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fractions from Lake Hongfeng, Southwestern China Plateau 被引量:65
1
作者 WANG Liying WU Fengchang +2 位作者 ZHANG Runyu LI Wen LIAO Haiq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81-588,共8页
With XAD-series and ion exchange resins,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from Lake Hongfeng in Southwestern China Plateau was isolated into 6 fractions, i.e., humic acid (HA), fulvic acid (FA), hydrophobic neutra... With XAD-series and ion exchange resins,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from Lake Hongfeng in Southwestern China Plateau was isolated into 6 fractions, i.e., humic acid (HA), fulvic acid (FA), hydrophobic neutrals (HON), hydrophilic acids (HIA), hydrophilic bases (HIB) and hydrophilic neutrals (HIN). Those frac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performanc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UV absorbance. Among the 6 fractions, FA was predominant and accounted for 51% of the total DOM. The weight-average (Mw) and number-averaged (Mn) molecular weight of these fractions ranged from 1688 to 2355 Da and from 1338 to 1928 Da, respectively. A strong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specific UV absorbance at 280 nm, E2/E3 (absorbance at 250 nm to 365 nm),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for DOM fractions. UV-Vis fulvic-like fluorescence peaks were found in all fractions. Proteinlike fluorescence peaks existed in HON may indicate that microbial activity was severely in Lake Hongfeng.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and specific UV absorbance at 254 nm for those DOM fractions, suggesting their similar 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s. The values of fluorescence index (f450/500) indicated that hydrophobic fractions may derive from terrestrial sources, and the hydrophilic fractions from microbial and terrestrial origins. Tho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wer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molecular weight, fluorescence and absorb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also subtle consistencies between the hydrophilic and hydrophobic properties and the sources for these 6 fractions from Lake Hongfe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FRACTIONATION molecular weight uv absorbance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苯甲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 被引量:40
2
作者 王亚俐 王海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9-163,共5页
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方法研究了苯甲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体外相互作用。苯甲酸钠的加入使得白蛋白紫外吸收光谱中 2 10nm处的峰值逐渐降低 ,峰位红移。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测量结果显示随着苯甲酸钠的加入白... 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方法研究了苯甲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体外相互作用。苯甲酸钠的加入使得白蛋白紫外吸收光谱中 2 10nm处的峰值逐渐降低 ,峰位红移。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测量结果显示随着苯甲酸钠的加入白蛋白中α 螺旋的百分含量减少。白蛋白中色氨酸残基的荧光被苯甲酸钠淬灭。以上光谱结果表明苯甲酸钠引起了BSA构象的变化 ,1mg的BSA中加入 10mg苯甲酸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钠 血清 白蛋白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傅里叶红外光谱 相外相互作用 光谱法
下载PDF
虫草素与DNA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彭俊峰 凌建亚 +1 位作者 张晗星 张长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58-861,共4页
