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7
1
作者 葛晓霞 张兰凤 钱玉兰 《护理管理杂志》 2016年第4期284-285,共2页
目的了解肿瘤内科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肿瘤内科置管的268例PICC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68例PICC置管患者中出现非计划性拔管22例,占8.21%。非计... 目的了解肿瘤内科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肿瘤内科置管的268例PICC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68例PICC置管患者中出现非计划性拔管22例,占8.21%。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年龄、肘窝下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较长、高浓度药物相关。结论护理人员应熟悉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管理对策,减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内科 PICC 非计划性拔管
下载PDF
Ramsay评分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镇静药物使用的影响 被引量:39
2
作者 赵小利 李洁琼 +1 位作者 李昊 郭利涛 《中国医药》 2016年第5期698-700,共3页
目的 探讨Ramsay评分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UEX)发生率及镇静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1月16日至2010年11月16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住重症监护病房的52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0例.对照组... 目的 探讨Ramsay评分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UEX)发生率及镇静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1月16日至2010年11月16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住重症监护病房的52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0例.对照组按照预防UEX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并根据患者情况由医师给以丙泊酚并调整剂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amsay镇静评分,由医护人员调整丙泊酚剂量.比较2组患者UEX发生率及镇静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UEX发生率和丙泊酚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3/260)比3.1%(8/260),2.3% (6/260)比7.7% (20/260),均P<0.05].结论 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引入Ramsay镇静评分可以指导护理人员调整镇静药物剂量,并有效降低UEX的发生率,同时降低镇静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计划性拔管 RAMSAY评分 气管插管 镇静
下载PDF
肝胆外科10例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护理 被引量:18
3
作者 韩湘华 王瑞兰 +2 位作者 黄秋霞 白志芳 陶红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8期43-45,52,共4页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各种留置导管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02例在本科行肝胆手术并留置导管中发生意外拔管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出现意外拔管的情况中,患者自行拔出胃管3例,夜间患者翻身...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各种留置导管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02例在本科行肝胆手术并留置导管中发生意外拔管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出现意外拔管的情况中,患者自行拔出胃管3例,夜间患者翻身导致腹腔引流管脱管2例,部分退管后腹腔引流管自行脱出2例,搬运中过度牵拉脱出尿管、深静脉插管各1例,未使用缝线固定术后空肠营养管脱出1例。结论针对管道滑脱原因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加强临床上管道护理措施的完善和管道护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会减少导管意外拔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管道 意外拔管 护理
下载PDF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意外脱出21例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8
4
作者 陆霞 张娜 梁雪娇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12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过程中脱管的原因,降低脱管的风险。方法对我院近年PICC后发生脱管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发生脱管的原因制定预防对策。结果本组发生脱管的原因包括置...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过程中脱管的原因,降低脱管的风险。方法对我院近年PICC后发生脱管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发生脱管的原因制定预防对策。结果本组发生脱管的原因包括置管后防范意识缺乏、导管固定方法不正确及固定蝶翼装置丢失、无菌贴膜覆盖不严、护理人员操作失误、带管回家期间出现意外脱管等。结论对置管患者常规进行健康宣教,可以降低PICC脱管的发生,脱管后应实施严谨的操作流程和有效的风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意外脱管 护理
下载PDF
前馈控制预防脑卒中患者意外拔(脱)管的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康群 储小红 贾晓斌 《现代临床护理》 2013年第10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预防脑卒中患者意外拔(脱)管(unp land extubation,UE)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本科室收治的42例脑卒中患者(共置管134例次)UE的风险因素,应用前馈控制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本科室收治的49例脑...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预防脑卒中患者意外拔(脱)管(unp land extubation,UE)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本科室收治的42例脑卒中患者(共置管134例次)UE的风险因素,应用前馈控制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本科室收治的49例脑卒中患者(共置管159例次)进行管理。比较前馈控制前后两阶段患者发生UE的情况。结果应用前馈控制后脑卒中患者胃管、深静脉置管、尿管UE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前馈控制管理法,可有效降低UE发生率,确保患者置管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脑卒中 意外拔(脱)管
下载PDF
胃肠外科引流管意外脱落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6
6
作者 孙美玲 许珊珊 +2 位作者 孟春艳 马鑫 康春梅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7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研究引流宫意外脱出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哈医大二院胃肠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发生脱管的病例56例,分析意外脱管的原因。结果胃肠外科中,严重的病情、对护理工作的轻视、缺少健康宣教和评估手段以及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合理... 目的研究引流宫意外脱出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哈医大二院胃肠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发生脱管的病例56例,分析意外脱管的原因。结果胃肠外科中,严重的病情、对护理工作的轻视、缺少健康宣教和评估手段以及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合理,是引起意外脱管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健康宣教和引入先进理念等策略,减少引流管意外脱出的发生。结论通过分析意外脱管的原因,提出对应的护理策略可以减少意外脱管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 护理工作 意外脱管
