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瓜籽的研究
1
作者 杨丽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第12期126-128,共3页
汇总分析了自2016年至今国内外学者对于南瓜籽在提取工艺、化学成分分析、治疗疾病、改善药物不良反应、新产品开发以及其他方面的科学研究情况,以期为南瓜籽国内开发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依据和科学基础。
关键词 南瓜籽 提取工艺 治疗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 新产品开发
原文传递
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膝骨关节炎的辨体防治
2
作者 孙河龙 王俊鹏 张仲博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79-182,共4页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科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态势,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治未病是中医学核心思想之一,其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质辨识作...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科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态势,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治未病是中医学核心思想之一,其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质辨识作为一种指导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提升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偏颇体质与膝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为膝骨关节炎的以辨体论治为核心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提供了条件基础。通过对易感人群的偏颇体质进行积极的调节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辨体论治以及调体防复,可以减少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病残率以及复发率。本文从“未病先防”三联预防理念指导调体防病、“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理念指导辨体论治、“调体防复”理念指导自我管理和主动健康三个方面对膝骨关节炎的辨体防治进行阐述,进一步优化膝骨关节炎的防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治未病”思想 膝骨关节炎 辨体防治
下载PDF
中医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探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苑程鲲 王萌影 +3 位作者 彭丽敏 鲁彩霞 马琳琳 于婧璐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3-16,共4页
妊娠期糖尿病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首次发现于妊娠24~28周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时。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西医治疗方案相对单一,无法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了提高GDM患者的临床疗效,辅助中医疗法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 妊娠期糖尿病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首次发现于妊娠24~28周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时。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西医治疗方案相对单一,无法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了提高GDM患者的临床疗效,辅助中医疗法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基于“调体治病”法和“辨证施治”法,对具有妊娠期糖尿病体质倾向的孕妇进行早期个体化干预,调整体质偏颇状态,治病于微时,可以有效地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根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证候特征选用中药方剂,达到控制血糖兼以安胎的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调体治病 辨证施治
下载PDF
男性脑血流动力学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刘朝红 刘莹莹 +4 位作者 吴玥蓉 兰红勤 王玮 孙之中 叶新萍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5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脑血流动力学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制订脑卒中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1749名男性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进行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及中医体质辨识,分析脑血管功能(CVHI)积分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探讨男性脑血流动力学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制订脑卒中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1749名男性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进行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及中医体质辨识,分析脑血管功能(CVHI)积分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结果:男性CVHI积分随着年龄增长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男性CVHI异常率随着年龄增长有明显升高的趋势;男性CVHI积分较低的偏颇体质为痰湿质[(74.20±28.25)分]、血瘀质[(74.88±28.31)分]和阴虚质[(77.65±25.16)分];男性偏颇体质在CVHI积分中最差的分别是痰湿质(V_(mean)左)、痰湿质(V_(mean)右)、血瘀质(V_(min)左)、血瘀质(V_(min)右)、阴虚质(Wv左)、血瘀质(Wv右)、痰湿质(Rv左)、痰湿质(Rv右)。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特禀质为CVHI异常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3.338、3.061、4.517、4.286、3.780。结论: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特禀质等偏颇体质是男性脑卒中预防的重点人群。在脑卒中防治中,应重视体质辨识,针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风险评估,早期识别高危个体,通过体质调理达到未病先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流动力学 中医体质 脑卒中 治未病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护理模式治疗老年中风患者的效果评析
5
作者 梁渲捷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8期92-95,共4页
