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侧咀嚼对大鼠颞骨关节窝改建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非煜 王建华 +2 位作者 李晓箐 易新竹 常慧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 探讨偏侧咀嚼对大鼠颞骨关节窝位置的影响。方法 通过拔除大鼠右侧下颌磨牙建立偏侧咀嚼动物模型 ,观察不同时间长度偏侧咀嚼对大鼠颞骨关节窝的矢状向和水平向位置的影响。结果 偏侧咀嚼 1、2、4个月的大鼠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 目的 探讨偏侧咀嚼对大鼠颞骨关节窝位置的影响。方法 通过拔除大鼠右侧下颌磨牙建立偏侧咀嚼动物模型 ,观察不同时间长度偏侧咀嚼对大鼠颞骨关节窝的矢状向和水平向位置的影响。结果 偏侧咀嚼 1、2、4个月的大鼠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前缘与对侧相比有向前的移位 ,偏侧咀嚼 2、4个月的大鼠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前缘和对照组同侧相比有向前的移位 ,而咀嚼侧关节窝未发现明显变化。偏侧咀嚼 2、4个月的大鼠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有向内的移位。各个时间实验组大鼠咀嚼侧关节窝与对照组对比没有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 偏侧咀嚼会造成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向前 ,向内的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大鼠 颞骨关节窝 改建 影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下载PDF
偏侧咀嚼对颞颌关节影响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玉玲 方秀斌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 观察单侧后牙缺失偏侧咀嚼不同时期对双侧颞颌关节 (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的致病作用及其病理特征。方法 采取拨除Wistar雄性大鼠右侧上、下颌磨牙 ,人为造成偏侧咀嚼的动物模型 ,分别用于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目的 观察单侧后牙缺失偏侧咀嚼不同时期对双侧颞颌关节 (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的致病作用及其病理特征。方法 采取拨除Wistar雄性大鼠右侧上、下颌磨牙 ,人为造成偏侧咀嚼的动物模型 ,分别用于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TMJ出现明显的退行性改变。颞颌关节盘的胶原纤维及髁突骨小梁均出现裂隙 ,超微结构亦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颌关节 偏侧咀嚼 超微结构 TMJ TMD
下载PDF
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于桢 王丁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31期7-8,12,共3页
目的结合大规模病历统计对偏侧咀嚼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中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讨论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疾病的相关性,从而给临床工作以指导。方法本次实验采用在200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口腔医院的274... 目的结合大规模病历统计对偏侧咀嚼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中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讨论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疾病的相关性,从而给临床工作以指导。方法本次实验采用在200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口腔医院的2743名被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共5486侧关节)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和统计。由此分类统计分析得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主要就诊原因和发病诱因。结果经统分析偏侧咀嚼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三大主要临床症状:疼痛、弹响和下颌运动异常之间成正相关。结论偏侧咀嚼是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重要因素,偏侧咀嚼加重了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三大临床症状,牙体疾病和牙列缺损诱发了患者的偏侧咀嚼从而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偏侧咀嚼 疼痛 病例回顾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伴偏侧咀嚼患者锥形束CT特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吕云松 李朝晖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3-656,共4页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伴偏侧咀嚼患者的锥形束CT(CBCT)特征。方法:选择TMD伴偏侧咀嚼患者80例为实验组,另选健康志愿者40名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双侧CBCT扫描,获得三维图像,测量并比较2组患者的颞下颌关节(TMJ)参数。采...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伴偏侧咀嚼患者的锥形束CT(CBCT)特征。