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式与语法系统的认知心理属性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韧 《中国外语》 2006年第1期29-34,共6页
以构式为基础的语法研究在一些学者中引起质疑,认为认知构式语法忽略了语法的系统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忽略了必要的语法转换关系,语义的范围过于宽泛。本文在汉语学者的认知句法研究背景下通过实例讨论这些问题,认为一旦准确把握了以构式... 以构式为基础的语法研究在一些学者中引起质疑,认为认知构式语法忽略了语法的系统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忽略了必要的语法转换关系,语义的范围过于宽泛。本文在汉语学者的认知句法研究背景下通过实例讨论这些问题,认为一旦准确把握了以构式为基础的语法研究对语法系统认知心理属性的认识,这些质疑可以自然得到消解。以构式为基础的语法系统是按照普通认知过程机制建立起来的范畴化网络系统,它既控制又动态地受制于语言的使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 语法系统 网络构架 以使用为基础的模式
原文传递
单宾语句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建理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82-189,共8页
构式是语言象征单位,是在使用中固化了的形义匹配体。用认知构式语法来观察汉语单宾语句,可以发现它有两大类构式:(1)基本构式,为相对封闭的微观动词实体构式;(2)复杂构式,为相对开放的宏观功能构式。所有构式都可能泛化而形成一构多义... 构式是语言象征单位,是在使用中固化了的形义匹配体。用认知构式语法来观察汉语单宾语句,可以发现它有两大类构式:(1)基本构式,为相对封闭的微观动词实体构式;(2)复杂构式,为相对开放的宏观功能构式。所有构式都可能泛化而形成一构多义。基本构式可以独立构句,也可与复杂构式整合起来共同构句,整合过程中双方有复杂的互动作用。因为单宾语句中有很多复杂构式可以介入,所以句子呈现出多样的题元配置,是汉语构式网络中独特的复杂局域。从历时上来看,构式的形成和发展与使用有关。用认知构式语法可以对语言运作系统做出独特的全面观察和统一解释,也可以看到汉语运作系统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构式语法 基于使用理论 语法结构 动词研究 汉语单宾语句
下载PDF
从“意义用法论”到“基于用法的模型”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天翼 王寅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46,共5页
维特根斯坦"意义用法论"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了后现代哲学的人本主义精神,开创了日常语言学派,且还为其后的语言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认知语言学(包括构式语法)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进路,一反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思路,... 维特根斯坦"意义用法论"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了后现代哲学的人本主义精神,开创了日常语言学派,且还为其后的语言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认知语言学(包括构式语法)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进路,一反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思路,力主从人本性角度研究语言,在"现实—认知—语言"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提出了"基于用法的模型"。本文从七个方面详述了该模型的主要内容,认为语言研究当循"归纳兼演绎",以能更好地论证语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意义用法论 认知语言学 构式语法 基于用法的模型
原文传递
认知语法的语用视角:基于用法的动态模式述评 被引量:9
4
作者 高航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56,共4页
从语言使用角度研究语法的思路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法中一直受到忽视。20世纪80年代以后,自下而上、基于语言使用的语法研究模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其中,认知语法更是明确提出基于用法的动态模式。按照这一模式,语言研究的重心从... 从语言使用角度研究语法的思路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法中一直受到忽视。20世纪80年代以后,自下而上、基于语言使用的语法研究模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其中,认知语法更是明确提出基于用法的动态模式。按照这一模式,语言研究的重心从寻找概括力最强的规则转向描写处于不同概括层面的语法构式,真实语料的分析将取代纯粹的内省。语言研究将完整描写和解释语言结构,而不是将大部分语言现象排除在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法 基于用法的模式 网络模型 交互激活模式
原文传递
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席留生 毛继光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5-30,共6页
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虽悖常规,在使用中却相当流行。根据基于使用的模型分析,该结构的合成过程表现为一个连锁认知过程,包含了感知、选择、激活、范畴化和整合五个认知步骤。该合成过程不仅表征了"程度副词+名... 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虽悖常规,在使用中却相当流行。根据基于使用的模型分析,该结构的合成过程表现为一个连锁认知过程,包含了感知、选择、激活、范畴化和整合五个认知步骤。该合成过程不仅表征了"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合理性,而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颇具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 基于使用的模型 合成 认知分析