为探析老年中风患者应用中医“治未病”护理模式的效果,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南宁工人疗养院收治的76例老年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常规组与治未病组,每组各38例患者。常规组采用常规护... 为探析老年中风患者应用中医“治未病”护理模式的效果,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南宁工人疗养院收治的76例老年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常规组与治未病组,每组各38例患者。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治未病组采用中医“治未病”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WHOQOL-BREF)、焦虑抑郁情绪(SAS、SDS)、神经功能(NIHSS评分)。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AS、SDS、NIHS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治未病组SAS、SDS、NIHSS评分均更低,生活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未病组总疗效(89.47%)高于常规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中医“治未病”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中风患者中,疗效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焦虑抑郁情绪缓解,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中风 治未病 中医护理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待时而治的运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童雪 钟玉梅 +4 位作者 许桐 王宁 朱晨阳 廖华君 朱章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279-6281,共3页
张仲景用药之精,可通达六经,于外解表散寒,于内温脏回阳,其巧妙之处不仅在药物配伍选择上,更在于对病情时机的把握。"待时而治"是应对疾病的一条重要守则,"待时"一是指等待时机,如机体要顺应时令节气,做到天人相应... 张仲景用药之精,可通达六经,于外解表散寒,于内温脏回阳,其巧妙之处不仅在药物配伍选择上,更在于对病情时机的把握。"待时而治"是应对疾病的一条重要守则,"待时"一是指等待时机,如机体要顺应时令节气,做到天人相应;二是指判断时机,如选择六经病的"欲解时"进行治疗,疗效更佳;三是指抓住时机,对病情的判断要及时准确,用药识机,胆大心细,如大承气汤的攻下之法。"待时而治"的思想在《伤寒杂病论》病情进退曲折之中具有多处体现,展现出一代医圣之精湛技艺,启发后人,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治疗时机 待时而治 张仲景
原文传递
基于《素问·遗篇》运气学说防治脏腑疾病针刺法探究
7
作者 王聪 罗丁 +1 位作者 赵舜滢 杨志敏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0期159-163,共5页
《素问·遗篇》提出了根据运气学说防治脏腑疾病的针刺方法。其一,由岁气升降不及、气交异常可导致五脏受害,出现一系列证候,此可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其二,从六气升降太过不及、五运之气未能迁正及退位、刚柔失守而三年化疫、五脏... 《素问·遗篇》提出了根据运气学说防治脏腑疾病的针刺方法。其一,由岁气升降不及、气交异常可导致五脏受害,出现一系列证候,此可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其二,从六气升降太过不及、五运之气未能迁正及退位、刚柔失守而三年化疫、五脏三虚等几方面介绍了起病病机及具体的针刺方法,示人以圆机活法,是古人治未病的典范;最后,为强身固本、抵御外邪,还介绍了保真固元的针刺方法,此对临床选穴配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考虑传承并创新运用于防治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针刺 五运六气 天人相应 治未病
原文传递
被忽视的中医手术史
8
作者 李建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13,共5页
在中医外科的历史上,存在着服药和手术两大类治法,且发展成各有所重的两大阵营。手术史、手术观以及外科解剖研究虽然在中医史上从未中断,但是以内科法治外科病的治法还是占据主流。梳理中医手术史,探究重内服、轻手术的缘由,或可为中... 在中医外科的历史上,存在着服药和手术两大类治法,且发展成各有所重的两大阵营。手术史、手术观以及外科解剖研究虽然在中医史上从未中断,但是以内科法治外科病的治法还是占据主流。梳理中医手术史,探究重内服、轻手术的缘由,或可为中医外科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科 手术治法 内科化治法
下载PDF
腹部按摩的机理及技巧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祥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7-80,共4页
按摩具有治病作用,其治痛和保健功能更加明显。文章介绍了简单、实用、有效的腹部按摩方法,腹部按摩有增强免疫功能、缓解病症、治疗疾病的作用。
关键词 腹部按摩 增强免疫功能 缓解病症 治疗疾病
下载PDF
真武汤的方证解析与现代研究概况 被引量:71
10
作者 毛妍 梁慧慧 +8 位作者 朱俊平 文雯 余格 周逸群 刘瑞连 贺福元 张喜利 刘文龙 黎鹏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7-225,共9页
真武汤是《伤寒论》中温阳利水之经典方,由炮附子、生姜、白术、茯苓、芍药5味药组成,现已收录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年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伤寒论》中有两条论述真武汤证,太阳病篇第82条云:"太阳病,发汗,汗... 真武汤是《伤寒论》中温阳利水之经典方,由炮附子、生姜、白术、茯苓、芍药5味药组成,现已收录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年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伤寒论》中有两条论述真武汤证,太阳病篇第82条云:"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少阴病篇第316条亦有:"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原文论述其基本病机皆属少阴阳虚水泛,以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为辨证要点。本文从方药配伍、用法用量及方证解读方面,考证《伤寒论》真武汤证;总结真武汤物质基础研究,为其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并对近几年来真武汤的药理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发现真武汤具有强心、利尿、降脂、抗氧化、改善肾功能和平衡水液代谢等诸多功效;列举运用真武汤辨治心悸、水肿、咳嗽、腹痛、痰饮、眩晕、消渴、带下等中医病证,及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慢性结肠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前列腺增生、美尼尔氏综合症等西医疾病,阐述真武汤"异病同治"的原理,以期为真武汤及更多的古代经方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伤寒论》 方证解析 异病同治 现代研究
原文传递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对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5
11