原文传递
原位置换PICC导管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祁红霞 李红娟 +4 位作者 商锋华 侯玉珠 张小新 张艳林 鞠红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22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原位置换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对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5Fr PICC置管312例患者中由于体外导管与圆盘连接处液体渗漏及PICC导管部分脱出体外而必需拔管的8例患者进行原位置换PICC导管... 目的探讨原位置换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对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5Fr PICC置管312例患者中由于体外导管与圆盘连接处液体渗漏及PICC导管部分脱出体外而必需拔管的8例患者进行原位置换PICC导管。结果 8例患者原位置换PICC导管均一次成功,输液通畅。结论原位置换PICC导管可行、安全、快捷,可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真正解决晚期肿瘤患者输液难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置换 PICC 晚期肿瘤 非计划拔管
下载PDF
Healthcare Quality According to ICU Level of Care
8
作者 Edyta Karpeta Karola Warzyszyńska +1 位作者 Piotr Małkowski Maciej Kosieradzki 《Health》 2023年第12期1352-1365,共14页
Introduction: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quality of healthcare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s) in Poland. Data on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ICUs in Warsaw and the results of their treatment are scarce. This information, ... Introduction: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quality of healthcare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s) in Poland. Data on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ICUs in Warsaw and the results of their treatment are scarce. This information, crucial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CU healthcare services, is not collected routinely. Quality indicators are essential in the concept of holistic quality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indicators in ICUs is a complex and time-consuming process. Systematic increase in demand for quality assessment tools that can reflect real conditions of the practices of ICUs, prompts the search for effective solutions. 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12,155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16 ICUs of Warsaw hospitals (8 ICUs, n = 3293 of the first level of care, and 8 ICUs, n = 8862 of the second level) between 1<sup>st</sup> January 2017 and 31<sup>st</sup> December 2018. ICUs in pediatric and oncological hospitals were excluded from the study. Characteristics and demography of patients as well as the structure, treatment and human resources of the ICUs in Warsaw were analyzed. Length of stay, unexpected extubations, nosocomial infections, ICU readmissions and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 (SMR) were retrieved from National Health Fund, Ministry of Health, and other public databases. Results: In primary level ICUs patients’ age (66.42 vs. 64.43 years;p = 0.005) and comorbidity rate (30.56% vs. 22.78%, p = 0.037) were higher when compared to ICUs of the second level of care. The crude mortality rate in ICUs in Warsaw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other EU countries and differed between ICUs of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level (34.77% vs. 24.53%, respectively;p = 0.004). SMRs were however very low: 0.71 and 0.64 (ns), respectively. ICU readmission rate, unexpected extubations, central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 and length of stay were identical in both groups. More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ICU form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or discharged home in Level 1 ICUs (18.9% vs 12.9%, p Conclusions: There are no major dif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lthcare Quality Intensive Care Unit Mortality Rate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unexpected extubation Nosocomial Infections READMISSION
下载PDF
脑血管意外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桂君 益雯艳 张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7期124-125,129,共3页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期间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2003年5月~2010年5月对住院的脑血管意外气管插管患者发生的非计划性气管拔管事件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未采用适当的约束保护、缺乏有效的固定、患...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期间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2003年5月~2010年5月对住院的脑血管意外气管插管患者发生的非计划性气管拔管事件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未采用适当的约束保护、缺乏有效的固定、患者不能耐受及护理中操作不当等有关。结论:为避免气管插管期间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规范的操作和安全措施相结合对气管插管患者保证管道安全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
