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慧城市设计和空间句法:精明投入和智能产出 被引量:2
1
作者 蒂姆.斯通纳 曹靖涵 杨滔 《城市设计》 2016年第1期8-21,共14页
一种智慧城市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利用城市科学技术为人们创造高效的产出。多数人关注数据收集、可视化和数据分析的技术,而较少人讨论应用数据去搭建预测模型,以此开展城市和建筑设计。空间句法则将数据检测、映射和分析与创造性设计结合... 一种智慧城市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利用城市科学技术为人们创造高效的产出。多数人关注数据收集、可视化和数据分析的技术,而较少人讨论应用数据去搭建预测模型,以此开展城市和建筑设计。空间句法则将数据检测、映射和分析与创造性设计结合在一起。经验表明,数据导向的设计思路将会在未来城市的规划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空间句法 规划 城市设计 建筑 城市模拟 BIM 数字城市化
下载PDF
工具与目标的混淆——重新审视规划设计行业的数据革命 被引量:1
2
作者 万励 尹荦懿 +1 位作者 肖杰(翻译) 汪默英(翻译)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9年第6期38-49,共12页
数据分析和建模技术在中国的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基于这一事实,本文旨在填补利用数据制定有效政策成果与获得技术产出之间的知识鸿沟,并将这种鸿沟置于更广阔的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展开讨论——虽然在该领域,技术应用并... 数据分析和建模技术在中国的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基于这一事实,本文旨在填补利用数据制定有效政策成果与获得技术产出之间的知识鸿沟,并将这种鸿沟置于更广阔的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展开讨论——虽然在该领域,技术应用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政策成效。我们需要从早期实践中汲取经验,以防在中国各大城市上演的规划设计数据革命重蹈覆辙。本文提出的一大观点是,为了充分发挥数据分析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潜力,亟需引入更加完善的技术框架,来重新审视规划设计行业在中国的关键角色和核心竞争力。从纯技术论调和学科/专业路径转变为社会-技术视角。通过提出一系列建议,本文期望引发更多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中技术性行动计划的批判性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数据分析技术 城市建模技术 社会-技术 城市规划 城市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视景定量评估的高密度开发地区非常规光线建模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库斯·怀特 纳诺·兰根海姆 +1 位作者 翟炜 顾江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174-195,共22页
世界各地的城市正在经历着城市化水平提升所导致的密度压力。随着包括墨尔本在内的澳大利亚许多城市的高密度开发,总体宜居性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正被提起。在一些案例的设计中,可以预见到的是,许多高密度住宅楼的“视景”会是面对... 世界各地的城市正在经历着城市化水平提升所导致的密度压力。随着包括墨尔本在内的澳大利亚许多城市的高密度开发,总体宜居性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正被提起。在一些案例的设计中,可以预见到的是,许多高密度住宅楼的“视景”会是面对着的其他住区高楼。这也许不是期房投资者所考虑的问题,但是对已经入住的长期住户来说,可能会是相对较大的影响:居民的视线内可能看不到水体、各种类型的植被,甚至不能瞥见天空。随着城市密度的增加,“视景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亟待寻找一种方式以量化从住区内可见的水体、天空或者植被的多寡,以评估和引导住宅开发。本文开发了一个新的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在动画和游戏制作软件中调试光线模拟模型,结合JAVA程序为基础的图像栅格处理软件ImageJ,以计算管辖区尺度内建筑的视景质量。这个方法基于对特定元素单独或同时地进行视线评估,已达到视景质量量化的目的。该方法可以根据权重偏好加强不同视景要素的权重,使用这种方法,现存和拟开发的城市形态都可以被评估。在制定管辖区的设计导则时,这个方法可以被城市设计师和规划师使用,以衡量宜居性中“视觉舒适性”的部分;可以被建筑师和开发商使用,作为设计过程中的参考;也可以被心理健康研究者使用,以探索水体、植被和天空视景对于居民心理状态的益处。此外,该方法也可以评估道路中的视觉舒适度,并作为衡量适宜步行性的一个因素,帮助设计步行者视野内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视景因子(SVF) 朝向 视景 城市模型 宜居性
下载PDF
可步行性与用地混合——创造有价值和健康的社区
4
作者 莱昂·克里尔 本·博尔加尔 +5 位作者 安德鲁·卡梅伦 盖尔·梅修 查理·达格代尔 提姆·斯通纳 刘佩奇(译) 杨滔(译) 《城市设计》 2021年第5期6-25,共20页
步行友好的城镇鼓励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支持更多的就业,成就更为低碳的足迹,产生更高的土地价值。城市设计原则与数字化制图工具将推动步行优化环境的设计、投资与建设。步行性的关键特征包括充足密度、空间连接性与用地的多样性。“... 步行友好的城镇鼓励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支持更多的就业,成就更为低碳的足迹,产生更高的土地价值。城市设计原则与数字化制图工具将推动步行优化环境的设计、投资与建设。步行性的关键特征包括充足密度、空间连接性与用地的多样性。“步行指数”根据步行的可能性等级来度量现状场所并评估新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健康 美丽且可持续发展的场所 综合城市模型 土地长期运营模式