利用紫外光谱及以溴化乙锭 (EthidiumBromide ,EB)为荧光探针 ,研究了虫草素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理。讨论了不同浓度虫草素与DNA作用的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及磷酸盐对荧光的猝灭作用。从紫外光谱图上可看出DNA发生了明显的增减色效应... 利用紫外光谱及以溴化乙锭 (EthidiumBromide ,EB)为荧光探针 ,研究了虫草素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理。讨论了不同浓度虫草素与DNA作用的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及磷酸盐对荧光的猝灭作用。从紫外光谱图上可看出DNA发生了明显的增减色效应并有轻微的红移现象 ,说明虫草素可能以其腺嘌呤碱基嵌入到DNA双螺旋碱基对间。DNA的荧光光谱先是增强然后减弱 ,最终伴随轻微的蓝移进一步表明了虫草素可能插入DNA双螺旋碱基对间。同时磷酸盐的猝灭作用说明虫草素与DNA的磷酸集团也能发生作用。最后通过Scatchard方程作图证明 :虫草素与DNA可能存在两种作用方式即插入方式和与DNA的磷酸基团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素 DNA 紫外光谱 溴化乙锭 作用机理 荧光光谱 插入方式 磷酸基团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丙烯酸聚氨酯涂层的紫外老化行为 被引量:30
4
作者 耿舒 高瑾 +1 位作者 李晓刚 赵泉林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2-757,共6页
针对丙烯酸聚氨酯防腐涂层进行紫外加速老化实验,采用光泽度、色差检测以及SEM、FTIR分析,结合交流阻抗谱法(EIS),研究丙烯酸聚氨酯涂层的紫外老化行为.结果表明:用光泽度表征涂层光降解程度更灵敏;由接触角及色差等变化规律可将丙烯酸... 针对丙烯酸聚氨酯防腐涂层进行紫外加速老化实验,采用光泽度、色差检测以及SEM、FTIR分析,结合交流阻抗谱法(EIS),研究丙烯酸聚氨酯涂层的紫外老化行为.结果表明:用光泽度表征涂层光降解程度更灵敏;由接触角及色差等变化规律可将丙烯酸聚氨酯涂层紫外老化分为前期(慢速光老化)、中期(快速光老化)和后期(慢速光老化)三阶段.对涂层进行表面化学分析认为丙烯酸聚氨酯的紫外光降解主要是O—CH键及C—N键断裂导致的;涂层表面形貌和性能与EIS结果对比分析显示丙烯酸聚氨酯涂层发生明显降解之前防护性能已经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丙烯酸聚氨酯 加速老化 紫外荧光 失效
原文传递
秋水仙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黄新河 刘鑫 +1 位作者 李佳 刘克武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77-381,共5页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秋水仙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观测到生理pH7.43条件下秋水仙碱使BSA的紫外吸收峰增强,特征荧光峰淬灭.Stern Volmer淬灭曲线显示,秋水仙碱对BSA的荧光淬灭很可能是一个单一的静态淬灭过程....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秋水仙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观测到生理pH7.43条件下秋水仙碱使BSA的紫外吸收峰增强,特征荧光峰淬灭.Stern Volmer淬灭曲线显示,秋水仙碱对BSA的荧光淬灭很可能是一个单一的静态淬灭过程.当λex=295nm时,秋水仙碱可以淬灭BSA中97.1%的Trp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牛血清白蛋白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糖类物质的色谱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姜晓满 田卫 +1 位作者 张海霞 刘满仓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81-1186,共6页
综述了糖类化合物的色谱分离和检测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主要对糖类化合物衍生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糖类物质 衍生化 紫外检测 荧光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 毛细管电泳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普利沙星与小牛胸腺DNA的结合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昌云 马美华 +2 位作者 周志华 陆康 相秉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91-1894,共4页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普利沙星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理。讨论了不同浓度普利沙星与DNA作用的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磷酸盐效应以及离子强度对两者相互作用的影响,测量了DNA的热变性温度和粘度。从紫外光谱图上看...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普利沙星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理。讨论了不同浓度普利沙星与DNA作用的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磷酸盐效应以及离子强度对两者相互作用的影响,测量了DNA的热变性温度和粘度。从紫外光谱图上看出DNA发生了明显的减色效应,说明普利沙星可能与DNA发生作用。普利沙星的荧光光谱发生了有规律的猝灭,最大发射峰发生红移,猝灭常数为3.1×104L.mol-1,为静态猝灭,表明普利沙星与DNA结合生成了二元复合物。磷酸盐效应表明普利沙星与DNA的磷酸基团不发生静电作用。普利沙星引起了DNA的热变性温度略微升高(≤7℃)和DNA粘度略微下降,表明普利沙星与DNA之间不存在插入作用,只是在DNA的外部发生沟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流体动力学方法 普利沙星 小牛胸腺DNA
下载PDF
贝加因黄酮与不同异构体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媛 秦川 +1 位作者 侯菲儿 谢孟峡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29-636,共8页
