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观察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何红彦 邵艳新 +3 位作者 殷智晔 李洁 吕翠环 张庆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878-880,共3页
目的总结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结果 101例患者呈亚急性、慢性起病,88例合并颅外结核。临床表现以发热... 目的总结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结果 101例患者呈亚急性、慢性起病,88例合并颅外结核。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及脑膜刺激征为主;脑脊液改变以压力、细胞数、蛋白升高,糖及氯化物降低为主。77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异常者65例,表现为脑膜强化、脑积水、脑内结核瘤、脊髓损害、混合型。经正规抗结核治疗,临床治愈60例,好转36例,无效12例,死亡5例。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及是否合并颅外结核病灶是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治疗可以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诊断 预后 治疗
下载PDF
结核性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血浆及脑脊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吕燕华 王海英 +4 位作者 庄严 佟旭 郭红梅 尤莉 曹亦宾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83-1486,共4页
目的对照研究结核性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血浆及脑脊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为两类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2015年医院诊治的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组)与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临床资料各50例,患者入院后均... 目的对照研究结核性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血浆及脑脊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为两类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2015年医院诊治的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组)与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临床资料各50例,患者入院后均行血浆及脑脊液中氯化物、蛋白、糖、腺苷脱氢酶、乳酸检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血浆及脑脊液氯化物、乳酸浓度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腺苷脱氢酶低于结核性脑膜炎组,血浆蛋白浓度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与血浆氯化物比值、乳酸比值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蛋白比值、腺苷脱氢酶比值低于结核性脑膜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氯化物、蛋白、腺苷脱氢酶、乳酸浓度及比值存在一定差异,对两种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提供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指标
原文传递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业建 刘新 +1 位作者 常慧澜 关琦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5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生化的影响,并探讨其疗效。方法 128例结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5)和对照组(n=63),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束后对2组疗...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生化的影响,并探讨其疗效。方法 128例结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5)和对照组(n=63),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束后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脑脊液生化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治愈率为65.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愈率为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置换 鞘内注射
下载PDF
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肖小六 钟振洲 +3 位作者 黎昌茂 刘向红 谌微 刘明山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含莫西沙星的抗痨药方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含莫西沙星的抗痨药方案进行10个月的治疗,通过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统计学方法等手段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经... 目的探讨含莫西沙星的抗痨药方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含莫西沙星的抗痨药方案进行10个月的治疗,通过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统计学方法等手段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经治疗后效果良好,未留下明显的后遗症。结论莫西沙星联合其他一线抗痨药,并结合激素、脱水、改善脑功能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莫西沙星 难治性 联合用药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秀丽 何俊瑛 +2 位作者 金便芬 巩忠 孟兆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229-1231,共3页
目的 动态观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的变化 ,以期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比色法动态检测 4 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活力的变化 ,并以 2 2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 动态观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的变化 ,以期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比色法动态检测 4 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活力的变化 ,并以 2 2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4 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 2周内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腺苷脱氨酶活力较其他时间明显增高 ,此后腺苷脱氨酶活力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呈进行性下降趋势。另外 8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呈现持续高水平。结论 检测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是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一个简单而可靠的方法 ;动态观察腺苷脱氨酶还能对疾病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腺苷脱氨酶 患者 脑脊液 动态观察 预后判断 对照组 高水平 结论 依据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及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沈金勇 刘君俊 +1 位作者 周辉 侯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29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脑炎(二者统称结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63例结脑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结核药物及激素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药治疗。观察两组患...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脑炎(二者统称结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63例结脑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结核药物及激素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温、颅压、临床体征、颅内病灶吸收情况和脑脊液(CSF)等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体温、颅压降至正常,意识恢复时间及CSF中细胞数、糖、蛋白质、氯化物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患者颅内病灶吸收情况及并发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药可缓解结脑的症状,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该方法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置换 鞘内注药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脑炎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86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韩雄 李森 +2 位作者 索爱琴 张杰文 赵建华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6年第4期388-393,共6页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年来住院初治结核性脑膜炎(TM)患者86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脑脊液压力升高发生率82.1%,细胞计数升高发生率94.2%,糖降低发生率73.3%,氧化物降低率72.1%,蛋白升高率...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年来住院初治结核性脑膜炎(TM)患者86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脑脊液压力升高发生率82.1%,细胞计数升高发生率94.2%,糖降低发生率73.3%,氧化物降低率72.1%,蛋白升高率89.5%,脑CT异常率65.7%,胸部X线阳性率45.3%,误诊率高达29.1%;复发5例,占5.81%。20世纪80年代44例TM患者用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等三联治疗;20世纪90年代以后42例TM患者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四联治疗,两组转归无明显差别(P=0.38),但前者总疗程为18~24个月,后者为12个月;84.9%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肺外结核感染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线索;早期正规抗结核治疗和激素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 脑脊液 抗结核化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方芳 蒋莉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17-519,共3页
