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聚类算法的交通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灵丽 黄敏 高亮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0-88,共9页
评估交通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识别出对网络效率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节点,对于预防和降低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等事件对路网整体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识别出关键节点,研究了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交通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价方法:将道路交通... 评估交通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识别出对网络效率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节点,对于预防和降低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等事件对路网整体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识别出关键节点,研究了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交通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价方法:将道路交通网络抽象为无向加权网络,以节点介数、节点交通量和PageRank值作为节点重要性评价指标,利用基于K-Means算法和随机森林加权的改进FCM算法确定交通网络节点重要性,适用于中小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实证分析表明,改进算法的聚类性能明显提高,目标函数值和迭代次数分别降低88.70%和61.54%,同时算法误判率也仅为5.50%,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更为客观地刻画交通网络节点重要性程度,更为准确地动态辨识出关键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道路网络 节点重要性 改进FCM算法 PAGERANK算法
下载PDF
基于FCM聚类的复杂交通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力 于欣宇 +1 位作者 李颖宏 李正熙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0年第6期169-173,共5页
网络关键节点的评估与选择对于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广泛应用的SCOOT/SCATS等区域交通控制系统关键交叉口的选取往往以交通流量大小、节点间距等为参考,较大程度上依赖经验.本文以节点连接度、节点介数和交叉... 网络关键节点的评估与选择对于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广泛应用的SCOOT/SCATS等区域交通控制系统关键交叉口的选取往往以交通流量大小、节点间距等为参考,较大程度上依赖经验.本文以节点连接度、节点介数和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流量为评价指标,应用FCM模糊聚类方法给出交叉口的重要性分类方法,实现城市复杂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选择,并以北京市长安街沿线周围交叉口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当聚类数取3、4和5时长椿街路口、府右街南口和和平门路口均呈现出极高的聚集性,且聚类中心体现的交通特性与实际工程中的关键交叉口基本相同.本文方法可为区域交通控制系统的关键节点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工程 城市交通 节点重要性 FCM聚类 复杂交通网络 节点介数
下载PDF
城市交通节点空间综合增效设计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褚冬竹 黎柔含 《建筑师》 2021年第6期19-30,共12页
交通节点作为城市动态运行系统的关键地段,兼具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空间两个基本属性。随着城市集约程度和系统化运行要求的不断提升,在交通节点范围内不仅交通行为高密频繁,更表现出空间组织立体多变、建筑功能叠加交织的特征,对系... 交通节点作为城市动态运行系统的关键地段,兼具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空间两个基本属性。随着城市集约程度和系统化运行要求的不断提升,在交通节点范围内不仅交通行为高密频繁,更表现出空间组织立体多变、建筑功能叠加交织的特征,对系统的影响性日益增大,使交通节点成为实现城市空间综合效益的瓶颈点、机会点和驱动点,也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TOD)实践的关键场域。针对这一特定空间类型,剖析其空间综合增效发展的内涵、构成和标准,阐释城市设计实现交通节点增效的基本思路,提出城市交通节点综合增效设计的总体框架、设计思维和权衡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节点 城市设计 空间综合效益 综合增效城市设计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TOD)
下载PDF
融合网络拓扑结构特征与客流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关键节点识别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亭 张永 +2 位作者 周明妮 鲁文博 李世豪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1-211,共11页
