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述谎言的修辞旨归:詹姆斯·费伦的“不可靠叙述”观论略 被引量:19
1
作者 尚必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105,共5页
"不可靠叙述"是当代叙事理论的一个中心论题,也是詹姆斯·费伦建构后经典修辞性叙事理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论题上,费伦一方面重访了经典修辞性叙事学的精义和要旨,以"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 "不可靠叙述"是当代叙事理论的一个中心论题,也是詹姆斯·费伦建构后经典修辞性叙事理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论题上,费伦一方面重访了经典修辞性叙事学的精义和要旨,以"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的叙述距离为基准,把"不可靠叙述"从原初的两条轴线拓展至三条轴线,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六种类型的"不可靠叙述"。另一方面,费伦挣脱了经典修辞性叙事学的束缚和羁绊,以"叙述者"与"作者的读者"之间的叙述距离为基准,在对"不可靠叙述"加以考量后,又将其厘定为"疏远型不可靠性"和"契约型不可靠性"两大类别。此外,费伦还以叙事伦理为阐释维度,探究了"不可靠叙述"对"伦理取位"的影响,拓展了修辞性"不可靠叙述"研究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费伦 修辞性叙事学 不可靠叙述 伦理取位
下载PDF
不可靠叙述:《爱情是谬误》反讽意义的呈现方式 被引量:14
2
作者 黎清群 曹志希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20,共3页
“不可靠叙述”是当代叙事理论中的一个概念,针对“不可靠叙述”有修辞方法和认知(建构)两种研究方法。本文所采用的是修辞方法的“不可靠叙述”。本文以美国作家马克斯·舒尔曼的反讽叙事短篇《爱情是谬误》为文本,通过对其中... “不可靠叙述”是当代叙事理论中的一个概念,针对“不可靠叙述”有修辞方法和认知(建构)两种研究方法。本文所采用的是修辞方法的“不可靠叙述”。本文以美国作家马克斯·舒尔曼的反讽叙事短篇《爱情是谬误》为文本,通过对其中所运用的不可靠叙述策略和所表达的反讽意义之间关联的分析,指出,不可靠叙述是呈现该文本反讽意义的方式。不可靠叙述和反讽意义分别表现在两个不同层面:叙述者话语的不可靠呈现出文本的表层反讽;叙述者价值判断的不可靠呈现出文本的深层反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靠叙述 “爱情是谬误” 反讽意义 呈现方式
下载PDF
不可靠叙述:从叙事策略到文学观念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志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不可靠叙述是叙事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修辞方法与认知方法是当前两种主要的研究方式,对于文本叙述可靠与否的判定,修辞派以隐含作者的观念为标准,认知派则以读者的规范为参照,而这两种研究方式的理论争鸣也引发了学界对二者进... 不可靠叙述是叙事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修辞方法与认知方法是当前两种主要的研究方式,对于文本叙述可靠与否的判定,修辞派以隐含作者的观念为标准,认知派则以读者的规范为参照,而这两种研究方式的理论争鸣也引发了学界对二者进行综合的理论探求,不可靠叙述研究已然呈现出多维发展的景观。当前对于不可靠叙述的理论探讨,基本上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应突破仅仅将不可靠叙述定位为叙事策略的限定,从文学观念的高度对其进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靠叙述 修辞方法 认知方法 叙事策略 文学观念
下载PDF
叙事观念的转变:从可靠叙述到不可靠叙述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志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68,共7页
在传统文学叙事文本中,叙述的可靠性已经成为作家创作、读者阅读的一个前在条件。对于理性的追求、对文艺社会功用说的推崇、作者权威的确立等是导致可靠叙述传统的主要因素。而不可靠叙述的生成语境包括社会历史环境与文化思想的影响... 在传统文学叙事文本中,叙述的可靠性已经成为作家创作、读者阅读的一个前在条件。对于理性的追求、对文艺社会功用说的推崇、作者权威的确立等是导致可靠叙述传统的主要因素。而不可靠叙述的生成语境包括社会历史环境与文化思想的影响以及文学自身的发展。不可靠叙述不等同于文学虚构。叙事策略的巧妙运用与历史文化语境变迁最终导致不可靠叙述的形成。从可靠叙述到不可靠叙述反映了叙事观念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叙述 不可靠叙述 叙事策略 历史文化语境