目的总结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04-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03例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住院患儿病例资料。结果(1)全组病例中,<3岁的婴幼儿49例(47.6%);(2)... 目的总结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04-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03例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住院患儿病例资料。结果(1)全组病例中,<3岁的婴幼儿49例(47.6%);(2)全组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颅内压增高、抽搐、意识障碍;(3)38例有明确结核接触史,共占36.9%;(4)全组88例行头颅CT检查,77例异常,阳性率为87.5%,其中51例伴随脑积水改变(66.2%)。最早于病程第4天即有CT异常。结论(1)发热伴颅内压增高、脑神经损害是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常见的表现。(2)诊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应重视对结核接触史询问,加强密切接触亲属结核感染的检查,年龄越小,价值越大。(3)头颅CT是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比较有效的方法,对疑诊病人应及时进行头颅CT检查及动态随访CT变化。(4)提高病原学检查对确诊结脑及筛查有效药物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特征 小儿
原文传递
专病一体化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高江彦 任广潘 +2 位作者 李德新 张晓光 曹红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4期154-157,共4页
目的观察专病一体化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河北省胸科医院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专病一体化护理... 目的观察专病一体化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河北省胸科医院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专病一体化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依从性、自我效能管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效能评分为(33.47±2.91)分,优于对照组(26.19±2.8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按医嘱用药、自我病情监测、定期复查、合理饮食以及情绪乐观依从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专病一体化护理,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少,治疗依从性好,护理后患者自我效能管理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疗效显著,护理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病一体化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依从率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观察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宋贵军 尹琳 +1 位作者 曹云鹏 刘文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34-1635,共2页
目的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治疗进行总结分析。方法总结8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8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主要分布于幼年、青年和老年,其中痊愈57例,死亡2例,有效率为87.... 目的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治疗进行总结分析。方法总结8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8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主要分布于幼年、青年和老年,其中痊愈57例,死亡2例,有效率为87.36%。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早期诊断、规范治疗能有效减轻脑水肿,减少并发症,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 抗结核药 治疗
原文传递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11
作者 金雪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13-2514,共2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显色法检测52例结核性脑膜炎、48例化脓性脑膜炎和45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腺苷脱氨酶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病...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显色法检测52例结核性脑膜炎、48例化脓性脑膜炎和45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腺苷脱氨酶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腺苷脱氨酶水平分别为(16.51±6.53)、(5.62±2.57)、(3.25±1.3)U/L;结核性脑膜炎组腺苷脱氨酶水平明显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治疗后2、4、6周腺苷脱氨酶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治疗进展,腺苷脱氨酶水平不断下降(P<0.05)。结论脑脊液中的腺苷脱氨酶测定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发现及鉴别诊断,对其进行动态监测可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腺苷脱氨酶
原文传递
颅内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诊断 被引量:19
12
作者 沈海林 郭亮 +3 位作者 胡春洪 付引弟 陈学仁 丁乙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08-410,共3页
目的 评估MRI对颅内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 18例颅内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表现、Gd DTPA增强的作用和追踪MRI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MRI显示脑膜炎 13例 ,表现为蛛网膜腔狭窄和消失 ,脑脊液分房。在增强MRI上 ,受累的脑... 目的 评估MRI对颅内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 18例颅内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表现、Gd DTPA增强的作用和追踪MRI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MRI显示脑膜炎 13例 ,表现为蛛网膜腔狭窄和消失 ,脑脊液分房。在增强MRI上 ,受累的脑膜呈线形、弥漫性斑块和结节状或环状显著性强化。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 2例 ,结核性脑脓肿 2例 ,脑梗塞 1例。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 ,增强MRI可以清楚地显示出结核性脑膜炎受累的形态学和病理学改变。因此 ,MRI检查对颅内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无论是在急性期或慢性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颅内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峤 冯国栋 +1 位作者 高宇 赵钢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对比和分析综合性医院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62例CNM及219例TBM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脑脊液细胞学(CSFC)、头颅影像学的特点。结果两种脑膜炎均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相对于TBM,CNM延... 目的对比和分析综合性医院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62例CNM及219例TBM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脑脊液细胞学(CSFC)、头颅影像学的特点。结果两种脑膜炎均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相对于TBM,CNM延误诊断时间更长、临床症状中癫痫出现比率(24.2%)、头颅影像学中脑膜强化出现比率(17.7%)较高,腰穿脑脊液(CSF)压力(268.7±67.6mmH_2O)、CSF单核细胞占比(21.0±17.5%)高,CSF白细胞计数(84.8±88.1×10~6/L)、CSF糖(1.9±1.4mmol·L^(-1))较低。结论两种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两者之间不易鉴别,容易误诊漏诊。临床上需综合判断,CSF瑞氏吉姆萨染色和改良抗酸染色有助于两者病原学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鉴别 诊断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9
14