作者 李博林 王亚利 +4 位作者 杨倩 张明泉 王鑫国 闫翠环 师旭亮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对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50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为哮喘组。正常组不给予干预;哮喘组采用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对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50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为哮喘组。正常组不给予干预;哮喘组采用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每伏第1天贴敷1次,共3次,在治疗前及第3次贴敷治疗后留取血样。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白细胞介素-4(IL-4)及血浆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A、G(IgA、Ig G)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干扰素-γ(IFN-γ)含量,比较两组及哮喘组治疗前后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IgA、Ig G、IFN-γ及VIP含量降低,Ig E、IL-4及SP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哮喘组治疗后IgA、Ig G、IFN-γ及VIP含量升高,Ig E、IL-4及SP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可能通过改善免疫功能,调控细胞因子的释放,调节神经介质,从而起到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冬病夏治 穴位贴敷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神经介质
原文传递
从中医气血理论探析“脑心同治” 被引量:19
12
作者 贾蔷 唐仕欢 +2 位作者 石作荣 赵步长 杨洪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293-1295,共3页
中医"气血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认为气血具有紧密联系,气血调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状态,气血虚,气机不畅,血运受阻是"气血失和"的病理表现。以气血为基础,心与脑在生理与病理上紧密相连,心脑疾... 中医"气血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认为气血具有紧密联系,气血调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状态,气血虚,气机不畅,血运受阻是"气血失和"的病理表现。以气血为基础,心与脑在生理与病理上紧密相连,心脑疾病往往具有相同的发病机制,基于此,"脑心同治"的提出既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科学内涵,也是气血理论的具体应用,为心脑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了指导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 脑心同治 异病同治
下载PDF
电磁技术用于骨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关志成 龙英 蔡国平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6-230,共5页
近年来,电磁场(Electromagneticfields,EMFs)生物效应的研究已被我国列为生物物理学方面的重大课题。电磁技术用于骨科治疗的研究横跨电工技术、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早期的医学研究表明低频电磁场能加速骨折愈合。但众多的实验结... 近年来,电磁场(Electromagneticfields,EMFs)生物效应的研究已被我国列为生物物理学方面的重大课题。电磁技术用于骨科治疗的研究横跨电工技术、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早期的医学研究表明低频电磁场能加速骨折愈合。但众多的实验结果显示这项研究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挑战。为此,研究者们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展开广泛的体外实验研究,深入探讨了电磁场在骨形成及代谢上的作用,提出了一些机理解释,并大胆地探索了电磁场在治疗骨质疏松(OP)等病症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骨科 骨折愈合 骨质疏松
下载PDF
湖湘五经配伍针推学术流派“灸经治脏”学术思想剖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密 雷毅军 +5 位作者 刘迈兰 张国山 钟峰 汤伟 章薇 常小荣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423-3426,共4页
灸经治脏是"湖湘五经配伍针推学术流派"的一个分支。该分支在"五经配伍"思想指导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法、术、效"学术思想:"理"是依据"一经调控多脏、多经司控一脏"的经脉脏腑... 灸经治脏是"湖湘五经配伍针推学术流派"的一个分支。该分支在"五经配伍"思想指导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法、术、效"学术思想:"理"是依据"一经调控多脏、多经司控一脏"的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法"是遵循"五经配伍、五行助制"的治法来选经、配穴;"术"是注重灸术、强调灸感、补泻兼施、通补并用的有机结合;"效"是通过艾灸"温补、温通"产生"灸经补脏、灸经通脏"的临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针推学术流派 五经配伍 灸经治脏 温补 温通
原文传递
基于肾虚血瘀理论探讨补肾活血法在男科疾病中的运用及展望 被引量:14
15
作者 赵凡 李海松 +5 位作者 张春和 吕伯东 王彬 陈望强 马健雄 李曰庆(指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5-611,共7页
男科疾病位在下焦,病程日久则易出现多虚多瘀的病理变化,加之久病及肾、久病入络的最终转归,故现代医家认为肾虚血瘀是男性不育症、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慢性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碍、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等多种男科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 男科疾病位在下焦,病程日久则易出现多虚多瘀的病理变化,加之久病及肾、久病入络的最终转归,故现代医家认为肾虚血瘀是男性不育症、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慢性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碍、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等多种男科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和必然趋势,常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临床上基于肾虚血瘀理论,补肾活血法在男科疾病的诊疗中得以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鉴于上述,文章还提出肾虚血瘀是男科疾病异病同治的重要桥梁,但运用补肾活血法“异病同治”男科疾病的相关研究尚待进一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虚血瘀 补肾活血法 男科疾病 异病同治
原文传递
妇产科中医/中西医指南内容分析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晓玲 梁宁 +16 位作者 杨涛杏 杨一玖 陈雅馨 胡紫藤 王晶亚 张海力 李慧珍 焦丽雯 李安 宗星煜 王巍力 王丁熠 王尊帅 赵晨 王燕平 史楠楠 樊新荣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132-1139,共8页