下载PDF
不可靠叙述与阅读伦理——鲁迅《狂人日记》文本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志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36,共5页
文章旨在探求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的艺术价值形成机制,在细读的基础上认为,《狂人日记》的特殊艺术魅力主要由独特的二度叙事及不可靠叙述来体现的。由此出发将研究视角拓展到读者阅读层面,并从阅读伦理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观照。
关键词 《狂人日记》 文本分析 二度叙事 不可靠叙述 阅读伦理
下载PDF
对修辞方法的挑战与整合——“不可靠叙述”研究的认知方法述评 被引量:9
6
作者 尚必武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0,共10页
作为叙事学研究的一个中心论题,不可靠叙述引发了当下叙事学界最热烈的讨论。认知叙事学的崛起打破了修辞方法在该领域一统天下的格局。在挑战修辞方法的同时,部分认知叙事学家又对修辞方法加以整合,提出了不可靠叙述研究的"认知-... 作为叙事学研究的一个中心论题,不可靠叙述引发了当下叙事学界最热烈的讨论。认知叙事学的崛起打破了修辞方法在该领域一统天下的格局。在挑战修辞方法的同时,部分认知叙事学家又对修辞方法加以整合,提出了不可靠叙述研究的"认知-修辞"综合方法,但综合的结果使得一种方法压倒了另一种方法,最终导致综合的努力归于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靠叙述 修辞方法 认知方法 挑战 整合
原文传递
再论“不可靠叙述” 被引量:8
7
作者 陈俊松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5-60,共6页
"不可靠叙述"是当代叙事理论中的不同学派之间争论的一个焦点。国内外学者在对布思给出的经典定义的解读和"不可靠叙述"产生的机制等问题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强调作者的修辞学派和强调读者的认知学派都具有明显... "不可靠叙述"是当代叙事理论中的不同学派之间争论的一个焦点。国内外学者在对布思给出的经典定义的解读和"不可靠叙述"产生的机制等问题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强调作者的修辞学派和强调读者的认知学派都具有明显的片面性,"不可靠叙述"实际上是叙述者的感知和表达、(隐含)作者的意图以及读者的参与和识别这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叙事学研究领域的拓展,非叙事文本领域为不可靠叙述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靠叙述 作者意图 叙述者感知 读者参与
下载PDF
不可靠叙述和多主线叙事——朱利安·巴恩斯小说《终结感》叙事策略探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聂宝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54-58,共5页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凭小说《终结感》获得了2011年英国布克文学奖,进一步拉近了他与中国读者的亲密接触。该小说的主题复杂,笔法精湛,构思巧妙,其叙事结构尤为独特。通过对其不可靠叙述和多主线叙事等策略的探索性试验...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凭小说《终结感》获得了2011年英国布克文学奖,进一步拉近了他与中国读者的亲密接触。该小说的主题复杂,笔法精湛,构思巧妙,其叙事结构尤为独特。通过对其不可靠叙述和多主线叙事等策略的探索性试验,巴恩斯使该小说达到了后现代语境下叙事技巧和主题的完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结感》 不可靠叙述 多主线叙事 主题
下载PDF
虚构事实——小说《大海啊,大海》的不可靠叙事策略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马惠琴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5-82,共8页
