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SD大鼠移植性胃癌模型及不同方法诱癌率的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隋英忠 夏玉军 +2 位作者 王晓静 阚世海 孔凡镇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采用瘤细胞悬液和瘤组织块原位种植构建Sprague Dawley(SD)大鼠原位移植胃癌模型,并比较其诱癌率。方法分别采用直接注射法和组织插块法构建SD大鼠胃癌模型:直接注射法组将walker-256细胞悬液直接注射到SD大鼠胃壁的浆膜内,观察移... 目的采用瘤细胞悬液和瘤组织块原位种植构建Sprague Dawley(SD)大鼠原位移植胃癌模型,并比较其诱癌率。方法分别采用直接注射法和组织插块法构建SD大鼠胃癌模型:直接注射法组将walker-256细胞悬液直接注射到SD大鼠胃壁的浆膜内,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组织插块法组以walker-256细胞接种于SD幼鼠皮下,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再取该肿瘤组织块原位移植于SD大鼠胃壁,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结果直接注射法组原位移植成功率为5/7,造模9 d后平均瘤重为0.320 g;组织插块法组原位移植胃癌成功率为3/7,造模9 d后平均瘤重为0.206g。直接注射法组原位移植成功率和造模9 d后平均瘤重均较组织插块法组高。结论直接注射法原位移植模型的生物学行为与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相似,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工具用于胃癌转移机制和抗转移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细胞 肿瘤移植 SD大鼠 疾病模型
原文传递
胃癌的中医辨治探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黄学武 罗群带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6,共2页
胃癌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胃虚弱贯穿于胃癌的各个阶段。中医药治疗胃癌,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健脾治疗宜贯彻始终;根据不同阶段的表现,权衡病情之轻重,采取不同的措施,补宜轻补,攻忌猛攻;善用成药,方便有效。
关键词 胃肿瘤 辨证论治 中医治法
下载PDF
胃癌组织FHIT蛋白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朱淑珍 项锋钢 李宏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19-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在胃癌组织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52例胃癌、30例癌旁组织和48例远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硼酸亚甲蓝染色法检测HP。结果FHI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在胃癌组织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52例胃癌、30例癌旁组织和48例远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硼酸亚甲蓝染色法检测HP。结果FHI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弱于癌旁及远癌组织(χ2=17.49、36.15,P<0.01);后两者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χ2=102.67,P<0.01)。胃癌及癌旁组织中,HP阳性组的FHIT蛋白表达弱于HP阴性组(Z=-2.881、-2.550,P<0.05)。FHIT蛋白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Z=-2.124、-2.552,P<0.05)。结论FHIT蛋白的表达缺失或下降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FHIT蛋白表达促使胃癌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蛋白质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螺杆菌感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癌CT分期以及CT强化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谢敏 胡春洪 +2 位作者 张追阳 蔡颖 唐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21-1624,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CT分期、CT强化表现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用信息。方法: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术前予腹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测定胃癌病变研究区域的CT强化值,术后采集这30例患者胃癌标本,对相应研究部位进行... 目的:研究胃癌CT分期、CT强化表现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用信息。方法: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术前予腹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测定胃癌病变研究区域的CT强化值,术后采集这30例患者胃癌标本,对相应研究部位进行二步法CD34单克隆抗体和VEGF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并依据临床、CT、病理结果对其病变进行TNM分期以及CT分期,将CT强化值、CT分期、TNM分期、病理分级结果以及CD34、VEGF染色结果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30例患者胃癌TNM分期与CT分期符合率为90%,CT强化值与TNM分期、CT分期呈明显正相关。CT强化值与微血管密度(MVD)呈正直线相关,方程式Y=49.4125+0.5067X。VEGF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CT强化值之间差异显著(P<0.05),病理分级与CT强化值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依据CT表现可对胃癌进行术前分期,CT强化值可反映胃癌肿瘤血管的生成,CT强化值高低对胃癌病理分级无直接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X线计算机 分期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下载PDF