目的:系统梳理近5年发布的妇产科中医/中西医临床实践指南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报告质量评价,以期为妇产科中医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 目的:系统梳理近5年发布的妇产科中医/中西医临床实践指南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报告质量评价,以期为妇产科中医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PubMed中英文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筛选标准为包含中医内容推荐的妇产科相关指南。采取双人交叉录入的方式提取指南基本信息,并采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和卫生保健实践指南报告清单对纳入的指南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25篇指南,涵盖20种妇产科疾病,涉及中医预防、诊断、治疗3个方面。中医内治法中共有7个中药方剂和12个中成药被指南推荐应用于治疗3种及以上妇产科疾病。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评分结果显示纳入指南的清晰性得分最高(65%),应用性最低(14%);卫生保健实践指南报告清单评价结果显示各条目的平均完全报告率为38%,7个领域中基本信息的完全报告率最高(55%),评审和质量保证的未报告率最高(92%)。结论:纳入的指南质量总体偏低,指南在卫生保健实践指南报告清单的报告率也较低;指南的推荐意见多从“同病异治”入手,可进一步探索指南的“异病同治”规律以促进各指南的应用与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指南 中医 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 卫生保健实践指南报告清单 异病同治 指南方法学 指南报告质量
下载PDF
Cbfa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定向调控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溪原 王越晖 +5 位作者 张大光 李建军 崔林 石博 刘文广 王兴智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3年第23期3164-3165,共2页
目的研究Cbfa1调控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人、大鼠和小鼠的MSCs,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及透射电镜等方法进行鉴定。传代培养后的MSCs分别... 目的研究Cbfa1调控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人、大鼠和小鼠的MSCs,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及透射电镜等方法进行鉴定。传代培养后的MSCs分别用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bfa1-II通过脂质体系统转染,用NorthernBlot检测三种成骨细胞特异性细胞外基质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后人、大鼠和小鼠的MSCs都有骨钙素、骨桥接蛋白和I型胶原的表达,三者间无明显差别。结论Cbfa1在转录水平定向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可应用于骨科疾患的基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FAL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定向调控 研究 分子机制 免疫细胞化学 成骨细胞
下载PDF
基于文献研究的肝郁脾虚证临床诊治规律探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徐联 陈家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977-2979,共3页
目的:探析肝郁脾虚证临床诊治规律。方法:通过对1999年-2009年期间有关肝郁脾虚证在临床报道方面文献整理、归纳,统计并分析肝郁脾虚证的相关疾病病种、证型诊断标准、基本方及药物配伍、临床疗效等内容,以期探析肝郁脾虚证临床诊治规... 目的:探析肝郁脾虚证临床诊治规律。方法:通过对1999年-2009年期间有关肝郁脾虚证在临床报道方面文献整理、归纳,统计并分析肝郁脾虚证的相关疾病病种、证型诊断标准、基本方及药物配伍、临床疗效等内容,以期探析肝郁脾虚证临床诊治规律。结果:666篇文献中肝郁脾虚证涉及疾病73种,对其中83篇文献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证型的诊断多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自拟。治疗以疏肝健脾为主的基本方加减化裁,或辅以西药联合用药,或配合穴位敷贴、推拿加温灸等方法。总样本量达7 481例,治疗组4 455例总有效率92.1%。结论:在相关疾病病种中,肝郁脾虚证出现在肝病、胃部疾病和肠道疾病的频次最高,逍遥散仍是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代表方,而白术、柴胡、茯苓、白芍、甘草使用频率高于其他药物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脾虚 诊治规律 异病同治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穴位敷贴配合点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姜伟强 娄万爽 +2 位作者 张亚君 朱凤娇 陈延波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9期740-741,共2页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配合点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三伏天"采用穴位敷贴配合点刺四缝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穴位敷贴治疗。治疗3...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配合点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三伏天"采用穴位敷贴配合点刺四缝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穴位敷贴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伏天"通过穴位敷贴配合点刺四缝穴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法 点刺 四缝 呼吸道感染 冬病夏治
下载PDF
改良化脓灸治疗青壮年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佘瑞平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化脓灸和传统化脓灸治疗青壮年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1例青壮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取穴相同,治疗组采用柱状艾炷、施灸处局部麻醉、灸后薄贴膏贴敷、饮食调整等多个环节改良的化... 目的观察改良化脓灸和传统化脓灸治疗青壮年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1例青壮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取穴相同,治疗组采用柱状艾炷、施灸处局部麻醉、灸后薄贴膏贴敷、饮食调整等多个环节改良的化脓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化脓灸治疗。每年暑期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发作频度评分及发作时严重程度(症状)评分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发作频度评分及发作时严重程度(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发作频度评分及发作时严重程度(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100.0%和61.3%,对照组分别为98.3%和28.8%。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灸疮各项指标(开始化脓时间、灸疤脱落时间、排脓时间、灸疮愈合时间及灸疮最大直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改良化脓灸是一种治疗青壮年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化脓灸 支气管哮喘 直接灸 冬病夏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