贝加因黄酮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活性,它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其药理药效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贝加因黄酮与不同异构体的人血清白蛋白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弱碱性条件下,贝加因的紫外吸收... 贝加因黄酮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活性,它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其药理药效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贝加因黄酮与不同异构体的人血清白蛋白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弱碱性条件下,贝加因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说明其A环上的羟基发生了解离,而在pH值4.5~2.0范围内,贝加因的结构基本保持不变.贝加因与不同异构体的人血清白蛋白作用后,其紫外光谱吸收I带发生显著的红移,显示出药物与蛋白质发生了特异性的结合.贝加因对不同异构体的荧光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过程,通过药物对蛋白质的荧光猝灭实验,计算了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研究结果表明,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常数随pH值的降低而减小,这可能与蛋白质的结构变化有关.研究还发现,与不同异构体蛋白质作用后,药物的荧光发射峰有显著的增强效应.上述实验结果充分证明贝加因与不同异构体的蛋白质之间形成了复合物,药物分子结合在蛋白质IIA亚域邻近色氨酸残基的SiteI结合位点.结合计算机分子模拟,对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模式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因 人血清白蛋白 异构体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原文传递
甲醇溶液的荧光光谱特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国庆 朱拓 +3 位作者 虞锐鹏 吴亚敏 刘莹 倪晓武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34,共4页
应用SP-2558多功能光谱测量系统,由Xe灯通过激发光谱仪获得不同波长的紫外光,对不同浓度甲醇溶液在不同波长紫外光激励下产生荧光光谱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甲醇溶液在波长220nm左右的紫外光激励下能产生较强的荧光。荧光峰是... 应用SP-2558多功能光谱测量系统,由Xe灯通过激发光谱仪获得不同波长的紫外光,对不同浓度甲醇溶液在不同波长紫外光激励下产生荧光光谱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甲醇溶液在波长220nm左右的紫外光激励下能产生较强的荧光。荧光峰是310nm至370nm范围的宽谱峰;荧光峰值波长在337nm附近,并随激励光波长增大而产生红移;在同一紫外光激励下,荧光强度随甲醇溶液浓度的增大发生先增强再减弱的变化。根据分子光谱理论,经分析提出,该荧光是由甲醇分子中-OH基团的孤对电子跃迁产生的,荧光光谱的上述特性由电子的跃迁情况决定。研究结果为甲醇作为常用溶剂和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的应用、检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溶液 紫外光 激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砂岩油田聚合物驱后油层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白振强 王清华 李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106,共6页
针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油层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利用冷冻制片、紫外荧光和CT无损分析新方法,定量化确定了束缚态、半束缚态和自由态三大类的10种类型微观剩余油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认为水驱、聚驱或三元复合驱后主要微观剩余油类型均... 针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油层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利用冷冻制片、紫外荧光和CT无损分析新方法,定量化确定了束缚态、半束缚态和自由态三大类的10种类型微观剩余油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认为水驱、聚驱或三元复合驱后主要微观剩余油类型均以孔表薄膜状、颗粒吸附状和粒间吸附状为主,聚驱后剩余油比例分别减少了83.5%、49.4%和44.0%。三元复合驱后,在高浓度聚合物驱的基础上孔表薄膜状和颗粒吸附状微观剩余油又分别下降8.8%和27.8%。聚驱后分流线部位微观剩余油赋存状态以束缚态的颗粒吸附状和孔表薄膜状以及自由态的簇状和粒间吸附状为主。孔隙结构、乳化现象、贾敏效应、黏土矿物、颗粒表面吸附力、毛管力和微观非均质性引起的指进现象是产生微观剩余油的7种主要原因。研究成果为后续水驱开发和各种化学驱后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荧光 CT无损检测 微观剩余油 聚合物驱 复合驱
下载PDF
基于光谱吸收法和荧光法的甲烷和二氧化硫检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书涛 王志芳 +3 位作者 刘铭华 魏蒙 陈东营 王兴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7-291,共5页
根据污染气体的光谱吸收特性与荧光特性,设计了一套时分复用检测系统,既可以使用光谱吸收法检测甲烷和二氧化硫又可以使用荧光法检测二氧化硫。系统采用组合可切换光源、共用光路、气室及信号处理部分,首先进行光谱吸收和荧光的特性测量... 根据污染气体的光谱吸收特性与荧光特性,设计了一套时分复用检测系统,既可以使用光谱吸收法检测甲烷和二氧化硫又可以使用荧光法检测二氧化硫。系统采用组合可切换光源、共用光路、气室及信号处理部分,首先进行光谱吸收和荧光的特性测量,然后进行光谱吸收法检测甲烷与二氧化硫浓度实验,以及紫外荧光法检测二氧化硫浓度实验。经过光谱吸收和荧光的特性测量得出吸收法测二氧化硫和甲烷的吸收峰处的激发波长分别为280nm和1.64μm,荧光法测二氧化硫最佳激发波长为220nm。经光谱吸收法实验可得甲烷浓度与相对强度的线性关系和二氧化硫浓度与输出电压的线性关系,线性度分别为98.7%,99.2%;经荧光法实验可得二氧化硫浓度与电压成线性关系,线性度达到了99.5%。研究表明,该系统能使用于污染气体的光谱吸收检测和紫外荧光检测。将两种测量方式组合在一起,降低了成本与体积,同时此系统也可用于其他气体的检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荧光 光谱吸收 SO2 CH4
下载PDF
牛血红蛋白与镝(Ⅲ)、钛(Ⅳ)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常希俊 杨芳 +1 位作者 张莉 王邃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2-66,共5页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对镝(Ⅲ)、钛(Ⅳ)与牛血红蛋白(Hb)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金属离子在蛋白质上的结合部位主要在氨基酸残基和肽键的N和O原子上,并且...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对镝(Ⅲ)、钛(Ⅳ)与牛血红蛋白(Hb)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金属离子在蛋白质上的结合部位主要在氨基酸残基和肽键的N和O原子上,并且Dy(Ⅲ)和Ti(Ⅳ)在蛋白质上的结合部位不同,从蛋白质的结构变化来看,Ti(Ⅳ)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强于Dy(Ⅲ)。因此,在双核配合物的合成中血红蛋白优先结合Ti(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 FTIR uv/VIS 荧光光谱 血红蛋白 Dy(Ⅲ) Ti(Ⅳ)