下载PDF
非英语专业学习者方位构式习得策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符存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65,共6页
本研究在"基于用法的模型"框架内提出方位构式习得策略,并通过课堂教学对实验班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进行为期四周的培训。实验结束后,实验班和控制班接受方位构式认知水平测试。结果表明,接受方位构式习得策略培训的实验班与控... 本研究在"基于用法的模型"框架内提出方位构式习得策略,并通过课堂教学对实验班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进行为期四周的培训。实验结束后,实验班和控制班接受方位构式认知水平测试。结果表明,接受方位构式习得策略培训的实验班与控制班相比,方位构式认知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差异显著;实验班的方位构式认知水平逐渐接近英语本族语者的认知水平。方位构式习得策略的有效性得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构式习得 习得策略 基于用法的模型 广域语义 狭域语义
原文传递
英语短语动词习得:从以使用为基础的视角——以“V+down”构式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瑛 许媛鹓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09-114,共6页
本文从以使用为基础的视角研究具有中等水平的成年外语学习者对一种具有不同概念的英语短语动词构式的习得。研究结论为:(1)即使没有采用明确的认知教学法,以使用为基础的外语学习者能对"V+down"构式的概念进行概括,与明确采... 本文从以使用为基础的视角研究具有中等水平的成年外语学习者对一种具有不同概念的英语短语动词构式的习得。研究结论为:(1)即使没有采用明确的认知教学法,以使用为基础的外语学习者能对"V+down"构式的概念进行概括,与明确采用认知教学法的学习者没有显著性差异。(2)隐喻推理能力需要明确的认知教学指导。因此,我们认为,概念相关的一种短语动词的学习效果优于概念不相关的多种短语动词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尽量能把以使用为基础的、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主动加工过程与明确的认知教学法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短语动词 习得 以使用为基础的模型
下载PDF
音变中的情境效应和词汇效应——以上海市区方言/A~/的产出与感知合并为例
8
作者 高昕 陶寰 《中国语言战略》 2023年第2期202-216,共15页
本研究旨在考察音变过程中的情境效应与词汇效应,从而探讨音系—语音映射关系的两种模型——生成模型与样例模型。我们对上海市区方言/A~/的产出与感知两方面的合并情况进行案例研究,发现情境效应与词汇效应均对/A~/的合并进程造成影响... 本研究旨在考察音变过程中的情境效应与词汇效应,从而探讨音系—语音映射关系的两种模型——生成模型与样例模型。我们对上海市区方言/A~/的产出与感知两方面的合并情况进行案例研究,发现情境效应与词汇效应均对/A~/的合并进程造成影响。这一结果支持基于使用的音系—语音映射模型。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今天上海市区方言里,/A~/对立在产出方面仍有显著差异;而在感知方面,/A~/在一部分词中已经完全合并,在另一部分词中接近但是尚未达到完全合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使用的模型 样例模型 入声元音 元音合并 上海市区方言
下载PDF
英语短语动词教学实验研究——基于认知的视角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61-68,共8页
本文通过教学实验证明:集中教授几个隐喻概念的"V+down"构式时,对于中等水平的中国成年英语学习者来说,用认知语言学方法(CLA)与意义猜测法相结合的方法比单独采用CLA更有效。实验一用CLA和传统教学法分别进行了教学实验,发... 本文通过教学实验证明:集中教授几个隐喻概念的"V+down"构式时,对于中等水平的中国成年英语学习者来说,用认知语言学方法(CLA)与意义猜测法相结合的方法比单独采用CLA更有效。实验一用CLA和传统教学法分别进行了教学实验,发现两组教学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二选取实验一相同的材料,用CLA与意义猜测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实验,发现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的CLA。本文还认为,对于缺乏语言环境的中国成年外语学习者,同时教授几个相关隐喻概念的同一短语动词构式比同时教授几个不相关隐喻概念的不同短语动词构式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 +down”构式 中国成年英语学习者 认知语言学方法 传统教学法 意义猜测法 以使用为基础的模型
下载PDF
基于用法模型视域下构式语法研究的内涵特点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伟忠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9-138,共10页