方法:选择TMD伴偏侧咀嚼患者80例为实验组,另选健康志愿者40名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双侧CBCT扫描,获得三维图像,测量并比较2组患者的颞下颌关节(TMJ)参数。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双侧TMJ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偏侧咀嚼侧的髁突内外径显著低于非偏侧咀嚼侧,髁突水平角、髁突高度显著高于非偏侧咀嚼侧(P<0.05)。实验组偏侧咀嚼侧的髁突前后径、髁突内外径、髁突水平角、髁突垂直角和关节内间隙、关节后间隙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关节前间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偏侧咀嚼侧的髁突前后径、关节后间隙显著低于对照组,髁突内外径显著高于偏侧咀嚼侧,髁突高度显著低于偏侧咀嚼侧(P<0.05)。结论:TMD伴偏侧咀嚼患者存在双侧TMJ结构异常,偏侧咀嚼侧髁突内后移位和非偏侧咀嚼侧关节前间隙代偿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偏侧咀嚼 锥形束CT
下载PDF
偏侧咀嚼干预治疗改善咬肌活动不对称性的肌电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云 滕琛 汪萌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6-539,共4页
目的运用咬肌肌电图分析偏侧咀嚼干预的效果。方法 43例患者(男19人,女24人,平均年龄20.0±0.5岁)根据有无诱因和是否干预分为4组:去诱因不干预组(A0)、去诱因干预组(A1)、无诱因不干预组(B0)和无诱因干预组(B1)。用肌电图仪分别记... 目的运用咬肌肌电图分析偏侧咀嚼干预的效果。方法 43例患者(男19人,女24人,平均年龄20.0±0.5岁)根据有无诱因和是否干预分为4组:去诱因不干预组(A0)、去诱因干预组(A1)、无诱因不干预组(B0)和无诱因干预组(B1)。用肌电图仪分别记录各组前后在下颌姿势位(MPP)、牙尖交错位(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时的咬肌肌电图,计算咬肌的活动不对称指数(ASMM),分析比较各组前后咬肌肌电活动的变化。结果(1)A0组在MPP、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中ASMM去诱因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A1组干预后在MPP、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中ASMM显著低于干预前;(3)B0组在咀嚼运动中实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B1组干预后在MPP、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中ASMM较干预前显著降低。结论偏侧咀嚼无论有无诱因均应干预治疗,有诱因则在诱因去除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干预治疗 肌电图 咬肌
下载PDF
偏侧咀嚼的不良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谢涛 王云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60-562,568,共4页
偏侧咀嚼是一种较常见的口腔不良习惯,或是口颌系统其它疾病导致的被动偏侧咀嚼,在人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常常导致咬合关系紊乱,影响口颌软硬组织的生长发育,并导致各种错合畸形及颞颌关节病变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来对偏侧咀嚼及其相... 偏侧咀嚼是一种较常见的口腔不良习惯,或是口颌系统其它疾病导致的被动偏侧咀嚼,在人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常常导致咬合关系紊乱,影响口颌软硬组织的生长发育,并导致各种错合畸形及颞颌关节病变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来对偏侧咀嚼及其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图 动物模型 偏侧咀嚼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偏侧咀嚼诱发因素去除后的咀嚼效率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杨丹 王云 汪萌芽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41-43,49,共4页
目的分析偏侧咀嚼诱发因素去除之后的咀嚼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采用口腔专科检查和问诊相结合的方法随机选择30例偏侧咀嚼患者(男女各半),年龄(19.3±0.5)岁,为实验组,其中左偏侧咀嚼者13人,右偏侧咀嚼者17人。实验前已去除造成偏侧... 目的分析偏侧咀嚼诱发因素去除之后的咀嚼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采用口腔专科检查和问诊相结合的方法随机选择30例偏侧咀嚼患者(男女各半),年龄(19.3±0.5)岁,为实验组,其中左偏侧咀嚼者13人,右偏侧咀嚼者17人。实验前已去除造成偏侧咀嚼的常见诱发因素。用吸光度法分别检测在随意咀嚼、左侧咀嚼、右侧咀嚼3种咀嚼方式下的吸光度值,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随机选择双侧咀嚼组为正常对照(n=30,男女各半),年龄(19.6±0.3)岁。结果实验组的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中男、女间吸光度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在实验组中,左偏侧咀嚼者的随意咀嚼与左侧咀嚼吸光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右侧咀嚼的吸光度值(P<0.05);而右偏侧咀嚼者的随意咀嚼与右侧咀嚼吸光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左侧咀嚼的吸光度值(P<0.05)。结论偏侧咀嚼患者在诱发因素去除之后对其测定的咀嚼效率仍低于双侧咀嚼者,提示常规的去诱因治疗不能真正达到恢复双侧咀嚼功能的目的,有必要考虑给予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诱发因素 咀嚼效率