下载PDF
Interaction of Nicotine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被引量:3
13
作者 Wang, Y Cheng, Y Sun, HF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47-250,共4页
The binding of nicotine to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studied by UV absorption. fluorescence, and H-1 NMR methods. With the addition of nicotine, the absorption band of BSA at about 210 nm decreased gradually, mov... The binding of nicotine to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studied by UV absorption. fluorescence, and H-1 NMR methods. With the addition of nicotine, the absorption band of BSA at about 210 nm decreased gradually, moved to longer wavelengths, and narrowed. BSA fluorescence of tryptophan residue was quenched by nicotine. The H-1 NMR peaks of nicotine moved to downfield by the addition of BS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nicotine was capable of binding with BSA to form a 1:1 complex. BSA's high selectivity for nicotine binding suggests a unique role for this protein in the detoxification and/or transport of nicot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TINE BSA uv absorption fluorescence H-1 NMR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Lake Hongfeng and Lake Baihua,China 被引量:9
14
作者 YUE Lanxiu WU Fengchang +6 位作者 LiU Congqiang LI Wen FU Pingqing BAI Yingchen WANG Liying YIN Zuoying Lü Zhich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1期89-96,共8页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is 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and difficult problems in recent years due to its important functions in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 and the complexity of its chemical composi...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is 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and difficult problems in recent years due to its important functions in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 and the complexity of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It is well ac- cepted that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mo- 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are two important pa- rameters in the DOM characterization.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still unknown. In this study, fluorescence and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DOM in Lake Hongfeng, Lake Baihua and their rive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high-performanc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HPSEC) with on-line UV absorbance and fluores- cence dete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ere two obvious humic-like fluorescence peaks (Peaks A and B) in DOM from lake water. But there was an- other obvious protein-like fluorescence peak (Peak C) in DOM from river water. The humic-like fluorescence material consisted of DOM fraction with smaller mo- lecular weight, ranging from 1.0 to 3.0 kDa, while the protein-like fluorescence material mainly consisted of DOM fraction with MW larger than 2.0 kDa. The cal- culation of MW using HPSEC was related to the UV absorbance wavelength chos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性能 分子量 色谱分析 溶解有机物 湖泊 吸光度
原文传递
四苯基卟啉衍生物的紫外可见光谱与荧光光谱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珍珠 杨水金 陆江林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6期90-95,共6页
本文综述了氨基、硝基取代及β-吡咯取代的四苯基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讨论了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及所用溶剂的极性对光谱性质的影响.