注液摇篮CT扫描技术在胃癌检查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
5
作者 刘长才 张月玲 +2 位作者 王福江 李士正 段孝凤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  探讨注液摇篮CT扫描技术在胃癌检查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 12 8例胃癌病人以水作对比剂 ,利用低张法摇篮技术 ,变换体位行CT检查 ,作出术前CT分期 ,并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结果 CT分期与临床分期符合率 84 .4 % (10 8/ ... 目的  探讨注液摇篮CT扫描技术在胃癌检查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 12 8例胃癌病人以水作对比剂 ,利用低张法摇篮技术 ,变换体位行CT检查 ,作出术前CT分期 ,并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结果 CT分期与临床分期符合率 84 .4 % (10 8/ 12 8)。CT分期低估 11例 (8.6 % ) ,高估 9例 (7.0 % )。CT对肿大淋巴结的检出率 <1cm或≥ 1cm者分别为 2 3.1% ,76 .9% ,敏感性84 .8% (16 7/ 197) ,特异性 87.5 % (98/ 112 )。结论  以水作对比剂的注液摇篮CT扫描技术能明显提高胃癌术前分期准确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摇蓝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剂 胃肿瘤
下载PDF
活血化瘀强度与气血双亏型胃癌转移率相关性机理探讨 被引量:37
6
作者 徐德成 张培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6-157,共2页
本文回顾研究了益气生血方剂中活血化瘀强度与气血双亏型胃癌转移率之间的相关性,显示两者有较强的正相关,提示气血双亏型胃癌转移率随活血化瘀作用加强而增高。推测可能与本型胃癌血小板数量及聚集性下降、血浆纤维蛋白含量低及凝血抑... 本文回顾研究了益气生血方剂中活血化瘀强度与气血双亏型胃癌转移率之间的相关性,显示两者有较强的正相关,提示气血双亏型胃癌转移率随活血化瘀作用加强而增高。推测可能与本型胃癌血小板数量及聚集性下降、血浆纤维蛋白含量低及凝血抑制、纤溶增强易于肿瘤转移有关,且大多数活血化瘀方药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凝和增加纤溶的现代药理机制。进而建议气血双亏型胃癌,在血小板数量及聚集率明显下降、凝血时间明显延长及FDP高时,尽量降低方剂中活血化瘀强度,以避免促进肿瘤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中医药疗法 气血两虚 活血祛瘀
下载PDF
胃癌手术前后舌苔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樊冬香 胡家才 宋恩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33-434,共2页
观察18例胃癌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舌苔的变化,以术前白厚腻苔或黄厚腻苔者为观察对象。结果18例均在术后1~2周舌苔逐渐剥脱,脱落细胞学检查以过度角化细胞为主,黄厚腻苔中可见不同程度的细胞坏死。细菌学检查可见白厚腻、黄厚腻苔中均有... 观察18例胃癌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舌苔的变化,以术前白厚腻苔或黄厚腻苔者为观察对象。结果18例均在术后1~2周舌苔逐渐剥脱,脱落细胞学检查以过度角化细胞为主,黄厚腻苔中可见不同程度的细胞坏死。细菌学检查可见白厚腻、黄厚腻苔中均有大量细菌,以革兰氏阴性球菌、双球菌及阴性杆菌为主。观察发现,低分化癌及粘液细胞癌均见于黄厚腻苔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外科手术 诊断 舌苔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胃癌移植瘤免疫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明松 袁爱力 +2 位作者 潘德春 陈村龙 张振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59-260,共2页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 (DC)体外诱导的抗肿瘤免疫能否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并预防其发生。方法 联合应用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及白介素 4(IL 4)直接从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培养出DC ;以SGC -790 1细胞的肿瘤抗原粗提物刺激DC...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 (DC)体外诱导的抗肿瘤免疫能否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并预防其发生。方法 联合应用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及白介素 4(IL 4)直接从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培养出DC ;以SGC -790 1细胞的肿瘤抗原粗提物刺激DC使其激活同源的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 ;建立裸鼠SGC -790 1细胞移植瘤模型 ;DC诱导的CTL治疗裸鼠SGC -790 1细胞移植瘤 ,观察移植瘤生长 ;DC诱导的CTL预防性治疗裸鼠 ,观察随后接种的SGC -790 1细胞移植瘤发生情况。结果 DC诱导的CTL不仅能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并能预防其发生。结论 经肿瘤抗原激活的DC作为一新概念上的抗肿瘤疫苗有可能在治疗肿瘤及预防其术后复发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胃肿瘤 抗肿瘤免疫
下载PDF
