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烧反应合成钒铝碳材料 被引量:3
1
作者 梁宝岩 张洁 穆云超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7-451,共5页
以V、Al和C粉末为原料,采用燃烧反应合成技术制备V2AlC材料,比较了2种燃烧合成方式,即热爆合成与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对反应合成V2AlC的影响。对V-Al-C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物相组成和产物形貌分析... 以V、Al和C粉末为原料,采用燃烧反应合成技术制备V2AlC材料,比较了2种燃烧合成方式,即热爆合成与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对反应合成V2AlC的影响。对V-Al-C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物相组成和产物形貌分析,探讨反应合成V2AlC材料的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V/Al/C粉体热爆合成产物的主相为V2AlC和少量的VCx和AlV3。2V/Al/C的热爆产物中V2AlC晶粒呈板条状形貌,长度约为10μm。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消除AlV3副产物,并可显著促进V2AlC的合成,但不会形成单相V2AlC。添加适量的Sn可促进单相V2AlC的合成。2V/Al/C粉体自蔓延高温合成的产物的主相为V2AlC,少量为VC0.75。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促进V2AlC单相反应合成。2V-Al-C体系的绝热燃烧温度达2 767 K。并提出反应合成V2AlC的反应机制,即VC与V-Al液相反应合成板条状晶粒的V2AlC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alc 燃烧反应 合成
下载PDF
高纯V_2AlC的无压烧结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少华 缪奶华 周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8-873,共6页
采用无压烧结的方法,以V、Al、C混合粉末为原料制备V_2AlC粉体材料。通过不同烧结温度下物相的演变过程对反应路径进行研究,同时探究了烧结助剂Na F对烧结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300~1500℃温度区间内V_3Al_2、C和VC发生反应生成V... 采用无压烧结的方法,以V、Al、C混合粉末为原料制备V_2AlC粉体材料。通过不同烧结温度下物相的演变过程对反应路径进行研究,同时探究了烧结助剂Na F对烧结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300~1500℃温度区间内V_3Al_2、C和VC发生反应生成V_2AlC相,且无压烧结制备高纯V_2AlC的最佳工艺为1 500℃保温2 h,元素摩尔配比为V∶Al∶C=2∶1.2∶1。此外,烧结助剂Na F的使用加快了反应过程,并使得反应温度降至1 400℃。实验得到的高纯度、颗粒尺寸分布适中(40~100μm)的V_2AlC可用做提高材料耐磨性的增强体以及二维材料V_2C的前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相 v2alc 无压烧结 反应路径 烧结助剂
下载PDF
V_2AlC粉体的常压合成及其在氢氟酸中的腐蚀行为
3
作者 周爱国 孙丹丹 +2 位作者 张恒 李鹏辉 黄礼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507-510,共4页
以钒粉、铝粉和石墨粉为原料,采用气氛保护管式炉,在1500°C保温5 h制备出高纯V_2AlC陶瓷粉体,并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氢氟酸对V_2AlC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50°C到65°C条件下,粒度38μm(400目)的V_2AlC粉体在49... 以钒粉、铝粉和石墨粉为原料,采用气氛保护管式炉,在1500°C保温5 h制备出高纯V_2AlC陶瓷粉体,并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氢氟酸对V_2AlC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50°C到65°C条件下,粒度38μm(400目)的V_2AlC粉体在49%氢氟酸中浸泡搅拌120 h不能制备出相应的V2C二维晶体。70°C下浸泡40 h后,逐渐出现少量的Al2O3和V2O5,并观察到少量二维透明薄片结构,预测是V2C二维晶体,更高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则会生成未知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Al C陶瓷 常压合成 腐蚀性 MXene 二维晶体
原文传递
热爆反应合成钒铝碳材料
4
作者 李新 梁宝岩 刘荣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55,共4页
以V、Al和C粉体为原料,采用热爆合成技术制备V2AlC材料,并对V-Al-C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相组成和产物形貌分析,探讨了热爆反应合成V2AlC材料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V-Al-C体系的绝热燃烧温度达2... 以V、Al和C粉体为原料,采用热爆合成技术制备V2AlC材料,并对V-Al-C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相组成和产物形貌分析,探讨了热爆反应合成V2AlC材料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V-Al-C体系的绝热燃烧温度达2767K;2V/Al/C粉体热爆合成产物的主相为V2AlC,并含有少量的VCx和AlV3;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消除AlV3副产物,并显著地促进V2AlC反应合成;2V/1.3Al/C热爆产物中V2AlC呈片状和板条状两种晶体形貌,长度大约为10μm;热爆反应合成V2AlC的机制为VC与V-Al共晶液相反应合成V2A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alc 热爆反应 合成
下载PDF
V_(2)AlC MAX相涂层的宽温域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袁锐 张玉鹏 +3 位作者 王振玉 汪爱英 王铁钢 柯培玲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7-548,共12页
MAX相涂层是一类兼具陶瓷和金属性能的层状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同时M位元素丰富,在宽温域摩擦过程中生成具有润滑作用的M基氧化物,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中选择可生成V基Magnéli润滑相的V_(2)AlC体系,采用电弧复合... MAX相涂层是一类兼具陶瓷和金属性能的层状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同时M位元素丰富,在宽温域摩擦过程中生成具有润滑作用的M基氧化物,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中选择可生成V基Magnéli润滑相的V_(2)AlC体系,采用电弧复合磁控溅射技术结合后续热处理制备高纯V_(2)AlC MAX相涂层,并系统研究该涂层在室温~700℃宽温域下的摩擦磨损机理.研究发现,涂层在300和500℃时摩擦形式主要以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当环境温度高于600℃时,V的外扩散和氧化导致涂层表面生成层状V_(2)O_(5)润滑相,在600℃时形成连续的润滑膜,从而使V_(2)AlC涂层具有最佳的摩擦学性能.同时,保留的V_(2)AlC主相在摩擦过程中起承载作用,降低涂层的磨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相 v2alc涂层 相演变 高温摩擦 氧化
