学术”的高度;指出王国维所继承和发展的意境说理论是世界上唯一的以中为主、三美(中国、印度、西方美... 本文高度评价王国维于20世纪初首倡“世界学术”的宏伟前景,又从学术根柢、学术视野和学术成就等角度论证王国维本人已达“世界学术”的高度;指出王国维所继承和发展的意境说理论是世界上唯一的以中为主、三美(中国、印度、西方美学)皆具的美学理论体系,取得领先的学术地位,并也适用于西方文艺名著的评论和研究;王国维的论著运用了中西所有的研究和写作的方法,不仅与其划时代巨著之平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且其本身也有独立的学术价值,具有典范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世界学术 意境说 学术方法 当代价值 学术成就
下载PDF
试论20世纪前期的中国戏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解玉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5-100,共6页
中国传统戏剧的研究在20世纪前期已取得相当可观的成绩,这对20世纪后半叶乃至今日的研究而言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1908年当王国维率先开始其中国戏剧的研究时,可谓是孤家寡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等事件的发生,均有助于研究风气... 中国传统戏剧的研究在20世纪前期已取得相当可观的成绩,这对20世纪后半叶乃至今日的研究而言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1908年当王国维率先开始其中国戏剧的研究时,可谓是孤家寡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等事件的发生,均有助于研究风气的形成。1930年梅兰芳访美的成功,则直接促成了30年代的研究繁荣。相继涌现的自然禀赋与学术背景各异的学术大家们,为中国戏剧的研究提供了各各不同的研究方法与路径,从而使得20世纪前期的中国戏剧学规模初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 新文化运动 整理国故 王国维 梅兰芳
下载PDF
王国维、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比较——兼论王国维、蔡元培的人文教育精神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虹 张秀坤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72,共5页
在中国近代美育史上,王国维和蔡元培是两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王国维在近代中国首倡美育,是近代中国美育理论的创始人。蔡元培率先实行美育,毕生提倡、亲身实践美育,普及美育理论,最终确立起美育的重要地位。王国维和蔡元培的美学观都... 在中国近代美育史上,王国维和蔡元培是两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王国维在近代中国首倡美育,是近代中国美育理论的创始人。蔡元培率先实行美育,毕生提倡、亲身实践美育,普及美育理论,最终确立起美育的重要地位。王国维和蔡元培的美学观都以康德哲学为基础,同时他们的美育思想都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但二者对美育的阐释又有很大的区别,对美育建立的具体作用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从几个方面,尤其从文化人格和人文教育精神方面揭示二者在美育的建构中表现出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蔡元培 美育思想 人文教育 教育思想史
下载PDF
作为时空之美的“古雅”——王国维“古雅”说审美本质初探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正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6-65,共10页
在王国维心目中 ,“古雅”之美就是指“时空之美”。艺术的“时间之美”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是指艺术作品中的节奏、韵律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家个体生命的存在感 ;另一方面 ,则是这个作品产生的历史感、年龄感。艺术的“空间之美”也有两层... 在王国维心目中 ,“古雅”之美就是指“时空之美”。艺术的“时间之美”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是指艺术作品中的节奏、韵律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家个体生命的存在感 ;另一方面 ,则是这个作品产生的历史感、年龄感。艺术的“空间之美”也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是指从作品中所体现的“神”“气”的氛围氤氲的“虚无飘渺之域”的审美境界 ,另一方面是指艺术家的修养、风格的高远。前者是生命的存在 ,后者是生命的自由。在艺术中 ,时、空之美的关系是统一而相互转化的。这就是“古雅”的本质 ,也是艺术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美学 古雅 形式美 节奏 审美 本质 艺术构思 时间空间 艺术美 审美境界