下载PDF
一种城市三维建模的集成处理方法 被引量:33
5
作者 高云琼 徐建刚 +1 位作者 黄照强 黄杏元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2-286,共5页
在对 Auto CAD和 Map Info的数据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首先提出了从 CAD图形符号及注记中 ,提取高程点、高程值以及相关属性信息的面积匹配与类型转换的方法 ;然后创建了基于 CAD线划建筑物的重现点 -线拓扑关系生成多边形的方法 ... 在对 Auto CAD和 Map Info的数据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首先提出了从 CAD图形符号及注记中 ,提取高程点、高程值以及相关属性信息的面积匹配与类型转换的方法 ;然后创建了基于 CAD线划建筑物的重现点 -线拓扑关系生成多边形的方法 ;最后实现了地形高程与建筑物空间及其属性特征值的自动获取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城市 DEM模型和实现了三维影象显示 ,形成了由 CAD数据→ GIS矢量数据→ GIS栅格数据→三维影象的一种城市三维建模的集成处理方法 ,该方法较之工程化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简单、快速 ,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另外 ,还以苏州市 32号街坊的地形数据为例进行了实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城市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辅助设计 数字高程模型 DEM GIS CAD 城市地形图
下载PDF
国内外城市智能规划技术类型与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甘惟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5-111,共7页
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的智能化有了实质性的推进,在城市规划领域逐步形成智能规划的技术方法。本文首先对城市智能规划的概念进行研究界定,认为城市智能规划是通过多种智能技术辅助城市规划理性分析和科学决策的过... 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的智能化有了实质性的推进,在城市规划领域逐步形成智能规划的技术方法。本文首先对城市智能规划的概念进行研究界定,认为城市智能规划是通过多种智能技术辅助城市规划理性分析和科学决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整理了过去30年以来形成的四类城市智能规划技术,分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城市定量分析技术、城市动态模拟技术以及城市智能交互技术。之后对每一类城市智能规划技术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并提出城市智能规划的五项技术特征,分别是:大数据、自动化、交互性、复合型和生长性。最后,作者介绍了城市智能模型平台(CIM)——可以作为未来城市智能规划的一种可能的技术载体,整合城市时空大数据及运行各类城市模型,从而支撑城市规划的智能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智能规划 城市模型 信息技术 智慧城市
原文传递
城市尺度建筑节能规划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8
7
作者 冷红 宋世一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建筑能耗是城市能耗的主体。在城市规划层面进行大尺度建筑节能,能够在宏观层面有效把控城市尺度建筑能耗水平,降低建筑总体能耗;能够灵活协调现有城市空间环境建设管理与城市节能的关系,有效减少能耗花费,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制定... 建筑能耗是城市能耗的主体。在城市规划层面进行大尺度建筑节能,能够在宏观层面有效把控城市尺度建筑能耗水平,降低建筑总体能耗;能够灵活协调现有城市空间环境建设管理与城市节能的关系,有效减少能耗花费,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决策。本文对比了伦敦、纽约、东京、多伦多四个发达国家城市在城市尺度建筑节能规划方面的专项规划策略、规划政策管理、技术研究以及节能规划效果四方面经验,详细阐述了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微气候环境以及用能行为这三个影响城市尺度建筑节能规划的主要因素,并从规划框架建构、数据收集处理和跨学科技术支持三方面探讨了当前进行城市尺度建筑节能规划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最终提出在宏观专项规划体系、社会监管、数据信息及跨领域合作等四方面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节能 建筑能耗 建筑节能规划 城市模型 可持续发展 国际经验
原文传递
Urban Growth Prediction: A Review of Computational Models and Human Perceptions 被引量:6
8
作者 Dimitrios Triantakonstantis Giorgos Mountrakis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12年第6期555-587,共33页