下载PDF
基于三维重建的成人上颌窦形态不对称性研究
8
作者 殷钰喆 谭伊 +4 位作者 张宇格 范博 姚植正 郭航 杜抱朴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第11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现代人上颌窦形态是否存在显著不对称性.方法应用工业CT扫描30例成年男性头骨,重建左、右侧上颌窦三维模型,测量上颌窦前后径、上下径、内外径、表面积和体积,并计算这些指标的偏向不对称指数和绝对不对称指数.结果成年男性左... 目的观察现代人上颌窦形态是否存在显著不对称性.方法应用工业CT扫描30例成年男性头骨,重建左、右侧上颌窦三维模型,测量上颌窦前后径、上下径、内外径、表面积和体积,并计算这些指标的偏向不对称指数和绝对不对称指数.结果成年男性左、右侧上颌窦尺寸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偏向不对称指数均值与0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绝对不对称指数均值与0之间差异显著.结论现代成年男性左、右侧上颌窦间不存在显著偏侧性不对称,但存在较为明显的波动性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不对称性 三维重建 偏侧咀嚼
原文传递
偏侧咀嚼习惯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詹华勇 梁甲兴 王碧娟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57-59,共3页
目的 探讨偏侧咀嚼习惯发生的危险因素 ,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福州地区 6 2 6例偏侧咀嚼儿童采取成组比较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龋齿、居住县城或乡镇是偏侧咀嚼习惯的危险因... 目的 探讨偏侧咀嚼习惯发生的危险因素 ,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福州地区 6 2 6例偏侧咀嚼儿童采取成组比较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龋齿、居住县城或乡镇是偏侧咀嚼习惯的危险因素 ,残根残冠数目越多其危险性越大 ;独生子女及父亲受教育程度较高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改善就医条件、积极防止龋齿是预防偏侧咀嚼习惯发生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习惯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单因素 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偏侧咀嚼者咀嚼肌肌电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贾玲 王云 邓超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17-19,22,共4页
目的分析偏侧咀嚼者在下颌运动中的肌电特征。方法通过咀嚼肌表面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检测技术,比较偏侧咀嚼和正常咀嚼人群在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最大张口运动和咀嚼运动中咬肌(MM)和二腹肌前腹(DA... 目的分析偏侧咀嚼者在下颌运动中的肌电特征。方法通过咀嚼肌表面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检测技术,比较偏侧咀嚼和正常咀嚼人群在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最大张口运动和咀嚼运动中咬肌(MM)和二腹肌前腹(DA)的肌电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偏侧咀嚼组大张口运动中左二腹肌前腹(LDA)、右二腹肌前腹(RDA)平均肌电峰值低于双侧咀嚼组(P<0.05),咀嚼运动中左咬肌(LMM)平均肌电峰值低于双侧咀嚼组(P<0.05);(2)偏侧咀嚼组在MPP、最大张闭口运动和咀嚼运动中MM活动不对称指数高于双侧咀嚼组(P<0.05),MPP、咀嚼运动时DA活动对称性低于双侧咀嚼组(P<0.05)。结论长期偏侧咀嚼造成了MM和DA对称性的改变,咀嚼肌做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张闭口运动 咀嚼运动 肌电图
下载PDF
偏侧咀嚼对青少年颞下颌关节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俊慧 黄银莉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42-444,共3页
目的比较偏侧咀嚼对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颞颌关节形态的影响。方法筛选青少年偏侧咀嚼和非偏侧咀嚼正畸患者各35名拍摄术前头颅锥形束CT(CBCT),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线距和角度,对2组患者双侧关节测量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偏侧... 目的比较偏侧咀嚼对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颞颌关节形态的影响。方法筛选青少年偏侧咀嚼和非偏侧咀嚼正畸患者各35名拍摄术前头颅锥形束CT(CBCT),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线距和角度,对2组患者双侧关节测量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偏侧咀嚼组和对照组双侧关节形态在下颌升支、髁突内外径、髁突前后径、矢状面上间隙、矢状面前间隙、矢状面后间隙、关节窝深度、矢状面髁突角、冠状面上间隙、冠状面外间隙、冠状面髁突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颌体部、横断面髁突角、关节窝宽度、冠状面内间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偏侧咀嚼患者非偏咀侧下颌升支、体部长度、髁突内外径及前后径、横断面髁突角、关节窝宽度大于偏咀侧。结论偏侧咀嚼可导致青少年颞下颌关节(TMJ)形态发生非对称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颞下颌关节 青少年
下载PDF