英国著名小说家艾丽丝·默多克以广博的哲学思想和丰富而深刻的小说作品而著称,其小说文本游刃于后现代小说主流与传统小说之间,具有多元化的创作风格。她在1978年出版的第一人称叙事体小说《大海啊,大海》,结合后现代文学不可靠叙... 英国著名小说家艾丽丝·默多克以广博的哲学思想和丰富而深刻的小说作品而著称,其小说文本游刃于后现代小说主流与传统小说之间,具有多元化的创作风格。她在1978年出版的第一人称叙事体小说《大海啊,大海》,结合后现代文学不可靠叙事元素,在现代主义美学基础上强调了小说的伦理性,表现出对小说伦理学元素的忠实态度,体现了对当代文化环境下道德生活含混和无序的认知焦虑,有效地质疑了理性话语对他者进行的粗暴的客体化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海啊 大海》 不可靠叙事 伦理学
原文传递
《汤姆·琼斯》中的不可靠叙述与早期现实主义语境——一种文化叙事学视角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悦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51,共9页
近年来,对于不可靠叙述的研究出现了历史文化转向,叙事的(不)可靠性问题不仅被视为一个叙事策略问题,更是一个需要放在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去考察的叙事现象。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物菲尔丁的代表作《汤姆·琼斯》中存... 近年来,对于不可靠叙述的研究出现了历史文化转向,叙事的(不)可靠性问题不仅被视为一个叙事策略问题,更是一个需要放在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去考察的叙事现象。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物菲尔丁的代表作《汤姆·琼斯》中存在大量不可靠叙述,这些叙事不可靠的现象与尚未成熟的现实主义规范、古典主义掌控下的传统叙事原则、叙述者表现主体意识的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试图从这几方面出发,探讨《汤姆·琼斯》中的不可靠叙述与18世纪英国小说兴起初期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联,对叙事(不)可靠性问题展开历史文化层面的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靠叙述 文化叙事学 菲尔丁 《汤姆·琼斯》
原文传递
论欧美华人女作家自传性作品的不可靠性叙述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小琪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1-164,共14页
自传性写作是处于边缘位置的汤婷婷等欧美华人女性作家反抗主流话语、建构自我声音和形象的极为有利的武器。在她们的自传性作品中,不可靠性叙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叙述人记忆的不可靠。她们自传性作品中的个体记忆既是一个遗... 自传性写作是处于边缘位置的汤婷婷等欧美华人女性作家反抗主流话语、建构自我声音和形象的极为有利的武器。在她们的自传性作品中,不可靠性叙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叙述人记忆的不可靠。她们自传性作品中的个体记忆既是一个遗忘的过程,也是一个加工的过程,其目的都在缓解和消除男权社会带给女性内心的伤害和恐惧,维护和重建自我身份。其次,是隐含读者阅读中的不可靠叙述。在中西文化的双重冲击下,汤婷婷等欧美华人女作家自传性作品中叙述人与读者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她们的不可靠性叙述既可能拉大她们与读者的距离,导致读者的疏离;也可能迎合了某些特定族群读者的期待视野,缩短她们与这些读者的距离。再次,是互文性文本对比中的不可靠叙述。她们的自传性文本无论是对自己作品中故事的引入,还是对其他文学文本故事的引入,都在改写中彰显了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华人 女作家 自传性作品 不可靠性叙述
原文传递
论《福》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7
12
作者 袁盛财 陈红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9,共7页
当代南非作家库切的小说《福》是在18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之基础上改写而成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后现代色彩,表达了作者对种族、性别、殖民和话语权等问题的反思。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从跨文本性、叙事视角、不可靠叙... 当代南非作家库切的小说《福》是在18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之基础上改写而成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后现代色彩,表达了作者对种族、性别、殖民和话语权等问题的反思。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从跨文本性、叙事视角、不可靠叙述等方面探讨《福》的叙事策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 跨文本性 叙事视角 不可靠叙述