Human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aggregate in urban centers. This inevitably increases the urban footprint with significant consequences for biodiversity,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Urban growth prediction mod... Human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aggregate in urban centers. This inevitably increases the urban footprint with significant consequences for biodiversity,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Urban growth prediction model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with the overarching goal to assist in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urban centers. Despite the extensive body of research, these models are not frequently included in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This review aims on bringing this gap by analyzing results from a survey investigating developer and user perceptions from the modeling and planning communities, respectively. An overview of existing models, including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is also provided. A total of 156 manuscripts is identified. Analysis of aggregated statistics indicates that cellular automata are the prevailing modeling technique, present in the majority of published works. There is also a strong preference for local or regional studies, a choice possibly related to data availability. The survey found a strong recognition of the models’ potential in decision making, but also limited agreement that these models actually reach that potential in practice. Collaboration between planning and modeling communities is deemed essential for transitioning models into practice. Data availability is considered a stronger restraining factor by respondents with limited algorithmic experience, which may indicate that model input data are becoming more specialized, thus significantly limiting wide-spread applicability. This review assesses developer and user perceptions and critically discusses existing urban growth prediction models,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model development. Specific guidelines are provided to facilitate transition of this relatively mature science into decision m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modelS urbanIZATION PREDICTION SURVEY GIS modeling urban PLANNING
下载PDF
关于地球花园的提议 意大利2015年米兰世博会主题及规划简介 被引量:8
9
作者 斯特法诺·博埃里【意】 吴小康(译) 张晓春(校) 《时代建筑》 2011年第1期38-41,共4页
文章讨论了近年来城市、乡村土地和自然之间新出现的一系列关系,着重介绍以"滋养地球,为生命加油"为主题的2015年米兰世博会。笔者从新的视角来观察这些新形成的地域,它们呈现出杂交的特征和模糊的边界,并在欧洲迅速增加和扩... 文章讨论了近年来城市、乡村土地和自然之间新出现的一系列关系,着重介绍以"滋养地球,为生命加油"为主题的2015年米兰世博会。笔者从新的视角来观察这些新形成的地域,它们呈现出杂交的特征和模糊的边界,并在欧洲迅速增加和扩散。应该将这些新的现象视为一种潜力和创造出当代区域变迁的另外一种范式,这种范式为欧洲土地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协同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城市主义 城市范本 杂交土地 环境 环境圈 2015年世博会
下载PDF
淮北市采煤塌陷地利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卢璟莉 常江 杨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8-120,共3页