科学合理地识别轨道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并制定针对性的维护管理措施,有助于保障轨道交通的稳定运行。网络中的节点在局部发挥着对外传输与连接的作用,在全局中影响着网络的传输效率,同时,也必然受到其他节点的影响,本文提出一个考虑邻... 科学合理地识别轨道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并制定针对性的维护管理措施,有助于保障轨道交通的稳定运行。网络中的节点在局部发挥着对外传输与连接的作用,在全局中影响着网络的传输效率,同时,也必然受到其他节点的影响,本文提出一个考虑邻居节点影响的改进节点度模型评价节点的局部重要性,以及一个考虑其他节点影响的改进节点效率模型评价节点的全局重要性,基于改进的节点度模型和节点效率模型构建节点网络拓扑结构重要度评价模型,综合反映节点的局部重要性和全局重要性,也能反映其他节点对目标节点的影响;以进出站客流和换乘客流为基础建立节点客流量重要度评价模型;进一步构建综合考虑节点网络拓扑结构重要度和客流量重要度的关键节点识别模型,更加全面地评价节点的重要性,并以西安市数据为基础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模型所识别出的关键节点,能很好地体现节点在网络中的功能特性;排名前5的关键节点失效,会导致客流损失34.41%,网络效率降低57%,相对最大连通子图比例下降91.82%,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关键节点 网络结构 客流量 复杂网络
下载PDF
基于SIR模型的城市路网拥堵传播分析
5
作者 郑长江 周思达 +3 位作者 郑树康 马庚华 张博 戴津雯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8,共8页
研究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规律对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有着积极作用,为此建立了基于SIR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模型,用以分析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过程。首先,基于城市实际路网构建路网对偶拓扑网络,并依据SIR建立交通拥堵传播模型。其次,... 研究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规律对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有着积极作用,为此建立了基于SIR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模型,用以分析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传播过程。首先,基于城市实际路网构建路网对偶拓扑网络,并依据SIR建立交通拥堵传播模型。其次,结合道路网络的复杂网络特征和道路自身的相关属性,引入随机森林算法计算相关权重,确定拥堵模型中的传播速率等关键参数。最后,以南京市秦淮区某区域路网为例,构建有69个节点,163条连线的城市路网对偶拓扑网络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道路节点度和道路饱和度是影响道路拥堵传播的关键因素,道路节点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传播范围增长在5%以内,恢复时间影响在10%左右;道路饱和度的影响相对较大,随着道路饱和度的增长,传播范围增长最大可至40%,恢复时间影响在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模型 城市交通 拥堵传播 道路节点度 道路饱和度
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十字形互通方案研究——以S39机场路互通改造方案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宋宇衡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第10期15-18,M0005,共5页
机场路是连接城市快速路环线与S39高速公路及常州国际机场的交通干道。机场路高架快速化改造时,同步对既有S39机场路互通进行了改造。以机场路高架与S39高速公路机场路互通节点改造方案为例,阐述了充分利用既有高速公路互通资源改造提升... 机场路是连接城市快速路环线与S39高速公路及常州国际机场的交通干道。机场路高架快速化改造时,同步对既有S39机场路互通进行了改造。以机场路高架与S39高速公路机场路互通节点改造方案为例,阐述了充分利用既有高速公路互通资源改造提升,以实现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间"客货分离"、"快、高一体"的快捷、高效、安全衔接的功能,确保城市内外快速交通转换运行的顺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快速路 高速公路 交通衔接方案 既有互通节点 改造提升
下载PDF
基于路网可靠性的关键点段辨识——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左志 王涛 潘晓锋 《交通运输研究》 2015年第5期18-24,共7页
传统的连通可靠度分析只适用于极端情况下的路网状态评价,而基于连通可靠度的关键节点、关键路段的识别,能够分析常规条件下的城市网络可靠性。以乌鲁木齐城市路网为研究对象,采用路网效能和路网效率为评价指标,辨识路网的关键节点和关... 传统的连通可靠度分析只适用于极端情况下的路网状态评价,而基于连通可靠度的关键节点、关键路段的识别,能够分析常规条件下的城市网络可靠性。以乌鲁木齐城市路网为研究对象,采用路网效能和路网效率为评价指标,辨识路网的关键节点和关键路段,并对所有节点和路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路网中起重要作用的节点或路段只占总体的很小部分,而其余大部分对路网的影响是较小且相似的;由于老城区路网发展已近饱和,关键节点多集中在此区域;城西开发区路网尚未完全形成,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重视该地区的关键点段,以防止出现潜在的拥堵状况;关键路段中,除河滩路之外,其余多数为东西走向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关键点段 逆向检测法 路网可靠性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北京市快速路立交节点服务水平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颖 邵春福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0年第3期153-158,共6页