超声内镜与CT诊断不同大小、性质胃黏膜下肿物的准确率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梁慧霞 胡颖华 +3 位作者 戚美娅 闫再宏 王醒 董晓琳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92-98,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大小、性质胃黏膜下肿物的超声内镜(EUS)与CT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胃黏膜下肿物患者80例,均给予EUS、CT检查,比较分析EUS、CT诊断结果。结果:经术后病理确诊60例为良性肿瘤,20例为恶性... 目的:比较不同大小、性质胃黏膜下肿物的超声内镜(EUS)与CT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胃黏膜下肿物患者80例,均给予EUS、CT检查,比较分析EUS、CT诊断结果。结果:经术后病理确诊60例为良性肿瘤,20例为恶性肿瘤。EUS诊断胃黏膜下肿物准确率为97.50%,明显高于CT诊断81.25%(P <0.05)。对于肿瘤直径<1 cm的胃黏膜下肿物,EUS诊断准确率为93.33%,明显高于CT诊断73.33%(P <0.05);对于肿瘤直径1~2 cm、> 2 cm胃黏膜下肿物,EUS和CT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US诊断良性胃黏膜下肿物的准确率为96.67%,明显高于CT诊断83.33%(P <0.05);EUS和CT诊断恶性胃黏膜下肿物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间质瘤回声均匀、边界清楚比例分别为30.00%和35.00%,明显低于良性胃间质瘤79.55%、81.82%(P <0.05),恶性胃间质瘤形态不规则、不均匀强化、有坏死、局部侵犯比例分别为65.00%、70.00%、60.00%和65.00%,明显高于良性胃间质瘤(P <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EUS诊断胃黏膜下肿物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尤其对于肿瘤直径<1 cm的肿物或良性肿瘤,其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下肿物 超声内镜 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诊断准确率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术治疗胃良性肿瘤疗效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褫夺 钟先荣 +1 位作者 覃怀成 梁三海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1752-1754,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术治疗胃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某院收治的胃良性肿瘤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腹腔镜下行胃良性肿瘤根治术,观察组...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术治疗胃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某院收治的胃良性肿瘤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腹腔镜下行胃良性肿瘤根治术,观察组在腹腔镜下采取胃局部切除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水平,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59.74±13.07)min、术中出血量(172.45±24.57)mL、住院时间(6.51±1.29)d低于对照组(172.46±12.45)min、(183.76±24.32)mL、(7.56±1.42)d(P〈0.05);治疗后两组CEA、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CEA(4.21±1.05)mg/L、CRP(8.46±1.25)μg/L与对照组(4.18±1.02)mg/L、(8.39±1.24)μg/L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低于对照组7.0%(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术治疗胃良性肿瘤可有效降低CRP、CEA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围术期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局部切除术 胃良性肿瘤 疗效 分析
下载PDF
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董明 侯俊明 +2 位作者 王建华 任小朋 高美花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2118-2120,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最佳术式。方法:对148例胃癌行全胃切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oux-en-Y吻合术25例、空肠袋加Roux-en-Y吻合术30例、间置空肠代胃术23例、空肠袋加间置空肠代胃术22例、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48例;...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最佳术式。方法:对148例胃癌行全胃切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oux-en-Y吻合术25例、空肠袋加Roux-en-Y吻合术30例、间置空肠代胃术23例、空肠袋加间置空肠代胃术22例、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48例;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4%,优于其他各组44%,26.7%,34.7%,22.7%,10.4%;Visick分级Ⅰ级Ⅱ级百分比为77.1%,优于其他各组48.0%,46.7%,52.2%,45.5%;在手术时间、术后生存率及体重变化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且手术操作安全简便,在各方面都相对于另外四种术式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恶性肿瘤 全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血管球1例及国内外文献复习
12
作者 唐锦 杨婧 +1 位作者 杨钧淞 魏寿江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1139-1142,共4页
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23年4月收治的1例罕见疾病[胃血管球瘤(GGT)]患者。该例患者术前临床诊断为胃间质瘤,术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确诊为GGT,经单孔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后痊愈出院。GGT术前难以确诊,且易误诊为胃间质瘤,手术... 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23年4月收治的1例罕见疾病[胃血管球瘤(GGT)]患者。该例患者术前临床诊断为胃间质瘤,术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确诊为GGT,经单孔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后痊愈出院。GGT术前难以确诊,且易误诊为胃间质瘤,手术切除肿瘤是其唯一治疗方法。该文深入探讨GGT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特征、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以便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 内镜 胃血管球瘤 文献复习