在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语言学研究相互碰撞、借鉴的大背景下,基于用法模型的研究应遵循最大化、非还原性、自下而上的基本原则,真实语料与使用频率是其研究的关键。“构式观”和“认知观”是基于用法模型视域下的构式语法研究的两大内涵... 在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语言学研究相互碰撞、借鉴的大背景下,基于用法模型的研究应遵循最大化、非还原性、自下而上的基本原则,真实语料与使用频率是其研究的关键。“构式观”和“认知观”是基于用法模型视域下的构式语法研究的两大内涵特点。当前构式语法的研究范围仍有较大拓展空间,构式语法研究也要遵循基于用法模型的原则、方法,尤其关注不同语境因素和使用频率对构式的句法语义影响,重视内省语料和真实语料,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用于构式语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用法模型 构式语法 内涵特点 构式观 认知观
下载PDF
动词重叠的使用模式与表义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川林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33,共8页
动词重叠具有表示短时动作、惯常状态和祈命语气等多种用法,其共性在于均蕴含"小量重复"的概念语义,其个性体现在情状类型、短语结构、话语功能等。动词重叠的共时系统背后蕴含着同质且辩证的语义引申机制,并受到语用推理和... 动词重叠具有表示短时动作、惯常状态和祈命语气等多种用法,其共性在于均蕴含"小量重复"的概念语义,其个性体现在情状类型、短语结构、话语功能等。动词重叠的共时系统背后蕴含着同质且辩证的语义引申机制,并受到语用推理和使用频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 基于使用的模型 语用推理
下载PDF
名词谓语句的句法地位问题:基于使用的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航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131-138,共8页
长期以来,语法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名词谓语句是汉语中一类特殊的句式。但是,近年来生成语法背景的一些研究认为,名词谓语句属于语用问题,不应放在句法中。此外,有些学者基于语言类型学的调查提出,汉语中没有名词谓语句。这些新的观点极... 长期以来,语法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名词谓语句是汉语中一类特殊的句式。但是,近年来生成语法背景的一些研究认为,名词谓语句属于语用问题,不应放在句法中。此外,有些学者基于语言类型学的调查提出,汉语中没有名词谓语句。这些新的观点极易造成学界对名词谓语句的认识产生混乱和困扰。本文根据认知语法基于使用的模型论证,名词谓语句对于汉语本族人而言具有心理现实性,是语用策略规约化的结果。在语义结构上,不同语言中的名词谓语句不一定对应,因此不能以一种语言的名词谓语句为基准去寻找其他语言中的类似结构。此外,汉语中的名词谓语句应被模拟为一个复杂的构式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谓语句 认知语法 基于使用的模型 构式
下载PDF
事件性名词谓语句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
13
作者 高航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2年第1期50-65,共16页
以往关于汉语名词谓语句的研究把注意力集中在状态性名词谓语句上,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表示动态意义的事件性名词谓语句。从认知语言学基于使用的视角考察,我们发现汉语中至少存在5类名词谓语构式可以编码事件。它们不是孤立现象,应被看... 以往关于汉语名词谓语句的研究把注意力集中在状态性名词谓语句上,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表示动态意义的事件性名词谓语句。从认知语言学基于使用的视角考察,我们发现汉语中至少存在5类名词谓语构式可以编码事件。它们不是孤立现象,应被看作汉语语法体系的一部分。事件性名词谓语句反映了汉语在表征现实时注重空间性,这与英语表征现实时注重时间性的特质有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谓语句 认知语言学 基于使用的模型 事件性名词谓语句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对语法概念与规则的表述和阐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欣悦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142-143,204,共3页
以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主张和认知语法基本特征为基础,讨论认知语言学对语法概念与规则的诠释:语言来自人们对客观外界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语法产生于语言使用;语言规则从规约性符号单位中抽象出来;形式与意义有机结合,意义优先;意... 以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主张和认知语法基本特征为基础,讨论认知语言学对语法概念与规则的诠释:语言来自人们对客观外界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语法产生于语言使用;语言规则从规约性符号单位中抽象出来;形式与意义有机结合,意义优先;意义是体现在感知与运动系统中的图式表征。基于语言使用的语法研究模式将语言研究的重心从寻找概括力最强的规则转向描写处于不同概括层面的语法构式,真实语料的分析将取代纯粹的内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语法构式 基于用法的模式
下载PDF
句法结构形成中的语用因素:以现代汉语名词谓语句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航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8,共8页
语法结构一方面是语用模式约定俗成的结果,另一方面对受话人的推理范围施加限制,帮助受话人识别说话人的交际意图。遵循这一思想考察发现,现代汉语的名词谓语句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构式,不是省略句。该构式的作用是从一个特定方面对主语名... 语法结构一方面是语用模式约定俗成的结果,另一方面对受话人的推理范围施加限制,帮助受话人识别说话人的交际意图。遵循这一思想考察发现,现代汉语的名词谓语句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构式,不是省略句。该构式的作用是从一个特定方面对主语名词所指实体进行范畴化,使受话人关于该实体的认知状态发生变化。任何名词都有充当谓语名词的潜力,但在使用频率上存在差别。这一观点能够得到跨语言证据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 名词谓语句 基于使用的模型 关联理论