立交节点是北京市快速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服务水平评价方法,评估其交通运行质量,对分析北京市快速路立交节点交通拥堵问题根源以及解决对策的提出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分析了北京市快速路系统立交主要形式和种类,提出了立交服... 立交节点是北京市快速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服务水平评价方法,评估其交通运行质量,对分析北京市快速路立交节点交通拥堵问题根源以及解决对策的提出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分析了北京市快速路系统立交主要形式和种类,提出了立交服务水平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平均行程车速、合分流点交通量和交织车速为指标,分别确定立交主线、匝道、交织区服务水平,并参考相关文献提出了评价标准.最后论文选取北京市快速路系统中的重要立交节点——马甸桥为例,应用本文提出的互通式立交服务水平评价法和评价标准对其服务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快速路 立交节点 服务水平(LOS)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基于Kolmogorov熵权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节点重要度识别算法
9
作者 杨振珑 黄文成 +1 位作者 法慧妍 范成敬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延误、破坏事件及运营故障等事故频发,事故站点大多客流量大且交通繁忙,因此识别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对于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为更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实际情况,...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延误、破坏事件及运营故障等事故频发,事故站点大多客流量大且交通繁忙,因此识别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对于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为更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实际情况,本文首先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模型;其次在网络拓扑指标的基础上,考虑车站自身属性及其周边区域环境对节点重要度的影响,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指标评价体系;然后基于混沌时间序列与混沌系统指标序列的共性,采用Kolmogorov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指标数据得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节点重要度排序;最后,通过成都地铁网络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排序前10的关键车站均位于城市中心城区且皆为换乘站点。与信息熵权法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本文方法有8个共同的关键站点,且排序结果分布更集中、极端值更少、得分差距更小。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结构特征,为预防事故、优化运营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 复杂网络 节点重要度 Kolmogorov熵
下载PDF
试论城市交通的运行、特性及其功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玉宏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0-13,共4页
城市交通作为城市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其运行有着特殊的内在规律性。在具体探讨城市交通的类型与特性后,指出城市作为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其活力某种程度上须依赖于城市交通的推动。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结点 特性 功能
下载PDF
城市物流——城市发展中的绿色通道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运 《物流技术》 2007年第11期20-22,共3页
针对我国在城市发展中引发的环境问题,阐述了城市物流绿色通道作用,讨论了发展城市物流的重点,提出发挥城市物流绿色通道作用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城市物流 城市发展 绿色通道 城市交通 物流结点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规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莹莹 吉达鹏 肖忠斌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7-31,共5页
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城市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特定的城市发展阶段,一定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下对应着其合理的城市规模.本文通过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内在组成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将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规模、节点匹配性及可达性等指标量化,... 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城市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特定的城市发展阶段,一定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下对应着其合理的城市规模.本文通过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内在组成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将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规模、节点匹配性及可达性等指标量化,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规模的影响,根据生产函数理念建立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规模之间的模型,并对模型相关参数进行估计.最后,以沭阳城区为例,探索在现状交通基础设施下合理的城市规模,并与现状城市规模进行对比,从而为城市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城市规模 生产函数 交通基础设施 节点匹配度 节点可达度