下载PDF
胃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潘明继 潘远志 +9 位作者 李永辉 陈莲舫 孙桂生 魏衡 阮挺强 林捷 范元芳 葛振华 王若愚 万集今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9-161,共3页
为探讨胃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规律,本文对103例胃癌病人分别于手术前后、化疗期间及疗后给予中西医的扶正和调理,并与单纯手术及化疗作对照,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西医疗法的对照组。实验表明扶正健脾汤具有扶正和抑瘤双重... 为探讨胃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规律,本文对103例胃癌病人分别于手术前后、化疗期间及疗后给予中西医的扶正和调理,并与单纯手术及化疗作对照,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西医疗法的对照组。实验表明扶正健脾汤具有扶正和抑瘤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中西医结合 腺癌 治疗
下载PDF
全胃切除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7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锋 任书伟 余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2534-2536,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在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施行全胃切除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发生。随访12个月至24个月,部分病例出现... 目的:探讨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在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施行全胃切除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发生。随访12个月至24个月,部分病例出现轻度反流性食管炎,代胃容量300ml以上,排空时间30-100min。术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消化道重建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恶性肿瘤 全胃切除 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 消化道重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裸鼠胃癌移植瘤预防性抑制作用及对免疫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国华 吴异兰 +1 位作者 陈旭征 郑智慧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裸鼠胃癌移植癌的预防性抑制作用及对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用胃癌MGC-803细胞株建立裸鼠胃癌移植瘤模型,通过白藜芦醇预防性给药,观察不同剂量白藜芦醇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T细胞免疫调节影响。结果白...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裸鼠胃癌移植癌的预防性抑制作用及对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用胃癌MGC-803细胞株建立裸鼠胃癌移植瘤模型,通过白藜芦醇预防性给药,观察不同剂量白藜芦醇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T细胞免疫调节影响。结果白藜芦醇中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可达到50%(P<0.05),并能有效升高裸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数量。结论白藜芦醇能有效预防性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的生长,可能与调节裸鼠T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胃癌移植瘤 预防作用 免疫调节 裸鼠
下载PDF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研究——附3例临床、胃双重造影及CT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邱水波 李明亮 +2 位作者 吴政光 陈健群 龚小龙 《罕少疾病杂志》 2000年第2期7-8,共2页
目的 研究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胃双重造影及 CT表现。方法 13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本病,且符合 Dowson等诊断标准。结果 临床以上腹部不适、食欲下降、腹部包块表现为主,胃双重造影常见腔内充盈缺损及溃疡, CT平扫可见胃腔内外... 目的 研究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胃双重造影及 CT表现。方法 13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本病,且符合 Dowson等诊断标准。结果 临床以上腹部不适、食欲下降、腹部包块表现为主,胃双重造影常见腔内充盈缺损及溃疡, CT平扫可见胃腔内外软组织肿块、胃壁不规则增厚及胃双重造影表现缺乏特征性, CT不仅能显示胃腔内外病变,增强后有中度均匀性强化。结论本病的临床及胃双重造影表现缺乏特征性, CT不仅能显示胃腔内外病变,且可观察邻近脏器及淋巴结的转移,对诊断帮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双重造影 CT
下载PDF
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7