原文传递
双重否定的独特先锋姿态——从《褐色鸟群》读格非的记忆书写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旭岚 《宜宾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5-61,73,共8页
面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现实和文学困境,先锋作家格非以"记忆"为媒,走上了形式冒险的道路。《褐色鸟群》作为格非早期的实验之作,其独特的先锋姿态集中表现在艺术手法和主题内容上:一方面,格非大胆地对传统的叙事技巧... 面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现实和文学困境,先锋作家格非以"记忆"为媒,走上了形式冒险的道路。《褐色鸟群》作为格非早期的实验之作,其独特的先锋姿态集中表现在艺术手法和主题内容上:一方面,格非大胆地对传统的叙事技巧进行一系列否定性的变革,搭建起玄奥的叙事迷宫;另一方面,小说在内容上表现了对人孤独、不在的这种被否定的现实生存经验的关照。从叙事迷宫的搭建到对人生存记忆的书写,格非较为成功地完成了自己对特定时期人、历史和存在等的先锋探索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 叙事 记忆 先锋 不可靠叙述
下载PDF
伦理倒错的水泥花园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洁 辛曙光 李旭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2,共4页
伊恩·麦克尤恩的《水泥花园》描摹了一出在失去双亲后4个孩子人性逐渐扭曲和堕落的伦理悲剧。文章借由第一人称叙事情境所带来的不可靠叙事探究小说人物的伦理缺失和错位,针对小说中表现的不同伦理层级,将各种伦理进行剥离和阐释,... 伊恩·麦克尤恩的《水泥花园》描摹了一出在失去双亲后4个孩子人性逐渐扭曲和堕落的伦理悲剧。文章借由第一人称叙事情境所带来的不可靠叙事探究小说人物的伦理缺失和错位,针对小说中表现的不同伦理层级,将各种伦理进行剥离和阐释,从而对小说中的伦理缺失从不可靠叙事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花园 第一人称 不可靠叙事 伦理缺失
下载PDF
创伤记忆的叙事变形——《爱无可忍》的不可靠叙述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一畅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60,共5页
长期以来西方叙事学界对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爱无可忍》的研究都集中在探讨小说后现代叙事技法带给读者的认知困惑上,忽略了文本不可靠叙述的成因,即叙述者作为创伤见证者在叙事重构中的心理记忆变形。
关键词 创伤叙事 创伤变形 不可靠叙述
下载PDF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的叙述不可靠性解读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0-92,96,共4页
通过对小说叙事理论有关叙述不可靠性的分析,论述戏剧与小说叙事交流模式及其叙述不可靠性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第十二夜》剧本文本中奥丽维娅和托比老爷的不可靠叙述,旨在揭示不可靠叙述在戏剧文本中的功能及剧作者运用这一... 通过对小说叙事理论有关叙述不可靠性的分析,论述戏剧与小说叙事交流模式及其叙述不可靠性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第十二夜》剧本文本中奥丽维娅和托比老爷的不可靠叙述,旨在揭示不可靠叙述在戏剧文本中的功能及剧作者运用这一创作技巧的深层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第十二夜》 不可靠叙述
下载PDF
爱伦·坡《黑猫》中的不可靠叙述与道德寓意
17
作者 周志高 谢文欣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爱伦·坡是美国著名的诗人、短篇小说家,受到国内外批评界广泛关注。就其短篇小说而言,学界尤其关注他的恐怖短篇小说,聚焦人物的变态心理和行动、故事的离奇怪诞、谋杀的恐怖效果,分析叙事中的残暴恐怖事件给读者带来的惊悚和震愕... 爱伦·坡是美国著名的诗人、短篇小说家,受到国内外批评界广泛关注。就其短篇小说而言,学界尤其关注他的恐怖短篇小说,聚焦人物的变态心理和行动、故事的离奇怪诞、谋杀的恐怖效果,分析叙事中的残暴恐怖事件给读者带来的惊悚和震愕,但对其小说蕴含的道德寓意关注不多。通过细读短篇小说《黑猫》,可以发现坡塑造了一位为逃脱法律责任而隐瞒杀妻真相的不可靠叙述者。本文运用不可靠叙述理论,分析叙述者在“三大轴”上的不可靠叙述,特别是叙述者的拉近型不可靠叙述所具有的迷惑性和欺骗性,揭示作为叙述者的人物“我”的性格的暴戾乖张、伪善自私,以及作品蕴含的道德寓意,从而激发读者对人性善恶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猫》 不可靠叙述 道德寓意