下载PDF
面向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的节点-场所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鹏 陈珍 +1 位作者 黄靖茹 许奇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123,共7页
站点地区是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交互的主要区域,其综合开发是交通规划和城市研究的经典问题。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既是公共交通引导的社区建设模式,也是交通与城市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理念。Bertolin... 站点地区是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交互的主要区域,其综合开发是交通规划和城市研究的经典问题。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既是公共交通引导的社区建设模式,也是交通与城市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理念。Bertolini提出的节点-场所模型能够有效评估公共交通站点地区的交通和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为TOD理论提供融合发展的分析框架。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建成环境的角度介绍TOD的基本概念以及轨道交通与土地一体化模型,然后系统地梳理节点-场所模型的经典形式及其改进模型,总结节点-场所模型常见的评估指标及车站影响范围参数,最后归纳节点-场所模型的经典应用场景,提出其局限性及发展方向。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好地评估交通和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促进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轨道交通 土地利用 TOD 节点-场所模型
下载PDF
建筑学视阈下城市交通节点及其空间综合效益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黎柔含 褚冬竹 阳蕊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1期94-101,共8页
城市交通节点作为城市空间结构体系的关键点,具有公共交通和城市空间两个属性,在高度集聚和流动的各类活动和资源的牵引下,成为城市的关键“效益源”。进一步厘清TOD理念影响下,具有增效价值的城市关键地段及其发展标准的理论内涵、研... 城市交通节点作为城市空间结构体系的关键点,具有公共交通和城市空间两个属性,在高度集聚和流动的各类活动和资源的牵引下,成为城市的关键“效益源”。进一步厘清TOD理念影响下,具有增效价值的城市关键地段及其发展标准的理论内涵、研究进展及经验启示,是未来该领域实践与研究的基础。通过界定城市交通节点这一研究对象,归纳其空间增效发展的实践历程以及相关研究在“设施—空间”触媒影响表征、“行为—空间”互动反馈原理、空间增效开发更新行动的模式与经验等方面的成果;系统阐释建筑学及其交叉学科视角下交通节点空间综合效益的研究进展,总结该话题未来“关联式”“制宜式”“立场式”的研究趋势。可在城市公共交通与立体空间一体化发展这类多学科问题的探索中,为建筑学领域理论和实践的突破指明重心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节点 建筑学 基础设施 空间综合效益 空间增效发展
下载PDF
考虑乘客流量和节点重要度的地铁站信息查询台优化布置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慧智 赵小红 武腾飞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76,共9页
地铁站多位于地下空间且结构复杂,其内部诱导设施应为乘客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考虑节点重要度,对既有客流量模型进行修正,以区域诱导信息量最大为目标,构建乘客诱导设施布设位置选择模型.以北京地铁西直门站为例,对地铁站内部诱导设... 地铁站多位于地下空间且结构复杂,其内部诱导设施应为乘客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考虑节点重要度,对既有客流量模型进行修正,以区域诱导信息量最大为目标,构建乘客诱导设施布设位置选择模型.以北京地铁西直门站为例,对地铁站内部诱导设施现状调研,设计调查问卷对诱导设施效能进行分析,运用所构建的选择模型对地铁站信息查询台的布设位置进行求解.结果表明,西直门地铁站内部的24个布设位置备选点中,可优选设置7个诱导设施查询台,使诱导信息有效增量最大.研究成果可为地铁站内部诱导设施的优化布置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地铁站 诱导设施 节点重要度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可达性在城市群交通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涛 王超深 梅蕾 《交通标准化》 2009年第11期171-174,共4页
在城市群交通规划中,"四阶段"模型存在一定缺陷,它不能准确地反映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之间的联系程度和交通需求强度。将可达性贯穿于城市群交通规划中的基于节点重要度的城市群可达性计算新方法,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不同阶段城... 在城市群交通规划中,"四阶段"模型存在一定缺陷,它不能准确地反映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之间的联系程度和交通需求强度。将可达性贯穿于城市群交通规划中的基于节点重要度的城市群可达性计算新方法,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不同阶段城市群内部之间的联系程度,为交通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群 交通规划 可达性 时间阻抗函数 节点重要度