偏侧咀嚼患者下颌磨牙区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敏 杨再波 +1 位作者 占江鄂 高桂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第9期565-567,共3页
目的:研究偏侧咀嚼患者正畸治疗中下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间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方法:2006~2012年来我科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中,选择具有偏侧咀嚼习惯,同时因正畸治疗需要在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区种植体支抗控制的病例... 目的:研究偏侧咀嚼患者正畸治疗中下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间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方法:2006~2012年来我科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中,选择具有偏侧咀嚼习惯,同时因正畸治疗需要在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区种植体支抗控制的病例146例,男48例,女98例,年龄18~25岁,平均21.6岁。观察咀嚼侧和非咀嚼侧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选择病例中半年内发生种植体支抗松动者23例,共25枚种植体,其中咀嚼侧6枚,非咀嚼侧19枚,咀嚼侧发生种植体周围炎14例,非咀嚼侧38例,对双侧局部骨密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侧种植体支抗脱落率、周围炎发生率及骨密度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偏侧咀嚼患者非咀嚼侧种植体稳定性较差,可能与局部口腔卫生不良及骨密度相对较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种植体支抗 骨密度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状缺损临床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燕 刘威 李一雷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24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状缺损临床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接受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治疗的牙体楔状缺损患者123例(患牙614颗)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于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依据随... 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状缺损临床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接受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治疗的牙体楔状缺损患者123例(患牙614颗)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于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依据随访结果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分析患者基线资料情况,并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状缺损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123例楔状缺损患者中修复失败19例,纳入失败组;其余104例纳入成功组。失败组复合树脂、偏侧咀嚼、不良刷牙习惯占比均高于成功组,牙龈沟液pH值低于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合树脂、偏侧咀嚼、不良刷牙习惯为牙体楔状缺损患者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OR>1,P<0.05),牙龈沟液pH值高为楔状缺损患者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效果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状缺损有一定的效果,修复失败的危险因素为复合树脂填充、偏侧咀嚼、不良刷牙习惯,修复效果的保护因素为牙龈沟液pH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状缺损 光固化复合树脂 复合树脂 偏侧咀嚼 牙龈沟液
原文传递
锥形束CT对偏侧咀嚼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卡德尔牙.艾来提 迪丽努尔.阿吉 +5 位作者 齐鲁 龚忠诚 戴永刚 帕热克江.帕塔尔 比沙拉.叶尔努尔 热西丹.阿不都热衣木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测量颞下颌关节间隙,探讨偏侧咀嚼对颞下颌关节间隙的影响。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30例,其中有左侧咀嚼习惯15例(左侧咀嚼组),右侧咀嚼习惯15例(右侧咀嚼组),锥形束CT扫描重建获得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然后选... 目的应用锥形束CT测量颞下颌关节间隙,探讨偏侧咀嚼对颞下颌关节间隙的影响。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30例,其中有左侧咀嚼习惯15例(左侧咀嚼组),右侧咀嚼习惯15例(右侧咀嚼组),锥形束CT扫描重建获得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然后选取经髁突横轴外l/3矢状层面测量颞下颌关节前、上、后间隙,并与符合试验设计的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左侧咀嚼组左、右侧关节前间隙[(2.95±0.53)、(2.78±0.67)mm]、上间隙[(3.02±0.56)、(3.00±0.47)mm]大于对照组[(1.79±0.46)、(2.24±0.69)mm;(2.39±0.51)、(2.21±0.8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咀嚼组左、右侧关节前间隙[(2.68±0.56)、(2.75±0.51)mm]、上间隙[(3.20±0.95)、(3.23±0.83)mm]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咀嚼组与右侧咀嚼组左、右侧关节前、上、后间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侧咀嚼可使颞下颌关节前间隙、上间隙增宽,双侧髁突位置向下向后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锥形束CT 偏侧咀嚼 颞下颌关节间隙