下载PDF
王国维“意境”新义源出西学“格义”考 被引量:8
16
作者 姜荣刚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7-115,共9页
王国维"意境"新义的理论来源一直是困扰学界的重要问题。以往的研究由于无法明晰作为中国传统固有诗学名词的"意境"如何与西学发生了直接的联系,因而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通过对晚清文献使用"意境"... 王国维"意境"新义的理论来源一直是困扰学界的重要问题。以往的研究由于无法明晰作为中国传统固有诗学名词的"意境"如何与西学发生了直接的联系,因而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通过对晚清文献使用"意境"一词的考察,可见出"意境"在晚清还存在另外一种使用形态——对西学的"格义"。这种"格义"使"意境"与西学发生了意义上的互渗,从而成为"意境"意义古今转换的原动力。王国维创造性地将这种经过意义转换后的"意境"运用到中国的文学批评实践中去,使"意境"的新义得以确立。王国维这一批评实践虽然使"意境"重生于现代文论话语之中,但也因此给后人造成了理解上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意境 西学 格义 严复
原文传递
“需要”和“欲望”:正确理解“审美无利害性”必须分清的两个概念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元骧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5-41,共7页
康德把审美判断的特征从"质"的契机上界定为"无利害关系的自由愉快",其用意在于借助审美来抵制人的思想行为受"欲望"所支配,从而使人具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表明审美乃是"作为一个人的人&qu... 康德把审美判断的特征从"质"的契机上界定为"无利害关系的自由愉快",其用意在于借助审美来抵制人的思想行为受"欲望"所支配,从而使人具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表明审美乃是"作为一个人的人"所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需求。但这一思想从王国维把"美学"介绍到我国的那一天开始,就遭到我国美学界的曲解和误解,以致对"需要"与"欲望"不加区分、把"需要"也当作"欲望"来加以否定,从而造成我国现代美学研究领域的所谓"人生艺术化"而实际上却是与现实人生分离的一种高蹈的理论。由此,在区分"需要"与"欲望"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可以看到美与"作为一个人的人"的生存活动的不可分离性,即美是人的生存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王国维 需要 欲望 审美无利害性
下载PDF
“探其本”与“第一义”:王国维美学之本及其现代性转型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戚真赫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113,共19页
王国维美学以及学术研究的主体和根本目的是探究生存的本质内涵,其探究所注重的是终极、永恒、本体的问题,所谓"探其本"、"第一义"、"世界人生之根本"、"宇宙人生之真理"、"人人所有之问... 王国维美学以及学术研究的主体和根本目的是探究生存的本质内涵,其探究所注重的是终极、永恒、本体的问题,所谓"探其本"、"第一义"、"世界人生之根本"、"宇宙人生之真理"、"人人所有之问题,而人人未解决之大问题",这一层面为王国维学术与美学研究的根本所在,是其本原与始基层面。王国维学术与美学的研究即是基于对存在本质的深层悟解与认知。这一存在之本在王国维不同美学板块、理念和学说中又有不同的延展和阐释。探讨王国维美学的现代性也必须从其美学之本进入,王国维美学的现代性转型正在于其美学之本的转换,即王国维美学与现代性的关联是立足于根本处、"第一义"处,是在本原与始基层面上的关联。王国维美学现代性转型的意义不仅在于美学、文学等学科方面的意义,更在于其突破传统道德伦理的视界与理路而进入生存本体层面的探究和立论,在于其立论基础的转化。这才是王国维美学现代性转型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关学 宇宙人生之真理 现代性
下载PDF
“古雅”的美学难题——从王国维到宗白华、邓以蛰 被引量:7
19
作者 汤拥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0-95,89,共7页
本文以王国维所提出的"古雅"范畴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这一范畴所包含的先验与经验、真与美、精神与形式的矛盾关系,揭示出中国美学所面临的关键性难题,并以此难题将王国维与宗白华、邓以蛰纳入同一美学理路之中。
关键词 古雅 王国维 宗白华 邓以蛰
下载PDF
王国维翻译思想概述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昌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101-104,共4页
王国维的译论可概括为:"忠于"原文、概念"精确"、保持"神韵"、力求"易解",强调译者理解原语的能力、深厚的译入语素养、"历史之见地"。这些翻译原则丰富了中国翻译理论。
关键词 王国维 翻译思想 中国 译文 素质 翻译批评 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