下载PDF
叙事学理论视角下的法官庭审修辞研究
18
作者 张清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39,共12页
探讨叙事学理论视角下的法官庭审修辞研究,实则探讨两个问题的合流:一是让法官庭审的叙事问题回归叙事学本身;二是探讨叙事学理论对法官庭审修辞研究的补充。基于此,以后经典叙事学中最为重要的流派之一修辞性叙事学为讨论对象,对法官... 探讨叙事学理论视角下的法官庭审修辞研究,实则探讨两个问题的合流:一是让法官庭审的叙事问题回归叙事学本身;二是探讨叙事学理论对法官庭审修辞研究的补充。基于此,以后经典叙事学中最为重要的流派之一修辞性叙事学为讨论对象,对法官庭审叙事研究的理论工具予以重新审视,并梳理将修辞性叙事学纳入法官庭审修辞研究的理论基础。此外,以修辞性叙事学关注的重要问题“叙事交流模式”和“不可靠叙述”为例,探索将叙事学中的经典模式与概念应用于法官庭审叙事修辞研究的路径,并以“刘慧苗案”为例予以实践。尝试将修辞性叙事学理论纳入到对法官庭审叙事修辞的研究中,不仅拓展了法官庭审修辞研究的讨论空间,也为叙事学与法学的交叉研究做出了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庭审叙事修辞 修辞性叙事学 叙事交流模式 不可靠叙述
原文传递
从“惊悚”到“经典”——麦克尤恩小说伦理道德危机主题探微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慧勇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92,共8页
本文从20世纪下半叶英国社会现实出发,对伊恩·麦克尤恩早期和中期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文本分析,认为麦氏的这些作品均充分揭示了英国战后的伦理道德危机,但这两个时期的小说呈现出较大的分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作品以伦理禁忌为... 本文从20世纪下半叶英国社会现实出发,对伊恩·麦克尤恩早期和中期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文本分析,认为麦氏的这些作品均充分揭示了英国战后的伦理道德危机,但这两个时期的小说呈现出较大的分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作品以伦理禁忌为主要话题,采用空间叙事手段,在"作者隐退"的策略下让读者惴惴不安;而九十年代以来的作品,转向政治、历史和战争等严肃题材,并利用精彩的故事情节、独特的伦理境遇,在不可靠叙述和互文性等叙事技巧的烘托下铸就了多部经典。文章进而认为这一华丽转变主要原因是麦克尤恩逐渐重视作者在叙事中的权威,不断利用"叙事干预"来挖掘小说的道德教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伦理道德危机 不可靠叙述 伦理禁忌 空间叙事 互文性
原文传递
不可靠叙述小说外译的译者行为批评视角
20
作者 马婷婷 《焦作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不可靠叙述作为小说文本的一种广义修辞,参与小说的话语建构、文本建构和隐含作者的精神建构。以译者行为批评为研究视角,明确了不可靠叙述的阐释路径,重审了不可靠叙述的类型及其阐释机制。然后根据不可靠叙述小说的具体特征,拓展了“... 不可靠叙述作为小说文本的一种广义修辞,参与小说的话语建构、文本建构和隐含作者的精神建构。以译者行为批评为研究视角,明确了不可靠叙述的阐释路径,重审了不可靠叙述的类型及其阐释机制。然后根据不可靠叙述小说的具体特征,拓展了“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中的“求真”“译者行为方式”和“翻译内/外效果”的内涵,从而拟构了“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的不可靠叙述小说外译行为批评范式。为验证该范式的可行性,以《高兴》源文本及其英译本为例加以考察论证,希望藉此深化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对现代小说外译及其批评实践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靠叙述 “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译者行为方式 翻译效果 译者行为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