作者 王锦洲 郑炜 +1 位作者 许碧双 王志纬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9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诊治的11例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诊治及预后。结果 11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7... 目的探讨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诊治的11例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诊治及预后。结果 11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7.18岁;肿瘤位于贲门胃体6例,胃体2例,胃窦3例;免疫组化结果 Cg A(+)1例,Syn(+)6例,Cg A及Syn均(+)4例;11例患者的Ki67指数均>20%;1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全胃切除5例,近端胃切除2例,远端胃切除4例。结论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较罕见的特殊类型胃恶性肿瘤,预后差,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免疫组化是主要确诊手段,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恶性肿瘤 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符合线路^(18)F-FDGSPECT与64排CT异机融合在诊断胃原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18
作者 缪绍维 卢婷婷 汪永红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符合线路^(18)F-FDG SPECT与64排CT异机融合在诊疗胃原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确诊的40例胃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同时行符合线路^(18)F-FDG SPECT与64排CT胸全腹扫描,收集影像资料,将符合线路同机CT... 目的:探讨符合线路^(18)F-FDG SPECT与64排CT异机融合在诊疗胃原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确诊的40例胃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同时行符合线路^(18)F-FDG SPECT与64排CT胸全腹扫描,收集影像资料,将符合线路同机CT融合影像与64排异机CT融合影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异机融合影像在原发病灶的定位及转移灶的检出率高于符合线路同机扫描(χ~2=6.08,P<0.05)。结论:符合线路扫描与64排CT的异机融合将多种影像资料相互补充,更适用于市区级基层医院诊疗胃原发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 64排CT 胃原发恶性肿瘤
下载PDF
腹腔镜技术在胃胃肠间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与争议 被引量:27
19
作者 徐泽宽 徐皓 李沣员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1-504,共4页
胃肠间质瘤(GIST)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与临床特征。外科手术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是胃GIST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胃GIST的腹腔镜手术治疗逐渐替代传统开放手术,并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但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时,对于胃... 胃肠间质瘤(GIST)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与临床特征。外科手术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是胃GIST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胃GIST的腹腔镜手术治疗逐渐替代传统开放手术,并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但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时,对于胃GIST的大小和特殊部位的胃GIST目前仍存在争议。从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治疗指南的更新中看出,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胃GIST的大小限制是可以打破的,关键取决于肿瘤病变的部位、医生专业水平和医疗团队配合的程度。对于特殊部位的胃GIST,外科医生可根据其特殊性尝试灵活选择术式以达到完整切除肿瘤和保留胃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腹腔镜
原文传递
MS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先浪 王晓荣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MSCT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定性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本院2009年1月-2013年9月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胃间质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其MSCT特点,包括肿瘤的生长方式(腔内型、腔外型或腔内外型)、大小(<或≥5cm)...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MSCT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定性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本院2009年1月-2013年9月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胃间质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其MSCT特点,包括肿瘤的生长方式(腔内型、腔外型或腔内外型)、大小(<或≥5cm)、囊变、坏死、钙化、溃疡、强化程度及方式、区域淋巴结是否肿大和远处器官是否有转移等,判断上述征象对间质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18例胃间质瘤均为单发病灶,其中恶性9例,潜在恶性5例,良性4例。发生坏死、侵犯周围组织、腹腔淋巴结肿大、远处转移的间质瘤几乎全是恶性或潜在恶性,肿瘤≥5cm、腔外或腔内外型生长、囊变、溃疡、钙化、不均匀强化的病变,恶性及潜在恶性几率明显增加。结论:胃间质瘤的MS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肿瘤出现坏死、侵犯周边组织、区域淋巴结肿大和远处器官转移可判断为恶性及潜在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