作者 沈春明 赵刚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3期401-401,468,共2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及合理应用的方法,以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缩短病程,减少不良转归的发生。方法回顾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近5年来的结核性脑膜炎病例,选择其中随访满12个月的结核性脑膜炎患...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及合理应用的方法,以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缩短病程,减少不良转归的发生。方法回顾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近5年来的结核性脑膜炎病例,选择其中随访满12个月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0例,对全部患者入院时病情,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剂量、疗程,患者病情恢复及临床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10例患者确诊后即给予四联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完成整个抗结核疗程12个月,全部患者没有死亡,大部分恢复良好,仅有2例患者轻度残疾。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正规化疗是关键,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早期、合理的应用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结核性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贺斌 赵忠新 邵福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研究结核性和病毒性脑膜炎多项实验室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量化标准和敏感性 ,探讨患者入院后脑脊液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2 9例结核性和 31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 ,比较其临床症状、外周血和脑脊... 目的 研究结核性和病毒性脑膜炎多项实验室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量化标准和敏感性 ,探讨患者入院后脑脊液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2 9例结核性和 31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 ,比较其临床症状、外周血和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采用 L ogistic回归分析脑脊液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从临床症状、血常规、血糖、脑脊液白细胞及分类上很难与病毒性脑膜炎相鉴别。与病毒性脑膜炎相比 ,当脑脊液的糖含量 <2 .5 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 >1.0 g/L、脑脊液氯化物含量 <12 0 .0 mm ol/L、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 <0 .5 0时应高度疑诊为结核性脑膜炎。上述指标鉴别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性为 :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 <0 .5 0 ,高于脑脊液的糖含量 <2 .5 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 >1.0 g/L,高于脑脊液氯化物含量 <12 0 .0 m 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 >1.0 g/L 与脑脊液氯化物含量 <12 2 .8mm ol/L 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脑脊液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3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周晓慧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5期790-791,共2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早期诊断,误诊等问题。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324例,就临床特点化疗效果早期诊断,鞘内注药,误诊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发病早期患者占26.5%,中期占53.7%。平均33天。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疼,恶心,...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早期诊断,误诊等问题。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324例,就临床特点化疗效果早期诊断,鞘内注药,误诊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发病早期患者占26.5%,中期占53.7%。平均33天。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疼,恶心,呕吐。本组病例均给于合理抗结核药治疗,其中有86例鞘内注药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结论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合理标准化用药可提高疗效。重危患者可鞘内注药,疗效甚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早期诊断 误诊原因分析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国利 战云飞 +2 位作者 吴海良 杨效光 李淑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746-2747,共2页
目的探讨脑髓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结核和保肝以及激素和脱水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脑髓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结核和保肝以及激素和脱水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与鞘内给药的联合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分别高达72.09%和90.70%;而无效率则显著降低,仅为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的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压力、脑脊液细胞和脑脊液蛋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髓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是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较为理想的综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髓液置换 鞘内注药 结核性脑膜炎
原文传递
结核性脑膜炎9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风霞 刘雪云 战云飞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3期471-472,共2页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96例结核性脑膜炎多呈慢性...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96例结核性脑膜炎多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改变以压力、白细胞、蛋白升高、葡萄糖、氯化物降低为主。87.5%合并颅外结核。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51例,表现为脑积水、结核瘤、脑室扩张、多发病灶等。经正规抗结核治疗,临床治愈52例,好转25例,14例未见好转,自动出院或转院治疗,5例死亡。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是否合并颅外结核感染及正规抗结核治疗是否有效,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脑脊液单核细胞内ESAT-6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7
19
作者 何俊瑛 刘士甫 +4 位作者 朱艳霞 郭伟宾 洪坤 李美杰 邹月丽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评价检测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内的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ESAT-6)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意义,为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将2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与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检查,同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 目的评价检测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内的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ESAT-6)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意义,为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将2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与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检查,同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的ESAT-6及PPD。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单核细胞内存在ESAT-6,在2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14例显示阳性,对照组中1例阳性,结核性脑膜炎组单核细胞内ESAT-6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方法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95%,约登指数0.65。结核性脑膜炎组单核细胞内PPD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敏感性为0.65,特异性为0.90,约登指数为0.55。结论检测脑脊液单核细胞中ESAT-6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简便、特异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单核细胞 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1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范洪伟 王海云 +3 位作者 王焕玲 马小军 刘正印 盛瑞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脑脊液改变、影像学特点、诊治方法及其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或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男... 目的探讨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脑脊液改变、影像学特点、诊治方法及其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或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51例;年龄(31±11)岁。70%为慢性病程(11.1±9.2)周。13例确诊病例,脑脊液结核杆菌培养阳性,或开颅脑活检病理证实为结核性肉芽肿或粟粒样结核;87例为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表现以发热(97%),头痛(92%)、意识障碍(71%)和脑膜刺激征多见(77%),44例伴颅神经损害,以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受损为主。35例 X 线胸片有活动性肺结核表现,肺外活动性结核12例,陈旧性肺结核18例。腰穿示颅内压增高者占86%,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白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明显增高,葡萄糖显著下降。52例患者头颅影像学有异常发现,脑室扩张、交通性脑积水和脑梗死最常见。全部病例均接受抗结核治疗,9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81例患者病情好转,4例因合并开放性肺结核转结核病院治疗,8例自动出院,死亡7例。结论慢性脑膜炎若伴发肺结核或肺外结核者应高度疑诊结核性,鉴别诊断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有助诊断。脑脊液涂片和(或)培养抗酸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阳性,以及脑活检为诊断的金标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脑脊髓液 影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