原文传递
偏侧咀嚼患者颞下颌关节盘位置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安靖 陈洁 杨文静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4年第5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偏侧咀嚼不良习惯对颞下颌关节盘位置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伴有偏侧咀嚼不良习惯的患者60名为受试对象,其中男性30名,女性30名,年龄26-35岁,常规进行口腔及... 目的:探讨偏侧咀嚼不良习惯对颞下颌关节盘位置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伴有偏侧咀嚼不良习惯的患者60名为受试对象,其中男性30名,女性30名,年龄26-35岁,常规进行口腔及颞下颌关节的临床检查并拍摄双侧颞下颌关节开闭口位核磁共振。结果:全部60名患者的120个关节中,使用侧和废用侧可复性盘前移分别为13个和10个,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侧和废用侧不可复性盘前移分别为11个和14个,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侧和废用侧盘内移分别为4个和13个,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侧和废用侧盘外移分别为12个和3个,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侧和废用侧关节腔积液分别为15个和12个,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侧和废用侧关节弹响分别为7个和9个,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偏侧咀嚼对关节盘内外移位有显著影响,对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积液和弹响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 临床症状
下载PDF
偏侧咀嚼与口腔疾病的相关性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清泉 代晓英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9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偏侧咀嚼与常见口腔疾病发生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口腔疾病伴偏侧咀嚼的65例作为调查组,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40例正常咀嚼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做口腔及颌面部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调查组非咀嚼侧龋齿、颞颌关节紊乱综... 目的探讨偏侧咀嚼与常见口腔疾病发生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口腔疾病伴偏侧咀嚼的65例作为调查组,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40例正常咀嚼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做口腔及颌面部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调查组非咀嚼侧龋齿、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牙周病以及错牙合畸形患病率分别为69.2%、50.8%、80.0%、38.5%,对照组分别为17.5%、5.0%、15.0%、5.0%,两组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偏侧咀嚼易引发常见口腔疾病。临床医师在诊治其他口腔疾病时,应及时发现并积极纠正偏侧咀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口腔疾病 龋齿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牙周疾病
下载PDF
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与咬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晓飞 王晓慧 +4 位作者 王诗沁 杨盈盈 宿露 曹建波 汲平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2年第6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permeabilitytransitionpore,MPTP)开放程度与咬肌细胞凋亡情况的改变,以及二者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偏侧咀嚼致咬肌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渗透性转换... 目的:探讨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permeabilitytransitionpore,MPTP)开放程度与咬肌细胞凋亡情况的改变,以及二者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偏侧咀嚼致咬肌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程度;用电镜观察咬肌线粒体以及细胞凋亡形态;用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试剂盒测定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实验组拔牙侧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程度均大于实验组非拔牙侧和对照组(P<0.05),其中4周组达到最高。