下载PDF
品管圈在降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中的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平英 李文贞 +1 位作者 李小飞 何满笑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2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未进行品管圈活动前的100例行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进行品管圈活动后的100例行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观察组,对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原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非预...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未进行品管圈活动前的100例行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进行品管圈活动后的100例行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观察组,对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原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非预期拔管率差异。结果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原因主要包括疼痛、肿胀、堵塞、滴速过慢、自行拔除等。观察组非预期拔管率为29.00%,低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可显著降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以及经济负担,适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静脉留置针 非预期拔管 静脉输液 预防对策
下载PDF
ICU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40
11
作者 王晓弥 沈富女 杭州市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3-434,共2页
ICU气管插管病人中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为 10 .8%。通过对ICU住院病人的回顾性调查 ,发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缺乏有效的固定、未使用镇静剂、未采取适当的肢体约束措施以及医疗护理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因素探索相应的护理对... ICU气管插管病人中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为 10 .8%。通过对ICU住院病人的回顾性调查 ,发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缺乏有效的固定、未使用镇静剂、未采取适当的肢体约束措施以及医疗护理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因素探索相应的护理对策 ,使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下降至 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拨管 护理 加强医疗病房 原因分析
原文传递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联合SAS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病人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冯玉峰 何健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病人进行目标导向的镇静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62例AECOPD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病人进行目标导向的镇静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62例AECOPD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BIS组以及对照组。BIS组在常规丙泊酚镇静基础上采用BIS监测,过程中通过调整病人的丙泊酚输注速度使得病人的BIS值维持于60~80之间。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镇静治疗,通过评估病人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调整丙泊酚用量,使得病人的SAS评分维持在3~4分之间;记录2组在第0、12、24、36、48 h的SAS分值以及在48 h时的丙泊酚用量以及意外拔管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组间SA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BIS组病人在达到可靠镇静治疗的同时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AECOPD病人中进行BIS监测可以对病人实施可靠的镇静治疗的同时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降低病人的意外拔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脑电双频指数 镇静、躁动评分 意外拔管率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ICU人工气道患者意外拔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冯丽群 曹英 江榕 《医学与哲学(B)》 2012年第1期30-31,共2页
探讨循证护理在人工气道患者意外拔管中的应用。通过对123例ICU人工气道患者气管导管进行临床评估,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和实施步骤,制定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循证护理的干预,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降低。循证护理改变了临床护士以往以经验和... 探讨循证护理在人工气道患者意外拔管中的应用。通过对123例ICU人工气道患者气管导管进行临床评估,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和实施步骤,制定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循证护理的干预,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降低。循证护理改变了临床护士以往以经验和感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有效地降低了ICU人工气道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ICU 人工气道 意外拔管
下载PDF
经鼻与经口气管插管对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晓明 谢凤杰 +1 位作者 李海红 张瑶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经鼻与经口气管插管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的对比观察。方法 :31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经鼻气管插管组(14例)、经口气管插管组(17例),分别简称经鼻组和经口组。经鼻组患者经鼻气管插管,经口组患者经口气管插管,观察两组... 目的:研究经鼻与经口气管插管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的对比观察。方法 :31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经鼻气管插管组(14例)、经口气管插管组(17例),分别简称经鼻组和经口组。经鼻组患者经鼻气管插管,经口组患者经口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变化、置管时间、鼻窦炎感染情况、口腔护理彻底性、病人耐受度、意外拔管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气变化、鼻窦炎发生例数、置管合作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在留管时间、口腔清洁程度、患者舒适度方面,经鼻气管插管组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经鼻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的治疗措施,与经口气管插管比较,具有疗效肯定,能延长置管时间,改善口腔护理程度,有效防止口腔感染,使患者感觉舒适,防止意外拔管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气管插管 鼻窦炎 意外拔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