分析了淮北市矿区、采煤塌陷地分布及采煤塌陷的治理研究现状,论述了淮北市在塌陷地生态安全评价与管理方面展开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地具有与大型矿区分布一致的特点,且淮北市采煤塌陷地主要分布在城区与濉溪县南部;淮北市采煤塌... 分析了淮北市矿区、采煤塌陷地分布及采煤塌陷的治理研究现状,论述了淮北市在塌陷地生态安全评价与管理方面展开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地具有与大型矿区分布一致的特点,且淮北市采煤塌陷地主要分布在城区与濉溪县南部;淮北市采煤塌陷地治理与研究已经成功探索出城区型与乡村型再利用模式,为其他矿业城镇塌陷地治理提供了示范作用。论述了淮北市在塌陷地生态安全评价与管理方面展开的研究,为采煤塌陷地利用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市 采煤塌陷地 城区型 治理模式 评价管理
下载PDF
区域DNA——区域规划中的人工智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Elisabete AlvesdaSilve 朱玮 《国外城市规划》 2003年第5期3-8,共6页
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及区域规划中的应用正在不断地发展着。在简要地回顾了城市模型的发展历程后,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人工生命计算机模型,并对人工生命的一种简单形式——CA模型的特点、作用进行了阐述。本文进一步通... 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及区域规划中的应用正在不断地发展着。在简要地回顾了城市模型的发展历程后,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人工生命计算机模型,并对人工生命的一种简单形式——CA模型的特点、作用进行了阐述。本文进一步通过引入CA模型之一的SLEUTH程序在里斯本、波尔图2个大都市地区的应用实例,来说明基于人工生命技术的自我学习能力。CA模型拥有相当广的通用性,可以被用来从区域间的共性中辨别出地域的个性特征——区域DNA,它对于区域、城市研究及城市规划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模型 人工智能 区域规划 CA模型 区域DNA SLEUTH模型
下载PDF
当代国外城市模型研究的进展与未来 被引量:4
12
作者 房艳刚 刘继生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1,54,共7页
由于城市的复杂性、系统性和不可逆性,对城市问题的诊断与解决也必须运用系统化、模型化的方法。本文综述了1980年代以来,城市模型研究在基础理论、模型方法、技术和研究内容上新的发展。认为当代城市模型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仍然沿... 由于城市的复杂性、系统性和不可逆性,对城市问题的诊断与解决也必须运用系统化、模型化的方法。本文综述了1980年代以来,城市模型研究在基础理论、模型方法、技术和研究内容上新的发展。认为当代城市模型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仍然沿用工业化城市的经济社会规律,研究已经被信息化和全球化所深刻影响的城市;复杂性科学理论的综合性不够;GIS与其它模型的集成度有待提高。未来城市模型的研究应着重关注新的城市变化,综合运用复杂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强化以GIS为平台的计算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模型 复杂性科学 城市系统
下载PDF
城市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31,共3页
从内容、空间尺度、时间维、综合程度、建模方式、复杂程度和数学方法等方面对目前的城市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分类。论述了城市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模型研究内容日益丰富和多元化;从静态模拟到动态模拟发展;从子系统模拟向综合系统模拟发展... 从内容、空间尺度、时间维、综合程度、建模方式、复杂程度和数学方法等方面对目前的城市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分类。论述了城市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模型研究内容日益丰富和多元化;从静态模拟到动态模拟发展;从子系统模拟向综合系统模拟发展;遥感和GIS的应用以及与城市模型的集成。对城市模型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的城市模型开发应基于综合方法的思想,注重加强城市基本理论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强调城市模拟的动态性和综合性,充分借助遥感与GIS等技术手段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模型 发展趋势 展望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视角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探究——以苏州为例
14
作者 苗丝雨 张希 肖扬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23年第2期197-211,共15页
随着全国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城镇开发边界如何应对区域范围下跨行政区的空间扩张引力成为下阶段城镇开发边界划定面临的挑战之一。文章以苏州为例,提出一种“分类别-探因素-模拟预测”的市域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从区域、市域、区县... 随着全国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城镇开发边界如何应对区域范围下跨行政区的空间扩张引力成为下阶段城镇开发边界划定面临的挑战之一。文章以苏州为例,提出一种“分类别-探因素-模拟预测”的市域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从区域、市域、区县和地块四个层级梳理苏州空间特征类型,探究差异化的城镇空间扩张规律,模拟预测未来空间扩张趋势,为精细化和科学化划定市县城镇开发边界提供决策支持,实现高水平空间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开发边界 区域一体化 城市模型 聚类 元胞自动机