除8周组,其他各实验组拔牙侧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实验组非拔牙侧(P<0.05),且2周和6周实验组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非拔牙侧MPTP开放程度与咬肌细胞凋亡指数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49245,P<0.05)。结论:偏侧咀嚼过程中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开放的相关信号通路被激活,引起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偏侧咀嚼致咬肌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 细胞凋亡 透射电镜
下载PDF
咬肌电最大Lyapunov指数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箫博 邹波 卢广文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9年第10期26-27,49,共3页
目的:将混沌特征量应用于偏侧咀嚼预测。方法:采用混沌分析方法中的小数据量法计算了男性和女性的咬肌电的最大Lyapunov指数,对最大Lyapunov指数应用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处理。结果:咬肌电具有混沌特性;男性咬肌电最大Lyapunov指数明... 目的:将混沌特征量应用于偏侧咀嚼预测。方法:采用混沌分析方法中的小数据量法计算了男性和女性的咬肌电的最大Lyapunov指数,对最大Lyapunov指数应用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处理。结果:咬肌电具有混沌特性;男性咬肌电最大Lyapunov指数明显高于女性咬肌电最大Lyapunov指数;左右2侧的咬肌电混沌程度相当。结论:可以将最大Lyapunov指数用于表征咬肌电,在预测和诊断偏侧咀嚼时,左右2侧咬肌电最大Lyapunov指数对比分析可以用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肌 最大LYAPUNOV指数 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 偏侧咀嚼
下载PDF
运用咬肌肌电早期诊断偏侧咀嚼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滕琛 王云 +1 位作者 王邦安 汪萌芽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咬肌活动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 of masseter muscles,ASMM)早期诊断偏侧咀嚼不良习惯。方法用肌电图仪分别记录双侧咀嚼组(30人)和偏侧咀嚼组(52人)分别在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牙尖交错位(... 目的探讨应用咬肌活动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 of masseter muscles,ASMM)早期诊断偏侧咀嚼不良习惯。方法用肌电图仪分别记录双侧咀嚼组(30人)和偏侧咀嚼组(52人)分别在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的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时的咬肌肌电图,计算ASMM,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偏侧咀嚼组在MPP、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中ASMM显著高于双侧咀嚼组(P<0.01)。②双侧咀嚼组不同性别间MPP、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中AS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双侧咀嚼组ASMM的95%百分位数参考值:在MPP为5.66%、ICP最大紧咬运动中为10.65%和咀嚼运动中为12.73%。结论偏侧咀嚼者在MPP、ICP最大紧咬运动和咀嚼运动中的咬肌活动明显存在不对称。ASMM可用于检测偏侧咀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咬肌 肌电图 诊断
下载PDF
颜面不对称患者下颌骨对称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冠谋 张胜 《现代医院》 2012年第8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偏侧咀嚼致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下颌骨对称性存在的差异及偏侧咀嚼对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20例成人偏侧咀嚼患者为实验组,以20例正常者为对照组。通过拍摄X线头颅定位颏顶位片,确定标志点,建立下颌骨坐标系和颅底坐标系... 目的研究偏侧咀嚼致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下颌骨对称性存在的差异及偏侧咀嚼对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20例成人偏侧咀嚼患者为实验组,以20例正常者为对照组。通过拍摄X线头颅定位颏顶位片,确定标志点,建立下颌骨坐标系和颅底坐标系,定点连线测量。结果在实验组与对照组间下颌标志点有统计学差异,在下颌骨坐标系中,咀嚼侧下颌磨牙相对靠后1.81毫米,靠外侧3.69毫米。在颅底坐标系中,实验组CMP、GO、DMP点在髁突更靠近后方,相对于非咀嚼侧靠后1.88、1.83、3.03毫米。结论下颌骨向咀嚼侧的移位旋转,在下颌骨坐标系中,实验组与对照组DMP点在前后向及横向都有显著性差异。在颅底坐标系中,表明相对颅底平面在咀嚼侧髁突更靠近后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颜面不对称 下颌骨 颏顶位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