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清热八味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全垂铖 苏炳泽 +1 位作者 吴李仲 吴祥基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第12期1468-1471,共4页
目的:探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清热八味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2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 目的:探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清热八味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2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八味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治疗1和2个疗程后的免疫功能[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树突状细胞(DC)]、鼻黏膜生理状态[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肥大细胞(MC)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58/6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1.6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喷嚏、清涕、鼻痒和鼻塞的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外周血ILC2、DC含量降低,不同时间、组间和交互作用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鼻黏膜MC计数、EOS计数降低,不同时间、组间和交互作用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常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60)、1.67%(1/6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清热八味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鼻黏膜生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清热八味胶囊 变应性鼻炎 型固有淋巴细胞 鼻黏膜生理状态
下载PDF
平喘颗粒对哮喘小鼠Ⅱ型固有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瑶 袁星星 +1 位作者 田春燕 李竹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6期1201-1206,1212,共7页
目的:观察平喘颗粒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数量和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构建哮喘小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平喘颗粒或IL⁃33中和抗体进行干预,分别通过HE、PAS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 目的:观察平喘颗粒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数量和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构建哮喘小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平喘颗粒或IL⁃33中和抗体进行干预,分别通过HE、PAS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分别以ELISA和qRT⁃PCR法检测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中IL⁃4、IL⁃5、IL⁃13和IL⁃33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Ⅱ型固有淋巴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ST⁃2、FIZZ1和Arg⁃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PAS评分和胶原染色面积明显增加,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中IL⁃4、IL⁃5、IL⁃13和IL⁃33的表达明显增加,肺组织中ILC2和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ST⁃2、FIZZ1和Arg⁃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平喘颗粒能够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PAS评分和胶原染色面积,下调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中IL⁃4、IL⁃5、IL⁃13和IL⁃33的表达,降低肺组织中ILC2和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ST⁃2、FIZZ1和Arg⁃1蛋白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喘颗粒通过抑制ILC2介导的M2型巨噬细胞极化,从而改善哮喘气道重塑,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喘颗粒 支气管哮喘 型固有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M2型极化
下载PDF
花粉症患者发作期外周血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亚群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苗青 任亦欣 +4 位作者 刘永革 王燕 李珍 关辉 向莉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花粉症患者在花粉季节发作期外周血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亚群表达水平、功能变化及其胞内STAT6信号通路水平变化。方法纳入10例花粉症患者、10例尘螨致敏哮喘患者以及12例健康儿童,分别在花粉季节发作期和非发作期采用... 目的初步探讨花粉症患者在花粉季节发作期外周血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亚群表达水平、功能变化及其胞内STAT6信号通路水平变化。方法纳入10例花粉症患者、10例尘螨致敏哮喘患者以及12例健康儿童,分别在花粉季节发作期和非发作期采用流式细胞术监测其外周血ILC2细胞及其胞内Th2型因子水平变化。分选各组外周血Lin-细胞亚群,体外给予前炎症因子(IL-25和IL-33)刺激培养7 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5和IL-13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总蛋白质中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STAT6)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在花粉季节发作期内,花粉症患者外周血ILC2细胞表达水平[(23.09±7.86)%]显著高于尘螨过敏哮喘组[(6.84±3.85)%]以及健康对照组[(1.69±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发作期,花粉症患者外周血ILC2细胞水平呈现下降趋势[(11.30±2.45)%],但依旧高于同期的尘螨致敏哮喘组[(3.76±1.96)%]以及健康对照组[(1.32±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花粉季节发作期内,花粉症患者外周血IL-13+ILC2[(6.94±3.16)%vs(4.17±1.98)%,P<0.05]、尘螨致敏哮喘患者外周血IL-13+ILC2[(1.89±0.70)%vs(1.44±0.55)%,P<0.05]均显著高于非发作期。体外给予IL-25或IL-33刺激,均可以上调花粉症组和尘螨致敏哮喘组培养上清中IL-5和IL-13的水平,且当联合应用IL-25和IL-33可以协同放大此种刺激效应。Western blot证实应用IL-25和IL-33协同刺激可以显著上调花粉症患者组Lin-细胞胞内STAT6磷酸化水平。结论花粉季节发作期内,花粉症患者体内ILC2细胞数目及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花粉症患者在短时间内临床症状出现或急性加重的另一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症 尘螨 艾蒿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6 型固有淋巴样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