关键词 四苯基卟啉 紫外可见光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4-苯偶氮水杨醛腙类试剂的合成及其光谱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仵博万 张兵 +1 位作者 于新桥 刘建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用苯胺与水杨醛反应合成了4苯偶氮水杨醛,用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与水合肼反应,合成了苯甲酰肼、对羟基苯甲酰肼,然后用4苯偶氮水杨醛与苯甲酰肼、对羟基苯甲酰肼、苯肼、异烟肼反应,合成了四种新的4苯偶氮水杨醛腙类试剂。研... 用苯胺与水杨醛反应合成了4苯偶氮水杨醛,用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与水合肼反应,合成了苯甲酰肼、对羟基苯甲酰肼,然后用4苯偶氮水杨醛与苯甲酰肼、对羟基苯甲酰肼、苯肼、异烟肼反应,合成了四种新的4苯偶氮水杨醛腙类试剂。研究了这四种腙类试剂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腙类试剂 红外光谱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柔红霉素衍生物DNR-D3与DNA相互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吕娟 王公轲 +2 位作者 张贵生 刘青锋 卢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24-1328,共5页
在人体生理条件下(pH7.4),利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本实验室合成的柔红霉素衍生物DNR-D3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在ctDNA存在下DNR-D3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减色效应且出现红移现象,这表明DNR-D3与ctDNA相互作... 在人体生理条件下(pH7.4),利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本实验室合成的柔红霉素衍生物DNR-D3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在ctDNA存在下DNR-D3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减色效应且出现红移现象,这表明DNR-D3与ctDNA相互作用的结合方式以嵌插为主。通过20,30,37℃条件下ctDNA与DNR-D3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判断ctDNA与DNR-D3之间荧光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利用荧光数据计算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从而判断DNR-D3与ctDNA的作用方式以嵌插为主,作用力类型是以氢键和静电作用为主,此过程是放热的焓熵协同驱动过程。DNR-D3的荧光猝灭50%时DNR-D3与ctDNA的摩尔浓度比Rc=7/25,这表明DNR-D3的蒽环与ctDNA发生了强烈的嵌插作用,DNR-D3显示出了较强的抗癌活性。通过研究可知,DNR-D3有望成为抗癌活性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R-D3 CTDNA 紫外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抗癌活性
下载PDF
Binding equilibrium study of phosphotungstic acid and HSA or BSA with UV spectrum, fluorescence spectrum and equilibrium dialysis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瑾 袁余洲 梁宏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2年第2期200-207,共8页
The binding equilibrium between phosphotungstic acid (H7[P(W2O7)6]@XH2O;PTA) and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or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has been studied by UV-Vis,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ies and equilibrium dialysis... The binding equilibrium between phosphotungstic acid (H7[P(W2O7)6]@XH2O;PTA) and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or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has been studied by UV-Vis,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ies and equilibrium dialysis.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UV absorption enhanced and the fluorescence quenched as the PTA binding to HSA or BSA at physiological pH 7.43( ± 0.02). The Scatchard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exists a strong binding site of PTA in both HSA and BSA, and the successive stability constants of these two systems are obtained by nonlinear least-squares methods fitting Bjerrum form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um albumin phosphotungstic acid uv spectrum fluorescence spectrum equilibrium dialysis.
原文传递
1,10-邻菲咯啉-5,6-二苯腙的合成及其光谱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晓光 李明田 +1 位作者 丁丽芸 黄俊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2期26-28,共3页
以邻菲咯啉、苯肼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的苯腙类衍生物——1,10-邻菲咯啉-5,6-二苯腙,由红外光谱表征结构,用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得其熔程为243~244℃。分析了反应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其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特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 以邻菲咯啉、苯肼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的苯腙类衍生物——1,10-邻菲咯啉-5,6-二苯腙,由红外光谱表征结构,用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得其熔程为243~244℃。分析了反应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其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特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强荧光性质,可望用作光纤生物传感器的敏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菲咯啉 苯腙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抗抑郁化合物SIPI5358与环糊精形成的非共价复合物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小丹 姜丹 +4 位作者 陈琛 储艳秋 丁传凡 翁志洁 李建其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04-2612,共9页
用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和串级质谱(MS/MS),并结合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一种芳烷醇哌嗪类抗抑郁化合物SIPI5358与α-、β-、γ-环糊精(CD)制备得到的非共价复合物.质谱分析结果显示,SIPI5358分子可以和α-CD生成配合比为1∶... 用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和串级质谱(MS/MS),并结合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一种芳烷醇哌嗪类抗抑郁化合物SIPI5358与α-、β-、γ-环糊精(CD)制备得到的非共价复合物.质谱分析结果显示,SIPI5358分子可以和α-CD生成配合比为1∶1的非共价复合物,而与β-、γ-CD生成不同配合比的非共价复合物.串级质谱的结果进一步验证β-CD与SIPI5358非共价复合物的组成.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实验对液相中非共价复合物的形成进行了辅助研究,结果均再次验证了非共价复合物的生成.荧光光谱实验测得SIPI5358与β-CD反应的生成常数Kf=3.45×103 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抗抑郁 非共价复合物 紫外光谱 电喷雾电离质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