下载PDF
城市主城区立体模型的构建与风环境模拟——以广州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武 沈子桐 +4 位作者 乔志强 孙靓 张佳滨 张坤 许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632-2641,共10页
以22 km×21 km的广州主城区为例,以40 m建筑间距作为风道宽度低限、用容积高度对建筑高度赋值和垂向拔高为建模特色,概括构建了城市尺度的立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模拟了广州主城区中性流条件下,弱风(2 m/s)和强风(5 m/s)、近地... 以22 km×21 km的广州主城区为例,以40 m建筑间距作为风道宽度低限、用容积高度对建筑高度赋值和垂向拔高为建模特色,概括构建了城市尺度的立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模拟了广州主城区中性流条件下,弱风(2 m/s)和强风(5 m/s)、近地面10、25、50 m三个高度的风环境。模拟表明:来流5 m/s下主城区存在不同风速等级、不同平面形态以及不同高度面的风道;白云山、珠江新城等面积较大的地形或建筑高地形成了减速明显的背风区条带,并相互组合形成了重要的风口和具有较高基面的强风道;在不同高度上主城区风速均由周边向城市中心降低;风道风速强烈地依赖于风道走向,风道风速与走向夹角呈三次函数递减,两者拟合优度R2为0.512。模拟结果很好地呈现了城市尺度宏观地形白云山和建筑密集区相互间的作用,反映了城市尺度模型构建与模拟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模型 中性流 CFD 风道 风环境 广州
下载PDF
城市历史空间的计算机视觉模拟研究与应用——以清天安门广场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愚 诸葛净 陈薇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4-77,共4页
结合清天安门广场的计算机视觉模拟研究案例,初步探讨利用计算机建立数字模型来研究城市历史空间的过程与方法,及其在研究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计算机模拟城市历史空间在历史考证、尺寸推敲、模型更改、建模自动化、运算量控制等方面... 结合清天安门广场的计算机视觉模拟研究案例,初步探讨利用计算机建立数字模型来研究城市历史空间的过程与方法,及其在研究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计算机模拟城市历史空间在历史考证、尺寸推敲、模型更改、建模自动化、运算量控制等方面的难点,指出数字模型的建立是城市历史空间视觉模拟研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规划 计算机 数字模型 城市历史空间 天安门广场
原文传递
走向新城?--柏林墙拆除后柏林的城市战略和设计模式 被引量:2
17
作者 弗朗西斯卡.戈韦纳 奇亚拉.亚科沃内 赵建彤 《城市设计》 2017年第4期28-41,共14页
柏林在其动荡的历史中总会面对一些结构性变化,可以说是一座始终在成型进程中的城市。本文聚焦于"柏林战略2030"计划,对柏林当前的城市战略进行分析,并通过对不同战略所涉及的城市项目的回顾,梳理新柏林在设计和建设中应用的... 柏林在其动荡的历史中总会面对一些结构性变化,可以说是一座始终在成型进程中的城市。本文聚焦于"柏林战略2030"计划,对柏林当前的城市战略进行分析,并通过对不同战略所涉及的城市项目的回顾,梳理新柏林在设计和建设中应用的城市模式,进而批判性地讨论这些模式是否以及如何与城市肌理中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特征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林 城市战略 城市政策 柏林战略2030 城市模式
下载PDF
略论城市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强 胡连生 《现代城市研究》 2006年第6期30-32,共3页
本文在对城市模型进行系统分类的基础上, 论述了目前内容的扩展和多元化、动态化、综合化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和集成等城市模型研究的新的发展趋势,对城市模型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城市模型 土地利用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基于多主体系统和GIS的城市人口增长仿真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良 危辉 +2 位作者 白宇 徐庆新 刘大勇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66-268,共3页
以GIS、多主体系统和随机过程为基础,建立研究人口增长的仿真模型。利用GIS建立数字环境,提出以效能函数在GIS中表示各类资源效能。实现多主体系统,并进行了实验模拟和分析。该模型具有模块性和可扩展性方面的优势,可用于城市规划研究... 以GIS、多主体系统和随机过程为基础,建立研究人口增长的仿真模型。利用GIS建立数字环境,提出以效能函数在GIS中表示各类资源效能。实现多主体系统,并进行了实验模拟和分析。该模型具有模块性和可扩展性方面的优势,可用于城市规划研究的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仿真 多主体系统 城市化模型
下载PDF
基于CA的城市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翟慧敏 吴郭泉 《山西建筑》 2009年第10期20-21,共2页
概述了元胞自动机(CA)的概念,分析了CA与城市模型的结合以及构建思想,在总结和回顾国内外城市CA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预测了未来城市CA模型的发展趋势,对模拟并预测城市扩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CA模型 城市模型 城市扩展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