下载PDF
V_(2)AlC粉体的形貌调控及其吸波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毅 李裴彤 +2 位作者 郭守武 罗威 张利锋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4,共7页
V_(2)AlC粉体的形貌对其微波吸收性能有显著影响.然而,制备合成具有特殊形貌的高纯MAX相粉体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基于此,本文选取碳微球、碳纤维和玉米淀粉作为碳源材料,在高温混合熔盐中制得了具有微米球状、微米棒状和枝杈状的三种高纯V... V_(2)AlC粉体的形貌对其微波吸收性能有显著影响.然而,制备合成具有特殊形貌的高纯MAX相粉体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基于此,本文选取碳微球、碳纤维和玉米淀粉作为碳源材料,在高温混合熔盐中制得了具有微米球状、微米棒状和枝杈状的三种高纯V_(2)AlC.测试结果表明枝杈状V_(2)AlC有利于导电网络的形成,结合晶界诱发界面极化和各项异性导电性引起的偶极极化,使该类MAX相具有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当其厚度为2.42 mm时,最低反射损耗值为-42.91 dB,调整厚度至1.44 mm时,有效吸收宽度可达4.12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吸收 MAX相 形貌调控 v_(2)alc
下载PDF
V_(2)AlC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
7
作者 齐珺 孔硌 +3 位作者 骆思翰 张书瑜 许占位 黄剑锋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8-114,共7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V_(2)AlC陶瓷粉体,研究了V_(2)AlC的结构、介电、吸波及电磁屏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调控原料摩尔比可获得纯相V_(2)AlC,SEM结果显示其具有MAX相典型的层状结构.V_(2)AlC具有较强的极化和电导损耗能力,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 采用固相法制备V_(2)AlC陶瓷粉体,研究了V_(2)AlC的结构、介电、吸波及电磁屏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调控原料摩尔比可获得纯相V_(2)AlC,SEM结果显示其具有MAX相典型的层状结构.V_(2)AlC具有较强的极化和电导损耗能力,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随V_(2)AlC含量增大而增大.当V_(2)AlC质量分数为65 wt%、厚度2.4 mm时,RC在频率9.4 GHz处达到最小值-55 dB,在X波段有效吸收带宽为3.0 GHz.进一步增大V_(2)AlC质量分数到80 wt%,SET达到27.4 dB,其中SEA从3.2 dB增加到19.1 dB,而SER仅从6.1 dB增加到8.3 dB,电磁屏蔽机制以吸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_(2)alc 介电陶瓷 吸波材料
下载PDF
Ultradurable fluorinated V_(2)AlC for peroxymonosulfate activation in organic pollutant degradation processes
8
作者 Chao Li Chenjie Song +9 位作者 Hui Li Liqun Ye Yixue Xu Yingping Huang Gongzhe Nie Rumeng Zhang Wei Liu Niu Huang Po Keung Wong Tianyi Ma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1927-1936,共10页
Vanadium‐based catalysts are considered the most promising materials to replace cobalt‐based catalysts for the activation of peroxymonosulfate(PMS)to degrade organic pollutants.However,these traditional vanadium spe... Vanadium‐based catalysts are considered the most promising materials to replace cobalt‐based catalysts for the activation of peroxymonosulfate(PMS)to degrade organic pollutants.However,these traditional vanadium species easily leak out metal ions that can affect the environment,even though the of vanadium is much less than that of cobalt.Compared to other vanadium‐based cata‐lysts,e.g.,V_(2)O_(3),fluorinated V_(2)AlC shows a high and constant activity and reusability regarding PMS activation.Furthermore,it features extremely low ion leakage.Active oxygen species scavenging and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measurements reveal that the mai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was 1O_(2),which was induced by a two‐dimensional confinement effect.More importantly,for the real‐life application of tetracycline(TC)degradation,the introduction of fluorine changed the adsorption mode of TC over the catalyst,thereby changing the degradation path.The intermediate products were detected by liquid‐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scopy(LC‐MS),and a possible degradation path was proposed.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test of the decomposition products showed that the toxicity of the degradation intermediates was greatly reduced.Therefore,the investigated ultradu‐rable catalyst material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PMS oxidation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INATION Advance oxidation technology v_(2)alc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