下载PDF
基于问题导向的复杂交通节点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健 韩宝新 《交通与运输》 2020年第3期14-18,共5页
复合多种交通转换功能的复杂交通节点是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瓶颈,为提高其整体运行水平,探讨了基于问题导向的系统设计方法。首先,全面分析各个交通系统和交通转换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慢行交通需求和对周边土地开发利用的影响... 复合多种交通转换功能的复杂交通节点是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瓶颈,为提高其整体运行水平,探讨了基于问题导向的系统设计方法。首先,全面分析各个交通系统和交通转换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慢行交通需求和对周边土地开发利用的影响;其次,以问题为导向,对各类功能需求进行取舍和平衡,提出系统解决方案,以期达到系统功能最优目的;最后,以深圳市观光路立交节点改造工程为例,利用基于问题导向的系统设计方法,提出的设计方案实现了提高交通转换效率,完善区域路网,释放土地资源,提升土地价值等诸多功能诉求,验证了该方法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快速路 复杂交通节点 交通转换 问题导向 系统设计
下载PDF
基于节点承载力的高密度路网诱导路径选择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昆 荆迪菲 +2 位作者 荆林立 宋佳康 陈跃文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4-130,共7页
针对高密度路网诱导路径选择问题,基于图论对路网进行结构化选取,构建高密度路网模型。从节点评估的角度出发,提出综合考虑结构属性和交通运行状态属性的节点承载力指标。采用均质性、连通性2个指标评价路网节点结构属性,采用流量裕度... 针对高密度路网诱导路径选择问题,基于图论对路网进行结构化选取,构建高密度路网模型。从节点评估的角度出发,提出综合考虑结构属性和交通运行状态属性的节点承载力指标。采用均质性、连通性2个指标评价路网节点结构属性,采用流量裕度、通行效率2个指标评价路网节点交通运行状态属性,提出一种基于TOPSIS算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优劣解距离法)的综合评价方法,实现对节点承载力的综合量化。基于节点承载力,构造路段承载力指标,采用重力模型和交通分配的方法将节点间的承载力分配到节点相连构成的路段上,并用路段实际交通条件修正即得到路段承载力。基于节点承载力和路段承载力,提出高密度路网诱导路径的确定方法。为证明本研究提出的高密度路网诱导路径选择方法的有效性,构建一高密度路网结构模型,同时采用本算法和传统Dijkstra算法规划诱导路径。结果表明:Dijkstra算法规划的路径虽为数学意义上的最优路径,但该路径途经低级节点,且需频繁切换道路进行交通转换,不符合驾驶员行车期望;本研究提出的基于节点承载力的高密度路网诱导路径选择方法得出的路径虽比Dijkstra算法稍长,但路径均由高等级节点和道路组成,这样的规划结果更符合实际交通诱导系统需求,更能体现驾驶人员选路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路径选择 TOPSIS算法 节点承载力 高密度路网
原文传递
面向恶劣天气的城市路网节点交通分配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玮奇 屈云超 吴建军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2年第4期59-71,共13页
为应对恶劣天气对城市路网造成的不利影响,减轻积水路段车辆通行风险,本文针对恶劣天气和路段积水的影响建立了考虑优先级的节点交通流量分配模型。该模型引入与路段积水程度相关的通行能力折减、优先通行比例等参数,从而实现积水路段... 为应对恶劣天气对城市路网造成的不利影响,减轻积水路段车辆通行风险,本文针对恶劣天气和路段积水的影响建立了考虑优先级的节点交通流量分配模型。该模型引入与路段积水程度相关的通行能力折减、优先通行比例等参数,从而实现积水路段车辆快速通行的效果。利用改进的元胞传输模型描述恶劣天气下车辆在路段传输过程中的启动损失效应,进一步构建恶劣天气下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动态交通仿真框架,以雨天积水场景下的Nguyen-Dupius路网为例,设置多种通行折减系数、优先比例验证模型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当路网中有一定数量的路段存在积水时,该模型可以降低各个积水路段的交通量、密度峰值和平均等待时间等,其他路段的交通也可以维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且运行结果与优先比例关系密切。当路段与积水程度相关的通行折减为0.4,积水路段交通量在优先通行比例为0.3时的下降程度最大(为22.41%),交通平均运行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分别减少17.45%、33.03%。研究结果可为改善恶劣天气下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节点分配 仿真模拟 道路网络 恶劣天气 元胞传输模型
下载PDF
江东路隧道交通组织设计与路网可靠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寅春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1年第6期10-13,M0004,M0005,共6页
为了给城市阳台建设提供宝贵的土地资源,位于城市阳台景观带的江东路以下穿道路的形式建设,因此对江东路隧道的交通组织设计和路网可靠度进行研究。通过对5个现状交叉口交通流量的调查,对现状交通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江东路隧道项... 为了给城市阳台建设提供宝贵的土地资源,位于城市阳台景观带的江东路以下穿道路的形式建设,因此对江东路隧道的交通组织设计和路网可靠度进行研究。通过对5个现状交叉口交通流量的调查,对现状交通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江东路隧道项目进行了交通组织设计,并通过路网可靠度研究得出了隧道建成前后岙滩片区道路网络结构的稳定性结论。结果表明:江东路隧道建成后,岙滩片区南北通向路网系统可靠度从73.8%大幅度提高至92.6%,有效提高了整个岙滩片区的通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隧道 交通组织 路网可靠度 控制节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