下载PDF
语用学和语义学的分工与合作:基于使用的语言观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娟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49,共7页
尽管语用学和语义学均以意义为研究对象,但二者如何分工一直存在争议。在基于使用的语言观照下,语言表达的语义与语用意义都与其情景使用紧密关联。遵循这一视角,本文提出,语用学和语义学均以语言的使用为核心对象,其根本区别在于关注... 尽管语用学和语义学均以意义为研究对象,但二者如何分工一直存在争议。在基于使用的语言观照下,语言表达的语义与语用意义都与其情景使用紧密关联。遵循这一视角,本文提出,语用学和语义学均以语言的使用为核心对象,其根本区别在于关注语言使用的维度不同。语义学关注语言的情景描写,语用学更关注语言的使用条件与意图传递。二者呈现出连续渐变的关系,合作完成对语言表达的意义阐释。构式语用学是它们合作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学 语用学 基于使用的模型 构式语用学
原文传递
基于用法模型的探析及应用:认知语法视角
17
作者 牛儒雅 《外国语言文学》 2021年第1期14-31,109,共19页
R.W.Langacker把认知语法称为"基于用法的语法理论"。究竟什么是基于用法的理论模型?文章从这一主要思想出发,第一部分探讨了基于用法模型的内涵:语言知识是以使用为基础的;语法规则通过图式网络作为其认知表征方式;语法的本... R.W.Langacker把认知语法称为"基于用法的语法理论"。究竟什么是基于用法的理论模型?文章从这一主要思想出发,第一部分探讨了基于用法模型的内涵:语言知识是以使用为基础的;语法规则通过图式网络作为其认知表征方式;语法的本质是象征性的。第二部分探讨了基于用法模型的三个主要特征:即认知语法是"最繁性的""非还原性的""自下而上的"理论模型。第三部分则基于该认知模型,分别从语法语素、词汇语义以及句子层面探讨了新的语言表达式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充实了基于用法模型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为汉语语言事实的研究提供了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法 基于用法模型 语言使用 语法语素 词汇语义 句子层面
原文传递
英语心理动词构式的语义句法接口实现机制分析——基于使用的理论模型
18
作者 康建东 《唐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95-99,共5页
关于语义句法接口的实现问题,目前语言学界存在很大的争议。争论各方可以划分为两大阵营:先天论派和后天论派。先天论派认为语义句法接口的实现机制为先天所得;后天论派认为语义句法接口的实现机制为后天习得。文章从基于使用的理论模... 关于语义句法接口的实现问题,目前语言学界存在很大的争议。争论各方可以划分为两大阵营:先天论派和后天论派。先天论派认为语义句法接口的实现机制为先天所得;后天论派认为语义句法接口的实现机制为后天习得。文章从基于使用的理论模型视角出发,从固化、抽象、比较、组合以及关联五个维度对英语心理动词构式进行了剖析。基于使用的理论模型为后天论提供了心理现实依据。因此,倾向于支持后天论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句法接口 英语心理动词构式 基于使用的理论模型
下载PDF
构式频率、信息属性和专业类型影响英语填充词-缺位构式的中介语研究
19
作者 马志刚 《外国语言文学》 2019年第4期396-412,共17页
填充词-缺位构式在语言学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中均居于核心地位,而其中介语表征并非仅仅受到结构因素的影响,因为具体构式的信息特征(话题性或焦点性)、输入频率以及输入量均参与中介语语法的构建过程。基于该理念展开的理论分析和中介... 填充词-缺位构式在语言学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中均居于核心地位,而其中介语表征并非仅仅受到结构因素的影响,因为具体构式的信息特征(话题性或焦点性)、输入频率以及输入量均参与中介语语法的构建过程。基于该理念展开的理论分析和中介语研究的结果初步表明,信息特征、构式频率和专业类型在各个水平层面上的任意组合都可能会影响中介语表现,而成人二语者对于相关构式的非确定性判断趋势仅凭领属原则等形式限制条件是不能予以充分解释的。本项研究的启示在于,更为全面的中介语研究范式必须兼顾填充词-缺位构式的形式特征和概率性特点,从演绎性的形式分析和归纳性的学习机制两方面入手,从而为中介语语法的理论构建提出更具原则性的见解并提供可行性较强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屿限制 基于使用的模型 中介语表征 填充词-缺位构式 输入频率
原文传递
基于社会认知的使用频率与语言构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倩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30-36,共7页
随着认知科学从颅内认知到跨颅认知转向,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语言的认知研究中将重点放在基于使用的模型构建上,以更好地弥补认知语言学对社会认知关注的不足,实现从个人认知到兼顾社会认知的转向。使用频率是反映语言运用社会认知的一个... 随着认知科学从颅内认知到跨颅认知转向,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语言的认知研究中将重点放在基于使用的模型构建上,以更好地弥补认知语言学对社会认知关注的不足,实现从个人认知到兼顾社会认知的转向。使用频率是反映语言运用社会认知的一个重要维度,人们对频率效应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它在语言模型的构建中显得不可或缺。频率效应包括个例频率和类型频率,语音、语素、词汇和句子层都有频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使用的模型理论 社会认知 个例频率 类型频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